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73章 为年后提前谋划()
“五哥,弟弟觉得,此事不能用强逼他们回乡的手段。”朱有炖经过一番思索后说道:“虽然官府出台命令让他们回乡十分容易,但治标不治本,只要在乡下种地赚的不如在城中做力工,他们总会想着来城里做力工。”
“那你觉得,如何治本。”允又问。
“让百姓种粮食的赚的比在城中做力工要多就成了。”朱有炖回答后,又说道:“不过城中也需做力工之人。现在商业越发繁荣,也需要更多的人当伙计、做力工。弟弟也很赞同兄长之前所说的从商人身上征税,减少从农民身上征税,从而降低农户负担的说法。”
“但是这天下,到底是以农为本,没有商人做买卖收不上来商税朝廷不过是穷一些,要是没人种地了没有粮食,可就天下大乱了。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应该留在乡下种地。”
朱有炖毕竟年纪小一些,容易接受新思想,不像朱那么古板,允提出的鼓励商业发展的种种措施,比如允许商人没有路引也能自由在国内转悠,开海做买卖,取消一些国内的关卡等他都支持。但他始终认为农为本。
朱有炖的想法也说不上错,即使放到后世也说不上错,毕竟人别的都可以没有,甚至没衣服穿也成,但必须要喝水吃饭。没有饭吃就会饿死。
“那你认为,如何让他们在家中种粮食比在城中做力工赚得多?”允没有回答以农为本的问题,而是又转回了一开始问题。
“让每一家都有大牲口。”朱有炖很快回答:“一家一户没有大牲口在河南能种三十亩地,但要是能有一头牛,能种的地至少可以翻一倍。就算除去一些喂养大牲口的饲料,最后剩下的粮食也比现在多不少。这样算下来,比在城里当力工也少不了多少,而且留在乡下还不用和老婆孩子两地分居,住的好吃的也方便,大多数人都会愿意留在乡下种地的。”
“五哥,我听说这次朝廷在西北得了上百万的牛羊马?即使每家有人战死的军户分了一头牛,其它的也都分了一头羊还剩下不少?朝廷应当将这些牛羊运到中原,以低价卖给农户,即使不能让家家都有一头牛,也让大多数人家都有,能种的田地就多多了,收的粮食就多多了。”
“不过,”朱有炖自己又想起什么,继续说道:“自古以来就有谷贱伤农的情形,粮食要是多了对农户也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他嘀咕几句:“……,但不管怎么说,种出来的粮食多总比少好。”
随后朱有炖又正色道:“至于留在城中的后两个缘故,可不能纵着他们。家国天下,怎么能不听家族的话?至于城内的消遣的玩意儿,我倒是不认为普通百姓一点儿消遣都没有才好,但看看戏,听听书也就罢了,玩的太多将赚来的钱都花光就不对了。好在有同乡有宗族,只要他们在乡下种地赚的比在城里差不了多少,宗族和同乡就会把他们带回去,不用官府多费心。”
朱有炖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允一直听着,待他彻底说完后,说道:“六弟,你的想法是对的,不能靠着官府一纸政令就让他们回去。”事实证明,大多数经济问题用行政手段来处理只会越搞越糟,要么对经济产生负面作用,要么滋生**。所以不能这么干。
不过,“你想的让每一家都有大牲口也想得不错,可朝廷低价将西北虏获的牛羊卖给农户可不成。”
“官府里的这帮人什么德行,有炖你在开封十多年也应该知道,低价卖牛,他们估计会将牛分为两群,其中一群卖给自己的亲族和同乡,另外一群卖给贿赂自己的商人,让他们再去倒卖。最后一般农户还是落不到好处。”
“不过你放心,”允看朱有炖想要说话,又马上补充:“中原忽然多了这么多牛,牛的价钱一定会降低,百姓还是能得到好处。”
“你能想到谷贱伤农也不错,但也有办法应对,就是让中原的百姓养更多的猪牛羊,牲口都得消耗饲料,饲料也就是粮食,这样过多的粮食不就消耗了么?如果还不够,就放开酿酒,酿酒可是很费粮食的,粮价就不会太低了。”
“可是,五哥,天底下的百姓还有人吃不起粮食,养牲口还罢了,怎么能放开酿酒?”朱有炖急切的说道。
“之所以粮食的价钱降低,不就是粮食多了么?现在只要不遭灾,整个大明的百姓都有饭吃,将来粮食更多了,怎么还会有人吃不起饭?”允笑着反问。
朱有炖一愣,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
“六弟,自古以来一朝一代灭亡的直接缘故都是人多地少,粮食不够吃使得百姓造反引起,所以对于粮食缺乏记忆深刻;可现在大明是人多地少,粮食是够吃的,种的地再多些,再出产的粮食都是多的。”允说道。
朱有炖也已经明白过来。他的思维完全是人多地少的思维,却忘了此时大明是人少地多。
“五哥,弟弟想错了。可是弟弟以为酿酒还是不宜完全放开,朝廷应当管着。人口总是越来越多,现在中原空闲的土地会被填满,粮食过多的情形总会发生变化。”可朱有炖最后却这样说道。
“六弟,想事情的时候,可不能就想着你脚下的这一亩三分地。”允说道。
“五哥这是何意?”朱有炖出言询问。
允却并未回答,而是又道:“此外,既然现在是人少地多,就应当采用人少地多的法子种地,而不是仍用人多地少的法子种地。”
“这人少地多的种地法子又是什么?”朱有炖又问。
这次允回答了,但仍然没有正面回答:“对此你兄长心中已经有了谋划,等来年开春,兄长会在京城、开封、苏州等地选几出地方试验一番,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1174章 插入()
这次允熥回答了,但仍然没有正面回答:“对此你兄长心中已经有了谋划,等来年开春,兄长会在京城、开封、苏州等地选几出地方试验一番,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朱有炖对允熥的这个答案当然不太满意。他虽然极其喜爱戏曲,但也想让自己的治下更好些,现在又不是历史上朱棣造反成功后对藩王干政忌讳到了极点。但既然允熥这么说了,他也不敢追问。
允熥看出他不太满意,又解释了几句:“不是兄长不告诉你,而是有些事情兄长现下也难以确定。得看回来的船到底能带回什么。”
“什么船?”朱有炖一脸不解。
允熥附在朱有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朱有炖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说道:“这,怎么会……”
“此是兄长还不想让众人都知晓,待返回京城与回来的人交谈过后再说,所以并未明发邸报,你可不要现在就泄露出去。”允熥又赶忙阻拦他的话。
朱有炖硬生生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只叹了一句:“真是奇妙啊!”
不过对于允熥来说没什么奇妙的,他应和几句,对朱有炖说道:“等过年时你去了京城也能见到返回之人,但此时就不要再谈论这些了,天怪冷的。这些货物再找力工来搬运不太妥当,你从你的府邸里挑几个下人中搬回船上。”
“知道了,兄长。”朱有炖也回过神来,答应一声,随即又道:“既然天这么冷,咱们是就此回府还是?”
“哪能就此回府?”允熥笑道:“洪武二十八年底我路过开封因已经入了腊月就没多待,没能在开封城内转一转;今年五月底路过开封同样如此。现下好不容易有了在开封城内转一转的时候,岂能就这么回府?”
“兄长说的也对,身为人君自当多体察民情。弟弟就陪着兄长一起逛一逛。”朱有炖也笑着答应。他们二人随即在侍卫的护卫下,又带了两个周王府熟悉城内的下人在城中转了起来。
此时正是十一月底,将近腊月却又并未到腊月,正是一年之中生意最萧条的时候,但开封城中却丝毫不见萧条之意。走到城市中的商业区,只见道路两旁的店铺酒肆鳞次栉比,虽然天气很冷,但无数行人仍在街道上行走,不时停下来走进道路两旁的一家店铺,为自己或家人买些物什;许多酒肆的大门略微张开一条缝隙,以防冷风吹进去,但仅凭通过缝隙扫到的情形,就知晓屋内有许多人正在一边吃着小菜一边与友人举杯痛饮。
“六弟,我看着开封城很是繁华啊,不比苏州差。”允熥逛了一会儿,侧过头对朱有炖说道。
“我们开封好歹是河南省治所在,濒临大河,又处于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要是还不繁华,那天下除了京城就没有繁华的地方了。”朱有炖带着淡淡的骄傲说道。虽然城市繁华和他的关系不大,但既然他家被封到了加封,就把自己当做开封人了,自然会为了允熥的称赞而高兴。
“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广州、杭州我也都去过,但比起开封来还是略强一些的。”允熥笑道。
“不过也就是相差无几罢了。”朱有炖又道。
朱有炖这话说的有些狂,却也是实情。这个年代黄河夺淮入海,而江淮之间又有蒙元留下来的运河沟通,使得从京城可以直接坐船来到开封,而且去往更西的地方也必定会经过开封,山西、河北、山东三省的部分地区也毗邻黄河,再加上开封本身也是一个大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使得此时开封差不多是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以华北地区超过一千五百万人口还供养不出一个大城市才奇怪。此时全国能够稳超开封的也就是京城,广州与新设立的宝安市舶司相互竞争,苏杭与上海市舶司互相竞争,都与开封相差无几。
“你这话说的,要是让三哥(允炆)听到就不好了。”允熥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随口说了一句。
朱有炖正要答话,忽然听侍卫宋亮说道:“五少爷,六少爷,是四小姐和少奶奶。”
允熥与朱有炖听到这话忙转过头去,就见妙锦与昀芷也穿着一身名贵的皮衣,正从一家银楼走出来,两旁的女护卫手里拎着几个袋子。就在允熥得到宋亮提醒看过去的时候,昀芷也应该是得到了侍卫的提醒向他们看过来,见到允熥脸上马上露出惊喜之意,快步走过来。
“五哥,六哥。”她打招呼道。
“看你的护卫手里提着的袋子挺沉的,都买了什么买这么多东西?”允熥笑道。
“五哥,开封城内的首饰款式别具一格,有些甚至在京城都没有,我就多买了些,自己用也送人。”昀芷回答
“那也不至于买这么多吧?”允熥开玩笑道。
“怎么不至于?”昀芷看出他在开玩笑,算了起来:“二姐、三姐得送吧,尤其二姐明年要成婚了,更要多送些。”
“几位嫂子得送,不送不合适,五哥该打我了;小姑(宝庆公主)和思齐、敏儿过了年也都十一二岁了,小姑娘正是喜好打扮的时候,也要送一份。”
“还有贤彩姐姐,明年要来京城成婚,虽然和她不熟,但见了面也不能不给见面礼;还有几位堂姐妹相处的也不错,也要送。这样一算人就很多了,这些东西还未必够呢。”
“对了,差点儿将贤彩给忘了。”允熥一听昀芷提起才想起来自己来年还有一桩婚礼要办,忙吩咐身旁的侍卫:“马上派人传话给家里,除了昀兰的婚礼还得预备出来贤彩婚礼所需之物。”贤彩现在对他很有用处,婚礼必须要提起重视。侍卫得了命令随即离开队伍传话去了。
“五哥,妹妹觉得,嫂子肯定记着呢,不用你派人去专门告诉一声。”昀芷笑道。
“就你话多。”允熥轻轻拍了拍她的脑袋。
这时妙锦也已经走了过来,对允熥和朱有炖行礼后说道:“相公,此时已经不早了,是否该回去了?”
“天还没黑,不算晚。”允熥抬头看了看天,随即说道:“就算晚了,来一地怎能多转一转?尤其是开封这样经济繁华之地,当然要去当地的酒肆看看。”
“陛,五少爷,不可。酒肆这种地方属下难以保护少爷的安全。”宋亮听到后马上压低了声音说道。
“相公,这里可不是京城,还是小心些好。”妙锦劝说道。
“五哥,你的安全重要,要是想吃什么,即使我家里没有也可以将厨子请到家里去做,还是不要在外面用饭的好。”朱有炖也劝道。他其实对于开封的管理还是很有信心的,不会有反贼存在,但出于谨慎考虑还是劝说他不要在外面吃东西。
允熥听到他们的劝谏也觉得自己有些孟浪了,想了想说道:“罢了,既然你们都劝我不去小酒肆,那就不去了。那些酒楼的大厨确实可以请到王府里做饭。”
“六弟,今晚将开封城内出名的大厨请到你家里来,我要尝尝他们的饭食。”
听到这话,朱有炖松了口气,说道:“城中最出名的大厨,就是那边那座来仪楼的孟厨子了。他们家这个孟厨子做鱼可是一绝,就连王府里的厨子都比不上,父亲几次叫他去家里做饭,还想留他在府里专门掌勺,被他推绝了。父亲想着反正都是在开封城里,想吃他做的鱼随时可以叫到府里去,也就罢了。”
“那今晚可要尝一尝。”允熥看向几丈外的来仪楼,笑着说道。
定下此事,一行人随即动身返回王府。路过来仪楼的时候,朱有炖轻声吩咐了身旁一个侍卫几句话,那侍卫答应一声,就向来凤楼走来。
“五哥,我已经派人去吩咐了,让孟厨子今晚来家里做鱼。”朱有炖又对允熥说道。
允熥点点头,正要说话,忽然从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好像是有人被扇了耳光,随即传来喊声:“你们来仪楼狗眼看人低是不是?见我们穿的一般觉得吃不起你们这里的饭!让你们看看大爷到底吃不吃得起!”随后传来“骨碌”“骨碌”的响动,好像是有东西在地上滚动。
允熥转过头来,就见到有七八个穿着布衣的人正站在来仪楼门口,将大门完全堵住,一旁一个大约是伙计的人物正捂着腮帮子靠在门框上,地上有几个银元宝。
“五十两白银,够不够在你们这里吃一顿饭!”其中一人又道。
见到是这样的事情,允熥顿时没心情看了,就要转过头去继续行走。可就在此时,宋亮忽然附在他耳边轻声说道:“陛下,这几个人,咱们曾经见过。”
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
“曾经见过?在何处?”允熥听到宋亮的声音,猛地又把头转过来,仔细看了几眼,但没认出来,不得不问道。
“陛,五少爷,可还记得洪武二十八年出巡北方,路过山东博兴县的时候遇到的那几人?”宋亮又道。
“路过山东博兴县?”允熥看向不远处的八个人,注意到从酒楼里面已经有几个看起来像是打手的人走了出来,正与这八个人推搡,有动手之意;、又听一个打手喊道:“就看不起你们几个外地的乡巴佬又怎地?敢在来仪楼闹事,嫌自己命长是不是?”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在他看来,虽然这八个人的做法也有不妥之处,但毕竟事出有因,是酒楼的伙计看不起人在先,酒楼的人这么做可不合情理;并且打手话说的太狂,让他很不高兴。不管背后的东家是谁,几个狗腿子就这样张狂,可不成。
朱有炖马上注意到允熥的表情变化。虽然来仪楼不是周王府的产业,但毕竟在开封,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发生这样的事情他颜面也无光,也害怕允熥忽然下什么旨意,就时刻关注着他。
他见允熥的表情变化,马上又派了一人过去。走到其中一个打手面前不知说了几句什么,这人吩咐几句,来仪楼的打手一愣,随即后退几步。虽然局面仍旧紧张,但比刚才缓和了一些。
允熥瞅了朱有炖一眼,没有说话,只是开始注意那八个人的长相,看了一会儿还是想不起来了,又问道:“宋亮,咱们到底是在什么情形下见过这八个人?”
“五少爷,那时咱们刚离了青州地界,来到博兴县,少爷您在一家茶水铺子喝茶,就遇到这八个人为首那人带着二十个大汉每人要了一碗茶水,一边骂齐王殿下一边喝茶解渴,咱们就与他们搭话,少爷您自称来自永平府滦州的秀才,为首那人自称叫做唐才常,滨州人。”宋亮说道。他是那一年跟随允熥北巡的侍卫中仅存的二人之一,平时记忆力就好,唐才常他们那一行人也很有特点:都自称是老百姓,当时也刚从益都县服徭役返回,可都是孔武有力的壮汉,也像是有功夫在身,所以就记住了。
“嗯?”允熥虽然还没想起来他们,但听到宋亮的话,心里起了疑惑:‘此时依照大明的律令,一般百姓没有路引不许离开居住地方圆二十里的地界,差不多就是一个县或州的范围,而从开封到他们老家滨州距离远远超过了二十里,他们此时出现在此处不合情理。’
当然,也不能根据这个就认为他们非法出境,没准他们被某个大商人雇佣当护卫、被调来河南服徭役,或者其他什么正当理由。
这时这件事已经调节完毕,来仪楼的人虽然脸上带着不满,可打手也都散去了,唐才常这边的人也将地上的银子捡了起来,转身离开了来仪楼门口。
允熥犹豫一下,最终决定还是不理会。天下的事情这么多,自己哪里理会的过来?又转过身,就要返回周王府。
却不想唐才常一行人正好也向这边走来。这条道路虽然不算窄,可允熥他们人多,一下子占了半条街,只剩下另外半条街共其他人行走。一般百姓一看他们这么多人,穿的又好,知道不是一般人家都躲着走;可唐才常这伙人也不知怎的,虽然也躲了,但却没完全躲开,其中一人与允熥的一名侍卫撞在一起。
“你走路怎么不看着点儿!”允熥那侍卫说道。
与他撞在一起那人转过头来,浓郁的酒气从身上散发,张嘴说了几句话,但也都含混不清,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这侍卫暗道一声晦气。怪不得身为外地人,看起来也不像是官宦人家,就敢在人家酒楼门口闹事,原来是喝醉了酒的!他偷偷看了一眼允熥,决定还是不闹大了,伸手一把推开撞在他身上那人,说道:“你喝醉了,我不和你计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