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着他们做什么?”允问道。他当然知道被俘的西虏中有很多都愿意通过改信佛教来活命,尤其是听闻方生雷劈不死的事情后。而且这些愿意改信佛教的人也确实有一部分没有欺负过汉人。

    但想要将这样的人一一甄别出来太困难了,何况还存在他人做伪证的情形,所以他执行了‘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漏过一人’的政策,下令全部处死。

    那些以色列人能够比较容易鉴别出来,养育高加索犬的人则是身份有不可替代性,所以能够存活;这些被临时征召的牧民留下来有什么用处?用来养马?他手上可有许多蒙古人在给大明养马,其中还有元顺帝的孙子地保奴,没必要要这些牧民。

    可徐晖祖却忽然上前一步,虽仍然低着头,但声音却略微大了一些:“陛下,臣这是为了执行陛下之前定下的谋划,所以留下他们。”

    “朕的谋划?什么谋划?”允问道。

    “陛下,就是陛下之前高瞻远瞩在西域传播佛教之谋划。”徐晖祖继续说道。

    “这个谋划?”允不由得喊了一句,随即反应过来,下令帐篷里的所有侍者都出去,将门帘也拉下来,守在帐篷外不得他的允许不能让人进来。

    等他们都出去后,允小声问道:“朕的这个谋划还能实行?”

    “臣以为,还能实行,只是需要做些变化。”徐晖祖说道。

第1095章 更加疯狂的计划() 
    “臣以为,还能实行,只是需要做些变化。”徐晖祖说道。

    “如何变化?”允问道。

    他十分好奇。在下令处死全部俘虏后,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谋划,但没想到徐晖祖却将它又拾了起来。但就凭着剩下的这几百人,如何实行他的谋划?

    “陛下,虽然只在一处关了一日一夜就开始处死西虏,但仅仅这一日一夜已使得方正大师受佛祖保佑雷劈不死之事被许多人所知,不仅西虏得知,附逆西虏的蒙古人与西番人也得知。另外,帖木儿生前的侍从萨马奇也对几人说了陛下受佛祖道祖启示提前得知帖木儿意图东侵之事。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即使这几日有西虏不断被屠戮,这两件事也在俘虏营中广泛传播,至今日已无人不知。”

    “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信奉天方教之人所说,是以被俘的蒙古人与西番人对此十分相信,纷纷想要信奉佛教,供奉佛祖。”

    “陛下,要在西域传播佛教未必一定要用原本信奉天方教之人。这次俘虏的数万蒙古人与西番人若是贸然释放并不妥当,但一直将他们作为囚犯看押对笼络亦力把里的蒙古人也不好。又正巧他们现下都愿意信奉佛教。是以臣以为,应当派他们去阿拉山口以西传播佛教。”

    “而臣之所以留下数百名七河乃至草原、河中之地帖木儿征召的辅兵,就是为让他们作为传播佛教的蒙古人与西番人之向导。”

    “使用蒙古人与西番人去阿拉山口的以西之地传播佛教?”允对于徐晖祖的这个构想觉得很有兴趣,但想了想还是觉得不靠谱:“徐爱卿,阿拉山口以西只有少数蒙古人,大多都是长相与蒙古人与西番人或汉人略有所区别之人,若是让蒙古人与西番人去传教,恐怕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陛下,”说到这里,徐晖祖又看了看门口确定无人能够听到,之后转过头来又对允说道:“陛下,臣说的,并非是让他们手里拿着佛经去传教。”

    “你的意思,莫非是?”允忽然睁大了眼睛,看向徐晖祖。

    “陛下,臣以为,应当以秦王殿下为帅,出兵攻打撒马尔罕城,夺取七河之地、草原、河中之地与葱岭以西之土。”徐晖祖说道。

    徐晖祖这话说的很平静,但在允耳朵里却不低于响起一声炸雷!允‘腾’一下站起来,仔细盯着徐晖祖,不知说什么好。

    徐晖祖也听到了允站起来时椅子响动的声音,知晓出于惊讶站了起来。但他丝毫没有停顿,继续说道:“此次被西虏侮辱、虐待甚至虐死的大明百姓皆是秦王殿下属下之百姓,秦王殿下因此十分愤怒,十分想要向西虏报仇。”

    “而且由于殿下封地内汉人稀少,被西虏屠戮的已有其属下汉人之半,几乎家家有亲人被西虏所杀。整个伊吾的所有卫所将士均群情激奋,已有人喊出追到撒马尔罕城屠尽西虏的话语,并且得到许多人的赞同,所以若是陛下下旨命秦王殿下带领伊吾诸卫的将士,驱使蒙古人与西番人为前驱攻打撒马尔罕城,必定可以得到将士们的支持。”

    ‘所以即使尚炳在处死所有俘虏的西虏后已经冷静下来,从自己的利弊得失考虑不愿意,也不得不带兵攻打撒马尔罕城。伊吾的这数万人马是他最贴心、最重要的军队,若是因为他不愿意带兵攻打撒马尔罕城导致这些人对他离心离德,那就得不偿失了。’允在心里补充道。

    “而且东征撒马尔罕城也能够成功。秦王殿下麾下的卫所将士还有两万余人,能够驱使的蒙古人与西番人,算上亦力把里国汗王沙迷查干属下的数万控弦之人,足有七八万,何在一起就有近十万人马。若是再调配给他一些中原卫所将士,就有十万以上大军。”

    “陛下,臣查阅西虏此次东征的档案记载,又询问了几名被俘的将领,得知帖木儿麾下只有二十三、四万精锐主力,对其忠心耿耿,其余辅兵皆是征召而来;而帖木儿起兵东征大明动用了其中二十万人马。现在这二十万人马已被消灭或即将被消灭,其国所剩精锐主力只有三四万人,而且并非聚集于撒马尔罕城一地,城内大约只有主力万余。这么点人,即使战力再强,又有城池可依靠,也绝对挡不住大明的十万大军!”

    “何况帖木儿东征西讨、平定四方时杀戮极重,与国内的许多部族仇怨很深。只不过平日里因为帖木儿威望甚高,这些部族皆是敢怒不敢言。他们若是得知帖木儿在伊吾兵败身亡、主力军队也损失惨重后,定然会纷纷起兵反对撒马尔罕国,大明天兵攻打撒马尔罕城时还能够借助他们之力,城池必破!”

    “撒马尔罕城被攻破、帖木儿的储君皮尔马哈麻被秦王殿下或杀或生擒后,其国必定分崩离析。陛下也不必太过贪功,下令秦王殿下占据撒马尔罕城以东、以北即可。陛下再顺势加封秦王殿下的封地为撒马尔罕城,统辖附近的河中、葱岭以西等地。如此一来,整个西域就平定了!”徐晖祖最后说道。

    允重新坐下,揉了揉脑袋。他算是听明白了,徐晖祖这哪里是对他的谋划‘进行一定变化’,分明是借着这层皮提出了自己的谋划,一个更加疯狂的谋划。

    “徐爱卿,你和朕说,你这是在之前就已经想好的,还是这几天忽然想到的?”他忽然问道。

    “启禀陛下,在陛下与臣商议在西域推广佛教之事时,臣就有所思量,原本是准备思量好以后向陛下提出;可没想到之后发现西虏侮辱、虐待及虐杀大民百姓,陛下下令将他们全部处死,臣的想法也随之改变,几经修改变为刚才臣所说的话。”徐晖祖回答道。

    “你有心了。”不管自己是否采纳他的建议,主动思考但不擅自作为都是值得鼓励的事情。

    “谢陛下。”徐晖祖躬身行了一礼,又问道:“陛下,臣的建议是否可行?”

    “朕有三点疑问。其一,你留下了数百名帖木儿征召的牧民辅兵。但这些牧民辅兵大约也都有同一部族的人被大明所杀,他们是否愿意为大明效力?即使不敢明目张胆的违背命令,但是否会阳奉阴违?这些地方的部族,是否会因为有本部的人被大明所杀,而反对秦王统领的大军?朕并非是担心大军打不过养马的人,但若说是与他们有所冲突,必定影响其后攻打撒马尔罕城。”

    “其二,虽然其国的许多部族都对帖木儿敢怒不敢言,得知帖木儿兵败身亡后会骑兵反抗皮尔马哈麻;但他们毕竟大多是天方教徒,而秦王此去是要推行佛教,他们可能会同样反对秦王,那想要统治河中等地可不容易。”

    “其三,从中原到伊吾已经十分遥远,再至河中之地更有万里之遥。按照朕的意思,统辖一地为了安宁必须有许多汉人,但是从中原到河中如此遥远,如何运送汉人前往?若是没有足够的汉人,如何保证地方安宁?”

    允因为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所以在帐篷中转了许久,才对徐晖祖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陛下所言俱是极为重要的疑问,当初臣考虑此事时也对此三点思量许久,所幸臣有一得之愚,请陛下评定臣所言可有道理。”

    徐晖祖说道:“臣以为,撒马尔罕城以北的诸部族,得知大明处死了他们许多人后定然也会对大明有所怨恨,但绝不敢反对。他们听闻帖木儿败在大明手中,知晓大明乃是比撒马尔罕国更加强大的国家,蛮夷皆是畏威而不怀德之辈,之前他们都不敢反对帖木儿,在帖木儿征召辅兵时都不得不派人应付,岂会反对比撒马尔罕城更加强大的大明?”

    “陛下所言第二点与第一类同。他们即使因为信仰之事不喜,也不敢公开反对。况且天方教徒也并非铁板一块,内部也有许多矛盾,秦王殿下大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分化他们。”

    “对于宗教信仰之事,秦王殿下于西域一开始不能强行推行中原之策,不能强迫所有治下的百姓立刻改信佛教,那必定引起所有部族的不满。臣以为,应当采用温水煮青蛙之做法,慢慢引导当地的百姓改信。臣就此与几人交谈后,认为可以推行人头税,下令天方教徒都必须缴纳人头税,而佛教徒不必。”

    “如此做法有三好,第一可以将治下的佛教徒与天方教徒分开,二来可以增加税收,三来可以鼓励他们改信佛教,但又不至引起激烈反对。”

    “对于陛下的第三点疑问,臣以为,此事恐怕一时难以解决。是以若是想要稳固河中,也只能改变现在的策略。”

    “汉人与蒙古人、西番人虽然生活习惯大不相同,但都是东方之人,长相虽然称不上类似,但与西虏相比差别要小些。臣以为,应当以信奉佛教的东方之人,不论汉人蒙古人亦或是西番人为统治地方的倚靠之人,以信奉佛教的当地人为统治地方的合作之人,以不信佛教之人为不可信、不可倚靠之人。”

    “这样一来,秦王麾下可以信任的百姓就会多上许多,统治也会稳固。待之后慢慢的汉人多起来,再改变此做法。”

    “此为臣的想法,必有不足之处,还请陛下指正。”徐晖祖最后又谦逊的说道。

第1096章 血战乌鲁木齐(一)() 
    “好!”允熥说道。徐晖祖所说的建议与意见并不十分完善,但他经过思考认为大方向都是对的,不由得出言夸赞。

    “陛下谬赞了。”徐晖祖马上又说道。

    “哎,你的思量不差,不必这样谦虚。”允熥说道。

    “不过你的第三点,可是从蒙古人统治中原时的四等人制而来?”他又问道。

    “臣确实从蒙古人统治中原时四等人而想来。元世祖因蒙古人少,是以用色目人制衡汉人,又将汉人依照南北分为两等,就是打着分而治之的主意。秦王殿下大可在河中效仿。”徐晖祖解释道。

    允熥与他谈论几句,又仔细思量半晌,说道:“你回去再将这谋划多思量思量,将计划补充完善,过几日再呈给朕。朕择日叫上诸位将领与秦王等人一起商议。”

    “此事现下还需保密,你最信任的幕僚可以知晓,但绝不能外传!”他又吩咐。

    “是,陛下。”徐晖祖躬身答应一声,忽然仿佛下定什么决心一般,说道:“陛下,此时大多将士尚不知晓陛下受佛祖、道祖启示才能提前知晓帖木儿打算东征大明,请问此事可告知所有将士?”

    徐晖祖在刚刚得知‘允熥受佛祖、道祖启示提前得知帖木儿意图东侵’的流言后感觉非常奇异。他在刚刚被允熥派到西北时,允熥对他说是为东征消灭亦力把里做准备,所以他并未对此多怀疑。但听到这个流言后,他仔细回想这几年做的准备,其中有一部分确实不像为进攻做的准备,反而像是为防守做准备;而且准备的规模也太大了些,攻打亦力把里根本用不到这么多。

    所以即使徐晖祖并不信神佛,对于此事也半信半疑起来。但他马上下令所有知晓此事的大明将士都不得对外说,并且询问如何处置。

    “佛祖显灵保佑方正大师不受雷劈可以让所有将士知晓,但朕受佛祖、道祖启示提前得知帖木儿意图东侵之事不要让众人知道。可告诉秦王,但嘱咐他在出兵西征前不要告知其他人,待出兵后再说。最后这一点朕亲自与秦王说。”允熥仔细想了想做出如下决定。

    汉人对于神佛一向是半信不信,其中的知识分子则大多不信,他在国内过于渲染宗教对于维持国家稳定没有好处,还是隐瞒下来比较好。

    “是,陛下。”徐晖祖再次躬身答应,随即退下。

    过了几日,徐晖祖将自己完善后的整个谋划草拟成稿,拿来让允熥过目。允熥看过后说道:“不错,不错,已经十分完备。”他随即抬起头看了看日子,又道:“捡日不如撞日,正好今日朕也无事,就……”

    他刚要说‘就召集诸位将领与秦王等人一起商议’,忽然从门口处传来通报声:“陛下,自乌鲁木齐而来的奏报。”

    “快传!”允熥马上说道。

    一名衣服上很多尘土的铺兵走进来,跪下说道:“小人见过陛下。”

    “三日前八月初十,张副将带领将士于乌鲁木齐击破西虏,歼灭西虏九万三千多人,俘虏西虏五万六千多人,其余西虏四散奔逃。”

    “依照陛下的旨意,张副将已将俘虏的西虏全部处死,只留了三十六个人预备返京之后献俘所用。”

    “现张副将正带领将士返回,大约八月二十日能够返回此处。”

    “好,好,好!”允熥连连夸赞道。这一战后,帖木儿此次东征动用的二十万精锐主力就全军覆没了。要实现徐晖祖的谋划更加容易。

    而且大明追击的将士并不比西虏多多少,西虏又全是骑兵,想要打出如此全胜的战绩可不容易。

    他忍不住问道:“此战的经过到底如何?我军伤亡如何?还有,府军左右卫损失了多少人?”问到最后一个问题,允熥的声音也微微颤抖。

    “陛下,此战的经过是如此。”这名辅兵开始介绍这一战。

    ……

    ……

    “宋指挥使,城内已经完全搜寻了一遍,所有西虏都已经被杀或被俘,并无任何遗漏。”刘壹对宋晟汇报道。

    宋瑄扫视了整座城一圈,见到四面被烟熏火燎的残破的屋子,见到地面上还未干涸的血迹,最后看了看正瑟缩的站在一起的俘虏,吩咐道:“这座城可能够修复?”

    “宋指挥使,这座城本来就并未完工,之后被帖木儿带兵攻下后他也没怎么修,朝向西面的城墙还好,朝向东面的城墙根本难以修复。”刘壹说道。

    此时宋瑄统领府军左右卫的骑马步兵,正在之前被西虏攻占的乌鲁木齐城内。

    允熥在八月初一日下午击败西虏,俘虏帖木儿之后,就开始考虑消灭撒马尔罕国逃往的士兵。这些士兵总人数足有十五万,他可不愿意他们成功逃回去。

    但按照正常的办法,根本不可能全歼这支骑兵。骑兵的机动力太强了,整个亦力把里的地方又都是以平原为主,他们打不过难道还不能跑吗?

    允熥与诸位将领反复研究地图,最后宋晟说道:“陛下,若是要全歼这支西虏,只能派出一支能以极快的速度骑马,又擅长下马步战的军队赶在西虏之前走另一条路进入峡道,夺取乌鲁木齐,凭借此处挡住西虏的退路。”

    “陛下请看,乌鲁木齐城位于东、西天山结合之处的北麓。古尔班通古特盆地的东南边缘。此地西有灵应山,西北有红山,两山夹峙,中为数百里峡道,直通西北。为扼守天山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

    “控制了此处,既可以挡住西虏的一条退路,同时因城向东南方向的峡道有数百里长,张副将又率领追兵在后追击,使得他们就算想要调转马头另寻道路逃走也是不能了。是以若是要全歼西虏之兵,只能提前派兵占领此处。”

    “但是,”宋晟继续说道:“西虏发觉退路被阻,后面又有追兵,必定以最猛烈的攻势攻打阻拦的将士,阻拦的军队必定损失惨重,甚至若是派的人少了可能全军覆没,臣想不到有哪个卫所能够担当此重任。”

    在场的众人想了想,纷纷出言支持宋晟的意见。执行这个任务的难点有三:其一,必须擅长骑马,能够赶在西虏进入峡道之前进去,并且不要被西虏发觉;其二,又必须擅长步战及守城战,而且是在没有多少防守器械的情形下的守城战;其三,必须能够承受得住极高的伤亡,愿意执行这个任务。

    最难的地方是第三点。符合前两点的军队还比较容易找到,但愿意执行这个任务的军队凤毛麟角。都不用有什么战术素养,一个最普通甚至不曾上过战场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这是九死一生的任务。将士们可不是NPC,你让他干啥他就干啥,若是强逼着执行,他们甚至可能哗变。

    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例子。第三次长沙会战后,若是薛岳能够安排一个师提前穿插到日军背后,就有可能全歼阿南惟几指挥的第十一军,但他就是找不到一支能够执行这个任务的军队,只能眼睁睁看着第十一军撤走。

    允熥也站在桌旁,半晌没有回答。过了许久,他才说道:“传府军左卫指挥使曹行,府军右卫指挥使宋瑄前来。”

    “陛下!”杨峰马上失声叫道。

    允熥看了他一眼,又对侍卫说道:“快去传他们二人前来。”

    侍卫答应一声,躬身退下。

    过了一会儿,曹行与宋瑄走进来,对允熥和诸位将领行礼:“臣曹行/宋瑄见过陛下,属下见过徐将军,蓝将军,宋将军,耿将军,吴将军,……”

    “府军左右卫现下的情形如何?”允熥问道。

    曹行虽然对于忽然将他们二人叫来有些不解,但也没多想,闻言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