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的做活,丝毫没有怠慢之处。官家不如看在他们当年服侍官家还算妥当,绕过他们,重新任用。”王喜答道。

    允熥坐在马车中又呆了半晌,对他说道:“还是由你打理过年宫中的事物。”

    “官家!”

    “你不必再说。”允熥撂下这句话,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允熥满怀着心事走进殿内,就听到许多人参差不齐的喊道:“臣见过陛下。”

    “都免礼。”允熥收回思绪,对面前的这些武将笑道。

    之后允熥坐下,又让他们也都坐下,随意说了两句家常话,正色道:“明日就是小年了,朕本也想让诸位爱卿过一个好年,但今日一早忽然从西北传来消息,朕不得不今日晚上请诸位爱卿入宫,共商大事。还请诸位爱卿不要介怀。”

    “陛下召见,臣等岂敢介怀?只是这商议的大事,可是撒马尔罕国要出兵大明之事?”在场资格最老的耿炳文说道。

    “正是。”允熥说道:“西北的锦衣卫、秦藩都六百里加急传来密奏,帖木儿征伐钦察汗国,遍寻其兵丁无果后已收兵返回撒马尔罕城。”

    “但其返回撒马尔罕城后却又再次秣马厉兵,意图出征。秦藩与陕西行都司的诸位将领商议过后,以为其东征的可能极大,即使不想占领伊吾,也必是要占领亦力把里。”

    “亦力把里是秦藩屏障,绝不能被撒马尔罕国夺取,所以朕宣诸位爱卿入宫,商议此事如何处置。”

    众位将领听到这话,半晌无言。他们和国子监的学生一样,对于不知道哪一年才会发生的同撒马尔罕国之战关心度不够,此时从皇上耳中听到比较确凿的消息,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耿炳文问道:“陛下,可知此战撒马尔罕国会出兵多少?”

    “这个说不好,不过不会少于三十万。细作侦查得知,其手下能为他誓死效力的精锐之兵大约二十万,因帖木儿此人东征西讨从无败绩,所以威望甚高,即使那些不归其直辖的部族,也会愿意跟随他征战。所以出兵绝不会少。”允熥为了让他们容易理解,一直将帖木儿比作草原上的蒙古人。

    “既然如此,那出兵就不能少于三十万。为稳妥计,还要征召乌斯藏等地的番兵出战,亦力把里也要出兵,总兵力不能少于四十万。”曹震说道。

    “四十万略少。”耿炳文说道:“臣看过地图,从撒马尔罕至亦力把里比从中原至亦力把里要近许多,敌军地利胜于大明,帖木儿又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威望甚高,何况他未必只出兵三十万。所以在臣看来,至少要出兵五十万。”

    “不过。”他又有些担忧的说道:“臣曾经在陕西带兵扑灭反贼,知晓西北苦寒,恐怕难以承担得起五十万大军的补给。”

    “这不必担心。”允熥自信地笑道:“朕从三年多前就开始在西北布局,已经囤积了大量粮食,在西安、兰州、甘州等地都修建了粮仓,足以担负几十万大军的开销。朕又派人修建有轨马车,现在已经从西安通到伊吾,使用有轨马车运送粮饷也十分方便。不必担心粮草。”

    允熥在猜到那个使者是来自撒马尔罕国后就为西北之战预备起来,将宫中最擅长修建有轨马车的人派了过去,还任命夏原吉、徐晖祖等人去西北,为此战做准备。所以现在粮草还算充足。

    当然,他并不知晓徐晖祖现在为专门在轨道沿线打劫钱粮的匪徒头疼。西北贫瘠,他们见到这些被押运的粮草都十分眼红,经常打劫。这些匪徒又大多是西番人或蒙古人,居无定所,想要剿灭很困难,即使剿灭一批也无济于事。着沿途驿站的驿丁看守更是扯淡。面对凶神恶煞的土匪,他们吃饱了撑的为保护这些粮草丢命。徐晖祖再严厉,也不能说他们看守不住粮草就掉脑袋。徐晖祖不得已,只能每次都将许多马车集合起来,其中部分马车上安排将士护卫。但即使如此,偶尔也有粮食被抢走。

    “既然粮草充足,那此事就容易多了。”耿炳文说道:“出动中原卫所兵四十万,再征召西北的西番人及蒙古人,一共五十万大军出征亦力把里,与撒马尔罕国的将士开仗。”

    众人都觉得这个数量已经不少了,但允熥思量过后却说道:“五十万是不是有些少?还是出兵六十万吧。”

    “陛下,六十万,臣以为有些多了。”曹震说道。蓝珍也附议道:“陛下,即使西北已经对粮草有所预备,但大军出征的粮草消耗巨大,还是从宽预料的好。若是陛下对西番人或蒙古人打仗的本事不放心,可以全部用中原卫所么。”

    “不,还是要征召西番人和蒙古人来打仗。”允熥思索片刻后说道:“朕叫了秦王与甘王入京。因大战在即秦王事物繁忙来不了,但甘王即将入京。到底出兵多少,还是年后与他商议一番后再说。”

    众人应诺。允熥又与他们商议了几件事情,制定了出兵的数量不同征召的不同方式,还有马上传令沿途各地早早的预备起来等事情。

    将这些都商议完毕,已经是二更时分了。允熥留他们在宫里吃了宵夜,又对他们说道:“这个年诸位爱卿还是好好过,西北之地比江南更冷,帖木儿绝不会此时出征大明。待过完年后朕再与你们商议。”

    众位武将应诺,随即退下。

    不过允熥将蓝珍留了下来,对他笑道:“过几日除了过年,还是思齐的生日。你可要记得为她预备着。”

    “陛下,臣早就预备起来了,绝不敢怠慢了郡主。”

    “她虽然先帝封的是郡主,但也是你的侄女,除了叙国礼的时候,你可不能叫她郡主。”

    “是,陛下。”蓝珍躬身答应,随即又想起了什么,对允熥说道:“陛下,臣欲从陛下这里借一名厨子,请陛下准许。”

    “什么厨子?做什么的厨子?”

    “臣记得有一次听思齐说,她很喜欢宫里一位大厨做的蛋糕,只是陛下不许她多吃,因此她十分眼馋。臣想这次过生日,为她做蛋糕。”

    “这可不成。”允熥笑道:“这是朕为她庆祝生日时要预备的,岂能让你占了先?”

    蓝珍故意做出丧气的样子来,惹得允熥又是一番嘲笑,他才退下。

    允熥使人打听,得知熙瑶已经睡下,也就不去坤宁宫了,在乾清宫内寻了一间屋子安歇。

第977章 两地() 
    “这可不成。”允笑道:“这是朕为她庆祝生日时要预备的,岂能让你占了先?”

    蓝珍故意做出丧气的样子来,惹得允又是一番嘲笑,他才退下。

    允使人打听,得知熙瑶已经睡下,也就不去坤宁宫了,在乾清宫内寻了一间屋子安歇。

    就在允已经安歇的同时,伊吾的朱尚炳仍旧手里拿着书本,正在看着什么。

    尚炳的手在地图上滑动,滑动到天山的时候脸色一喜,但随即又是一变,狠狠的将右手执着的笔扔到地上。

    他发泄一阵,又弯下腰将笔捡起来。就在此时,从他身后传来声音:“夫君,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就是有事,明日安排不成么?”

    尚炳听到这声音马上转过头来,就见到他的正妃唐氏披着外衣走进来,一脸关切的看着他。

    “睡不着啊!”尚炳站起来,扶住她的胳膊说道:“撒马尔罕国若是东征大明,伊吾就是首当其冲。若是大军被撒马尔罕国的大军击败,那伊吾就保不住了。”

    “大军岂会被撒马尔罕国的军队击败?”唐氏有些惊讶的说。

    “这可说不准。”尚炳道:“若是在亦力把里交战,地利可在他们手中;天时不好说;帖木儿纵横西方从未有过败绩,能带领的将士也不会少,并且这些将士都会听从他的话,人和也未必能占上风。所以此战不好说啊。”

    “撒马尔罕国东征,首当其冲的就是亦力把里,为何在亦力把里内交战地利在撒马尔罕国手中?亦力把里不是应该与大明同心么?”

    “话是如此说,沙迷查干虽然反对撒马尔罕国东征,也会与大明并肩作战,但同时也忌惮大明,生怕大明灭了他的国家。”

    “这次迎战撒马尔罕国,最好的办法是在天山等进入亦力把里的险要之地修筑关隘,层层阻止撒马尔罕之兵;但沙迷查干自己没本事筑城,对我去筑城的要求也推三阻四。”

    “这如何是好?”唐氏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尚炳才说了一个字,忽然反应过来,对唐氏笑道:“你不是还劝夫君不要思量这些事情,怎么自己又思考起来?”

    “哎呀!夫君说得对,臣妾竟然忘了。”唐氏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道:“夫君与臣妾一起去歇息吧。”

    “罢了,再想也想不出什么来了,回去睡觉吧。即使眯着也比这样要好。”尚炳笑着说了一句,跟正妃向寝殿走去。

    正走着,尚炳忽然又想到什么,问唐氏道:“沙迷查干的那个女儿现下如何了?”

    “还在别失八里城接受教导,臣妾为她准备了许多先生,教导她汉语汉字,熟读经典。前一次臣妾去亦力把里的时候,亲自询问了教导她的先生,知道她学习还算勤勉。”

    “一定要时刻注意。”尚炳说道:“或许将来,值得信任的亦力把里兵丁还要借助她。”

    ……

    ……

    就在秦王朱尚炳在西北担忧的时候,东北有一个藩王却仍然沉浸在狂喜中。

    在被许多高大的树木所包围的一处地方,隐隐约约传来人的喧哗声。若是你再向前走几步,就会发现面前这里是一片平整的土地,丝毫没有哪怕一根小树苗存在。

    平地上矗立着一栋大大的营寨,足以让本地的蛮夷惊讶其中到底有多少人,而喧哗声,就是从营寨中传来。

    “殿下,臣敬殿下一杯。”张数端着酒杯,对英王朱松说道。

    朱松此时已经有些醉了,可听到张数的话后仍然端起酒杯,对他笑道:“这次真是多亏张相了,张相功劳甚大啊。若不是张相带兵把守住了后路,几乎就被他们突袭成功,那全军就要败了。”一边说着,他一饮而尽。

    张数也满饮杯中之酒,笑道:“这是臣的本分,岂敢居功。”

    “有功就要赏,有过就要罚,孤岂是会漠视属下功劳之人?不过你的功劳如何封赏孤做不得主,但一定会将你的功劳据实上报。”朱松说道。

    今日下午,朱松带兵经过一番艰苦的大战,终于将阻碍自己扩张达三年之久的这处蛮夷部族消灭。松了口气的朱松马上命令将俘虏全部关押起来,着专人看守,一部分小孩与妇女赏赐给跟随他一起出征的女真部族。

    待这些都做好后,他在营寨内举行庆功宴,庆祝这次的胜利。

    张数躬身称谢,又道:“此地地理位置险要,今后殿下是一定要在这里留兵驻守。既然留兵驻守,就得给此地起一个名字,以方便称呼。不知殿下打算给此地起何名?”

    朱松沉吟片刻,说道:“孤带兵前后征伐四次才夺取此地,此地就叫做四平吧。”

    “四平?好名字!”从张数身后忽然传来赞许的声音。

    张数回头看去,只见是跟随朱松一起征战的两个女真人部落首领,知他是来向朱松敬酒的,与他说笑几句,就返回了自己的座位。

    他们二人依照大明的礼节对张数行了一礼,走到朱松面前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在下敬殿下一杯。”说着,他们二人已经满饮而尽。

    朱松也干了这杯酒,对他们二人笑道:“郎忆棉,佟栋光,这次攻破此处,你们二人立下的功劳也不小,除了下午给你们的人口,还要再给你们赏赐。说吧,想要什么,只要孤能够办到,一定答应。”

    他们二人对视一眼,随即异口同声地对朱松说道:“可否赏赐在下几名医生?”

    “这次打仗,属下有几个受伤的勇士我部族的医生肯定救不会来,但大明的军医竟然救了回来,大明的医术太神奇了。所以属下请求殿下赐给我们几名医生。”

    “好说。好说。这个要求孤答应了。不过现下孤所辖的几个卫所也并无多余的军医,待返回开原城后,孤为你们搜寻一番。”

    “多谢殿下!”他们二人又异口同声的说道。

    朱松站起来,拍拍他们的肩膀笑道:“只要你们忠心为孤效力,孤绝不会薄待了你们。”

    “属下定当竭尽全力为殿下效力。”郎忆棉与佟栋光又跪下说道。朱松向下看去,就见到了他们脑袋后面铜钱眼儿粗细的辫子。

第978章 迎接拜访() 
    第二日,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虽然允在前一日收到了从西北传回来的帖木儿打算东征大明的急报,允也召集几个勋贵人家入宫对此事进行了初步商谈,但京城的官宦百姓并没有受到这样不好的消息的影响,热热闹闹的过起年来。允也暂且将此事放下,与妻妾儿女一起过年。

    不过他想要完全清闲下来是不可能的。今年允宣召了所有封在北方的藩王入京朝见,这些藩王除了秦王之外也都没有推绝,带着随从赶来京城吃喝玩乐兼与皇上以及其他藩王联络感情。

    除此之外,加封吴王的朱允心里大概也知晓允对他比对其他藩王不同,所以每年过年都入京朝贡,并且每次都必得带上自己所有的妻妾儿女。好在杭州离着京城也不远,又有水路直通,倒也不算多费事。只是去年允在广州,他担心带着孩子远赴广州再闹出什么病来,所以只身去的广州。今年一切如常,他自然要带齐所有人。

    允是他的亲兄弟,又是兄长,允为了表现兄友弟恭,在京城只要自己有空一定会出城迎接,今年也不例外。这一日腊月二十七,允听报信的吴王府的侍卫说吴王殿下今日午时之前就能赶到京城,遂坐上马车带着仪仗赶往京城的北门。

    允带人赶到北门,稍作休整,允已经带领家人从船上下来向京城缓缓而行。他听到城门处有皇上的仪仗,忙从马车上下来,带着自己的正妃马氏走到允面前行礼道:“臣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马氏也躬身说道:“妾见过陛下。”

    “这可使不得。”允忙走上前,双手扶起允,又命宦官扶起马氏,对他说道:“二哥,咱们兄弟之间讲这些虚礼做什么?何况二哥是我的兄长,该是弟弟对二哥行礼才是。”

    “国礼重于家礼,陛下为天下之君,我虽然为陛下的兄长,但也是臣,自然要向陛下行礼,又岂敢接受陛下行礼。”允马上说道。

    对于这番话允还是很喜欢的,不过还是说道:“哎,这怎么好。不过在宫里咱们私下里见面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如此,就依照兄弟们见面的礼节就好。”允推脱几句,也点头答应。

    允又叫文奎上前对他爹行礼。文奎建业三年入京在皇家学堂上学,一直没有回过杭州,只是每年过年父母朝贡才能见一面。允与马氏每年都入京,也有想见文奎的缘故。

    允见到自己的长子还是很激动的,不过克制住了情绪,只是问了问学业;可马氏却忍不住了,一把抱住自己的儿子哭了几声,又连声询问他在京里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下人听不听话,等等。

    允撑不住面子,呵斥道:“这成何体统!京里有陛下与皇后照看,岂会缺了文奎的吃得用得!”

    马氏似乎有些怕允,闻言不得不放开抱着文奎的手,擦了擦眼泪又对允行礼道:“妾失礼了,请陛下恕罪。”

    “母子相沐乃是天性,有何失礼之处?又何必请罪。”允笑道。

    他们兄弟又说笑几句,允忽然看着允身后的一个小姑娘问道:“陛下,这可是敏儿?不过二年不见,已经长这么大了。”

    “不,她不是敏儿。她是梁国公蓝珍的侄女蓝思齐。”允笑道。

    “我说呢,长相与敏儿差别确实有些大,一直不敢认。”允随即抬起头来对允说道:“陛下,来迎接臣,为何带着她来?”

    允一直反对将思齐养在宫里,认为对蓝家荣宠过盛了。不过允和当年还在世的朱元璋都愿意,他也管不着。但是来迎接他还带着思齐就不妥了吧。

    “噢,是思齐要回家过节,正好今日出宫,弟弟就顺便带她一起出来了。待会儿弟弟还要将她送到梁国公府。”允说道。

    “陛下,再怎么说,她也不过是臣子之女,陛下亲自将她送回府邸,不太妥当。”允马上说道。

    “也不仅仅是为了送她。弟弟想着今年先后有四位老将军过世,深感当年为大明浴血奋战的老将军愈发少了,所以过年前去拜访一番,路过梁国公府门前的时候将她放下就是了。”允解释道。

    既然允这么说了,他即使仍然觉得不妥,也没法说什么了,又与允说了几句话,拜别允,带着文奎向吴王府而去。

    允也坐上马车,下令仪仗队返回皇宫,其余的人向洪武街而去。

    思齐也坐在车上,牙齿咬着嘴唇,轻声对允说道:“舅舅,是不是思齐在场,让吴王殿下有些不高兴?”

    “他只是太过于守规矩,倒也不是不高兴。”允安慰道。

    “舅舅,可是,”思齐欲言又止。

    “不必担心。”允摸着她的头又道:“舅舅是不怕这些流言蜚语的。整天顾忌这个顾忌哪个,什么也不必干了。舅舅既然把你养在宫里,就不会在乎别人说什么。”

    “是,舅舅。”思齐点头道。

    不一会儿马车来到洪武街,开到长兴侯耿炳文的府邸门前。允留思齐在车上,自己从车上下来,命侍卫去叫门。耿炳文是洪武三年朱元璋封的第一批爵爷,也是现存的唯一一位洪武三年加封世爵的人,资历之高在当今大明无以伦比,允来拜访老将,当然要头一个拜访他。

    长兴侯府上的门子一开大门见到叫门的人,就知道是宫里来人,马上恭敬的说道:“见过这位侍卫大人。可是陛下有东西要赏赐给我家老太爷?可有圣旨,是否需要我家老太爷到中庭接旨?”

    “赶快将中门打开,皇上来拜访耿侯爷了!”张无忌伸手抓住把手,又拍了一下说道。

    门子听到这话心里一颤!乖乖,皇上亲自过来了!马上答应:“就开门!就开门!”随即吩咐另外两个门子赶快将中门打开,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