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圆’等的含义,明白后躬身答应。

    将这些都吩咐完毕,允旋即将艾素叫到身旁,对杨士奇、周伟等人说:“既然你入了宫,正好朕另有一事要吩咐你,就顺便一并说了。格致院现下还在用算筹计算吧?”

    “是,陛下。”杨士奇回答。

    “你们可知印度数字?”

    周伟摇摇头,不过杨士奇与曹徵都躬身回答:“臣知晓。”

    “这便好。”允笑道:“印度数字,再加上+、…、=这些符号,用于算数十分方便,比算筹方便得多。”

    “更重要的是,算筹用木条摆弄,计算过程无法保留,而印度数字可以写在纸上算数,计算过程能够保留,这又是比算筹更胜一筹的地方了。”

    “以后格致院的所有人,计算问题都要使用印度数字与印度符号在纸上演算,若是研究出了一个朕吩咐的问题,用毛笔也好铅笔也罢,一定要将演算过程记在纸上,长期保留。”从研究的角度讲,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比解决这个问题的结论更加重要。君不见,历史上老毛子崩溃后中华一火车一火车的从老毛子的地盘拉各种设计图纸,哪怕是最后证明错误的设计也不放过。

    “等格致院研究出来的东西多了,朕还要将这些都凑成一本书,装订出版,并且谁研究出来的哪个定理,朕会下令在书中记下他的名字,万世流传!”允说道。

    “多谢陛下隆恩。”周伟与曹徵非常激动的说道。

    这世上的人所求的,首先的当然是吃饱穿暖,但吃饱穿暖后更高一级的追求不就是生前身后名么?现在允要给他们这个名声,他们的大名会如同祖冲之一般世代流传下去,怎么可能不激动?不仅是他们,就连杨士奇都心动了,想要真正投入格致研究;站在一旁的艾素更是双眼发直,满脸都是艳羡之色。

    “艾爱卿,这几日朕派你到格致院帮着他们使用印度数字,若是你愿意,也可研习朕刚才说的那些问题。”允又对艾素笑着说道。

    “臣谢陛下隆恩。”艾素马上十分高兴的跪下说道。他高兴一者是因为能够去格致院,二者是因为允称呼他为爱卿,这可是他这个品级的官员少有的殊荣。

    待他们恢复平静后,允又对曹徵说道:“你现在正在为老怀远侯服丧,朕也知道你心里为父亲悲伤,你就在家好好休息,等丧期过了再来上值。”

    又对周伟说道:“你现在工部正好管着格致院,朕知晓你最喜欢的是天文,但若是一直没有进展,不如研究一番朕刚才说的这些问题。这些与天文不同,手里有简单的物件就能研究,不必非要用十分大件的东西。你在工部上值时尽可以研究。”工部尚书赵好德既然知道允将周伟派到工部的用意,当然不会派给他太多差事,所以周伟平日里很清闲。

    “是,陛下。”周伟明白皇上这是照顾自己,马上答应。

    允又说几句话,让他们退下了。

    随后他伸了伸懒腰,对黄路说道:“宣齐泰觐见。不,朕去见他。”齐泰毕竟是他的亲信,或者前亲信,还是留些体面。他随即又站起来,走向侧殿。

    ……

    ……

    齐泰站在殿内,烦躁不安的踱着步子。他并不知道允为何把他叫过来,来传允口谕的黄路也不敢细说,只是暗示是他做的事情让皇上不高兴了,所以他此时站在殿内思索着他做了什么事情让允不高兴。

    ‘是为西北准备的粮食没有在规定的时日全部拨付过去?可是当时河南、山西的粮食不够了,从其它地方拨过去还要花路上的开销,等几日河南山西的秋赋上来了再拨付不仅节省了路上的开销,从时间上也不慢。’

    ‘是辽王殿下要粮但没给?可是依照章程,藩王要钱要粮没有陛下的准许是不能擅自给的。’

    ‘是没有依照皇上的意思完全推广印度数字?这件事倒是我的疏忽,但事情也不大,不至于让陛下这样生气,非要把我从户部叫来。’

    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结果的齐泰郁闷的拍了拍脑袋。‘自从建业三年来,与皇上的接触越来越少了,连皇上的心思都猜不到了,这可不成。趁着这次机会,认错后多与皇上交流交流。’齐泰虽然是一个正直的大臣,但也不会如同海瑞般死板。

    他正想着,门口传来通传声:“陛下驾到!”他忙整了整衣服,面对大门站定。

第971章 年轻人() 
    等允熥走进来,齐泰马上跪下说道:“臣齐泰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着,重重的磕了一个头。

    “爱卿起来吧。”允熥忙说道,似乎还想着伸手去扶。手伸到一半才缩了回来,示意身旁的宦官去扶。

    刚才他见到齐泰的一瞬间,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一年多快二年没有私下里接见过齐泰,这个自己曾经最为信任、自己身边第一个大臣,不由得就动了心思,将刚才思量的给他一个下马威的事情忘在脑后。还是手伸出去后才反应过来。

    “谢陛下恩典。”齐泰说道,随即起身站在允熥身前。

    允熥轻轻咳了几声,说道:“齐爱卿,朕也不多话,只是问你一句,为何格致院请求拨付钱财的文书未准?朕记得之前派人与你说过,格致院的钱粮一律从宽,除非数额巨大,否则你这里准了,之后在给朕的奏折中稍稍提上一句就好。”

    “况且即使你觉得数额较大,也应该上折向朕询问一番,或者让杨士奇向朕上奏折,求得朕的批答后再行准许,如何能够一口咬定不给拨钱?”

    “陛下,臣愚钝,可是说的初十日格致院请求拨款那一次?臣同意了,并未不给拨钱;或者是初六那次?可那次臣使人与杨院使说了,此事须得请求陛下准许,之后就没了下文,如何能够怪到臣头上?”虽然齐泰已经决定老实认错,但还是要分辨清楚到底错在哪里了。

    “你还在推脱!”听到齐泰这话,允熥的火气又上来了,加重语气说道:“不是初十那封奏折,也不是之前那份。这一份杨士奇向朕奏报后朕否了,让他回去重新拟定。就是最近这些日子的这一份!杨士奇自己说,十七日向户部行文,户部驳回,他又跑了几次户部,见了陕西司郎中,但这个郎中就是一再推脱,不得已于今日给朕上折子!”

    “十七日?”齐泰说道:“陛下,臣十七日与之后几日并未见到过格致院的行文,也并未听陕西司汇报过。”

    “你没有听说过?”允熥提高音量,刚要驳斥,但忽然想到:‘齐泰是朕的亲信,即使这二年已经有些跟不上形势,也不至于欺瞒朕。’

    “爱卿可敢保证所言无误?”允熥问。

    “臣绝不敢在陛下面前撒谎。”齐泰斩钉截铁的说道。

    “好。”允熥说了这个字,转过身走到门口,对身后的王喜轻声吩咐几句,王喜微微躬了下身子,转身离开侧殿。

    允熥伸手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又对齐泰道:“爱卿喜欢看什么书?”

    “请陛下给臣一部《史记》。”齐泰道。

    允熥从书架上抽出《史记》递给他,还想到了什么,笑道:“从前你在朕身边为东宫官的时候,就喜欢看《史记》,尤其是先秦这一段。但其实先秦这一段许多记载都是司马迁瞎写的,根本没有出处。”

    “陛下,虽然先秦这一段有些记载确实难已找到出处,但太史公的推断合情合理,未必就是错的。”齐泰也笑了。

    允熥又跟他说了几句话,忽然反应过来自己此时可还在怀疑齐泰,忙咳嗽一声,住口不言,坐下来看书。齐泰也半坐在椅子上看了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王喜走进来,看了一眼齐泰,凑在允熥身旁小声说道:“陛下,刚才都察院已经查证,此事陕西司郎中确实并未奏报给齐尚书,是他自己因为十分厌恶格致院,所以压下不办。”

    “奴才还让侍卫去询问了杨院使,得知杨院使因为自身品级不高,不敢用这样的事情去打扰齐尚书,所以这些日子他即使偶然在路上遇到齐尚书也从未说过此事。”

    “你做的很好。”允熥小声夸他一句,合上书,走到齐泰身旁对他笑道:“果然是朕错怪齐卿了。齐卿果然不会对朕交待的事情如此怠慢。”

    齐泰慌忙站起来,对允熥行礼道:“陛下,臣知晓陛下的安排都大有深意,即使一时未能明白也绝不会故意耽搁陛下的事情。”

    “齐卿,你这马屁拍的可很顺溜。”允熥在他身旁坐下来,笑道。

    “陛下,臣并非是在拍马屁。”齐泰十分坦诚的说道。

    他真的不是在故意拍马屁。虽然这话说出来也有哄允熥高兴的意思在,但也是实话。允熥这几年搞得改革不少,已经有了初见成效的改革,其中最让齐泰赞颂的,就是以官代吏和以警察代胥役,在他看来可以说革除了流传千年的弊病,善莫大焉。

    其它改革他并非全盘赞同,比如在五军都督府内设立文宣司,但过后也明白了允熥的用意,知晓他是有明确的想法的。

    所以他认为格致院也绝对不会是允熥自己‘骄奢淫逸’或‘玩物丧志’才设立的这个衙门,大约是一个研究武器的地方,虽然他也认为军队的战斗力不在于一两件先进武器,但也算是正事,所以不会暗地里设绊子。

    齐泰将自己的想法隐隐约约与允熥说了一番,允熥马上感慨道:“还是你们这些朕的旧臣了解朕啊!”齐泰他们这些从洪武二十五六年就到他身边为官的人与他相处的时间要比其他人长得多,更何况他当太孙的时候事情也少,与身旁东宫官就朝政针砭时弊的时候也多,不自觉的就会带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他们对他心思的把握也比其他官员强得多。

    “要是满朝文武都能和你们一样在朕身边为官个十年八年的就好了。朕做事也不至于这样费力。”

    “陛下,现下陛下事情繁多,哪有这些时间如同当年一般与臣等议论朝政。”齐泰笑道。

    “朕也知晓,不过是随口一说。”允熥道。

    他们又说了一会儿旧事,齐泰就要起身告辞。但他忽然又想到什么,对允熥说道:“陛下,即使现在陛下事情繁多,也可多与青年才俊议论朝政,就如同从前与臣等一般。上了年纪的大臣不好转变,但年轻人更容易接受陛下想法。”

    “你说的不错,朕知晓了。”允熥随口答了一句,就要接受他的告辞。

    可就在这时,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站在原地沉默片刻,直到齐泰提醒他才缓过来,答应一声。

第972章 又毕业一批() 
    高大的擂台上,两个男子正在激烈的比试着。这二人年纪都是二十出头,身穿同样的衣服,空着双手与对手搏斗。

    擂台的四面呜呜泱泱的挤满了人,其中有两拨人针尖对麦芒的分别站在擂台两边,死死盯着擂台上,每当自己这边的人将拳头击打在对面的人身上的时候就会用最大的声音发出欢呼声。

    允站在擂台的侧面,微笑地看着台上正在比试的两人,不时还与侍卫说几句话。此时见到其中一人将另外一人干净利落的撂倒,侧过头去同宋青书笑道:“宋卿,这人的武艺与你相比如何?朕瞧着有你当年撂倒李波等人的水准了。”

    “讲武堂的学生都是大明将士中最杰出之人,臣即使武艺不差,如何能够与他们相提并论?”宋青书‘谦逊’的说道。

    “哈哈,你这还是自认为武艺在他们之上啊!”允笑道:“不过也是,你是武当派的俗家弟子,平日里除了诵读道家经典就是练武了,当然比他们要强。不说你了,就是张无忌,虽然年纪还轻,身子骨还未完全长开,论武艺也比这里的学生都强得多。”

    “我要是武艺还及不上他们,如何能够在陛下身边为侍卫!”张无忌倒是好不谦虚的答应着。

    众人说笑几句,各个擂台的比试已经全部结束,俞周文待统计完毕后,走过来向允奏报到:“陛下,即将毕业的二年级与进修班学生的武艺比试已经全部比完,这门课的成绩已经出来了。”

    “最后一门在教室内考试的课程战例课考试昨日也已经全部考完,各位先生连夜批改试卷成绩也已经批改出来。与今日结束的武艺课比试成绩汇总,总成绩也已经统计出来,请陛下阅示。”

    “噢。”允从他手中接过成绩簿翻看起来,见到上面的墨迹还没有干透,笑道:“也不必这样着急,明日送呈给朕便好。”

    “臣等不过是稍作统计,也不麻烦,当然要现在就呈给陛下。”俞周文笑着答道。

    允随意翻看几下,和他了解了一下排在前十位的学生,就将成绩簿塞回俞周文手上,又问道:“后面的朕也不多看了,你说说,除了这几人,还有哪个有些本事。”

    “陛下,这个考试排名第四十三位名叫秦霜的,虽然名次不太靠前,但其平日里学习十分认真,为人也聪慧,臣以为是人才。”俞周文答道。

    允又问了几句,得知秦霜是从伊吾来的,眼睛眯了一下,不过没说什么。

    说话的功夫,刚刚比试武艺完毕的学生们已经重新穿好衣服,与同班同学议论起考试成绩来。各门课程的成绩有的已经公布了,没有公布的大家估摸着也能猜个**不离十。

    一个浓眉大眼的汉子对另外一个看起来斯文些的说道:“秦霜,你这次考得怎么样?能不能排进前三十?”

    “估计不成了。”秦霜说道:“我指挥课考的不成,才得了八十六分,即使咱们班这次武艺课得了第一也背不回来,我估摸着大约是五十名上下。”

    “五十名上下也不差了,我这次大约也就是一百五十名上下。”刚才问话的浓眉大眼之人说道。

    “韩城,你爹可是指挥使,只要能从这里毕业,回去以后就能顺顺当当的世袭指挥使的官职,名次靠后些有什么。”另外一人笑道。

    “话不是这么说的。名次靠后了,就只能回家等着世袭。我想留在京城为官,即使将家里世袭的职位给二弟世袭也成。倒不是非要升到多大官,只是觉得一直在老家即使当指挥使有什么意思?”

    “我家是湖广长沙县人,长沙县也是长沙府的府城,我也去过省治武昌,不觉得比长沙强多少,以为天下的城池都一个样。”

    “可这二年来了京城,我才知道天下间还有这么繁华的地方,还有这样的繁华!不怕你们笑话,我刚来的时候去集市上,去瓦肆里,很多东西都认不出来是做什么的,又不敢问生怕人家笑话,还是出身京卫的李景带着我去逛才知道那些东西都是什么。京城的吃穿远胜长沙,许多吃的用的我从前听都没听过,这二年也都用惯了,让我回到长沙去过原来的日子,我可受不了。”韩城说道。

    “可若是你不能留在京城,你怎么办?”秦霜问道。

    他其实也有与韩城同样的感受,不过他虽然贪恋京城的繁华,但更思念家人,愿意回去。何况他不过是百户出身,手头也没多少钱,不像韩城手里钱多每逢假日都出去享乐,所以陷得不深。

    “这,哎,哪有什么办法,也只能老实回去了。”他要是不能留在京城为官,家里断了他的钱他也就什么都享受不到了,甚至可能沦为乞丐。

    他正在唉声叹气,忽然郑轩走过来,把各个班的班长都叫过去吩咐了几句话,他们班的班长走过来大声喊道:“都起来!都起来!赶快去大教室!快!”

    “这是怎么的?”韩城一边站起来,一边问道。

    “皇上要训话!”

    很快,能容纳三百二十人的阶梯教室满满当当的挤满了人,全部三百人都坐在里面,等候允讲话。

    允一边与俞周文说话,一边向阶梯教室走去。他走进教室,扫了一圈,只见屋内三百人挺胸直背坐在椅子上,六百只眼睛盯着正前方,但连咳嗽声都听不见,顿时心下暗暗赞许。

    他走到讲台前,轻轻咳了一声,跟在他后面的郑轩马上喊道:“陛下驾到!”

    只听一个巨大的声响,三百人同时站了起来,对着允躬身行礼道:“臣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允说道。身边的侍卫随即将他的话大声喊了出来。

    “谢陛下恩典。”三百学生随即又异口同声的喊道,然后重新坐了下来。

    允又咳嗽一声,开始自己的讲话。

第973章 训话() 
    “众位学生,这是朕第二次接见你们。上一次是你们入学讲武堂的时候,朕亲自对你们训话一番,既是告诉你们朕开设讲武堂之目的,也是勉励你们奋发图强。这些东西朕既然说过了,这次就不会再说,朕说些别的。”

    “你们经过在讲武堂两年的学习,由大明最善战的将领教导,已经是大明年轻将领中最为杰出的,不论排兵布阵,亦或是带兵冲阵,不论是在草原、平原、山地亦或是树林中带兵打仗的法子都已经烂熟于心,所欠缺无非是经验。待在卫所中锻炼一番后,定然成为军中的骨干,将来升为指挥使,甚至都指挥使不在话下。”

    “但朕担心你们因为在讲武堂上学的经历,自高自大,不愿沉下心去为千百户这样的小官历练,朕知晓有些卫所设立了参谋一职,将一些讲武堂的毕业生安排为参谋,之后有了空缺直任指挥佥事。”

    “如此施为绝不能成!”允提高音量道:“不曾统领千百人打仗,如何能够统领万人甚至数万人?你们比之赵括如何,赵括也是从小由其父赵国的老将军亲自指导,熟读兵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但长平一战被秦军包围,赵军不得不投降,后被秦军屠戮,赵国几有亡国之祸。”

    “朕已经给天下各卫所传旨,刚毕业的讲武堂学生绝不能在卫里为参谋,必得安排为千百户,若有违背的撤指挥使。你们毕业后返回各自的卫所,也要戒骄戒躁,沉下心统领所部将士,以后必会升官。”

    允对于现在讲武堂毕业生在地方上的待遇很担忧。他们因为在讲武堂上过学,算是天子门生,地方上很是看中,除了京城诸卫的基本上都是在卫指挥部里一直为官。

    在允看来,这样脱离群众的情形是要不得的。这和现代战争不同,现代战争计算机与各种先进武器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