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看了几眼,觉得他说的应该是真心话,虽然有些奇怪,但也放下心来不再安抚。

    随后就是接见蛮夷之兵首领和安南立下大功的降将阮勋、莫远等人。蛮夷之兵首领不可能升官,都是赏赐了金银珠宝,允熥召见他们又答应赐予许多陶瓷器皿和绸缎布匹,甚至赐予了许多铁锅。他们千恩万谢的退下了。

    安南降将都会留在安南为将,封赏还是交给赞仪的好,允熥也只是安抚他们的情绪,赏赐一些名贵的东西。

    不过,待几个安南降将退下后,允熥对李坚说道:“你记着,回头告诉赞仪,若是这些安南降将有不法之事,即使民怨极大,也不要轻易处斩。”

    “陛下,虽然这些人为大明立下大功,但有过必罚,不然惹得民怨沸腾如何了结。”李坚道。他明白允熥的意思,这些首先投靠大明的将领要是过不多久就被处置了,恐怕会让当地人以为大明卸磨杀驴;但任由他们败坏官府的名声也不成。

    “朕说的并非是不罚,而是不杀。这样投靠大明后却为非作歹的人一律流放到廣西,朕之后自有用处。”允熥道。

    “是,陛下。”李坚答应。

    吩咐过这件事,允熥看看时间,发觉午时已经过去,都快到申时正了,不知不觉竟然已经持续了一个半时辰。

    他于是站起来,说了几句场面话,宣布宴饮结束。

第902章 太着急了() 
    之后几日,允熥选定了留在安南划归赞仪的几个卫所,又指导了赞仪一些政务如何处置,剩下的,就是操办他的婚礼了。

    早在允熥决定二月二十日举行朱赞仪的婚礼当日,他就下令陈洽等人开始在整个安南的所有城池宣扬他大婚之事。

    安南的士绅早知朱赞仪在出兵进攻安南之前就已经在大明的京城与陈天平的亲妹妹订婚,他们本来还担心他会不会悔婚,但见到了告示上书写的“王妃即墨陈氏”的字样后把心放到了肚子里:既然他仍旧要娶陈天平的妹妹为正妻,可见对安南当地的士绅还是要重用的。

    当然,那些仍旧心怀陈朝的人的心则跌落到了谷底。朱赞仪既然要娶陈天平的妹妹,那就是要在安南为君了。这些人纷纷不安分起来。

    对于安南士绅的动静,允熥通过战前布下的锦衣卫和战后铁了心跟随大明的当地人是了如指掌。针对这种情形,他找到朱赞仪与陈洽对他们说道:“现在看来,你还不能马上对付当地的士绅。”

    “要将他们依照是否怀念陈朝分类,对于仍旧怀念的要铲除,对忠心大明的要褒扬,对于位于两者之间的要谨慎,详细的叔父也不多说了,你也懂得。”

    “等过两年,铲除了陈朝余孽后再对当地的士绅动手。”

    看着他们点头,允熥也笑了笑,又道:“但还有一事需要注意,你们两个可不能都对士绅凶神恶煞的,要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才好。”

    朱赞仪与陈洽对视一眼,朱赞仪问道:“叔父,何谓黑脸,何谓白脸啊?”

    允熥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这个时候戏曲还没有黑脸、红脸、白脸的区分。他于是解释道:“就是,嗯,一个对士绅凶神恶煞处置他们,一个在前一个凶神恶煞处置后温言抚慰或者予以帮忙减轻处罚,让士绅们对闻言抚慰的人感恩戴德,也不至于铤而走险。或者说,……”

    允熥依照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大概解释了一下,朱赞仪听明白了话,笑道:“叔父,侄儿知晓了。”看陈洽的表情,应该也明白了。

    允熥呼了口气,又道:“陈洽,你是当地的王相,就由你来扮黑脸,赞仪,你来扮白脸。”

    “陈洽,你总不能一直在安南当王相,过几年朕是一定要将你提拔到朝廷上重用的,你在安南这里对他们太好也无用。”

    “臣知晓了。”陈洽马上躬身答应。不用允熥解释他也明白。

    “你明白就好。”允熥说道:“朕还是颇为看好你的才能,只是没有多少为政的经验。在这里做王相几年,回去后一地的布政使、京城衙门的主官都可当得。”

    “叔父,看您说的,我这儿成了让朝廷的官员练手的地方了。”朱赞仪笑道:“这可不成。叔父,我这里也得要有本事的大臣。”

    “知道了,朕会挑选许多得用的大臣的。”允熥也笑道。

    听了他们二人的这几句话,虽然明知是安慰,不过陈洽的心情还是好多了。

    允熥又和他们说了几句话,对陈洽说道:“陈洽你退下吧,朕有几句事关婚礼的话要吩咐赞仪。”

    陈洽不疑有他,躬身行礼退下;但他刚刚退下,朱赞仪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允熥说道:“你马上将忠于胡朝的文武官员都调出来,分到各地,然后秘密杀了他们。”

    “这些人因为一开始很得咱们的信任,位置大多很重要,若是有陈朝的后裔造反,他们响应的话危害甚大。不如先除掉。”

    “至于分到各地,是害怕许多人忽然过世引起恐慌,分到四处后消息不灵通就好多了。”

    “叔父,这恐怕不太好。”朱赞仪说道:“一者,许多人现在若是调开恐怕接受地方不容易;二者,即使将他们分到各地,忽然许多人死亡的消息早晚会传过来,仍旧会引起当地人惊恐。使得本来没有投奔叛军心思的人会投奔叛军。”

    “侄儿觉得,还是将几个死忠陈朝的人寻个罪名光明正大的处死,其余人不动,慢慢调到不太要紧的位置。这样必要稳妥。”他小心翼翼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你说得对,是朕太急了。就依你说的办。”允熥想了想,说道。

    听到自己的建议得到允熥同意,陛下的表情也比较平静,朱赞仪想了想,壮着胆子说道:“叔父,侄儿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既然已经问出了这句话,还说什么当讲不当讲?你可是要向叔父进谏?说吧,叔父绝不会怪罪。”允熥说道。

    “叔父,侄儿觉得,自从大军征讨安南已来,叔父都太急切了。”

    “这种灭国之战,即使安南国小,打个一二年也十分正常,可叔父虽然从未强要进兵,但往来文书中急切之情侄儿也看得出来。”

    “叔父,常言道欲速则不达,该急的时候急,该缓的时候要缓,一味操之急切恐怕不好。”

    “从前叔父在京城处置朝政,也并非是如此急切,为何这次征伐安南如此急切?”朱赞仪最后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并且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疑惑,是在安南的无数文武官员共同的疑惑。

    允熥叹了口气,说道:“叔父也不瞒你。之所以操之急切,一者,安南的位置非常重要,是荫蔽廣西雲南的重要地方,不容有失;二者,主要是想将这里的事情都办妥后,赶快回去准备对撒马尔罕之战。”

    “你也知晓在广州城审问的撒马尔罕奸细案,你也应该猜到了在公审前朕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但你未必猜到了,早在公审采生折割案的时候,朕就已经知道了这一切。”

    “有些证据朕隐而未发,这些隐而未发的证据都能表明,帖木儿明年就要出兵进攻大明。”

    “朕不是妄自尊大的皇帝。在经过蒙古灭宋后咱们大明的皇帝想要妄自尊大也不容易。对往来西北的人和番国使者进行询问,得知这个撒马尔罕国十分强大,不好对付。西北又人烟凋敝,物产不丰,仗不好打。”

    “所以朕想要赶紧返回去准备这一战。”

    “可是叔父,即使撒马尔罕国很强,若是他们打过来,而不是大明的军队打过去,也不必如此吧。”朱赞仪问道。

    “朕不仅想要守住现在的地方,更要夺下撒马尔罕国的地方。”允熥说道。

    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帖木儿死后,面对大明的军队撒马尔罕的军队说不定会崩溃,他想让大军趁势掩杀追到撒马尔罕城,一举摧毁这个现在天方教最强的国家的基业,甚至占领河中地区。

    要不然,想要挡住撒马尔罕国的军队其实也不太难,不必做这么多准备。因为过个一年二年的帖木儿就该死了,他一死撒马尔罕国的军队就没有威胁了;即使他不死,允熥也相信大明的将领至少能够挡住他。

    朱赞仪其实不太清楚撒马尔罕国在哪,更加不知道距离嘉峪关有多远,听允熥这么说了也没什么再说的,只是说道:“若是叔父着急准备,其实大可不必来到安南,在仗打完后就可以返回京城了。”

    “这不是因为你初主政一国,张温又病了,朕不放心吗。”允熥笑道:“不过来了安南后见你将事情处置的还不错,叔父也就放心了,不必在安南多花功夫。”

    “可你的婚礼叔父还是要参加的。待你的婚礼完毕,叔父就启程返回京城。”

    “有叔父亲自参加婚礼,还有两个小婶子亲自操办,我这也是叔父继位已来的头一份,真是受宠若惊。”朱赞仪笑道。

    “还不至呢。”允熥也笑道:“今年还有这么多你的叔叔、叔爷参加婚礼。自从皇爷爷册封二叔三叔等人到地方为王之后,就是叔父当年大婚人都不全,今年有这么多人庆贺你的婚礼,很不容易了。”

    “多谢陛下恩典。”朱赞仪做出夸张的动作开玩笑道。

    “那你可要尽心尽力为大明效力,才能值得这恩典了。”允熥半开玩笑道。

第903章 回京前的杂议() 
    和允熥成婚时的过程一样,这一日一早朱赞仪在宫人的服侍下穿好大婚的衣服,带领左右王相的官员去亲迎。

    可允熥此时刚刚起床,还在悠闲的和莎儿、熙怡一起用着早膳。

    不,其实他也不太悠闲。他看着这几日因为操办朱赞仪的婚礼而显得十分疲惫的她们两个,关切的问道:“没累过劲吧。”

    “这倒没有,又不是干活去了,怎么会累成那样。只是婚礼的日子太急,很多东西必须紧赶才能赶出来,要盯着的事情太多,累心。”李莎儿说道。虽然名义上是她们两个一起操办,但熙怡管事儿的本事不如她,大多数事情都是她做的。但奇怪的是,熙怡竟然和她感觉一样疲惫。

    “今天你们两个可以好好歇一歇了。”允熥说道。

    “嗯?我们不必参加交王的婚礼么?”熙怡问道。

    “赞仪父母双亡,祖父祖父母也早已去世,明日新媳妇奉茶拜见的人就是夫君我了。熙怡,莎儿,明日一早你们两个和夫君一起接见赞仪夫妇。”允熥说道:“熙怡,这都是皇家婚礼的章程上都写着的,你没看么?何况当初你入宫的时候也是和夫君一起去拜见皇爷爷和宁妃娘娘的。”

    熙怡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这些日子这么疲惫,哪有空看那些。”

    “哎,怡儿,你也是四妃之一,这些事情还是多了解一些得好。”允熥道。

    “知道啦!”熙怡一听就很没有诚意的说道,说完就低下头去将盘子里并不大的一块糕点用勺子分为两半,将其中一半慢悠悠的放进嘴里。

    “夫君,依照惯例,应该只有一人陪同陛下接见才对。明日臣妾还是不去了,夫君与薛姐姐接见交王与王妃便好。”李莎儿说道。

    “正好妾这几日很疲惫,多休息一天。”

    “可是现在熙瑶并不在这里,就不是依照惯例的时候了。”允熥说道:“明日一早你按时起来,随夫君一起去接见赞仪夫妻。”

    李莎儿有些感动。不仅是接见赞仪夫妇的表面意义,她现在的份位可比熙怡要低,但却被要求和熙怡一起出现,她可不是事事不放在心上的熙怡,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允熥看着她想要说什么,赶在她的话出口前握住她的手,没有说话。李莎儿一时间也不想说话了。

    不过这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很快他们又松开了手。他们刚松开手,熙怡就抬起头来,放下筷子与勺子,说道:“夫君,李妹妹,妾已经饱了,回去休息去了。”

    “你去吧。”允熥说道:“等午时前夫君派人叫你。”

    “知道啦。”熙怡笑眯眯的答应一声,返回自己的屋子。

    “也不知怎的,莫非真是她的身子太虚了?这些日子每天都睡这么多也不够。”允熥说道。

    “薛姐姐大概是之前在广州中邪术时伤的身子还没养好吧。”李莎儿说道。

    允熥附和几句,但却一直盯着李莎儿的眼睛。李莎儿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笑道:“夫君这是怎么了?”

    允熥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心里想着:‘还是等回京以后再说吧。’

    转而说道:“明日接过了新媳妇的茶,后日二十二日就出发返回京城。若是顺利,大约三月十几日能到达京城。”

    “继迁这次立得功劳不小,朕任命他为水师右卫的指挥同知,世袭指挥使,过两日护送咱们返回京城。”

    “真的?”李莎儿眼睛都亮了起来:“后日回京。还能见到四个月没有见过的兄长,真好。”更重要的是,两个孩子已经小半年没有见过了。

    可她正高兴着,忽然想到什么,问道:“夫君,会试即使推迟了一个月,三月初八也就开始了,夫君三月十几日才返回京城,可有些晚了。莫非再推迟几日?”

    “不必。”允熥说道:“考题朕已经传到了京城,不必担心策论的题目;朕也是在他们定下中贡士的人后才审阅试卷,将不合心意的人排下去。所以朕在考完后回到京城也无碍。”

    “可这样一来考题就提前被考官知道了,万一有人透题怎么办?还有提调考场,有人徇私舞弊怎么办?”在上沪被当地卫所关押过一阵的李莎儿实在对大明官员的操守没多大信心。

    “考题不必担心。朕并未交给考官,考题在考试前一日才会让考官知晓,印到试卷上。”

    “至于考场徇私舞弊,朕遴选的提调官朕还是能信得过的,不会内外串通让考生舞弊。”

    “更何况,”允熥自信一笑:“最后朕决定他们能否上榜看得是策论,而非经义,今年朕出的策论题目,就是让他们得知考题后串通场外的人做题,也未必能做出来。”

    “陛下出的是什么题目?这样难?”李莎儿话刚出口就意识到自己不该问,忙说道:“妾失言了。”

    “其中一个倒是不难,只凭有没有看这段日子的邸报了;另外一个,就有些难了。若是在朝的官员,细细琢磨朕的施政或许还能想到,这些未入朝堂的举人怕是不成。”允熥说道。

    李莎儿其实很有些好奇,但也不再问,说道:“夫君,妾也困了,回去休息去。”

    “好好休息,夫君午时派人叫你。”允熥说道。

    李莎儿答应一声:“妾知道。”行礼退下。

第904章 反游击战与中毒() 
    第二日,允熥带着自己的两个嫔妃接见了朱赞仪夫妇。

    朱赞仪见到熙怡和李莎儿同时出场的时候吃了一惊,不过马上收敛了表情,躬身行礼;允熥答应一声,熙怡和李莎儿还礼。

    随后交王妃陈丽萍先拜了两拜,给允熥和熙怡、李莎儿奉茶。说实在的,在接过她的茶的时候,允熥相当不习惯。即使按照中华传统的计算方式,他也远远没有到该被新媳妇奉茶的年纪。恍惚间他都以为自己已经三十大几了,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自己只有二十六岁,还没到二十八蓄须的年纪,即使按照这个年代的标准,也是个年轻人。

    反应过来的允熥依照规定的章程赐予陈丽萍枣、栗,熙怡和李莎儿各赐予手镯和玉佩,陈丽萍再拜两拜,行礼完毕退出;李莎儿看了看允熥,也拉着熙怡出去了。

    朱赞仪松了口气,笑道:“叔父,侄儿还真是不习惯这样。”

    “慢慢就习惯了。”允熥笑道:“就是叔父不让你娶她,你也要娶一个正妃的,正室空悬不像话。”

    “倒不是这个。”朱赞仪道:“叔父,陈丽萍她是安南人,我很担心她会偏帮当地人。”

    “以后没有什么安南人不安南人得了,”允熥说道:“不论什么人,都是你的子民,你口头上可不许再说什么安南人,也严禁百官说。”

    “侄儿知道了。”朱赞仪笑道:“侄儿明白。”

    “就在来见叔父前,侄儿刚刚看到从乂安城传来的折子,有一人名陈頠,自称是陈朝后裔,造反反对侄儿呢。”

    “此人还已经自称皇帝,年号简定,带领几千兵四处攻打县城。侄儿已经下令何荣带兵平定叛乱了。”

    朱赞仪心里没把这当回事,随意地告诉了允熥。

    可不成想允熥对此极为重视,马上问道:“此人在何处造反?名号如何?所持武器如何?”

    “叔父,一个小小的造反,哪里值得叔父这样认真?”朱赞仪说道。

    “你是不知道这些吧。”允熥说道。

    “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侄儿何必知道的如此详尽?叔父不是教导侄儿不要把着权不放,任用大臣么?侄儿这就是遵循叔父的教导。”朱赞仪说道。

    “有陈朝后裔造反可不是小事!”允熥十分认真的说道:“赞仪,你可绝对不能对这样的事情不在意!”

    “陈朝在此地为君近二百年,还两次打退蒙人进兵,已有正统之名,愿意毁家纾难相助陈朝的士绅不多,但心向他们的不少,绝不会配合大军进剿。”

    “而大军毕竟来到安南的时候短,若是这个名叫陈頠的见战事不利撤到山林之中,没有当地人配合很难将其全歼。久之只能撤兵。”

    “可大军一撤他又可以出山袭扰,这样反反复复,叔父不说兵疲之事,就是从钱财上,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久而久之,为了维持这笔开销只能加税,让当地的士绅百姓对官府更加不满,更加愿意去协助叛军,如此这官府危咦。”

    “叔父,没这么危险吧?”朱赞仪不太相信的说道。

    “叔父说的是最危急的情形。但即使这种情形未成,你也难以很快平定叛乱。”允熥说。

    朱赞仪仔细思考了一下允熥描述的情形,觉得还算有道理,问道:“叔父可有计策教侄儿?”

    “第一,是断了他们的粮草和草药。”允熥信心十足的说道:“在叛军袭扰的地方,安抚士绅,让他们不至投了叛军。同时收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