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沐晟承诺并不搜查城内所有官绅人家了,但阮崇儒的心情并没有胜利的喜悦。沐晟只是说不会主动搜查官绅人家,但若是‘发现’了与胡朝勾连的蛛丝马迹仍旧会毫不迟疑的动手,到底怎么回事还不是任由明人说?

    并且沐晟特意将官绅分为两类。安南虽然地方小,但也是有地域之别的,互相之前的歧视也不少。升龙城作为安南的都城,百姓士绅一向看不起外地人。沐晟特意区分官、绅,毫无疑问是打着离间他们的主意。

    但阮崇儒也没有理由辩驳。无论如何,苏文管被发现与胡季犛父子勾连是确凿无疑的,明人的限制有道理;地狱之别也不是明人能够无中生有造出来的,他更加没有办法反对。‘只能在再次发生苏文管之类的事情后我亲自去现场查看,是否明人栽赃陷害了。’

    ‘至于官绅之别,也只能依仗着这张老脸居中调节了。’他想着。

    阮崇儒不甘心的又和沐晟说了几句话,但没有起到作用,最后只能就此告退。

    阮崇儒前脚刚刚离开这间屋子,后脚朱赞仪与朱楩就从正堂后面走了出来。他们二人脸上都带着不屑的笑容。

    “哼,他以为他是谁?现在是什么情形?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朱赞仪冷笑道:“大明数十万大军征伐安南,纵使不能像当年征伐安南的蒙古人一般屠杀,岂会被他口中的规矩限制到?”

    在沐晟与朱楩、朱赞仪商议过后的第二日,沐晟就以清查胡朝奸细为理由在全城大索,派出士兵把守城内各处要道,不允不得许可的人通过,同时挨个搜查城内的房屋宅院。

    一开始的时候,明军并未搜查城内的士绅人家,只是搜查普通百姓;但马上就在一户百姓家中搜到了一名胡朝奸细,将他抓起来严刑拷打。

    这人忍受不住刑罚,招认他之所以能够在城内潜伏下来,是得到了升龙城内一户姓苏的士绅帮助。这户姓苏的士绅虽然表面上对大明恭顺,可是暗地里却勾连胡朝,帮助在胡季犛逃出升龙城前匆匆安排的细作潜伏。

    沐晟其实原本是想栽赃陷害某一家士绅的:虽然他基本可以确定城内一定有对大明不满仍旧忠于胡季犛的,但他并无把握能够找到这样的人,所以决定采用栽赃陷害的方式对于一家看起来不顺眼的士绅。

    他没想到竟然真的找到了确实对大明不满的人,顿时如获至宝,派兵包围了苏文管苏家的宅院,仿佛在国内查抄一样抄家,并且比对国内的获罪大臣更狠,将苏家人抓回来后一律上大刑,要他们交待。

    苏文管很快就承受不住,招供了,将所有的事情都招了出来。

    沐晟得知他招供后,也不拖延,马上将他的供词与招出来的物证展示出来告诉城内的士绅我们可没有冤枉他,随即在升龙城南门公开行刑,将苏文管和苏家所有成年的男丁全部处死,吸引了无数百姓去看。

    苏家的女眷没为官奴,未成年男子与仆人以很低的价格发卖给刚刚赶到升龙城的随军商人,家财和田地当然也被没收。

    之后就是在处决了苏家人后阮崇儒来到府衙,与沐晟分说此事。

    朱赞仪现在非常高兴。他今年才二十一岁,还做不到完全喜怒不形于色,遇到高兴的事情就忍不住在亲近的人面前表现出来。

    他不仅是因为能够名正言顺的处置升龙城的士绅,更重要的是借此建立了自己的规矩,同时阻止了士绅们的势力在这段时候大肆扩大。

    “靖江王殿下,我观阮崇儒,多半猜出了咱们的前两条目的,打压士绅与离间官、绅,不过就以他为官这么多年的情形,估计猜不到其余的目的。”

    沐晟说道:“殿下借此机会在升龙城中推行路引之制,等以后平定安南全境了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实行中原的路引制度,加强对百姓的控制,打压士绅们的势力。”

    “另外,禁止他们派人出城与购买仆人,可以让他们无法借此时机低价购买城外的无主之地甚至侵吞原属胡季犛的土地,为将来有足够的土地安置大明将士。不让他们购买仆人,也可以限制他们以低价买入,控制他们各家所掌控的人口。”

    “并且无法出城代表着他们的粮食只能从城内的粮店购买,而粮店已经全被咱们控制,这样就可以比较准确掌握城内的人口。”

    “殿下一箭四雕,可以说是十分厉害了。”

    朱赞仪笑道:“沐晟,你可别夸我,这些都是十八叔爷想出来的,可不是我想出来的。我之前镇守的廣西也是汉人比蛮夷还少,可想不到这么多弯弯绕。”

    “我只不过是仔细想了父皇当年使用过的办法,依照升龙城的情形,稍微改变后提出来的,可不敢居功。”朱楩笑着推让道。

    他们三人又闲聊一会儿,朱赞仪问道:“十八叔爷,沐兄,依你们之见,之前议定的栽赃陷害他们之事可还要做?”他有些拿捏不定。

    “要做,当然要做。虽然还在打仗,但根据探马回报的消息,胡季犛直接撤到了南定,留其长子胡元澄驻守黄江水师大营。”

    “根据回报的消息,黄江水师大营虽然易守难攻,但位于江南岸,又没有多少陆师,不可能前来升龙城送死,所以升龙城已经十分安全了。若是不能时不时揪出一个勾连胡朝的士绅,如何能够名正言顺的维持现在的政策?”朱楩马上说道。将他的话换成现代通用汉语就是:在战争状态下,有些事情才能够做;要是恢复和平,很多事情就不能做了。

    “那就每隔一段时日,抓出一个士绅来说他勾连胡朝。”朱赞仪听朱楩的话有理,马上说道。沐晟也没有表示反对。

    朱赞仪随即又兴致勃勃的问道:“十八叔爷,可还有其它整治当地士绅的办法?”

    “赞仪,不要说叔爷现在没想到,就是想到了也不能告诉你!”朱楩说道:“现在还在和胡季犛打仗,不宜采用太多手段对付士绅。”

    “我前日不是和你说过了,对付士绅一定要等到平定了安南的局势,到那时想怎么整他们就怎么整他们。现在使用的手段太多很可能会横生枝节,得不偿失!”

    听了他的话朱赞仪有些不高兴,但也知道朱楩的话是对的,只能说道:“我知道了。”

    朱楩又和他分说了几句现在对付士绅的分寸,时候就已经到了午时,他们三个吃过了饭,下午以朱赞仪的名义发出告示,宣布从即刻起严禁出城,违者处以五贯钱的罚款和二十鞭子。

    第二天上午仍旧是商议安稳升龙城之事。中午吃过了饭,他们正要去歇中觉,忽然跑进来一人对他们禀报道:“岷王殿下、靖江王殿下、西平侯爷,又有三万侯爷管带的右军来到升龙城。”

第847章 赞仪领兵() 
(上一章略有修改和补充)

    “沐晟,你现在已经世镇雲南,兼管貴州都司,就是立下功劳,又能如何?”朱楩见沐晟在犹豫,只能又大声说道。

    朱楩的这句话将沐晟惊醒了。‘是啊,我现在已经世镇雲南,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劳,也不过就是世镇雲南,对我有什么好处?升到朝廷的五军都督府去当都督?那还不如在雲南当一个镇守的大将舒服。’

    ‘而此时答应将兵权交给朱赞仪就可以交好于他。朱赞仪以后会成为安南这个地方的国君,与他交好对我有益无害。’

    沐晟将这笔账算过来后,马上对朱赞仪说道:“靖江王,岷王说的不错,我再立功劳也没什么用处,而殿下若是能够立下战功就可以让安南百姓士绅慑服,之后出征打仗之事,就交给殿下了!”

    “啊,这……”朱赞仪一时间有些惊讶。他没料到沐晟竟然会真的将兵权交给他。他之前倒是也打过仗,这个年头没打过仗的藩王是少数,多数都和附近的蛮夷打过仗,朱赞仪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他没有其它的打仗经历,任谁也不会对他放心。

    不过他毕竟是久镇廣西的藩王,愣了一愣就说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假惺惺的推脱了。之后几日我就统兵打仗。”

    “此事还需要通报给张侯爷。虽然张侯爷应该不会驳了此事,但他是安南征讨军的统帅,还是通报一声为好。”朱楩道。

    朱赞仪点点头,命下人送来纸笔拟写书,又让沐晟签字,派一人马上将此书送到张温的手里。

    之后朱楩又道:“赞仪,你还需任命一位先锋。一支兵总有数十甚至数百的将领,但先锋人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合适的先锋顶得上其余将领数十个。”

    “徐景昌如何?”朱赞仪想了想,说道。

    “景昌恐怕不成。”沐晟颇为玩味的说道:“按理说,他的伤应该已经好了。可是不知怎的就是没有好利索,仍旧每天让军医去县衙给他治伤开药。”

    “怎么会还没好?”朱赞仪有些不解。

    “莫非是……,若真是如此,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了,让他安心在城内养伤吧。”朱楩想到了什么,说道。

    朱赞仪没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不过也没有深究这个问题,说道:“既然徐景昌的伤还没好,那就派聂毅为先锋如何?他也十分勇猛。”

    “还是派郭铭为先锋吧。”朱楩道:“郭铭是金吾前卫指挥使,也有些本事,现在金吾前卫又已经大半来到升龙城,就以他为先锋。”

    “可是,郭铭,依照陛下的话说,就是不会在战场上喊‘兄弟们跟我冲’的人,不算是勇猛无前之人。”朱赞仪说。

    “赞仪,你的目光就有些狭隘了,”朱楩道:“不是每个好先锋都是拼命三郎。郭铭既然能当上直卫的指挥使,至少一个先锋可以胜任。”

    “既然如此,那就以郭铭为先锋。”朱赞仪没有多想,答应道。

    他们又商议了其余事情,伴晚吃过饭后又商议了好一会儿,直到大家都困了才各自散去。

    ……

    ……

    “什么?靖江王要带兵出征?”蓝珍有些惊讶地听着张温的话。

    “书中是这样写的。”张温说道:“蓝珍,你也不必惊讶。陛下意欲加封靖江王为安南封国国君大家都能猜到。既然如此,他带兵也正常。”

    现在蓝珍与张温所在的地方就是多邦城了。张温在攻陷多邦城后的第三日带兵来到这里,此时士兵们的劫掠已经结束,城内的火灾也已经被扑灭,张辅又着力维持,总算让张温来到多邦城的时候城内已经恢复了秩序,就好像之前从未发生过明军对多邦城的劫掠一般。不过从随军商人面前排起的长长的队伍,和士兵们手里提着的许多东西,以及他们那高兴的神采上都可以看出,他们定然收获颇丰。

    虽然已经攻陷了多邦城,但后续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置。不论是三十多万大军过江安置,还是在富良江上清出一条河道,亦或是后勤补给,都不是那么容易安排的。不过相对来讲,因为在多邦城俘获了一批粮食,后勤补给的压力大为减轻,还好处理一些。再加上张温为了避嫌,就留在了这里,直到今日仍在多邦城。

    蓝珍此时也已经想明白此事,说道:“确实也应该这样做。只是靖江王之前从未指挥过数万兵马,还是派人辅佐他更好。”

    “派谁辅佐他?副将、参将若是派了过去,打胜仗后,大家都不会相信是靖江王的功劳;可若是指挥使,也未必就比现在他手下的指挥使要强。”张温道。

    蓝珍皱起眉头。虽然朱赞仪打胜打败对他并没有什么影响,但都是大明的将士,总不好让他们白白牺牲。个人利益与军队利益高度一致的蓝珍很有思想觉悟,对此忧心忡忡。

    蓝珍想了几个,但都不合适;不是身份不合适,就是才能不够。他正想将此事放下,忽然想到一人,对张温说道:“张侯爷,我忽然想到一人,身份不高适合在靖江王手下,又足智多谋,足以胜任参谋之职。”

    “安南征讨军还有这样的人?哪个卫所的将士?千户还是百户?不会是蛮夷吧?”张温问道。

    蓝珍附在张温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张温恍然道:“原来是之前在攻打多邦城立下大功之人,确实合适,就派他到靖江王手下为参谋。”

    张温随即吩咐一名侍卫从屋外走进来,传令后让他退下。

    “靖江王在我身边这几个月来,我看殿下还有些打仗的本事,不是秀才一般的人物。只是,我担心,殿下性情急切,并且年纪尚轻容易冲动,恐怕会中安南人的诱敌之计。这样的事情刚才那人是劝说不得的,得寻找一名身份合适的人在他身边劝说才好。”张温又有些担心的说着。

    蓝珍深以为然。靖江王是比岷王还小三岁,又是第一次统领大军,操之急切的可能很大。他输几阵对大局影响不大,但对于安南人是否慑服于他干系很大,最好还是不要打败仗。

    但派何人在他身边劝说呢?岷王等身份够的因为之前的缘故不能跟随,至于身份不够的,朱赞仪性子上来也不会听。蓝珍和张温一时间都想不到合适的人选。

    他们二人正想着,忽然刚才一直站在蓝珍身后没有说话的常继宗说道:“张侯爷,蓝将军,我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常继宗的身份毕竟低,虽然最近因为立下功劳得以时常出入张温、蓝珍的大帐,但张温与诸位副将说话,只要不是让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他一般不会插言;可刚才看到他们对这个人选抓耳挠腮想不到,不由得出言说道。

    “哦,你有人选?何人?”张温不以为杵地问道。

    “昨日来到多邦城,陛下派来的使者,通事舍人贺常。”张辅说道。

    “贺常?”张温顿时眼前一亮:“真是个好人选!他身为陛下身边的通事舍人,靖江王即使不在乎他本人,也要顾忌陛下。”

    之前允熥在雷州府巡视的时候得知他们进攻多邦城进展不利,于是派贺常传旨给他们,主要意思是让他们不要怕,只要攻陷多邦城,什么手段都可以用。

    可贺常来到白鹤的时候,多邦城已经被攻陷,甚至升龙城都已经占领,他的旨意失去了用处。张温虽然恭恭敬敬的接了圣旨,但贺常也无事可做,被张温安排在多邦城附近看一看,明日再去升龙城看一看,就带上张温详细描述攻克这两城经过和为有功之臣请功的奏折回去复命。

    所以,张温眼前一亮后又道:“可是他毕竟是陛下派来的人,我不好使唤。况且我已经决定让他过几日带着奏折去复命。”

    “侯爷,陛下的旨意并未规定贺常何时返回雷州府,而是允许他在安南多待一些时日,应该是想让他亲眼看看实情回去禀报。将他派到靖江王身边,也不算是违反了陛下的旨意。”

    “何况我看他本人对沙场征战眼热的很,必然同意,自己也会帮忙遮掩。”

    常继宗听了张温的话也有些疑虑,但蓝珍可不会。他作为允熥一直以来倚重的中生代将领,对于皇上没有像张温这样老一辈将领、常继宗这样年轻将领的谨慎,出言说道。

    他看张温仍然犹豫,眼珠一转说道:“侯爷不如与岷王殿下商量商量,以岷王殿下的名义让贺常留下。至于复命,侯爷另行让其它人回去复命也可。”这样张温本人的责任就没有了。

    张温马上接受了这一建议。既然自己不必担负责任,何乐而不为?

    待将此事吩咐完毕后,他对蓝珍等人说道:“不论什么人选都为靖江王挑选好了,之后如何,只能看天意了。但愿天意在大明这边。”

    “侯爷放心,天意必然在大明这边。”

第848章 终于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第二日腊月初四,沐晟与朱楩留守升龙城,朱赞仪带兵出征。由于是首次出征,朱赞仪一开始还比较稳妥,首先派出一万人马在黄江水师大营的对岸安营扎寨,以震慑对面的安南军不敢轻举妄动,之后亲自带兵攻打黄江北岸的诸多城池。

    这些小城守兵才一二千人,城池也十分低矮,如何是明军的对手?纷纷被攻克,还有几座小城远远看到大明的国旗后就打开城门投降了。

    当然,攻陷这么几座小城对朱赞仪来说算不得功劳,他自己也没当回事,各派了些兵马驻守,带领大军来到黄江北岸。

    当然,他并不是就想凭借这些陆师渡江攻克江南的水师大营。没有船只,他手下的士兵也不可能长翅膀自己飞过去,若是做一些舢板就贸然渡江,恐怕有多少人就得死多少人。

    他是在等着仍在富良江的水师前来。安南人钉在河里的木桩直至今日还有清理完毕,水师无法通过。

    又过了两日十二月初八,总算清理出了一条能够通行大船的河道,张温首先让他们将仍在河对岸的将士、大炮和各种物资全部运到多邦城,随后绕路于十三日开进黄江。

    十四日虎贲左卫——这个目前装备着大明陆师最多火炮的卫所来到黄江北岸,听从朱赞仪的指挥。

    朱赞仪马上进攻黄江水师大营。十五日,大明水师与安南水师大战于黄江上,大明水师诈败,将安南水师引入朱赞仪提前已经预备好的炮兵阵地附近。

    安南水师忽然受到无数大炮的轰击,损失惨重,大明水师又返回进攻,安南人大败,安南统帅胡元澄带领少数船只侥幸逃脱,撤到闷海口(南定附近)。

    朱赞仪秉承除恶务尽的道理,又马上命令水师南下进攻闷海口。大明水师趁夜偷袭安南水师营寨,大破敌军,胡元澄又带兵撤到大安海口。

    朱赞仪马上带领大军赶往闷海口驻扎,要继续进攻南定。南定位于红河沿岸,历来是从安南北部前往中部的咽喉要地,攻陷南定,就等于获得了红河平原的南大门,彻底控制了这一地区,意义重大。

    尤其是现在胡季犛仍旧在南定城内,没有南逃,若是能够一举俘虏胡季犛,则安南残余之兵必然军心动摇,此战说不得就结束了。虽然仍有7在乂安,但其影响远远比不了胡季犛。

    不过他被张温派来的参谋林育容劝阻了。“殿下,虽然从闷海口到南定城中间并无任何阻碍,但据探马来报南定城附近此时有兵七万,且并无开战后征召的民夫,全是久经训练之兵;而我军现在不过五万,自古以来没有三倍之兵打不下城池,纵使有水师相助,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