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也不会耗费极大的力气来遮掩问题,允熥还能看到真实情况。

    在澄迈停留了多半日,初十一早允熥来到临高县。临高这个地方他可是久闻大名了,后世一部相当写实的穿越就是以临高为基地,允熥前世挺喜欢看的,就是主角们穿越过去八年了仍旧只在广枺蜃

    不论如何,允熥对临高带有比较大的期待,兴致勃勃的考察了百刃、博铺等地,看看被选为基地的地方到底怎样。不出意外,他看到了一片荒芜,毫无任何人工建筑的痕迹,不过地理位置确实不错。

    他正在百刃巡视,忽然一个侍卫贴近他身旁说道:“陛下,有人过来了,共有十余人,其中领头一人身穿七品文官官服,另有一人身穿八品文官官服,其余人等都身穿衙役的衣服。看他们走路的样子,有两个衙役身怀武功,其余人等都不会武艺。”

    “衙役?哦,是了,朕胥吏改警察只改了府和直隶州,就连府辖州都没改,更不必提这偏僻的临高县。”

    “这想必是临高知县知道朕假扮的通事舍人巡查后急急忙忙带着当地的衙役过来;百刃离着临高县城也不远,他过来也不费事。”允熥也回过头看了一眼,说道。

    既然有地方官要过来和他说话,虽然允熥本打算去往下一个视察的地方,但也决定暂且不走了,挑选一块高度合适的大石头,擦了擦坐到石头上一边与侍卫们说话,一边等着。

    “青书,你今年多大了?”允熥问道。

    “陛下,臣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宋青书答道。

    “二十六,年纪也不小了,比朕还大一岁。朕记得你的妻儿都在武当山没有搬到京城,怎么,不在朕这里为侍卫后打算回到武当山当道士,不想在朝为官?”允熥说道。

    “还请陛下恕臣之罪。臣自己知道,在陛下身边当侍卫还行,若是到卫所为将是不成的,臣只会武艺不会打仗,若是为将恐怕会连累三军;况且臣确实喜欢道术、道家经典,崇尚寻仙问道之事,所以打算以后回到武当山为修道。”宋青书解释道。

    “为将是可以学的、练的,除了极少数天才,多数人用兵打仗的本事都是后天学习而来,你若是想学,过几年朕可以安排你去讲武堂学习。”允熥忽然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你既然愿意为道士,朕也不会强求。”

    “多谢陛下恩典。”宋青书躬身行礼说道。

    “其实这次应该将你留在广州保护惠妃。张真人还在广州附近,你可以跟着他学习。朕可知道,这些年张真人极少回山,许多第三代弟子都没怎么见过他,你若是能跟随他学习几日,可受用不尽。”允熥又道。

    宋青书自己也是这样想的:张三丰多年没有回过山门了,这次自己终于见到一次却不能跟在身边,十分懊恼;但他哪怕情商再低也知道不能在皇上面前表现出来自己的懊恼之情,那样他回到武当山的恐怕是骨灰了,所以说道:“臣的师祖身子还硬朗,而臣能在陛下身边护卫的日子只有这几年,臣并不懊恼。”

    允熥笑笑。他知道宋青书说的一定是假话,但也不能拆穿,况且这样的话听起来也确实顺耳,他听了十分受用。

    允熥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朕等你将来年过三旬返回武当山时送你一份大礼。”

    宋青书很想问问大礼到底是什么,但也知道不能问,所以只是说道:“臣谢陛下隆恩。”一边说着,一边就要躬身行礼。

    不过这次允熥却拦住了他。“你不要行礼。那边的临高县令一行人已经走了过来,可不能让他们看出破绽。”他还想将自己伪装的身份用下去,可不能让他们看出来。

    宋青书马上将已经要弯下去的腰直起来,站在允熥身边,二人好像地位差不多的人一般说话。

    可允熥隐瞒自己这个身份的目的却没能达成。那临高县令走过来后,允熥马上起身迎接;那人见到允熥,都没有仔细打量他的面容,就弯腰行礼道:“临高知县韩宜可,见过孙通事。”

    允熥也弯腰行礼道:“通事舍人孙林见过韩知县。”虽然通事舍人与中书舍人实际地位不知比七品的知县高到哪里去了,但品级也是七品,所以他们见面行平礼。

    ‘不过韩宜可这个名字,我怎么感觉是听过的?有些熟悉。’允熥想着。

    二人又互相拜了几拜,韩宜可直起身来,刚要说几句场面话,看清允熥的面容后马上脸色大变,抬起手来说道:“这、这、这,”可半晌话没有说全。

    允熥看他的样子,马上明白他认出了自己的身份,伸手拉住他,一边说着“韩兄你怎么了,”一边拉着他走到一旁;他身后的县尉和衙役想要跟过来,被宋青书等人拦下道:“我们通事舍人和你们知县是旧友,有些私人的话要说,你们还是不要跟过去的好。”

    这些人觉得刚才韩宜可见到允熥的样子可不像是见到了旧友,虽然他们确实应该认识,这个借口一听就是扯谎。不过虽然这个理由漏洞百出,他们也没有强行闯过去。他们可得罪不起面前拦路的大内侍卫,人家动一个手指头就能捏死自己;何况他们既然是朝廷的官员,就不可能害了知县的性命,他们也不必担心自己的饭碗。

    所以县尉领着几个衙役恭敬的对宋青书等人行了一礼后说了几句话,没得到回应也丝毫不着恼,站在一旁等着。

    允熥拉着韩宜可走到几丈远的地方,左手紧紧扣住他胳膊上的脉搏,双眼盯着他说道:“你认识朕?”允熥从他刚才的表情已经认出他认出了自己。

    “陛下,臣确实认得陛下。”韩宜可犹豫了一瞬,说道。

    “你为何会认得朕?”允熥又问。

    “陛下,臣之前在京城为官,曾经上朝见过陛下。”韩宜可道。

    “怪不得,怪不得朕听了你的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一般,原来你曾经在朝为官。”允熥有些恍然,继续说道:“你在临高当知县几年了?”

    “启禀陛下,臣洪武三十一年迁临高知县,至今已有四年。”韩宜可道。

    ‘洪武三十一年来到这里为知县,多半是皇爷爷生前最后贬斥的官员吧。洪武年间官员动辄得咎,从京官被贬斥为地方官太正常了,他未必是犯了多大的错误。’允熥努力回想韩宜可,但除了觉得他的名字有些熟悉外,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他现在身边也没有带着中书舍人,无人可以询问,只能如此猜测道。

    他正想着,韩宜可已经恢复了正常,要对他躬身行对皇帝的礼节。

    允熥马上阻止道:“朕还在隐瞒身份,你就把朕当做是一个通事舍人就好,不要当做皇帝;虽然你已经认出了朕,但你带来的这些人还不知道朕的面目。”

    允熥又嘱咐了他几句,带着他回到刚才的地方。县尉马上带着衙役过来给他行礼,允熥还礼。

    之后允熥带着他,以他带过来的衙役为向导,走进临高县城内巡视;一边巡视,允熥一边和他闲聊着。不知怎的,话题就聊到了对安南的战争。允熥说道:“安南戎尔小国,大明这次出兵六十万,号称百万,安南全国一共有多少人,怎么能够抵挡天兵?何况安南水师十分孱弱,海权尽在大明手上,此战必胜。”

    “这么说,多半是要在安南海边登陆作战了?”韩宜可问道。

    因为允熥之前在平叛时曾经用过一次登陆战,所以对他猜到这一点毫不意外,说道:“陛下多半要让数万兵丁在海边登陆。安南领土很小但又偏有很长的海岸线,十分适合登陆战;况且这么长的海岸线安南人根本没有足够的士兵防守,绝不会登陆失败。大军登陆后直扑安南的东西两京,估计今年年底之前就能结束对安南的战争。”

    听了这话,韩宜可顿了顿,说道:“若是能年底之前就结束可太好了。”

    临高县城十分狭小,他一会儿就看遍了,允熥于是又跟着他来到临高县城,询问这些年临高的情形如何。

    县衙内,韩宜可坐在下手,事无巨细如数家珍,十分细致的介绍起了临高的过去和现状。

    允熥听了他的介绍,顿时感觉:‘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官员嘛!’他之前在琼山县的时候也看过临高县的资料,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穷困的地方,如果这个年代有贫困县的统计,那么临高毫无疑问应该在上面占据一席之地。

    可他主政这几年,虽然没有让临高县的百姓脱贫致富——这就算换个神仙来当知县除非能变出金山银山不然也办不到,甚至没有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标准,但也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修缮水利、整治河道,沿海修堤,基本上一个知县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到了。

    这时允熥又回想起来:他刚才听了自己的吩咐后,一路上丝毫没有显露出自己身份地位十分高的样子,神色如常的与众人说话,还很有涵养。

    允熥顿时觉得这样的人在临高这样一个小地方当知县可惜了,这样的能力至少是一个知府嘛。

    “传,”允熥几乎就要脱口而出升韩宜可的官,好在刚刚出口一个字就想起来现在自己还在扮演一个通事舍人,没有下旨的权力;虽然他也可以公开自己的身份,但大概是考斯普雷上瘾了,决定将身份扮演到底,所以只说了一个字就停住不说,示意停止说话的韩宜可继续介绍。

    待他介绍完毕,允熥鼓励他道:“韩知县很有本事,将这小小的临高县治理的很不错,也为当地的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我定然在陛下面前如实说韩知县的功绩,想必韩知县马上就要升官了。”

    可不知是否是他的错觉,韩宜可听到他的话后一刹那间脸上一闪而过的表情不是高兴,而是一种难以形容的表情。

    不过转瞬之间,允熥还没有看清他那副表情,韩宜可脸上已经满是高兴的神采,持续了几弹指的时候才又收敛了回去,说道:“那就多谢孙中书的美言了。”

    允熥愣了一愣,就发觉韩宜可已经满脸高兴,加之自己并未看清,以为刚才是自己眼花了;随即他听到这话,下意识的说道:“我等被陛下派出巡行地方,就是要为朝廷拾遗补缺,韩知县的才能当一个知县太过可惜,我等当然要向陛下进言。”

    韩宜可又恭维几句,看了看天忽然说道:“孙中书,此时天色已晚,中书可是要”

    “我还要连夜赶回海南府城,时间紧急,就不在这里用饭了。”允熥说道。

    “既然如此,我也不多留中书大人了。”韩宜可说道。随后韩宜可将他送到县城外的码头上,又寒暄几句,待他上船后才转身离开码头。

    待上了船,允熥马上问迎过来的中书舍人陈继道:“你可听说过现在临高的知县韩宜可?”

    “臣曾经听闻。”

    “此人如何?”

    陈继犹豫了一下,说道:“据说在士林中风评甚好,至于其余的,臣也不知晓。”

    “罢了,朕也不回去查询了。既然他风评不错,又有本事,等儋州出缺后就任命他为儋州知州。”允熥说道。

第806章 战安南——白鹤() 
陈继低头答应道:“是,陛下。可现在就拟旨?”

    “拟吧,拟好后等到了目的地,让当地的驿站分别将圣旨送至京城存档和海南府下发。”允熥觉得若现在不拟旨自己很可能将此事给忘在脑后,所以说道。

    陈继又答应一声,见允熥没有其它的命令,转身离开这间船舱,拟旨去了。

    吩咐过此事,允熥伸伸懒腰,将海南府的所有事情抛到脑后,拿出一幅巨大的北部湾及周围海岸地图,和一幅巨大的安南地图放在桌上,看了起来。发展经济的事情还不急,现在最紧急的事情是对安南的战争。虽然他并不亲自指挥作战,也不会越级干涉统帅的指挥,但也要对现在的情形有一个把握。

    “四天以前的战报,蓝珍帅领前军已经攻陷坡垒关(今镇南关),兵临鸡陵关,沐晟率领右军已经攻破富令关。”允熥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看着安南地图,找到这两个地理位置。

    “看来安南人很快就会从鸡陵关撤兵。沐晟的大军过了富令关就是富良江北岸,富良江又与洮江联通,而洮江在鸡陵关后背,安南人若是不从鸡陵关撤兵,就会被沐晟带兵从背后包了饺子。”

    “夺取鸡陵关后蓝珍率领的军队就可以进兵洮江北岸,”允熥的手指顺着地图滑动着:“白鹤位于富良江与洮江的交汇之处,据派往安南的锦衣卫送回来的消息渡口也十分多,蓝珍估计会与沐晟在白鹤汇合。”

    “至于之后会如何打朕就猜不到了。白鹤处于两江交汇、渡口众多之事不仅大明知道,安南人更知道,所以安南人在两江南岸修建了多邦城,又在两江江面上钉下木桩使船只不能往来,看来是要打持久战。”

    “毕竟两江北岸本来的百姓不多,土地也不甚肥沃,靠着这里提供粮食是不行的,必须从大明国内转运。而从廣西到白鹤并无河道难以运送粮草;从雲南到白鹤倒是有河流相通,但雲南本身的粮食就不多,供应沐晟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口粮已是捉襟见肘,万万供应不了足够前、中、后三军二十六万大军的粮食。”

    “不知蓝珍是会在白鹤与沐晟一起建立营寨,等待中军与后军过来,还是不等他们马上带领所部将士进攻多邦城?”

    “前一种更加稳妥,只是迁延日久;后一种或许兵贵神速,只是若进展不顺,蓝珍和沐晟可要担负进展不利之责了。”

    允熥正在思索,或者说猜测蓝珍和沐晟会怎样决断,忽然传来“划拉”拉动门框之声,随即一个甜美的女子声音响起:“夫君。”

    “莎儿啊,你怎么过来了?”允熥有些疑惑地抬起头。李莎儿一向很有眼力见儿,自己一上船就走进了设置处理公务的船舱,摆明了是有政事要处置,她怎么会过来?

    “夫君,您看看窗外,现在都已经戌时初了,妾等您出来用膳已经近半个时辰了,可看您还不出来,妾只能进来和夫君说话了。”李莎儿略带一丝埋怨的说道。

    “已经这么晚了?”允熥回过头看向他身后的那一块面积很小的玻璃窗,果然已经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了。

    “朕感觉只不过叫陈继过来说过几句话,又看了会儿地图,竟然一个时辰就过去了?时间过的真是太快了。”允熥感慨一句,发觉到从胃部传来的饥饿的感觉,放下手里的纸笔对李莎儿笑道:“要不是你过来提醒,朕还感觉不到已经饿了。”

    他随即与李莎儿一道去用膳。不过在前往用膳的船舱的路上,他还想着:‘想必现在蓝珍率领的前军已经与沐晟率领的右军会合了,也不知他们见面之后会说些什么。’

    洮江北岸,此时正有大队大队的人马逆着江水的流向沿着江岸向西南行进;虽然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但许多士兵仍然手里拿着火把驱散那无边无界的黑暗,迈着不快但整齐的步伐行走着。

    一个身穿锁子甲、身量颇高长得眉清目秀但又带有一丝肃杀之气的人骑在马上,手里拿着一个巨大的火把,不停的从队尾跑到队前,又从队前跑到队尾,大声鼓励着士兵们。

    “将士们,你们是来自上直卫羽林左卫和府军右卫的将士,是整个大明军饷最高、待遇最好的士兵,不能辜负了陛下和副帅对你们期望”这人说道。

    “确实是军饷最高、待遇最好,可这也没有半夜行军的说法啊!要是十万火急的时候还罢了,现在已经知道右军到达了白鹤,竟然还晚上行军。”府军右卫的队伍中一人低声吐槽道。

    “快别抱怨了。”他身旁一人说道:“你看前面,咱们的徐千户大人都没有骑马,跟着一起走,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况且今晚不在半路休息赶到右军扎的营寨不就不用咱们自己扎寨了么?还省事了。”

    “要不是徐千户也和咱们一起走着,我早就不走了。”先前说话那人道:“就是因为看着徐千户出身这么高的人竟然和咱们小兵一样靠着两条腿行军,我才肯继续走,要不然你以为我会乖乖的听命。”

    他们正嘀咕着,身穿锁子甲那人骑着马经过他们这里,他们二人忙停住不说。

    又走了一会儿,这两个卫的士兵看见了从不远处传来的亮光,精神一振,加快脚步;又过了一会儿,他们借着从前面传来的亮光,看到了营寨的围挡。

    那身穿锁子甲的武将下令全军停住脚步,自己带着卫兵纵马向营寨跑去。他离着营寨还有数十丈的时候,听到从营寨内传来声音道:“来者何人!”同时隐隐约约能看到营寨内似乎有士兵在走动。

    那武将与卫兵勒住马头,大声喊道:“我乃是大明安南征讨军前军梁国公帐下参将张辅,带领前军两个卫赶来白鹤,请向西平侯爷通报!”

第807章 战安南——张辅() 
“参将张辅?”听到他的话,刚才问话那人有些惊讶的出声道,还有人低声议论。过了一小会儿,那声音才恢复正常说道:“可持有信物?”

    “持有信物。”张辅说道。

    “请参将大人带着信物,不得拿着任何兵器,走近营寨。”那声音又响了起来。

    张辅将兵器交给卫兵,慢慢踱着马匹来到围挡附近,紧挨着一个十分明亮的火把,将信物递了过去。

    围挡这边,沐晟从传令兵手中接过信物又仔细看了看,对身侧一人说道:“这个信物是真的,并非伪造。”

    他身侧那人马上说道:“张辅我也见过就是这幅长相;他身上还带着一股武将的气势,假不了,让他带兵进来吧。”

    “可是,是不是让张辅进来再问问话?毕竟安南人也可能有长得像他的人。”沐晟仍然有些怀疑。

    “哎,安南就算能找出正好和大明武将长相一样的人,我也能看出来:一般人假扮不出武将的气势,所以这个张辅定然是真的,不用这么谨慎。”那人说道,并且吩咐面前的人去传令。

    传令兵十分为难地偷偷看着沐晟。虽然正在对他下命令的人身份地位更高,但沐晟才是主将。

    沐晟苦笑一声,对他点了点头。传令兵忙下去传令去了。

    沐晟身侧那人又转过头对他说道:“沐晟,咱们两个也别在这待着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