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矗智缋省

    众人来到正院大堂,允熥当然是坐在首位。因为之前已经说明今日是来‘探亲’,并且目前常府也没有年轻的奶奶(注1),所以并未分出内眷所坐之地。

    又寒暄几句,常母给允熥介绍常家现在各位主子。她指着的一个中年男子说道:“这是老二常升。”

    那人行礼说道:“见过殿下。”

    允熥一边回礼,一边想着:‘果然那天我在五军都督府见到的人就是常升。’

    一般情况下,允熥应该管常升叫舅舅,但是现在显然不是一般情况。所以允熥只能以官方称呼称常升为“开国公”。

    接下来常母又介绍了常森、常茂的妻子冯氏、常升的妻子胡氏、常森的妻子吴氏以及其它和允熥同一辈分的人。

    对于和他同一辈分的人,允熥的称呼可以随便一点,称之为“哥儿”,对于女孩子可以称呼为姐姐或者妹妹。

    但是场面仍然显得没有探亲的气氛。允熥对于常家的亲情碍于礼法无法表达出来;常家人也不敢造次,所以现场的气氛非常不自然。

    不过常家显然是有准备的。介绍完众人,常母说道:“殿下,总在这里坐着也没什么意思,我家新修了一个花园,虽然必定比不上宫里的景色,但是也别有一番风味,殿下不如让继宗陪着转一转?你们年龄相近,也好说话。”

    允熥也没有多想,觉得逛一逛也好,总坐着也沉闷,到花园里逛逛与人单独交谈还可能送快些,于是说道:“宫中的景色看来看去的也就那样,未必比的上咱们开国公府。”说着站起身来。

    年轻的姑娘在丫鬟的陪伴下回到自己的闺房。姑娘们的声誉还是很要紧的,常家既然不可能把女儿嫁给允熥,就绝不会让她们与允熥在私下里见面。

    冯氏、胡氏、吴氏也各自回房处理自己的事情去了;她们与允熥又没有血缘关系,允熥也不会重视她们。

    常森也回房去了,只有常升貌似陪着常母回后院去了;年轻的公子则簇拥着允熥向后花园走去。

    出了大厅,气氛果然要好一点,允熥和这些他的表兄弟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还能有笑声。

    但是允熥还是很难和自己的表兄弟聊到一起。第一,现在的允熥思想认识是一个西元21世纪的二十多岁的人,而他的这些表兄弟都是货真价实的西元14世纪一二十岁的少年;第二,允熥生长在皇宫,皇宫的生活是很枯燥的,他一点也不了解宫外大家的公子哥都玩些什么。

    双方唯一的交谈点就是这个时候的战争了。你还别说,允熥和常继宗就这一点还聊得不错,挺投机的,两个人都绕花园有一圈了,其他人都散了,还是兴致勃勃的聊着。

    这时常继宗突然说道:“光这么说也不尽兴,”他指着东边,“那边有一间屋子,我来逛花园常在那里歇脚,就在屋里放了一些地理方面的书籍(不是地图),我们去哪里看看吧。”允熥同意了。

    到了屋子门口,因为屋子看起来很小,允熥就对跟随的侍卫、太监(注2)说道:“你们不用进去了,我自己进去即可。”然后跟着常继宗走进去。

    但是到了里边,允熥并没有看到什么书籍,并且屋内双鬓如霜的常母端坐在椅子上。允熥顿时意识到这是常家制造的避开太监或者侍卫,单独与允熥会面的机会。

    常继宗不知何时悄悄地离开了。允熥面对着常母,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话。还是常母有经验,笑着对允熥说道:“你难道不应该称呼我一声外祖母吗?当年你父亲可是在常府叫过我岳母的。”

    突然之间,允熥记忆深处有关于他母亲的记忆涌现出来,平时被(后世记忆)压抑住的对于今生母亲的思念之情迸发出来,充斥在允熥的脑海中。望着面前这张依稀看出与记忆中的母亲有些相似的面庞,允熥情不自禁地跪倒地上,哭出声来并叫道:“外祖母!”

    常母也明显动了感情,留下两行热泪,伸出手去抱住允熥,说道:“好外孙不哭。”

    这么一哭出来,接下来的感情交流就容易多了,常母不触及宫内秘闻的询问允熥在宫里怎么样,还问了前一段时间的吕妃下毒案的经过;允熥一一回答。

    然后允熥想起一事,说道:“外祖母,把府里,还有大表哥在北城的府里的门子都换个人吧。”

    常母略微奇怪的问道:“怎么要让换门子?”允熥这次来门子出问题了?那也不对,就算府里的门子不好,关北城的门子什么事儿?常母疑惑着。

    允熥说道:“外祖母应该已经知道北城的山枺婀莸睦习宸⑾至艘恍┟苣辈⒏嬷沂窒碌奶嗤醪剑缓笸醪讲爬醋柚刮业摹!

    常母答道:“是的,我知道。”

    “但是外祖母你应该不知唐伯鹤在偶遇王步之前,曾先后去继宗表兄在北城的住宅和这里想告知此事给你们,但是门子见他们衣衫不是富贵人家,又与府里无亲眷关系,所以拒之门外,险些误事。”

    常母大惊!因为这件事不是案情中重要的事情,唐伯鹤也没想告状,只是原原本本的把事情说出来而已,所以常家一直不知道。

    常母马上说道:“我和常升数次告诫府里下人不要目高于顶,谦和待人,府里竟然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幸亏未酿成大祸,真是得天之幸。我马上下令惩处他们。”

    允熥不在意几个门子的命运,也不过是随口一提,提醒常家而已。他劝住常母,又说起别的事情。

    =====================================================

    注1:这里的‘奶奶’指的是年轻的、或者辈分小的男主人的妻子。

    注2:现在允熥身边服侍的宦官大多数都是有品级的、可以称为太监的。

第75章 常母密谈() 
常母又说道:“你当时怎么那么不小心,差点儿着了吕妃的道。”

    允熥回道:“外祖母,我当时也没办法。母亲故去的时间太久了,文华殿里里外外都是吕妃的人,她也颇有手腕,我很难打听到文渊阁的情况。出了宫也只有皇爷爷拨给我的侍卫。”

    常母问道:“你现在情况好些了吧,每年有一万石的俸禄(注1),吕妃等人也都搬出文渊阁,没有人可以妨碍你了。”

    允熥说道:“每年一万石俸禄够做什么的!每月不过八百多石,文华殿大大小小的宦官不下百人,有功需赏;宫外的侍卫也有数十人,做的好的也需封赏。幸亏吃穿用度都是用宫里的,不然没有皇爷爷的赐田我该饿肚子了。”

    常母说道:“那怎么能行,你现在没有皇庄,也没有其他收益。常森在京城南城外有一个庄子,也不大,不过是三千亩地,刚打下的粮食还在庄子里放着呢,就先把这个庄子的收益给你开销。”

    允熥说自己的钱不够花还真不是向常家要钱来的,他真的只是随便说说,然后想跟常家要几个工匠啥的,再要一个偏一些的小院子好用来做实验。这些东西都不好和老朱要。

    并且此时常母要给他钱的情景让他想起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情景。虽然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他现在是强势的一方,并不是初进贾府、以为自己的吃穿用度都是贾府提供、处处小心的林黛玉,但是允熥仍有即视感。

    所以允熥说道:“怎么能够用外祖家的东西。”

    常母早料到他有此一问,笑着回道:“我们常家的东西不也都是陛下赏赐的;再说,要是平常人家,姑娘出嫁是要陪嫁妆的,你就当是你娘留给你的当年常家陪嫁的嫁妆。”见允熥仍有些犹豫,继续说道:“你将来当了皇上,还能差了常家这点儿东西,就当是提前借用罢了。”

    允熥也不是矫情的人,既然对方坚决要给,也不会有‘纪检委’的人来查他贪污受贿问题,也就要了。

    常母见他要了庄子,表情舒缓了一些,说道:“这下子你可不会缺钱花了。”又说道:“明年年初要成立一个军校,陛下肯定是让你来预备吧。”

    允熥觉得这个话题跳跃有些大啊,不过还是回答道:“皇爷爷应该会让我来总领这件事。”

    常母说道:“那你可知这军中各个派系?谁和谁关系好?谁又和谁是对头?陛下虽英明神武,但是毕竟是久居上位,未必了解下边的实际情况。”

    允熥听她说这个,就知道是要显示常家的价值,告诉允熥常家是一个久历军中、势力庞大的家族,而不只是外祖家或者一个只是出钱的人家。

    允熥也正想多知道一些现在大明军中的事情,也就顺着她说道:“那外祖母你知道这些事情吧。毕竟当年外公是我大明的大功臣,大舅舅、二舅舅也都是从军二十年了。”

    常母的回答并不出允熥预料:“升儿马上要赴山硒练兵,没有空闲;森儿虽然不成器,但好交友,与军中众人大多熟悉。等你什么时候有空了,可以来府上找常森打听。不过现在,”她侧头看了看未开着的窗户,“快到中午了,先摆饭吧,你来外祖家一趟,总不能不吃饭就回去吧。”

    允熥闻言也侧头看向窗户,但是透过窗户纸能透进来的阳光太少了,允熥根本没有办法判断时间。

    他现在仍然非常不适应没有玻璃全是窗户纸糊的窗户,觉得屋子里非常暗,又不习惯大白天的点着蜡烛,所以他现在自己寝殿的书桌放在窗户边儿上,并且在自己的寝殿读书的时候都是开着窗户,烤着火炉。就好像现代人开着空调盖棉被。

    不过既然常母这么说了,他也就出屋子。正打算找常继宗一起回前厅,常继宗就悄无声息地出现了,然后二人假装聊得很尽兴,出了屋子回前厅。常母从另一个隐蔽的出口出去。

    然后大家还比较热闹地吃了顿饭,胡氏和吴氏一个劲儿的劝允熥多吃一点。常家这次的午饭也是非常用心,有不少菜允熥从来没有吃过,甚至他两世都没有听说过的菜式也不少,所以也吃了许多。

    吃过了饭,允熥只是稍稍休息一下,就回宫了。他每天的学习任务很重,也没有时间总在常家待着,即使以后他来找常森询问军中事情,也不可能一待就是半天,只能是出门办事顺便来。

    待送允熥出了门,常母和常升、常森又聚集到了常母的院子。不等坐稳,常森问道:“怎么样,允熥对于咱们家是不是还有感情?不单单是利用咱们常家吧。”常升也目光灼灼的看着常母。

    常母等坐稳了,又喝了一口茶,才说道:“我提到了朱标和敏儿(常妃名),允熥在我看来还是对敏儿很有感情的,叫我‘外祖母’的时候还哭出了声,对于常家也是并非毫无感情。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儿,不可能骗过我的眼睛。”

    常森呼一口气,笑道:“那真是太好了,咱们家总算不是白把大姐嫁进宫里。”

    常升说道:“什么叫做‘白把大姐嫁进宫里’!你……”

    常母看他们又有吵起来的趋势,忙打断道:“都别说了。”然后指着常升说道:“你明天就要去山硒练兵了,好好在冯胜手底下干,有不明白的多问,做事勤奋些。”常升应诺。

    又指着常森说道:“你也别闲着,在五军都督府里好好干活,别整天吊儿郎当的。”常森不敢反驳母亲的话,也只能应诺。

    “还有,把咱们府里的门子,连同继宗在城北的宅子的门子,不管是谁的儿子、谁的兄弟、又有谁向你们求情,一律打四十板子,逐出常府。”

    常升问道:“为何如此?一个人犯了错,不至于连累所有人吧。”

    常母把允熥告诉她的话和他们两个说了,常升这才知道他们误了多大的事儿,饶是他性情平和,也说道:“我一再叮嘱他们,他们竟然还这样,母亲惩罚的对,一定不能轻饶了他们。”

    常森更是恶狠狠地说道:“直接打杀了他们得了,还留他们一条命干嘛。”

    常母说道:“现在大明人少地多,擅自打死人,即使是自家下人也不好,找个理由把他们送到官府去让他们发配辽东就好。”常升、常森应诺。

    然后常母疲惫地说道:“就这样,我也累了,你们都下去吧。”今天与允熥交谈也是很费脑筋的。

    常升和常森也知道母亲很累,行礼退下。

第76章 走进科学() 
京城西城外,龙湾渡。

    未时初刻的时候,在这里停着数条大船,岸边还有一大群人聚在一起,似乎是在互相进行上船前的告别。但你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其中一多半人穿着西南诸夷的服饰,而另外一小半儿穿着官服。

    这正是理藩院正在送从雲南来京城拜祭沐英的各土司土官回去。朱元璋没法总拖着他们不让他们回去,所以在几次查访不出后同意了他们回去的请求。

    大多数土司或者头人比较着急回去,倒不是怕被篡了位置,敢到京城来的都是有把握不会出事的人;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出来一个多月了,天也要变冷了。那时的全球气温比现在低,雲南那里到冬天虽不至于草木皆枯,但是野物也都猫冬,各土司需要准备过冬,所以他们着急回去。

    下边的人除了思念亲人的,倒都是乐不思蜀的样子。天朝传统,来京城的外夷都是好好招待,吃穿用度比他们在自己家里还好,当然不愿意回去。

    但是有一个土司来的人,上至土司的弟弟,下至最普通的族人,虽然并未表现出多么想要回去的样子,但是今天到了码头处,明显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当然就是雲南省临安府教化三都司的人。前几天他们生怕被朱元璋发现,天天提心吊胆的,今天总算放心了。

    龙者黑悄悄对龙上登说道:“爹,总算是可以回去了。前几天来理藩院多次把咱们都叫出来、并仔细查看面庞长相的那些人是来追查毒药的来历的吧,真是把我吓得够呛,生怕被发现。”

    龙屏儿则关注的是另外方面的事情:“不知道到底是谁要给谁下毒?咱们这些天一直深居简出,除了参加的大明册封皇太孙典礼以外,其他的事情一点儿不知道。”

    龙者黑说道:“告诉你们多少次了,不许再谈论这件事。现在还没有回到咱们土司呢。”

    二人住口不谈。又等了一会儿,理藩院的人干完了应有的送夷归去的程序,让他们上船回去。他们将从这里坐船沿江河一直到湖广省西南靠近廣西的地方,然后下船再走回自己的土司。

    龙家的人都是着急赶紧上船,只有龙屏儿虽然随着众人上了船,但是一直站在船尾。船开出去老远了,都快看不清京城的城墙了,龙上登来劝屏儿进船舱休息,龙屏儿说道:“大明的京城真的是太繁华了,来之前我根本想象不出。大哥,你说咱们将来还有再来京城的机会吗?”

    龙上登随口答道:“会有机会的,一定会有机会的。”

    龙屏儿知道他言不由衷,但是已经看不清京城了,只能一脸遗憾地跟随大哥走进船舱。

    =====================================================

    允熥回到文华殿文渊阁,想了想还是等晚上去乾清宫和老朱一起用膳时再和老朱说在常家的经过。他在寝殿歇了会儿,来到书房拿起今天早上谨身殿的小宦官送过来的昨晚上老朱批答的奏折,准备开始看。

    他推开窗户,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来自鲜卑利亚的冷空气,暗叹自己还得忍受没有玻璃窗户的日子。然后他坐下来,摊开折子,突然想到:自己不是刚有了一个小庄子了吗?这个庄子不仅可以给自己提供银钱,还可以作为进行科学实验的地点嘛!

    想到这里,允熥也没有心思看奏折了。他想:虽然自己手里没有任何工匠,但是可以去城南雇佣嘛,匠户也不是一年到头都有国家的工作任务,空闲时候也接一些私活儿好挣点钱改善生活。

    当然涉及到军械,比如火药、铠甲之类的私活儿是不敢接的,但是其他的无碍。允熥现在想到的想要改善的就是玻璃和水泥,这两样非常有用,也并不是像晒盐一样非得大规模生产才行。

    不过问题是允熥并不知道该怎么制造玻璃和水泥。玻璃还好些,允熥记得这时候威尼斯人应该已经制造出了玻璃,西方人能制造出,没道理东方人制造不出;但是水泥就不好说了,西方国家也是到近代才发明的,只能是尝试一下。

    另外允熥还想大规模建炼钢。允熥前世就是出身于钢铁厂的工人家庭,对于炼铁、炼钢很熟悉;但正因为熟悉,才清楚炼钢有多么不易。五十年代的土法高炉炼出来的只是生铁,并不是钢,想加工成钢还需要其他步骤,这先不提,仅仅是建造高炉都是很困难的。

    明代的耐火砖、造渣剂都达不到工业革命以后的水准,并且这是生产工艺的差距,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至少允熥没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他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把动力由木炭或者煤改为焦炭。并且建造高炉的投入太大,允熥现在可没有那么多钱来砸进去实验,只能等到自己当了皇帝以后再说了。

    允熥的思维又扩展到了对于整个科技的思考。有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虽然在明代初年中国的科技水平总体上还在西方国家之上,但是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了。

    自从董仲舒发扬光大了天人感应理论以来,在中国,天文学问题和地理学问题就统统变成了哲学问题。虽然我们对于天文现象的观测技术一直在提高,但是一直没有人研究、或者不被允许研究各种天文现象的原因。真实的历史上一直到明末中国对于天文学和地理学现象原因的研究程度和汉代也差不了多少,认为‘天圆地方’的还大有人在。

    而洪武年间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已经有很多学者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了,虽然他们当时无法证明这一点,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正是基于‘地球’的概念。

    如果这样也就罢了,但问题是,对于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体系的起点,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一起标志着现代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如果不能建立现代科学体系,不管与牛顿等人建立的科学体系是否一样,那中国被西方国家超过,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所以允熥认为必须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