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感谢书友这尼玛竟然,成熟的小青年,被一溪云,统一俄罗斯党,板块飘移,20170322001948184,感谢以上书友的打赏。8)

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节() 
回家的路上,于敏月仍在后怕不已:“这要是颦儿被拐子掳走了,……”

    说着又责备齐泰:“让你多雇几个下人,你说公公和二叔在乡下日子不好过把钱给他们送回去,你看看,这次要不是薛家和陛下,颦儿就被掳走了。”

    “我哪里想过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齐泰自然也十分后怕,有些懊悔的说道。

    “回去就多雇几个下人回来,至少出门时每个人都能带着一个下人;颦儿年纪也大了,至少得有四个侍女。……”于敏月说道。

    “可是,这样的事情如何与爹说?”齐泰说道。

    “把颦儿差点儿被掳走之事和公公说,公公肯定就不会反对了;至于二叔和弟妹,二叔的长子也四岁该开蒙了,把他接到京城开蒙,二叔必定愿意,也不会说什么。”于敏月又道:“若是你不好意思说,我去说。”

    齐泰也爱护自己的女儿,说道:“罢了,我和爹说吧。”

    “还有,”于敏月又想起来什么说道:“颦儿今年都十五了,该出嫁了,两年前就说给他找个婆家,可一直没有合适的,今年再不定下人家就快当老姑娘了,必须定下才是。”

    从建业元年起他们就说要挑人,但一直没挑中:把女儿说给家乡的人家吧,家乡几个出挑的士绅家都没有年纪合适的儿子,家世稍差的于敏月也愿意,可齐泰不愿意;在京中的官员中找吧,齐泰倒是愿意,可于敏月怕将来回乡了离着太远天各一方,不愿意。所以挑挑拣拣一直没有定下人家。

    “实在不行,挑老家是京城附近的,哪怕官位低一些,只要孩子上进就好。你多盯着点儿。”于敏月对齐泰说道。

    齐泰心中暗道:‘这样的人家也不好找!’可终究是给自己的女儿找婆家,他只能说道:“知道了。”

    ……

    ……

    “陛下,齐泰不会和其它人说妾随着陛下出宫吧?”熙怡疑虑地说道。齐泰要是说出来了,少不得一堆奏折铺满允熥的桌子,对薛家的名声也不好。

    “不会的,齐泰虽然有些固执,但并不迂腐,口风又紧,不会乱说的;何况今日煕扬还刚刚救了他女儿。”允熥说道。

    听允熥这么说,熙怡也放下心来。

    不一会儿他们回到皇宫,熙怡拿出从灯市买的花灯给熙瑶看,然后挂在了门梁上。

    思齐昨日已经又回了梁国公府,就是为了能去灯市上看花灯;敏儿对此非常羡慕,又知道父亲今日出宫去了,吵着也要出宫,被允熥一票否决。

    第二天正月十五,也是正式上朝前最后一个休沐日,允熥将自己的妹妹和现在唯一在京的弟弟允煕都聚在一起过节,为了熙瑶方便地方选在了坤宁宫。

    一坐下来,昀芷就说道:“皇兄,你昨日下午带着小薛嫂子出宫去了吧,妹妹也想出宫去看花灯。”

    “不行,元宵节人多手杂,为兄可不敢让你出宫。”允熥说道。平日里他可以允许,可元宵节不行。

    昀芷因为每年都有此请求并且每年都被否决也习惯了,闻言也不生气,说道:“那妹妹要派人从灯市买些花灯回来。”

    “这自然可以,也不必向皇兄请示。”允熥说道。

    “可是,”昀芷露出讨好地笑容道:“妹妹手里的月钱不够了,皇兄再额外批几十贯钱。”

    “原来在这儿等着为兄呢。可除了你们平日的月钱,皇兄不是过年前还给了你们一人一百贯钱么?”

    “那哪里够,早花光了。”

    “你都干什么了花这么多钱?”

    “也没干什么,就是买了些……”昀芷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

    “停!”允熥说道:“怪不得你的钱这么快就花光了,买这么多东西。”

    “罢了,皇兄再给你二十贯钱。但可不能再这么乱花了。”允熥叹了口气说道。

    “多谢皇兄。”昀芷高兴地说道。

    允熥为了一视同仁,又给昀兰和昀蕴每人二十贯钱。她们二人颇为意外,连声推辞,允熥说道:“皇兄既然又给过元宵节的钱就应该人人都有,你们不要推辞了。”她们二人方接受。

    ===================

    京城的一家酒楼内,几个虽然没有穿着官服,但一看就是达官显贵的人推杯换盏,正在饮酒。

    可这几人并未作乐。其中一人说道:“蹇总宪,……”他话未说完,另外一人说道:“咱们这么熟悉,这样客气干嘛,直呼名字就好。”

    “那我就不客气了。”这人笑道:“蹇义,你可要帮我一把。十八日上朝,我进了折子后让御史们声援一下。”

    “黄淮,你在折子中进谏之事,陛下心中当然也是赞同的,可就连先帝爷也没法完全施行,更不必提当今陛下了。”蹇义说道。

    “我也知道,但现在有些人家也太猖狂了,常家是太宗文皇后的娘家,徐家是先帝亲口允诺追封三代郡王的人家,曹家是迎娶了公主的人家,他们三家都谨小慎微,这一家竟然如此猖狂,我身为应天府尹,定要弹劾。”黄淮说道。

    蹇义思量片刻,觉得皇帝应该也不会喜欢这些勋贵子弟在京城中多不法之事,恐怕也想整治只是没有借口,所以开口说道:“这些勋贵确实应该整治一下。徐公爷,常公爷,李公爷当然都是好的,可家里的子弟太不像话了。”

    “我让相熟的御史预先准备好,在你上折子后上书附和。”

    “至少得有二三十个人才好。”黄淮说道。

    “这怎么可能,当今陛下即位后增加了巡行御史的职责,都察院一百一十个御史同时在京的不超过四十人,我怎么可能找二三十个人呼应你。最多十人。”蹇义道。

    “也罢,十人就十人,能形成一股风潮就行。”黄淮说道。

    “我应天府衙门的官员多年来也深受权贵之害,算上他们就有二十多个人了,也不少了。”

    黄淮又思量片刻,觉得应该足以引起皇帝的重视,放下了心,又与蹇义推杯换盏起来。8)

第592章 蓄养奴仆() 
第二天正月十六,对于在朝为官的人来说寒假结束又要开始苦逼的上班了。其实就大多数官员的感受而言,上班并不可怕,反正衙门里一坐正月里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可上早朝太痛苦了。

    大明的早朝每天早上辰时初开始,换算成小时就是早上七点。按说早上七点也不算太早,可他们还要从住所赶到皇宫,再慢慢走到奉天殿外,相当于一个住在顺义的每天去北平市中心上班,其中有很长一段路必须步行,并且上班时间不是九点而是七点。如果是冬天还下着雪,那感觉就太酸爽了。

    允熥当然也知道官员们的痛苦,所以今日上朝以后宣布:“众位爱卿每日上朝,……,苦甚,从明日起,早朝推迟至辰时中。”

    允熥的这道旨意赢得了所有官员的一片赞颂之声,纷纷颂扬允熥“体恤朝臣。”就连古板的儒臣也不提什么‘祖制’了——实在是早起上朝太痛苦了,尤其是冬天。

    允熥当然不会仅仅只宣布这一道诏书。他这些天虽然每日都陪着熙瑶在屋内走一走、说说话,却也在思考朝中大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诏命各府、直隶州及同郭县,仿效应天府、杭州府废除胥吏,改设警察,设置相应官员。明日下发,供各地官员效仿实行,钦此。”

    就是允熥让练子宁、胡广、夏原吉、黄淮等人编写的改制经验,允熥汇总后编成了这本书。这在大明朝非常正常,当年朱元璋就编写过如何当一个合格地方官的‘傻瓜教程’,只要所有的地方官都按照朱元璋的傻瓜教程做事就毫无问题,只可惜不是每个地方官都是工作狂。

    允熥打算基于现在大多数地方官的实际工作时间来编写新的傻瓜教程,正在组织久任地方官的人将自己的工作日常写下来以供参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下各府依照城池大小增设推官之职,管辖警察,钦此。”

    通判是正六品,允熥发现之前以通判与县尉并列管理警察级别太高了,所以改为七品的推官。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诏令天下各县设立县尉,主管刑狱、司法之事,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任命夏原吉为西安知府,加参政衔,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全国所有府州县城池,除发生兵祸、水旱灾害等情况外,禁止接纳流民、乞丐,如有这类人等一律流放边疆。”

    这个时代的流民和乞丐还不多,地方政府应该还能管得住,要是明代后期的皇帝突然下发这么一道旨意,要么被地方官忽视,要么大明的江山就不稳当了。

    允熥又一连下了五道旨意,大臣们也见怪不怪了:对于一个第一天上朝就下发五道旨意的皇帝来说这非常正常。

    并且大多数旨意都是顺理成章之事大家早有预料,只有夏原吉忽然被任命为西安知府让人摸不到头脑,不过和大多数人也无关,大家也就不费脑思考了。

    早朝第一天,大多数人都不会有什么事情需要奏报,所以允熥下达了这几道旨意后也就没什么事情,宣布下朝了。

    第二天十七日也是一样,允熥又宣布了几道旨意,在官员们看来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也没人在意。

    第三天允熥没有宣布旨意,大家本以为今日不会发生什么事情,正打算听过‘退朝’两个字就做鸟兽散时,忽然听到应天府尹黄淮站出来说道:“臣有本奏。”

    大家的目光纷纷转向黄淮。其实今日早上注意到黄淮来上早朝的人就觉得有些不对:应天府尹虽然是京官,但也是地方官,除大朝会外不必上朝。他既然上朝定然是有话要说。

    果然,黄淮大声说道:“陛下,先帝在中明言有规,禁止官宦人家蓄养奴婢,然今京城权贵人家多蓄养数十甚至上百名奴婢,臣请陛下严厉执行此条律,惩治京中违反条律的人家。”

    允熥说道:“朕知晓了,蹇义。”

    “臣在。”蹇义出列说道。

    “诏令都察院派出现在京城且下月没有职司的御史核查,命令蓄养奴婢的人家将奴婢放归本籍。”允熥说道。

    蓄养奴婢之事在这个年代是无法禁止的,朱元璋都没能完全禁止,允熥就更不可能了。不过既然有人提出来了,打几只出头鸟警告一下。

    蹇义应诺,退回原位置。

    允熥正要吩咐黄淮和御史配合一下打出头鸟,可黄淮突然又说道:“臣还有本奏。”

    “腊月二十五日,臣在应天府衙听分管中城警察分暑的通判报到,梁国公府打死了三名奴婢,还要让我应天府将这三名奴婢的家人流放至西北。臣细细询问得知,这三人是因为诽谤主上被打死的,审问被打死之人的家人也得知缘故确实如此。”

    “陛下,臣翻阅数遍,未曾看到中规定雇佣了百姓的人家可以诽谤主上为名处死奴婢。”

    “更何况即使奴婢本人有罪,这样的罪过也不至于连累家人,梁国公府将他们逐出府邸臣管不到也无话可说,但要将他们流放到西北更加违背了。”

    “臣请陛下处置梁国公两次违背之事。”

    “况且臣自建业元年就任上元知县已来,梁国公府奴仆多有违法之事,且京中百姓畏惧梁国公府的权势不愿出首相告,臣多方搜寻才找到了愿意出首状告梁国公府之人。其中有事情涉及到了梁国公长子蓝明轩,臣不敢擅自决定,请陛下处置。”

    弹劾梁国公府?在场的官员纷纷交头接耳起来。谁不知道蓝玉的二儿子蓝琏为允熥而死?谁不知道蓝思齐养在宫中比正牌的郡主还受宠?谁不知道现任梁国公蓝珍很有用兵打仗之能所以很受陛下重用?

    “黄淮要请陛下惩治在京的权贵也就罢了,估计是因为京城权贵违法之事太多忍不住了。但怎么选择针对蓝家?”

    “哎,蓝家的奴仆确实仪仗蓝家的势力多有横行不法的,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低价强买,欺负百姓,但自从陛下设立巡警已来这些琐碎事情巡警也都管;他们虽然不敢管蓝家的人,但总会将事情奏报上官,估计黄淮见到的蓝家不法之事最多所以选择了蓝家。”

    蓝珍此时颇为懵逼。他平时并不管家,不知道自己家的奴仆在京城仗势欺人之事最多,此时颇为莫名。

    不过既然黄淮如此进谏那就绝不可能是空穴来风,自家的奴仆甚至自己的儿子蓝明轩确实有不法之事。他赶忙出列说道:“陛下,臣家中奴仆不法,臣回去后定当细究后严惩,请陛下恕臣治家不严之罪。”

    “至于臣的长子不法之事,臣亦会严惩,请陛下以八议之条免除臣之长子的刑罚,臣愿意十倍赔偿百姓的损失。”

    允熥还未说话,黄淮说道:“梁国公,你可知令郎所犯何事?因为看上了一件古董,但那家不愿意割爱,就让奴仆强抢回家。并且被抢古董之人气不过已经自尽身亡了。”

    “他们自尽的时候就是大年三十,本来喜庆的日子自尽身亡,何其悲哉。”

    在场众人大哗。按说自尽那人是自杀,虽然起因是被抢了东西,但毕竟不是被杀,现代法律或许会重一点但仍旧会在抢劫罪的量刑范围内;可古代的刑罚更加在乎人情,抢劫导致他人自杀会按照接近杀人罪判罚。

    允熥也踌躇起来。八议之条是从曹魏开始正式列入刑法的条例,就是有八种人小罪可以直接赦免,大罪需要由皇帝定罪。允熥本以为涉及蓝明轩本人的罪过都不大,可以直接赦免;但此时听到黄淮的这句话后,就不好直接赦免了。

    又想了一会儿,允熥说道:“既然如此,责令应天府将案情审问清楚后奏报于朕。蓝明轩身为国公长子,由梁国公府的管家代替至应天府过堂。”

    “责令梁国公蓝珍整顿家风,但不得擅自对仆役过重处罚,待应天府将府内奴仆违法乱纪之事审问清楚后,梁国公府将涉及的仆役交由应天府治罪。”

    “待案犯都治罪后,梁国公府不许蓄养奴婢,全部发还身家改为签订契约的佣人。”

    蓝玉马上说道:“臣遵旨。”他感觉情况不妙,允熥的处置十分公正,忙答应下来。

    黄淮自然也没什么其它的话好说,躬身领旨。

    允熥又说道:“不仅是梁国公府,其余人家不论是勋贵还是在朝的高官,若是下人、子弟有不法之事,同样一律严惩。”

    黄淮再次领旨。

    然后允熥马上宣布退朝。他很怕有什么言官现场再进谏,直接退走。

    不出他所料有两名御史颇有想当场进谏的**,但只能望着允熥的背影突然叹息几声后回去写奏折了。

    ========================

    感谢书友菜园上的菜菜、这尼玛竟然的打赏。8)

第593章 两处思量() 
允熥下了朝来到乾清宫批答奏折。当日下午,就有十几名御史言官上折子弹劾蓝家;并且允熥接到锦衣卫的密报:有更多的官员想要进谏只是折子尚未拟好。

    当天晚上允熥吃饭时还在思考此事,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熙瑶奇怪地问道:“陛下这是怎么了?朝堂之上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哎,黄淮提出严禁官宦人家蓄养奴婢,这也罢了,但他又提出惩治在京的权贵人家仆役或者子弟不法之事,指名弹劾蓝珍。并且弹劾蓝珍的第一项罪过就是以诽谤主上为名擅自处死三名奴婢。”允熥说道。

    “咣当”一声,允熥转过头看去,只见思齐手中的小碗掉到桌子上,将整张桌子都震得颤了颤,还有米粒从碗中跳出来。思齐马上又拿起饭碗,一旁服侍的宫女赶忙收拾一下。

    “擅自处死三名奴婢指得可是……”熙瑶对允熥说,允熥没等她话说完就点点头。

    “这,”熙瑶说道:“夫君也是知道的,并且那三人也应该处死。”

    “可此时朕并不能出面,也不能让官员知道那三个奴婢是因为思齐才被处死的。”允熥说道。

    现在事情摆到台面上来了,就必须按照规矩办。思齐只是非宗室的郡主,依照诽谤她罪不当死,所以为了将思齐摘出来,不能让大家知道此事与思齐有关;允熥身为皇帝,更加不能擅自干预。

    “至于其他事情,虽然他们犯下的罪过都不大,搁在民间不过是赔偿了事,但事情一多就显得问题严重了,况且也对朝廷在百姓中的印象不利。”允熥说道。

    “更不必提蓝明轩还涉及到了人命官司。”允熥将蓝明轩的事情和熙瑶说了说。

    熙瑶看了一眼思齐说道:“那些奴仆惩治了就惩治了,蓝明轩陛下打算怎么办?”

    “蓝明轩今年才十四岁,又不是亲手杀了人,依据可以免除流放,朕打算让蓝珍赔偿那家人一些钱,然后对蓝明轩禁足不许出府。”允熥说道。

    “妾马上派人告知娘家严惩违法乱纪的奴仆,绑送至应天府。”熙瑶说道。

    饭吃完后,允熥本想回寝殿歇息,但忽然听一个稚嫩地声音叫到:“舅舅。”

    “思齐?你怎么没和敏儿一起回去?”允熥说道。

    思齐不答,只是说道:“这次蓝家被弹劾处死的那三名奴婢,是因为思齐被处死的那三人吧?”

    “是。”允熥觉得说谎也瞒不过去,就实话实说了。

    思齐情绪低落地说道:“是我连累了伯父。”

    允熥将她抱起来说道:“怎么是你连累了蓝珍?蓝家奴仆不法事这样多,就是没有这件事也会被弹劾。”

    “但至少不会成为出头鸟。”思齐说道。

    “那可未必,你想,蓝明轩的过失致人自尽,就是这件事也足以让黄淮首要弹劾蓝珍了,没有你这件事也一样。”允熥说道。

    思齐想了想,觉得允熥说的有道理,但情绪还有些低落。允熥连声安慰她才让她好一些。

    ……

    ……

    蓝珍下了早朝也不敢马上回家,这样的敏感时刻万事都需小心,来到五军都督府忙碌了一天后伴晚时分才回家。

    他一进家门就对管家说道:“把陈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