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楹叫到跟前。
朱楹是现在仍然滞留在京不就封的亲王中年纪最大的,过了年就十九了,一度有风言风语说允熥和朱楹的关系不好所以不给他封地;后来朱楹说是自己只想留在京城不愿就封,才澄清了这一事情。有些人对他很鄙夷,但有些人却赞同他的想法。
允熥看着朱楹,和他说道:“二十二叔,现在可变了主意?”
朱楹当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事情,说道:“并未改变主意。”
允熥叹了口气。他其实不愿意让叔叔们留在京城。朱楹这个人允熥前世没有印象,也不知他的后代如何,但依照事物的一般规律,锦衣玉食又不必干活的情况下不学无术的子弟应该会比较多,他都想将他们打发到海外眼不见心不烦。
但朱楹执意要留在京城,允熥也就只能让他留下。‘要是你的性格和允炆对调一下多好。’允熥想着。他唯一想留在京城的亲王就是允炆。
之后叔侄二人闲聊起来。
……
……
另外一边,熙瑶则和湘王朱柏的妻子吴氏说话。吴氏是靖海侯吴祯的女儿,江国公吴良的侄女,现任淮阴侯吴高的堂妹。洪武二十三年吴帧追坐胡惟庸余党,其子吴忠的爵位被除,但吴高幸免于难,所以她还算有一个有些能量的娘家。
吴忠想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薛熙扬为妻,薛显夫妻难以决断,于是派人将此事告诉了熙瑶让她决定;吴高也知道薛家大事的最后决定权在熙瑶手中,又恰好湘王入京朝贡,所以他将此事和自己的妹妹说了,让她在皇后面前帮着说和说和。
吴氏自然也愿意,所以此时卖力地说道:“娘娘,这个小侄女我也是从小见过的,前几日又见了一面,非常聪慧,今年十五岁和薛千户也正相当。……”
熙瑶思量片刻,觉得吴忠家里不算显赫,又和湘王有亲,应该不会犯了允熥的忌讳,决定将这个小姑娘列为备选人之一。
她刚想和吴氏说,过两日带着这个小姑娘入宫来让我见见,就感觉肚子不对劲。
她已经是生过两个孩子的人了,马上意识到:自己这是快生了!
她也不顾和吴氏说话了,对知易说道:“快,扶我回乾清宫。”知易一愣神,反应过来,对湘王妃吴氏说了一声:“对不住。”就扶起了熙瑶向外走。
吴氏一愣,转瞬注意到熙瑶的脸色不渝,再加上她挺着的大肚子,明白她这是要生了,马上站起来让开道路并且说道:“快叫太医!”
正在互相说话众人被她这一声惊住了,随后看到了正在宫女的服侍下缓慢从后面向外走的熙瑶。大家顿时知道是皇后要生了,在熙瑶走出屋子后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
“你说皇后娘娘这一胎能生个皇子还是公主?”
“我看皇后这一胎肚子是圆的,多半是个公主。……”
……
……
允熥此时已经不和朱楹闲聊了,正想着是不是先和朱柏透个风,就见到昀芷风风火火地跑过来,没等允熥开口训斥就说道:“皇兄,皇嫂要生了。”
“什么!”允熥叫了一声,随即纠结起来:宴会刚刚开始一刻钟,总不能现在就宣布结束;在后世听说老婆要生孩子离席而去没人会怪罪,但这个年代很可能会让大家议论纷纷,对熙瑶的名声也不好听,她现在生的又不可能是嫡长子。
昀芷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允熥跟前的几人都听到了。他们也马上注意到允熥纠结的神色,暗暗纳罕允熥和熙瑶的感情这样好。
朱柏也和妻子关系很好,见到允熥身为皇帝有无数的妃子对皇后还是这样情深义重,顿时颇为感动,附到他耳朵旁低声说道:“陛下可以装作出恭,妇人生孩子若是顺产用不了多久,陛下过一会儿再回来就是了。”
允熥听到朱柏的话后马上知道这是一个可以糊弄过去的理由,给了朱柏一个感激的眼神,就站了起来笑着和其它的兄弟说自己上个厕所,然后就出了交泰殿主殿。
允熥刚出交泰殿就向侧殿跑去,不一会儿跑到侧殿内,见到数十个宫女聚在这里,有些宫女不停的进进出出手里还拿着什么。
允熥见侍书正在门口,一把抓住她的胳膊问道:“熙瑶现在怎么样?”
侍书被他抓的生疼,但脸上丝毫不变的说道:“产婆已经过来了,正在里面给皇后娘娘生产呢;旁边的屋子里有太医院的三名太医预备着。”
“输血之人呢?预备好了么?”允熥问道。
“回陛下的话,一共八人,都在另外一间屋子待着呢,时刻准备着献血。”侍书说道。
允熥一脸问了十几个问题,侍书一一作答,毫不惊慌。
允熥也冷静下来,松开了抓着侍书的手,坐到一旁等着。不一会儿昀兰三姐妹和敏儿、文垣、文圻也过来陪着允熥,熙怡得替代熙瑶主持和王妃、公主们的宴饮,不得脱身没有过来。
因为熙瑶已经生过两个孩子,并且前两个孩子都是顺产也没花多长时间,所以他本以为这次也会一样,但越来越长的时间和不停进进出出的宫女都告诉他这次的情况不妙。
允熥又紧张起来,但他又不是妇产科大夫,此时也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
宗室宴会快结束前允熥返回交泰殿主殿又说了几句话,和他们喝了几杯酒,就宣布宴饮结束,然后又急匆匆回到侧殿。
这时思齐也过来了。思齐因为不能参加宗室宴饮,今年干脆趁着这个时候睡了一觉,醒来后得知皇后要生了,赶忙过来。
不一会儿熙怡也赶了过来陪着允熥。
也不知过了多久,从屋里传出了孩子响亮的哭声,产婆也满脸喜色的走了出来说道:“草民恭喜陛下,母子平安。”
允熥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站立不稳向后跌去,幸好身边的宦官眼明手快抱住了他,才没让他摔倒地上。
允熥拍拍胸脯道:“可算生出来了。”然后恢复了身为皇帝的意识,说道:“每个产婆赏赐黄金十两,宫女俸禄加五百钱,女官加官一级。”他又让黄福拿出一个金镯子对报信的产婆说道:“朕单独赏你的。”
“谢陛下赏赐。”产婆跪下说道。
允熥又吩咐太医看一看熙瑶的情况,强撑着走进去看了一眼自己的第七个孩子,撑不住睡觉去了。
第587章 恭贡子折()
第二天允熥起来时已是中午,见到他起来王喜赶忙走过来服侍他穿衣,并且嘴上还说道:“恭贺陛下又得了皇子。”
允熥笑道:“今日不是你母亲的生辰,怎么现在就回宫了?”
“陛下,奴才一早上已经伺候母亲吃过饭,也磕过头了。并且奴才的母亲对奴才说,你现在是伺候皇帝的人,皇上是天下万民的皇上比我这个老婆子可重要多了,能让你回家过年已经是皇恩浩荡,你还不赶紧回去侍奉皇上?我这个老婆子过不过生辰又有什么要紧。所以奴才就赶忙回来了。”
“瞧你这张嘴,这么会说话,是不是想让朕再赏赐你母亲些东西?”允熥笑道。
“陛下,这都真的是奴才的母亲所说,并无半句虚言。”王喜叫屈道。
顿了顿,王喜又说道:“还有件事,请陛下恕奴才的罪。今日一早礼部的官员来请陛下去接见外藩使者,奴才见陛下睡得正香,就告诉他们推辞到明天。”
“奴才擅自替陛下做出决定,请陛下恕罪。”
“朕之前吩咐你除非是边疆遇袭、水旱大灾、有人造反,其余事情都不能叫醒朕,你的处置也很妥当,何罪之有?”但允熥想了想吩咐道:“以后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在朕前一天晚上睡觉前提醒朕。”
“是,陛下。”王喜答应着。
这时允熥已经穿戴完毕,向熙瑶的寝殿走去。熙瑶此时还未醒,允熥随即过去看看自己的第七个孩子。
他过去时,敏儿和宝庆、思齐都在,正围着文垠的小床看着呢,敏儿想伸手去摸一摸,但马上被宫女阻止了。
她转头见到允熥,忙说道:“爹,我想摸摸小弟弟,但这个沈姑姑不让;还有,我想把自己攒下的好吃的给小弟弟吃,沈姑姑也不让。”
派过来专职照顾文垠的沈女官马上对允熥行礼解释道:“陛下,奴婢是怕大公主一不小心将五皇子弄疼了,所以阻止大公主抚摸五皇子;并且刚出生的小孩子是不能吃东西的,只能喝奶。”
“朕知道,你不必解释。”允熥说道。他之前有过六个孩子了,也听其它女官说起过。
他看了一眼自己的五儿子,轻轻摸了摸孩子光秃秃的头皮,问道:“现在没什么事儿吧。”
“启禀陛下,五皇子健康的很。”沈女官说道。
允熥又问了几个问题,她一一作答。
他转过头对敏儿她们说道:“宝庆姑姑,敏儿,思齐,你们吃过午膳了么?”
“没有呢。”宝庆说道:“昨晚上怎么不叫我,我也要等着小侄孙出生。”
“昨晚上太晚了,就没叫你。”允熥解释了一句,随后带着她们前往膳堂。
路上王喜忽然说道:“陛下,奴才见到五皇子,想起了一件事情,向陛下请示。”
“噢,什么事情?和五皇子有关?”允熥问道。
“陛下,和五皇子并无关系,只是有些巧合。”
“这几日奴才在家与亲人过年,昨日上午忽然有几个人来到奴才的宅院,自称是杭州周家的人,想要向陛下进贡刺绣。”王喜说道。
“进贡?是来钻营吧。”允熥冷笑道。
大明当然是有进贡体制的,地方官每年需要将本地的特产进贡到京城以供皇帝享用。一开始有官员以此讨皇帝的欢心,还有人以此贪污受贿。
朱元璋当然对这两类的官员毫不手软,渐渐的没人敢从这上面拿钱了。允熥即位后,风潮又起,他也惩治了一批这样的官员,并且三令五申地方进贡之物仅限本地特产,并且只限于食物、丝绸等少数物品,并且要求地方官府一定要足额付钱。
他不是没想过废除这一制度,但他又舍不得全国各地的好吃的:穿越一趟他又不是来给人民服务的,是让人民给他服务的。
若是废除了进贡制度实行采买,不管是在全国各地设立采买局还是每年临时派人去当地采买,依照华夏政府的运行规律,地方上的负担会比现在还重,那还不如维持现在的制度,所以允熥没有废除进贡制度。
进贡当然对贡户不是一件好事,地方官府往往不会足额付钱,被逼的家破人亡的都有,只有极少数人能从中得益;但若是直接给皇帝进贡就不一样了,自家的招牌在皇帝面前挂了号,以后就可以以此为资本吹嘘了。
王喜见允熥面色不善,忙说道:“陛下,若仅是如此也就罢了,可他家这次要献给陛下一副屏风上绘有,背景正是一望无垠的雪地,与五皇子颇为相合。”
“噢。”允熥踌躇起来。他原本打算将周家的东西都退回去,但听到这幅刺绣如此应景,又犹豫起来。
想了想,他说道:“既然如此,除了这幅刺绣外所有的东西都退回去,只接受这一幅屏风。按照市价付给他钱。”
“是,陛下。”王喜答应一声。不过他却在心中暗道:‘这样精美的屏风,刺绣时稍有差池就成了残品,有钱也未必买得到,哪有什么市价。’
一直到晚上熙瑶才醒过来,忙让人将文垠抱过来看,敏儿围在她身边诉说着小弟弟怎么样。
熙瑶笑道:“毕竟是大了,知道关心弟弟了。”
“我一直很关心弟弟,文垣和文圻我每天都照顾他们。”敏儿抗议道。
“你所谓的照顾就是抹他们一脸奶油么?”允熥笑道。
敏儿的脸罕见的红了,不说话了;允熥和熙瑶都笑起来。
……
……
第二天上午庆贺皇帝又有皇子还是嫡次子的奏折就如同此时正在天空中飞舞的雪花一般飞进皇宫,迅速将允熥设在乾清宫的小书房桌子铺满了。通政司今日值班的左通政早有准备,上班前去通政使的家里磨,最后成功让他下令叫应该休息的书吏和右通政上班。
允熥随意挑了两个看了看,就放下对王艮说道:“挑几个文辞最好的留下,其余的交给黄福处置。现在让乾清门外候着的礼部官员进来。”8)
第588章 宗喀巴()
让礼部的官员进来自然是要接见番国使臣。本来应该大年初一就接见,但因故推迟到了今日。
不一会儿礼部尚书郑沂走进来,行礼道:“陛下,今日可接见诸位番国使者?”
“接见。”允熥说道:“今年没什么事情吧。”他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的二十八个番国,以及各种与番国有关的重要事情。
“陛下,今年扶桑国使者来商议迎亲之事。他们本想让永安王殿下去京都迎亲,但臣与陈寺卿与其争论,最后定下由扶桑国将未来的永安王妃送至上沪,永安王殿下去上沪迎亲。陛下以为如何?”郑沂说道。
“上沪太远了吧,迎亲都要花几天时间。让扶桑人把永安王妃送至龙湾渡,你们和工部商议一下马上在龙湾渡修一栋规格合适的房屋院落。”允熥说道。
“是,陛下。”郑沂说。与番国结亲并无前例,所以允熥可以相对自由的决定。
“除此之外,就是安南国又派出贡使前来朝贡。臣已经拒绝了。”郑沂说道。
“永绝其朝贡。过了正月十五他们还不主动离开京城就把他们赶走。”允熥说道。
“是,陛下。”郑沂道:“据臣了解所知,番国就无其他事情了。只是不知会不会有使臣在面见陛下时说什么。”
“今年朕不会给他们多说话的时间。郑卿,每个番国使者,朝鲜使者除外,行礼过后不给他们留说话的时间就让他们退下。”允熥前两年还有些新鲜,现在新鲜劲儿已过就懒得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了。有那功夫不如自己多休息一会儿。至于对朝鲜的优待,是因为允熥觉得这些朝鲜使臣或牵强附会或胡编乱造的家族史很有意思,就当成笑话听了。
郑沂应诺,随即下去安排。允熥也换上了一身礼服来到谨身殿接见他们。
这次完全没有给大多数使者废话的时间,虽然有几个使者好像有话说,但刚行完礼允熥就让他退下。
不过,除了朝鲜使臣外,还有一国的使者得到了更长时候的接见——亦力把里。
亦力把里的使者是来商议未来同帖木儿的战争的。不过现在这有什么好商议的?允熥本来想让他行礼完毕后就退下,但忽然想到亦力把里南边儿就是乌斯藏,随口问了问乌斯藏的情况。
巧合的是,这个亦力把里的使者就是一个喇嘛教徒。他对允熥说道:“大明皇帝陛下,臣恰好出生在青海,后来跟随父亲迁移到了亦力把里,臣就是虔诚的喇嘛教徒。”
“臣原为噶当派的信徒,但最近青海一带兴起了格鲁派,臣已经改信格鲁派。”
什么!允熥马上提起了精神。噶当派是什么他没听说过,但格鲁派不就是后世藏传佛教分支中影响最大、从尼泊尔可以一直影响到贝加尔湖的黄教嘛!
允熥说道:“格鲁派是不是头戴黄色的帽子?”
这人兴奋地说道:“陛下也听说过格鲁派?我格鲁派就是头戴黄帽。”
“格鲁派是罗桑扎巴法王所创建,罗桑扎巴汉语是吉祥之意。因为藏语中罗桑扎巴法王出生之地名为宗喀,所以大家尊称法王为宗喀巴。”
“宗喀巴出生于元至正十七年,”他说到‘元’时明显有些伤感,不过马上掩饰过去接着说道:“相传为文殊菩萨转世,七岁受戒,三十岁已经是乌斯藏、青海有名的大师。”
“宗喀巴三十八岁时因现在乌斯藏诸派别都不守清规戒律,极为痛心,所以头戴黄帽以示与其他教派的区别,现在青海地区大多数人都皈依了格鲁派。”
允熥十分高兴。笑道:“朕曾听闻宗喀巴大师是佛门高僧,佛法精深,说不定就是文殊菩萨转世。”
“朕欲请你与朕派出的使者请宗客巴大师来大明的京城一见,你可愿意?”
“臣愿意!”这个亦力把里的使者已经忘了黑的儿火者派他来大明京城干什么了,高兴地说道。
允熥又和他说了几句,让他退下了。
之后允熥吃午饭时,熙怡见他吃饭脸上都带着笑,问道:“陛下这是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这样高兴?”
“彻底解决蒙古问题的曙光已经出现了,怎么能不高兴?”允熥笑道。
熙怡有些奇怪,她对于时事也不是一无所知,知道现在虽然北元已经连骚扰长城沿线的实力都没有了,铁锅茶叶等物品的主要来源是抢劫兀良哈三卫,但大明始终无法彻底消灭他。
不过她秉承后宫不干政的信条,没有说话。
下午允熥马上将杨本叫进宫来,对他说道:“朕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去青海请喇嘛教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入京。若是大师不方便,将他的主要弟子请来也行。”
杨本一开始因为允熥这样着急地把他叫进宫,表情又非常严肃,以为是什么大事;待听说是请一个法王入京,就懈怠下来,说道:“是,陛下。”洪武年间偶尔就有青海乌斯藏的法王入京朝贡,朱元璋一律厚待,他们也不把这些来骗钱的法王当回事。
允熥见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高声说道:“你可不要懈怠!这位法王非常重要,等人到了京城,若是朕询问后得知你有不恭之事,朕决不轻饶!”
杨本见允熥如此严厉,心下十分奇怪但面上丝毫不敢显露,说道:“是,陛下,臣绝不敢懈怠。”
“为了表示恭敬,朕决定加你鸿胪寺卿衔。”允熥又说道。
杨本更加惊异,应诺退下。
允熥又给封在肃州的肃王朱柍和秦王朱尚炳写信,让他们在当地搜罗信奉喇嘛教并且能适应高原气候的人作为杨本的随从。宗客巴虽然大多数时候在青海,但也多次前往乌斯藏,一般人在乌斯藏这种地方都不适应。
‘朕记得一世班禅和**都是宗喀巴的弟子,章嘉和哲布尊丹巴好像是很多年以后才出现的。不过没关系,有朕在,这两系的传承会提前很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