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荣跪下,听允熥接着说道:“东莞伯何荣,披荆斩棘,……,功劳甚伟,加封旧港侯,世袭罔替,禄两千石。”

    “臣谢陛下隆恩。”何荣有些激动的叩头说道。大家普遍认为在南洋打仗一点儿不危险,所以他对于能不能升爵难以确定,说不定只是增加一些俸禄。现在知道自己加封为侯,很高兴。

    “张晓东听旨。”允熥又面向张晓东。

    他也赶忙跪下。

    “金山卫指挥使张晓东,……,指挥若定,功劳卓著,加封世袭指挥使,升任悊江都司都督同知。”

    “谢陛下隆恩。”张晓东说道。

    允熥加封何荣为侯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于南洋的重视,所以升爵;但爵位不能滥赏,要不然就不值钱了,所以张晓东和花英都是加封世袭指挥使。

    当然朱高煦请求朝廷允许他加封花英为苏藩的伯爵,可允熥对于藩国加封爵位还是有些顾忌,虽然当初约定了他们有这个权力,但还是驳回了,并且申明他们只有加封当地人爵位的权力。

    之后允熥笑道:“何卿,跟在你身后的这几位青年才俊,朕在奏报中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功劳和姓名,但与本人对不上号,何卿为何不向朕介绍介绍?”

    何荣没料到允熥这么快就转入了其它的话题,忙说道:“臣这就向陛下介绍。”

    他首先指着身后一人说道:“此人名叫马忠,原为东海卫副千户,这次在军中担任游击将军。”

    “对满者伯夷海战中,他指挥一艘数百料的中船撞翻敌军多搜小船,击沉中船三艘,虏获中船一艘,血透衣甲,几乎丧命,侥幸被救回。”

    “不错。”允熥说道:“你表现的很好。若是大明的武将都如你一样,大明岂能不打胜仗。”

    “陛下,臣不敢当。”马忠说道:“不过这次南洋派遣军的将士都英勇奋战,末将不过是侥幸立下战功,不当陛下如此夸赞。”

    “如何当不得,朕说你当得就当得。”允熥说道。并且他一高兴,当场写了四个字‘忠勇之士’,要赏赐给马忠。

    “谢陛下隆恩。”马忠说道。然后双手颤抖的接过了允熥手中的墨宝。

    张晓东看着这幅墨宝,眼睛都要红了。陛下赐字啊,只要大明不灭,这就是可以世代相传的传家宝;就是后代犯了什么错,当时的皇帝看在先帝赐下的这几个字的份上,也会酌情降低处罚,比世袭职位还管用。

    何荣表现还好,他原来就是伯爵,家里有朱元璋和允熥的墨宝,但也有些眼热:他虽然有允熥的墨宝,但只是一副对联,不比这几个字。

    何荣等现场平静了,指着一人继续介绍道:“陛下,这人名为黄广洋,定海卫总旗,操作火炮非常熟练,先后击沉多艘船只;满者伯夷人跳帮后,又与其血战击杀十几人,身受重伤侥幸救回。”

    允熥也夸赞了他几句,不过没有赏赐墨宝。墨宝和爵位一样,不能多赏。

    之后,就是这次得到允熥亲自接见的最后一人——李继迁了。8)

第579章 舅爷() 
原本这次能够面见允的立功将士没有李继迁。他是张士诚叛军余部,这次打仗虽然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仅凭他的身份就不可能得到面见允的机会。

    但何荣到了京城后迅速改变了主意。允纳李莎儿不是什么机密之事,他也从未想过保密,京城的勋贵都知道。恰好何荣率领的南洋派遣军中就有李莎儿的亲哥李继迁,所以何荣与朋友说话时朋友主动提到此事,还笑着和他说道:“你要是有什么对李继迁不好之处,可要马上弥补,要不然李娘娘的枕头风吹起来,可不好受。”

    何荣当场就改变了主意,决定将原来预定的另外一个面见允的人换成李继迁;他回到军中后就告知了他们两人此事。

    当时李继迁极为不解,不过他不觉得面见允是什么荣耀,所以懒得追问为何如此,就答应了。

    但之后有些京卫出身得罪过他的武将跑来向他赔礼道歉,还送了很贵重的礼物,他就觉得不对劲了。就算他可以得到皇帝的接见,也不可能马上爬上高位,为何这些人都是带着讨好甚至谄媚的语气来拜见?

    他随便问了问,就得到了让他极为震惊的消息:自己的亲妹妹竟然入了皇宫当了陛下的嫔妃!

    其他人自然都是对他极为羡慕,但他本人十分愤怒。他极为宠爱自己的妹妹,从来没想过拿妹妹换取富贵,可是那些狗娘养的玩意儿竟然让他妹妹入宫!

    李继迁一开始恨不得马上回到上沪砍了那些长辈老人,但气消了以后就开始思索今后怎么办。

    他妹妹既然已经入宫成为了皇上有封号的嫔妃,就不可能再出宫了,他已经注定成为大明的外戚。为了他的妹妹,他只能努力为大明打仗,以求自己有点儿用处,帮得上妹妹。

    并且他也想知道妹妹的‘夫君’到底如何,所以对于面见皇帝的机会上心起来,今日入宫后一直在偷偷摸摸的观察允。

    ‘长得还算精神,年纪也不大,好像是二十三岁,比妹妹大七岁,还算可以;据说还练过武艺,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嗯,不错。’

    李继迁观察下来,允的条件都还算不错,和妹妹还算相配,他的怨念也小了一些;只是有一点他不满意,就是女人不少,宫中有份位的算上他妹妹一共有六人,没份位的还不知有多少,他妹妹只能和其它女子争夺皇帝的宠爱。

    但现在他已经别无他想,只能自我安慰:皇帝人还算不错,没听说对宫里的嫔妃如何,更是下旨年满二十岁的宫女即可出宫,应该是个仁慈的皇帝,即使不再宠爱他妹妹了,妹妹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事情。

    他既然想着其它事情,自然有些走神没注意听允和何荣他们说话。不知过了多久,他恍惚间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下意识说道:“什么事?”

    在场所有人都十分惊讶地看着他,包括允。第一次接受皇帝召见时就走神,李继迁可开了一个记录了。

    李继迁也迅速反应过来了,马上跪下说道:“草民请陛下恕罪!”说完连连叩头。

    允说道:“不必叩头了。并且你既然身为大明的武将,应该自称为臣,而不是草民。”

    等他停止叩头后,允好奇的问道:“你刚才在想什么?”他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能让他在接受自己接见时走神?‘莫非是……’允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陛下,臣听闻臣的妹妹入宫侍奉陛下,入宫后一直想念妹妹,所以走神了,请陛下恕罪。”说完他又连连叩头。

    李继迁其实不怕自己受到处罚,但是害怕牵连到妻儿和妹妹,所以如此恭敬。

    “大胆!云嫔既然已经入宫,那么就是皇家之人,虽然血缘上是你的妹妹,但你岂可仍旧称呼为妹妹,当称呼封号云嫔或……”黄路大声说道。

    黄路话未说完,允就摆手止住了。允笑道:“思念亲人无可厚非,你又将近两年未曾见过自己的亲人了,朕也理解,所以朕恕你君前失仪之罪,起来吧。”

    李继迁又磕了几个头,才又站起来。

    李继迁的功劳刚才何荣已经说过,三人的功劳都已经说完,允接下来就是封赏他们三个了。

    “马忠听旨。东海卫副千户马忠,尽忠职守,……,今加封世袭指挥佥事,任命为东海卫指挥同知。”

    “臣马忠谢陛下隆恩。”马忠跪下说道。

    “黄广洋听旨。定海卫总旗黄广洋,为国效力,……,今加封世袭千户,调入水师左卫为千户。”

    “臣黄广洋谢陛下隆恩。”黄广洋跪下说道。

    “李继迁听旨。金山卫李继迁,恪尽职守,……,今加封世袭副千户,调入水师右卫为千户。”

    “臣李继迁谢陛下隆恩。”李继迁跪下说道。

    几人都有些惊讶:他们本以为既然李继迁已经是外戚,又有实打实的战功,允会借机将他升为很高的官职,至少是一个指挥同知,没想到最后只当了千户,世职更是只有副千户。

    允当然对于封赏有自己的考虑。李继迁虽然看起来有些本事,但毕竟海盗出身,贸然提拔到高位不是什么好事,从千户开始干,慢慢地向上升的同时也就融入大明水师了,比一开始就身居高位要好得多。

    允既然已经封赏完毕,有眼力见的何荣就要告退,允也想去休息一会儿然后再去批答奏折;但就在此时李继迁忽然跪下说道:“陛下,草民有事请求陛下。”

    “何事?”允问道。

    “臣请求陛下允许臣面见云嫔娘娘。”李继迁说道。

    “这如何不可?今日正好是十五日,嫔妃见自己家人之日,朕命人带你去见就是了。”允说道。

    “臣谢陛下隆恩。”李继迁用比刚才受赏更加高兴的声音说道。

    允没有再说话,但是心想:‘这人果然如同传说中那样宠爱自己的妹妹,这一点或许可以好好利用。’rw

第580章 正牌国舅() 
随后允熥让身边的小宦官带着李继迁前往嫔妃接见外男的宫殿,并且派人去告知李莎儿和熙瑶此事——熙瑶身为皇后这样的事情都要知道。

    允熥之后又去寝殿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去批答永远批不完的奏折了。

    ……

    ……

    允熥派来的宦官找到李莎儿时,她正在自己的院子里指使下人布置院落。她出身海上,受到很多海民女儿家闺房布置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布置房间习惯,分过来时颇为不适应。

    一开始她担心自己贸然改变装饰会使得允熥不快,但从小与海盗们厮混养成的性格让她忍不住和允熥说了此事。

    允熥当然不会反对。李莎儿最吸引他的,就是海上儿女独立自主的性格和毫不类同于大家闺秀的风情,再者他虽然在上沪见识过了俘获的海盗船,但还没见过女海盗的屋子是什么样,所以一口答应了李莎儿的请求。

    李莎儿自然喜出望外,随即开始重新布置自己的院落。此时她就一边手里拿着什么上蹿下跳的,一边吩咐宫女。

    小宦官过来时,正听到她说:“把那个挂到顶上,就是顶上,找梯子过来……”

    但她听了小宦官的话之后完全顾不上布置自己的闺房了,一双丹凤眼圆圆的睁开说道:“这是真的!”

    在得到小宦官肯定的回答后,李莎儿随手将挂饰扔到地上,就要去见李继迁,被宫女废了很大的力气才拦下——李莎儿力气不小,又会武艺,打倒了两个宫女后才被其它的宫女抱住动弹不得。

    派到她身边的女官说道:“娘娘,好歹您换身衣服再去见舅爷,您现在穿的可是家居常服,不宜见客的。”

    李莎儿实在挣脱不动,只能接受了她们的劝说,回屋换了一身衣服才去见李继迁。

    他们兄妹见到后,李继迁喊了一句:“妹妹!”就忍不住哭了出来;李莎儿本来就眼圈有些红了,见到兄长掉眼泪也哭了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两个才止住眼泪,互相说着去年离别后之事。李继迁将自己在南洋的事情简略的说了说,然后问道:“妹妹,你在宫里过得怎么样?”

    李莎儿抹抹眼泪,笑道:“陛下对我极好,拨了许多仆人来服侍我,我从前见过的最大户的人家也没有这么多的仆人;陛下这些日子大约每三四日就来我宫中一次,和我说说海上之事,听听我吹奏横笛——以前我在船上待得无聊学了横笛之事你也知道。我也知道其实我横笛吹得不好,与教坊司专门学习横笛的优伶没法比,不过陛下倒很喜欢。”

    “还有吃穿用度无一不精,就是哥哥你经常吹嘘的当年在张士诚手下的日子也比不得。……”

    李继迁仔细观察着自己的妹妹:他自然知道李莎儿不可能说在宫中的日子不好,但勉强说好话和发自内心的说好话的区别他能看的出来,妹妹也不会在他面前多加掩饰。

    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妹妹确实眉眼间都带着笑意,显然日子过得不错,比之前在上沪、甚至当海盗时还要快乐,放下了大半的心。

    他们兄妹之后说了许多话,一直到天快黑了,李莎儿才恋恋不舍的将他送走,临走之前还嘱咐道:“每月初一、十五是允许会见亲人的日子,哥哥你被派去了水师右卫,不住在城中,就每月十五进宫来看妹妹。”

    “还有嫂子和小侄儿们,赶快从上沪将他们也接到京城来。”

    “我省得,过两日就在城中买一个宅院,然后就托人将他们接过来。”李继迁说道。

    二人又不舍的说了几句,李莎儿将他送出这一出专门接见外男之地,直至见不到哥哥的背影了才返回自己的院落。

    因为接见男性亲属限制较多,只能在这专门的一处宫殿接见并且由这里的宦官专门服侍,所以并不是每一位能够见到自己兄弟父侄的嫔妃每月都见他们,但有一人例外。

    “那是,云嫔?”熙瑶带着不确定的口吻,看着黯淡的夕阳下有些模糊不清的身影说道。

    “是云嫔,娘娘。”知易说道。

    “本宫记得她出身张士诚余部,亲人都在上沪或者在南洋打仗,她这是在见谁?”熙瑶问道。

    “娘娘,去南洋打仗的水师已经回来了,云嫔的亲兄长也回来了,午后还面见了陛下,大概是他请求见一见云嫔,也可能是云嫔知道了自己的兄长回京请求陛下允许见一见兄长,所以他们今日在这里会面。”知易说道。她对于宫里每一个有份位的嫔妃都十分关心,认真搜集她们和她们家人的资料,并且非常注意更新。

    “并且这个名叫李继迁的人还被陛下派入水师右卫担任千户。”她接着说道。

    “是水师右卫,不是左卫?你确定么?”熙瑶追问道。

    “是,娘娘,我反复询问了在乾清宫伺候的小宦官,是水师右卫。”知易答道。

    “这还好。”熙瑶说道。他的亲哥哥在水师左卫为千户,与李继迁碰不到面。不然他们两个见到了一定尴尬。

    提到煕冉,熙瑶就又想起了刚才与两个同胞兄弟说的话,刚才她接见了他们。

    薛熙冉告诉她,父亲已经痊愈了,让她终于放下了担忧。一直到薛显的病情无碍时,允熥才告诉她她的父亲曾经生过重病。虽然她明白无论母亲、兄弟或者奴婢都是好意,但她和父母兄弟妹妹从小一家人住在一起,感情非常好,所以仍然很生气,处罚了身边知道此事的人。

    薛熙冉带来的第二个消息是父亲纳的小妾又生了一个女孩儿,取名薛熙菱。

    在她入宫之前,薛显从未纳过妾,以他的俸禄也承担不起纳妾的开销;但自从她们姐妹入宫后,他家的生活明显宽裕很多,他又很得重用,就纳了两个小妾,还有了一个庶子;这次又有了一个庶女。

    熙瑶当然对父亲纳妾不满,但她也无法可想;好在母亲王氏有她们姐妹撑腰,发卖了一个小妾后其他小妾都不敢造次,父亲也不敢为小妾说话。

    说完了家里的事情,熙瑶问起其他事来。

    “大哥,在水师左卫可还习惯?”熙瑶问道。

    “习惯,现在在船上已经完全适应了,要是一直在船上待着,他们说还可能有晕路症呢。”薛熙冉笑道。

    “大哥,我总觉得在海上不比路上,万一船翻了连个逃走的余地都没有,还是我和陛下说说,回陆师吧。”熙瑶有些担忧的说道。

    “这怎么行,陛下将我放到水师自然有目的,就算陛下不想驳了你的面子同意了,我这二年在水师不就白忙了?”薛熙冉说道。

    “并且,现在船上都有‘救生艇’,船若是有了倾覆之险可以放下救生艇离开船只,危险也不大。”

    “救生艇?这是什么?”熙瑶问道。

    “是陛下在建业元年水师出发前提出的,为了保护高品武将和特殊人才,平时挂在大船上、紧急时候用来逃命的船只。”薛熙冉答道。

    熙瑶对于救生艇并不感兴趣,见兄长执意在水师中,也无法再劝,和自己的弟弟说起了话。

    “煕扬,”熙瑶认真的说道:“可一定要认真读书,现在是十一月十五,来年二月中就是院试,可千万不能松懈。”

    “弟弟当然不会松懈,大姐。”薛熙扬语气轻佻的说道。

    “没正行!”熙瑶白了他一眼,接着说道:“依你的水平,一个秀才大约是手到擒来,但名次越高越好。”

    “我和大哥商量着,等你中了秀才送你入国子监读书。国子监的各位先生都是饱学大儒,对你增进学问有好处。”

    “再者,陛下心中对科举出身之人的用途我大概也知道些,限制颇大,若是不能入中枢,前程不过尔尔;反而是国子监的学生将来前途还广阔一点。当然,国子监竞争激烈,出头的可能远远比不得科举进士,大多数也就是一个县丞、县令这类的官儿。”

    “你将来定然是从科举出身,但在国子监学习学习,身兼科举、国子监两者之长,虽然陛下将来不会让你当四辅官或者六部尚书、都御史,可无论是中枢还是地方,有在国子监学习的经历更好些。”

    薛熙扬一一答应着,但问道:“陛下对于科举进士打算怎么用?”

    “这可不能和你说!”熙瑶郑重的说道:“陛下还没有酝酿完,我也只是知道个大概,你出去可千万不要乱说!”

    薛熙扬见姐姐面色郑重,忙连声说道:“大姐,我一定不乱说。”熙瑶仍旧不放心,又认真叮嘱了他几句。

    熙瑶看着弟弟认真赌咒发誓的脸,忽然发觉弟弟年纪也不小了,已经十五岁属于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了,笑道:“还有件事大哥你要多注意。弟弟现在已经十五了,该娶媳妇了,就是不着急,也该相看起来了。”

    一提到这个话题,薛熙扬有些害羞不说话。薛熙冉说道:“家里给他看着呢。只是对于他娶文官还是武将家的女儿拿不准;按理说取个文官家的女儿好些,但咱们家又不认识几个文官。”

    “这倒是个问题。”熙瑶沉吟道:“我想想哪家有合适的女儿。”

    她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说道:“你们也注意着,我也想想。”

    之后他们又说了几件事,因为已经快天黑了,薛熙冉带着薛熙扬退下,熙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