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想了想,好像华夏自古只有以皇帝、权贵的名字命名某地的先例,没有西方国家以第一个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习惯,强行命名恐怕对士兵不是什么好事。
允熥反复思索后说道:“既然如此,朕将命名权交给你们北巡的船队,你们琢磨出什么名字来,上报给朕批准即可。下次探索时在岛上找个石头刻上。”
方鸣谦这才不再进谏。
允熥又想起了什么,问道:“这次回来时没有见到海盗么?”
“回禀陛下,倒是见到了小股海盗,但他们看到船队的规模就远远避开了;大股海盗并未见到。”
“嗯?”允熥感觉很奇怪,扶桑人的海盗都去哪里了?
方鸣谦自己其实也很奇怪。永明海虽然平时不是海盗的主要活动范围,但最近北上寻找黄金的船队不少,有很多平日不在这里活动的海盗进入永明海,试图寻找黄金或者黑吃黑,但他就是没有见到任何大股的海盗。
……
……
之后允熥接见方鸣谦身后几个已经跪了一个时辰、北巡表现优异武将。
方鸣谦站起来介绍道:“陛下,陛下左手边这人名叫夏侯元让,祖籍河難,东海卫世袭百户。这次他在北上探索时几次提前发现浮冰让船队避让,避免了许多损失。”
允熥和他攀谈了几句,觉得他可能是对于危险有一种天生的直觉。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也有,总能感觉到危险的气息提前躲避。
‘这样的人就是天生的领航员啊!’允熥感慨着。
之后他说道:“朕记得夏侯元让是三国时夏侯惇的表字?怎么,你的理想是成为夏侯惇一类的大将不成?”
“陛下,臣这一辈排行就是‘元’字,所以家父给臣起名为夏侯元让,与三国大将夏侯惇重名完全是巧合,家父并不读书,也不知道夏侯惇大将军字元让。”
“不过夏侯大将军为曹魏立功甚大,臣也想像夏侯大将军一样为大明立功。”夏侯元让说道。
允熥大笑。这人的回答非常巧妙,即说明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又表达了为国立功之心。他于是决定将给予夏侯元让的赏赐提升一级。
方鸣谦又介绍道:“陛下右手边这人,名为曹广孝,祖籍山枺N朗老倩АT诹酱翁剿髦卸愿逗5燎秩殴ρ恐!
允熥称赞几句。
方鸣谦最后介绍道:“站于刚才二人中间之人,名为赵源远,祖籍直隶常州府,原为海宁守备千户所士兵,担任总旗。此人极为勇敢,多次带领小船为大军开路,两次小船倾覆但都生还。”
这是一个福星啊!北静海这么冷的地方都能在船翻了的情况下逃回来,很不一般,船队出航很需要这样的福星;况且他还非常勇敢。
允熥也赞赏了他几句。
经过思考,允熥说道:“夏侯元让、曹广孝、赵源远三人听旨。加封夏侯元让世袭上直卫千户,任命北巡船队游击将军;加封曹广孝为上直卫世袭千户,任命北巡船队游击将军;加封赵源远为世袭指挥佥事,为先头船队总提调官。”
北巡船队是从各个卫所抽调的人马组建的,属于临时派遣编制,方鸣谦一直挂总兵衔,副手挂副将衔。因为是临时派遣编制,所以无固定品级,不过游击将军大约等同于千户;提调官则不好类比,但独挡一面。
几人跪下谢恩。允熥又和他们说了几句话,让他们退下了。临退下前,允熥对方鸣谦说道:“明年朕或许仍旧派你带领船队北巡,你有个准备。”
8)
第569章 扶桑船队()
允熥在他们告退后站起来,眼睛看向了墙上挂着的大明地图,眼珠子在荆州、武昌、开封和太原四个地方跳来跳去,最后目光定在了荆州,自言自语道:“就是他了。”
然后他转过头来,对黄路说道:“给湘王传旨,让他下月初,”他忽然又停下了话,自言自语:“不,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今年又不是闰年,……”
允熥又嘀咕了几句,吩咐道:“让他今年过年带着世子来京朝见。算了,你去找金善,让他草拟一份圣旨,宣湘王正旦入京。”
黄路也不知允熥是在想些什么,听到他最后的吩咐后就躬身说道:“是,陛下。”之后马上转身离开了殿内。
允熥吐了一口气,走到窗户边看了看窗外,注意到太阳已经接近正南,高高挂在天空中照耀着大地,为了安全起见,乾清宫主殿附近一丈内没有任何树木,所以阳光直直的照进了玻璃窗内,让抬起头看的允熥仅仅看了一眼就赶忙低下头来。不过他至少已经确定现在已经是午时了。
“竟然接见他们就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允熥感慨了一句,随即对王喜说道:“告知御膳房今日中午朕就在乾清宫用膳。”
“并且让侍卫告知何荣、张晓东等人,下午未时正进宫见朕。”允熥又在王喜叫来一个小宦官吩咐时补充了一句。
允熥又在屋子里拿出了南洋去年和今年的奏报看了一会儿,起身前往膳堂用膳。
但路上他又想起了方鸣谦所说的永明海内没有见到大股海盗之事,心想:‘这些海盗到底都去干什么了呢?’
====
此时大阪城外难波津,有数十人等在码头上,像是在等待什么重要人物一般。
其中一个身穿铠甲、身材雄壮有力、只是矮小一些的侍卫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中的太阳,然后对身旁一名身穿从大明贩卖过来的上用丝绸所做成衣服的中年男子说道:“太政大人,他们到底还能不能回来?”
被称为太政大人的自然是义满,现在全扶桑只有他可以被称为太政大人。在他儿子义嗣当上扶桑天皇后,虽然旋即对大明称臣自称扶桑国王,但对内仍旧自称天皇,他们家就去掉了姓氏,只留名字。他此时说道:“昨日他们派回来的人你也见到了,约定此时入港,如何不能回来?”
“大人,派回来的人是五日前就与大队分开来报信了,他们船上装着的又是那样价值极高的东西,若是就这五日被匪徒虏获,那……”那人说道。
“这,”义满也思索起来。他这个随身侍卫说的话是很有可能的。他们派出的船队运送的东西太过贵重,不要说从南边过来的海盗,就是扶桑本地人组成的海盗甚至外番的大名知道了都会来抢夺。
他想了想正要说话,忽然听到有人喊道:“有船只进港了!”他马上抬头看了起来。
不一会儿他就见到了数十艘船只缓缓驶进了港口。他马上高兴起来,还从兜里摸出了一件物品说着:“天照大神保佑。”但等船只距离码头越来越近,他发现这些船大多有所破损,顿时又担心起来。
等到第一艘船靠岸,一个他派出去的人下了船向他汇报后,他才放下心来,说道:“带我上去看看!”
义满带着几个侍卫走上了一艘吨位最大、看起来也最完好的船只,让自己的亲信掀开了一片油纸布,顿时一片反射的金光照耀进了人们的眼中!此时太阳又大,晃的他们睁不开眼。
这艘船,还有这只船队的所有船只,现在都满满的装载着黄金。
他们自然就是义满派出去搜寻黄金的船队了。今年二月开春这只船队就从大阪港出发向北探索。他从大明探听来的消息是产黄金之地被命名为金宁,在北海道更北的地方;所以他和东北地区的几个大名联手派出人去北海道劫掠阿依努人带路,派出船队探索。
他们还暗中派出了人伪装成渔民跟随大明的船队。不过在到了千岛群岛后这个法子就不顶用了:这个时候扶桑的渔民还没有去那么靠北的地方打鱼的先例,肯定会让他们看出来。
之后他派出的船队继续北上时,又遇到了从北静海漂浮过来的浮冰,沉没了几艘船。最后好不容易到达了金宁取了一些黄金回来。
但消息随即就泄露了,或许是船队里本来就有海盗的人,或许是被人看出来了什么纰漏,反正从船队抵达青森起就有海盗尾随他们,到了宫城更是有海盗开始袭击他们。方鸣谦之所以在永明海没有发现几个海盗,就是因为这些海盗去扶桑东海岸对付义满派出的船队了。毕竟与大明的船队相比,扶桑官府的船队要更好对付。
他们好不容易才打退了海盗,返回这里。但出发的时候大大小小上百艘船只,回来时只剩下了三十余艘。
义满看着他们一箱一箱的搬运黄金,十分高兴,但随即想起了被击沉或者被海盗掠走的船上的黄金,又变得一脸苦色了。义满的侍卫就见他脸色不停的变幻。
‘莫非太政大人学过大明巴蜀人的绝活变脸不成?’这个侍卫想着。
清点完毕后,世代为幕府将军服务的三井友和对义满说道:“一共十八万两黄金。”
“多少!”两个声音同时响起。义满的大儿子,已经当了征夷大将军的义持也来了这里,此时和义满一起惊呼道。
不过义满马上想到了那些被抢去的船上的黄金,顿时又有些郁闷。
义持可没有他爹这么多的想头,一门心思想着自己能够分到多少黄金:‘手下亲信的大名都要分一些,每人最少要分一千两,收拢人心;亲近侍卫和军队的武士,不管官大官小也都要赏赐一些;这些船员肯定都私藏了一点儿,但多少也要赏赐一些。这样算下来,最后能落到朝廷手里的黄金大约能有十二三万两。’
‘之后就是和父亲争夺更多的黄金了。’他斜着看了一眼义满。
第570章 父子议论()
之后就在大阪城内,他们父子唇枪舌战了半日,最后才决定了黄金的分配:给其它人黄金分完后,剩下的他们父子四六开,义持占四成,义满占六成。
谈完了黄金之事已是日头偏西,他们父子聚在一起吃饭。他们两人的脸皮都很厚,明明刚才因为黄金之事丝毫没有父子之情的谈判了半日,但酒席上又变得父慈子孝了。
二人一边喝酒,一边随口说着话,他们两个的亲信大臣也陪着。一开始大家都面带笑容的谈论着已经到手的黄金,但要说着说着,他们的话题就不仅局限在黄金了。
义持对义满说道:“真的要将明子妹妹嫁给大明的永安郡王朱孟炯?”
“三笠宫,这件事不是已经和明国那边说好了么?他们上个月开始行六礼,已经不能反悔了,你现在又问这个做什么?”义满说道。
义嗣当了扶桑国王、他们家族取消了姓氏后,按照传统加封义持为三笠宫亲王,加封义满为上皇,所以义持又可以被称为三笠宫义持。当然在对大明的文书中义持自称为郡王。
三笠宫义持说道:“就算义嗣只相当于大明的亲王,但明子出嫁怎么也得嫁给大明的一个亲王,竟然只是一个郡王。”
“大明的亲王都是一方藩王,中原国家又一向瞧不起咱们扶桑人,岂会迎娶明子为正妃?当一个侧妃还不如嫁给郡王为正妃。”义满说道。
三笠宫义持当然知道义满的话是对的,更不必说将明子嫁出去还有其它方面的考量;若非如此,当初商议时他就会坚决反对了。可他还是觉得心中憋闷。
他又道:“还有租借横滨之事,我扶桑怎么能向外国租借地方。”
“不是租借,是作为明子的嫁妆,算成一万石的田地。当地的百姓也是仍旧归属于扶桑的大名。”义满纠正道。
“若是当地的大名靠上了明国人,那么咱们想让当地的大名听话更加不容易了。”三笠宫义持说道。
“这我也知道,但明国指名要横滨,并且将濑户内海的港口让明国人使用不是更加危险?所以只能将横滨借给他们使用。并且我已经和明国的使者问过了,朱孟炯已经被明国的皇帝任命为了横滨总兵,看来是要长期镇守横滨,只要明子能笼络住朱孟炯的心,关东的大名自然得不到明国的支持。”
“为了让明子能笼络住朱孟炯,我让那些专门服侍明国使者的侍女教导明子了,一定会让朱孟炯喜欢上明子的。”义满说道。
“何况咱们扶桑也不是南洋那些小国,明国就算干涉,只要咱们家蒸蒸日上也丝毫不惧。当年元国两次渡海侵略,不是都失败了么?咱们扶桑武士都有很高的和族自尊心,没有谁敢光明正大的勾结外人。”
“并且明国既然要横滨,那就是有大用,多半会作为一个船队重要的中转之地。这样咱们就可以与他们做生意赚钱了。”
其实当初允熥派使者过来说要租借横滨时,他义满也觉得有些惶恐。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定下了给大明的条件。并且他也和关东的大名商议了许久才让他们同意让出横滨。
这时在场之人除了义满父子外,其它的大臣都已经喝醉了,开始满嘴跑火车。另外一家幕府御用商人的家主,住友新一说道:“那些北方荒无人烟的地方还有这么多的宝贝,真是想不到。听说明国过了金宁还发现了许多地方?说不定就有很多更加珍贵的宝贝。咱们扶桑也要派出船队向北探索,不能让这些宝贝都被明国人独占了。”
“对,这些地方本来就在扶桑的北面,距离扶桑更近,那里的宝贝本来就应该是扶桑人的!”有人附和。
义满和三笠宫义持父子听了这些话只是微笑。埋在地下无主的宝贝自然是谁先发现归谁,并且扶桑也打不过明国,说这些话只是让人笑话。刚才说话的人也不过是喝醉了说胡话,清醒时不会说这样的话的,让人笑话。
但三笠宫义持却好像动了心思:“父亲,住友新一的前半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咱们也派出船队北上去探索吧。”
“义持,”义满严肃地称呼他的本名说道:“咱们扶桑如何与明国相比?明国实力强大,就算上百艘船、数千船员全部死在北边,对国内也没什么影响;但咱们扶桑万一损失如此惨重,水师就是伤筋动骨啊!”
“这次派出船队北上探索,一百条船中有二十艘是东北各藩大名的,三十艘是临时招降的海盗的,咱们将这些残余海盗的船编入水师,不过损失了二十艘船,但他们若是没有带回黄金,咱们想补充上这二十艘船就不知道要花多久。”
“所以万万不要和明国相比。咱们手里的这些家底都是两三代人辛苦攒下的,没有浪费的本钱。能跟着明国偷偷捡些残羹剩饭就行了。”
三笠宫义持毕竟年纪还轻,还有年轻人的热血,对于这种情况颇为不满。
义满因为他毕竟是征夷大将军,手里直接握有一些船队,和各地的大名也有联络,所以又叮嘱道:“这次咱们的船队总算是回来了一部分,但听说朝鲜人的船队全军覆没。这一下子朝鲜水师折损了一半,还丝毫黄金都见不到,朝鲜之后半个海岸线都没有防护了,海盗恐怕会频频光顾,税赋恐怕也会减少。”
“并且还听说他们颇有国内的大家族子弟折损,朱芳远后续的麻烦事还多着呢!咱们扶桑要是来这么一次,恐怕也有的是麻烦事。就说这次,许多武士阵亡在海上,如何安抚他们还有的头疼。”
听到这句话,三笠宫义持终于老实了。他再自信,也不敢说探索就没有伤亡。若是武士死在海上,麻烦事很多。他现在都不知道回了京都后安抚那些武士家人要付出多少代价和时间。
义满见他明白了,也就不再多说。他看了看刻漏见天色已晚,让大家散去。
他最后对义持说道:“你若是想当一个合格的主政,记住一个词:谨慎。冒险是一无所有和财大气粗之人做的事,不是咱们这样的人家该做的。”8)
第571章 朝鲜劳动力()
年轻的义持毕竟经历的事情还少,虽然知道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毕竟感触不深。
但另外一个三十多岁的东方君主对此现在可是感触颇深。
“遗德兄,从此之后,你我两国就和睦相处,在边界永不驻兵,若是朝鲜犯人逃到了我这里,我定当送回治罪;若是有我永藩的犯人逃到朝鲜,”一个身穿深色大明亲王服饰的年轻男子说到这里,故意有一个停顿。
“我也定当送回治罪。”另外一名同样身穿类似于大明亲王服饰的中年男子虽然面色不渝,但忙接道。
“哈哈,遗德兄,既然如此,咱们就满饮此杯。”先前的年轻男子一边说着,一边举起了酒杯一口饮尽。中年男子也只能陪着一饮而尽。
先前的年轻男子自然就是永王朱允熞,后面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就是朝鲜国王朱芳远。朱芳远取字遗德,所以朱允熞称呼他为遗德兄;朱允熞取字立淬,所以朱芳远也称呼他为立淬兄。
朱芳远在得知了图们江北岸出现属于永藩的村落后,十分惊讶,马上派人在图们江南岸设立了村子,并且马上再次派使者出使永藩要和朱允熞商议边境划分之事。
朱允熞三翻四次的推脱,一直到最近朱芳远亲自来到图们江南岸他才终于推脱不下去了,从海参崴来到图们江北岸被他命名为北川的地方与朱芳远谈判。
对于边界问题,因为人比土地重要,谈判双方很容易的就达成了一致意见:以图们江为界划分两国。但其它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朱芳远要求朱允熞将境内所有朝鲜人都遣返回朝鲜,但朱允熞怎么可能同意,现在永藩一共才多少人,将他们都送回了朝鲜他哪里还有人手开工建设?所以说道:“这些朝鲜百姓自然都是属于朝鲜国的,但他们自愿来到我永藩干活,并且我永藩也丝毫没有对他们虐待,他们来去自由,孤不便于干涉。”朱允熞说话都用上了‘孤’,这就是在打官腔了。
朱芳远当然不会接受:“立淬兄,你既然已经承认他们为我朝鲜百姓,那么我让他们回国天经地义,何来来去自由之说?”他很想说:你们大明国内允许百姓来去自由吗!但话在嘴边转了一圈还是咽回去了。
朱允熞自然又有一套说辞:“……”
二人唇枪舌战了半天,最后朱允熞答应遣返国内的部分朝鲜人回去,但朝鲜必须提供一些女真奴隶,他以高价收购。
朱芳远虽然也不愿意将他抓到的女真人卖过来,但最后只得答应。心里盘算着将那些刚刚抓来、还野性未退的人卖给朱允熞。
之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