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子荣笑道:“既然二位先生都同意在园区设立后迁入产业,那事情就这样说定了,我也回去复命了。”
李源立笑道:“杨中书,现在已是午时初,草民知道这家店的烤鹅十分不错,不如杨中书留下来尝尝烤鹅再回去。”
杨子荣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道:“不必了,等改天有空闲了我再来吃这家的烤鹅。二位先生,就此别过。”说着,他走出了这家酒楼。
李源立和尚铭又说了几句话,也各自回家了。
……
……
“他们虽然说了迁移产业到园区内,但迁移多少就不好说了,还要看朕所说的政策落实的如何。”允熥想了想,说道:“杨子荣,你暂且留在苏州府,兼吴县知县和‘苏州园区主事’,朕给你写一道手诏,你从苏州卫调些人来组成‘园区警察’,管理园区的秩序和收税。”
允熥随手任命了杨子荣暂代吴县知县和担任他刚刚设立的一个官职。
杨子荣也有心理准备:现在苏州府的官员都不太适合,允熥身边的人最适合担任这一职位的就是他杨子荣,所以此时他平静的躬身说道:“是,陛下。”
之后允熥看着苏州地图,心想:‘设立‘高科技产业园区’后,只要朕所说的政策都能落实,设在这里的产业生产出的产品将远比其他地方产出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之后周边的常州、湖州、松江、扬州甚至杭州的类似产业为了有竞争力将不得不迁移到‘高科技产业园区’内。至于再远的就不可能了。’
‘不过,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在苏州府设立园区么?’
允熥又想了一会儿,命人将苏州卫的指挥使曾国勇叫来,和他说了将在苏州卫中选战场伤残之兵和少数健康士兵为园区警察之事。
曾国勇并不知道‘园区’是什么玩意儿,但他知道京城前一阵子取代胥吏设置的警察,可以给战场伤残的士兵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对他也有好处。所以他并不抗拒设立警察,说道:“是,陛下,臣回去后就统计本卫的伤残之兵,和本卫的识字读书之人。”
允熥又与他分说几句,让他退下。
……
……
李源立回到家,他今日没跟去的二儿子李孝明凑上来说道:“爹,皇上到底让咱们家做什么?”
跟随李源立刚回来的大儿子李孝行呵斥道:“没看爹刚回来吗!”
李孝明忙跪下请罪。李孝行又训斥几句,才让他站起来。
过了一会儿,李家各个房头管事的人都来到家族的议事大厅,数十双眼睛看向李源立,虽然因为家族规矩没有说话,但都想知道今日杨子荣到底说了什么。
李源立抿了口茶,扫视一眼见各个房头的人都来了,说道:“既然人都到齐了,我就说了。”随后诉说了今日杨子荣所说的话。
下面顿时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各人的反应不一,有人忧心忡忡,有人却觉得这是个十分好的机遇。
过了半晌,李源立咳嗽一声,大厅内马上鸦雀无声。他开口说道:“不管如何,既然上头吩咐下来了,咱们就必须照办。三房,先将你们这一房的缫丝厂和编织机房迁到园区内,看看杨子荣说的那些到底能不能落实。其他的,以后再说。”
第549章 再见与玉佩()
九月下旬已是深秋时节,温煦的阳光照耀到身上也并不让人感觉炎热,反而能感到淡淡的温暖。
李家三小姐李咏琳就是如此,她为了穿着漂亮本来穿的就不多,阳光洒落在她的身上让她感觉非常温暖。
李咏琳趁着下轿的功夫晒了晒太阳,从后门走进了自己的珠宝首饰店。
此时店铺的掌柜正在后院指使着伙计和学徒小心翼翼的搬运货物。珠宝首饰店的货物都是部件小价值大,更有很多易碎之物,可得小心。
但掌柜的见到李咏琳后马上眼睛一闪,吩咐伙计和学徒们了几句话,然后赶忙迎了上来,对李咏琳说道:“三小姐。”
“林掌柜。”李咏琳答应着。
林掌柜仔细看了看四周,确保没有一个伙计或者学徒能听到他说话后对李咏琳说道:“三皇上身边的太监看上了李家的产业,撺掇着皇上要没收了李家的家财,所以昨日召见了李家的家主?”
李咏琳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林掌柜。她年纪还小,又是李家家主的女儿,还没听过这种经过好多人口口传播后完全走了样的流言。
‘怪不得母亲和大哥今日赶紧让我出来告诉店铺掌柜实情。让他们这么传来传去,指不定过两天会传成什么样子。并且弄得人心惶惶的,生意也得耽误不少。’李咏琳想着。
“林掌柜,实情并非如此。是陛下要弄什么产业园区,要让李家做一个样板,将部分丝绸产业迁移到产业园区之中。不仅是李家,还有尚家也要将一部分茶叶的产业迁移到园区中。”
“不过,至于什么是产业园区,陛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我爹很忙,也没空和我细说。”李咏琳说道。
林掌柜略一思索,就接受了李咏琳说的话。其一是因为‘产业园区’这个词汇他之前从未听过,定然是从外地传进来的词儿。
其二是因为将这个店铺划归李咏琳二年来,他与她接触的时候也不短,知道李咏琳说谎时是什么样子,现在她毫无说谎的样子,自然不是在说谎。
林掌柜长出了一口气。只要李家没事就好。虽然这间珠宝首饰店给了李咏琳,将来就是李咏琳的嫁妆之一,但现在也是算作李家的产业,若是李家倒了,他们这家店也好不了。
李咏琳见他的动作,就知道自己来的颇为及时,又对他说道:“你好好和伙计、学徒们说一说,让他们放下心来。这次陛下让身边的亲信大臣亲自与我爹分说,分明是看中我爹的样子。我们李家又没有当年沈万三的势力,值不得陛下虚与委蛇。我爹说,之后我们李家虽然不是皇商,也差不多,以后行事就方便多了。”
对于李咏琳说的相当于皇商的话林掌柜是半点也不信的,但行事方便他还是相信的。皇帝不差饿兵,既然利用李家不能不给好处。
“行了,我也不在这里耽误你了,这就回去了。记得和伙计们分说此事。”李咏琳最后说道。
说着,她就转身从后门出去了,林掌柜将她送到门口。
李咏琳出了门,正要上轿,忽然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说道:“李姐姐。”
李咏琳身子就是一颤,这个声音好熟悉!她慢慢转过头来,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果然见到了那个比自己小一岁、自称姓张的小姑娘。
李咏琳声音发颤的说道:“张,姑娘,今日怎么还出来逛集市?”
这个张姑娘显然就是昀芷了。前日允熥允许她今日出来,她一大早就带着亲信宫女出来了。
昀芷仿佛一无所觉,上前亲热地拉着李咏琳的手说道:“李姐姐,我还正想找你呢。三日前出门没能买什么东西,今日让姐姐帮我看看,买一些珠宝首饰带回去。”
李咏琳此时恢复了些神智,对昀芷说道:“正好,这个门就是我家的珠宝首饰店后门,咱们从这道门进去,我送姑娘几个小玩意儿。”
“好啊,李姐姐家的玩意儿都不错,正要去看看。”昀芷说道。
李咏琳于是拉着她的手从后门又走了进去。
林掌柜此时仍然指使着伙计搬货,见到李咏琳又走了进来颇为诧异。李咏琳也不和他多话,直接说道:“准备一间接待贵客的屋子。”
林掌柜忙让一个伙计带着她们走向一间屋子。
进了屋,李咏琳让伙计下去,门刚被关上,她就跪下说道:“民女见过公主殿下!”
她在七八日之前就认识了昀芷,但她一开始并未将昀芷联想成公主。昀芷是一口京城官话,虽然皇帝也在苏州,但将随便一个官话口音的女子联想为宫中人一般人还做不到。
但三日前那件事后李咏琳若还联想不到昀芷是宫中人就太智障了。李咏琳不仅想到了,还分析出了昀芷一定是公主。
宫中能有如此权势的女子只有三类:得势的妃子、得势的大宫女和公主。昀芷的年纪怎么看也不像是妃子和得势的大宫女,那么只能是公主了。所以李咏琳今日在屏退其他人后马上就跪下对昀芷行礼并称呼她为公主。
昀芷有些无奈的说道:“免礼平身。”但李咏琳还是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以后才站了起来。
昀芷说道:“你即使猜出了本宫的身份,也不必揭露。就如同之前那样相处不好么?”
“民女岂敢与公主殿下互称姐妹。还请殿下恕民女前几日的不敬之罪。”李咏琳说道。
昀芷摆摆手说道:“不知者不罪。”她有些丧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能和自己平等交谈的宫外之人,最后还是变成了这副样子。
但李咏琳此时却笑道:“既然公主殿下恕了民女的罪过,民女就放肆了。张姐姐,你不是要看我家店里的珠宝首饰?我这就让伙计将最新款式的送上来。”她说着,吩咐一个侍女出去招呼伙计。
昀芷十分高兴:“就该如此相处嘛。”又与李咏琳亲热的说起话来。李咏琳又为昀芷挑选了好看的珠宝首饰,以相当于白送的价格‘卖’给了她。
她之后又陪着昀芷逛了半天街,到午时十分,才与昀芷分开回了家。
临分别之前,昀芷拿出一个玉佩,递给李咏琳说道:“李姐姐,过几日我就要离开苏州了,临走之前就送你一个玉佩为礼物。以后你若是来了京城,也可以凭借玉佩来找我。”
李咏琳也不推辞接受了这个玉佩,并且也拿出了一个玉佩说道:“张姑娘,姐姐家里就是开珠宝店的,也就只能送妹妹一个玉佩。”
昀芷也不推辞,接受了她的玉佩,系到了自己的腰上。
……
……
“你做的不错。若咱们家是京城的商户,不揭露她的公主身份与她慢慢培养感情也行。但咱们既然是苏州的商户,公主殿下又马上要离开苏州了,隐瞒还有什么意义?”李源立说道。
“只是你后来仍然与她互称姐妹,尤其是还称呼她为妹妹就有些冒险了。若揭穿了身份后她就不愿意与普通百姓家的女子互称姐妹,你可就大大的得罪她了。幸好这位公主并不计较。”
“爹,我也是在反复思索后才这样做的。这位公主殿下才十一岁,年纪尚幼应该不会怎么掩藏自己的情绪。所以我根据与她接触已来的点点滴滴判断她吃这一套,才敢这样做。”李咏琳说道。
“不管如何,你还是太冒险了。就算判断有九成把握,这样大的险也不应该冒。”李源立说道。
“是,爹爹。”李咏琳低头说道。
李源立又道:“把公主殿下赏赐你的玉佩给我看看。”
李咏琳从香囊中拿出玉佩,递给李源立。
李源立看了看,说道:“这个样式确实是宫里的样式,她没有随手用一个普通的玉佩糊弄你,可见是和你有了些感情。”说着,李源立将玉佩又递给李咏琳,“好好保存,将来,若是咱们李家有什么大祸,这个或许可以救咱们家一家老小。”
……
……
允熥看着一个中年穿着四品官服的人走出屋子,一屁股坐到椅子上说道:“可算将他弄走了。”
“陛下下令公布了白文选的罪过,他竟然还敢不相信,真是反了天了。陛下何不就此重重的责罚他。”王喜在一旁不忿的说道。
“对付这种人,就不能采用太生硬的手段。若是不能让这些儒家学者心服口服,强压下去反而适得其反。必须拿出过硬的证据打消他的怀疑才行。”允熥说道。
“不过他确实不适合继续在苏州知府的位置上做下去了。看看朝中资历差不多但思想开明的文官有谁,派过来接任苏州知府。”
忽然允熥意识到了什么,笑骂王喜道:“你说这个干什么!你这可有太监干政的嫌疑,朕若是依照祖制应该将你发配孝陵卫。还不下去,赶紧将金善他们几个叫上来,朕要与他们商议启程之事。!”
王喜忙退了下去。8)
第550章 奖赏市舶司()
又过了两日九月二十一日,允熥留下杨子荣担任吴县知县和园区主事,启程离开了苏州,向松江府而去。
临走之前,杨子荣小心翼翼地对允熥说道:“臣与长洲知县慕天颜多次交谈,觉得他不像是善于拍马之人。陛下,是否因为他的名字误会他了?”
“是么?”允熥有些惊讶。杨子荣颇有识人之明,应该不会看错人,但他为何会改名慕天颜呢?
允熥最后的这个疑惑在从苏州前往松江的半路上得到了解释。
“依照户部的档案,他从出生后就名叫慕天颜?从未改过名字?”允熥目瞪口呆。
“是,陛下。依据户部黄册上记载,他家这一代是天字辈,所以给他起名为慕天颜。”苏友学说着从京城传来的户部调查结果。
“看着真的是朕误会他了。既然如此,给杨子荣传令,让他看一看慕天颜人品、做事如何。若还可以,朕会斟酌给他重任。”允熥想了想,说道。
金善依照允熥的意思写了手诏,盖了他随身携带的小印,发往苏州。
这次从京城过来的不仅是有关于慕天颜名字的户部记载,除了一些四辅官和六部尚书不能自己处理的奏折之外,还有一些弹劾允熥的奏折。
这些奏折都是弹劾允熥在苏州游山玩水的,以在京的御史言官为主力,夹杂着少量其他各衙门的官员。允熥粗略点了点,一共有二十多封奏折。并且这可能还不是全部,过两天还可能会有弹劾的奏折送过来。
但张辅笑道:“陛下写的那几首诗有用了,让朝臣们想起了陛下还是大明开国以来最有才华的诗人,若非如此,想必进谏的奏折会更多。”
“是啊,若陛下不是一个诗人,勾起了朝臣们对于历代诗人的想法,进谏的奏折说不定会多一倍不止。”金善也笑道。
允熥之所以在那几个‘旅游风景区’题诗,不仅是为了装逼,更是要让大家知道自己并未江郎才尽,仍然是大明到现在为止数一数二的大诗人。那既然是诗人,游览各地的名胜也就是应当得了,那些也喜欢诗词歌赋的大臣就不会上奏折了。
这些进谏的奏折当然全部留中不发。允熥嫌送回京城还浪费人力,就在行在让小宦官将它们撕掉后烧成灰烬。
允熥一行从苏州出发后一路疾行,二十三日就来到了府县同郭的松江府华庭县。在接见了松江知府、华庭知县等人后马不停蹄又前往了上沪市舶司——后世上沪市政府所在地附近,显得十分急迫。
他八月下旬从京城出发,到现在已经出来了一个月,按照计划已是该回京的日子了,但允熥拟定的行程只完成了一半。所以他不得不压缩在各地的行程,能省就省。允熥也没打算在松江府干什么事情,松江府也没什么可看的景色,所以直接忽略过去了。
二十三日伴晚,允熥来到原上沪县城。他本想立刻接见当地的官员部署任务,但王喜跪倒地上劝道:“陛下,现在已是戌时了,天也黑了,都到了宵禁的时候。这么晚了,陛下还是明日再接见当地的官员吧。”
“况且陛下甩开大部带着精锐护卫和随从一路从华庭县急行过来,也很劳累,歇一歇吧。”
听他这么一说,允熥也感觉到了自己身子很疲惫,坐到座位上,勉强笑道:“就依你,传令给金善等舍人,不必等着朕了,各自去歇息吧。他们今儿头一次骑马,恐怕也颠的骨头疼。”
“王喜你也是,虽然洪武二十五年你就学会了骑马,但这些年骑的也少了,恐怕身子也不怎么舒服吧,让小宦官铺床,你也早些去休息。”
王喜站起来笑道:“何至于此,奴才将陛下的寝殿打理完毕后再去休息也不迟。”一边说着,吩咐了身边的黄路几句,然后带着小宦官进去收拾寝室。
允熥摇摇头,没有说话。
……
……
第二日上午,经过一夜休息的允熥虽然仍有些疲惫,却在用过早膳后马上召见了当地的官员。但头一个拜见的,却不是上沪本地的官员。
“臣杨任见过陛下。”一个中年男子跪下说道。
“杨卿平身。”等他起来了,允熥又道:“你何必这么拘礼。”
“陛下,礼不可废。”杨任一丝不苟的说道。
“杨任,朕因为你主管市舶司相关之事,所以将你从京城叫过来。杨卿这一路过来,很辛苦吧?”允熥说道。
“为大明尽职尽责,有什么辛苦之说。”杨任说道。
“好,好,好,大明若都是杨卿这样的官员,何愁国家不兴。”允熥笑道。虽然他知道这句话不过是一句废话,但听了也觉得心中舒畅。
二人又寒暄几句,允熥赐他坐在一旁,自己继续接见官员。
第二个面见的就是真正的当地官员了。上沪市舶司提举,当年朱元璋还在时允熥亲自选定的提举张彦方。他同样一丝不苟的行礼拜见允熥。
允熥等他行礼完毕后寒暄几句,之后问道:“张爱卿,今年到八月底为止,已经收了多少关税了?”
“启禀陛下,截止八月底为止,上沪市舶司一共收入关税二百四十七万三千三百六十九贯钱的关税。”张彦方说道。
‘到八月底已经有二百四十七万贯了?依照比率,到年底今年总关税收入应该能够超过三百七十万贯,已经接近于能从内部收到的商税了。关税果然是最好收的税。’允熥想着。
允熥随即开口嘉奖道:“张爱卿果然为官有方,按照这个趋势,上沪市舶司今年的关税能比去年增加两成有余。朕要嘉奖张爱卿。”然后提高声音说道:“张彦方听旨。”
张彦方本想谦让几句,但马上就听到了允熥让他接旨的话,忙跪下说道:“臣张彦方接旨。”
“上沪市舶司提举张彦方,担任提举两年以来,为官勤勉、殚精竭虑,为大明开辟财源,民不加赋而国用足,颇有功劳。朕今授你奉训大夫阶,升授奉直大夫。”
张彦方磕了三个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