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临出门的时候,实在忍不住说道:“其实十九叔,今年过年你要不来京城朝贡,我也想不起你来,你今年过年来京城朝贡,实际上是自投罗网了。”

    说完这句话允熥就转身走了,只留下了不知道作何表情的朱橞站在门口。8)

第460章 拜祭功臣庙() 
不管允熥的最后一句话给朱橞造成了多大的心里伤害,允熥说“今天晚上还有安排”这句话不是在忽悠朱橞,他确实是有安排,只不过与宫外没有关系。

    允熥今晚安排熙瑶宴请宫里还活着的朱元璋、朱标父子的妻妾。

    由于大明初年的殉葬制度,他们父子二人能够活下来的嫔妃并不多,允熥本来也将她们都忘了,还是之前听到昀芷说她母妃如何,他才想起来她们并安排了这场宴请。

    既然是宴请后妃,那么允熥就不便多出面了,一开始露个脸说几句话,只要是表达自己对于长辈们的敬重,以及对郭宁妃、李侧妃等人的感激,之后就交给熙瑶了。

    允熥则转身来到了徐妙锦的延禧宫。徐妙锦明显有些惊喜。过年这段时间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与皇后商量甚至一起来做的,所以大多数时候允熥都是在坤宁宫,今日竟然来了延禧宫当然是意外之喜。

    允熥扶起跪倒地上的徐妙锦,携手走进殿内。

    徐妙锦嘱咐宫女给允熥倒水,一边说道:“夫君怎么今日有空到妾这里?”

    允熥说道:“哦,今晚安排了熙瑶宴请皇爷爷、父亲的嫔妃,有些时间。并且夫君还有件好笑的事情想跟你说。”然后允熥就说了他已经改封朱橞为宋王就藩吕宋、但是如果朱橞今年不来京城朝贡的话允熥想不到他肯定不会改封他为宋王的事情。

    徐妙锦果然笑了起来并且和允熥谈笑着。要是换做熙瑶,肯定不会如同徐妙锦一样。所谓雷霆雨露都是君恩,她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不仅是她,熙怡、抱琴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

    但国公家庭出身的徐妙锦在这方面就和允熥就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二人又有更多的相同点,这是允熥的其它嫔妃都无法达到的。

    熙瑶是一个好妻子,大明的好皇后,皇子皇女的好母后,但是在这一点上,她与徐妙锦无法相比。

    当天晚上徐妙锦缠着允熥极尽缠绵。她入宫已经数个月了,当然也想有个孩子。她不怀孕,不仅是她自己着急,就连魏国公府都着急。正好今天晚上允熥来她宫中,她自然不会放过允熥。

    第二天早上有些腰酸的允熥从床上起来,让人按摩了好一阵腰,然后又与徐妙锦调笑了几句之后离开延禧宫办正经事去了。

    他走到乾清门的时候,蓝思齐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不仅是她,年纪还小的文垣仍在车中睡觉,蓝思齐就坐在马车门口,探出一个小脑袋来。

    这个小脑袋见到了允熥走过来,赶忙轻轻地从车上下去,走到允熥的跟前说道:“见过舅舅。”

    允熥摸了摸她的小脑袋,问道:“文垣在车里睡着呢?”

    “嗯,”思齐说道:“小垣儿昨天晚上一直缠着圻儿玩,听知易姑姑说很晚才睡。”

    允熥轻声嘀咕了一句,走到马车旁边,然后轻轻地上了马车,没有惊扰到文垣的好梦。思齐也蹑手蹑脚的又上来了。马车缓缓地向乾清门外驶去。

    思齐斜觑了一眼正在熟睡的文垣,轻声问允熥道:“舅舅,带着我和文垣到底是要去干什么?”

    思齐今日早上还没睡醒就被宫女叫起来说是陛下要带她出去,迷迷糊糊的洗漱穿衣,直到到了乾清门小脸被冷风一吹才清醒过来,然后允熥过来带着她上车,这时才有机会问出这个问题。

    允熥说道:“带着你去见见你的父亲。”

    “我父亲?”思齐疑惑。允熥之前带她去她父亲的墓前拜祭过,蓝珍也带着她去她父亲的墓前拜祭过,但是从来没有正月带她去墓前拜祭的。按照传统礼法,正月女子是不能扫墓的,哪怕是独女也不行。

    不过她并没有疑惑多久,因为马车只行驶了一小会儿就停下了。思齐想:‘这应该还没有出皇城吧。’

    允熥把文垣叫醒,然后将他抱起,走下马车。思齐也跟着跳下来,抬头一看,面前矗立着一座大庙。思齐之前虽然从来没有走进过这座庙中,但是知道这是大明的功臣庙。

    不过思齐却更加惊讶:“舅舅,”她指着面前的功臣庙对允熥说道:“舅舅想带我进功臣庙见我父亲?”

    这实在是太夸张了,虽然朱元璋并没有制定规则规定女子不能进入功臣庙,但是之前从未有过女子入功臣庙拜祭,要是传出去恐怕会引起非议,就是思齐本人一时都难以接受。

    不过允熥才不在意这些非议。他说道:“你爹当年不仅肖像功臣庙,舅舅继位以后还让他配享太庙,要不是皇爷爷不许非皇族的女子入太庙,舅舅就带着你去太庙拜祭了。不过功臣庙也差不多。”

    允熥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文垣。他左手拉着文垣,右手伸出来,伸向思齐。

    思齐又犹豫了片刻,才伸出手抓住了允熥的右手,随着允熥的步伐走进了功臣庙。

    平日里负责打扫这里的宦官见到思齐自然非常惊讶,不过作为宫中最不受重视的一群人,他们什么话都不敢说,恭敬地迎着允熥他们进去。

    这些宦官的态度让思齐紧张的心情稍稍得以缓解,她眼睛向前看去,本来想着就这样走到自己父亲的画像和牌位前,但是她只是随便朝着两边看了看,就被吸引住了。

    功臣庙中的画像,都是请高明的画师画出来的,十分传神,思齐也学了学画画,不由自主的就细细观察起了这些画像。

    她正看着,就听到允熥说道:“就是这里了。”她忙转过头来,就见到了这几年已经见过无数遍的,她的生身父亲蓝琏的画像,和牌位。

    对于蓝琏这个父亲,思齐虽然年纪还小,可是也有许多的思绪。

    她在三岁生日那一年过后不久的腊月三十的晚上被送出了皇宫,送回了蓝珍的凉国公府。从那一天起,她就知道了自己不是允熥的女儿,只是他的养女。之前虽然她也曾感觉过宫女对待她和敏儿的态度略有不同,但是那时起才真切的知道了自己和敏儿到底哪里不同。

    之后她从不同人的口中得知了自己生身父亲的来历,以及她为什么会在皇宫之中和公主们一起被养大,她的生身父亲到底是怎么死的,母亲到底是怎么死的。

    从此,年纪幼小的思齐就多了很多同龄人不会有的想法。

    很多人都非常羡慕她,觉得她非常好命。自己的生身父亲为陛下死守后路而战死加封侯爵,刚出生就加封郡主,还接进了宫中与公主一同养育,皇太孙和太孙妃都对她视如己出倍加珍爱,每年过年前后都会得到允熥的大笔赏赐,比公主们的赏赐还多。

    宫外,她的伯父也十分宠爱她,每一次她到府邸里去都把她摆在头一位,连自己的儿子都向后排。

    并且她身为允熥的养女,将来出嫁几乎可以比照公主,不管是嫁到哪一家都绝对不敢对她不好;同时她又不是真正的公主,不必受那些朱元璋制定的条条框框的约束。

    思齐自己就曾经在宫中和凉国公府中听到过侍女说类似的话。宫中那一次,她听到的时候正好和敏儿在一起,敏儿气不过和熙瑶说了,第二天那几名宫女就被活活打死,管着这几个宫女的女官在坤宁宫里跪了足足六个时辰,还是思齐劝说熙瑶才放过了这个女官。

    思齐真的很想质问那些觉得自己命好的人:要是你,尚未出生父亲就死了,刚刚出生母亲就死了,你会觉得自己命好吗!其他人对你再好,能有自己的亲爹亲妈好吗!能有吗!

    有时候思齐真的很想和人说道说道,但是她能和谁说道呢?并且思齐也不爱与人辩解。何况辩解也没用,人在自己没有感受过的情况下,谁会真正理解她的感受呢?感同身受,不过是一句废话,没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谁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你的感受。

    诚然,思齐承认自己的运气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即使父母死了也衣食无忧,但是绝对不觉得自己命好。

    对于自己的父亲,思齐一直不知道该抱着何等态度。记恨他不顾妻女?好像当时的情况也容不得他不这样做;赞赏他的行为?但是正是他让母亲难产而死,让自己成为了孤女。

    所以思齐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自己的父亲,‘大概这就是天意吧,天意让我成为孤女。’思齐想着。

    “思齐,和你父亲说几句话吧。”允熥的话打断了思齐的思绪。

    思齐回过神来,走到蓝琏的画像前跪下,低头心中默念:“父亲,也不知你有没有投胎,若是还没有投胎,就一定记住:下辈子,不要再抛下自己的女儿了。”

    允熥拉着文垣的手站在一旁,怀念那个与自己意气相投、为人豪爽的公爵府之人。虽然蓝琏按照辈分是他的表舅,年纪也比他大几岁,但是他之后在没有遇到过这么投契的人了。

    允熥将目光投向跪在地上的思齐,默默地想着什么。虽然蓝珍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蓝琏,但是蓝琏真正的骨血,只有思齐一人。

    ‘蓝琏,你放心吧。’允熥想着。

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灵庙() 
思齐起来以后,允又去另外一位肖像功臣庙的漠北之战的人陈兴的画像和牌位面前。

    陈兴是允最初的两个侍卫之一,在允心中的地位与众不同。其实以陈兴最后的功劳,虽然也算救驾,但是他的牺牲并没有保证允一定脱离危险,本来是够不上肖像功臣庙的。

    但是在允的坚持下,陈兴还是入了功臣庙。虽然最后没能配享太庙,不过,‘将来等我故去了,一定让你配享我的庙宇。’允想着。

    允拉着文垣的手说道:“文垣,这位是你父亲当年的侍卫,与你表舅杨峰是朕最初的两位侍卫。四年多以前的征漠北之战的时候,为了掩护父亲,被蒙古人击杀了。”

    “他也是朕最初的亲信之一,当年……”

    文垣虽然已经会说话了,但是并不能理解允这些话的意思。允当然也知道他不会理解,但是他还是要说,因为他想让文垣记住:

    “大明的江山,是由武将和士兵们舍生忘死打下来并且守护的,虽然他们的目的并不都是为我大明尽忠,一开始太祖刚刚起兵的时候是为了抱团活下去,现在则多半是为了升官发财,但是判断一个人,一定要论迹不论心,不管他们怀着怎样的目的,既然为大明流血了,都要记住他们。”

    之后允带着文垣在功臣庙中四处拜祭,不时还介绍一下某个人的生平履历,重点是大明的开国几位功臣和历次讨伐蒙古战死的人。虽然文垣懵懵懂懂,可允还是坚持不懈的介绍着。他相信,总会有些作用的,让文垣记得大明的江山是由他们打下来并且守护的。

    出了功臣庙之后,允吩咐黄路:“等一会儿回到了乾清宫之后,记得提醒朕在书架旁刻上:每年正月带着太子拜祭功臣庙和英灵庙。”

    黄路应诺。

    接下来允带着思齐和敏儿又前往了城中的英灵庙。

    与功臣庙相比,英灵庙是一个更为大众的祭奠为大明捐躯之人的地方,所有不够入功臣庙的都会在这里供奉上牌位。允是在继位以后设立的这里,一开始是为了纪念征漠北之战阵亡的人,后来所有能够收集到了为大明捐躯之人的牌位都在庙内安置,由京城的城隍庙主持定期拜祭。

    允来到这里的时候,虽然今日并不是城隍庙定期拜祭的日子,但是在这里祭祀的人却并不少。现在庙里供奉的牌位很多,尤其是京卫中人的牌位更多,很多有家人牌位供奉在这里的人都会来拜祭。

    允来了,侍卫们自然要开始驱赶人群清场,不过被允拉住说道:“只驱赶主殿的人就行了,都是为我大明牺牲之人的家属,客气一点。”

    侍卫们应诺,然后走进殿里温和地驱赶主殿的人。也没有人不配合,大家听说了是陛下来祭拜,都忙让出了主殿。

    允走进殿里的时候四周还响起了一阵惊呼之声,无数人跪倒在地,同时议论着陛下竟然真的亲自来祭拜英灵庙了!

    “陛下把为大明战死的普通士兵都记在心里,还给发抚恤,还让儿子承袭职位,当家的,你在地下,也可以安心了。”一个手里拿着一些祭品的妇人抹着眼泪说道。

    允不知殿外人们的议论声,他认真的看着面前由技艺最精湛的工匠雕刻的、普通大明士兵的雕像,拜了四拜,上了一炷香,又和文垣说了什么,让他也拜了四拜、上了一炷香,然后走出英灵庙。

    他走出来的时候,忽然外面有一处发生了一些骚动,侍卫们顿时紧张起来,在场侍卫功夫最高的宋青书马上拨开人群走了过去。

    宋青书走到骚动的地方的时候,见到是几个壮硕的妇人和半大孩子追打着两个书生模样的人,也不知是为何。

    宋青书马上上前阻止。几个妇人见到他身穿侍卫服饰,也不敢造次,只能停了手。

    宋青书问道:“到底是为何?你们为什么要追打这两个书生?”

    其中一个妇人说道:“这位大人,他刚才说我家当家的坏话。”

    宋青书更加迷惑:人家好好地干嘛对你家人出言不逊?

    另外一个半大孩子大概是读过书,说话有条理,上前给宋青书解释起来。原来这两个书生模样的人今日路过这里,见到允来亲自拜祭3,有些不忿的说道:“不过是几个丘八,还亲自拜祭,陛下真是……”

    不料他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旁的人听到,然后这几个妇人和半大孩子就上来打他们两个。

    宋青书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又询问了这两个被打的人几句话,重新返回允身边,和允说了此事。

    “这两个被打的人是今年赴京赶考的书生,过年出来散散心,正好路遇这里。”宋青书最后补充道。

    允冷笑了一声,说道:“传朕的口谕到礼部,剥夺他们两个的举人功名,并且不许他们二人再参加科举、入国子监。”

    然后允就没再注意这两个人,转身走了。

    ……

    ……

    两个书生当场就知道了自己的下场,允说话声音虽然不大,但是侍卫们都能听清,之后在场的人也都知道了,两个书生自然也知道了。

    他们二人本来正坐在路旁互相验看着伤,就听到了自己的悲惨结局,顿时颓然下来。刚才还气呼呼的看着他们的人也不生气了,大笑着走了。

    其中一个人哭了起来:“家里为了供养我读书已经费尽了家财,好不容易去年考上了举人有了官府的补贴家里松快了些,但是现在又没有了!都是你麦国则,你要不说那句话就没事了。”

    麦国则虽然没有哭出来,但是脸色也是阴沉的可怕:“艾素你就别埋怨我了,我怎么知道随口一句话就惹来这么大的祸事。”

    艾素抱着手呜呜的哭,过了好一会儿麦国则说道:“哭,哭有什么用?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先回客栈去,再商量其它。”

    艾素一边哭着一边说道:“还能有什么办法?难道去皇宫门口哭诉求陛下赦免不成?”

    麦国则说道:“那有屁用。但是不管如何,绝不能回乡,回乡一定会被族人打死的。实在不成就留在京城。京城人口众多,只要会说官话一般也不会查路引,恰好咱们两个苦学过官话,留在京城混碗饭吃总可以。”

    “若是实在不行,还可以去上沪闯荡,当个账房总可以吧。”rw

第462章 马六甲海峡两岸() 
允熥带着刚刚会说话的太子去功臣庙和英灵庙没有在大臣之中引起多大反响,大家早就猜到允熥会如此了,只不过没有想到这样早而已。

    但是允熥带着蓝思齐去功臣庙可让大家议论纷纷,不管是文臣武将都很惊讶。不过允熥毕竟出师有名,又没有违背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大家私底下议论议论就行了,没有谁因此上奏折。

    可是之后允熥当场除了两个今年来参加会试之举子的功名的事情在文官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触及了文官们的利益,不少人都不顾允熥现在威望较高给允熥上折子。

    允熥当然也知道自己处罚的严了些,但是在华夏这样的国家,矫枉必须过正,所以允熥当时才会给出那么严厉的处罚。

    不过也因此允熥没有搭理这些奏折,只当不存在。不过若是哪个有资格面见他的人要当面进谏,呵呵,允熥绝对不会手软的。不过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之后允熥又悠闲的过了几日。

    正月十三,允熥早上起来之后却并未如同往日一样留在后宫陪着自己妻儿,而是前往了乾清宫。

    允熥当然不可能到了乾清宫之后才让侍卫去宣人过来,所以他到乾清宫的时候,已经有两个青年一个中年人等在这里了。

    允熥让黄路、黄福二人把今日要用到的纸笔地图摆放好,,又将四杯热茶泡好之后侍立在一旁,自己坐下端过来一杯热茶喝了一口说道:“四叔,高煦弟、贤烶弟,坐啊,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要真的不必客气那你干嘛不一进来就让我们坐下。’高煦和贤烶在心中吐槽。至于朱棣,年过四十又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他已经不会因为这点儿小事吐槽了。

    等到几人都坐下以后,允熥说道:“前几日我将十九叔改封为宋王、封藩吕宋之事都知道了吧。今日,我是想正式给高煦弟和贤烶弟封藩。”

    “满剌加之地,位于从西洋进入南海的咽喉之地,位置十分重要,贤烶弟,皇兄打算加封你为此地的藩王。”

    “满剌加最南端有一地方,名曰淡马锡,又叫龙牙门或者海城。此地位置极其险要,就以此为你封地的都城。”

    “皇兄查阅了历代文献,在三国时期东吴武将康泰所著的中发现此地曾名为蒲罗中,所以皇兄决定改其名为蒲罗中,加封你为蒲王。”这个地方就是后世的新加坡了,作为南洋第一港口,允熥当然会给予极大的重视。

    允熥是在接见过了多国使者之后才知道,原来现在所谓的‘满剌加’国并不是满剌加人建立的,而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