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又交待道:“一定要每一寸海域都探查到,并且事无巨细全部都记录下来。重点是十一区的东边的海域,沿着北上试试。”允熥想起了从北海道沿着千岛群岛可以一直到勘察加半岛,所以特意嘱咐一下。

    之后允熥又交待了几句,然后让方鸣谦退下了。

第325章 两个皇帝的心思() 
允熥看着方鸣谦退下的背影,一时之间没有坐回去。

    这次允熥让方鸣谦带领水师去探索北方的海域,除了为探索美洲铺路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要不是这个其他原因,允熥其实没有必要火急火燎的就让方鸣谦进京,然后让他马上出发。

    之所以如此着急,与朝鲜国的使臣团队又一次来了有关。

    话说自从正月来大明庆贺的新年的正使郑易从大明回来,告诉国内的人大明的皇帝同意他们追溯祖先之后,整个朝鲜的世家大族都沸腾了!

    之前因为闵氏有人当了朝鲜的王后,所以大明的皇帝承认她是闵损之后还可能是特例,可能是因为大明的皇帝要加恩朝鲜,所以特意承认。但是这回郑易去请求都得到了同意,可见大明的皇帝对于这种事情是不禁止的。

    这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满足了生存需求之后就想着其它的事情了。朝鲜的世家大族都是出于这种情况,大家都想往自己的脸上贴金,所以都想派人去大明出使,然后请求允许追溯祖先。

    朝鲜不是没有聪明人,不是没有人怀疑允熥是另有所图。但是这跟大家有什么关系呢?就算大明的皇帝另有所图,倒霉的也是国君一家,波及不到他们这些世家,历史上就是如此嘛。

    所以大家争抢再次出使大明的机会,不要说正使了,就是副使,也是好多人再争。不过至于之下的位置就没有人争了,低于副使连面见允熥的机会都没有,也没有什么用处。

    朱芳远自然是不愿意他们这么追着赶着去大明认祖宗的,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就是朱成桂的时候对于这些世家也只能又打又拉,对于世家们共同的核心利益点也是不敢碰的,更不必提朱芳远了。

    朱芳远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只有自己有权力任命正副使,与世家们换取利益。最终,有两个家族因为愿意付出的最多,所以分别得到了正副使的位置。

    这两个家族也是着急,要朱芳远马上派他们出使大明。朱芳远也觉得抻着也没意思,所以就同意了。

    但是这次允熥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允熥在朝鲜的使臣团队到了大明知道了正副使的名字之后,就研究他们各自背后的家族,最终在今日早些时候正式接见朝鲜使臣的时候同意了副使家族的认祖请求,驳回了正使家族的认祖请求。估计正使回去以后会被自己的家族喷到死的,不过这和允熥就没什么关系了。

    本来这件事情与允熥是不是着急派出人去探索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朝鲜使臣带来的一个消息。

    朝鲜使臣在三月十五日就到了京城,然后被安置在礼部的藩馆。朝鲜使臣到了京城之后首先要做的几个事情之一就是提交礼单。

    大明的杨本此时还当着主客司郎中,见到礼单上有不少的毛皮,就随口问了一句:“今年的毛皮不少啊。”

    谁知朝鲜正使就说道:“今年正月我国大王就亲自统兵冒着大雪进攻东北部的女真人部落,因为下雪女真人毫无准备,我国一下子生擒数千女真人,击杀数百,缴获了大量的毛皮,所以进贡给上国。”

    这个时候女真人是野蛮人,驱逐进攻女真人也是正常的,所以这个正使就毫不在意的说出来了。

    杨本却通过与允熥的接触觉得允熥好像很重视这样的事情,所以进宫禀报允熥。

    允熥顿时着急起来,万一让朝鲜人越过了图们江就不太好了。所以允熥这才紧急决定了北上探索的统帅人选,让马上出兵北上探索。

    允熥此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一张自己手绘的地图来。虽然允熥没有学过绘图,但是得益于前世对于大东北地区的熟悉,如果是曾经探索过那里的人,应该能够看得出来这是一张西日本海沿岸的地图。

    允熥的手指沿着海岸线从北向南滑过去,最后定在一个地方,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个地方是整个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东最有价值的地方,一定要在这里封一个王,以保住这个地方!”

    =============================================================

    从嘉峪关向西九千六百里地,就是当时与大明的京城、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并称的全世界三大城市之一的撒马尔罕城。此时这座城市附近也有人口近百万,是当时全世界唯一能与大明相提并论的大国,帖木儿帝国。

    此时在这座城市的豪华宫殿之中,一个身材并不高大,但是非常魁梧的男子坐在一个豪华的座位上听着下边站着的人介绍着什么。这个人虽然长得并不好看,但是却有一股非同常人的气势。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一条腿有些问题。

    这人就是此时从小亚细亚到西域之地,从哈萨克草原到阿拉伯海北岸的广大地方的统治者,坡子帖木儿。

    他听着面前的已经出使大明返回的使臣满拉哈说道:“……大汗,明国的新皇帝在我从明国返回的时候。已经完全接管了全国的政权,镇守各地的藩王与领兵大将毫无独立或者反叛的意思。”

    帖木儿说道:“噢,明国的新皇帝今年才二十一岁吧,去年才二十岁,就完全接管了国家,各地的藩王没有人反叛?”

    满拉哈说道:“是的。”

    帖木儿一时间没有再说什么,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他不说话,其他人也不敢说话,所以一时之间殿内毫无声音,静谧的好像是空无一人一般。

    满拉哈猜测帖木儿正在思考东方国家为什么能够如此顺利的传承,但是既然帖木儿没有说话,他也不可能贸然提出自己的研究心得。

    过了一会儿,帖木儿缓过神来,说道:“其他的就不要提了,上次你出使明国的时候就已经汇报过了。就说说你对于明国的新任皇帝,叫做‘朱允熥’的人你觉得怎么样吧。”‘朱允熥’这三个字他是使用华语说出来的。

    满拉哈也是早有准备,听到帖木儿话之后马上说道:“据我观察,这个新任的明国皇帝还是很聪明的。东方国家与我国不同,没有地方上的封建领主阶层,而是有一个庞大的官僚阶层。官僚阶层即无军权,更无独立的行政权,所以无法与皇帝相抗衡,皇帝如果愿意,可以将他的命令传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官僚阶层也是有自己的集体利益的,如果皇帝碰触了他们的集体利益,官僚阶层可以用怠工的方式来进行对抗。明国的前任皇帝曾经采用对官僚阶层屠杀的方式进行清洗,但是效果也不明显、”

    “我之所以觉得新任皇帝聪明,是因为他显然是要对官僚阶层进行改革,但是却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进行,每一步都没有碰触官僚阶层的底线,但是却一步一步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还有,之前明国皇帝在三年以前曾经带兵与蒙古人打过仗。”

    “噢,”帖木儿一下子来了精神,问道:“怎么回事?”

    满拉哈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是很知道前因后果,毕竟不能直白的打听。不过根据得到的消息来看,应该是一场预料之外的战争。现在的明国皇帝当年去北巡,巡行至距离他们的北部边界线还有百里之上的时候遭到了蒙古人的突袭,损失惨重。”

    “现在的明国皇帝侥幸逃脱,随即马上组织军队进行反击,蒙古人一路逃跑,但是最后也没能甩开,在斡难河畔的一个地方被全歼,部族的青壮年全部被杀,活下来的妇女与小孩流放到了一个岛屿上。”

    “全部被杀,”帖木儿沉吟着,“明国的皇帝不是一向是对于外族宽容吗,这次好狠那呐。”

    满拉哈笑道:“大汗,宽容那都是自己没有经历,不能感同身受的。这自己经历了,身边的亲卫死了百分之**十,谁还宽容的起来?”

    帖木儿说道:“那倒也是,就是脾气再好的人,被欺负上门来了也要发飙的。”

    然后帖木儿又问了满拉哈关于这一仗的许多问题。满拉哈当然知道帖木儿一定会非常关注这一仗,所以也是尽可能的搜集信息。

    帖木儿又说道:“看来那场仗多半不是明国皇帝亲自指挥的,是命令一员大将指挥的。这很难得,在那样生气的时候还保有理智,是个做大事的人。你接着说,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满拉哈说道:“另外,在我面见明国皇帝的时候,我觉得明国皇帝是很有自信的,对于自己的一切办法都是觉得是正确的。因为我对于东方国家的政体不是很明白,所以不敢妄下定论他到底是不是能够改革成功,但是自信的人都是不好对付的。”

    帖木儿听完了满拉哈的话,沉吟道:“一个自信、做事的时候小心翼翼,但是在关键时刻还能保证理智的皇帝,再加上明国的体制。东进攻打明国,胜算不大啊。”

    一旁的非思说道:“天下谁能挡住大汗率领的军队!”

    帖木儿却没理这个马屁,说道:“还有东察合台汗国与蒙古草原的蒙古人,我身为非成吉思汗的后代却贸然称蒙古大汗,他们一定不希望我再征服明国,那样他们蒙古本部就无翻身的余地了。所以他们也是敌非友。”

    不过帖木儿显然是一个很有雄心壮志的大汗,又豪情万丈的说道:“不管东征是胜是败,胜算几何,我都要与明国较量一番!等到西征再次打败了奥斯曼帝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就发兵东征!”

第326章 现行的制度() 
几天的时间很快过去,转眼之间就已经到了四月份。 因为允熥催的很急,所以方鸣谦以极快的度返回了杭州,又很快的组织了两个千户的水师,然后在四月初就出了。

    被选中的两个千户当然是不愿意的。两个千户也不是没有靠山,就想拒绝。

    但是方鸣谦这次胆子很大,在没有得到允熥授权的情况下,就擅自与两个千户的千户、副千户等官员说道:“陛下对于向北探索的事情非常重视,说虽然不必打仗,但是北方的严寒对于兵丁的威胁还在海盗之上。”

    “并且陛下也与我说了,不吝惜一个侯爵的位置。要是我能得到一个侯爵,你们的前程能小的了嘛!就是底下的兵丁估计也是个个大大有赏。”

    当时一个千户就说道:“你可是说的是实话?”一听就是动心了。

    方鸣谦听了他的话就知道他肯定已经是有些相信了,所以趁热打铁说道:“怎么不真?我平日里为人怎么样,你们都是知道的。并且我这次要是说假话,那么可是假传圣旨,是要掉脑袋的。我一向是谨小慎微,你们也是知道的,怎么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

    两个千户与几个副千户想了想也是,方鸣谦一向信用不错,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他说谎话。并且他一向是为人谨慎,也不至于敢随便说话。

    于是大家都被方鸣谦糊弄过去了。谁能想到一辈子谨慎的方鸣谦这次胆子这么大呢。

    在京城的允熥知道方鸣谦率领着水师出之后松了口气。

    之后四月初二。这一天允熥下了朝回到乾清宫的时候,小宦官黄路就等在大门口,对允熥说道:“陛下,锦衣卫指挥使秦大人在呢。”

    允熥闻言,没有走进平常处理折子的地方,而是来到了平时接见这些亲信的地方。

    秦松见到允熥之后马上行礼,并且态度很恭谨,与之前的态度有些差别。

    允熥知道,因为内功贪腐案的事情,他最近有些暴躁,对于亲信们的怀疑也不少。不太敏感的人估计感受不到,但是秦松身为能够当一个合格的锦衣卫指挥使的人,敏感度必然是很高的,所以理所当然的感受到了。

    允熥现在已经基本平复了因为内功贪腐案而暴躁的情绪,以及对于亲信们的怀疑。但是因为怀疑而产生的些许关系的缝隙却没有那么容易弥补。其他人也就罢了,秦松可是锦衣卫指挥使,关系有了缝隙问题就大了。

    但是允熥现在也只能慢慢弥补了。

    允熥扶秦松起来,笑道:“何必这样多礼。”

    秦松倒是也没有坚持非要行礼完毕,顺势站了起来。

    允熥寒暄几句,问道:“今日你是来禀报何事的?”

    秦松说道:“陛下二十日之前不是让臣调查京城各衙门的情况吗,臣今日是来汇报的。”

    “噢。”允熥伸手接过秦松的报告,看了起来。

    允熥看完报告,得出结论:目前各衙门曲解允熥的意思,不管是确实没有理解还是故意曲解,这样的事情倒是不少;不过贪污的事情却很少。

    对于曲解允熥的意思的,允熥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是已经造成了衙门的巨大损失或者坑害了老百姓的,允熥可以揪出来处理了,但是就是造成了事情稍微有些偏或者拖延了时间,但是没有造成什么损失的,他也没办法。

    不过让允熥比较欣慰的是,从他继位调整了官员工资开始,在京的官员的贪腐倒是少了很多,之前江宁县令的事情是个特例,所以允熥才拿到了朝堂之上来说。

    所以允熥说道:“秦爱卿,抽人继续盯着在京的衙门,倒是不必这样紧的盯着。”

    秦松说道:“是,陛下。”

    允熥接着说道:“外地的锦衣卫,已经能够掌握多少了?”

    秦松不假思索的说道:“直隶各地的锦衣卫分衙门已经都可以掌控了,还有北平、山硒、山枺⒑与y、湖广、茳西、浙茳这几个省份都差不多。”

    “但是三秦、巴蜀、鍢建、广枺V西、雲南这六个省还差一些。虽然明面上的命令他们不敢违反,但是私底下卖不卖力就不知道了。进度不利,还请陛下责罚。”

    允熥从脑海中想象了一下这六个省份的位置,现这正好是从西北到东南围了一个半圈,也是距离京城最远的六个省。

    所以允熥说道:“我有什么可以责罚的。你又不是锦衣卫的世家出身,锦衣卫又不是一个新成立的衙门,你不能完全掌控远离京城的锦衣卫也是正常的。”

    之后允熥又说吩咐了秦松几句,然后说道:“我没什么事情吩咐你了,你下去吧。”

    秦松转身告退。

    接下来,允熥拿出朱元璋亲自制定、修改多次的。

    自从允熥对于大臣的信任产生了一定程度动摇之后,他就重新回归了前世被无数人所说的‘制度’上来。虽然允熥其实认为任何制度都是有漏洞的,但是一套好的制度更能减少贪赃枉法的问题。

    允熥身边也没有其他的参考书,只能翻出来看了。

    这一看不要紧,看了之后允熥才真正的现,其实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在这个年代几乎是完美的。如果后世的每一个皇帝都按照朱元璋的这一套来做的话,一直到人口多到彻底把大明撑爆为止,大明都不会完蛋的。

    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对各个岗位的官员工作都有着详细的规定,堪称傻瓜教程,对于权力的制衡也是布置的很好,几乎是没有漏洞的。朱元璋只是有一点没有估计到,那就皇帝本人的勤奋程度。

    历史上随着大明中后期皇帝越来越怠政,特别是朱见深、朱厚照这两个皇帝的怠政,到了朱厚熜时代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还挽回了部分权力,但是到了万历时期已经挽救不回来了。

    允熥虽然觉得自己算不上聪明,但是也想弥补这唯一的问题。8

第327章 在讲武堂听到两事() 
不过这件事允已经想了几天了,还是没有太大的头绪。 更新最快从维护皇族的统治和维护皇帝的权力来看,满清其实是做到了极致。但是满清的经验允却很难利用。满清是因为存在一个与汉人官僚无法相融的八旗集团,成功的将皇帝之下的统治阶层分为两大部分,所以皇帝可以在其中游刃有余的操控政权,至于其他满清的经验其实都无关紧要。

    允总不能塑造一个八旗集团吧?不说难度,就说这个集团到了后期已经成为了国家沉重的负担,比大明皇族集团的负担还重,就表示就不是什么好主意。更何况凭空塑造一个类似的集团也是很难的。

    允今日又琢磨了一会儿,没有头绪,想起来今日的奏折还没有批呢,赶忙跑回去批奏折。

    四辅官与舍人们这些日子觉得允不太对劲,也不敢问什么,老老实实的坐在座位上。

    允到的时候问了一句:“怎么不批阅奏折?”

    结果四辅官都看向允。允一拍脑袋,自己真是忘了。所有的奏折都是他这里分配下发,除了像思考如何处置王恭的那几天他提前说明了放权之外,是不许四辅官私自拿奏折批阅的。

    允赶忙从宦官手里接过奏折,然后分配下去,开始今日的工作。

    今日的奏折不多,到了中午吃过午饭之后就全部弄完了。允让四辅官下班回家,自己到宫里的各处转了一圈,看到宝庆她们、皇族王爷们、昀兰她们都在努力学习,也就罢了。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允来偷着看昀兰、昀蕴、昀芷她们有没有在好好学习的时候,正好遇到昀兰之前出去上厕所。

    允还在哪里奇怪昀兰怎么不在,就听到身后传来说话声:“皇兄,你怎么在这里?”

    听出昀兰的声音的允马上回头朝着她“嘘”了一声。昀兰了然,也没有大声说话。

    兄妹二人聊了几句,昀兰先是问了其它几个事情,然后不经意的问道:“这几次我去干清宫,怎么没有看到杨峰侍卫?”

    允也没有在意,答道:“我把他派出去当边关守将去了。总在我身边待着也培养不出来什么本事,不如派出去练一下,将来也好成为可以用的大将之一。”

    “噢。”昀兰这样说了一声,倒是没有什么其他的反应,但是在允看不到的一瞬间,她的表情变幻了一下。

    又聊了几句,昀兰也就进去了。其实昀兰对于之前的内宫贪腐案还是感兴趣的,并且她并不清楚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很想问一问。

    但是这个想法被她的母妃给打消了。昀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