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说道:“夫君,礼部的官员已经到了乾清宫了,说是让顶多何时接见藩国的使臣,值守的小宦官跑来报信。夫君,晚上还有与文武百官的大宴,还是上午接见藩国的使臣吧。”她一边说着,熙瑶招呼宫女进来服侍允熥穿衣服。

    允熥有些回不过神来的听着熙瑶的话,但是脑海中还是想着梦中的情形。他想着:‘若是皇爷爷真的还活着,估计确实不会同意我的大多数改革吧。但是我坚信,我的大多数改革都是正确的,像历史上允炆那样的改革,别的不说,单单是把叔叔们都当做贼来防备,估计更会让朱元璋气愤的。

    至于为什么会梦到允炆,多半是因为晚上宴会的时候自己思考了该怎样封允炆的事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梦到了。

    这时宫女走进来为允熥穿衣服。允熥在她们的服侍下穿好了衣服,然后洗洗漱潄,与熙瑶告别,前往乾清宫。

    礼部尚书陈迪正在这里等着,主客司郎中杨本也在这里。他们见到允熥走进来,忙行礼。

    允熥说道:“免礼。”然后又说道:“你们今日可已经吃了早饭?”

    二人都摇头说道:“禀陛下,臣并未吃早饭。”他们昨天晚上守岁也一直到子时,然后到处都是放爆竹的人,到处都是爆竹声,他们也睡不着觉,今日早上也起晚了,也顾不上吃饭就急匆匆赶到礼部衙门,然后又来到宫里。

    允熥说道:“既然都没有吃早饭,那么就和朕一起吃吧。”然后转头对小宦官说道:“你们去传御膳房,让他们准备三人份的早饭送到乾清宫来。”

    小宦官应诺而下。杨本很激动,这可是与皇帝一同吃早饭,很荣耀的!反观陈迪就淡定了,因为他之前虽然并未与允熥吃过早饭,但是一起吃过午饭,所以并不怎么激动。

    允熥自己也没有当回事。他坐到椅子上,让陈迪与杨本也坐下,开始说事情。

    允熥问道:“今年都有哪国派了使臣来了?”他现在脑子有些乱。

    陈迪一愣:这不是早就和你汇报过了吗。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有暹罗、占城、朝鲜三国的使臣前来进贡恭贺大明的新年。又有三佛齐的使者施进卿来我大明求主持公道。”

    “臣与礼部诸官商议之后,让三佛齐使者施进卿也来恭贺陛下。臣等决定把他安排为最后一人,陛下可以当面询问其事情,也好决定如何应对。”

    允熥想了一下,觉得没有问题,说道:“那就这样办吧。时候就选在上午巳时。”

    这时早饭来了,允熥与他们一起吃了早饭,然后陈迪带着杨本告辞离去。回去忙活了。现在已经是快到辰时了,也没有多少时间来准备了,可得赶快一些。

    但是对于允熥来说他还有一点儿时间。允熥想了想,拿出前一阵子礼部陆续送来的关于个藩国的进贡记录,还有出使过南洋各藩国的使臣的笔记,看了起来。

    进贡记录也没什么内容,又翻了一边确定没有疏漏之后就放下了,专心看起来出使过南洋各藩国的使臣的笔记。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文人还不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最起码,他们要是学会了现代汉语,放到现代个个要是去写都是大师级人物。

    这一个个的笔记写的,允熥要不是知道这是他们出使带回来的笔记,估计就当成武侠看了,什么‘力能扛鼎’,什么‘徒手博虎’,什么‘日行八百’,什么‘夜御十女’。好吧,最后一个与武侠没什么关系。

    沉迷于武侠的允熥不可自拔,还是王喜告诉他到点了,然后宦官给他换衣服。

    换好了衣服的允熥在正殿正襟危坐,等待使臣的上来。

    头一个来的是朝鲜使臣。自从允熥给朝鲜的国君改姓朱已来,虽然大家仍然不认为朝鲜是内藩,但是默认他是第一外藩了,外藩进贡都是把朝鲜排在头一个。

    这次的朝鲜国使臣是郑易。郑易来自朝鲜的海州,郑家也是当地的不小的家族,虽然算不上是当地的第一大家族,但是也可以了。

    郑家在朱芳远兵变以前也与朱芳远关系不错,这次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对于朱芳远篡位沉默不语的时候,郑家还并未对此表示沉默,而是承认了朱芳远的权知朝鲜国事大臣的位置。虽然其实也没有实质性的举措,但是也算是不错了。

    然后在过年之前郑家就争着要来当出使大明的正使。朱芳远此时刚刚稳定住全国的局势,也不敢得罪这些支持自己的大家族,所以只能同意了。即使是他对于郑家争着派人要当出使大明的使臣的目的是什么心知肚明,也只能认了。

第294章 四国使臣() 
郑易走进殿内,然后小步快跑到允熥的面前向他行礼。 允熥自然是说道:“免礼。”

    之后就是固定的程序,也没什么新鲜的,一直到最后,固有的程序都走完了,郑易突然跪下说道:“下国小民有事情向大明的皇帝陛下陈情。”他这一声皇帝陛下说的可比刚才走流程的时候要真心实意多了。

    允熥见到他这种情况,也知道他要说什么了。允熥咳嗽一声,问道:“你有何事?”

    郑易说道:“不瞒陛下,我朝鲜郑氏其实是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郑国,乃是少正子产的后代……”

    他说的第一句话允熥就差点忍不住了。允熥很想说:‘郑使者,春秋时期的郑国是周的同姓诸侯国,其后代应该是姬姓吧。’

    不过允熥忍住了,因为他知道朝鲜的使臣不可能是二缺,后边一定是有解释的。

    果然,郑易接着说道:“……,郑国被韩国所灭之后,因为此时已经是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天下的同姓诸侯国也只剩下了燕国。所以为避免迫害,改姓为郑,并且迁居到小沛。”

    “后来金国灭了辽国,南下灭宋的时候,因为天下大乱,我家先祖就迁居到了高丽。”

    “现在小沛的郑氏还仍然在当地,并且为少正子产之后。下国之民请求陛下允许我朝鲜郑氏认祖归宗,到沛县认亲,并且拜祭祖先。”

    允熥还真不知道沛县还有一个子产的后代在繁衍。关键是子产虽然挺有名气,但是后世大行的是儒家,所以与儒家有关的贤人的后代都比较有名,而其他的都不太出名。

    允熥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的假的,并且查也很难查。从金国南下到现在已经二百七十多年了,就算那家族谱没丢,在战争中有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也正常,所以有人偷偷溜到了高丽你也不敢确定就一定是假的。

    并且其实真假也不太重要。作为第一个主动上大明请求认祖归宗的家族,允熥是一定要准许的,相信当地的郑家也不会反对,起码过年祭祀的时候可以让朝鲜的郑家多出些祭品,为自己家省钱。

    通常情况下,其实都是皇帝不愿意这样各地的同一个姓氏的家族联宗的,皇帝才是这样做的最大的阻力,各个家族其实都愿意这样干。如果是国内的同姓家族要这样联宗,允熥也会比较反对的;但是对于朝鲜的家族和大明的家族联宗,允熥是乐见其成的。

    不过虽然允熥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让联宗成功,或者说让朝鲜的郑家认祖宗成功,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成功的太过容易了。容易到手的东西都是不太珍惜的。

    所以允熥说道:“从子产到现在已经快两千年了,族谱还清晰吗?”意思其实是怀疑他在说谎。

    郑易其实也不知道自家的族谱是不是真的,但是马上说道:“陛下,族谱为一族的根本,就算丢了全族大多数人的性命,只要有一人能活下,也要保全族谱,岂会不清!”

    允熥又刁难几句,郑易一一回答。然后允熥才说道:“既然如此,朕准了你们去直隶徐州沛县寻亲,但是你们到底是不是子产之后,却不是朕说了算的,还要当地的郑家核对族谱才行。”

    并且允熥已经下定决心,稍后就派亲信的人秘密去沛县让当地的官府在刁难一下,然后让郑家再刁难一下,最后装作不情不愿的态度接受他们是子产之后。整个过程起码要持续多半年,充分让朝鲜郑家意识到多么不容易。

    不过此时郑易还不知道允熥有这样的想法,也不知道今后的快一年的时间他都在沛县焦急的等待着,所以高兴的退下了。

    第二。第三个上来觐见的是暹罗、占城的使臣。接见他们也先是走流程,然后才是说正事。

    暹罗使臣很关心的是三佛齐的事情。因为大明的文官根本不觉得这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允熥也觉得不太需要保密,所以三佛齐派出使臣求救这件事情他们都已经知道了,也知道允熥的大概意思是要‘主持公道。’

    暹罗也是中南的大国,所以对于这件事非常关心,小心翼翼的询问着允熥的打算。

    允熥也正好有意要动员一下南边的藩国,如果满者伯夷不听话的话。总不能让这些藩国就会从大明拿好处,一点义务也不付出吧。

    虽然这个年代,朱元璋不是什么大方的人,给藩国的回赠大概价值与他们进贡的东西差不多,但是那是以大明的标准来衡量的,大明回赐的东西在南洋的价值都很高,其实藩国还是占便宜了。

    所以允熥稍微点了几句:如果7对大明的‘公道’不理会,仍然执意要攻打三佛齐,那么大明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到时候暹罗也要尽‘藩国的义务’。

    暹罗的使者听到允熥的话,根本不敢做出任何回应,满怀心事的退了下去。

    至于接下来的占城的使者就与暹罗的使者不同了。占城的使者虽然也知道了三佛齐派出使臣求救这件事情,但是占城本身就是小国,大概是今天的越南南部地区,最大的敌人就是安南和真腊,所以毫不关注三佛齐与满者伯夷的事情。

    占城关注的是,大明要在南洋主持公道这件事。安南自从黎家执掌大权以来,就像吃了枪药似的,进攻附近的国家,颇有‘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视线’或者‘国内问题国外解决’样子。

    占城就在安南的南边,国力又弱,所以时常被安南攻打。要不是现在真腊衰落了,安南也会出兵去攻打真腊,占城现在还有没有都不好说。

    占城之前也向朱元璋反应过这件事情,朱元璋的决定就是不接受安南的朝贡。安南当时是老实了一阵,但是见到大明没有其他的反应,又开始侵略邻国了。

    占城这次见到允熥似乎是不想朱元璋那样,还是有些年轻气盛的,所以又向允熥反应了这件事情。

    允熥当然是对于安南有心思的,但是现在还不到时候。现在出兵,是可以惩治安南一番,但是还没有借口废掉安南的国王的王位。

    并且此时对于大明来讲,虽然出动水师的起始成本较高,但是因为南洋的国家造船技术与大明存在代差,真的打起来,只要小心一些,没有多大损失就能消灭对方的水师的,就像历史上郑和做的那样。

    但是出动6军在越南作战,损失可就说不好了,参考历史上张辅几次去安南打仗的经历,损失会很大。你让允熥付出极大的代价就为了主持一个‘公道’?维持在南洋的存在感?这样的事情允熥是做不出来的。米国要是知道华夏会出兵并且能够准确预估华夏军队的战斗力的话,在从仁川反击的时候一定不会推进到鸭绿江边的。

    所以允熥只能糊弄过去了,作了一些很虚的保证,只是明确的表示大明会继续执行朱元璋时期不接受安南朝贡的事情。让占城的使者失望而去。

    之后就是三佛齐的使者施进卿朝贡的事情了,这也是允熥今晚最关注的事情。允熥特意清了清嗓子,等待着施进卿的进来。

    施进卿忐忑的小步快跑的走进来,跑到允熥面前跪下行礼说道:“三佛齐使者施进卿拜见大明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允熥听他喊了这么多声万岁,其实心里也挺爽的,眯起眼睛享受了一番。

    然后就是程式化的流程,允熥很不耐烦,但是也必须执行。

    施进卿却非常紧张。在见到允熥之前,施进卿是非常的着急,但是见到他以后,就只剩下紧张了。再加上面见的是之前从没有想过会见到的大明的皇帝,所以紧张的无以复加,好几句词都被背错了。好在允熥不在意,一旁陪同的官员考虑到他是临时培训,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允熥又没有挑礼,也就没有出言纠正。

    然后就是最为关键的请求大明支援的事情了。施进卿再次跪倒在地,把事情又和允熥说了一遍。

    允熥询问了几个细节之后坐在座位上沉思了一会儿,然后问道:“既然你说前任国王麻那者屋里被满者伯夷杀死了,那么三佛齐现在的国君是谁?”

    施进卿颤了一下,然后缓缓的说道:“启禀陛下,现在为我三佛齐国国君的人,是,是,是我大明出去的汉人,名叫梁道明。”

    然后他接着说道:“洪武三十年满者伯夷攻破我三佛齐国的都城之时,除了我三佛齐国君麻那者屋里之外,国君的几个王子也一并被抓住,然后被满者伯夷国的人杀死,国内已经没有正统的继承人了。在万般无奈之下,为了保护三佛齐的百姓,在三佛齐百姓的拥戴下,梁道明才当了国君。”

    之后他大概说了一下梁道明的身份来历,不过没有说他是元末跑到南洋的,而是说他是,他们都是宋末跑到南洋的。

    最后施进卿说道:“若是大明愿意拯救三佛齐百姓于水火之中,我三佛齐全体百姓愿意内附大明。”8

第295章 重新思考() 
对于施进卿的话,在场的人都十分震惊,不过他们震惊的原因不同。?

    对于在场的礼部尚书陈迪和侍郎来说,他们震惊于施进卿之前的时候竟然撒谎了!之前礼部当然也问过了现在三佛齐国国的国君是谁,但是那时施进卿随口说了一个三佛齐国前任国王儿子的名字,但是今日却又说是一个汉人在当国君,这完全可以算作是欺君枉上的行为。

    陈迪当即就开口训斥道:“前日我礼部官员询问你现在三佛齐国国君是何人,你所说的人与今日不同。你可知,你犯了欺君之罪!”

    允熥则震惊于他所说的后一点。不,他并不是吃惊于有一个汉人在当三佛齐国的国王。允熥记得前世看历史相关的资料的时候,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见过流落南洋的汉人为国王的国家,暹罗后来历史上有名的郑信也好像是华裔出身。

    允熥震惊于他说‘三佛齐愿意内附大明’这件事。除了被架空的傀儡以外,还没有哪个国君会真心实意的愿意交出自己的权力的。伊丽莎白二世都八十多了还霸着国王之位不撒手,哪怕其实她也没有太多的权力。

    所以允熥不太相信施进卿所说的这件事。他正想说话,施进卿先跪地辩解道:“小臣当时如此诉说实属无奈,还请陛下恕罪。”

    陈迪又要说话,允熥拦住他,对施进卿说道:“你所说前后不一,朕如何可以相信你?”

    施进卿扣说道:“陛下,小臣今日所言,句句是实话,绝非虚言。陛下若是要治小臣欺君之罪,小臣绝无怨言。但是三佛齐数十万百姓万请陛下一定不要置之不理!”

    允熥问道:“满者伯夷国若是覆灭三佛齐国之后,难道会屠灭三佛齐国的百姓不成?”允熥现在不大相信会生这种屠杀。陈迪也不太相信。

    施进卿又扣说道:“陛下,满者伯夷国乃是供奉真神教的国家,我三佛齐国的百姓大多信奉佛教,满者伯夷国一定会对我三佛齐国百姓不利的。”

    好吧,听了施进卿的这话,陈迪还是不信,但是允熥已经信了。这个时候按照西方人的说法,还是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徒与真神教还是很野蛮的,西班牙人高举着十字架杀光了伊比利亚所有的真神教徒,真神教徒在其他地方也进行屠杀,一丘之貉。

    所以允熥相信了施进卿的话。不过允熥还是说道:“你先退下,朕之后宣旨给你。”因为事情有变,允熥还需要在思考思考才能做出决定。并且即使是他已经有了决定,也不能就这样在藩国使臣面前就说出来。

    施进卿无奈退下。允熥对陈迪说道:“在藩馆好好安置这名三佛齐国的使者,让他安心在馆中等待朕的命令。”陈迪领命退下。

    允熥等到杨本上前告辞的时候,道:“你在藩馆之中与施进卿再接触一下,问问他三佛齐百姓愿意内附可是真心,再多问问三佛齐国与满者伯夷国的事情始末。”

    杨本领命退下。

    允熥结束接见藩国使臣,站了起来活动活动筋骨,苦笑着暗道:“当了皇帝真是不清闲,什么时候都要工作,一年到头都没有什么休息日。这就是为自己干活和为别人打工的区别。若是打工的人,绝对不会大过年的在老板没有要求的情况下还坚持工作的。”

    然后允熥开始思考正事。他想着:‘既然三佛齐国本身就愿意内附,那么可以直接尝试加封一个亲王当三佛齐国的国王了。这下子随船南下的这人更加重要了,并且文武王相也要提前选好。’

    ‘并且这是在远离大明本土的地方直接封王,当地的势力也要考虑进去,不能让他们不满意。接下来的主要敌人是满者伯夷国,要团结大多数国家打击满者伯夷国,建立起最为广泛的‘反满者伯夷国统一阵线’。对于三佛齐国内部的整合完全可以随着对满者伯夷国的战争进行,不必操之过急。’

    ‘这样的话,军政较为重要。但是军政方面,可以采用联军的形式,以大明的将领为总指挥,将三佛齐国的军队置于统一指挥之下。但是民政方面却无法采用这种形式,所以还是暂且任命亲信大臣为右相,任命当地人为左相吧。’

    ‘不过这一切都是暂定,还要具体结合当地的局势来处置,让分封的国君自己来最后决定吧,自己总不能什么都管。要是什么都管,那么还分封有嘛用。’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挑选合适的国君,还有左右备选王相了。但是就在允熥打算继续思考这件事的时候,今日值守的中书舍人蹇义小跑着过来,对允熥行礼说道:“陛下,雲南的急报!”

    允熥一听到雲南二字,顿时紧张起来,他可一直在担心因为沐春过世导致已经集结起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