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却听到这名知县歪曲我。”说道这里,允的声音有些严厉了。

    他转过头对刑部尚书茹说道:“茹卿,中可有民告官,先打三十板子的律条?”

    茹答道:“陛下,依,民告官,若是诬告,除了除了百姓之间互相诬告的惩处之外,另外再加打三十板子。并无查实诬告之前就打三十板子的律条。”

    允接着说道:“但是,这名知县就与百姓说,民告官,须先打三十板子!”

    他转向都察院,对着都察院的头头,刚刚改任左都御史的郁新说道:“并且朕之后命人去查,这不是这名官员第一次枉法了。”

    “堂堂首善之区,天子脚下,竟然就出现了这样的官员,都察院的御史都是干什么的,为何没有发现!”

    郁新当场就跪下了,他身后的御史们也都马上跪下,陆续说道:“臣等失察,请陛下治罪。”

    他们都是惴惴不安的。按照朱元璋时候的先例,专门巡查京城的巡城御史等御史是可以直接流放甚至砍头的,郁新等都察院的领导也是贬官训斥;若是发现收受贿赂,那全部都是处斩的命。

    允继位以后,虽然经过大臣们的观察,对于贪污的容忍度有些提高,被处理的贪官都是贪污数百贯、上千贯的贪污犯,没有贪污几十贯就被剥皮的人了。

    但是在其他方面对于官员的要求还是一样的。所以御史们很忐忑,害怕被流放。

    在场的其它官员,也都屏声敛气,注意着允的一举一动。

    不过允却并未先提处置御史们的事情,而是又转过头对应天府尹李庆说道:“应天府是上元县的上级,上元知县枉法,应天府难道没有问题吗!”今日是十九日,中朝,所以李庆也来上朝了。

    李庆跪下说道:“臣失察,请陛下治罪。”

    吏部尚书练子宁也跪下说道:“臣选官不严,请陛下治罪。”吏部的其它官员也跪下了。

    允本来计划的好好地,结果此时练子宁跪下了,顿时有些不满。不过他之前并未与练子宁串戏,没有沟通,此时练子宁不知道允的计划,跪下也属正常。

    允对练子宁说道:“练卿请起。刘昱全任上元知县是去年的事情,与卿无干;并且朕查了之前的档案,刘昱全之前评语并无不妥,虽然不是上上之评语,也是中上。”

    “吏部又没有查验评语是否准确的能力,所以吏部并无过错。”

    “但是,”允马上转过头说道:“都察院与应天府,一个身为督查百官之衙门,一个身为上元县的上司,居然都没有发现刘昱全的问题,都是有责任的!”

    “先说刘昱全的处置。刘昱全流放辽东,妻、子押回原籍。另外,被百姓状告的官员,乃是礼部主事曹子庄。其人不仅仗着自己官员的身份欺压百姓,还串通刘昱全枉法,是在可恶。命曹子庄流放西北。”

    “都察院巡查京城的御史,全部贬官去地方,不许平级调动!左都御史郁新,贬官去地方为知府或者参政。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均贬官一级。”

    “应天府尹李庆,朕念在你应天府事物繁忙的份上,就不重处了,降你为太仆寺少卿,并且念交接也需时日,且离过年不远了,许你过完年再去上任。”

    以上被处置的人,只要再现场的,统统说道:“臣领旨谢恩!”

    允见所有的官员,没有当中表达不满的,就又说了几句话,也就下令退朝了。rw

第277章 文武人才() 
允利用这件事情成功的处置了一下最烦的都察院,心情舒爽了些。 更新最快

    回到乾清宫的允又想起了自己对于地方吏治的担心,下令让蹇义拟旨:‘令都察院十二道御史,除协管在京诸衙门之河道御史之外,均派出京巡行各地以察地方吏治。’

    虽然这次都察院有失察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查出有收受贿赂的事情,其实还是可以信任的。允其实这次处置的有些重了。

    四辅官听闻允下旨让御史巡行天下察验吏治,暴昭顿时就说道:“陛下此旨,甚是合适。虽御史有失察之事,但是毕竟多数御史都是好的,陛下不因噎废食,果然是明君之道。”陈性善与方孝孺也出言赞同。

    允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下午批答完了今日的折子,虽然天色还早,不过张温就提出早退回家了。若是平时,允必然是批准了,毕竟国家的大将,年纪又大了,在乾清宫也其实不亲自批折子的,只是充作允的顾问。

    但是今日允说道:“会宁侯且不忙。朕还有事。”

    允坐着等了一会儿,一名小宦官来到允身边,轻声说了几句。

    允抬起头来,对张温说道:“会宁候,何不与朕一同去侧殿?”

    张温肯定不能说不去的,只能跟着允过去了。

    允带着张温来到另一个侧殿。张温仔细一看,十几名年纪较轻、身穿不同等级武将服色官服的人正在殿内等候。他们见到允与张温走进来,马上行礼。

    允说道:“免礼。”然后对张温说道:“会宁候也是在京城讲武堂教过的,你看这些人可能成事?可有成为大将的材料?他们都曾是讲武堂的学生的。”

    张温刚才其实已经看出了这些人都曾是讲武堂的学生,只不过不知道允想要干什么而已。现在听了允的话,虽然允的话不清不楚的,但是他也明白允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让他看看这几个人值不值得投入精力培养。

    张温虽然已经打定主意只要不是太差的,统统不开革出去,但是他也把这些人都看了一遍,最起码自己有数。

    这些人张温都是教导过的,所以瞅一眼就知道了都是谁。等他把这些人都看了一遍,心下暗暗点头:确实是历届讲武堂毕业的英才,即使是那些最后的考试成绩不是那么好的,只要是留在了直隶地区为官的也都拉了过来。

    所以张温对允说道:“陛下,讲武堂之英才,已尽在这里,将兵百万平定天下,臣不敢说;但是将来将兵十万横行天下,都是可以的。”

    不过张温又马上说道:“但是这些人现在年纪还轻,只有经过打磨才能成为人才,现在是不行的。”

    允笑道:“朕知道。先帝也与朕说过。”

    不过允还是很高兴,虽然这人并非全部都是他挑出来的,但是现在都是在他手下,培养几年就是他的亲信了。

    允之后送张温回去,让这些人先在这里等着,他回来还有话要说。

    ======================================================

    站在地下的张辅本来正在老实站着,忽然有人招呼他道:“辅哥。”

    张辅回头一看,是和他一同从北平来到京城上讲武堂的刘荣。

    与张辅此时还只是雏鹰不同,刘荣虽然只比他大一岁,但是之前却已经打过数年的仗了。他家原是山宿迁卫所的兵,北伐征调山诸卫所,刘荣之父生了病,年仅十六岁的刘荣冒父名从军,立功被任命为密云卫百户。

    两年多以前刘荣与张辅一起来京城读讲武堂,毕业后也分配到了上十二卫为副千户。因为他们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所以关系好一些。

    刘荣此时问张辅道:“皇上这是为何把咱们叫过来?刚才还让一位看起来就是大将的人审视审视了咱们,然后这位大将还和皇上说了什么,咱们离得远以听不到。”

    张辅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道:“你不认得会宁候?他可是给咱们上过课的。”

    刘荣恍然说道:“原来是会宁候,我说怎么感觉熟悉呢。”

    又说道:“我上课的时候哪管上课的人是谁,只要讲得东西有用就行了,从来没有注意过讲课的先生是谁,除了皇上。”

    张辅知道刘荣在这方面粗疏,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粗疏。顿时哭笑不得的说道:“你呀你,真是,哎。”

    然后张辅小声回答他的问题说道:“我猜,多半是陛下要挑选武将侍从了。”

    “当年汉武即位后,设立羽林卫,多充青年才俊于其中,陛下多半是要效仿汉武了。”

    刘荣没大明白张辅是什么意思,但是知道了大概是他们要到允身边当官了。

    刘荣虽然粗疏,但是也知道在越大的人物身边,越容易提拔,升的越快。闻言顿时高兴的说道:“这些可好了。我之前是副千户,在陛下身边带一阵子,陛下怎么也得安排一个指挥佥事给我吧。”

    此时殿内都是他们这一批人议论纷纷的声音。张辅于是用恨铁不成钢的声音说道:“什么指挥佥事!等过几年从陛下身边出去了,起码一个指挥同知起步!将来当指挥使、参将、副将、总兵,甚至都指挥使,都不在话下。”

    张辅可是很清楚历代皇帝身边亲近的武将是升迁多快的。卫青第一次领兵,就是单独率领一万人,搁在现在可是比指挥使还大了,比参将小一些。他是看允任命讲武堂的毕业生都是先为副手,然后干个半年再升迁为正职,所以猜的同知起步。

    刘荣也不明白张辅为何敢这样猜测,不过他很信任张辅,说道:“那更好。”

    这时允返回了侧殿,见到面前嗡嗡的说话声,轻轻咳嗽了一声,然后马上,甚至在他咳嗽之前,大殿就已经安静下来了。

    允等着他们行完了礼,先是找了个地方坐下,又让他们也都坐下,说道:“诸位爱卿,朕欲仿效中书舍人,设立武职舍人,循古礼,就叫做通事舍人。”

    “诸位爱卿都是我大明讲武堂的优秀人才,朕欲以诸位为通事舍人,随同朕于大内中枢,演习兵法,讨论战策,卿等可愿意?”允习惯性的问一个是否愿意,目前为止还没有不愿意的。

    果然,下边的人马上就说道:“臣等愿意!”开玩笑,皇帝身边的亲近属官,谁不愿意?

    允也正常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几位今日就回去与所在卫所的上官交接吧。等到交接完了就来皇宫赴任。”

    “不必急于赴任,务必将卫所的事情交代清楚了。”

    允又嘱咐几句,又勉励几句,让他们退下了。

    先不提下去的这些人是如何兴奋了,允虽然知道这些人中会出现大明武将日后的顶梁柱,但是现在他们还是幼虎,打仗不能指望着他们的。

    所以允并不是十分激动。他从容的要去开始收取另外一位会成为大明的名臣的人物了。

    允向乾清宫东边走去,来到一处宫殿。允走进宫殿,没多久就听到了郎朗的读书之声,只不过这读书之声十分清脆,却是女子的声音。

    这处宫殿就是允选择的让昀兰、昀蕴、昀芷她们三个读书的宫殿。本来还让各地的藩王把姐妹也送到京城一起读书,不过现在她们还尚未到来,所以只有昀兰姐妹三人。

    允走进她们读书的宫殿,在一旁看着杨士奇教导她们。说起来,杨士奇也是确实很厉害,虽然考科举一直没有成功,但是写文章的文采却很好,很多科举上来的文官文章都没有杨士奇写的好。

    允很疑惑为何这样好的文笔考不中科举,特意派人去他老家寻找他写过的文章,最后发现他对于科举考试题目的理解总是与考官不一样,也与朱元璋定下的大明官方标准不一样,所以一直不中。

    不过这样也好,一直考不中科举,让家里穷的杨士奇为了生存到处奔波,比起同岁的文官来要沉稳许多,看事情也不是十分教条。

    并且杨士奇不仅诗词歌赋拿手,可以教导昀兰她们,其它的方面也很厉害,甚至兵法也懂一点,全方位的人才,有了杨士奇的教导,昀芷才不去皇家学堂蹭课了。

    允等着杨士奇交完了一段,说暂且休息一下的时候,上前对杨士奇说道:“先生果然厉害,能让朕这不喜欢读书的公主妹妹认真读书,并且进步也很大。”

    杨士奇说道:“陛下谬赞了,三位公主殿下本就天资聪明,也喜好读书,所以三位公主的进步并非是臣的功劳。”

    允说道:“哎,怎么是谬赞呢。之前也不是没有让她们读书,也曾让她们旁听朕的二位皇弟的先生的课,但是每次都是昏昏欲睡,上了几次课也就不想去了。”

    “只有到了先生这里她们才认真的学习起来,如何不是先生的功劳。”rw

第278章 相() 
杨士奇当然是继续推辞。不管领导是真心假意,被夸赞的人面对这种情况都要推辞的。

    然后允熥又等到一旁,看着杨士奇把预备今日教授的内容教授完毕,然后允熥让三位公主先退下,自己又走上来,对着正在收拾课本的杨士奇说道:“杨先生。”同时眼睛的余光扫了一眼杨士奇的备课本,写的密密麻麻都是字。

    杨士奇马上转过头来说道:“陛下。”

    允熥说道:“朕观你做事用心,又极为谨慎,并且不骄不躁,谦恭谨慎。”

    “朕欲以你为中书舍人,每日半日于乾清宫侍从,另外半日教导公主。”

    杨士奇一愣,然后马上就被不知所措所取代。他蹉跎半生,一直为了生存在民间奔波,现在突然告诉他:他要到皇帝身边去工作了,前途远大,顿时有些回不过神来。

    允熥看着他的表情变化,觉得很有意思,搁在后世完全可以做成一组表情包。不过他还是笑着问道:“怎么,杨卿不愿意不成?”打断了杨士奇的表情包继续生成。

    杨士奇回过神来,跪地说道:“臣杨士奇谢陛下恩典。”

    允熥说道:“起来吧,不必总是跪下。”杨士奇闻言站了起来。

    允熥见搞定了,又抚慰了杨士奇几句,随后打算走了。

    但是杨士奇突然又行礼说道:“陛下,臣有事请求陛下。”

    允熥说道:“何事?”

    杨士奇说道:“臣父早丧,是臣的母亲把臣养大。现在臣在京中为官,想请陛下准许臣回乡接母亲来京城。”

    “另外,臣年纪已大却仍未成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臣也要回乡与母亲商议成婚之事。”

    允熥是知道杨士奇还未成婚的。他家太穷了,他又没有一个妹妹或者姐姐可以换婚,二十多岁以后又一直在外奔波,所以一直没有成家。

    不过其实杨士奇到了京城当了公主们的教书先生之后,就有在京的茳西小官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了。所以杨士奇也要与母亲商议。

    允熥说道:“接母亲在身边乃是孝行,朕岂会不同意?准你一个月的假,回乡接母亲去吧。不过你明日还需再教导公主一日,告诉她们要自学的内容,后日可走。”

    杨士奇说道:“谢陛下隆恩。”比刚才感谢允熥提拔他为中书舍人还更加有感情。

    允熥正式将杨士奇收纳进了自己的亲近人才团队,虽然接近一个月用不上,但是也是收纳进来了,所以心情不错,哼着小曲就来到了抱琴的承乾宫。

    抱琴把允熥迎进来,见允熥比较高兴,她也不问为了什么,只是凑上来凑趣。

    等到允熥更加高兴了,抱琴说道:“陛下,垚儿下个月初一该过生日了,这是垚儿的四岁生日,臣妾想着,垚儿这么大了还没有见过臣妾的兄弟,臣妾想让那一日让臣妾的兄弟进宫来见见垚儿。陛下,可不可以?”抱琴撒起娇来。

    允熥当然不会不允许的,说道:“当然可以。说起来,我都忘了垚儿的生日只剩下十天了。”

    “虽然在皇爷爷的孝中不好大办,我也令御用监、尚膳监、尚服局多预备一些东西。”

    “并且那一日允许文垚,还有你穿着鲜艳的衣服。”这段时间允熥,还有所有皇家子弟都是穿着素色的衣服的。

    抱琴高兴的说道:“多谢陛下。”

    ======================================================

    杨士奇下班回到自己抽签抽到的公租房,脸上是遮掩不住的喜色。

    正好此时教导小公主、皇子读书的栾伟也回来了,他们的屋子有恰好挨着,栾伟就见到了杨士奇的表情,因而问道:“杨兄,怎么今日这样高兴?”

    杨士奇也想与人分享这份高兴,恰好栾伟又是他的同乡,所以说道:“今日陛下……,然后陛下还准了我一个月的假,允许我回乡接母亲来京城。”

    栾伟马上祝贺道:“杨兄,真是恭喜啊,才到京城不到三个月就得到了陛下的青睐,成为了中书舍人。”然后栾伟又连连恭喜。但是他的内心却不是这样的。

    栾伟心下忍不住涌现一股嫉妒的心情来:‘我比你早教导小公主许多天,但是却一直不能得到陛下的青睐,为中书舍人;但是你来了不久就得到提拔,这不公平!’

    栾伟是不可能承认是自己的本事不够才不得到提拔的。

    不过栾伟总算是历练过了,完全没有显露出自己的嫉妒来,只是恭喜,所以杨士奇也未发现他的问题。

    ======================================================

    第二日上午,允熥还是按例下朝之后批阅折子。快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允熥还在批阅折子,就不太清楚的听到有宦官说道:“奴才见过……殿下,……殿下,……殿下。”

    允熥抬起头来,正好有三个人走进乾清宫。他们见到允熥马上行礼说道:“臣岷王见过陛下。”

    允熥站起来笑着说道:“怎么今日一起过来了?”一边说着,一边走了过来。

    岷王朱楩说道:“陛下,今日我们是有事情要请陛下定夺了。”

    允熥看了看刻漏,说道:“既然这个时候来了,就边吃边说吧。”然后转过头对四辅官说道:“诸位爱卿也先休息,然后过一会儿再来批阅折子。”四辅官应诺。

    允熥传御膳房摆饭,同时带着二位叔叔、一位兄弟来到膳厅。最近他们一直在忙关于封国的事情,也没空来看允熥,所以见面先闲聊了一阵。

    不多时,御膳房将饭菜送上来。允熥与他们先吃了点儿东西,然后问道:“今天你们怎么有空到宫里来看我了?”

    尚炳说道:“这不是觉得好些日子没有见过皇兄了,所以来宫中看看皇,嘛!”朱楩与朱松也应和。

    允熥笑道:“别蒙我!你们我还不了解,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闲话也说完了,直接说吧,有什么事儿求我?”

    朱楩尴尬的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