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一分的,保证同一种炮每一份的药量都相同,用油纸或者竹筒装好,等到打仗的时候不就可以保证与试炮时的同样方向的位置一样了吗?”

    “并且这还可以加快装填火药的速度。”

    允提出的其实就是定装火药。即使是在火绳枪的时代,定装火药也是可以使用的。

    这回不仅是工匠头子,包括在场的其他人也都被允的想法所震惊了。在此之前东方还没有这样的,允是开了先河了,也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利用价值。

    这样一来,火炮的瞄准、射程等都可以提高,也避免了炮手临阵之时因为紧张而火药的装填量多或者少,从而导致炸膛等发生的事情。

    允没有理会旁人的想法,继续看着火枪。他把那些他基本确定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火枪种类都舍弃了,并且告知工匠头子火枪同样可以采用刚才他对于火炮说的那些方法,以提高火枪在战场上的用处。

    并且允确定了子弹、炮弹要统一制造。此时的子弹、炮弹还是随意的手工制造的。手工制造允没意见,但是规格要保证差不多吧。

    允下令为每种火炮和火枪制造子弹、炮弹的标准规格,并且为每种火炮和火枪造了半球形的模具,所有的子弹、炮弹都要放入模具中验收,差不多大小的才能验收通过。

    为了防止验收不仔细的情况,允规定了每名验收人员验收的子弹、炮弹只供一只部队使用,如果这只部队的子弹、炮弹有了问题,那就是你验收人员的责任,是要掉脑袋的。

    早在很久之前,所有的火炮,制造它的工匠都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上边,万一火炮有问题工匠是有责任的。大明也延续了这种做法,不过所谓赏罚分明,允规定只要每十门炮没有一门有问题,就可以额外奖赏他六十贯宝钞,也不少了。

    然后允又问道:“大明的这些火炮、火枪使用的火药,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出乎允预料的是,工匠头子说出来的组成部分竟然有二十多种东西,有的东西允都没有听说过。

    允当然决定,除了那些专门用于发烟、发雾、发毒气的配方之外,其余正常的火炮和火枪的火药配方全部改的只剩下一硝二磺三木炭。

    然后允顺势想说出这三样的最合适的配比。但是就在脱口而出之前,允想到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之前从未接触过火器的皇帝,他如何解释自己的配比就是最合适的配比呢?这个配比是最合适的一实验就能实验出来的。

    这与之前的那些可不一样,那些还可以解释为皇帝的兴趣,底下人就算腹诽允外行指导内行也无所谓的。

    但是这个可不一样,这可是直接说出一个配比,完全不应该是他所能知道的。

    允经过思想挣扎,最后还是决定:‘就说出来吧!反正自己是皇帝,只需要给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即可,他们就算怀疑也影响不到自己。’

    所以允说道:“以后配造火药,按照硝石占七成半,木炭占一成半,硫磺占一成来造。”然后允赶在工匠头子说出什么来之前,说道:“这是孤在一本书上看来的配方,书上说是最好的配方,你们试一试,然后告诉庭山是不是最好的配方。”

    既然把最佳配比都说出来了,那么颗粒火药也说出来得了。允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接着说道:“这本书上还有一种让火药从粉末变为一粒一粒的办法。”

    “将火药摇的均匀之后,铺在板子上,然后把糯米汁喷洒在上边,注意一定要均匀。”

    “然后摇动板子,这些火药粉末就会自己沾在一起。再然后将它们阴干就行了。”

    “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火药中较重的硫磺下沉,木炭浮在上边的情况了。”并且还可以减少火药受潮,并且威力也比粉状火药要强得多,是黑火药时代的顶峰了。

    工匠头子虽然半信半疑,但是他一个工匠自然是不敢和大明的皇帝顶牛的,不要说他,就是内官监所有的宦官都不敢违背皇帝的命令。虽然工匠头子不知道发号施令的是皇帝,只以为他是郡王,但是郡王他也得罪不起,所以他说道:“是,殿下。”一旁的庭山也说道:“是,殿下。”rw

第260章 炼铁() 
说完了颗粒火药的事情,那么这火器允熥也就没什么建议了,他也不是炸药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的,这六年来能想起来的也就是这些东西了、

    说完了火器的事情,那接下来就是说高炉炼铁的事情了。? ?

    允熥让这位名叫王保全的负责火器的工匠头儿退下,让庭山把炼铁的工匠的领头的叫过来。

    原本内官监是没有炼铁的工匠的,也不负责炼铁的事情,都是需要了从工部下属的虞衡司按照用量划拨,然后由内官监下属的铁匠打制成各种各样的器具。

    但是上个月允熥下令让内官监预备一些有过炼铁经验的工匠。这可让内官监的太监庭山急坏了,他不知道折腾了多少次,才成功得到了十几名经验比较丰富的工匠,这才让今日允熥有人可以教导。

    是的,教导。允熥虽然并没有亲自练过铁,也没有进过炼铁的车间,但是对于高炉炼铁也是很了解的,曾经自学过炼铁的流程,也拿过国有钢铁厂的各种‘废铁’制造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在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剂,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硫、磷,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未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产生的煤气从炉顶排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高炉冶炼的主要产品是生铁,还有副产高炉渣和高炉煤气。

    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从该方法明开始,一直到允熥穿过来之前都是世界上生产钢铁最多的一种生产方法。

    不过就明代初年的工艺水平来说,还是略有难度的。这个时候的耐火砖、填料、泥浆等能不能达到建造高炉的标准不好说,还有造渣剂光用石灰石恐怕效率会低一些;并且没有蒸汽机的话鼓风机的动力能不能送出足够的风也是问题。最重要的是,温度,以这一时候的燃料水平能不能持续提供高温。

    允熥把整个高炉的模型与工作流程,还有使用的各种原料以及原料的一起要求与总领炼铁的工匠头儿说了一遍。

    顿时,这位名叫邓泽洪的工匠头儿忘记了允熥的身份,惊讶的说道:“我虽然肯定没有用过这种方法炼铁,但是也能感觉到你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炼出铁来的。”

    一旁的庭山也听得呆住了。他既然身为内官监的大太监,当然对于工匠的技艺这方面也是有所了解的。并且上个月允熥点名要内官监预备炼铁技艺熟练的工匠,庭山临阵磨枪也了解了炼铁的过程,所以也顿时被允熥的想法震到了。

    当然,他不是工艺精熟的老工匠,感受不到这个做法是不是可以炼出铁来,但是他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完整的炼铁流程,并且是一个他并未听说过的炼铁流程。

    要说这是允熥‘从某部书中’看来的,庭山肯定是不信的。他当了少监以后开始自学读书,知道:因为火药事关国之大事,所以可能会有人在书上写上火药的配比,但是没有书中会记载怎么炼铁的。所以这必然都是允熥自己想出来的。

    庭山又不是文官,没有劝谏皇帝勿‘不务正业’的义务,所以只需要震惊于允熥作为一个主业是与大臣们勾心斗角的皇帝竟然对于炼铁这么有研究就好了。

    但是庭山在震惊的时候还是有理智的,听到邓泽洪的话之后马上反应了过来,呵斥道:“不得无礼!”

    邓泽洪也马上被惊醒,跪倒地上说道:“请殿下恕罪。”

    允熥说道:“孤念你乃是初犯,不加怪罪。”

    允熥不会怪罪他的,这是允熥对于科技工作者的尊重。

    但是邓泽洪本人显然还是非常的惊慌害怕,唯唯诺诺的站在一边。

    允熥接着说道:“这样的高炉,自然是不适合建在京城内了,当然要选一个京城外的地方。”

    “孤听说,这梅山一带有铁矿?”

    庭山接道:“是,殿下,京城的官办铁矿就在梅山,工部下属的打铁的工匠大多数也在梅山。”

    允熥说道:“那内官监的试着建造的高炉也建在梅山。庭山,这件事情比较重要,你就来负责吧。”

    “内官监本来的人手也不少了,估计缺不了什么人手;就是人手不够了,征召工部的人来。但是钱肯定是不够的。缺钱了去找王恭要,保证钱粮充足。”

    庭山既喜且忧,不过对于才三十多岁的他来说,还是高兴多一点。他躬身说道:“奴才定然不辱殿下的吩咐!”

    允熥说道:“不必如此。高炉炼铁是新办法,以前从未试验过,估计第一个高炉定然是问题多多的,炼不出铁来也没什么。一开始也不要建多少高炉,一次建造一个,等到没有问题了,再多多建造。”

    炖了一下,允熥接着说道:“等到第一个完好的高炉建好了,孤要去看的。”

    这个时候一个皇帝研究如何炼铁是不务正业,但是关心炼铁确是正常。毕竟,武将的兵器、农夫的锄头,哪样用不到铁?文官们也不会反对的。

    允熥又说道:“冯默,你来当炼铁这件事的副手,常驻梅山。”让一个太监管着宫外的事情,允熥总觉得怪怪的,决定还是挑选一个正常人来实际处理好了。

    冯默躬身说道:“是,殿下。”

    允熥又交待几句,转身返回乾清宫了。

    庭山、6乘风、冯默和邓泽洪等人跪送允熥回去。一直到基本上看不见允熥了,庭山才站起来,对冯默、邓泽洪说道:“我马上派人去梅山选址,你们也赶快预备起来,一定要尽快造好第一座高炉!”8

第261章 监局只见() 
坤宁宫,熙瑶正在打理皇宫的事情。 王恭躬身递上一本册子,说道:“这是七月份皇宫采买的记录。整个七月,皇宫一共花销了一万三千余贯钱。”

    熙瑶大概翻开来看了看,一边看着一边问道:“五、六月份开销大也就罢了,先帝葬礼、陛下登基,等等多少事情。但是七月份竟然也花了这么多钱,这是怎么回事?”

    大明此时显然是十分节俭的,以朱元璋的个性当然不会太过奢侈,也不会让皇宫花销太多。

    但是毕竟此时的大明皇宫的太监有过千名,宫女经过允熥清退了不少,还有数百名,光是这些人的伙食费,加上皇帝等主人的膳食的费用,再加上允熥时常留饭的费用,一日就有百贯以上,这还是尚膳监在朱元璋的威压之下不敢报黑账的时候。

    另外皇宫建筑的日常维护费用,后妃的日常花费,各种损耗,夏天用冰冬天用碳,内宫衙门的花销,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开销,除了正月以外的各月正常是一万贯左右。正月祭祖、祭天,还有各种仪式和宴会,花销多一些,但是也不会过两万贯。

    所以熙瑶说上个月的花销多了一些。

    王恭说道:“回禀皇后娘娘,上月陛下拿出钱来支持落魄文人,又赏赐了不少东西给勋贵大臣,……”

    王步也说道:“还有御马监陛下下令造有轨马车,也花了不少钱。”

    熙瑶看了一遍手中的册子,说道:“本宫知道了,还有……。”之后熙瑶又和他们说了几件其他的事情,然后让他们退下。

    等到王步、王恭都退下了,侍立在熙瑶身旁的听乐说道:“那些多于的钱都算上,也不够三千贯钱的;反而我看宫廷各项采买的钱都增加了不少。可见他们扯谎,说不定,就是他们贪墨了钱财。”

    她的说话声音不大,此时熙瑶身边又只有她和会礼两人,所以她没有顾忌的说着。

    熙瑶放下手中的册子,用手揉脑袋。

    另一旁的会礼忙伸手去给熙瑶揉脑袋,并且说道:“听乐你少说几句吧。王步、王恭他们都是久跟着皇上的老人了,在宫里位高权重,又没有亲人,贪墨许多钱财干什么。”

    听乐还是不服气的样子。熙瑶说道:“王步和王恭他们是没必要贪墨钱财的,陛下也不是小气的人,无需贪墨。”

    “但是他们下边的人可就不保准了。”

    会礼说道:“娘娘打算怎么办?”

    熙瑶苦笑着说道:“我还能怎么办?不过是暂且记下,等到真要是太过了在整治吧。”

    “王步他们四个都是陛下信任的大太监,倒也不会牵扯到这里面去。”

    “但是自从陛下六年以前当了皇太孙之后身边的宦官也不少,难保没有人会牵连进去。”

    “这些的钱财也不多,陛下也不是对于钱财很看重的人。我要是严格惩治了,陛下倒是定然不会驳了我的事情;但是他身边的剩余的宦官未免物伤其类,离间我与陛下的感情,那就不好了。”

    对于熙瑶来说,最重要的是维持好与允熥的感情,保证文垣的太子之位,大明又不是没钱,轻微的内官贪腐惩治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听乐和会礼都是熙瑶的亲信,虽然未必是多有智商,但是知道熙瑶最在乎的是什么,所以也不会劝说熙瑶一定要惩治。

    不过熙瑶这可是猜错了。允熥虽然对于贪官的贪腐行为表现出了一定的容忍,不是他想容忍,而是贪腐根本无法彻底根治,只能稍微忍着。

    但是内宫的事情可不一样。允熥一向是把皇宫看做家,朝廷看做他控股、其他人参股的股份制公司的。公司有贪污就罢了,但是家里有问题是绝不能容忍的。

    允熥宁愿对于身边的人经常赏赐,也不愿意他们去贪墨。之前他亲自管着文华殿的时候,虽然因为他事情繁多,又不耐内宫之事,所以有些贪腐现不了;但是一旦现就是严格惩治。可惜这些观点允熥并未与熙瑶分享过。

    会礼又思索片刻,说道:“娘娘,这内宫的贪腐之事还是要惩治的。”

    熙瑶没有说话,她知道会礼一向谋定而后动,不会随意说话的;倒是听乐一脸莫名的盯着会礼:娘娘刚才已经说了暂不管,你怎么还提这事?

    会礼接着说道:“娘娘,先帝定下的皇宫宦官职司和女官职司是有互相重叠的地方的。先帝时,凭着先帝的手腕还相安无事。”

    “陛下初继位,任命王步等人分管皇宫诸事;娘娘又命我们管后宫诸事。”

    “这早晚,大家谁管什么,哪个衙门管着什么职司要定下来的,总是这么混沌着不行。”

    “这宦官贪墨之事就是一个好理由,让他们不得不让出部分权利,划到六局一司下边。”

    “并且这也不必娘娘亲自出面。六局这边有采买,十二监中有采买;六局有膳食,十二监有膳食;互相有联系,找到他们的问题也不算难。”

    “然后事情悄悄散布出去,等到陛下差不多该知道了,娘娘找到陛下说这件事,就可以名正言顺又不被怀疑的惩治他们了。”

    熙瑶思量一会儿,说道:“想法是对的,但是做法稍有不妥。悄悄的散布出去不好。陛下曾经说过一句话,做的越多,出问题的可能越大,要是泄露了就不好了。陛下不喜欢这种小动作的。”

    “所以还是等到他们贪墨更多一些的时候让听乐或者侍书搜寻证据,等到证据差不多了就告知陛下名正言顺的惩治他们。”

    “不过你有一点说的很好,目的是确定各监、局、司都管着什么。趁机从王步他们手中压出些权力来。”

    “会礼,你是管着宫正司的。一些职司女官的衙门接不过来,但是皇宫刑罚之事是可以的。并且这又十分重要,我打算全部拿下来交给宫正司。”

    大概谋划了一下,熙瑶继续处理内宫的事情。今日允熥是宿在坤宁宫,她可要赶紧把这都处理完了,好安排晚上的事情,并且也要腾出时间来陪陪自己的儿子。

    这时一名宫女进来说道:“娘娘,陛下来了。”

    熙瑶马上站起来说道:“陛下怎么这个时候就过来了?”一边说着一边去门口迎接。

    自然又是夫妻的一番保留‘节目’。然后允熥拥着熙瑶回到大殿。

    允熥看着熙瑶的桌子,说道:“你这是在处理后宫的事情?”

    熙瑶马上说道:“也没什么大事,明日处理也可。”

    允熥点点头。在他的印象里,后宫的事情就是不是很着急的,所以他也没在意。

    允熥说道:“熙怡快要生了吧。”

    熙瑶说道:“是快要生了,御医诊脉说是下个月初就该生了。”

    允熥带着熙瑶前往熙怡现在住着的寝殿看望熙怡。在去之前,允熥吩咐道:“命太医院的院正,还有刘纯刘太医过来。”

    熙怡此时正在床上躺着休息,见到允熥过来,想要起来行礼。允熥说道:“你还起来干什么?好好休息。”

    熙怡更像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因为在宫中有熙瑶护着,允熥也宠着她,所以她还是一个孩子性格,听到允熥的话就接道:“那陛下我就接着休息了。最近身子总是懒懒的,也不想动。”

    允熥倒是不在意。他摩挲熙怡的肚子说道:“小家伙快要出生了。”

    熙瑶说道:“文垣马上就要有一个弟弟了。”

    允熥回头说道:“你怎么知道就是弟弟?”

    熙瑶愣了一下,说道:“太医诊脉说是皇子的。”

    允熥说道:“太医们都说是皇子,不必信他。”

    然后转过头对熙怡说道:“不管是皇子还是皇女,都是我的孩子,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等小家伙出生了,要是一个女孩儿,你可不许沮丧。”

    允熥现在已经有两个儿子了,也不在乎接下来是儿子还是女儿了。在他看来本来就是一样的,生男生女都是他的孩子。只不过国家需要有一个男性继承人,所以必须有儿子。现在已经有了,也就没什么了。

    熙怡当然也想要儿子。她虽然还是孩子性子,但是也知道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