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之乱臣贼子-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身后,保护着他们的主帅,大营栅栏之后,刀枪林立,随时应付前来进攻的李唐大军。om

    而在远处,远处雀鼠谷城楼上鼓声震天,但是却没有任何人出关的迹象,只有凭空呐喊之声,没有任何的异样。李世民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这个李靖果然不同凡响,本王就不相信,他没有看出大营中的异样,可是却没有进攻,此人生性谨慎,难怪能做到今日的地步,想要算计此人恐怕很是困难。”李世民等了半响,直到快要天鸣的时候,也不见城墙李靖的进攻,损失叹息了一声。

    “殿下,大军已经撤退完毕,就等着殿下了。”身边的长孙无逸走了过来,低声说道:“殿下,要不要点燃大营,抵挡李靖的进攻?”

    李世民有所意动,最后想了想,说道:“那就从后营开始点火,让李靖他们前来扑救吧!相信李靖这个时候不来进攻,就是等着接收我们的粮草辎重的,至于他能救多少,就看他自己的本领了。”

    “是。”长孙无逸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这才命令玄甲铁骑护着李世民成为最后一批撤出大营的人,在他走后不久,长孙无逸就命人放火焚烧大营。

    城墙上的李靖看见远处有火光燃烧,顿时知道李世民已经撤走,赶紧命令人去救火,能抢到多少物资,就是多少物资。

    大火一直烧到上午,李世民原本驻扎的地方已经成了一片焦土。李靖倒是抢了一些物资,但是因为李世民是从后营开始点火的,还是被烧毁了许多。

    “还是李世民高了一筹。不但知道我来了,还狠下心来。烧毁大营阻挡我军追击。”李靖站在废墟上,笑呵呵的说道:“不过,这也说明李世民心中是在害怕,不然的话,就会大张旗鼓的退兵。他现在已经承受不住失败了,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

    “大将军,我们是不是可以追击了?”苏定方有些不甘的说道。

    “不用,李世民谋划周道。他必定是分批撤军的,交替撤退,在前方必定是有埋伏,我们追击,就会上当。”李靖摇摇头说道。

    “大将军,前方五十里有侯君集正在率领大军后撤。”这个时候有探子前来报道。

    苏定方听了心中一阵感叹,幸亏没有进攻,一个侯君集就能暴露出李世民的撤退思路,除掉侯君集之外,肯定还有其他的军队埋伏在一侧。

    “记住李世民。此人是用兵大家,以后和他对阵,都是要小心翼翼。此人,唯独以正胜之。”李靖叮嘱左右说道:“幸亏此人没有掌握大势,否则必定不好对付。陛下高瞻远瞩,一直想方设法的算计李世民,还是有道理的。”

    “可惜的是李赵内部斗争激烈,李世民只能是如困龙一样,被锁在太原这弹丸之地。”苏定方也出言说道。

    “河东之事已经解决,定方就好生镇守河东就是了。李世民短期内想必是不会兴兵南下的。”李渊叹息了一声,说道:“陛下虽然已经脱险。但是短时间内,不会回长安的。他还要巡视江南,老夫要坐镇长安。”

    “是。末将看看能不能进山,追击一下尤俊达,嘿嘿,在太行山,恐怕没有任何比红巾军那些人更加熟悉的了。”苏定方也笑呵呵的说道。

    “如此甚好。”李靖并没有阻拦。

    李信从来没有来过建康,若是说有,那也是在后世,不过那个时候叫做南京。当他的船只到达建康的时候,才发现此刻的建康是何等的繁华,一个繁华程度丝毫陛下长安和洛阳的地方。

    “陛下,这建康繁华可是丝毫不下两京啊!臣曾经在过户部的文档,上面写着建康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于二京。当初臣还以为有夸大之词,但是今日看来,还真是如此。”褚遂良在一边有些惊讶的说道。

    “那是自然,建康有王气,可以说数朝古都,陈叔宝死后,武皇帝就曾经重新建设过建康。”李信望着码头上的官员,点了点头,说道:“江南的繁华虽然不如关中,但是建康一地却是不凡。看看,那些官员们,哪个不是面色红润,江南的气候也是养人,吴侬软语熏的人憔悴,在江南的官员也最容易被腐蚀啊!”

    褚遂良望了过去,也点了点头。很快就想到了什么,说道:“陛下多日不曾露面,恐怕朝中已经闹翻了天了。”

    “不会,有裴阁老和大将军在,这天就塌不下来。”李信摇摇头说道。

    这个时候,船只靠上码头,就见一个红色官袍的官员站在前面,倒是李信的一个熟人,正是当朝状元孙伏加,在历代状元之中,也只有这个孙伏加,刚刚做了大理寺少卿的人,忽然被调到建康,为建康知府,这固然是因为他是科举状元的缘故,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做过官,后来又参加了科举,加上又认识李信,所以才会爬得这么快。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码头上一片欢呼之声,在前段时间,关于李信的谣言传的沸沸扬扬,莫说是关中,就是江南也是一片沸腾,暗潮涌动,毕竟江南才归附大唐不久,作为建康知府的孙伏加也是一阵担心,而李信的船只刚刚进入长江口,就命人宣传山东战事,这才使得天下都平静下来。

    “孙卿,起来吧!都起来吧!”李信笑呵呵的说道:“没想到朕会以这样的方式巡视江南,就算是朕也没有想过啊!”

    “江南百姓渴望觐见天颜久已,今日陛下临幸江南,乃是江南之福。”孙伏加赶紧说道,旁边的官员也都点了点头,这里面有的人是第一次见到李信,难免惴惴不安,但是现在见李信和颜悦色,也都放开了许多。

    “呵呵,若是如此,那朕也就放心多了。”李信点了点头,看了看四周一眼,见远处甚至有许多的商船,正停在远处,当下说道:“走吧!不要在这里停留了,朕一来,必定会骚扰民间。”

    “是。”孙伏加看了远处一眼,只见远处有不少的商船停在远处,准备进港,也知道李信不想骚扰民间,也不敢怠慢,赶紧领着众人护卫李信进了建康城。

    等进了健康城,李信才发现建康城建造的错落有致,街道上买卖者甚多,可以看的出来,关中以长安为中心,关东以洛阳为中心,但是在江南,却是以建康为中心,在这里,大唐许多东西都能寻找到。

    “陛下,这一带就是淮水,又称龙藏浦,周围作坊和商业廛肆星罗棋布,在这里甚至能打造出百炼刀、罗纹锦等多种物品,远销内外。商业廛肆有百货俱全的大市,还有纱、谷、盐、花、草和牛马等专门小市。码头经常停泊数以万计的商船。”孙伏加很得意的说道。

    “淮水?”李信骑着战马上,望着街道旁边的小河,顿时一阵失笑,这不就是秦淮河吗?当年在南京的时候必定会游玩的地方,当下扬鞭指着那条河说道:“以后这个地方就不叫淮水了,叫秦淮河。十里秦淮河啊!”

    “秦淮河?”褚遂良一听,顿时点了点头,赞叹道:“孙大人,以后这个地方就叫做秦淮河了,啧啧,这个地方倒是热闹的很,以后恐怕多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来的地方。”褚遂良在长安城倒是也逛过风月场所,一眼就看的出来,眼前的这个地方,倒是很适合风月场所的。

    李信点了点头,秦淮河后来闻名天下,不就是靠着文人墨客吗?六朝金粉之地可不是说着玩的,这个地方就是后世有名的销金窟吗?

    李信并没有关注秦淮河多长时间,他知道自己还要坐镇建康一段时间,江南归附没有多长时间,他要在这边安抚江南世家,视察江南之地。

    江南是一个奇怪的地方,这里商业发达,更重要的还很适合耕种,是发展农业或者是发展商业,都是值得李信思考的问题。劝课农桑,这是地方管理必须解决的事情,可是商业带来的经济利润,却是促使大量的人将钱财都投向商业,耕地种上桑树,甚至有大批的劳动力都投入商业,使得大唐粮食不足,这些都是会影响整个帝国运行的。

    “山东的情况怎么样?有消息吗?”李信来到府衙,就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根据消息,李渊已经病倒,已经招李建成回信都,已经让李元吉坐镇山东,崔民干为长史。”沈千秋赶紧说道。

    “哦!这倒是一个好消息啊!没想到朕刚刚来到江南,就得到这么好的消息。李元吉坐镇山东,此人残暴凶狠,山东之地刚刚回到李渊手中,按照道理应该派一个老成能干的人前去治理,崔民干乃是世家出身,必定会重视山东世家,加上李元吉这么一闹,啧啧,恐怕山东不久之后就要乱起来了。”李信听了之后双眼一亮忍不住说道。。

第七百一十八章 以大唐的剑为大唐的犁取得土地() 
“陛下的意思是?”褚遂良很快就明白李信的意思,微微有些紧张的说道。

    “放心,李建成虽然走了,将李元吉留在那里,山东必定会混乱,朕现在若是杀过去,李元吉和崔民干两人肯定会放弃成见,抵挡我军的进攻,唯独只有等等,等一段时间,李元吉肯定会和崔民干对着干的。到那个时候,大军再出征就是了。”李信自然明白褚遂良担心什么事情,就笑着解释道。

    褚遂良听了顿时松了一口气,正是如同李信所想的那样,大军刚刚出征回来,就领军重新杀回山东,山东的李元吉等人肯定会联合在一起发对李信,大军就会陷入泥潭之中,唯独只有等上一段时间,等山东的局势再次变的混乱起来,李建成大军已经撤回河北,那个时候出动,才是最佳的时候。

    “陛下,这次出征,可得带着末将了。”秦琼赶紧说道。

    “放心,这次出征,肯定会带着将军的。”李信笑呵呵的说道:“朕不但会带着将军,将军还是主要的攻击力量。”

    “谢陛下。”秦琼金面上露出激动之色,唯独只有主将才能彰显自己的能耐。这样的重用,就是在张须陀的时候,也享受不到,足以让秦琼对李信死心塌地的了。

    “这段时间,朕会以游玩为主,孙卿,这段时间,你也不必陪着朕,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李信笑呵呵的说道:“江南可是一个好地方啊!鸟语花香,朕听说这里的水稻一年可以三熟。是有这么回事吗?”

    “陛下,那是靠近南方的地方,臣听说泉州那个地方,倒是可以一年三熟。”孙伏加闻言一愣,但是下面的一个官员却是出言说道。

    “泉州?恩。除掉泉州之外,还有交趾。嗯,交趾。”李信闻言面色皱了皱。好像是想到了什么。

    “陛下可是想到了交趾的丘和了?”褚遂良看的分明,赶紧上前询问道。

    “不错。正是丘和。”李信点了点头,说道:“交趾乃是我中原领土,当年前朝武皇帝曾经派丘和领交趾太守,曾经归附过萧铣,现在萧铣已经归降,朕很想知道丘和是不是决定和我大唐为敌了?为何一直不曾来见朕?”

    “陛下,丘和此人虽然在交趾,但是对中原的事情却知晓的并不多。而且,臣听说,他和高士廉私交甚好。高士廉可是李渊的朋友,丘和此刻不来见陛下,或许就是因此有关系。”褚遂良赶紧解释道。

    “高士廉?渤海高氏,啧啧,说起来也是朕的亲戚,却总是帮助外人。”李信摇摇头说道:“许玄彻来了吗?”李信在人群之中找了找,最后落在武将中间的许玄彻身上。

    “臣许玄彻见过陛下。”许玄彻大踏步而出。

    “朕听说当年萧铣在的时候,曾经派人攻打过丘和。是否有此事?”李信十分平静的询问道。

    “确实有此事。”许玄彻大声说道:“当年萧郡公尚为萧梁之主的时候,因为羡慕丘和之财,就曾经派了宁长真进攻过丘和。可惜的是被丘和所败。实际上不光是萧郡公,像冯盎也都曾进攻过丘和。丘和乃是交趾太守,此人治政淳良宽厚,故此被任命为太守,丘和到任之后,抚慰吏民豪杰,尽通其情,深得当地民心,由此其地得以安定。丘和在交趾很得民心。”

    “说起来。丘和能为交趾太守,倒是与裴老大人有很大关系。当年前朝武皇帝任命丘和的时候,曾经是裴老大人举荐的。”褚遂良在一边说道。

    “嗯。若是征讨丘和如何?”李信想了想询问道。

    “交趾山高路险,路途遥远,补给最为重要,陛下若是要征讨丘和,当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许玄彻赶紧说道:“当年宁长真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此人不勇敢,而是后勤不足,才会被丘和所击败。”

    李信点了点头,这个时候交趾一带不仅仅是地广人稀,更是山林险恶,瘴气横生,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交趾才不为大唐所有,只是这种情况,李信却是不想。

    “先派人去取裴老大人书信来,若是能招降此人最好,若是不能招降,那就做好进攻剿灭丘和的准备吧!”李信想了想说道:“交趾山高路险,瘴气横生,粮草周转不易,加上丘和此人在交趾威望甚高,若是在丛林作战,敌人经常偷袭大军,恐怕大军还没有到地方,十成就死了三成了。”

    “陛下圣明。”众人听了点了点头,事实也就是如此。

    “但是一个交趾不算什么,交趾之后还有九真、日南等郡,还有林邑、真腊等国,这些地方都是心向我大唐的,不能因为交趾而阻塞了他们进贡的道路,所以交趾必须要拿下来。”李信面色冷峻,说道“这段时间,第一水师要造船,归乡侯,你去坐镇泉州,记住了,打造水师战船,泉州那个地方,有许多海外的商贩,这些人行走大海之上,轻松异常,你可以向他们询问航海的经验,给你五年的时间,给朕打造出一只强大的水师来。”

    “末将遵旨。”许玄彻赶紧说道。

    “朕还缺少一个精通山地丛林作战的将军。”李信扫了众人一眼,说道:“山地丛林作战极为重要,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众卿可有谁能推荐的?”

    “陛下,臣斗胆推荐一人,或许可以为之。”许玄彻出列说道。

    “何人?”李信好奇的问道。

    “宁长真。”许玄彻想也不想的说道:“此人虽然战败于丘和之手,但是却对交趾很熟悉,当年他也曾进攻过交趾,对山地作战还是比较熟悉的。”

    “陛下,臣也举荐两人,此人乃是冯盎、李光度,此二人也算是溪洞,是南方的豪强,这三人说起来,都是与丘和有些矛盾,陛下何不用此三人。”褚遂良大声说道。

    “这三人关系怎么样?”李信正待答应,忽然想到了什么,就询问道。

    “关系很好,听说是为莫逆之交。”许玄彻低声说道。

    “招这三人入京。”李信想了想,说道:“朕还要见见这三个人。不过,归乡侯,南方的士兵征召还是要快一点,先凭借武艺,遴选军官,然后让这些人都到京师,好生让他们学一学,或许能在里面培养出几个精通山地丛林作战的将才来。”

    众人听了都默然不语,李信并没有答应三人的任命,仅仅只是答应见见这三个人。由此可见,李信实际上并不相信这三个人,或许是因为这三个人私交甚好,若是在其他地方也就算,但是在南方,山林密布,远离长安这个地方,那李信就有些不相信将数万大军交给同一个人了。

    “归乡侯,你这次去泉州,还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就算你的水师战船造不成功,也要将此事办妥。”李信面色凝重,说道:“泉州商旅众多,有许多出自林邑、占城、真腊等地,朕记得在占城有一种水稻,姑且叫做占城稻,这种占城稻耐旱、耐涝,而且耕种的时间很短,可以达到一年三熟,若是朕没有猜错的话,肯定是有商人知道这种水稻,朕的要求就是,求得其稻种,然后在南方种植。你记住了吗?”

    “臣遵旨。”许玄彻赶紧说道。没想到李信郑重交代的事情居然是此事,心中微微一愣,但是很快就应了下来。

    “陛下,若是能得此稻种,我大唐永无粮食之危了。”褚遂良听了之后,心中十分惊骇,高兴的说道。

    “不要高兴太早,这种占城稻虽然很不错,但是适应耕种的也只有南方而已。”李信摇摇头说道:“要养活大唐所有的人,仅仅靠大唐是不够的,更是需要更多的土地,大唐的将军是做什么的,那就是用自己手中的剑,为大唐的百姓们夺取更多的土地。”

    “臣等永记陛下教诲,以手中长剑,为大唐百姓夺取更多的土地。”罗士信、尉迟宏、秦琼等人纷纷大声说道。众人声音很大,气势十足,就算是一边的褚遂良、孙伏加等文臣们也被李信的豪言壮语所震惊,这样的话,恐怕没有人能够说的出来。

    “登善,知道朕以后想的是什么吗?”众人散去之后,李信漫步在行宫之中,这个行宫是以前陈后主的行宫,虽然看上去有些古旧,可是经过杨广修葺之后,还是有点帝王气势。在李信身边,褚遂良也是一脸的轻松。

    “臣岂敢胡乱猜测陛下的心思。”褚遂良赶紧说道。

    “南方是个好地方,若是朕日后大军能够征讨四方,以四方之力供给我大唐如何?无论是农业也好,或者是畜牧业也好,或者其他。”李信笑呵呵的说道:“大唐周边多是富饶之地,比如扶桑的白银,再比如林邑的黄金等等,这些都是好东西。”李信说的很文雅,但是褚遂良还是从李信的言辞之中,听出了李信的野心,那就是掠夺,*裸的掠夺四方,什么集四方之力养大唐,就是从根本上掠夺四方。

    “陛下,这恐怕非圣人所为啊?”褚遂良惊讶了片刻,方紧张的说道。

    “呵呵!走,四处看看,当年的陈叔宝还是很懂得享受的,走,看看去。”李信笑呵呵的转移话题说道。。

第七百一十九章 山东之乱 一() 
登州城内,在山东的众多城池之中,也只有登州保持的比较完整,崔民干做了齐王府的长史,实际上却是处理山东的事情。om他在山东有很多的优势,崔氏就是在山东,山东的世家大族们都相信崔氏,对崔民干很是尊敬,所以他处理山东之事,基本上就是游刃有余。

    不过最近让他不满的是,就是齐王李元吉,他很不满李元吉留在山东,虽然表面上是在维持山东局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