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话三国-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椋熳硬皇亲詈缶霾呷耍匀桓ㄕ蟪嘉祝榻ú┭艹际耍槌善郎笸牛愿鞣较撞呓谢阕芷蓝ǎ燮渚

第三,天子将亲征山东,平定袁氏叛乱。在出师之前,各地叛军有向朝廷认罪的,可以从轻处罚,负隅顽抗,抱有幻想的,严惩不怠。

这三件事立刻在朝臣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随即又以诏书的形势发往全国各州郡,将震动传播到帝国的第一个角落。一时间,洛阳城里议论纷纷,奔走相告,稳重的人还在揣摩圣意,心急的人已经开始研墨铺纸,奋笔急书,希望能在这场大会中脱颖而出。

……

郭嘉急冲冲的进了曹操的内室,将正在和丁氏说话的曹操拽了起来,拖着就走。

曹操连鞋都没穿好,就被拖出了内室。

“嘿!嘿!嘿!奉孝,你等等,你等等。”曹操一边叫着,一边挣扎着。他可不想就这么被郭嘉拖出去,也太丢人了。

“将军,情况紧急,等不得,恕嘉无礼了。”郭嘉一口气将曹操拽到大堂上,这才松开曹操。曹操一边手忙脚乱的整理着被郭嘉拽松的衣服,一边苦笑道:“奉孝,究竟出了什么事,你这么失态?有什么事不能在屋里说吗,夫人又不是外人。”

“这件事,必须避着夫人。”郭嘉压低了声音,掏出一张纸,递到曹操面前。曹操狐疑的接过,没看内容,先看了一眼郭嘉的脸色。郭嘉刚才奔得太急,用力过猛,苍白的脸有些潮红,但更让曹操心惊肉跳的是他的眼神。

郭嘉的眼神有些慌乱,又有些兴奋。

曹操不解,却也没有多问。他知道能让郭嘉这么失态的事肯定是大事。

纸上抄的是一份朝廷诏书,内容并不多,也就是三件事。可是这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都足以引起重视,更何况是三件事同时发布。

看完之后,曹操明白郭嘉为什么说这件事必须瞒着丁夫人了。

天子刘辩从弹汗山归来,挟雷霆之势,即将席卷全国。以他的实力,即使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平定天下,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袁氏兄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他夹在袁氏兄弟之间,担负着阻隔二袁联系的重任,不管是袁绍还是刘辩,都会将注意力放在这里,迫使他立刻做出决定。

继续支持袁绍还是倒向朝廷?对曹操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难题。结果是可以想象的,麻烦只在于细节,不能被袁绍知道他的心思,先咬他一口。袁绍对付不了刘辩,要收拾他却是很轻松的事。

也正因为如此,不能让丁夫人知道也就非常重要了。丁冲死在朝廷的手中,如果他想倒向朝廷,难保丁夫人会有想法。也许她不是故意的,但以她那冲动倔犟的性格,只要做出一点出格的举动,就会被袁绍安排在这里的暗椿得知,引起袁绍的注意。

“奉孝,该当如何?”

郭嘉盯着曹操的眼睛:“将军觉得袁绍有取胜的机会吗?”

曹操连连摇头。开什么玩笑,刘辩不在的时候,袁绍都没什么机会,现在刘辩回来了,他哪还有半点机会。除非刘辩突然暴毙,那袁绍还有点希望。可是看看刘辩刚刚生了儿子,正是生命力旺盛的时候,怎么看也不像是会暴毙的人啊。

“将军自己呢?有没有可能趁乱而起,割据一方?”

曹操撇了撇嘴,苦笑道:“我最多是方面之将,逐鹿天下,非我所敢望。”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郭嘉一拍手。“当务之急,是立刻联络朝廷和陶谦、孔融,以免遭袁氏兄弟夹击,有覆巢之祸。”

曹操点点头,随即又担心的说道:“奉孝,你怎么办?如果被天子得知你……”

郭嘉笑了。“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天子连荀彧、戏志才这样的对手都能宽恕,我又怎么会在他的眼中。将军放心吧,不必为我担忧。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天子看到你的能力。”

曹操盯着郭嘉看了一会,忧心忡忡的说道:“如果是这样,那当然最好。”

曹操随即请来了毛玠、陈宫、程昱等人商议。看完那份抄来的诏书之后,毛玠等人也是大吃一惊。诏书里面的这三件事实在太震撼了,不仅关系到曹操的未来,也和他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毕竟他们不是一个人,身后都有各自的家族。如果曹操成了叛逆,他们就算不陪斩,也会被闲置,整个家族都会受到影响。

叛逆可不是一般的罪过,没有几代人,很难清除这样的影响。

曹操看看这些人的脸色,立刻知道自己的选择机会不多。他对程昱说道:“仲德,你曾经和天子见过面,这次还要麻烦你,再去一趟洛阳。”

程昱躬身领命。

曹操转身又对陈宫说道:“公台,你和陈登父子亲近,就劳烦你去一趟广陵吧。”

陈宫起身,深揖一礼。“喏。”

曹操拍拍凭几,长身而起,目光阴冷。“即日起,各军备战,严守各辖区,随时做准备作战,不得有误。”

“喏!”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起身,轰然应喏。

众人散去,曹操唯独留下了郭嘉。“奉孝,春天到了,该让我的龙出来活动活动了。”

郭嘉抚着青釭的剑柄,笑着点点头。

……

北海郡。

太史慈匆匆走上了大堂,向孔融抱拳施礼。大过年的,他正在家与亲朋好友宴饮,突然接到孔融的召唤,他非常意外。本来以为是好热闹的孔融要请客,让他来张罗一下,谁知道到太守府一看,府中戒备森严,根本没有一点请客的影子。

“子义,我们的坚持有结果了。”孔融将一份诏书递给太史慈。“你的机会也来了。”

太史慈一愣,连忙接过诏书,看了一遍,顿时屏住了呼吸。孔融说得没错,他们的坚持有结果了,他的机会也来了。天子要亲征袁绍,他终于可以一展才华了。

“朝廷征召各地贤良入朝议政,我准备赶去凑个热闹。北海的安全就要托付给你了。子义,机会来了,就要好好抓住,要不然会后悔一辈子。”

太史慈激动得泪流满面。孔融身为北海郡太守,在此坚守多年,正是他立功的时候,他却要赶往洛阳,看似参加议政,实际上是把立功的机会让给他太史慈。孔融如果不走,就算他坐在太守府里不出门,将来朝廷也会将北海郡的功劳记在孔融的头上,他太史慈要往后排一排。现在孔融离开了,他就成了第一负责人,将来就是首功。

“多谢府君提携,慈亲自护送府君出城。”

“不用了,我身无长物,却有薄名,管亥他们不会伤我,反而会殷勤招待。你安心守好城池就好,袁绍狗急跳墙,天知道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你小心些。”孔融哈哈一笑:“你也不用感激我,我去洛阳,是因为洛阳有更适合我的事,而且更安全,最合适我这样的书生了。”

太史慈抹着眼泪笑了。他知道孔融这只是想宽慰他,不想让他有心理负担。

孔融随即召集了太守府的掾吏,宣布了诏书,说明自己将奉诏入京议政,北海郡的防务由郡都尉太史慈代理,并代理太守的相关事务。他郑重说明了天子亲征的人心所向,希望北海郡的各家各族认清形势,不要做出错误的选择。

众人大惊失色,不敢违命,连声应喏。

很快,孔融将印信移交给了太史慈,自己乘着一辆马车出了城。出了城数里,有一个衣衫不整,满身的酒渍年轻人叉着腰站在路中间,拦住了孔融的马车,大笑道:“孔文举,要做逃虏么?”

孔融掀开车帘,笑骂道:“竖子,我就知道你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快上车,我们去洛阳骂个痛快。”

年轻人哈哈大笑,爬上车来,伸开两只臭哄哄的脚,几乎杵到孔融的怀里。他抱着头,靠在车壁上,乐不可支。“一想到要与天下人对骂,还是当着天子的面,我祢衡的心里啊就痒痒的,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洛阳去。嘿,我说,有酒么?这么痛快的事,没有酒,多扫兴啊。”

孔融从一旁的小柜中摸出两只酒杯,一壶酒,冲着祢衡亮了亮。“与你这样的妙人相伴,岂能无酒。来,一醉方休。不过,别怪我言之不预,所有人都骂得,天子你可骂不得。”

祢衡夺过酒壶,拧开塞子,先往嘴里倒了一口酒,这才斜着眼睛说道:“为何,到了洛阳,不骂天子,那还去干什么?”

孔融嘿嘿一笑:“我怕你自取其辱,他可是骂得袁隗吐血的狠人。”

祢衡一愣,更加精神,用力一拍大腿。“这样的对手千载难逢啊,岂能错过?”

第428章 作茧自缚

“呯!”一声巨响,一张厚实的书案飞了起来,撞在墙上,又反弹回来。案上的简册、笔墨飞得到处都是,原本整洁的书房内一片狼藉。

一滩墨汁溅在郭图的银色面具上,顺着精致的面具往下流淌,滴在他月白色的新衣上。他却不敢动一下,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银色面具下的脸皮一阵阵的抽搐,比当初烧伤时还要刺痛。

“为什么会是这样?”袁绍厉声咆哮着,气喘如牛。“我才是天命所归,我才是天命所归。”

郭图一动不动。

“荀彧!荀彧!”袁绍突然想起了什么,一转头,厉声喝道:“来人!”

张郃应身走了进来,抱拳施礼。“盟主。”

“儁乂,去将荀谌的首级砍下来,祭旗!我要和刘辩决一死战。”

张郃莫名其妙,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要和刘辩决一死战,难道是发兵弹汗山?

“快去!”袁绍怒不可遏,脸涨得通红,声音都有些嘶哑了。

“盟主不可!”郭图大惊失色,连忙劝阻。他冲着张郃连连挥手,示意张郃先出去守着,不要让任何人进来。张郃会意,连忙转身走了出去,命人加强防备,不得盟主许可,任何人不得出入。安排好了一切,张郃心里却有些不安起来。他深知袁绍的脾气,不遇到重大挫折,他是不会不顾风度,如此大发雷霆的。

难道是因为要与朝廷决战?

一想到此,张郃的心情就有些复杂。与戏志才一战,他因祸得福,因而悟命,成为袁绍麾下最强的战将,超过了深得袁绍信任的颜良。易水之战,正是他挡住了公孙瓒,扭转了战局。虽然袁绍对河北人心有疑虑,却还是将他当成亲信,让他统领近卫营,并且赏了他一份导引图谱。

如果再上阵,张郃很有可能成为与颜良并列的大将,但是,张郃很清楚,论个人实力,他在袁绍麾下也许可以称雄,却不算真正的强悍。朝廷有多名破境的猛将,就连曹操麾下都有典韦、许褚这样的悟命之人,一旦对阵,他根本没什么优势可言。

为什么袁绍自称有天命在身,身边却没有多少悟命之人?相比之下,刘辩身边却不断有人悟命、破境,甚至连曹操身边都有人悟命。

难道这是因为天命尚德不尚力?

想到袁绍的愤怒,以及那句脱口而出的决战,张郃心情忐忑。

屋内,郭图苦口婆心的劝谏着。怒急攻心的袁绍对荀彧恨急,迁怒于荀谌,要斩杀荀谌祭旗。郭图吓得一头冷汗。荀谌和荀彧是亲兄弟不假,可是如果因为荀彧就不问青红皂白的斩杀荀谌,只会适得其反。像荀家这样分投不同阵营的家族太多了,他郭家也是如此。袁绍今天因为荀彧杀荀谌,明天就有可能因为郭嘉杀他郭图。用不了多久,袁绍就会成为孤家寡人,不用刘辩打,他就死了。

郭图引经据典,分析厉害,好容易才把袁绍劝住了。袁绍一屁股坐在榻上,捂着脸,痛哭失声。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落到这个地步,原本意气风发,登高一呼,天下响应,袁家百年的谋画终于可以在他手中成为现实,转眼间却众叛亲离,连荀彧背叛儒门,他想杀荀谌以示警告都做不到。

直到此时,他才真正意识到世家盘根错节的势力,并不是他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他想起了光武帝刘秀,突然意识到了刘秀的无奈。

就算我成功了,建立了袁氏天下,恐怕也会重蹈大汉的覆辙吧。

袁绍忽然感到一阵无力,就像一只甲虫,一直以为自己身强力壮,天下无敌,左冲右突,却四处碰壁,才发现自己撞上了南墙,四周都是无法撕破的蛛网,有一只丑陋的大蜘蛛正等着自己自投罗网,还有无数的跳蚤虱子钉在自己身上,贪婪的吸着血。

“公则,我该怎么办?”袁绍垂着头,有气无力的问道。

“盟主,刘辩强横,不可力敌。冀州又三面受敌,非久战之地。于今之计,不若向南。”

“向南?”袁绍沉默了良久:“你是说江南吗?”

郭图刚才为了劝袁绍,出了一身汗,偏偏又不能拿下面具擦一擦。汗水在皮肤上滑动,脸上痒痒的,让他不由自主的抽搐着面皮,看起来有点神经质。

“刘辩攻占了草原,有上万铁骑可供调用,我军没有战马来源,骑兵不足,只有退过大江,据大江天险,守吴会多山之地,使战马之威无从施展,或可划江而治,得半壁天下。”

“半壁天下?”袁绍沉吟着:“如此一来,河北可就拱手相让了,河北士大夫岂不寒心?”

“盟主,河北儿恐怕早就对盟主寒心了。审配从草原上归来之后就闭门不出,却又宾客不绝,天知道他在草原上干了些什么。说不定……”

袁绍忽然转过头,眼神凶狠。郭图吓了一跳,没敢再说下去。不过,他很清楚袁绍的想法,否则他也不会说这样的话。

审配和文丑潜行到草原上劫杀刘辩,两百精骑没能杀掉刘辩,却折损超过半数,损失不可谓不大。诡异的是审配和文丑两人却完好无损的回来了,而且一回来之后,审配就闭门不出。文丑虽然没有辞去军职,却也是日夜饮酒,无时不醉,成了一个废人。

他们在草原上究竟遇到了什么?据说是被刘辩一个人打败了。两百精骑被一个人战败,这怎么听也不像是真的。袁绍一直抱有怀疑,却无从问起,心里早就结了疙瘩。此时郭图再提起这件事,无异于提醒了袁绍:河北人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忠心耿耿,说不定和刘辩达成了什么协议呢。

可是,郭图说退守长江以南也不现实。河北人是他的根基所在,如果离开冀州,河北人未必会愿意跟着他背井离乡,到落后潮湿的江南定居。没有了河北人的支持,他连袁术的实力都不如,甚至无法战胜拦住他退路的曹操。

于今之计,恐怕只有先和袁术联合,利用山东的人力、物力优势和刘辩周旋一番,看看情况再说了。

“给公路去信,要他向我靠拢,合兵一处,与刘辩决一死战。”袁绍站了起来,捏紧了双手,又道:“让他小心曹操,这个阉竖遗丑自以为是龙,恐怕早就和刘辩眉来眼去的了。如果他敢三心二意,我就行收拾了他。”

他又看看郭图,沉声道:“立即召集诸将议事,不能让流言散播,乱我军心。多派校事,一旦发现有不轨之人,立刻抓捕。”

“喏。”郭图连忙答应。

……

濯龙园,刘辩沿着水流,缓缓前行。

杨彪落后半步,身后跟着一个年轻的属吏,手里捧着一大叠帐本。杨彪不时的拿起一本帐本,翻到某一页,向刘辩报出一串数字。

“陛下,出兵山东,平定天下,的确是理所当然。可是,这事急不来,欲速则不达啊。”

刘辩走下凉亭,在栏杆前坐下,指了指对面的石栏杆。“杨公,你也坐吧。”又对那个司徒府的属吏说道:“把帐本放下,捧着怪累的。”

属吏怯怯的看了杨彪一眼。杨彪没好气的说道:“陛下让你放下,你就放下,犹豫什么。”

属吏红了脸,连忙将帐本放在杨彪身边,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刘辩打趣道:“杨公这两天是不是太累了,火气不小啊。”

杨彪尴尬的笑笑:“为了陛下出征的事,臣这些天的确有些累,火气是大了些。不过,这些年轻人也让人生气,听说陛下征召贤良入京议政,一个个不知天高地厚,也想着一鸣惊人,连自己的差事都不用心了。好多事都要臣自己去办,实在有些不堪重负。”

刘辩同情的点点头。“没错,有热情是好的,却也不能耽误了本职工作。不过,司徒府的属吏都是杨公看中的年青俊杰,他们有这样的热情,也是一件好事。”

“唉——”杨彪长叹一声:“事的确是好事,只是……”他欲言又止。不知怎么说才好。说实在的,他对刘辩是有些微词的。山东失守,国家财赋本来就捉襟见肘,刘辩还要同时办两件大事,对他这个司徒来说,压力太大了。各地成千上万的贤良应征入京,沿途的开支,入京后的食宿,哪样不要花钱?刘辩还要组建大军出征,又要支出大量的军费,这钱从哪儿来?

杨彪今天来找刘辩,就是为了这事。贤良征召的诏书已经发出去了,不少人可能已经在路上。再让他们回去,显然不合适。可是大军出征却不急在一时,完全可以再等一等。等贤良会议结束之后,差不多秋收的粮食也下来了,正是出征的好时机。

刘辩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静静的听着。杨彪知道他还在等长安的消息,希望杨修、刘巴能从长安调拨一些粮赋来解决问题。不过,杨彪清楚,这个可能性微乎其乎,长安一直在备战益州战事,也没什么节余。

史阿快步走了过来,后面跟着一个风尘仆仆的骑士。

“陛下,长安来了使者。”

骑士走到刘辩面前,单膝跪地,奉上一份奏疏。刘辩接过,看了一眼,眉毛渐渐的挑了起来。

“杨公,山东的战事看来必须缓一缓了,益州有突发情况。朕要先取益州。”

杨彪大喜:“什么突发情况?”

“刘焉病重,快死了。”

第429章 根基与枝干

戏志才劫走了卢夫人,火烧刘焉大堂的事,刘辩早就知道。这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事,所以他并不意外。可是他并不知道刘焉因此落下了病根,等贾诩安排在益州的密探发现刘焉久不露面,而且有医匠频繁出入州牧府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了。

刘焉是个野心很大,手段也很毒辣的强权人物,为官经验老到,所以敢违抗朝廷,而朝廷在短时间内也拿他没办法。可是他的几个儿子没有这样的本事,如果刘焉病重而死,益州内部必然会发生内讧,此时取益州,正是最佳时机。

更何况刘协监国的一年时间里,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工作。西线的张辽已经平定了羌地,虎视眈眈的准备杀入益州,而东线的刘表也一直陈兵江陵,如果不是逆流而上的难度太大,他大概已经攻入了益州。

取益州的条件已经成熟。

所以,贾诩一接到刘焉病重的消息,就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