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口的牌子,赫然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某军区滨城第二干休所”。

    这里的要看望的这位老首长,姓李,曾经在团里,当过团长,后来,离开了团里,到了师、集团军,最后,一直干到了工程兵政委,在这个岗位上退了下来。

    杨文斌和政治处主任,按照地址,敲开了一号楼一单元的楼门。

    开门儿的,是位,小保姆,约二十来岁的年纪,长的聪明伶俐,看起来很精明利落的样子。

    “你们找谁?”小保姆露出半边脸,警惕的问道。

    主任说道:“我们是447团的,来看望老首长。老首长在家吗?”

    然后,小保姆向里面传着话:“大爷,说是447团的,来看望你的。”

    卧室里传来一个老人的声音:“让他们进来吧!”

    小保姆给开了门。

    主任和杨文斌,两个人进了屋。

    这是一幢二层楼的小别墅,一楼是客厅,二楼是卧室。

    当他们两个人,走进一楼的客厅的时候,老首长,顺着楼梯,精神矍铄的,从楼上迈步走了下来。

    主任和杨文斌,两个人,一齐起立,向老首长敬礼。

    老首长啊,向他们摆摆手,就算还了礼。请他们两个人坐下。

    主任,开始了开场白。

    “老首长您好,这段时间,很久没来看你了,团里工作也很忙。这不春节快到了,我代表团首长,来看看你。”

    老首长,说道:“知道团里忙,我一直在关注着团里的工作。

    这次精减整编,有的人就提出要把216师也撤了,改成旅,我就没同意。

    凭什么,这么重要的部队,这么有光荣历史传统的部队,这么有作战能力的部队,怎么能说撤就撤呢?

    必须保留,如果这支部队撤了,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魂在哪里?”

    老首长,怒气冲冲的说道,“我就一直坚持着,他们能敢把我怎么着?我也不是说,我是从这支部队出来的,我就一直护着这支部队。

    但是咱们得讲理呀,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的目的是整合作战力量,提高部队作战能力。

    这么好的部队撤了的话,是整合作战能力吗?我看不是这样。”

    听着老首长发着牢骚,杨文斌和主任都插不上话,只是在那里微笑着点了头,很是赞同老首长的观点。

    老首长发完了脾气,让小保姆给主任和杨文斌倒了杯茶,然后说道:

    “当然啦,咱们老部队也得争气,你们部队,去年建设的怎么样?

    我看了,参加那个2012演习,陆海空三军联合战术演习,表现得就很好吗?历年来,就没有搞过这样训练的人,这次能搞得这么好,我看,这就说明了部队建设的基础,很牢固。

    至于开现场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儿小小的问题,这也不足以抹杀部队建设取得的成绩。

    当然,这沉痛的教训必须得吸取,经验必须得总结。必须给伤亡的战士一个交代。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出现了点儿事故,我们就不想训练了,我们就不敢训练了。当领导的必须要有这点气度,必须要有这个精神,必须要有这种不服输的劲儿。

    出了事儿,领导担点责任,受到一点儿处理,怕什么。

    我军的高级将领,哪一个身上没有一点儿事儿,没有背过处分。都是在受处分中成长起来的。

    这就是领导的担当。如果这点儿担当都没有,还当什么领导呢?还建设什么拳头啊?还有什么脸当红军的传人啊?

    对了。你俩就告诉团长政委,不管谁当团长,当政委,得把这只部队带好,这是我们的根,这是我们的本。

    我们的部队带好啦,谁也不能说三道四,谁也无法说三道四!

    这是我自己的期望。你们来看我,我很高兴,部队建设取得了成果,我也很高兴。部队建设出现了问题,我也很难过。

    就希望你们,能够负起责任,要有担当,把这支老部队建设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保持战斗力,建成军委的拳头部队,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对咱们部队的希望。”

    主任,连连点着头。

    他表态说:“老首长,我们一定不辜负,您和其他老首长,对我们红军部队的希望,我们一定团结带领广大官兵,把部队建设好,继承红军传统,并且在新的形势下,发扬光大,真正,对得起,红军团老首长赋予我们的责任,对得起,我们红军团官兵的辛苦付出。”

    “这就对了!”,老首长笑着说,“我对咱们老部队还是信任的,也相信,在你们的带领下,应该更有成果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们这一代,应该比我们那一代干得更好,更有成果。

    未来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好好干吧!”

第二三二章 通令,立功受奖的纸质证明() 
随着春节的临近,整理转业干部档案工作的步伐越来越快了。

    师政治部在集中审查完转业干部的档案后,要求各单位出具本单位转业干部,立功受奖的通令复印件,并且在复印件上,盖上团政治处的公章,并由团长、政委签字,盖章。

    每名转业干部,基本上,档案中都有一到两个三等功。

    所以,在师明确要求将本人通令复印件,呈团长、政委签字之后,陆续有转业干部,拿着自己的立功受奖通令复印件,去找团长政委签字。

    团长在接待了一个又一个找他签字的干部后,沉不住气了。

    这天,杨文斌正在办公室,准备报假的时候,电话铃响了。

    杨文斌拿起电话说道:“你好,干部股杨文斌。”

    电话里,传来团长的声音:“小杨啊,你跟转业干部说一下,不要拿着自己的通令复印件来找我和政委签字了。由你们政治处干部股统计一下,一共有多少转业干部需要签字的,由你们统一复印,然后拿着复印件,统一来找我和政委签字。

    你说干部拿着通令复印件儿,来了就找我们签字,我们也不知道真的假的,也无法进行辨别。你们和保密室初步核实一下,之后,盖上政治处的章,再来找我和政委签字,好不好?”

    “是!我马上办理。”接到了团长的电话,杨文斌答到。

    然后杨文斌,打电话给在师招待所集中整理转业干部档案的甄干事,告诉他,不要再通知转业干部个人,去找领导签字了。

    统计一下,还有多少,在转业干部档案里,有立功受奖登记表,但是,没有复印件签字的。

    然后,让他回来一趟,将转业干部立功受奖的,通令令记录下来,回团,去保密室查阅。审核无误后,先由政治处盖章,再去找团首长统一进行签字。

    杨文斌知道,转业干部,在部队,奋斗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对于他们的经历的记载,转业干部档案是最权威的了。地方安置部门就是根据他们的转业干部档案,进行工作安置和审核的。

    特别是立功受奖,在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规定,比如,有的省市规定,转业干部,有一个三等功加五分,一个二等功加十分,一个一等功加十五分。

    还有的地方规定,三等功可以累计计算,但最多不能超过五个。

    这就给一些在部队没有立过三等功的,或者,立的三等功数较少,但还想多计算分的转业干部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果,在转业干部档案审核过程中,出现把关不严的问题,就很容易,被个别转业干部钻了空子。

    前几年就出现过这类的情况,有的干部,本身并没有立过三等功,为了提高转业安置过程中的分数,私下找到相关的人员,要了一张空表,去地摊找人刻了一枚假章,做了一张假的立功受奖登记表。

    可是假的就是假的,他只有登记表,却没有,没有立功受奖通令。

    当时也是,要求有转业干部本人拿着通令复印件儿,去找团长政委签字,来证明自己的立功受奖是真实的。

    于是这名干部,找到立功受奖的同志,复印了一份通令,到地方的复印社,造了一个假的通令,将自己的名字,加了进去,重新进行了复印。

    他拿了通令的复印件,去找团长、政委签了字。

    当时审核的干事,看复印件上有他的名字,有他的立功受奖登记表,还有团长政委的签字,就没有与其他同批立功受奖的进行核对,将立功受奖相关记录收入了转业干部档案中。,

    可谁知道,地方安置部门,在审核中还把这张立功受奖报告表抽了出来,鉴定为涉嫌造假。

    后来的事情,简直就是戏剧性的。

    这名转业干部,也不得不承认,他自己的那张立功受奖通知书是造假的了。而为他提供了,签字盖章的,团政治机关干部及团首长,也因工作不细,把关不严,受到了通报批评处理。

    原因当然是啼笑皆非!

    本来,证明转业干部立功受奖的通令复印件和团首长的签名盖章,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问题,出在立功受奖登记表上。

    本来这张表的样式和真表的样式一模一样,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们单位公章上。

    这枚党委的公章,锤头和镰刀的方向,竟然和真正的公章的方向,正好相反。

    原来,这名干部,将盖过公章的复印件提供给了刻章的,不知道是刻章的疏忽,还是什么原因,竟然将其刻反了。

    这样,这名干部,不但没有多加上五分,反而又因为,涉嫌弄虚作假,欺骗组织,挨了一个处分。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例子,这就是,整理转业干部档案的干部帮助转业干部,进行档案造假的事情。

    一名上级机关的,专属负责转业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干部,帮助一名转业干部,在转业干部档案上进行造假。这名干部,明明是副营职转业的,可是,任职时间却较长。

    但是,在转业干部档案整理过程中,这名转业干部的档案,却变成了正营职转业的。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就多了,档案里面的干部任免报告表,需要单位政治部的印章,下级党委的章。还有,工资调整供给介绍信,以及后勤部门儿的手续。

    但是,天网恢恢,这名转业干部以正营职的身份,回到家乡。

    在这名干部待安置进行公示的过程中,却被其他同批转业干部所实名举报。

    因为,很多平时的老乡、战友,在部队同一个单位工作的,相互都比较熟悉,对于某一个人的出生时间、任职经历等等,都了然于胸。

    但是,同年兵回到家乡安置之后,工作上,分配到什么样的岗位,面临着竞争。

    在涉及到个人利益的问题上,谁也不会含糊,谁也不会允许这种造假的干部排在自己的前面,让本属于自己的位置,拱手相让的。所以,向安置部门举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在这之后,师团的干部部门儿,进行了整顿。进一步学习了,干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区分了执行制度与违反制度,违反纪律与灵活办事的政策界限。

    对于,进入干部部门儿的干部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为本人负责,还要为单位负责,更要为转业干部负责。

    所以,在此之后,各级干部部门儿,在整理干部档案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立功受奖只需要复印件证明就行了的作法。

    而是要求,不但要有通令复印件,而且,还要有本单位的,政治部门的盖章,团长、政委的签字,盖章,以证实立功受奖的真实性,杜绝了造假事件的发生。

第二三三章 拜年,或明或暗的必经程序() 
转眼之间,春节就要来到了。

    春节期间探亲访友,是中国人的传统,即使在部队,也不能免俗。

    春节之前杨文斌就想着,春节期间如何给领导拜年的问题。

    给领导如何拜年,是一门艺术。

    运用好了,能起到沟通感情,融洽上下级关系的作用。

    运用不好,可能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郝政委那里,自己,是没有必要去的。

    因为,尽管,他对自己很欣赏。并且,在自己的使用上,尽了很大的努力。

    但是杨文斌觉得。他和自己的级别相差得太远了,人家毕竟是高级领导干部,而自己,才是小小的副营职干部,差距确实太大。

    而且他对自己好,除了欣赏自己之外,有一部分的原因,还是由于郝部长和三伯父的关系。

    所以。怎么和他拜年,是需要仔细斟酌。

    拿东西?不太好选,多了吧?自己拿不起,少了吧?又怕人家看不起。所以,还不如不拿呢。

    在他那个位置,吃的喝的用的,是不会缺的。

    所以,自己只需要,给他发个短信,发个春节的祝福,就行了。还是没有必要,当面打扰。

    自己要做的,就是多跟三伯父沟通,让三伯父有时间,多陪一陪,他自己的老战友郝部长。

    郝部长的心情好了,身体就好。

    他的身体好了,郝政委,也就会高兴。

    对于牛政委,他想还是应该去看一看的。毕竟,两个人属于萍水相逢。只是有共同的经历,都是在导弹连当过排长的。而且,自己读研究生,自己提正连职,都是,在郝政委的授意下,在牛政委的直接关怀下实现的。

    尽管他现在调走了,但是,离自己现在所在的单位,也不过是,打个出租车,二十来分钟也就到了。

    所以,杨文斌决定,在正月里,要去,没有牛政委那里看一看,也不要不需要买太多东西,买两瓶酒,没空着手,意思一下也就行了。

    站在,领导的位置上,他们不会去这些烟啊酒啊的,他们需要的,是下属对他们的重视,保持一种优越感、存在感和话语权。

    而现在的团长、政委那里,自己一定得去看一看。

    团长,那是军事主官,对政治干部的任用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政委,是政治主官,对于政治干部的提拔使用是一言九鼎,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

    这两位团里的主要首长,是一定得去看看的。

    再一个,就是,政治处的韦主任。

    也应该去看一看。可是怎么去看呢?

    是拿钱?太多,自己还没有,只能像随礼一样,带个一二百块钱。

    买东西?多了少了,还真没法办。太多了自己承受不不,太少了又怕别人说自己没诚意。

    那还不如不去看。

    想来想去,经过自己的再三权衡,杨文斌决定,团长、政委那里,也就是,带个二百块钱,装在信封里。当面,跟领导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

    主任,那里,最好还是买点东西,他们家那里什么也不缺。

    至于同事那里,就更好办了,互相发个短信,或者见面的打个招呼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

    拿定了主意之后,杨文斌,就按照自己的计划,春节之前,提前去商店买了两瓶好酒。所谓好酒,不一定非是茅台,五粮液,只要是地方特产,意思到了也就可以了。

    春节之前,他提前牛政委打了电话。在确认牛政委在家之后,他开门见山的说:“政委您好,我是杨文斌。读研学习回来之后,我还没抽出时间去看你。您现在有时间吧,我去看看你。”

    牛政委没有和他废话,而是,直接说道:“我现在就在团里,你过来吧。正好,我还有点事要和你说呢!”

    于是,杨文斌,直接从团队的小南门,出了团,打了一台出租车,向燕军大营冲了过去。

    到了446团门前,杨文斌下了车拎着酒,大摇大摆地到了团招待所。

    结果,一打听,通信员说,政委有点急事,出去了。

    临走的时候,交待说,如果杨文斌来了,让他先等一会儿。

    杨文斌坐在招待室等待着政委。

    过了大约半小时,牛政委回来了。杨文斌,立即迎上前去。向他敬了礼,说道:“政委好!”

    政委热情地伸出手,握住杨文斌的手,用力地摇了摇,说道:“等一会儿了吧?刚才出去了理了个发。你怎么样?这几年在学校学的还可以吧!

    毕业回来了,怎么还是回到政治处工作了?“

    杨文斌回答道:”在政治处工作,一个是比较熟悉,第二个是也有这方面的位置。

    这不还得感谢,政委您,当初给我提了政治指导员。

    我去军事科学研究院读书的时候,有的同学,还是副连职来的呢?

    同期的那二十来个研究生里面,只有三个字是正连,其他都是副连职务。“

    “回来了就要,好好干,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工作中去,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牛政委,语重心长地叮嘱他。

    “是!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的。”杨文斌回答道。

    “对于干部工作,你也是对口。而且干部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目前这种条件下。怎么选好人用好人?作为党委的工作机构。你们干部部门的责任重大!”

    牛政委请他坐在沙发上,又详细地询问了他学习这三年的情况。

    杨文斌一一进行了回答,并且,说得很详细。

    听到了杨文斌的回答,牛政委很是高兴。

    觉得杨文斌离开这三年,确实是成熟了。

    “你们团,团长、政委都是新换的。工作起来,肯定是要有磨合。作为干部部门,工作敏感,作用很大。在干部的任用上,要坚持用制度管,上会研究,充分征求团常委的意见。防止少数人决定及一言堂的现象的出现。”

    “好的。我一定按制度办理。”杨文斌表态道。

第二三四章 随军,改变两地分居的途径() 
过了春节,在干部调整配备完毕之后,杨文斌开始着手办理家属随军手续。

    家属随军,是两地分居的干部家属,所盼望的事情。

    在计划经济时代,家属随军之后,可以将家属的户口,由原籍迁到部队驻地。同时,家属是农村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