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紧地抵在右肩的肩窝处。眯上左眼,睁开右眼。将目标、准星、缺口和右眼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周教员趴在地上,边给学员讲动作要领,边自己做着示范。
“对了,在这里呢,我教大家一个诀窍,一个不传之密。“他找了一块儿尖石头,然后坐起身来,在腰下的部位,用力刨个小坑,”这小坑是干什么用的?就是放牛子用的,不然的话你连续卧倒在这里一两个小时,牛子会很不得劲儿。“他仍是边讲解着动作要领,边示范了动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更不利于繁衍后代!“学员们一阵哄笑起来。
胸前扎着子弹袋,左手拎着马扎凳、沙袋,右手拿着自动步枪,身着迷彩服,想起来真威风凛凛!可是任谁趴在地上,两肘支地,叉开双腿,在地下瞄准那么一两个小时,可就真够受的的了。杨文斌按照要领,几枪练下来,肘部就要命地疼,调整一下只能维持几分钟,之后又是酸麻胀痛。他努力眯着左眼,使准星与缺口成一直线,指向百米外的靶心,屏住呼吸,枪口颤颤巍地定在了靶心,轻轻勾动扳机,“啪”地一声脆响,击发完毕了。
作为军人,如果连枪都打不准,绝不能算是合格兵,而要成为神枪手,确实更得下苦功夫训练。
杨文斌在去神枪手九连参观时清楚地记得,在荣誉室里看到过这样的照片,为了训练臂力,战士们在自己的枪口上都拴了一条线,下面吊着两三块砖头。这样练下来,持枪才能稳,才能保证射击的精度。才能成为神枪手。
卧姿瞄准练习了一周之后,实弹射击终于开始啦!
“像射击出发地域前进!”射击场指挥员下达了命令,一列十名学员在排头学员的带领下跑步走向射击出发地线,每个人对应着自己的靶位站好,面向靶标停了下来。这个场地一共有十只靶子,从右至左标着1、2、3、4、5、6、7、8、9、10的数字,在这里,射击保障员给每名学员送来了一只压着五发实弹的弹夹。
“向射击地域前进!”射击场指挥员继续下达了命令。听到射击场指挥员下达的口令后,每个学员右手拿着弹夹,迈着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射击地域。按照射击教员教授的要领,学员们迅速叉开双腿在马扎凳的后面趴下来,等待着进一步的命令。
射击地段指挥员,又下达了新的命令“装子弹,开始射击!”
话音刚落,就听“哗哗哗”枪拴拉动子弹上膛的声音响起,“呯、呯、呯”,动作快的学员首先开枪了。
杨文斌眯着左眼,睁大右眼,按照动作要领,对准目标。将目标、眼睛、标尺、准星、缺口连成一线,在瞄准状态下,轻轻扣动扳机。与此同时,他感到自己的右肩,被狠狠的顶了一下,反弹回来。然后,在瞄准姿态,他又射出了另外四发子弹。他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完了五发子弹。
等所有学员射击完毕之后,“验枪“,射击场指挥员下达了另一个命令。随着话音的落下,射击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拉拴的声音,”好“,射击指挥员检查弹舱后,没有发现子弹,下达了命令,”哗“的一声,枪拴复位了。然后,他跑向下一名学员,继续检查。随着”好“、”好“、”好。。。。。。。”的喊声,他依次检查了每员学员的弹舱后向射击地段指挥吹起了意为安全的长哨。
射击完毕之后,”卸弹夹,带走!“,射击指挥员接着下达了下一个命令,然后每名学员将自己的空弹夹从枪上卸下来,拿在自己手里,统一由排头的学员带离了射击地域,统一将弹夹上交给射击保障员,由他们统一继续为下组射击的学员压着子弹。
到了报成绩的时候。杨文斌,紧紧的盯着区队长手里的报话机话筒,竖起耳朵听着。
”第六靶道:第一发,十环,第二发,十环,第三发,十环,第四发,九环,第五发,十环!“。
杨文斌,心里非常高兴,自己竟然打了49环。真是不可思议,看来每天趴在那里,练瞄准击发是非常有用的。刚才在体会射击时,他就是按照教员教的要领,在重复着瞄准,轻轻的勾动扳机,正是按照这个体会,打出了49环的好成绩。
这一组射击成绩超过45环的同志每人奖励五发子弹,继续射击。
刚才,杨文斌刚才是第二组打的。等所有学员都射击完成之后,才把超过四十五环的人都被选了出来,然后这些人组成十个人的队伍,按照刚才的顺序,”呯呯“”,这样重新开始了射击。杨文斌在心里默念着动作要领,手中按照要领做着瞄准击发的动作。
尽管杨文斌感觉刚才自己的击发的过程很是完美,但是统计成绩的时候,却发现五发子弹分别打出了四个九环,一个八环,总计是四十四环。
第二次射击,瞄准击发成绩,超过45环的,有李铁英,张江,李坤等等。
为什么自己这次的成绩不一样呢?
同样是射击,瞄准击发的动作,为什么这个动作也没有得到优秀呢?杨文斌,心里疑惑着。
第二次射击成绩,超过45环的学员,集合在队伍前面,由队长将准备好的大红花给他们戴在胸前,并且队长特意拿出随身的相机给每个人都拍了照。
杨文斌心里觉得更委屈了,第一次自己打得那么好,为什么不带我啊?这次真是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教员同志,学员一队集合完毕,请指示!”值班班长李大勇敬礼向周教员报告了之后,周教员还了个礼,说道:“讲评!今天我们进行了XX…1式自动步枪射击预习,同志们打得很好,没有脱靶的,特别是,李铁英,张江,李坤、张营、孙乐、赵刚、李德生等几名同志评为训练标兵,并且每人胸前戴一朵小红花以示奖励,说明了他们平时训练的刻苦,检验出了他们平时训练的效果。但是,也有的同志第一次打得好,第二次打得不好,这就验证了我们射击理论,影响射击精度的因素,一是风速,二是校枪的准确度,三是射击姿势。同样是一只枪,即使射击者用正确的要领进行了瞄准,但有时也不会准确击中目标,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这时候,杨文斌才知道,不是自己瞄得不好,而是自己第二次用的这把枪上有问题!看着同班的李德生带着大红花在他眼前晃动,故意得瑟,杨文斌心里更气愤了,“看我下回咋超过你?”他在心里安慰着自己。
第十七章 中秋,体会时空相隔的思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一个中秋节来到了。
为了让学员们度过一个难忘的、与众不同的中秋节,大队决定在中秋夜举办篝火晚会来庆祝中秋节。
听说要举办篝火晚会,学员们都很高兴,各班的学员都积极主动地报名要求表演节目。
在班长潘利权的怂恿下,杨文斌报了一首蒙语歌曲演唱《敖包相会》。这首歌是讲在八月十五的夜晚,一对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敖包下约会的情景。这可是杨文斌的拿手曲目,从中师唱到大学,现在又从大学唱到军校。
当夕阳已退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学员们在露天搭起来一个火堆,运来了成捆的干木柴,倒上汽油,燃起了冲天的篝火。
随着篝火的点燃,晚会开始啦!
参照传统的晚会的形式,选了两名主持人,当然都是男学员。
“尊敬的教官,亲爱的学员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滨城陆军学院一大队一队中秋联欢晚会现在开始!”,主持人煞有介事地朗诵着主持词,说的声情并茂。
第一个节目是诗朗诵,是由一班的一名中文系毕业的同学表演的。他根据学员集训队生活、训练工作生活的现状,与大学生活曾经的惬意、悠闲做了对比,抒发了保家卫国的男儿情怀。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心爱的国防事业。军人们牺牲了和父母、爱人阖家团聚的机会,在站岗放哨中体现的奉献精神。赞颂了奉献,这种孤独,这种伟大。
第二个节目是四班出的的,三句半。内容也是他们班自己编的,三句半用的道具就是军人常用的外腰带,用金属腰带扣相互撞击着发出声音来体现节奏,前三个人说的长句,最后一个人讲的半句,弄得挺逗乐的。
第三个节目就是七班选送的,杨文斌表演的独唱《敖包相会》啦!
“首先,在这里我向大家致以中秋的祝愿!祝大家节日快乐!今天,给大家献上一首蒙古语、汉语合唱的歌曲《敖包相会》!同时,也把它送给正在想念我们的朋友和我们正在进行想念的朋友!”一段开场白之后,杨文斌开始深情地唱了起来,“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了,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哟!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你心上的人儿就会慢慢的跑过来哟!”
杨文斌先用蒙语深情地唱了一遍之后,再用汉语演唱了一遍。
这首歌唱出了这群军营男子汉的心声,勾起了大家的美好回忆,赢得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
第四个节目是舞蹈,十一班全体学员表演集体舞。她们的舞蹈就是霹雳舞,十个男子汉,在台上随着激越的节奏扭动着四肢和腰肢。尽管舞跳得很好,大家看着的感觉还是怪怪的。男子汉的世界,还是缺少女性的柔美。
一群军营男子汉们围坐在篝火旁边载歌载舞。他们也想念天边的亲人,但是,为了献身国防,开创一番事业,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了军营,告别了父母,背起行囊,踏上了征程。这里没有悦耳的音响,甜美的歌喉,但却有男子汉的刚健、粗犷与豪放。
“每逢佳节倍思亲”,尽管这已是杨文斌在外度过的第九个中秋节了,但今年与往年的感受明显不同。
只有当参军入伍之后,才真正对军人的奉献有所体会。当别人阖家团圆、举家赏月的时候,军人却要远离父母,舍却人间欢乐,换来万家团圆。越是危险,越是关键时刻,军人越要表现出绝对的服从与顽强的忍耐,无私的奉献。当圆月终于从云层中露出,把光华洒向大地的时候,杨文斌。的心猛然一颤,此情此景感动了他。此刻,爸爸、妈妈在家里正在做什么,也许在忙着秋收吧,或许还在忙着盖房呢,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他们也会惦记着我吗?
李春华,他现在在干什么呢?也在月光下欣赏着圆月吗?杨文斌心想。
李春华是杨文斌的大学同学。也祝愿他们中秋快乐!
李春华是他下届的同学。身高一米六五,长的文文静静,待着一副眼镜。她家滨城当地的北部县市,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这时,杨文斌想起在自己大学二年级,迎接新生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情景。在一群拿箱箱柜柜来报到的红男绿女学生中间,她穿着一袭白色长裙走在学生中间,是那样的卓而不凡。等杨文斌,迎上前去,笑呵呵的,接过她手里的小皮箱时,觉得很重,原来是装了很多的书籍。他就发现她是一个爱书的女孩儿。没想到,此后,他们接下来的三年,产生那么深的缘分。
杨文斌在系学生会当宣传部部长期间,俩人在阶梯教室后面的宣传部办公室里,经常加班,彼此有着那么多的默契!
但是直到快毕业了,杨文斌仍然没有向她表白。因为她见到了太多的男女,上学期间在一起却因毕业而分手的剧情本。特别是当有一天,李春华像小妹妹一样,向她说出心里的烦恼时,她说,这段时间自己心情感觉特别的烦闷。因为一些不相干的人或者只是一面之缘的人向她表白,向她倾诉,希望和她作进一步的朋友,她感觉很烦。当时杨文斌都有些心惊的,因为那几天,他正在琢磨着什么合适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想法。记得当时自己安慰她说,这个事情你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说明你太优秀了,优秀的女子有人追求是很正常很正常的事情。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心去选择就好啦,不要有那么多的顾虑和烦恼。谁知现在自己也陷入了这个怪圈?他该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呢?
一个月前,刚来到滨城陆军学院的时候,杨文斌,下定决心写了一封信,向她进行了表白。当然,他也说的很隐晦。但他相信,李春华能看明白。
在室外,伸到袖外的双手仍感到些许凉意。已到深秋了。
前夜做了一宿的梦,恍惚中似乎又回到了滨城师范大学,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校园,又见到了曾朝夕相处的同学。等待已久的话语终于响在耳边:李春华,毕查迈格海日拉着白那(我爱你),我们围绕地球绕几圈吧!当时他感觉幸福极了,不知道自己身处哪里了。不知什么原因他一睁眼,梦中的情景历历在目,夜暗极了,些许的星光透过窗子照在室内,偶尔听见室友的梦呓与鼾声。迷迷糊糊中,又睡去了。奇怪,又回到了学校,在楼前,与她又见了面,具体情况怎么样我已不记得了,好象并不乐观。
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一月之前的去信至今未见回音。是没收到,还是她不想回信,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
终于盼到了回信。
星期一的下午,通讯员来发信,有他的一封,拿过来一看地址,竟真是她来的。她谈了她们的友谊,谈了对命运的看法,谈了目前她的境遇,饱含着一种伤感与悲凉,似乎前途无望,但是,她仍是顽强地坚持着,与命运搏击,就象去年杨文斌的做法一样,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好可怜啊,这是对自己命运的感叹与挣扎。此时,她的压力一定非常的大,心灵上需要慰藉,他多想帮一帮她呀!可他能帮助她什么呢?现在这种状况,还不是同命相怜吗?应该支持她、鼓励她,坚持下来,闯过这一段难熬的日子,也就轻松了。此时,他实在不应该再去给她添乱,搅乱她那本就不平静的心情,分散她的精力了。这样做,于她、于他自己,都会是有益的。
这也许是逃避现实,他不敢面对她,坦坦然地。这种矛盾折磨他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
”难道自己一辈子就这样加快过去,在加快中消逝了现在,丧失了许多本该抓住的机遇吗?该怎么办呢?“
在犹豫、彷徨了一段时期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到滨城师范大学去一趟,错过此次的话,也许再就没有机会了。
清晨起床,他跑步至汽车站,打了一辆出租奔向火车站。谁知第一班至滨城的火车已经发走了。等候半小时后,登上了南行列车。又到常去的度过了四年时光的故地了。
走出滨城火车站,两旁依然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道路上车水马龙,出租、小客的拉客声又吵醒了沉睡的滨城。
此时,滨城师大的同学正在干什么呢?看着车窗外那熟悉的街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
进了师大院内,感觉面貌焕然一新。主楼粉刷一新,阳光也分外明媚。
杨文斌在研究生宿舍见到了最好的室友春明,叙谈了一会儿,又见到了两个读研的女同学。此时,多么渴望见到李春华一眼,可是下午3时前就要归队,时间太紧了,他终没有去见她的勇气,只凭运气吧!看能否在路上遇到她。
时近中午,春明为我准备午餐,在研究生宿舍里,经过两小时的忙碌,一顿丰盛的午餐完成了。真舍不得这段时光,如果时光后错几小时,多好啊,他可以和春明再叙一下,甚至可能还会去见她一面。
时光留不住,收假的期限催促他,12:45就离开了校园,踏上了归途。
第十八章 基层,未知深浅的河()
昨天上午,配合基层管理课的教学,大队请三队,就是优秀士兵提干队的一名优秀学员给他们一队二队的地方大学生干部作报告,传授基层工作的经验。
在台上,他自我介绍说,他叫李高峰,提干前是松江省军区通信团的一名班长。参军入伍后,他苦练通信技能,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迅速成了本专业的训练尖子,在军区组织的通信专业比武中,获得第一名,师里给他记了二等功,经过激烈的竞争,由班长提拔为干部,由兵的序列进入了干部序列。
他向学员们传授了很多的基层工作的经验。比如说。要练好军事素质。出类拔萃,才能让战士口服。要关心战士的生活,才能让战士心服。要领会上级领导的意图,并坚决执行,领导才会赏识。要有真才实学,才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面对你们地方大学生干部,对基层的了解,你们近乎一张白纸。在这里,我再给大家讲讲,基层管理课上教员不会讲的内容,哪些人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我想,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
李高峰排长的话引起了学员们的浓厚兴趣,一个个地坐得更端正了,眼睛睁得更大了,专注地等待着他的答案。
“大家可能会说,决定我命运的人,当然是我的直接上级啊!我的所作所为,所说所想,直接上级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当然是决定着自己命运啊?可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基层部队,通常决定我们自己命运的人并不是自己的直接上级,而是上一级或者是上两级或者三级。比如说,我以前是班长,那么决定我班长命运的,不是排长,而是连长或者营长。同样道理,我们下基层之后一般都要从事排长工作,那时候,决定我们大家的命运的,就不是连长了,而是营长或者教导员了。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干工作不仅仅要让自己的直接首长满意,更要让自己的上两级、甚至是上三级首长的满意。只有他们满意,我们才能够成功,才能成长得更快,更迅速。”他意味深长地说。
他的说法给学员们带来了强烈震撼,这和管理课教员所讲的完全不同的,是两种认识观念!而且,这是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中总结出来的,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而且是被事实证明了的道理。李排长能站在这里,给学员们介绍经验,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今天下午,学院为了让地方大学生干部更多地了解基层,为第一任职打好基础,更是请了八十年代入伍的地方大学生干部来给大家现身说法。
“同志们,我叫孙吉生,现任步兵第XXX团政治处主任。我作为龙江农垦师专物理系83年毕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