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文斌查阅了一下今年的士兵考生录取名单,竟然比去年,多出了,五六名。
与此同时,杨文斌自己也接到了他期盼已久的军事科学研究院军事历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从通讯员儿手中,接过沉甸甸的牛皮纸信封的时候,杨文斌,心情有些小激动。
回到办公室,他打开了,一个烫金的大红录取通知书出现在眼前。
正面写着“军事科学研究院XXXX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打开扉页上面写着,“杨文斌同志,经参加全军统一考试,你被我校军事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录取,请于八月二十日前,来我校报到。”
右面,写着报到时需携带的物品,包括,行政介绍信。组织关系,供给关系等。
以及报道时的,应注意的其他事项,等等。
第一五八章 “救火”,站好最后一班岗()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杨文斌在团里的工作进入了倒计时。
每一天的日子,杨文斌都倍加珍惜,用百倍的努力,来干好自己份内的工作。
自打进入七月份,制定干部秋季入学计划的工作也就开始了。
根据师里发来的秋季入学计划,秋季入学名额,主要有营职中培班一个名额;作训参谋培训班两人;通信参谋培训班一人;油运专业培训班一人;政治工作培训班三人;车辆工程培训班一人。
股长做了个预案,先要求机关、各营上报推荐人选。
参谋由司令部来推荐;油运的,由后勤处推荐;车辆工程的,由装备处推荐;政治工作专业的,由政治处推荐;至于中培的名额,则由团首长来推荐。
然后,推荐上的人选,进行汇总之后,干部股长,拿出来出初步方案,报给团首长,来决定。
然而,这一段的工作,却不是太顺利。转业干部的安置工作,出现了岔头。
由于今年是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的第一年。
转业干部的名额,比正常年份多了三倍。地方政府的安置压力非常大,再加上在地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也在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这就造成了安置人数多,与安置岗位少的矛盾。
很多干部的安排的岗位,也与期望值,不能达到一致。
这不,政治处,宣传股的一名干事,张选民,工作安置的事情,却出现了岔头。
本来他在转业之前,在填转业干部报告表的时候,在填写安置主向的时候,是准备去滨城城区的。
而且,滨城城区方面也答应接收的。但是,在待安置期间,他和妻子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伤了和气,两个人在这个时候离婚了。而当俩人人离婚证拿到手时候,张干事的安置,已经由原来看符合安置的条件,而变成为不符合安置到滨城的条件了。
按照政策,他只能回到滨城的一个县级城市去安置了。因此,他才给团队打来的电话,不想走。还要去滨城城区安置,要求团里派人协调安置方向的事情。
团首长经过研究,决定派管理副团长。还有一营柳教导员出面,同时干部股派一名同志配合,协调这件事情,做他本人的思想工作。
副团长出面可以理解,代表团首长参加,那为什么一营柳教导员要参加呢?杨文斌开始没有想明白,后来,他明白了。因为,一营柳教导员当宣传股长的时候,张干事正是宣传股的干事,由于两个人的私人关系,非常不错。柳教导员的话,张干事能听。
本来团里要安排干部股长去的。但是,昨天突然接到师的通知,师里明天要召开干部工作的紧急会议,要求团里的干部股长参加。
因此,团里选来选去,决定让杨文斌跟着副团长和一营教导员去处理这件事情。
杨文斌准备了些文件,国家和军队,关于做好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军转安置部门要克服问题,协调解决体制编制改革期间的转业干部安置问题。
第二天,三个人坐着团里的吉普车。跑了约几百公里的路途,赶到了滨城市人事局,打听到了滨城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直接奔向三楼的军转办主任的办公室。
杨文斌用手在前面敲了敲门。里面传出允许的声音之后,杨文斌推开了门。
军转办主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儿,高高的个子,头发已经开始谢顶!
他看见三个穿军装的人走进来,就从他的座椅上站了起来,举手迎接。
走在前面的副团长作了一下自我介绍。
“我们是447团的,我是副团长。我们部队有一个叫转业干部,叫张选民,今年安置到你们滨城市区工作。
现在听说出现点问题,我们想请求你们,本着为国防建设负责的角度,帮忙协调解决他的安置去向问题。”
军转办主任,笑呵呵的听着副团长介绍完,请他们三人坐在沙发上,然后自己坐在对面。
然后,说,:“你们说的这名军队转业干部的情况,我还真了解这个情况。原来,他是符合安排在我们滨城市区的条件的。我们当时都看过了的,档案的记载是合格的。
但是,等档案转到了我们办公室,我们要求提供结婚证、户口本原件的时候,却出了岔子。这名干部和他的妻子,在这个待安置期间竟然办理了离婚手续。而离婚之后,这名干部就没有任何理由,分到我们滨城市区工作了。
因为,转业干部能安置去向,就是原籍、入伍地、爱人户口所在地、父母户口所在地四个方向。现在他连爱人,都没有了,那就更不可能进爱人的户口所在地进行安置。
由于我们滨城是副省级城市,各项制度抓得比较严。这项工作,我们还真的没有办法,来协调解决。如果你们看得到,我们把他安置进来了,别人问我,怎么安置的?我们怎么回答?他什么条件的?我们怎么来回答?以后,大家都要求这样安置,我们怎么办?”
看到军转办主任,回答的这样坚决,这样坚持原则。副团长和柳教导员,也无法,接着说下去了。
这个事情,只能是不欢而散。
出了滨城市人事局,三个人坐上吉普车,又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张干事的家乡,滨城市北部的一个县级市,距此五十多里路。
由于提前,给张干事打了电话,他一直在家里等着。
当吉普车开到了张干事家的楼前时,看到张干事正站在门口张望着,等待着。
副团长,柳教导员和杨文斌三个人下了车。
副团长走到最前面,他快走两步,紧紧的握住了张干事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上:“哦,小伙子,受委屈了哈。”
然后,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装着钱的厚厚的信封:“别亏着自己,买点吃的东西吧!”
这个简单的动作,让张干事感动得热泪盈眶,竟然当着大家的面哭了起来。
他说:“我被,那个女人骗了。本来,我们的关系很好的,我要去的方向,没有任何问题。她甚至答应了帮我找人协调,分个好单位。
可是,谁知道才安置到一半,她却变了心,非得要在这个关口离婚。我当时以为反正安置去向已经定完了,不会出现问题,没有什么麻烦,心一软就同意了。
谁知道却给自己惹了麻烦!婚一离,反而在市区安置不了了,必须的到这个地方来,我心里苦哇!看到你们,我就像看到了亲人一样。”
副团长说:“走,上车,咱去你们县的人事局,我们给你协调协调。”
然后三个人又上了车,来到了县人事局主任的办公室。
尽快,张干事的家乡,是一个县级市,虽然属于滨城的一个县级市,但是经济却不是太发达。
现在,看见,部队的干部出了面,军转办主任当场就就表了态。
他说:“张干事是从我们县走出去的干部,现在又回到这里,作为他的家乡人,我们欢迎他回来工作!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把他的工作安排好。他想去哪里?只要这个单位要,我们就安置到哪里,一直到他满意为止。”
看到县人事局的同志这样支持我们军转干部的工作安置问题,副团长当即决定,请他到当地最好的一家饭店吃了一顿饭,以表示感谢。
第一五九章 入学,不啻于赴京赶考()
离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办理入学手续的事情,提上了杨文斌的工作日程。
师政治部按照各团上报的秋季入学计划,提前十天给各个单位的入学干部开出了行政介绍信。
团里的军需、组织部门,也根据团里的入学计划,凭借入学通知书,给拟住学的干部开出了供给关系和党团关系。
在入学之前,团里统一组织秋季入学教育。
袁主任,代表团党委,给大家做了教育。
在军官训练中心,秋季拟住学的十七个人,在那里等待着主任的教育。
下午两点钟,教育开始了。
在干部股长来到主任跟前,悄声告诉他,人已经到全之后,袁主任用眼睛巡视一圈会场,喝了口水,说道:
“根据团里的计划安排,今天在这里,给秋季入学的干部,进行一次学前教育。
我想讲的第一个意思,同志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大家能够得到各级的推荐去参加各专业的培训。体现的是各级党委对你们工作的重视,也是对你们能力的认可。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真正提高自己的素质,为个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意思,就是,要尽可能地多交朋友。我也参加过中级培训班。根据我的体会,咱们长期在一个单位从事基层工作,头脑比较机械僵化,一天天我们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就是自己接触的一亩三分地。出去了之后,同一队的学员来自全军各大单位,五湖四海,各有各的特点,通过私下交流,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的东西。一定会有很多启发和借鉴。所以尽可能多的交朋友,也是我们学习内容之一。
第三个意思,就是要听从指挥。听从指挥,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大家要时刻心中装着我们红军团的荣誉,我们红军师的荣誉,发扬‘有排头就站,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精神。守得住底线,不要不要做任何有损红军团荣誉的事情,也不要给自己绑上定时炸弹,不要给自己抹黑。。
以前就有过这方面的例子,咱们团某个单位,不说具体人名了,去参加政工培训班,结果在培训期间,旷课去打麻将,被学校退回来,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杨文斌所坐的车,是晚上四点多钟的火车,预计第二天早晨,九点来钟到达京城火车站,属于夕发朝至。
由于提前订了票,所以还有座号。她提前把一年所需用的被装,装到背包里,到火车站之后办理了托运手续。
杨文斌所乘坐的这次列车,是从省城出发,经过营城市、锦城市、,山海市,到达京城的列车。
杨文斌买到的是普通硬座号。
为了方便,他没有穿军装,而是穿着便装。
混迹在人海中,谁也看不出,他是当兵的人。
由于是下午四点多钟的车,还需要托运行李,杨文斌在下午三点多钟就出发了,提前来到火车站,晚饭也没有吃。
现在上了火车,车厢里没有几个空座,几乎每一个座位上都坐满了乘客,但是由于不是旅游旺季,站着的乘客,也是少之又少,只有一两个站着的,孤零零地靠在座位之间的靠背上。
杨文斌是五号车厢,坐在靠窗的座位上。
她的左边,是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对面,是一对儿年轻的男女孩,大概十八九岁。男孩,坐在靠过道的外面,女孩坐在杨文斌的对面,靠着窗户。
那个女孩儿,细眉大眼,瓜子脸,是时下最流行的美脸,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应该也是新开学的大学生,好像很健谈的样子。杨文斌一上车,就听见她在不停的说话,和旁边的男孩儿。
看两个人,聊的很亲密的样子,大概是情侣。
杨文斌,上车之后,待列车启动了,人也安静下来之后,从随身的旅行包中拿出来,一碗康师傅方便面,然后来到进两个车厢之间的热水器,撕开方便面的盖口,接了大半桶开水,没过方便面的面团,再把盖压上,端了回来,放在靠窗户的小桌子上。
过了大约五分钟,杨文斌,将泡好的方便面打开,又加了两根火腿肠。他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作为今天晚上的晚饭。
车厢里弥漫着方便面的香味,对面的女孩,厌恶地皱了皱眉毛,转过了脸,面向窗户。
到了吃饭点儿,对面的小情侣,等餐车推过来的时候,要了两个盒饭套餐,男孩还要了瓶啤酒,和女孩边吃边喝边聊起来。
对付完了晚饭,杨文斌,拿出一本书,看了起来,这是一本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杨文斌以前也很想看,工作太忙,时间太紧,没有真正静下心来翻一翻,现在在车上无聊,他特意找出了这本书,带在身边,准备在路上看。
列车,以二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铁轨上奔驰着。
乘客们,陆陆续续的,或者吃方便面、面包,或者去餐厅吃饭,或者是,来回往来的购物车上,买现成的盒饭和套餐。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到了黄昏。外面的天渐渐的黑了下来。车内的乘客,有的开始闭目养神。有的和认识不认识的乘客,开始搭起讪来。
这些,杨文斌都没有参与,他打开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认真地读了起来。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不应该把战争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暴力,和消灭敌人的行为,而应把绝对战争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考察。
第一,战争决不是孤立的行为。战争不是突然发生的,它的扩大也不是瞬间的事情,相反,它需要一定的准备,它同战前的国家生活密切联系,是由一定时期内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关系引起的。
第二,战争不是短促的一击。整个战争是由一系列边疆的军事行动组成的,由于交战双方都可以把对方前一行动及其一切现象,作为衡量下一行动的尺度,因而军事行动向极端发展的趋势又会得到大大的缓和。
第三,战争的结局也不是绝对的。战败国往往把失败看成是在将来的政治关系中还可以得到补救的暂时不幸。
一方面,政治决定战争,它又表现为如下三点:
其一,政治是整体,战争是部分,政治产生战争。在考察战争与政治这两个相互矛盾着的因素时,既应注意对它们进行分别的研究,又应善于把它们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进而从总体的意义上认识战争的起因问题。
其二,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或政治是头脑,战争是工具),政治操纵战争,军事观点从属于政治观点。
其三,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不因战争的爆发而中断。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克劳塞维茨批判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战争在爆发之后,就会脱离政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东西,一种按自己路线发展的东西。
另一方面,战争反作用于政治。尽管战争是由政治目的引起的,战争必须服从战争意志的支配,但政治目的并不因此就可以任意地决定一切,它必须适应手段的性质。战争虽然是一种政治交往,但它又是一种与人类其他政治交往不同的活动方式,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如果说战争有特殊的地方,那只是它的手段特殊而已。
战争是一种巨大的利害关系的冲突,这种方式是用流血方式进行的,它同其他冲突不同之处也正在于此。”
第一六〇章 不平,该出手时就出手()
慢慢的,夜深了,窗外完全黑了下来,只剩下远处斑驳的灯火忽隐忽现。
为了不打扰旅客的休息,列车停止了广播报站,车灯也隔一个关两个,灯光暗了下来。
旅客们,有的趴在桌上睡着啦,有的头仰着靠在靠背上,闭目养神,整个车厢,显得昏暗。
由于光线太暗了,杨文斌,将书收了起来,也闭着眼睛,头靠在椅背上养神。
只有对面那对小情侣,还在,唧唧我我的,小声的亲密着。
迷迷糊糊中,杨文斌也进入了昏睡状态,随着车厢的起伏,沉沉睡去。
不知睡了多久,迷迷茫茫中,第六感告诉他,空气中似乎有股诡异的气氛。
列车在一个小站停下来之后,陆续上来了一些,站立的乘客,人可能很多。
在睡梦中,杨文斌,感觉,情况有些诡异,瞬间,他睁开了眼。
他发现,车厢里的灯光更暗啦,在他们座位的,两侧,挤满了站立的乘客。
在他们这边,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人一个,把持着自己这个座位间前后的椅背,俩人中间,挤站着一名男子。而靠窗户的方桌旁,还靠着一个男子。
这狭小的空间,被这四个人围得是水泄不通,根本看不到对面乘客的脸,而对面的乘客,也根本看不到这边乘客的脸。
而接下来的情景,就不堪入目啦!
因为,他看到,对面坐着的情侣中的女青年,在他的对面,瑟瑟发抖,眼睛中,流出了惊恐的泪水,看到她睁眼,向他发出了求救的目光。
背对着杨文斌,则站着一个,年轻的三四十岁的,络腮胡子,他的左手,抵在左面那个男青年的肚子上,似乎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而右手,却深入了那个穿裙子的小姑娘的衣领里,正上下其手,在里面揉捏着。
小女孩的表情,很痛苦,她咬着牙,忍受着男子的非礼,目光中却发出了愤怒的目光。
杨文斌,瞬间明白发生了什么,这是,一起猥亵少女事件。
她迅速判断了一下形势。对方,应该至少有四个人。
把在杨文斌座椅背,和女大学生右侧椅背,各一个人。中间遮住对面乘客视线的,有一个人。靠在方桌上,遮住自己视线,一手拿着东西威胁男人,一手猥亵少女的,是一个人。
瞅这架势,应该是夜间团伙盗窃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