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达半径15米的死亡范围。高爆/高爆反坦克榴弹(HE/HEAT)…用于反人员和反坦克的战斗中。当中包含1,500块预制碎片,扩散半径达20米。反人员高爆燃烧榴弹(EI)…专为山地和森林作战环境设计,内装的900颗钢珠和2000…3000颗粒状燃烧剂会在爆炸时扩散,扩散半径超过15米。前后纵列双弹头反坦克榴弹…预计在90年代中使用,用以射穿反应装甲。只能破坏轻型载具,例如:装甲运兵车、装甲战斗车等等。照明弹…配备迷你降落伞,令其使用时能悬浮空中。如果使用了抑制圈,它的有效范围有600米,没有使用则有1,500米。
69式火箭筒的战术技术性能如下:
口径40毫米,发射筒质量5。6千克,发射筒长度910毫米,
火箭弹:弹重2。25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威力(装甲深度)110毫米/65度;
火箭弹1型:弹重2。1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威力(装甲深度)150毫米/65度;
火箭弹2型:弹重2。8千克,有效射程200米,威力(装甲深度)180毫米/65度。
火箭弹3型(主装备弹):弹重2。26千克,有效射程290米,威力(装甲深度)180毫米/65度
由于是了解科目,在学习了两节理论课程之后,就转入实弹射击阶段。
西山训练场,警戒人员遍布四角,目标场地空无一人。
随着指挥旗的摆动,射手们扣动扳机,“嗖—咣”“嗖——咣”,一发发火箭弹准确地落在300米外山坡上的坦克靶上。这是射击课的最后一次实弹射击课。
耳听着炮弹的爆炸声,杨文斌心中有些惧怕,也夹杂着兴奋,盼望着能赶紧轮上我开上两发弹,体会一下实弹射击的感觉。
终于轮到他了。
他猫腰上前抓起两颗火箭弹,小心翼翼地挪到发射具前,迅速装上弹,拆下保险,等待发射。
透过瞄准镜,修正风向偏差,将交叉点对准坡上的“坦克”,扣住扳机。
“嗖”的一声,眼前一片浓烟,“咣”爆炸了,耳朵“嗡”地一声开始鸣叫。
“嗖嗖嗖”“咣咣咣”,其他射手的火箭也陆续发射了,谱成了一支美妙的交响曲。
此时正是十二日下午三时。耳边的“嗡嗡”声并未随着射击结束而停止,反而更大了起来,别人的话音听在耳中就象收音机电源不足,嘶嘶地响,分辨不清讲的是什么,那时的感觉就象聋子,需要别人在耳边大专呼喊才能听得见。
到了晚间,嗡嗡声变成了嘤嘤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四O火实弹射击的震耳尚且如此剧烈,如果是炮兵在战场上终日炮声隆隆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这时他有些体谅炮兵兄弟们了。
耳鼓的轰鸣整整持续了十二小时,第二天早晨起来它仍在叫,只不过强度减弱了许多。
第二十八章 科技,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助力()
这几天,开了一门新课程,叫军事高科技。
随着课程的开讲,学员们的心情都沉重了,感觉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海湾战争拉开了高技术战争的序幕。
在这场历时42天的战争中,中东强国Y国,战争机器遭到严重破坏,军队死伤10万人,被俘17。5万人,其经济损失,超过2100万美元。以此形成对比的是,多国部队的损失才显得微不足道,伤亡600人,被俘11人。
战争打成这样的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国部队占有高技术装备上的优势。这也是这场战争,被人们称作是高技术战争的原因所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八月的一天,凌晨二时,月朗星稀,万籁俱寂。在这死一般宁静的时候,随着,Y国领导人的一声令下,以Y国共和国卫队为主力的10万军队,在350辆坦克的开道下,如天边的炸雷,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越过125公里长的Y国、K国边境,长驱直入,冲向K国首都。M国军政要员们再也坐不住啦,他们立即开会,紧急研究对策,做出决定,立即向海湾地区集结重兵,在S国地区形成一个强大的盾牌,以阻止Y国进一步入侵,逼迫Y国从K国撤军,仅仅一天的时间,代号为“沙漠盾牌”行动的计划,放到了M国中央司令部司令的桌子上。
八月七日凌晨起,调集重兵的行动便开始。久负盛名的快速反应著称的第82空降师先头部队2000人,前往S国拉开了行动序幕。与此同时,在M国军事基地,数十架F…15战斗机,作为首批派往S国的空军部队,立即起飞。在夏威夷,M军基地的海军陆战队,也于当天登船启程。
近三个月的时间,到达海湾地区的M国军队总兵力,达到24。5万人,其中地面部队10几万人,800辆各型坦克,空军部队3万人,各型飞机444架,海军部队4万人,各型舰船85艘,飞机553架。
到1991年1月15日,共有四十多个国家的多国部队云集在海湾,总兵力达到70万人,其中M军占绝大多数,总兵力为52。7万人。
Y国加紧扩军备战,正规军在原有53个师的基础上,重建了13个师,新组建了11个师,达到77个师,总兵力增至120万人,并且在南部地区,Y国兵力达到41。54万人。
1月16日,傍晚,M军接到命令,“按计划发动进攻”。
1月17日凌晨,Y国首都万籁俱寂,一片寂静。凌晨,两点四十,多国部队对Y国政府大楼、国际机场、雷达站、导弹基地、生化武器工厂、战略要地及设施进行空袭。空袭行动打头炮的,F117隐身战斗机,它把一枚两千磅的激光制导炸弹,准确地投到了电话公司大楼。同时,在导弹巡洋舰上的导弹操纵手,按一下发射按钮,第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发射了。停在波斯湾和红海的巡洋舰、驱逐舰、战列舰、核潜艇,一起发射了战斧式巡航导弹。片刻之间整个Y国首都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按照沙漠风暴行动计划,从1月17日至30日。为战略空袭阶段,主要目的是削弱Y国的战争潜力,并保持战略制空权。
此后的十三天内,多国部队的飞机狂轰滥炸,Y国的军队既无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
Y国空军装备的几百架飞机,要么逃往国外,要么深藏地下。
Y国的八百多枚飞毛腿导弹,向S国和U国境内的目标进行还击。
M军的爱国者地空导弹,上演了一场大战飞毛腿的好戏。Y国发射的飞毛腿,大多被爱国者导弹成功拦截,由于战绩突出,爱国者导弹也因此获得了“飞毛腿导弹的克星”的荣誉。
战略空袭阶段,Y国共和国卫队,上了黑名单,被列为重点攻击目标。
挂满集束炸弹的B…52轰炸机,从M军基地腾空而起。对共和国卫队,进行了地毯式轰炸。所到之处均化为一片焦土,T72坦克不是被击中起火,就是深藏于地下。
经过十四个昼夜的战略空袭之后,1月31日起,多国部队空军转入战术空袭阶段。
主要对在K国和Y国南部的一些地面部队和防御点的交通枢纽、桥梁、铁路和公路运输线、后勤补给基地的目标,进行猛烈的轰炸。
其目的就是通过这一阶段的轰炸,利用空中优势最大限度的削弱Y国的有生力量,为以后地面部队的进攻扫清道路。
Y国的百万大军,没有与多国部队地面部队真正交火,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人员损失25%以上,装备损失高达30%至45%,4000多辆坦克,很快变成一堆废铁。
2月24日凌晨。30万M国军地面部队和数万盟国部队一字排开,准备前线出全线出击。
凌晨四时,多国部队的先头部队相继越过边境,地面攻势开始了。M军空中突击师的300多架直升机像一群黄蜂,排成六路纵队,把2000名士兵和大批装备运抵纵深80公里的地带。
担任主攻任务的M国第七军的5个师和E国第一装甲师全线出击,
到24日下午,在五百公里战线上,11路大军相继突破了Y军防线,进入Y国和K国境内。
天空中,轰炸机、攻击机,不停的袭击Y军阵地,战斗机在空中盘旋;地面上,坦克和装甲车隆隆开进,炸弹、炮弹从空中、海上和陆地向Y军阵地倾泻。
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战车和飞机的嚎叫声交织成一片。11路大军犹如11把军刀,直插Y军腹地。
M军第101空降突击师,在建立前进基地后,又多次采用蛙跳战术,在Y国纵深区,再次实施机降,两天内前进了160公里。
遇到Y国共和国卫队后,M军冲击受阻,急召飞机前来支援。
一会儿,一群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A…10攻击机从远处天际闪出。“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从五公里远的距离,向Y军坦克发射一枚枚海尔法导弹。
A…10攻击机在更远的距离上,发射“小牛”式导弹。
2月26日,占领K国的Y军全线撤退。由于路面和桥梁遭到严重破坏,交通阻塞,Y军成千上万的车辆拥挤在一起,完全暴露在多国部队空军的打击之下,成了轰炸机、攻击机和直升机的活靶子。
26日上午,M军海军陆战队,完成了对K国的钳型包围。
27日。Y国军队,全部撤出科威特,战争的预期目的已经实现。
地面进攻,正好打满了一百小时。
通过海湾战争,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海湾战争,向世界展示了高新技术战场的残酷和威力。
特别是,给我国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海湾战争改变了战争的样式、和状态,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
特别是,武器装备,性能上的差距很明显。
在常规武器方面,我军轻武器的性能,和M军处在同一个时代,差距不大,性能也差不多。
但是空军、海军、第二炮兵的武器装备,与先进国家相比,却有相差一代,甚至两代、三代。
如果,在海湾战争或其他类似条件下的,M军的作战对象是我们,那么我们依靠依靠现有的武器装备,我们如何应对?
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军事高技术课,主要就是讲授,M国的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以及主要优缺点。
通过海湾战争的战力分析,给学员们的震撼,也非常的大。
看来,科技强军,我们的肩上的责任,非常的大。如果,我们不能赶超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那么,在将来的战争中,可能会吃大亏。可是,武器装备的换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就能赶上的。而且,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才能够实现。
教员说,
“高技术武器装备,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既然我们的武器装备,短期内不可能迅速得到改善。而我们,如何用现有的武器装备,与M军相对抗。这是,基层部队不得不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喜的是,某集团军率先开展了“以劣胜优三两招”的活动。
大家知道,我军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就是凭借的小米加步枪等劣势武器装备,打败了倭国侵略者,以及G党反动派,并且抗M援战争和抗M援Y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真正得你们到了基层部队之后,会逐渐接触到的。
而且,我国拥有原子弹、中子弹、氢弹等核武器,作为我们的战略支撑。
一般的全球大国和地区大国,也不敢轻易对我们动武。因为如果对我们进行侵略,他们付出的代价太大,而且,会陷于我们广大国土中,陷于人民战争的泥沼之中。
但是,如果将来在维护国家领土与主权的战争中,如果世界强国或地区强国出于维护自身战略利益的目的,对我进行军事干涉的话,那么,这就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我们必须打赢。
我们必须做好这个准备,参与这个准备。这是你们的使命,是我们的使命!”教员强调了一下,加大了声音说。
第二十九章 战术,从磨破手肘开始()
战术课从周一下午开始开课,已经三天了。
昨天清晨,杨文斌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听到“咚”的一声,然后听到一声痛苦的“哎呦”的声音。
其他同志,也都惊醒了,马上听到开灯的声音。
灯光下,只见副班长王永峰,躺在地下痛苦的呻吟着。
大家赶紧将他从地上拽起来
并问他有没有事?感觉哪里不得劲?让他活动一下身子。
他还有着清醒的意识,坐在床上,努力的活动着自己的手脚,发觉右胳膊怎么也抬不起来了。
这时谁也不能睡了,大家都穿衣起床,七手八脚的抬着他,到学院的医院去就诊。
好好的,怎么会掉地下呢?大家都很奇怪。
在医生给他做完包扎,并且拍了片之后。他说,他梦见自己,在训练单兵战术动作的卧倒动作。他左手向前,掌心向下,跃出去,终于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动作。
可是,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掉在了床下。
这家伙!连睡觉的时候都在做战术动作,也太投入了吧?大家都向他伸出了称赞的大拇指。
关于战术课,杨文斌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字:“苦”。
仅仅是卧倒、起立、低姿匍匐、高姿匍匐、侧姿匍匐、侧低姿匍匐等几个单兵战术动作就摔打得学员们掉了一层皮。
几天战术课下来,他的大腿、胳膊肘儿酸痛,没劲,趴在地上,就是不想动。加之协调性再不好,做一两个出枪、收枪动作就弄得人仰马翻的。
清晨,意外地发现滨城下雪了。
在记忆中,这该是滨城冬季的第二场雪。
第一次是在上射击课时,好象是学班用轻机枪的那天下午,天空就稀疏地飘落了几朵雪花。
而今天的雪刚刚覆盖地表,但凛冽的寒风便将其吹了个七零八落,走在风雪中,不得不被吹着加快脚步或驻足与之抗争。
看着学员们在寒风中挣扎着前行的场景。杨文斌心想,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自己这些学员们,只是和艰苦的天气在做斗争。
而红军战士们,却是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还有天上的飞机狂轰乱炸的条件下行军的。而且,吃不饱,穿不暖,再加上疾病的折磨,真的是不容易啊。
学员们按照通知要求,从装备库中取出了棉大衣、棉帽子、棉手套,着装完毕,集合整队带进了东山战术场。
战术课教员才给大家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就接到教务处发来通知,今天与周日串课。
他们,只好冒着风险,又回到校园。
太阳出来了,经过一天的融化,使雪粒基本干净了。
看到天气转好,晚上的夜训课仍旧照常。
学员们带上装备,拿上手电,钻进东山战术场的沟口,鞍部。
他们当晚学习夜晚行动的准备,识别,命令传递,喝问口令,行进方法(在平地、草地、河滩、小溪、上下山)以及夜间观察,潜听的特点,时机,位置和要领,紧张、好奇加之新鲜感,3个多小时的时间一晃便逝去。
第二天上午的训练,显得格外艰苦,由杂草遍地地操场转到冰冻垹硬的山沟里进行训练,好象由天上到了人间,差一层次。
“卧倒,起立,卧倒,起立,卧倒,起立,……”教员下达着战术命令。
几次卧倒弄得杨文斌腰酸腿痛,更恼人的是摔打几次后仍然动作非驴非马,拖泥带水。
当时,一股莫名的心绪笼罩了他的心头,眼泪在眶里转动,强忍住自己不使其滴落。
何苦要迫使自己到这里来受这份洋罪呢?
若教书,风雨无阻,岂有此难?
惧怕吃苦的念头在杨文斌心头一闪即逝,另一种念头从心中升起,更重要的是有信心:这点苦,咬紧牙关,挺一挺就过来了。
这才是开始,这点小困难就打退堂鼓,多可耻啊!
经过一周的单兵战术动作训练,终于进行了单兵战术动作的综合演练。
“今天,我们进行单兵战术综合演练。单兵综合战术演练,演练中设置了敌炮火封锁的开阔地、涵洞、高台、低台、阻击敌人、建筑物、染毒地域、火场、梅花桩、独木桥、断崖、堑壕、隐蔽部、雷场、障碍物、低桩铁丝网、敌坦克、敌机侦察、敌炮火袭击、我方四O火射手已牺牲等条件,考察学员对单兵战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上午进行适应训练,下午进行考核。希望同志们能够克服困难,发扬不怕疲劳、连续奋战的作风,真实反映出我们的训练成绩!”教员下达了训练科目。
经过了一上午的科目训练后,下午进行考核。
全队进入预定地段后,进行分组编号。
杨文斌,被抽到了第八组。。
他紧张的伏在待出发地域,一遍又一遍地整理着装:子弹袋,雨衣、水壶、防毒面具,爆破筒、步话机、工兵锹、冲锋枪。
然后,接过教员递过来的四发空包弹,将空包弹装进弹夹,压上空包弹,上膛后进入战斗准备。
再接过手榴弹,左手抓住弹体,用右手拧开后盖,将其倒插在弹袋内。
“出发!”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杨文斌迅速持枪,弓着腰出发了。“三十米,二十米,十米……”他心中默念着距离,快速通过敌炮火封锁的开阔地,
然后,一个卧倒动作,右手持枪,用手肘交替着地,交替着向前,低姿匍匐穿过涵洞,屈行向前进攻,
眼前忽然出现高台阻住去处,他将冲锋枪斜挎在身后。猛跑几步,发力,跃上高台,跨上低台,纵身跳下,恢复持枪姿势,继续前进,
路旁突然出现阻击敌人,他抬手射击,“哒”的一声,一发子弹出膛,将其击毙。
前方道路又被一建筑物所阻,他迅速掏出手榴弹,拉弦,停顿一秒之后,将手榴弹投入二楼窗户,借助浓烟持枪跃进窗户,继续进攻。
然后,到达一开阔地,遭敌火力袭击,他纵身一个跃进,待敌火被压制后,向前冲击。
前面出现小黄旗。进入染毒地域。他迅速从随身挎包内,取出防毒面具,将其戴在头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