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本周帮厨,每天都是弄得很紧张,饭前饭后要打扫卫生,回来之后马上就要带上装备到山野上去上课。从图书馆借的书已一周了,还没有翻上几页。而且下周一就要进行兵种考试了,内容很多。复习时间很少,要想当堂掌握消化的确有很大难度。
“剩下的时间一定要抓紧,认真面对每一件事情,做到‘心中有人,眼中有事’”,杨文斌暗下决心道。
培训的关键阶段已经来临,坚持就意味着胜利,一定要挺住,尽力做好。
第二十四章 批评,催人奋进的动力()
按照队里的作息时间,每周的周日晚饭后,都要召开队务会、班务会,对本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周的工作作出安排。
吃完晚饭,学员们7点钟准时集合,看新闻联播。
同时,队长召集各区队长、班长在会议室召开了队务会,总结讲评本周的工作,部署下周的工作。
到了7点半的时候,等学员们看完了新闻联播,班长们也开完了队务会,各班的班会也就开始了。
“下面召开班务会,首先由副班长王永锋同志讲评上周内务卫生情况。”潘。坐在马扎凳上,面色严肃地说。
“下面,我讲评一下上周的内务卫生情况。”王永锋拿着笔记本,煞有介事地说。
“上周,队里共组织了三次内务卫生检查,各班副班长参加了检查。总的看,我班的内务卫生排在第五位,全队十二个班,我们排名是中等偏上。内务标准比较好的同志是王永锋,潘利权,内务标准比较差的同志是田亮、杨文斌。”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下周,队里对内务卫生还要组织检查,还是各班副班长参加。希望上周比较差的同志能够高度重视,提高内务的标准和质量,在下周的检查中为班里争光。”
他讲评完了内务卫生之后,班长潘利权说,
“下周的训练,重点是通讯器材的使用和军事地形学。队里要求,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爱护好武器装备,防止器材零件损坏和丢失。”
然后,话锋一转,
“上周的内务卫生检查,我们班的内务卫生排在了中等的位置,尽管大队没进行批评,但是,区队长很不满意,对我们班进行了批评,要求我们提高标准,在下周的内务卫生检查中,至少提高两个名次。
所以,我提醒我们班内务卫生比较差的两名同志,我们不要拖我们班的后腿,要进一步想办法提高内务标准,把差距赶上来。
特别是杨文斌,你作为党员,更应该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给大家带个好头。”
他的话音刚落,钱恒龙接过了话题,说,“我觉得你现在提前起来十分钟叠被,时间还是不够用,应该再提前个半小时起来,这样时间就充足了”。
孙洪生说,“另外,没事时就把被拿下来抠一抠,不要光指望早晨那点时间,也别没事就捧着英语书。先把内务标准提高上来再说。”
“要我看,你也买块帆布,罩在被的外面,这样抠起来容易成型,表面也不容易出褶。”牛立国也帮着出主意。
杨文斌感到很被动。
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望着他们翕动的口唇,他的鼻子发酸,泪水在眼圈中打转。
他极力忍耐住,不让它流出来。但他做不到,它还是悄无声息地涌出来了。
“我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建议”,他被迫表了态。
虽然嘴里说要虚心接受建议,但是心里感觉到委屈极了。
来到部队,他很努力,极力想做好每一件事。
但是,事情总需有先有后,有的时候他不爱去与别人争名夺利,不爱去说别人,给别人留足了面子,可是结果却是这样。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微妙而有趣。你不被别人说的时候,感觉很惬意,但反过头来他却又埋怨你没有说他。
自己呢,别人不制造压力的时候,总欲放松自己,而真正压力很大时,却有些承受不住。
“感谢那些真诚给自己提建议的人,我会记住你们的”,杨文斌心中说道。
“下面再说管理的问题。同志们外出,一样要请假。只要离开队里,去小卖店也必须请假。队长今天特意强调了这个问题。”会议快结束了的时候,潘利权说道,
“同时,队里也强调说,不能私自喝酒。”
“那么,有的同志私自喝酒,而且半夜外出算不算违反纪律?”杨文斌猛然想起值日那晚的事,将了班长一军。
潘利权极力保持着镇静,并且不断地给杨文斌使着眼色,示意他别再说话,然后说道,
“要是没请假,那肯定不行。但是,如果是队长或区队长允许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杨文斌没有理会班长的眼色,继续问:“那么,那天半夜你和别人一起出去,而且,还喝了酒,算不算违反纪律?是不是应该受到批评?”
潘利权的脸“腾”地红了,“那件事,我做自我批评。我确实是离开宿舍了,而且还喝酒了,但是有特殊情况,我有苦衷,但我还不能说。”
“对了,潘利权同志,作为班长,你也应该以身作则,不能光要求我们,而你自己对自己放松要求。”汤文成也发了言,
“从集训开始到现在,你已经有大概三四回喝了酒回来的。你请没请假,我们不知道。但是,你得严格要求自己。上次安排打扫卫生,我们都出去清扫落叶了,你却说区队长找你有事,没和大家一块去。等我们回来的时候,你却躺在床上睡大觉。”
这个班会开到这里,快开不下去了,由工作总结部署会变成了民主生活会。
潘利权见好就收,“那次是我不对,区队长和我谈完后,我就回来了,没有去找大家和大家一起干活儿。正好那几天训练挺累的,倒在床上一会儿闭一会儿眼,不想却睡着了。”
“今天会就开到这儿吧,新的一周开始了,希望大伙儿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别再让上级再批评我们,共同努力吧”,他草草结束了会议。
今天的事对杨文斌的触动很大,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内心感到痛苦极了。
熄灯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却睡不着。
对于一贯要强,自尊心强烈,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夸赞中,很少受到批评的他来说,这种痛苦的煎熬就更难以忍受了。
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是要下很大决心的。
他的慢性子,对于部队生活的雷厉风行作风来说,理所当然是格格不入的,应该受到批评的。
而别人的直言不讳,说明他是真心为了他好,想让他改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如果从现在开始,他的拖拉、松散作风就形成定型的话,那么他今后在部队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在他的人生中,这可能是第二次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回想起中师期间,班主任的严厉批评激起了他的强烈自尊心。
那次,也是因为他的不作为而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当时,他是班级团支部的组织委员,除了收缴团费外,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够干什么。
有一次,团支书安排他上个团课。
他觉得,上课的话,有比自己更适合的人,就推荐了那个人,而委婉地拒绝了让他自己亲自操刀上阵的建议。
他觉得自己知人善任,支书却认为他不履行自己组织委员的职责。
这样,在全班的面前,班主任严厉地批评他,“占着茅坑不屙屎”,让他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
他及时改变自己,改任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委员工作。
他努力学习,各科成绩优秀,给同学们带个好头,也给各科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真记录课堂和自习课上考勤,六亲不认,为期末的操行评定提供准确的记录。
他严格管理好大家的每一分钱,对用剩下的每个人的几毛钱,也坚持换成零钱,发给同学,帐目清楚明白。
这样,在学习和工作中,焕发了自己的潜能与实力,终于重新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
毕业的时候,通过了同学、教师和校领导的层层筛选,实现了自己的宿愿,被保送上了滨城师大,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大学期间,尽管他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他仍是保持以前那种纯真与善良,不思变通,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去予以关注、理会,丧失了毕业留校的机会。
后来,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缺点,将奋斗的中心放在毕业能走直调‘考取研究生上面。
为了考研,他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与代价。
但是,由于错过了学习外语的关键期,尽管总分超过了录取线十多分,但是仍然以英语成绩低于最低分14分的差距名落孙山。
当初选择从军之路,还不是怀着有朝一日重圆考研梦的想法来的吗?
从哪里跌倒的就应该从哪里爬起来。自己应该不变初衷,增强心理承受力。
对于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要坚决顶住。
批评得对的,要坚决改正。
批评得错的,要借适当时机、方法加以说明。
自己究竟提高得怎么样,别人承认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实质性的提高,但尽力争得大家的承认。
无论情况如何复杂,困难多么艰巨,自己都应时刻警醒,把握自己,这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改变自己毕竟是困难的。
鱼与熊掌,皆我所欲,不可皆兼得,舍鱼还是舍熊掌?
“把今天作为人生中的又一起点,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角色意识,努力改变自己,向高、向上,向远!”他暗下决心。
第二十五章 电台,让信息插上飞翔的翅膀()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通信课。主要是学习连以下电台的操作使用与保养”,通信课教员,站在讲台上开始了通信课的开场白。
“说起通信后,大家都比较了解,在《英雄儿女》这部电影中,王成,在牺牲之前,拿着话筒,大声喊,‘向我开炮’。当时,他就是一名通信兵,他用电台召唤着炮火,使登上阵地的敌人和自己一起同归于尽。”
“他所用的电台就是连以下所用的电台。
电台是通信的一种方式,他是在近代才出现的。
古代的通讯方式,就很多啦。
比如,有个成语,叫做‘鸿雁传书';,是讲古人将信息写在纸或市条上,再用鸿雁或者是鸽子来传递消息。
还有,就是驿站,将消息用快马,从一个驿站,传到下一个驿站。
还有一种,大家更是听过。周朝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故事,叫‘烽火戏诸侯’。
讲的是周幽王为了讨自己喜欢的宠姬褒姒的欢心,他点起了城楼上的烽火台。诸侯见到狼烟四起,以为王室受到了西戎的进攻,就四处发兵来勤王。而当他们到达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就什么敌情都没有。
这时周周幽王又笑着跟他们说,我跟你们开玩笑呢。而褒姒,看着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赶来,却被周幽王一句话打发回去的样子,笑了起来。
周幽王,看到褒姒很喜欢这种方式,过了几天,又用点烽火的方式,将四方的诸侯骗来护驾。
有一天,当真正的敌人来了的时候,周幽王,又点着了烽火。而诸侯们,以为他又在开玩笑,没有人来救他,这样,他被俘虏了,西周也灭亡了。”
大家看到,上面这几个事例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信息,被鸿雁、飞鸽、快马、烽火等方式进行传播。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无线电波,也用来传播讯息。
而接收和发送它的装置,就是电台。
大家看,这是我们基层部队所常用的,998型连用电台。
它的基本战术技术性能如下:型号,998型连用电台。战斗全重,10。5公斤。频率,从3兆赫至30兆赫。功率,150瓦,通信距离,15公里。”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通信原理。”教练说道。
学员们,全神贯注地听着教员的讲课。
“首先复习几个基本术语。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电磁波?”
“报告,我来回答!电磁波,就是时变的电场和时变的磁场互相耦合,并以一定速度向前传播而形成的波,称为电磁波,简称电波。”一个学员主动举手回答。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频率,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频率是电磁波每秒钟震荡的次数,它的基本单位是赫兹。”
“第三个问题,什么是电磁波传播?”
“电磁波传播,是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运动的过程,主要包括视距传播、地波传播、天波传播和散射传播。”
“第四个问题,什么是波长?”
“波长是电磁波在一个振荡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基本单位是米。”
“第五个问题,什么是电磁频谱?”
“就是把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谱系。”
“第六个问题,电磁波的频率是怎么划分的?“
“电磁波分为超长波,波长在三至三十千赫。长波,波长在三十至三百千赫。中波,波长在三百至三千千赫。短波,波长在三至三十兆赫。超短波,三十至三百兆赫。微波,三百兆至三千吉兆。红外线,三百吉兆到四百千吉兆。可见光,三八四千吉赫到七六九千吉赫。紫外线,七六九千吉赫到三十万千吉赫。X射线三十万千吉,至五千万千吉。伽马射线,100万千吉赫以上。
“第七个问题,地波传播的主要优点?”
“基本上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受电离层影响少,信号比较稳定。”
“第八个问题,电磁波具有哪些特性?”
“电磁波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相互干涉的特性,扩射的特性。绕射和折射的特性。”
“第九个问题,无线电波在军事上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无线电波在军事上主要用于无线电通信,通信对抗,雷达,雷达对抗领域。”
连续九个问题,学员们都回答得干净利落,说明大家背地都做了功课。
“在学习电台的结构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习通信文件。
大家,有发过电报经验的同志都知道,电报是通过,一长一短,一长一短,这样长短的信号,互相组合,来传递的信息。
而电台,也和电报的原理一样。主要在军用上,主要使用密码通信。
就是,通信双方,都使用同一套通信密码。然后,将通信的内容,用数字,表现出来。已达到交换信息、传达命令、报告情况等等的目的。
通常,密码,都是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
但是,由于阿拉伯数字,全国各地方言的不同,接收和发送双方,由于口音的不同,容易造成通讯接收的错误。所以,为了增加通信的准确性,这些阿拉伯数字的读法,进行了重新规定。
这是阿拉伯数字,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十个阿拉伯数字,在通信上面怎么读?
“报告,我来回答。”一个学员举起了手。
“好,你说说看,怎样读的?”
“教员同志,我知道,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啊,有的警匪侦探片里见过,车牌子上面,明明写的是001,读的却是‘洞洞腰’,所以,1读作腰,0读作洞。”
”嗯,你说的很对,但还不全面,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教员又问道。
下面的同学,你瞅瞅我啊,我瞅瞅你,在没有人智商了。
”阿拉伯数字从0到9,它们在通信中的读法是:';0';读作';洞';,';1';读作';腰';,';2';读作';两';,';3';读作';三';,';4';读作';四';,';5';读作';五';,';6';读作';六';,';7';读作';拐';,';8';读作';八';,';9';读作';勾';。“看到学员们都不知道,教员接着解释道。
”大家请看通讯文件。文件的前面是阿拉伯数字,后面是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含义,还有呼号。呼号,这就是通信双方互相的代号。
比如,连长的代号是长江,营长的代号是黄河。然后,如果连长要向营长报告,我已到达指定地域。这句话换成密语就是:黄河,我是长江,我已301。如果别人手里没有密码本儿,即使听到了我们的通信,也不能马上明白我们通讯的内容。“
”上午的课就上到时这里,下节课是室外课,电台的实际操作与使用。请大家提前做好预习。“然后,教员宣布下了课。
第二天,是自训练而来室外课遇到的第一个恶劣天气。
也算老天对我们照顾,九、十两个月份室外课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雨雪光临。
早晨背着电台到了东山训练场。
”下面,我们进行电台实际操作使用的训练。我们手里所拿的,就是我们连用998型电台。
电台的操作,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安装天线。就是将鞭状天线,安装在电台的接口上,以增大通讯距离。
然后是调频。就是将电台的频率旋钮调整到通信文件中所需要的频率。
第三步是调谐,就是,将戴上耳机,手持话筒,然后。扭动调节旋钮,使电台保持在合适的通话效果。
第四步,就是按通信文件的内容,及实际要求进行通讯。
最后一步,一定不能忘记关闭电台,关闭电源,取下天线。
通信课教员讲完了动作要领之后,就要求学院每两人分成一组,按照规定的频率,开始进行通话训练。
杨文斌和田亮分在了一组。
两个人平时都是慢性子,而在通信中,却表现的非常默契。
开始是杨文斌担任主台,田亮担任属台。按照通讯的要求,两人发起了对话。
通讯文件中,主台呼号是,长江,属台呼号是,黄河。
“黄河,我是长江,收到回答。”杨文斌率先发起了会话。
“黄河收到。”
“我这里有报,注意查收。”杨文斌继续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