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曹操这种人,注定孤独。更为可惜的是,曹操空有天下之雄心,却终未能成就天下之伟业,是个悲剧英雄。

    黄顺还在心里感慨,曹植已安慰曹操道:“爹,世人目光短浅,不必理会。历史会给爹以公正评价,还爹忠臣名誉。”

    黄顺正感慨曹操英雄悲情呢,闻言冷笑道:“为什么非要做刘氏之忠臣呢?大汉天下,难道只是刘氏的家产吗?刘氏是汉人,难道曹氏就不是汉人?汉人治汉民,理直气壮,谁规矩必须刘氏当皇帝了。”

    黄顺话未说完,嘴已被曹植捂住,惶恐道:“如此大逆不道之语,传出去要杀头的。”

    黄顺脱离曹植,笑道:“我自然知道,这不是私下里议论嘛。反正我就是这个观点:天下是汉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只要能够造福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谁当皇帝都一样。

    丞相若真能荡平天下,剪除群雄,索性就自己做了皇帝。百年后,便是曹氏之太祖,历史地位不下刘邦、刘秀。何必非得屈身为臣。”

    曹植担心的看着曹操。以前有不少人在曹操前面说过这话,都被曹操严词斥责,后来便无人再敢提及。现在,黄顺偏偏碰触曹操逆鳞,曹植真怕曹操发飙,责罚黄顺。

    曹操却饶有兴致的看着黄顺,笑道:“汉人治汉民?这个说法倒是新颖。亏你想的出来。”

    黄顺道:“我们汉人信奉孔孟学说,行忠孝之道。无论谁当皇帝,都不会改变这一点。百姓信仰、生活都不受影响。但若是让那些化外蛮夷入主中原,强迫百姓按他们的方式过日子,势必百姓受苦,天下遭殃。

    到那时,我黄顺虽不才,定会第一个站出来,起兵反抗,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抗争到底。”

    曹操抚掌称善,想了想,问道:“如你所说,只要是汉人,谁当皇帝都行,你都会效忠,对吗?”

    黄顺正要说话,旁边白雪替他说道:“能造福万民的皇帝才是好皇帝,不论他出身如何。现在天下大乱,纷争不断。谁能一统天下,谁就是那个造福万民的皇帝。即使他用的是铁血手段,即使天下为之付出很大代价。

    但若本就天下一统,不过因为皇帝昏庸,就有人想取而代之。这样的人,太过自私。皇帝昏庸,与皇族中另择贤主,才是符合百姓福利的举措,强行改朝换代,是把一家之私利强加于天下万民之上。这样的人,少爷怎会去拥护呢?”

    黄顺知道,白雪不会无缘无故抢自己的话头,定有其用意。定下心一想,黄顺便明白了白雪的用心:曹操经营襄阳,是为曹氏保障的。若自己表现出谁当皇帝都无所谓的态度,就与曹操的苦心相悖,从而失去了利用价值。那黄顺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想通这点,黄顺顿生伴君如伴虎之感,聊个天都得多长几个心眼。

    曹操玩味的看着白雪,再看看黄顺,失笑道:“男人说话,你一女人,也能插嘴?”

    黄顺忙道:“她说的,就是我的话。我身边的人都知道,她的话,比我的话更好使。若是我说的与她说的相矛盾,以她说的为准。”

    曹操大笑:“早听人说,黄少爷在江东,去哪里都带着两个美人。我还不信呢,现在,我信了。确实是你的贤内助。”

    黄顺忙道:“顺愚钝,她俩还算聪颖,带着她们,不至因为我的无知误事。”

    曹植大为羡慕:“我身边也不缺聪明女孩,回去我也这么办。”

    顿了顿,曹植又道:“刚才你可是过于杞人忧天了,我大汉兵强马壮,区区蛮夷自保且无暇,哪有胆子入主中原,就不怕被我灭族?”

    曹操摆手道:“不可掉以轻心。为爹与乌桓众蛮交过手,他们平素就生活在马背上,是天生的骑兵。若不是他们内部纷乱,内讧不止,我们大汉要应付他们入侵,会非常吃力。

    一旦这些蛮族,出一伟人,站出来统领他们,而我们,却摊上糊涂皇帝,被蛮人打进中原,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黄顺心中一动,他的梦里,后来正是如此,整个中原,都成为各种蛮夷的牧场,汉民被任意蹂躏。有段时间,正是因为看到这些,黄顺才有些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

    但现在不同,黄顺知道,梦中的事也不是一定就发生的,完全可以通过的自己的努力,予以规避。

    既然如此,与这些蛮夷打交道,或感化,或消灭,想方设法消洱后世一场持续几百年的大浩劫。若能做到这点,那就是天大的功德,是完全值得自己全力付出的大事业!

    “丞相,我有一事相求。”黄顺趁机提出要求。

    曹操好奇问道:“什么事?”

    黄顺说道:“我想带人北上,去众蛮居住的地域游历一番。还请丞相沿途给予方便。”

    “为何突然有此想法?”曹操问道。

    黄顺借机说道:“中原汉人内战,双方死伤都是汉人,我不想参与。如丞相所言,众蛮迟早为中原大患。那我们就该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战胜他们。我就是想去了解他们。”

    曹操称善道:“黄家千里驹,志向果异于常人。”

    曹植在旁奋勇道:“真有那一天,算我一个。”

    曹操忙道:“你不行,你身为荆州牧,一方安宁全靠你,你怎能离开。”

    ……

    (本章完)

第146章 暗算蔡瑁() 
从曹营出来,路上,黄顺在车厢里,若有所思。

    白雪问道:“少爷,你说要去北方荒漠游历,怎么想的?这可不是你一贯的作风。”

    黄顺嘿嘿笑道:“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曹操志在天下,他最欣赏的,也是志向远大之辈。在他面前,我当然不能承认我只是个贪图享受,自私自利的家伙。

    北方蛮族聚居地,可不全是荒漠,那里有不少好东西,譬如说战马,那可是紧俏品。以后大战还有的是,战马将是有价无市的宝贝。

    可惜,我们家在襄阳,与长城外的草原相隔千里。即使我们辛苦跑去弄到战马,也拉不回来。路上被人强买算是幸运,被打劫再正常不过。

    但如果我们有曹操支持,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可是去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顺手做点买卖,养家糊口,在谁看来也说得过去。曹操会一路保护我们的。”

    白雪抿嘴笑了,“少爷的算盘,越打越精了,竟然算计到曹操头上。”

    程瑶却鼓着腮不满:“还以为你真变得多么高尚了呢!害我小小崇拜了你一把。”

    黄顺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说道:“养活我这一大家子人,还有跟着我的那帮兄弟们之后,若能顺手为国为民一番,我当然不会介意。你的崇拜可以继续下去。”

    程瑶白他一眼,不再说话。

    此后几天,黄顺几乎天天与曹植在一起。军营里太拘束,黄顺接曹植在江陵城,几乎把全城好玩的地逛遍。

    曹植得曹操叮嘱,也有意与黄顺搞好关系。两人本就臭味相投,现在又彼此需要,刻意接近,很快,二人关系便到称兄道弟的地步。

    黄顺在江陵已无大事,早想着回襄阳,看看陆吟霜,看看自己的儿子、女儿,还有自己那一帮堂主伙伴。于是,黄顺便撺掇着曹植,早些动身去襄阳赴任。

    曹植在江陵,有曹操在上面,也感觉玩的不痛快。有黄顺的话,他去找曹操说项,腰杆就硬了很多。曹操此时全部心思都放在即将来到的大战上,很痛快答应下来,遣满庞辅佐曹植。

    说是辅佐,其实就是实际的荆州牧,曹植不过挂名而已。这满庞,在曹操阵营里不归任何势力,是曹操从行伍中提拔,出身寒门,对曹氏忠心耿耿,是帮助曹植经营襄阳的好人选。

    既然曹操点头,曹植迫不及待约上黄顺,正式北上襄阳。

    曹植来到襄阳,施恩十姓,筹集前线粮秣,安排屯田。看黄顺的夏吟坊搞得风生水起,也起了心思,与黄顺做起了买卖。

    这些且不提,方今天下最大的事件,便是曹、孙、刘的三方大战,十姓和四族待在后面,伺机捡便宜。

    当初曹操决议撤兵,第二天便改变心意,变为进兵。朝令夕改,在曹操这里可谓头一遭。军令到蔡瑁处,蔡瑁当然能想到,定是四姓那边,使了什么手段,这才让曹操改变心意。

    后来听说原因竟是一首诗的出现,与众人一样,蔡瑁也相信这是上天的指示,绝非人力所能为。

    因此,蔡瑁对此战必胜的信念,更加坚定,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水战。蔡瑁知道,荆州水军,实力上还是略逊江东一筹,但好在曹军并不打算进行水上大战,荆州水军的任务,就是保护好江上粮道的安全。

    这在蔡瑁看来,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蔡瑁的排兵布阵,非常轻松,留有很大余地。

    相比之下,周瑜领军的江东水军,就必须寻机歼灭荆州水军,至少也得消灭其大部,才能威胁到曹军的粮道安全。

    因此,从一开始,周瑜就千方百计的寻求与荆州水军的决战。可惜蔡瑁非常老到,对周瑜的百般挑战,就是不上当。偶尔有巡逻船队接战江东战船失利,蔡瑁也听之任之,坦然接受,并不寻求报复。

    曹军主力这边,也没有急于过江。毕竟,南北异俗,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保证将士踏上江东地面,不至感染瘟疫丧命。

    何况,正如战前主张持重者所担心的,曹军士卒多是旱鸭子,站立在摇摆的船上,苦胆都快吐出来了。这样的状态,即使过江,也毫无战力,必须让他们适应一段时间,才好过江作战。

    战场暂时平静。曹军这边不急,反正时间在他们这边,等他们准备好了,一旦行动,就有万钧之力。

    急的是周瑜这边,必须尽快寻求决战,争取一战获取优势。否则,久拖之下,就算战场上不输曹军,江东后方的局势也是堪忧,江东极有可能重压之下,自乱阵脚。

    “蔡瑁、张允乃水军宿将,对荆州和江东水军优劣,了解的一清二楚。要引诱他俩冒险决战,太难。”周瑜坐在营帐内,默默思索,“最好是能行反间计,借曹操之手,除掉他们。但也不是易事。”

    左右为难的周瑜昼夜苦闷,心心念念着的都是蔡瑁和张允。

    得知周瑜想法的陆逊,主动请缨,要求只身前往江陵,伺机行反间计。周瑜担心江陵人士,识得陆逊的人太多,一旦暴露,就有杀身之祸。

    陆逊于是推荐了自己的弟弟:陆琳,还有徐慎。他俩,都是黄顺的好友,且都是夏吟坊的堂主。他们去江陵,即使被认出,也可辩说是为了夏吟坊的事,来找黄顺的。

    周瑜把这俩人叫到营帐,仔细询问。二人都与黄顺相熟,都听说黄顺在江陵时,与蔡瑁的谋士李尚斗法的事。

    一听说李尚此人,周瑜的眼睛亮了:这是个可以利用的小人!

    于是,周瑜勉励一番后,便要委以二人重任。

    陆逊提出,他们二人太过年轻,都是未冠之年,扛此重担,恐年轻误事。不如让他一块去,办事他俩出面,陆逊躲在后面,出谋划策。

    周瑜顿时失笑,这个陆逊,当初举荐二人,便在此处留了一手。不过,陆逊的顾虑很有道理,周瑜爽快答应。同时叮嘱他们安全为上,不要执着一定成功。毕竟,反间计,用的再好,也得对方中招才能奏效。而曹操富有谋略,领兵多年,不会轻易中计。

    三人出发,一路跋涉,来至江陵,租了一处干净的小院作为歇脚处。陆琳与徐慎上街,伺机打探这个李尚的下落。

    (本章完)

第147章 蔡瑁之死() 
说到李尚,也算是个有头脑的人物,办事极有一套手段。不然,以蔡瑁的精明,也不会把他留在身边,出谋划策。

    当初四姓决议派人去江东,接洽四族,曹操下面负责盯紧荆州动向的程昱,便派专使来荆州,接触蒯、蔡两家,要求他们从中予以破坏,不能让他们轻易成行。

    恰巧,专使偶遇李尚,李尚一听专使是为曹操办事的,立马溜须拍马,顺着杆子往上爬,想借机抱曹操的大腿。

    这种人,专使见多了,随口应付,说让李尚留在蔡府,盯紧此事,督促蔡瑁办事。

    李尚有了这句话,便似有了尚方宝剑,时不时就在蔡瑁面前说起此事,蔡瑁哼哈应付,李尚便拿出曹操的名头,压蔡瑁听从他的意见。

    蔡瑁哪会跟这种人计较,索性全权交给他,让他跑腿、办事,自己落个轻松。

    谁知这个李尚,野心太大,一心想要把这差事办的漂亮,为此不择手段笼络蔡瑁的小儿子:蔡树。

    后来便出了意外,蔡树被程瑶一箭射死。李尚这才慌张,生怕蔡瑁拿他问罪。

    可蔡瑁却没想到,李尚敢如此不计后果的行事。所以,蔡瑁把怀疑的眼光对准了曹操,认为是曹操派的人立功心切,暗中杀了蔡树,以嫁祸于人。

    虽然如此,蔡瑁到底还是冷落了李尚,给他安排了个闲职。李尚做贼心虚,乖乖的接受,灰溜溜夹着尾巴做人。

    蔡瑁没对他怎么样,但当时跟随蔡树行动的家将们,却对这个李尚意见很大。他们认为,没有李尚的撺掇,蔡树就不会死。归根结底,蔡树虽非李尚所害,但李尚却跑不了干系。在凶手没有着落的情况下,李尚自然被他们仇视着。

    所以,这段日子,李尚的日子并不好过,在蔡府处处遭人白眼,受人欺负。

    这天,李尚上工下来,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离自己狗窝不远的小酒铺,打了半斤酒,叫了两个凉菜,当做晚饭。

    还没吃两口,就有两位华冠锦衣,光彩照人的年轻公子坐在他对面,对着小二喊了一声:“这桌再烫一斤酒,酱牛羊肉随便切点上来。”

    李尚抬头看了一眼,不认识,又低下头吃自己的,嘴里嘟囔了一句:“二位来此地喝酒,不怕店小酒次,污了身份?”

    徐慎嘻嘻笑着,看着李尚说道:“你不认识我们,我们却认识你,你叫李尚,身在蔡府。风光了一段时间,如今却不太如意。我说的没错吧?”

    李尚猛抬头,睁眼看着他俩,激动的口齿都有些不清,“你们,可是丞相派来的?”

    陆琳不动声色,说道:“你且说,为什么一见面就认定,我们是丞相的人?”

    李尚等这一天,等的花儿几度开又谢了,此时哪还管别个,一五一十全说了,连自己如此尽心为丞相办事,最后沦落到如此地步的事,也全倒了出来。

    酒菜上来,徐慎和陆琳热情的让酒让菜,三人推杯换盏,吃喝的很痛快。

    喝到半酣处,徐慎这才告诉李尚,当年曹操的专使,就是随口应付的一句话,你想进曹营的大门,得另寻门路。

    这些日子,李尚也这么怀疑过,只是强迫自己不愿相信而已。如今贵人上门,李尚哪能放过机会,忙求他们二人帮忙引荐。

    徐慎这才说道:“我这里郑重问你一句话,你想好了再回答。你是一心要为曹操卖命呢,还是只想寻个好差事,赢得荣华富贵、光宗耀祖?”

    李尚有点眼力价,隐隐觉出:眼前这俩人,非曹操一伙。但又怕对方故意这么表现,考验自己。

    李尚此时已一无所有,二选一的赌局,他不过略一踌躇,便实话实说:“丞相又不是我家亲戚,就算我一心想为他卖命,人家也未必**我。人生在世,不就是想着人前风光,人后留名吗。当然是想找个稳妥的好差了。”

    陆琳拍手笑道:“如此,我们还有的谈。”

    徐慎起身说道:“那我们就换个地方,好好聊聊。有个差事,你一定感兴趣。”

    ……

    经过陆逊、陆琳和徐慎三人一番洗脑,李尚当即决定就此为孙权效力。陆逊也承诺,只要此事办的圆满,从此搬至吴郡,荣华富贵、权位荣耀,应有尽有。

    周瑜看人眼光极准,不过听徐慎和陆琳简单说了几句,就断定,李尚可以利用。果然,被陆逊忽悠的一身干劲的李尚,回去便投入工作,很快就有了成效。

    蔡瑁对四姓抵抗曹操的行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暗中予以配合。这事,被李尚挖出来了。拿到陆逊面前,却被陆逊否决了。曹操连四姓都能放过,岂会抓住这件事,治蔡瑁的罪?

    蔡瑁私底下曾经对曹操表示不满,说过曹操的坏话。这种隐私,也被李尚挖出来了。同样,被陆逊否决。曹操若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能有如今的地位和成就?

    蔡瑁在荆州水军中安插自己人,要把荆州水军变成蔡家军。这事,李尚通过蛛丝马迹,推测出来了。在陆逊这里,还是被否决。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蔡瑁既为水军统领,当然要安排信得过的亲信。这事,扳不倒蔡瑁。

    ……

    如此几番,李尚也有些泄气。再一次被陆逊否决后,李尚对陆逊抱怨道:“蔡瑁本就对曹操没什么异心,我怎么收集这方面的证据?这事,我无能为力。”

    陆逊提示李尚道:“若蔡瑁真对曹操有异心,我们干吗还要除去他?直接与他合作不就成了?正因为他没异心,我们才要想方设法除掉他。没有证据,你就不会制造证据吗?”

    李尚如梦方醒,回去便开始动脑筋。恰好,蔡瑁身边的一个侍从犯错,被蔡瑁责骂,打了几十鞭。李尚认为有机可乘,便连夜找到他,许以重利,让他做污点证人,证明蔡瑁勾结江东,对曹军不利。

    侍从正浑身是伤,经不住李尚威逼利诱,终于同意配合李尚。

    这次,陆逊终于绽颜夸了李尚几句,让他这些天收敛些,等他指示后再行动。

    如何利用这点,对蔡瑁造成致命打击。陆逊和陆琳、徐慎几经筹划,终于形成一个完整的计谋,陆逊随即修书一封,送至周瑜处,让周瑜予以配合。

    几日后,江陵城外的江边,一个鬼鬼祟祟的人被曹营巡江士兵抓住,从他身上搜出一个蜡丸。巡江士兵不敢自专,上交部曲校尉,校尉也不敢自专,层层上报至曹操处。

    曹操打开蜡丸,取出书信,却是周瑜与蔡瑁密约,半月后合兵攻打曹军大营的密信!

    (本章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