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怎讲?”
“先皇进去西川,先后两次,把所有能征惯战之将都调走了,留下的,都是父亲的腹心,先皇即使调走也不能改变其心志,索性就一窝全留在荆州。任其自生自灭。”
黄顺大叫道:“你们这么说就夸张了吧。当时的荆州可是刘备的根本。根本之地,当然要有根本之将来留守。关将军留守,在我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
关平说道:“我没说父亲留守不对。但把父亲的人一个不剩,全部留在荆州,目的就有些不单纯了。”
“这又是为何?”
“三少何等糊涂。入川,是先皇实力急速增长的时候,无论财力还是军力,都是如此。这份增长,先皇只想一人把持,并不像旁人与他分享。
事实上,能与之分享的人,不外乎爹和三叔。先皇能带上三叔,却不愿带上哪怕爹的一个腹心,其排斥父亲之心有多明显,不说可知了吧?”
黄顺想了想,说道:“有些道理,但也有些牵强。”
关平说道:“后来父亲发动进攻襄阳的战事,本意是策应汉中战场。但汉中战场因曹操的突然退兵而结束。先皇有大把的时间调集兵力和物资,支援荆州。但先皇始终没有动作,这是为何?”
黄顺一愣,掐算了一下时间,点头道:“确实,如果刘备有心增援荆州,确实来得及。”
“当初诸葛亮与先皇隆重对,就定下荆州与汉中两路出击的策略,那时汉中已平,仅剩荆州一路,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上,先皇都没有理由不出兵,甚至再次御驾亲征,都完全使得。但先皇什么也不干,任凭荆州自生自灭,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是有些说不过去。”黄顺老实说道。
“后来江陵被偷袭,我们被困麦城,廖化将军前去上庸城请求援兵,刘封与孟达却拒绝了。这事难道三少就不觉得有些蹊跷吗?”
“这事,刘封与孟达自守门户,难道也与刘备有关?”
“天下谁不知我们父亲与先皇是结义兄弟,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父亲有难,他们要是知道,应该马上出兵相援才是。何况请求救兵的廖化已经来到眼前。他们却拒不出兵,谁给他们的这个胆子?”
黄顺连连摇手,说道:“你们说刘备妒忌你们父亲的名声,这我信。但要说刘备借刀杀人,对你们父亲见死不救,这我就怎么也不相信了。关将军是蜀汉的擎天柱,这点刘备不会不知道,他就算再利欲熏心,也不会拿亲手缔造的蜀汉政权开玩笑。”
关平摇头道:“当时的先皇,拥有荆、蜀两地,麾下人才济济,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也正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时候,不用再像以前般委曲求全过日子了。他做出放弃父亲的决策,完全有可能。”
黄顺只是摇头,“你们是不是得了受迫害妄想症了,看着谁都想害你们。”
关平很有耐性,继续说道:“这个就算是我们的猜测,没有真凭实据,那蜀汉五虎将的来历,你总该知道吧?”
黄顺笑道:“这个如何不知。关将军位列五虎将之首,这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关平说道:“五虎将的称号,听起来唬人,其实不过是前、后、左、右、翼将军的民间传说而已。父亲那么大功劳,又独立镇守荆州,就算封王先皇不舍得,封侯总不为过吧?结果不但没有封侯,连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的称号都吝啬给,只给了区区一个前将军。待遇何其薄也!”
黄顺说道:“这个不仅仅针对关将军,对张将军不也是如此。这只能说明刘备小气罢了。”
关平说道:“仅仅这个事实,当然不够。事后,我们父亲认为先皇对待自己过于凉薄,曾上表申诉,先皇的回信中表示,只要父亲能够拿下襄阳,就成全父亲,封侯拜印。”
黄顺一愣,默默点头,半响说道:“襄阳就不是单个江陵城的兵力能够拿下的。刘备如此表示,确实很有问题。”
“但我想不明白的是,除掉关将军,对他刘备有什么好处?”
“疏远诸葛亮,对先皇又有什么好处?”关平紧接着说道,“身居皇位,一切以维护皇权为最高根本。与我们的想法不同。”
(本章完)
第975章 握手()
“好吧,那刘备对待自己的兄弟,确实凉薄了一些。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了。”黄顺今天震惊数次,虽然心底里仍然不太认同关氏兄弟的成见,却也乐见他们对刘备不满。同时,黄顺也在心中警惕:莫不是刘备遗命,让他们接近自己吧?此事还得走一步看一步,步步为营才好。
关平说道:“现在我们父亲死于孙权之手,留下我们几个不成器的儿子。我们也不敢奢望像父亲那般坐镇一方,威震天下,只想凭一身本事,为朝廷效力,朝堂之上不受别人欺负罢了。
但诸葛亮就不同了,所不是此次大战失利,诸葛亮可说再无重新出山的机会。但眼下蜀汉朝局,只有诸葛亮这般资历、威望、能力都足够的人站出来,才能摆得平。就算先皇对诸葛亮再顾忌重重,这会也只有重新启用诸葛亮。
很显然,诸葛亮的重新出山,并非先皇所愿,可想而知,先皇的如意算盘,就是让诸葛亮帮他稳住了朝局,让新皇顺利过渡后,再找时机把诸葛亮赶下台,杜绝后患。
之前有先皇在,这事办的很是轻松,但新皇哪方面都比不上先皇,也无法跟诸葛亮相比,凭新皇的能力,断然无法与诸葛亮抗衡。再说,新皇心思单纯,就算先皇特意授意,也未必就能入先皇所愿,对诸葛亮下手。
如果我是先皇,我定然不会把这项重任压给新皇,只能在朝中寻找合适的人选,等时机成熟,就向诸葛亮发动攻击。
有心算无心之下,又有先皇的旨意在,诸葛亮一心为公,为了避免蜀汉陷入内斗的纷争中,很可能会选择主动退出。这倒是成全了诸葛亮的千古美名,但这样的结果,却一定不是三少所乐见的吧?”
黄顺笑道:“真想不到,坦之不但武艺超群,于朝政上竟也有如此深入研究。云长有子如此,想来无憾矣。”
关平摇头道:“事关自身,自然想得多。难道这些,三少就没有想过吗?”
关兴笑道:“黄顺一见那李晴就像牛皮糖似得黏上去,我才不信那李晴能有如此魅力,一定是黄顺也见识到这一点,预先为后面布局呢。”
关平笑道:“李严身为顾命大臣,在朝中很有影响力。若能争取到李严的支持,对三少确实大有裨益。”
黄顺显然不愿纠缠这个话题,说道:“李严的事情以后再说,还是书接前回,就算我知道了刘备的布置,但我不知谁是刘备钦定的人选,还是防不胜防。坦之既然如此挑明,想来有以教我。”
关平说道:“公平而论,只有诸葛亮担任蜀汉丞相,才能平衡协调各方,将蜀汉上下凝聚在一起。所以,于公于私,我们都不愿见到诸葛亮再次被贬,离开朝廷。而能挽救诸葛亮的,并非我们,而是三少,而且只有三少。”
黄顺笑道:“我的夏吟坊虽然有些实力,毕竟远在襄阳,对成都朝廷有劲使不上,我如何帮忙?”
关平说道:“如果三少一直满足于待在襄阳,待在荆州,当然帮不上忙,但要是三少把手伸进成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黄顺想了想,摇头道:“此事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那刘备本来就对我顾忌非常,岂会容许我轻易入川。就算现在是孔明执政,但就是孔明,对我也是有所猜忌,不会轻易答应让我进川的。
再说,本来诸葛亮位居丞相,就已经为各方所忌,再让我入川,还不得逼得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六姓呀。”
关平笑道:“三少自己可不入川,但可以在成都物色代言人呀。只要有人在成都为三少办事,不就相当于三少入川了吗?”
黄顺摇头道:“蜀汉上下,大都效忠于朝廷。我若是暗中做手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成了过街老鼠。不妥不妥。”
关兴笑道:“若是我们几个答应帮三少在成都办事,那不就可以了?”
黄顺愣了一下,说道:“你们?”
关平说道:“论对成都的熟悉程度,三少拍马也赶不上我们。凭借父亲的关系,还有这次大战中我们的战功,我们回成都,一定会有不错的官职。我们再帮三少拉拢一些人,这样,三少在成都,不就有了自己的实力了?”
黄顺想了半响,摇头道:“孔明是我的姐夫,与我是至亲关系。但孔明为了蜀汉前程,尚且对我又用又防,生怕我一旦做大,撬动蜀汉的根基。你们与刘氏皇族关系更近,难道就不怕我将来反水朝廷?”
关平叹了口气,突然压低声音道:“我们的志向是一统天下,维持汉统不过手段而已。这么说,三少可明白?”
黄顺表情一下变得严肃,慢慢的点头,“我明白了。这事我不再提。”
关平也点点头,恢复了常态,说道:“我们虽然想到帮三少在成都物色人手,组建实力,但聚拢其人手来做什么,怎么做,我们却是一头雾水,需要三少给予指点。本来此事重大,应该谨慎从事。但明天我们就走了,急需听听三少对此的意见。”
黄顺的脑子一直在飞速转动,此时更是接近满负荷运转:看样子关平他们不像作伪,应该可以信任。只是关平他们都是武将,做这些暗线的活,显然不是合适的人选。倒是赵统和赵广两兄弟,武艺不怎么样,却机灵许多,完全可以胜任。
黄顺刚想让他们以后与赵统联络,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还是慢点,步子不要迈得太大的好。
“一时之间,我也没有什么主意。”黄顺说道,“如果我所料不差,蜀汉很快就会迎来新的战事。这正是你们上战场大展身手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们还是全心全意的报效朝廷,一心追逐前程的好。等我想好了怎么在成都运作,自然会派人找上你们。”
关平有些失望,说道:“如果诸葛亮在朝中被人攻击,我们也不出面维护吗?”
黄顺说道:“这个情形我估计一段时间内还不会出现。有这段时间做缓冲,足够我们从容布置了。心急吃不到热豆腐,有些事情,急是急不来的。朝廷争斗,更要有相当的耐心才行。”
?
(本章完)
第976章 离开()
从关平处出来,冷风一吹,有些头昏脑涨的黄顺顿时清醒了不少。赵统和赵广那两个机灵鬼,审时度势与自己站一队,自己毫不意外。说起来自己与他俩就是同一类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统和赵广自然比较认同黄顺。但在黄顺心目中,一直是忠义的化身的关家将,竟然会主动找上自己,并暗示支持他改朝换代,这就让黄顺吃惊不小了。
看来,蜀汉内部,也不是自己想像的那般牢固,连对刘备最为忠心的关家,暗地里都憋着别的主意,可想而知,别人会是怎么一回事了。
眼下,自己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荆州,这是自己无论如何不能丢的根据地。成都那边,有大哥黄循在,若自己能与大哥见上一面就好了,很多事情,信上说不清楚,也不敢落实在书面上。
自己偷偷往成都走一趟是万万不行的,不说自己离不开,一旦行踪暴露,影响太大,控制不了。说不得,只好请大哥从成都回来一趟了。这事,可以安排给赵统,让赵统帮忙传信。
不管怎样,归入蜀汉的开头,到现在为止还很不错,诸葛亮如黄顺所料成为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丞相,而自己,在蜀汉内部发展异乎寻常的顺利。只消自己腾出手来,就可以在西川大干一场了。
明天就要离开,诸葛亮那里忙得根本分不开身,连过来与黄顺说会话的时间都没有。只是派人来告诉黄顺,让黄顺回去给家里报平安,等成都那边一切安定下来,就接她们去成都。
黄顺心里很是清楚,就算刘备再怎么防范诸葛亮,断然不是现在就发作,这个时候,就连黄顺,也是先顾眼前,全力应付即将来到的兵劫。
第二天,各路人马同时撤退。黄顺的人少,去诸葛亮那里打了个招呼就可以撤了。倒是李晴偷跑出来送别黄顺,耽误了一点时间。等大家全部登船,驶离白帝城,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力都从蜀汉朝局转向襄阳。毕竟,襄阳才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得知襄阳很有可能受攻,大家不可能不关心。在白帝城的时候没有时间讨论,现在上了船,都是自己人,终于可以畅所欲言了。
彭威第一个说道:“少爷,这回要是真有人敢来进攻襄阳,总该让我指挥大部队了吧?总是指挥少爷的亲兵,实在练不出什么真本事,光装备就足够碾压了。这次的机会,我可不想错过。”
彭威说完,马上荆恬便站出来泼冷水:“你的前面有马超,还有盛方他们,统帅大军怎么也不会轮到你,你呀,就是亲兵头头的命。哈哈。”
彭威笑道:“要是论资排辈能轮到我,我还用主动请缨?等着少爷点将就是了。正是需要走后门,趁着他们几个不在,赶紧活动。”
彭威说完,周围的人都笑了。黄顺说道:“你这后门走的不错,我会非常认真的考虑你的提议。不过,防守襄阳的战役,你是捞不到的,如果还有别的战事,我向你保证,一定是你领兵!”
彭威喜道:“除了防御襄阳,我们还有别的战事吗?”
黄顺说道:“这谁能说得准呢。襄阳自立以来,还没有什么机会向天下展示自己的实力呢。若仅仅以防守住襄阳来展示,我可觉得憋屈,总得有所进取才行。”
黄顺的心思,就是不明说大家也都知道,是冲着江陵城去的,但江陵城实在太过敏感,不止李严那里反对,就是黄顺这边,反对的意见也很强大。
黄顺的话刚完,萧凝就皱眉道:“少爷,你要三思呀。凭襄阳的武力,拿下江陵城自然没问题,但得到江陵城的代价是彻底得罪孙权,还让夏吟坊成为众矢之的,得不偿失呀。”
黄顺笑道:“这里面的利害,我们已经研究过多次,不需你再提醒,我也心中明白。放心,我也不是一定要打江陵城,只要江陵城不先犯我,我就绝不会犯他。”
萧凝追问道:“如果江陵城的诸葛瑾奉命领兵进攻襄阳呢?”
黄顺说道:“那就是孙权先对我翻脸了,我奋起反击,天下谁能说我的不是?”
萧凝笑道:“如果诸葛瑾仅仅是做个进攻的样子呢?”
黄顺也笑道:“我要的只是一个光明正大进攻江陵城的理由,只要他带兵出城,我就出兵!”
萧凝摇头道:“看吧,你还是心里想打,只是在寻摸一个理由罢了。我还不了解你,就算诸葛瑾不出城,你也会想办法让他出城的。你这样做,只是过了你自己这一关而已,天下人却不会被你糊弄过去。孙权更不会因为你师出有名就容忍你占据江陵城。”
黄顺说道:“就算最坏的结果,跟江东孙权交恶了又怎样?我们现在不是孤军奋战,我们背后还有蜀汉呢。只要我们拿下江陵城,不用我们自己说,成都那边就要迫不及待的派人来守城。到时候,我们就退回襄阳,远离是非之地。孙权能拿我怎么着?”
萧凝说道:“费了半天劲,结果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这可不像你的风格。”
黄顺说道:“拿下江陵城,我们与成都的联系才会顺畅。我们真正的进军方向,可不是江陵,更不是江东,而是往北,直指关中。那才是我们需要大动干戈之地。”
萧凝还是摇头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是你说的吗?现在怎么又如此激进了?有孙权在后面不停地骚扰,你能安心经略关中?此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俩人争论,旁人只是听着,并不说话。在战略布局方面,萧凝当然辩论不过黄顺,便找白雪帮忙。萧凝记得很清楚,白雪可是曾经表态反对这么早攻取江陵城的。
白雪本来事不关己,并不准备参与,萧凝非要拉她进来,她只好说道:“攻取江陵城,确实宜缓,但少爷要是出于全局考虑,非要近期内拿下江陵城,也不是不可以。”
萧凝笑道:“你这话,真是谁也不得罪。”
程瑶说道:“雪姐姐这般说话,就表示,孙权那边的压力,雪姐姐有办法摆平,对不对?”
(本章完)
第977章 久别重逢()
白雪说道:“办法也不是没有,只是一旦实施,不好收手。”
萧凝无奈摇头道:“白雪啊,你什么都好,就是太惯着少爷了。只要他决定的事情,你从来不会拒绝,只会想方设法去完成他的心愿。这样下去,迟早要出事的。”
白雪笑道:“少爷又不是去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我做好少爷的内助,有什么不对吗?”
萧凝说道:“你说的没错,只是少爷一直在你的护佑下,经受不到多少风雨,永远难长大。”
黄顺笑道:“这些年,我走南闯北,经历了多少事,萧凝你竟然说我没长大,好没道理。”
萧凝说道:“你也不用着急分辨,什么时候你不再想着依靠白雪,我就承认你长大了。”
黄顺笑道:“我还想跟白雪白头到老呢,身边有这现成的女智囊,我为什么不用?”
萧凝摇摇头,不说话了。
船队一路沿江流东下,一路无事。离江陵码头还有三四百里的距离,船队在一处不知名码头靠岸休息时,意外的,故人来访。来人的出现,出乎所有人意料,不是别人,正是庞尚!
庞尚留在江东,为黄顺打理生意上和上层所有事务,自柴桑分别之后,彼此书信来往不多,差不多一年一封的样子,不过介绍江东夏吟坊的生意而已,于江东政事上,庞尚几乎没有提及。
当初黄顺让庞尚留在江东,本意是想让夏吟坊在江东上层保持影响力,不至于被边缘化。但黄顺的打算虽好,总得需要旁人代为执行才行。庞尚有他的独立思想,认识上与黄顺不同,对此黄顺也是无可奈何,只好任由庞尚去发挥。
没想到,船队回襄阳的路上,竟会遇上庞尚。可以肯定,没有特殊大事,庞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