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大明-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297章 北部牛仔

王朴惑然不解道:“杀胡令能让北直隶北方几个州府成为中央军最优秀的兵源?这话怎么讲?”

柳如是道:“五胡乱华时武悼天王冉闵曾经颁布杀胡令,不过我们参谋部今天提出的杀胡令却和冉天王的杀胡令有所区别!”

王朴道:“什么区别?”

柳如是道:“五胡乱华时汉人频临灭绝的边缘,因此杀胡是当时所有汉人的义务,可现在我们大明中兴在望,大汉民族很快就会重新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因此完全没必要为了延续汉人血脉而去杀胡,这就使广大汉人失去了杀胡的原动力,因此需要给杀胡令注入新的推动力。王朴欣然道:“接着说下去。”

柳如是道:“由于建奴和蒙古鞑子的肆虐,北直隶的人口已经锐减,那些已经逃难到了南方的百姓很可能已经习惯了南方安定的生活,他们未必愿意返回北直隶重新开始,再加上北直百姓十之**已经死于战乱,北直隶各州各府势必会出现大片无主荒地。”

“参谋部的构想是这样的,可向大明各省颁布杀胡令,凡自愿迁徙到北直隶定居者,官府就给田十亩,凡在北直隶定居的百姓杀死胡人不会获罪,每杀死一名建奴或者鞑子则可获得十两银子的奖励!”

“好主意。”王朴忍不住击节叫道,“这样一来,各省的失地农民就会踊跃前来北直隶定居,由于杀胡令的颁布,流窜在北直隶的建奴和鞑子溃兵很快就会被这些迁徙来的百姓围猎殆尽,再然后,北直隶的百姓为了赏银很可能会自发地组织武装力量进入大草原或者辽东游猎,不过他们的猎物不是野兽,而是建奴或者鞑子。”

真要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倒有些类似十七‘八世纪白人对北美洲的侵袭。

当时白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和生产资原。从东海岸不断向中部、西部推进,逐步蚕食北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地栖息地,到最后几百万印第安人几乎被白人灭绝,偌大的北美洲也完全成了白人的天下。

而且在向西蚕食的过程中,衔生出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西部牛仔。

西部牛仔地开拓精神最终铸就了后来地美利坚合众国地国家精神。并最终把美利坚合众国推上了世界之巅。

如果把参谋部提出来地杀胡令稍加修改。很可能就会取得同样地效果。

只不过白人是向西蚕食北美土著印第安人地栖息地。而汉人则是向北蚕食北亚土著蒙古人‘真人、朝鲜人地栖息地。因而衔生出来地特殊群体也不能称其为西部牛仔。而应该称其为北部牛仔。

但无可否认地是。这个亦民亦兵地特殊群体地确会成为中央军最好地兵源!

“北部牛仔”这个可能出现地特殊群体。很可能会在大汉民族地灵魂中注入好战、扩张、进取、开拓等因子。

而这恰恰是王朴最需要地。王朴没想过要在有生之年为大明帝国掠取太多地国土。他也没想过要在有生之年灭亡所有地蛮夷外族。他更不需要统治整个世界。但他一定要在大汉民族地精神中注入好战、扩张、开拓、进取地因子。

“这样……”王朴沉吟道,“我先提三点修改意见,一。杀胡令的适用范围可扩大到北直、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北五省;二,在现银奖励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每杀死一名建奴或者鞑子便可以在草原获得百亩牧场或者在关外获得十亩庄田;三,为了防止汉人自相残杀而冒功,北五省各总督府需制订严格的审核制度以及惩罚措施。”

王朴所补充地这三条无疑相当有针对性。

把杀胡令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北五省,是为了扩大“北部牛仔”这个群体,在奖励措施中增加牧场和庄园,则是为了诱使这些“北部牛仔”配合中央军逐步蚕食草原和辽东的大片无主土地,让这些勇于开拓精神的北部牛仔成为中央军的先锋。

至于第三条则是为了避免杀胡令失去控制而成为祸乱之源。尤其不能让大明帝国南方各省的原住民卷入其中,王朴绝不允许出现“南部牛仔”。

身为穿越者,王朴深知中华大地其实根本就没有后世所宣称的五十六个民族!

这所谓的五十六个民族其实就是有些不知所谓的狗屁专家、教授、学者吃饱了没事做强行划分出来地,这些混帐东西为了逞能,为了显示自己的“渊博”学识,硬从大汉民族中划分出了许多子虚乌有的少数民族,譬如回族、譬如壮族。

事实上,在中国的南方几乎就没有什么少数民族,他们几乎都是从黄河、长江流域迁徙过去的古汉人的后代。他们与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汉人同支同脉,同宗同祖,都是大汉民族的一份子。

只不过因为地域限制,才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独有地语言和风俗习惯。

根据定居地、语言、风俗来强行划分民族是完全不符合逻辑地!按照这个标准那现在的广东人就应该是粤族,现在地福建人就应该是闽族,现在的浙江人就应该是越族,现在的江苏人就应该是吴族,他们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族,但这符合逻辑吗?

王朴可不愿意南方这些名义上虽然是异族。可实际上却与汉人同支同宗的同胞跟建奴、鞑子一样成为杀胡令的牺牲品。对于大明来说,女真人、蒙古人、藏人、回鹘人、朝鲜人×人、色目人等等才是异族。

柳如是把王朴补充的三条认真记录在案。正准备转身离去时,柳轻烟忽然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喜孜孜地说道:“侯爷,如是妹子,北京光复了。”

“哦?”王朴赶紧问道,“紫禁城有没有损坏?”

“没有。”柳轻烟摇头道,“唐胜在飞鸽传书中说,紫禁城完好无损!”

“好。”王朴狠狠击节道。“干得漂亮,本侯要亲自向朝廷替唐胜和混成营的将士们请功。”

“不过……”柳轻烟语气一黯,接着说道,“不过北京城内的百姓却惨遭浩劫,三十多万人只活下了不到三万人,还有那些先降流贼。再降建奴的降官也全部死在了狱中,没有一个幸免于难!”

“这些人渣败类死有余辜。”王朴说此一顿,眸子里杀机流,“只是可惜了北京城内的三十万无辜百姓,不过这笔血债总有一天会向建奴和鞑子讨还的,我们汉人的血是不会白流的,将来定要十倍、百倍地讨还!”

柳轻烟、柳如是凛然噤声,她们都从王朴的眸子里感受到了刻骨地仇恨。

长长地舒了口气,王朴眸子里的仇恨和杀意逐渐淡去。转身说道:“马上向南京飞鸽传书,把济宁大捷和北京光复的好消息一并传回去,让万岁爷、老爷子还有满朝文武、举国上下高兴高兴。我们大明帝国已经遭受了太多的痛苦,现在也该高兴高兴了。”

“是。”

柳轻烟娇应一声,欢欢喜喜地去了。

南京,文华殿。

孙传**正戴着老花眼镜在审核即将外放山东各府知府的官员名录,这批官员毫无疑问大多出自东林复社门下,眼下阳明大学才刚刚开始办学,速成班的第一批两百名学员眼下还在建德半工半读,最早也要到明年春上才能毕业,至于正规班地学员却是三年学制。那就更加指望不上了。

王朴和孙传**当然知道让东林复社一直这样坐大下去也不是什么好事,虽说王朴手里握着军权,不奴林复社惹出什么事来,可东林复社真要失去了控制,再和隆武帝搭上线那就不好玩了,王朴可不想背负“焚书坑儒”的千年骂名。

由鉴于此,孙传**想到了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秉承阳明学说,在宣扬阳明学说上与孙王集团是一致的,这就替孙王集团和泰州学派结盟奠定了政治基础。遗憾的是到了崇祯末年,泰州学派已经人才凋零,再不复隆庆、万历年间的兴盛,虽有几百儒生,却没几个能挑起大梁的。

孙传**勉强从泰州学派中挑选了十几个儒生,外放到刚刚光复的山东去当知县。

对于孙传**的心思,钱谦益和吕大器是心知肚明,可这两只老狐狸已经年老成精,他们当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过话说回来。就算两人心里有想法也不敢唱反调,王朴对付政敌的手段他们已经见识过了。他们可不想跟高弘图一样被王朴削成人彘。

钱谦益主动说道:“孙阁老,这几个泰州生员人品、才能皆可,不如补为知府吧?”

“不可。”孙传**摇了摇头,喟然道,“这几个人地人品虽然正派,可能力平平,补知县就已经是勉为其难了,补知府那是害他们,同时也害了一方百姓,老夫绝不能因为他们是阳明先生的门生就格外照顾他们。”

钱谦益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讪然一笑不再说话了。

就在这时候,文华殿外忽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旋即有通政司地官员急匆匆地奔了进来,急声喊道:“三位阁老,大捷!济宁大捷!北京……北京也光复了,哈哈哈,大明故都北京已经光复了!”

“噗哧。”

孙传**手里的毛笔抖了一下,一滴浓浓的墨汁顿时滴在了一封奏疏上,奏疏上的字迹立刻被濡黑了一大团,饶是孙传**见过无数的大风大浪,此时骤然间听到这个消息也不免神情震动,忘乎所以。

一边的钱谦益和吕大器更是霍然站了起来,老脸上尽是难以言喻的激动之色。

“三位阁老!”看到孙传**三人好像没什么反应,通政使的官员又再次强调道,“济宁大捷,中央军完胜建奴,还有大明故都北京也已经光复了!”

“好,好,好!”

孙传**连说了三声好,一屁股坐回了太师椅上。

钱谦益激动得老脸涨红,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吕大器却突然间向着北方跪了下来,以首抢地痛哭流涕道:“先帝呀,你若在天有灵,此时也该含笑九泉了!故都已复,大明中兴在望,大明中兴在望了……”

就在这时候,文华殿外忽然响起了剧烈的喧哗声。

通政司地官员神情激动地说道:“三位阁老,你们听,朝中百官已经齐聚东华门外,正要进宫向万岁爷贺喜呢!此时想必万岁爷也已经知道了这两个天大的好消息,还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样呢。”

“走走走。”孙传**终于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长身而起仰天长笑道,“钱阁老、吕阁老还有陈大人,速去东华门外召集文武百官,随老夫进宫面圣,如此天大的好消息,岂不能君臣同乐?哈哈哈……“对对对,当即刻进宫见驾。”

“理当君臣同乐,还要与民同乐!”

钱谦益和吕大器也同时出声附和,两人脸上都流出发自内心的狂喜,尤其是刚才吕大器的痛哭流涕也绝非故做姿态,而是出自真情。

乾清宫。

因为大权旁落,隆武帝也不用每日上朝了,今日闲来无事正在宫中和永王、定王讨论治国之道,长平公主坐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永王朱慈炯刚刚发表完一通长篇大论,殿外忽然匆匆进来一名小太监,尖着嗓子大喊道:“万岁爷大喜,万岁爷大喜……”

自从高弘图倒台后,隆武帝的心情就没好过,当时就蹙眉喝道:“喜从何来?”

“呃……”那小太监呃了一声,赶紧道,“回禀万岁爷,刚刚宫外传来捷报,说是中央军已在济宁大败建奴,连故都北京都已经光复了。”

“哦?”隆武帝闻言霍然起身,凝声道,“中央军在济宁大败建奴,连北京也光复了?”

“是啊。”小太监激动得语气都变得有些颤抖了,“三位阁老已经率领朝中百官进宫见驾来了,说是要和万岁爷出宫游街,与南京满城百姓共同庆贺呢!”

正文 第298章 幽会

这一天,南京城万人空巷,满城欢腾。

作坊停工,店铺关门,茶肆、酒楼、色情场所也不再营业,士绅、贩夫、走卒、妓女、商人、工匠都拥上了街头,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都聚集在一起,欢呼雀跃,许多富人还把家里养的戏班子派了出来,沿街载歌载舞……

这绝不是大明朝廷官方组织的,也不是东林复社这些民间学派组织的,这些南京百姓都是自发的,当他们听到济宁大捷和北京光复的捷报时,都情不自禁地拥上了街头,那是民族感情极度压抑之后的爆发,那是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

南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闹过了。

自从北京沦陷、崇祯帝上吊以来,甚至是自从永乐帝迁都北京之后,南京城就再没有这样热闹过了!当一向只在皇宫大内深居简出的隆武帝乘坐着御辇出来游街时,南京街头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无数的人们拥上前来,三呼万岁。

年轻的隆武帝终于从激动的南京百姓脸上找到了帝皇的尊严,激动得满脸通红。

南京城,今夜无眠,当满城百姓正在狂欢时,阁老府的偏厅里,孙传庭、钱谦益和吕大器三人却正愁眉相对。

让三人犯愁的是王朴的飞鸽传书。

王朴的飞鸽传书里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当然是报捷,报告济宁大捷和北京光复的好消息,可第二件事却有些出乎孙传庭三人的预料,那就是要求朝廷颁布杀胡令!

孙传庭他们当然知道杀胡令是个什么东西,想当年汉人被逼到了绝境,正是武悼天王冉闵的一纸杀胡令才使汉人血脉得以延续,如若不是这纸杀胡令,今时今地的中原只怕已是五胡天下,根本就不再属于汉人了。

然而大明朝和东晋朝毕竟有所区别,真有必要颁布杀胡令吗?

孙传庭掠了钱谦益和吕大器两人一眼。问道:“两位阁老怎么看?”

钱谦益嘶了一声。没有吱声。吕大器却不假思索地说道:“门下完全赞成侯爷地决定。是应该颁布杀胡令。是应该把建奴和蒙古鞑子斩尽杀绝。要是现在不把他们灭绝。难道留着他们将来祸害子孙吗?”

孙传庭道:“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倘若是为了延续汉人血脉。为了维护大明国祚。固然应该与建奴、鞑子血战到底。可现在建奴和鞑子已经败了。真地非要赶尽杀绝吗?这么做是否有违天和呢?”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呀。”吕大器急道。“阁老。你莫非忘了在五百年前。女真人就曾给中原汉人带来惨重地灾难?五百年后地今天。女真人又给我们汉人带来了灾难。难道阁老希望五百年后。女真人再次给我们地子孙带来灾难吗?”

“这……”

孙传庭语塞了。

钱谦益低声道:“可一味滥杀终归不是解决问题地办法呀。”

吕大器皱眉道:“莫非牧老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莫非牧老能让建奴、鞑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

钱谦益也语塞了。

要说蛮夷之祸历朝历代都有,可一直以来中原的汉人王朝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些蛮夷之祸也就成了疥癣之疾,可谁也不能保证,中原的汉人王朝没有国力衰竭的时候,譬如千余年前五胡乱华时期,要不是冉闵,汉人血脉只怕已经断绝了!

又譬如大明王朝。若不是有王朴力挽狂澜,中原大地只怕已经成了建奴和鞑子地牧场了!

谁又能保证后世的汉人王朝不会再次出现国力衰竭的时候?谁又能保证那时候周围的蛮夷不会再次举起屠刀,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汉人百姓?肆意摧残汉人的文明?

吕大器看了看钱谦益,又看孙传庭道:“阁老,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汉人千秋万代的福祚延绵,就不要再犹豫了!”

钱谦益想了想,也道:“阁老,既然这杀胡令是侯爷提出来的。内阁照办就是了。”

钱谦益倒也识趣,知道孙传庭其实也只是个挂职的内阁首辅,别看他是王朴地干爹,可真遇上重大国政方略,最后还得听王朴的,就说这次颁布杀胡令的大事,就算孙传庭心里有疙瘩,可最后也只能照章办事。

要说啊,这大明帝国真正地掌舵人不是隆武帝。也不是孙传庭。而是靖南侯王朴!

“那……”孙传庭道,“那就照章办事。拟票吧。”

“哎呀阁老,还拟什么票呀。”吕大器跺脚道,“照办就是了。”

孙传庭道:“那……就照办吧。”

吕大器在内阁记录上打了个蓝勾,又道:“现在再说说山东总督和北直总督人选的事吧,侯爷的意思是他不再兼任这两省的总督了,让内阁从朝官以及地方官员中甄选,不知道阁老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孙传庭摇头道:“老夫能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吕大器和钱谦益交换了一记眼神,说道:“那门下就提两个人选,门下以为应天府尹瞿式耜,福建巡抚魏大本才能、资历皆可,魏大本的能力孙阁老是知道的,就不多了,应天府尹瞿式耜也不错,办事干练,有魄力,足可担当重任。”

孙传庭道:“那就这样吧,瞿式耜放北直总督,魏大本放山东总督!”

山东,张秋镇。

张秋镇地处聊城以南百余里,紧邻运河,原本是运河边上一座极为繁华的大集镇,南来北往地客商糟船都会在此歇脚,因此街上商铺林立、酒楼客栈鳞次栉比,很是热闹。

遗憾的是,建奴进关之后几次遭到建奴的烧杀掳掠,镇上百姓逃的逃、死的死,剩下的也大多躲进了附近的深山老林。轻易不敢出来,此时的张秋镇放眼看去疮痍满目,破败不堪,就像一座死镇。

镇外,死寂地旷野上忽然响起了杂乱地马蹄声,一队百余骑的骑兵队忽然从北方地平线上风驰电掣般疾驰而来。当先一骑却是员身姿婀娜的女将,身着红色颈装,跨骑着一匹毛火赤红的骏马,连人带骑就像一团燃烧的烈焰,隔着老远就能感受到灼人地热意。

这员女将当然就是红娘子,她这是带着百余骑亲兵赶来张秋镇与情郎幽会来了。

此时的红娘子就像是回到了洞房花烛夜,芳心里既充满了期待,又充满了忐忑,她做梦都想着王朴。想着王朴强健的臂弯,想着和王朴纵情造爱,可真到了要和情人见面那一刻。她这芳心里又开始紧张起来了。

早在开封的时候,红娘子就听说不少关于王朴地风流韵事。

除了那个倾国倾城地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李十娘、寇白门、顾眉、李香君等秦淮名婕先后成了王朴的禁脔,在江南高张艳炽地秦淮八艳好像就剩下个玉京道姑没有成为王朴的女人了,王朴身边有着太多地才女、美女和艳女,他的心里还有她红娘子吗?

红娘子早听说这些秦淮名媛能歌善舞,善解人意,是天下一等一的可人儿,可她红娘子却只是个什么也不会。只会舞刀弄剑、打打杀杀地蛮女子,而且……她红娘子还是个死了丈夫的寡妇,能和她们比么?

不知不觉间,红娘子脸颊上的绯红褪了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