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大明-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隆武帝是要借孙传庭当殿昏厥一事大做文章,以“居家静养”为由头把孙传庭逼出内阁,内阁一旦失去了孙传庭这个首辅,就会出现人员空缺,wωw奇Qisuu書网增补新阁员就变得顺理成章,到时候高弘图》可法和马士英就能入阁了。

只要高弘图》可法和马士英入了阁,就能和钱谦益、吕大器互相制衡,孙传庭、王朴再想通过内阁控制朝政就无法像现在这样得心应手了!不能不承认,隆武帝的确遗传了崇祯帝地政治天赋,手腕耍的很溜。

可惜的是,王朴不是魏忠贤。

魏忠贤再横也不过是个太监,他所有的权力都是天启帝赋予的,一旦天启帝归天,魏忠贤的权力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脚下的基石,因而变得不堪一击,崇祯帝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挽回局势,一举摧毁阉党。

然而王朴不是太监,王朴的权力更不是崇祯帝赋予地,他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的权力基础是手下那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在经历了北京沦陷、崇祯上吊的重大变故之后,王朴的权势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稳固了。

在这样地背景下,隆武帝要想挽回局势。一举摧毁孙王集团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张子安很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隆武帝,告诉他,如果真想摧毁孙王集团地势力,那他就得学会忍让,学会韬光养晦,而不是在羽翼未丰的时候仓促发难。没有准备好就仓促发难只能把自己逼入绝境。

可犹豫了再三,张子安还是不敢把这话告诉隆武帝,这老阉货活了这把年纪了,岂能不了解隆武帝现在的心情?十六岁啊,正是人这一生当中最有表现欲望的时候,这位初为人君地隆武爷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表现他的“英明神武”了。

张子安如果在这时候给隆武帝当头泼一盆冷水,那就是找他的麻烦,谁也不能找万岁爷的麻烦,谁要是敢找万岁爷麻烦。那麻烦就会找上他,有个人也许例外,那个人就是靖南侯王朴。可满天下又有几个王朴呢?和张子安抱同样看法的还有钱谦益和吕大器这两位内阁次辅,刚刚退朝,这两位就根本不避嫌,驱轿来到了靖南侯府。

见了面,叙过礼,钱谦益埋怨道:“侯爷,你太草率了。”

吕大器也击节叹息道:“是啊,要不然孙阁老也不会气得当殿昏厥!”

钱谦益又道:“更不该把孙阁老留在宫里,侯爷。你是孙阁老地义子,你真应该把孙阁老接回府上才是,唉。”

“为什么?”王朴淡然道,“万岁爷把老头子留在宫里,那是无上地恩宠啊。”

“侯爷哪侯爷,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钱谦益跺脚说道,“门下听说散朝之后高弘图即没有回户部处理公务也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后宫见驾,高弘图可不是个官场小。他一定会借孙阁老当殿昏厥之事大做文章!”

王朴佯装不知道:“这事能有什么文章可做?”

吕大器叹息道:“侯爷,这里面可做的文章大了去了!”

钱谦益也叹道:“高弘图和万岁爷只要让太医一口咬死孙阁老病体沉重、不堪政务,就能逼得孙阁老告病还乡!至不济也能逼得孙阁老在家休养一段时日,有了这个空隙,高弘图》可法还有马士英就能从容入阁了。”

吕大器道:“一旦高弘图三人入了阁,又没有孙阁老出面主事,门下和牧老就很难办了,内阁地事就再不是侯爷你说了算了。”

“所以说侯爷你欠考虑了呀,你完全没必要自个提出修改大明律啊。”钱谦益最后哀叹道。“换个人提出来。局面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其实就算万岁爷亲了政。内阁地蓝批改了万岁爷的朱批,内阁也还是有权力封还万岁爷的旨意地,只要孙阁老还是首辅,门下和吕阁老跟侯爷又是一条心,这朝政就仍在侯爷您的掌握之中啊。”

“哈哈哈……”

出乎钱谦益和吕大器的预料,王朴听了两人一席掏心窝子的话之后非但没有出懊丧之色,反而仰天长笑起来,钱谦益和吕大器被王朴笑得一愣一愣的,心忖不是我们疯了,就是这货傻了,都这时候还能笑得出来?

其实也难怪钱谦益和吕大器会急成这样,两人都是老观念,脑子里还认为内阁是大明朝的最高权力机构,内阁连皇帝的圣旨都能封还,谁掌握了内阁谁就掌握了朝政,要是失去了内阁这块阵地,立刻就会从天上摔到地下。

东林党数起数落的惨痛经历留给钱谦益和吕大器的记忆实在是太深刻了。

“钱阁老,吕阁老。”王朴地笑容突然一顿,肃然道,“就算老头子不再当内阁首辅,就算高弘图他们都入了阁,这天……塌不下来!不过,两位阁老今天说的这一席话,本侯听了却甚感欣慰。”

钱谦益和吕大器听了心里直嘀咕,心忖敢情王朴直到现在才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事实上,钱谦益和吕大器早已经把王朴当成自己人了,就算王朴手里没有捏着他们的把柄,他们现在也心甘情愿地听凭王朴驱策,原因很简单,自从跟王朴合作之后。东林党已经成了大明朝野最大的势力,朝中的御史言官十之七八出自东林门下,新朝外放的知县、知州、知府清一色全是东林党人!

这是何等的权势?

就算是高攀龙、左光斗、杨涟等人主理朝政时,东林党人也没有这么威风过啊,不抱王朴的大腿还抱谁的大腿去?

王朴肃然道:“两位阁老应该了解本侯为人,本侯像是这么不知轻重地人吗?”

“这……”

钱谦益和吕大器相顾愕然。在他们地印象中,王朴的确不是这样不知轻重的人,要不然当初王朴也不会使出那么高明的手腕,一下子就掐住了两人的七寸,迫使他们发动全体东林党人替王朴做事了。

“钱阁老,吕阁老。”王朴微笑道,“内阁的确是朝廷地最高权力机构,甚至连皇帝的圣旨也能封还,可这一切得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十万中央军将士得答应,如果十万中央军将士不答应,那么内阁就什么权力都没有!”

钱谦益、吕大器闻言先愣了一下。旋即恍然。

两人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逻辑错误,搞错了王朴编练中央军和孙传庭入主内阁地因果关系,事实上是先有了王朴编练中央军然后才有了孙传庭入主内阁,而不是先有了孙传庭这个内阁首辅然后才有了王朴和中央

也就是说孙传庭只不过是王朴用来控制内阁地工具,或者说内阁只不过是王朴手中的工具,高弘图等人处心积虑想要入阁,到头来也仍然只是王朴手中地工具!工具怎么可能反过来控制王朴呢?

王朴微笑着问道:“两位阁老想明白了吗?”

钱谦益、吕大器同时颔首。

王朴大笑道:“本侯真的很欣慰,既然两位阁老有这个想法,想来高弘图他们也会这样认为。而这,才是本侯在今天早朝的时候故意提出修改大明律的目地所在,哈哈哈……”

钱谦益、吕大器闻言面有愧色,敢情王朴刚才说他感到很欣慰并不是怀疑两人的诚心,而是另有所指。

“侯爷。”吕大器想了想,忽然又问道,“您这么做的目地是什么呢?”

“目的?”王朴眉宇间忽然浮起一丝淡淡的杀气,凝声道,“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一劳永逸地扫除所有隐患!”

“嘶……”钱谦益闻言倒吸一口冷气。悚然道,“也就是说,侯爷是故意要把这个破绽卖给高弘图,好让高弘图他们借机入主内阁,然后给所有隐藏在暗中的敌对势力一种错觉,认为孙阁老和侯爷已经失势……等这些敌对势按捺不住粉墨登场之后,侯爷再反戈一击把他们一网打尽?”

“高,不狼侯爷啊。”一贯不太会拍马屁的吕大器出忍不住击节叹服道,“要不这样。那些隐藏极深的敌对势力轻易是不敢冒头的。”

王朴脸上忽然浮起一丝淡淡地肃杀之气。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钱阁老,吕阁老。此事属最高机密,连孙阁老也不知道全貌,所以还请你们严格保密,即便是东林党内的亲信晚辈,也断然不要透。”

“门下明白。”钱谦益凛然道,“我们东林党内也是良莠不齐,难免没有反复小人,借这个机会正好可以把这些败类给揪出来。”

戌时,高府。

史可法按时前来赴宴时,高府已经是高朋满座了,除了姜曰广、高倬、王铎等部院大员,还有杨廷鉴等恩科进士,除了工部尚书马士英,所有与孙、王朴集团政见不同的官员几乎都到齐了。

当着与席所有官员的面,杨廷鉴吟颂了他草拟的奏疏。

新科状元的文采的确不同凡响,华丽的词澡、工整地对仗、还有犀利的笔锋立刻博了个满堂彩,当下由工于书法的王铎重新誉写了一份,高弘图在王铎认真誉写的奏疏后面郑重地署上了自己地大名。

姜曰广、高倬、王铎也在上面署了名,奏疏传到史可法面前时,史可法的眉头似乎皱了一下,看这架势,高弘图明显是要带头联名上奏,正式和孙王集团宣战了。想了想,史可法也在这份奏疏后面署了自己的大名。

高弘图最后收起众人联名的奏疏,肃然道:“好,有了这份奏疏,老夫就不信参不倒王朴,诸位同僚。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江山社稷,让我们满饮此杯!饮了这杯酒后,老夫与诸位同僚当效仿先贤,抛头颅、洒热血,誓与奸佞抗争到底!”

众人一饮而尽。

稍顷酒菜流水般上来,史可法却没有了饮宴的兴趣,起身向高弘图告辞。

高弘图耐住性子把史可法送出大门,临分别地时候才语重心生地说道:“宪之(史可法表字),晌午地时候老夫已经进过宫了。据太医说孙阁老的病情很重,这次就算没有性命之忧,一年半载之内怕是没办法主理政务了。”说到这里高弘图故意顿了一顿。见史可法没有接腔地意思,只好接着说道:“宪之啊,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内阁的阁员将会调整,你我一定要把握住这次千载难逢的良机,无论如何也要跻身内阁,绝不能让内阁再次成为孙王集团的一言堂了!”

“高大人。”史可法忽然用一种冷漠的眼神望着高弘图,问道,“万岁爷是不是已经钦点你为下一任内阁首辅了?”

高弘图面尴尬之色,讪然说道:“既然宪之已经知道了。又何必多此一问?”

“那好。”史可法点了点头,肃然道,“下官只想请问一句,高大人入主内阁之后打算推行什么样的国策?”

高弘图不假思索地说道:“老夫入阁之后要推行的头一件国策便是与建奴议款,大明朝地国库已经空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所以这场无谓的战争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只有养精蓄锐,等恢复了元气才能徐图恢复中原。”

“那么……”史可法脸上出一丝苦涩。又问道,“下官能知道高大人与建奴议款地底线吗?”

“关于议款的底线,万岁爷与老夫已经初步达成一致,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把长江以北的地区割让给建奴,反正现在长江以北的大部份地区不是在流贼的控制之下,就是被建奴所占领,就算全部割让,我大明的损什不大。”

为了拉拢史可法,高弘图把他的老底都给抖出来了。

这话要是让王朴听到了。一定会气得暴跳如雷。高弘图轻轻巧巧的一句话就把大明朝地北五省给出卖了,连带着还出卖了南直隶的江北各府。这么大一片河山在高弘图嘴里居然只是一句轻飘飘的损什不大。

史可法深吸一口气,竭力控制住胸腔里的翻江倒海,凝声问道:“那么,高大人又打算怎么处置王朴和他手下的中央军呢?”

高弘图脸上忽然掠过一丝警觉之色,淡然道:“关于如何处置王朴这事,到时候宪之自然会知道。”

史可法点了点头,语气生硬地说道:“老夫有两个字想送给高大人,高大人想听吗?”

高弘图微笑道:“老夫洗耳恭听。”

史可法盯着高弘图,一字一顿地说道:“败……类!”

高弘图先是一愣,旋即恼羞成怒道:“史大人,请你自重!”

“自重?”史可法冷然道,“哼,王朴虽然弄权,可他至少还敢和建奴开战,他至少还剿灭了左良玉的叛乱,他至少知道长江以北的大好河山都是大明朝的疆域,他至少拨付了十几万石军粮用于赈济湖广难民,可是你呢?高大人你还没有当上内阁首辅呢,看看你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

“高大人,你几句话就把江北半壁江山和数千万黎民给卖了,在你眼里,大明朝与流贼、与建奴之间你死我活的光复战争居然就成了无谓地战争!什么是无谓的战争?这真的是无谓的战争吗?”

“王朴是权佞,可他好歹还有容人之量,他还懂得自己是个武夫,没有治国之能,他还知道给替朝廷保留点士林元气,并没有在新朝初定的时候大开杀戒!可是高大人你呢?你还没当上内阁首辅,就已经在考虑排除异己,已经在想着要把王朴手中那点仅有的军事力量给毁灭了!老夫倒想问问高阁老,你会带兵吗?你会打仗吗?毁灭了中央军之后,你拿什么去抵挡建奴、抵挡流贼?高大人,难道你的脑子里就只有高官厚禄,只有个人功名,难道从来就没有替天下苍生,替大明的江山社稷考虑过吗?”

高弘图被史可法说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想反驳却找不到有力的措辞。

“高弘图。”史可法义正词严地说道,“王朴是权佞,可他好歹还有骨气,而你……就是个彻头彻尾地败类!”

摞下这句狠话,史可法转身扬长而去。

正文 第252章 这人是谁?

次日早朝。

文武百官刚刚朝拜完毕,隆武帝就语气沉重地说道:“诸位爱卿,朕向大家通报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由于操劳过度,孙阁老已经病倒卧床了,太医跟朕说,孙阁老的病势很沉重,纵然有最好的灵丹妙药,也至少需要半年静养。”

除了高弘图》可法、钱谦益、吕大器、王朴等少数知道内情的高官以外,其余的文武百官都还不知道这事,甚至连高弘图视为心腹的新科状元杨廷鉴对此也毫不知情,东林党的官员们更是面面相觑,大殿上霎时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声。

“肃静。”张子安一甩拂尘,上前喊道,“朝堂之上不得喧哗。”

“唉……”隆武帝哀叹一声,以非常遗憾和痛惜的语调说道,“值此多事之秋,孙阁老不幸病倒,实乃朕之不幸,江山社稷之不幸,天下苍生之大不幸

说着说着,隆武帝居然滴下两行泪来。

站在武将班中的王朴看得暗暗心惊,要不是他早知道内情,几乎就要相信隆武帝是真情流了,这位爷小小年纪就有了这般手腕和心计,更可怕的是演技竟然也如此出色,相比崇祯帝竟然毫不逊色,假以时日还怎么得了?

一瞬间,王朴脑子里掠过了一个可怕的念头:隆武帝机心太重,实在不是傀儡皇帝的理想人选,是否废掉隆武帝另立永王或者定王为帝?

不过这个念头在王朴脑子里一闪即逝,王朴听过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讲座,知道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只有曹操拥立献帝才得以修成正果。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这个深层次地原因就是强大的士族门阀,而在明代则是数量更为庞大的士林阶层。

隆武帝是崇祯帝的嫡长子,代表的是最正统的皇家血脉,王朴拥立隆武帝能获得整个士林阶层道义、血统、情感上的高度认同,可王朴要是凭着手中的军队强行废黜了隆武帝,另立永王或者定王为帝,立刻就会成为整个士林阶层地公敌。

可以预见。假如王朴的真的废黜了隆武帝,就算他是穿越众,下场也不会比董卓、袁绍、袁术之流好到哪里去,甚至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左良玉。

奉天殿上,隆武帝的“真情流”几乎骗过了所有人,许多不知内情的文武官员都跟着唏嘘起来,那情形就跟孙传庭已经为国捐躯了差不多。

新科状元杨廷鉴忽然出班跪倒在丹墀之上,朗声道:“万岁,孙阁老病倒固然是大明朝的莫大损失。可内阁不能没人主持啊。臣请万岁立刻下旨当殿会推阁员,再由万岁从诸位阁员中钦点一人主持内阁。”

孙传庭抱床在家,内阁首辅的位置就空了出来,只靠钱谦益和吕大器两个人显然无法主持内阁繁重的政务,增补内阁阁员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内阁首辅地位置按惯例却应该由钱谦益或者吕大器顶上去才是。

毕竟现在隆武帝还年幼,又没有亲政。他地威信还远不足以和崇祯帝相提并论,钦点内阁首辅人选似乎有些逾制,就像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就是在高拱倒台后顶上去的,而不是年幼的万历帝钦点的。

杨廷鉴话音方落。几乎所有人的目光就全落在了钱谦益和吕大器身上。

假如钱谦益和吕大器足够强势,他们完全可以凭借内阁次辅的权威把新科状元杨廷鉴地谏议驳回去,也完全可以利用内阁无上的权威操纵、控制即将上演的内阁会推,他们甚至可以暗中操控最终入阁的人选。

可钱谦益和吕大器却三缄其口,居然默认了杨廷鉴的谏议。

这让东林一系地官员很泄气,高弘图一系的官员却神情振奋,钱谦益、吕大器的隐忍退让从侧面印证了传言:钱谦益和吕大器在内阁只是孙传庭的应声筒,一旦孙传庭垮台,他们就什么都不是。

隆武帝欣然颔首道:“既然钱阁老、吕阁老都没有意见,那就按规制由诸位爱卿推举合适的人选吧。”

“臣推举高弘图高大人。”

隆武帝话音方落。杨廷鉴就跪地奏道。“高大人为官清廉,且能力出众。论资历论名望足堪入主内阁。”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等皆附议。”

杨廷鉴话音方落,姜曰广、王铎以及所有新科进士出身的官员纷纷出班跪倒在地,少数不属于高弘图系也不属于东林系的官员犹豫了一下,也出班跪倒丹墀,史可法、马士英面无表情,东林系的官员则面面相觑,没有钱谦益、吕大器的指示,这些东林官员不敢随意表态。

钱谦益、吕大器眼观鼻、鼻观心,对这一切恍若不察。

高弘图比孙传庭无耻,孙传庭当初被人推举的时候好歹还假意推诿了一番,可高弘图却连这道基本地程序都省了。

不可否认,高弘图是个清官,为官任上地确廉洁自律,从未贪墨过一两银子,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好官,他死守清廉只是为了博得名声,博取名声只是为了谋求更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