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大明-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王朴就带着吕六径直进了后院。

张和尚应了一声,三两下就干掉了剩下的面条,又端起面盆干掉了大半盆面汤,这才意犹未尽地抹了抹嘴。转身直奔后院而来。

后院,王朴已经在红娘子地厢房里等着张和尚了。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柳如是献调虎离山之计,王朴成功诱杀了马得功、田雄,兵不血刃瓦解了毫州两镇兵马,四万多老弱病残被谴送回籍,剩下一万多精壮被强行送往南京燕子矶大营整训。

解决了毫州两镇兵马之后,王朴再无后顾之忧,挥师北上。

十二月初。中央军顺利通过河南归德府,进军曹州,悍将刀疤脸所率前锋营已经逼近濮州。距离东昌首府聊城不足两百里。驻守聊城的建奴只有五百镶黄旗汉军及两千投降的故明官军,主将名叫佟图赖,是铁杆汉奸佟养正地三子,佟养性的侄子,闻听大明中央军杀到,佟图赖不敢怠慢,急谴快马火速报与北京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

此时建奴在山东的根基还远谈不上稳固。

崇祯十六年九月,闯贼进京,崇祯帝上吊身死之后不久。山东总兵刘泽清就带着军队跑了,此时的山东各府官员仍以大明官员自居,仅仅几天之后,这些故明地方官就摇身一变成了大顺朝的地方官。

李自成曾经派出一支五万人地军队前来驻守山东,不过随着他的十万精锐在一片石战败,这五万军队很快又被调回了北京,山东再次成了不设防的省份。

此后不久,大顺军就撤离了北京,建奴成为了北京城新地主人。

京中绝大多数官员又摇身一变成了建奴的官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朝老臣”,此后不久,山西、北直、山东各省的绝大多数地方官员纷纷投降,偌大的山东省未经一战就成了满清的领地。

不过此时地建奴主力正忙于追剿流贼,多尔衮只派出区区两千建奴和五千残明降军进驻山东,这两千建奴和五千残明降军分别驻扎在聊城、济南两地,一扼京杭大运河,一扼山东首府,驻军的象征意义远大过实际意义。

紫禁城。文华殿。

建奴占领北京之后。文华殿就成了多尔衮的寝宫。

此时地多尔衮正躺在崇祯皇帝曾经坐的龙椅上皱眉沉思,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正困扰着他。令他一筹莫展,两个月前,曾是紫禁城短暂主人的李自成也遇到过同样的难题,这个难题就是粮饷匮乏!

北五省连年战乱,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的经济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只有北直隶因为是天子脚下,情形相对要好些,再加上今年雨水丰足,秋收之后北直隶百姓手里还是很有些粮食的。

崇祯帝希望得到这些粮食,用来供养京营大军保卫京师,可惜的是崇祯帝没有募集到足够地银子,他买不起这些粮食,他又不能狠下心来抢自己子民地口粮,崇祯帝很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流贼打破北京,最后在煤山上吊自杀了。

李自成也希望得到这些粮食,可他同样没有足够的银子,可是李自成比崇祯帝狠,他不直接抢北直隶地百姓,他就抢北京城里的官员勋戚,这一抢就抢到了上千万两的白银,可惜的是没等李自成拿这些银子去买粮食,他的军队就崩溃了。

现在,同样的问题轮到奴酋多尔衮头痛了,虽然洪承畴治下地朝鲜向建奴输送了不少粮食,可这些粮食对于庞大的建奴大军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建奴的底子本来就薄,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杀戮和破坏,种田、生产粮食对他们来说是件很难的事情,往年关外一遇荒年,就经常会饿死人。

以建奴那点可怜的生产力水平,要想支撑起一支十几万大军的长年征战,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正文 第228章 拔掉聊城这颗钉子

多尔衮正愁眉不展时,忽有家奴进来禀道:“主子,范先生和宁先生殿外求见。”

“哦?”多尔衮正想派人找这两位铁杆汉奸呢,当下欣然道,“快请他们进来。”

家奴领命而去,很快就领着范文程和宁完我走了进来,两大铁杆汉奸单膝跪地向多尔衮打了个千,谄媚地说道:“奴才叩见主子。”

多尔衮肃手道:“两位先生快请起来。”

等范文程和宁完我起身,多尔衮又道:“两位先生深夜进宫,是不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范文程道:“奴才的确有事要与主子商量。”

“哦?”多尔衮道,“先生请说。”

范文程道:“剃发易服之事,是否可以暂缓进行?”

多尔衮的眉头霎时便蹙紧了,别的事他对范文程、宁完我能够言听计从,唯独剃发易服这件事,他却不想听范文程和宁完我的,随着多尔衮对汉族文化理解的加深,他逐渐得出了一个结论:大金、蒙古等异族入主中原最终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被汉人完全同化了!

多尔衮不希望满清重蹈大金、北元的覆辙,所以满人不能让汉人同化,还要反过来同化汉人,而强逼汉人剃发易服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

在多尔衮看来,汉人对身体发肤是看得很重的,一旦强迫汉人剃了满清方,再强迫他们换上了满清的马褂长袍,那么这些汉人就将从心理上屈从于满清,三代以下,他们将忘记自己是汉人。

见多尔衮沉默不语。范文程小心翼翼地解释道:“主子。我大清兵进关不久。陕西地流贼还没有完全巢灭。山西、大同、宣府、山东等各地地残明势力也没有完全归心。最重要地是前明太子朱慈已经在南京登基称帝。北五省地残明势力随时会倒向南明。在这样地时刻。奴才以为强行剃发易服是不明智地……”

多尔衮霍然举手。范文程地话便嘎然而止。

“范先生。宁先生。”多尔衮阴沉着脸说道。“剃发易服这件事就不要再讨论了。三天之内北京地官员百姓必须强行剃发。强行易服。”

宁完我急道:“主子。强行剔发易服可能会激起民变……”

“那就派军队镇压!”多尔衮狞声道。“一句话。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范文程、宁完我相对默然。虽然他们觉得现在不是剃发易服地时候。不过既然多尔衮心意已决。他们也就没什么好说地了。

“报……”一名戈什哈满头大汗地进了大殿,跪地禀道,“主子。山东急报!”

“山东?”多尔衮脸色一沉,大声道,“讲!”戈什哈喘息道:“佟图赖急报,南明至少五万大军从河南归德府北上,前锋五千精兵已经逼近濮州,距离聊城不足两百里!”

“什么!南明大军?”多尔衮闻言霎时脸色大变,大声道,“传令,让济南守军立即增援聊城。再让大名府的博洛率军救援聊城!”

“喳!”

戈什哈领命而去。

宁完我神色凝重地说道:“主子,济南只有两千汉军八旗和五千前明降军,大名府的贝勒爷(博洛)手下也只有五千朝鲜八旗、五千蒙古八旗,再加上两千正红旗铁骑,又要防备河南的流贼,又要救援聊城,这点兵力实在是太单薄了,必须尽快派谴援军。”

范文程道:“奴才以为当务之急是弄清楚南明大军地领军主将是谁?如果来的只是刘良佐、刘泽清、高杰等辈,则不足为虑。如果来的是王朴,那问题就严重了!”

多尔衮霍然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在大殿里来回踱步。

假如南明大军的领军主将真是王朴,问题就真的严重了!

此次进关,多尔衮几乎是倾巢而动了,六万建奴八旗全部出动,两万汉军八旗和两万朝鲜八旗也是全军出动,另外还征召了六万蒙古八旗,栈看兵力似乎不少。全加一块足有十六万大军。可要用这点兵力征服中原实在是太单薄了。

好在还有吴三桂的关宁军和各路前明降军充当满清的马前卒,与流贼激战几月。伤亡的大多是关宁军和前明降军,满清的八旗兵并没有太大地伤亡。

现在,吴三桂的八万关宁军(收编了不少残明降军)正协同多铎的十万建奴大军在孟门关和流贼激战。

目前陕西地局势还不明朗,流贼虽然已成惊弓之鸟,但在关中仍旧拥有数量庞大的军队,而且随着战线的收缩,其兵力优势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现在流贼和建奴就在拼谁的气更长,假如流贼先撑不住,就会兵败如山倒,丧失关中最后的根基,假如建奴先撑不住,持续了两个月的迅猛攻势就会冰消瓦解,一旦让流贼缓过气来,再想谋取关中就难如登天了!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多尔衮是绝不会把多铎和吴三桂的大军调回北京的。

吴三桂和多铎的大军不能动,多尔衮手里就只剩下了六万八旗兵和两万前明降军,两万前明降军都是些乌合之众,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剩下地六万八旗兵中有两万建奴八旗,一万朝鲜八旗和三万蒙古八旗。

留守北京至少需要两万人,也就是说多尔衮最多能调集四万军队去支援山东。

假如进攻山东的南明军队只是刘良佐、刘泽清、高杰等人的部曲,有这四万八旗兵足够收拾他们了,可如果来的是王朴的军队,那局面就完全不同了!建奴在大同是吃过王朴大亏的,多尔衮至今都还清晰地记得大同东门外那残酷的一幕:一天之内就伤亡了四万余人

去年八月,建奴返回关外之后,多尔衮曾和范文程、宁完我剖析过大同之战,三人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是攻坚战,要想攻克王朴五千火枪队驻守的大同,需要付出地代价将高昂得让人无法承受!

如果是野战。则至少需要调集五千蒙古骑兵从四面八方进行持续不断的骚扰,再调佟养性地炮队对其进行猛轰,最后动用五千八旗铁骑进行决战,这样才有十足的把握歼灭王朴的五千火枪队。

正是因为发现了火枪队的可怕,多尔衮才不惜代价组建了三十个牛录的火枪队。

不过遗憾的是,这三十个牛录地火枪队和佟养性地炮队都让多尔衮派去多铎军中与流贼作战了。

好半晌之后。多尔衮才顿住脚步,问范文程道:“文程先生,你觉得南明大军地主将有可能是王朴吗?”

“奴才以为凡事要往好处想,却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范文程说道,“假如南明大军地主将就是王朴,而我们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让王朴的大军打到了北京城下,后果就将不堪设想。”

“是啊。”宁完我也神色凝重地附和道,“如果让王朴的军队打到了北京城下。唐通、王承胤、姜镶这些残明旧臣就会再次倒戈,到时候我大清朝的八旗大军就会陷入南明军队地重重包围之中!”

多尔衮道:“那依两位先生之见,该如何应对?”

范文程道:“濮州距离北京尚有千里之遥。主子如果这时候召回豫亲王的大军还来得及!”

多尔衮皱眉道:“如果召回豫亲王的大军,陕西流贼趁势反攻山西怎么办?”

范文程道:“可以让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山西。”

“唉……”多尔衮长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说道,“既然这样,那就召回豫亲王地大军,不过,在这之前得先把大军所需粮草筹集起来。”

范文程与宁完我对视一眼,低声问道:“主子的意思是……”

多尔衮脸上掠过一丝狰狞,沉声说道:“向北直隶的百姓……征粮!”

曹州。王朴行辕。

一幅大明北五省的巨幅地图悬挂在行辕正北的墙上,图上插满了代表各方势力的彩色小旗,柳轻烟的情报组织终于开始发挥应有的效用,汇总各地堂口呈送上来的大量信息,已经基本摸清了北五省地势力划分。柳轻烟手持木竿指着地图对王朴和柳如是讲解道:“侯爷,如是妹子,现如今北五省的势力主要有以下几股,姜镶盘踞大同,王承胤盘踞宣府。唐通盘踞延庆州、保安州,这三镇总兵虽然已经投降建奴,但态度暧昧,建奴对他们也是严加提防。”

“哦?”王朴闻言目欣然之色,“这倒是个好消息。”

柳轻烟接着说道:“除此之外,流贼已经退守陕西,河南的红娘子已经完全脱离流贼自立,建奴已经占据了山西、山东、北直隶三省的绝大部份地区,此外。吴三桂的关宁军正在山西、陕西交界处与李自成的流贼激战。”

王朴道:“留守北京的建奴有多少人?”

柳轻烟肯定地说道:“所有的军队全加一块。最多不会超过八万人。”

王朴又道:“这八万人是怎么分布的?”

柳轻烟道:“这八万人主要驻扎在北京外围地昌平、顺义、通州等地,显然是在防备姜镶、王承胤和唐通三人。此外在大名府还驻扎着大约两万建奴,显然是为了防备河南的红娘子,济南、聊城两地的建奴守备薄弱,相加也不过万人左右。”

“只有不到一万人?”王朴沉吟片刻,凝声道,“飞鸽传书给山西堂口,让他们严密监视山西建奴的动向,一旦建奴有回师后撤的迹象,立刻飞鸽回报。”

“是。”

柳轻烟娇媚地白了王朴一眼。

王朴又问柳如是道:“施琅的水师现在到哪里了?”

柳如是道:“从行程上计算应该快到济宁了。”

施琅率水师船队把江北四万精壮运送到南京燕子矶大营之后,立刻沿着运河昼夜兼程往北急进,现在差不多已经追上王朴的大军了。

“嗯,好。”王朴欣然颔首道,“施琅不错,水师的行进速度很快,马上传令刀疤脸,让他的前锋营在天黑之前抢占濮州,其余各营加快行军速度,明天早上,本侯要和全军将士在濮州吃早饭。”

“侯爷。”柳如是忽然提议道,“小女子以为应该让刀疤脸将军地前锋营绕过濮州,连夜奔袭聊城!”

王朴心头一跳,凝声问道:“为什么?”

柳如是遥指墙上地地图说道:“侯爷,京杭大运河是否畅通将关乎北伐的成败!而聊城则是卡在大运河上地一颗钉子,能否拔掉这颗钉子将关乎大运河是否能够贯通。假如大运河不能贯通,粮草辎重和武器弹药就无法再往北运输,中央军的北伐就只能到聊城为止,假如拔掉了聊城这颗钉子,沿运河往北直达北京建奴将无险可守,大运河就将畅通无阻,粮草辎重和武器弹药就能源源不断地输送上去,中央军就能势如破竹一路打到北京城下!”

正文 第229章 姜还是老的辣

“不,现在还不到打聊城的时候。”

王朴微笑摇头,眸子里却流出一丝赞许之色,柳如是果然很有战略眼光,一眼就看出扼住运河的聊城是关乎北伐成败的要害之地,这一点她比甄有才强多了,甄有才虽然诡计多端,在战略上却缺乏大局观。

不过,与王朴老辣的战略眼光相比,柳如是还是缺了些火候。

“为什么?”柳如是美丽的大眼眼睛流出了一丝不服气,“为什么现在还不到打聊城的时候?聊城紧扼运河,是关乎北伐成败的命门所在!现在聊城只有几千建奴把守,中央军可一鼓作气拿下此城,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

王朴没有回答柳如是的问题,却反问道:“拿下聊城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

“当然是直捣京师!”柳如是白皙的粉脸上涌起一抹激动的绯红,娇声说道,“只要中央军出现在北京城下,就能从战略态势上形成一剑封喉的态势,因为侯爷曾以千余家丁打破盛京,首鼠两端的姜镶、王承胤、唐通等人肯定会再次倒向大明,从而对北京城内的建奴形成四面围攻态势,如此一来,建奴的末日就到了!”

完美的战略构想,王朴情不自禁地在心底暗赞一声。

但这只能是战略构想,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身为穿越者,王朴知道最靠不住的就是割据军阀了,把覆灭建奴的希望寄托在姜镶、王承胤、唐通这些首鼠两端的割据军阀身上,是非常愚蠢的!

没错,只要中央军出现在北京城下,再取得一两次胜仗,姜镶、王承胤、唐通这些墙头草肯定会和建奴翻脸,宣布“重投”大明怀抱,但是王朴更清楚,这些军阀绝不会出动一兵一卒。他们只会看着中央军和建奴拼个你死我活!

这样一来,中央军就成了孤军深入,而且后勤补给线长得让人无法想象,从淮安到北京足有一千余里,这么长的后勤补给线不但让粮草辎重和武器弹药的输送变得困难,更给了建奴无数迂回偷袭的机会!

弹尽粮绝的中央军一旦陷入建奴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结果只能是全军覆灭!

大明中央军和建奴毕竟有着本质地区别。建奴是冷兵器军队。可以对大明百姓进行血腥掠夺。施行“以战养战”地后勤补给策略。因此。只要气侯适宜、兵力充足。建奴军队可以一直打到江南而不必担心后勤补给地问题。

大明中央军是火器军队。武器弹药地消耗量非常庞大。必须及时补充。要不然整支军队就会完全丧失攻击力。另外。大明中央军也不可能在国境内实施“以战养战”地策略。因此。中央军对后勤补给地依赖就非常严重。

正是由于后勤补给地限制。王朴给此次北伐制订地作战目标只是威胁北京迫使建奴收缩兵力。而不是攻占北京把建奴赶回关外。当然。这并不是说王朴就不想攻占北京。假如有机会。王朴是绝不会轻易放过地。

“如是呀。”王朴轻叹一声。反问道。“假如姜镶、王承胤、唐通他们不出兵呢?”

柳如是冰雪聪明。王朴用话一点她就什么都明白了。假如姜镶三镇总兵按兵不动。中央军所面临地形势就会急转直下。从稳操胜券变成有败无胜。不过柳如是并不认为姜镶他们会坐山观虎斗。

“侯爷。”柳如是说道。“小女子认为姜镶他们一定会出兵地。”

王朴反问道:“你凭什么这么肯定?”

柳如是应道:“只要侯爷上奏朝廷,向他们许以高官厚禄,他们没理由不出兵。毕竟,只要他们肯出兵,大明各镇大军就能形成四面合击之势,此战再无悬念,姜镶他们三个也能凭借此战的战功成为大明恢复中原的功臣,从此名垂千古。”

王朴道:“不,这只是你的主观推测和臆断。”

柳如是道:“小女子相信姜镶他们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王朴地表情忽然变得无比严肃,沉声说道:“如是,身为一名参军你做的很出色。你提出的战略构想很有创造性。但是身为三军主将,本侯却不能听你地。本侯绝不会把一支军队的命运寄托在一名参军的主观推测和臆断之上,更不会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一名参军的主观推测和臆断之上!”

柳如是道:“可是……”

王朴霍然举手,阻止了柳如是的分辩,接着说道:“另外,绝对不要高估姜镶、王承胤、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