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氏离得近,早听见贾蓉和丫头之间叽咕的这些话,但也只作没听见罢了。
贾母没看清这些,只吩咐周瑞家的:“你快去吧。太太那里事情多,你多上心些。”
“是,老太太。我这就去告诉太太,说老太太已经给小少爷赐名儿,让她也欢喜欢喜。”周瑞家的高兴地说道,躬身一礼,便准备退出。
这时珐琅进来,后面跟着奶娘,奶娘的手中抱着锦绣襁褓裹着的婴儿。珐琅进来,接过婴儿,送到贾母面前。贾母高兴地接过襁褓,端详着这个新生的孩子。贾母对元春招招手,让她来到跟前,笑道:“你看,你这个兄弟长得可真好,有你爷爷当年的影子。呵呵……”
元春看了看这个小小的婴孩,果真长得如珠如玉,并没有寻常孩子因为胎火重,皮肤发红发皱的情况,难怪贾母喜欢。她心里有种感觉,这个孩子和她一样,有着不寻常的时空穿越能力,不然这个“太虚之钥”也不会随之而降生。
珐琅悄悄走到退在门边的周瑞家的面前,附耳说了几句话。周瑞家的面色大变,匆匆走了。
第一卷 三春争及初春景 2、衔玉生贾宝玉出场 勇救母贾元春生智2
这个情形一丝不落地看在了元春的眼里,她心知发生了不寻常的事,便回到自己的椅子前坐下,待珐琅回身走过时,便拉一拉珐琅的衣服,珐琅会意。她看了看贾母,见贾母一心只在手中的婴孩身上,便弯下身,低低地道:“太太不好了,大夫说是……血崩。可不能让老太太知道,把老太太吓着了,可是了不得的。”
如果这话只让十岁的小女孩听,她是不会明白什么是血崩的。但贾元春现在已有了教师袁春的记忆,便知道自己的母亲有凶险,虽然知道她大概不会有意外,不然也不会有《红楼梦》里后来的情节,但心中还是有些没底,因为不知道命运是不是如书中所安排的那样,那也只是曹雪芹先生写出来的,不知道他和这个贾府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事情的发展会不会有变数。毕竟母子连心,她可不想在这一世又失去母亲,心中有些焦急,却也不能在贾母面前形诸于色,想了想,只得道:“老太太,我想去看看母亲。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去吧,去吧。你替我向你母亲问个好,叫她安心养好身子,宝玉就暂时跟我在这边住吧。”贾母正高兴地与邢夫人尤氏等围看着珠圆玉润的宝贝孙子,根本不在意贾元春究竟去哪里。
珐琅自去安排宝玉的奶娘和丫头们的住处。
元春带着抱琴和两个嬷嬷出了贾母的五间上房后门,到了后院,过了一个东西穿堂,出现一个南北宽夹道,北面一面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南面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然后穿过西角门,便是一个小小的院子,南面一所房屋,三间小抱厦,暂无人居住。出了东角门,沿后廊进了后房门,便到了王夫人住的东小院。
院内廊下站满了丫环婆子,小丫头们端着铜盆和茶碗托盘进进出出。元春走近,想去看看盆里有些什么,嬷嬷拦住了她,道:“姑娘别看,这都是些不干净的东西,让丫头子们去处理吧。”
元春知道府里规矩多,也就罢了。便往王夫人屋子里去。
嬷嬷又拦道:“姑娘别进去。你是大小姐,千金之体,屋子里不干净,可别污秽了。”
元春沉了脸,作色道:“好个胡涂的妈妈!自己母亲的屋子,有什么进不得的?母亲现在不大好,我去看看,有什么不对的?母亲受难,我不能替她受这苦楚也就罢了,难不成去说上几句话,安慰安慰也不成?”
嬷嬷们平日里都是按规矩办事,尽心教诲,往日里这个小小的大小姐都是规规矩矩,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行一步路,对她们的话都是言听计从,从没有异议,更不用说这样发作了,一时料想不到,竟张口结舌,说不出更多的话来。只得任由这个十来岁的大小姐昂首往前去。
周姨娘早打起了金丝百蝶大红帘子,元春进了屋子。只见浓妆艳抹的赵姨娘远远地站在床边,彩云正用小银匙给王夫人喂着参汤。
屋子里一尊金漆青龙八窍香鼎浓浓地薰着檀香,却掩不了那股血腥之气。
王夫人脸色惨白,微闭着眼,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
彩云有些惊惶地放下银匙银碗,因为王夫人已经吞不下喂进去的参汤了,汤汁顺着嘴角往下流。
周姨娘含泪扑到王夫人的床边。她是王夫人的陪嫁丫头,两人有着十多年的主仆情分。虽然按规矩被抬成了姨娘,但由于姿色平平,不大得老爷欢心,所以一直也没能有个一男半女。在她的心里,在这府中,王夫人才是她唯一的靠山和主心骨。
元春分明看到赵姨娘的眼底却闪过一丝喜色。她最讨厌这个姨娘。因为她只不过是贾母身边的一个大丫头,在王夫人怀孕期间,利用贾母对儿子的关心,往来传话,勾搭上了的。
这个赵姨娘一心想攀高枝,仗着自己长得有几分姿色,平日里打扮得妖妖佻佻,总爱在府里爷们面前站站,在贾母面前却又装得规规矩矩,哄着贾母高兴。做了贾政的姨娘后,野心更大,处处还想着抢王夫人的风头。怎奈王夫人出身名门大家,又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甚得贾母欢心,如今又生了一个儿子,更是让贾母心花怒放,她心里再不服气,也无可奈何。如今她只盼望自己肚皮争气,最好生个儿子,便母凭子贵,在贾府中就有了立足之地了。若是儿子再得贾母欢心,那她就有出头之日了,大可不必再在王夫人面前唯唯诺诺,毫无尊严和地位了,甚至还能在这府中分上一片秋色。如今见这王夫人命在旦夕,心中不由高兴。如果王夫人死了,凭她赵姨娘的心思和手段,不难让政老爷对她俯首帖耳,然后把她扶为正室也不是没可能的事。即便不扶正,掌管全府经济大权也不算难事。
元春见势不好,也不去理会赵姨娘等的神态反应,也不管其他婆子的阻拦,只管冲到床边。
彩霞正从褥子下抽出殷红的棉垫,换上新的。稳婆在一旁也吓得束手无策。
元春一阵心惊,知道母亲势危,再不采取措施,便将如那一世般,永远失去母亲的关爱了。
教师袁春的记忆中有从网络上知道的一些妇科知识,知道产妇大出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胎盘排除不净,一些胎膜附在**内壁上,引起创面增大,不断出血。现在急须要做的是清除**内残留的胎膜和淤血,然后就是输血。
元春拿过喂参汤的小银匙,对彩云道:“快把它消毒!”
彩云拿着小银匙,愣愣地看着元春,不明白她在说什么。
元春这才想起这是在贾府,便道:“把它在火上烧一下,要快!”
彩云虽然不知道元春要做什么,但也只得应声而去。
消过毒的小银匙很快就拿来了。元春叫彩云把它交给稳婆,然后对稳婆道:“太太的命就交到你手上了。你应该知道,我母亲刚生了我弟弟,体内可能还有没出完了的胎盘之类的,另外还积了太多的淤血,你就用这银匙把它们都清理了吧。不然,太太的命就保不住了。”
第一卷 三春争及初春景 2、衔玉生贾宝玉出场 勇救母贾元春生智3
稳婆有些迟疑,这个想法太大胆,虽然她也见过很多产妇的情况,也大致知道大出血的原因,但从没想过用这种方法去清理**内的残留物,更何况这个方法居然出自一个十来岁的千金小姐口中,真是匪夷所思,所以便有些愣愣地。
旁边站着的姨娘、丫头和婆子们都惊诧莫名,不知道这个府中的大小姐何以有这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又在什么地方知道了这些与产妇有关的东西。大家都愣了神,不知如何反应。
元春给稳婆跪下,垂泪道:“母亲的命就交给你了。我知道,你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但请你放心,只要你小心行事,不会有事的。即便出了什么事,以我大小姐的身份,向你保证,决不会让你有任何麻烦。请你看在我救母心切的份上,求你看在我们姊妹快要成为无母之儿的份上,就帮帮我吧。”
稳婆慌忙一手扶起元春:“大小姐,使不得,老身受不起这样的大礼。”她想了想,终于横下了心,“好吧,看在大小姐这样诚心的份上,老身拼着身家性命,就姑且试试吧。”
稳婆揭开锦被,依法操作。
一屋子的人都屏气凝神看着稳婆做事。
只见一大团一大团的污血从王夫人的体内被刮出来,腥臭刺鼻。周姨娘在旁不敢再看,只闭上眼不断含佛。赵姨娘掩着鼻,躲得远远的。
元春吩咐婆子们准备温开水,又叫丫头把太医们开的止血的药汤端来,又叫多备一些放盐的红糖水和参汤。她知道王夫人失血过多,在这个时代是没办法输血的,只能水补。
她自己端上参汤,彩云又拿了一把小银匙来,给王夫人喂参汤,但王夫人牙关紧咬,汤水不进。
元春知道此时已是千钧一发,母亲命悬一线,便毫不迟疑地自己喝了一口参汤,嘴对嘴把汤度了过去。
这次,汤水没有再流出来。
元春见得法,便如法炮制,将苦涩的药汤也一口一口这样度进了王夫人的口中。
稳婆也忙活完了,彩云和彩霞帮着把王夫人的身子用温开水拭干净了,惊喜地叫道:“血止住了!没流血了!”
稳婆接过小丫头递过的手巾,擦了一把汗,道:“大小姐的法子还真管用。以前老身也想过一些法子,对付这种情况,可总也没多大效果,只能听天由命。这下好了,以后老身可是能对付这种情况了。大小姐功德无量,得救下多少产妇的性命哩。”
元春吩咐丫头去给等在内书房的贾政和贾珠报平安信,让他们放心。
很快,彩云领了一个年老的太医进来。两个姨娘都回避了,元春立在床前没走。元春认得他,是太医院的王太医,平日里贾府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他来开方取药。
他摸了摸王夫人的脉,然后对元春道:“恭喜大小姐,太太脉象已趋平稳,性命已是无大碍了。但脉象仍然虚滑无力,此是失血过多造成,以后慢慢调息将养吧。”
看完后,元春吩咐小丫头仍带出去,到内书房去由自己父亲和哥哥陪着开方取药。
药煎来了,元春亲手给王夫人喂药。此时王夫人虽仍晕迷,但已能勉强吞咽汤药。元春终于放下了心。
元春吩咐婆子把稳婆送出去,到账房支领银子,要多多地赏赐。稳婆满心欢喜地谢过出去了,一路上还在不交口的赞颂大小姐的贤德能干。
元春见周姨娘和赵姨娘还呆在屋子里,便道:“姨娘们也辛苦了,太太已经无碍,你们请自便吧。”
赵姨娘一听,如获大赦,转身便走,后想起失礼,便又折回福了一福才出去了。
周姨娘道:“大小姐也辛苦了,你且在旁边坐一坐,歇一歇,这些事就由我来干吧。好歹,我也服侍了太太十多年,顺手一些。”
元春知道周姨娘是个可靠的人,见她诚心,便点点头,嘱咐她多给王夫人喂加盐的红糖水,然后退在一旁的搭有弹墨椅袱的黄梨木椅子上坐下。抱琴送上茶碗,她接过来,一气喝光了。
抱琴一笑,又捧过一盏茶来,道:“姑娘可是辛苦了!从没做过这么多的事,也难怪累成这样。你不知道,外面对姑娘可是赞扬有加,说姑娘能干得不得了呢。老太太听说了你的事,也在不断的夸奖姑娘,说要给姑娘置办一副好头面,还要请翰林院的老先生到家来给姑娘讲学呢。老爷和大少爷听说了这事,说姑娘孝心感天,要上书奏报朝廷呢。”递过茶,又悄声道:“姑娘,你怎么想出这个救太太的法儿的?你从什么地方听来的?我怎么从没见姑娘这样决断呢?你看上去就像一下子长大了十岁一般。你不知道,你可是吓了我好大一跳呢,。”
元春淡淡一笑,再呷了一口茶:“我知道的事可多着呢,都是可以让你吓一跳的东西。不过,这事不要再提了,我以后有什么不合适的说话做事,你还得提点着点儿,免得惊了太太和老太太。这样对我自己也不好。记住了吗?”
抱琴笑着悄声道:“我知道。姑娘请放心,保全了你才是保全了我们大家。在这个府里,什么样的妖魔鬼怪都有,一不小心,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元春点头不语,低头喝茶。
“太太醒了!大小姐,太太醒了!”周姨娘叫起来。
元春和抱琴又惊又喜,上前探视。
王夫人睁开了眼,见元春在前,挥挥手,用微弱的声音道:“大姐儿,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你回去吧。”
“太太,你刚才好生凶险,要不是大小姐求稳婆帮您把体内的污血清理出来,止了血,大小姐又嘴对嘴把药汤喂到您口中,可能您就……您就……”周姨娘帮元春解释道。
王夫人这才知道自己的命是女儿救回来的,心内感动,招招手,让元春近前来。用手抚摸着元春的头脸,道:“我这个女儿比儿子还顶用!大姐儿,你是个好孩子,娘没白疼你。往后,等娘好了,一定让你得到这世上最好的东西,决不让你在这个世上受委屈。”
第一卷 三春争及初春景 3、满月酒熙凤露头角 小姐妹同心结相知1
贾府添了孙子,满月酒自然热闹非凡。
府里请了几台戏,在后花园子里的戏台上备着。
贾母知道这天往来的宾客女眷多,而元春由于救母行径,在京城已是声名远播,没准有些紧要亲眷前来相看,是以特地一大早便派珐琅到碧纱橱里知会抱琴,早早地叫起元春,就在自己房里用过一些早点,梳洗打扮了,换上簇新的刻丝泥金银如意云纹缎裳,捻金银丝线滑丝锦缎刺绣妆花裙,另送来全副黄金璎珞头面,让抱琴给插戴上了。全身上下晶光闪耀,炫人耳目,富贵至极。
元春先到贾母房里请安。贾母拉着元春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十分满意,笑呵呵地对一屋子的丫环道:“我的孙女就是不一样。你看这通身的气派,这身段脸庞,可不比那些王爷们家的公主、郡主们差吧。”
珐琅笑道:“老太太调理出的人儿,在这京城中都是顶尖儿的呢。况且大小姐的贤德名声在这京城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不定还能传到皇太后和皇后耳朵眼儿里呢,要是把我们大小姐接到宫里,更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
元春心中一动,难道自己进宫的由来是这样的吗?
这话暗合了贾母的心意,她心中大乐,笑道:“好你个满嘴抹蜜的丫头,借你吉言吧。元春,你去你母亲那里请过安再过来吧。”
元春依言带了抱琴和司棋到王夫人房里给母亲请安,后面跟着四个嬷嬷。自从元春救母的善举被上下人等传扬之后,贾母对元春这个孙女格外重视,在原有两个教引嬷嬷的基础上,再配了两个教引嬷嬷,与京城中其他王侯家的小姐待遇一样。另在原来两上大丫头的基础上再添了六个大丫头,共计八个大丫头,八个小丫头,其它粗使的丫环婆子还不算。
元春想起书中的丫环的名字,分别把几个贴身丫头另取了名字,就叫司棋、侍书、入画,另外四个大丫头仍叫了原来的名字。
王夫人身子还很虚弱,不能出门见风,所以虽是五月的天气,但屋子关得严严实实,门帘窗屉都放下,密不透风。元春进去,只觉虽然屋子里薰着香,但气味实在不大好。便对王夫人道:“母亲,你这个屋子里全不通风,可也不大好,还是开一两扇窗吧。只要不站在风口,应该不妨事的。”
王夫人早已见识了元春说话中的道理,自己的命也是这个女儿救的,虽然好些话并不大合时下的规矩,但又行之有效,是以对元春的话总是很服气,便吩咐彩云道:“把东边窗屉支起吧。让太阳把屋子里照一照,也清爽一些。”
王夫人见了元春簇新的装扮,知道是贾母新置办的衣物头面,心中满意之极,笑逐颜开地拉着元春的手嘱咐了好些话,让她多听老太太的话,别在亲戚面前失了礼数等。
元春出来,便回到贾母上房。贾母见了她,便笑眯眯地携在自己身边坐了。
上房里周姨娘领着丫环婆子们打帘子,立靠背,铺褥子,端茶递水。赵姨娘刚诊出有喜,名正言顺的托懒不来。
本家的几位奶奶早早地来陪着贾母说话,少不了要赞一赞元春。
一时,一递一递的礼单送进来,有东平王府的,南安郡王的,西宁郡王的和北静郡王的,另有八大公爷家的。
薛家和林姑爷家早就把礼派人送来了。
贾母觉得有些不解,因为贾家的世袭荫封日渐低落,品级不高,平日里与四家王爷并不能攀上什么关系,没多大来往,为何今日一齐主动前来送礼呢?北静郡王府还派了两个管事娘子前来,特特地拉着元春的手上下打量,啧啧称赞。还说过几日是北静王妃的生辰,让贾母携了元春一起过王府里逛一天去。
贾母此时方明白,这四家王爷抬举贾府,是因为孙女元春啊。心中不禁大悦,吩咐重重地赏了两位管家娘子,让邢夫人亲自送出二门外。然后拉着元春的手,笑眯眯地上下打量,却不说话。她心里明白得很,这个孙女是贾家的福星,就那么一个救母的举动,就让京城上下震动了。
这些难怪,在这世风日下的世道,难得地有上这么一个大家闺秀出身的小女孩做出一件出人意料的举动,并且是符合礼教中的孝道善举,自然就如一剂强心针,让处于最高层的达官贵人们兴奋不已,也作为一个楷模颂扬不已。
元春心里却不由悚然,知道自己过于显扬了,俗话说:树大招风,在这个社会里,不知会招来什么样的物议。今天说这样是好的,也许明天就会说成是坏的,不合规矩的,反而会给自己招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在这个女人受到太多束缚的年代,想要保全自己,平平安安过上一辈子,就得小心谨慎,反复思量才行。
但事已至此,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时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邢夫人和尤氏迎入上房。史鼎的夫人先给贾母请了安,元春也与她见了礼。史鼎的夫人拉着元春的手,上下打量,不停赞扬。贾母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史鼎的夫人说自己的妯娌史鼐的夫人也想来看看贾府的大小姐,只是身上有喜,不能前来,只让她代为致意罢了。
贾母一听,也甚是高兴,史鼐和夫人已经结缡好几年了,一直不见有喜,一家人都眼巴巴地盼着,如今终于有喜了,好歹娘家人也快添丁了,都是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