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塞外江南-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位老爷子听杨承志介绍说是他的父母,赶忙伸手搀扶,他们能接受杨承志的跪拜大礼,可不敢让两人给他们鞠躬,他们也知道现在社会这种礼节早就淘汰了。

    两人又和李继红、仝美打了个招呼,随后看向他们身后的八个年轻人,李继红笑着说道,“大哥、嫂子,我听承志说来的客人比较多,他们都是我和仝美带过来帮忙的”。

    两方人都认识了,杨承志招呼这些人赶紧上车,毕竟现在平城这个地方的气温都在零下十几摄氏度。

    两位老爷子和李继红、仝美走到杨承志带过来的五辆轿车,看到轿车的牌子,都是面色一变。显然他们都认识这种特殊的车牌。

    梁玉贵老爷子面色复杂的看着杨承志问道:“承志,你这些车都是从哪弄来的”。

    杨承志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这几个人都认识这种特殊的车牌,“梁爷爷,这都是我爷爷、外公他们的专用车,有什么问题咱们回去说,这边人多眼杂”。

    几人看了眼跟在身后的周国政和左玉霞并没有说话,一起上了车,不过他们心里都在想杨承志到底是燕京哪个世家失散的子弟。

    半个来小时后一群人在杨承志和周国政和左玉霞的带领下进了杨承志的大院,梁玉贵、闫永强、李继红、仝美四人对杨承志这个院子是赞不绝口。

    他们也知道杨承志之所以能盖起这样一处院子,是因为他酿制的酒销售比较火爆,可用这么多钱盖这样一处院子,可不是一般人能下的了决心的。

    现在社会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身上一有钱,就不知道想去哪里住,他们一般选择的地方都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基本上没有愿意在生他养他的农村生活。

    这些人一出了生他养他的农村,反过头就把自己当成是城里人了,见到农村人的时候都是一脸厌恶,完全忘了生他养他的地方也是农村。

    杨承志并没有带他们立即进客厅,而是朝天空找了一下手,天空中传来了几声雕鸣,片刻的工夫,在后院玩耍的一群大家伙飞也似得从后院跑过来。

    跑过来的这群家伙看到杨承志以及身后的一群人明显一愣,不过从这些人的身上,它们并没有感到令它们讨厌的气息,所以就当没有看到他们一样,围着杨承志欢呼跳跃。

    随同他过来的两位老爷子和身后的十个人,看到这一群动物,脸色不由的发白,这阵容也太强大了。

    就是里面随便一个大家伙拿出来,看见也渗人,更别说一大群十几只了,不过看到这一个个和成人一样高低的大家伙似乎和杨承志特别熟悉,他们心里稍微平静了一下。

    “梁爷爷,闫爷爷,李叔,仝叔,这些家伙都是我从山里带回来的伙伴,在这里陪伴了一年来天气了,我让它们过来认识一下你们,等下你们在院子的时候就不用担心了”。

    “承志,你是说它们都是你从山里带回来的,它们都是野生的”,梁玉贵老爷子脸色发白,颤巍巍的问道。

    “是啊,您是不是以为我从黑市上买回来的,这里面只有六耳,虎子,豆豆和欢欢是我从黑市上买回来的,剩下都是我从六棱山里带回来的,它们都懂人性不会轻易伤人”。

    说完话,指着两位老爷子和李继红、仝美以及他们身后的八个过来帮忙的厨师说道。“都看好了,这是我的两位爷爷和两位世叔,以后你们都看着点,他们要是有了什么事小心我停你们的伙食”。

    这群大家伙一听主人要停他们的伙食,一下急了,赶忙围着两位老爷子和李继红、仝美,讨好这四个人,听主人介绍这四个人必定对他相当,要不然的话主人也不会说出停伙食这句话。

    两位老爷子、李继红、仝美见一大群动物好似孩子一样围着他们蹭来蹭去,心里害怕恐惧的心一下散去,转而是一阵惊喜,都伸出手去抚摸这群从来没有抚摸过的大家伙。

    一大群家伙见四人高兴了,转头看看杨承志,似乎在问主人这样行不行。

    杨承志满意的点点头,这群家伙见主人点头,一窝蜂朝后院跑去,因为他们都知道主人交给它们的任务完成了,这边已经没有它们的事了。

    它们这一跑倒吧梁玉贵、闫永强四人弄糊涂了,这群家伙怎么没一点征兆就都跑了,不过对于杨承志的驭兽手段大为赞叹。

    他们想不出杨承志从哪里学到了如此神奇的驭兽手段,能把一群人见人怕的大型食肉动物驯的和孩子一样听话。

    杨承志看了眼跑远了大家伙,笑着说道,“梁爷爷、闫爷爷、李叔、仝叔走咱们进家。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我外公和爷爷奶奶他们”。

    还没等他们进客厅的们,左老爷子他们几位老爷子就迎接出来,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梁玉贵和闫永强都是抚养杨承志成人杨老爷子的师弟。

    这几位老人现在都认为抚养杨承志长大的杨老爷子是一位奇人,奇人的师弟肯定也有特别的手段,在这种想法下他们联袂出来迎接两位刚到的老爷子。要是杨承志知道这几位老爷子的想法还不得笑死,他之所以有这些特殊的手段,主要是得益于哪个神奇空间。

    梁玉贵和闫永强见从楼中出来五位精神矍铄的老爷子,知道这几位老爷子中间必定有杨承志的那两位有背景的老爷子。

    两人朝出来的五位老爷子一抱拳,“承志爷爷有事不能回来,我们两个老家伙过来代表一下我师兄,打扰诸位了”。

    他两这一抱拳,一下把五位老爷子给唬住了,五位老爷子齐齐想到,到底是奇人,来问候的方式还是过去的那一套。

    几位老爷子赶忙还礼,左老爷子和周老爷子双双拉住梁玉贵和闫永强两位老爷子,齐声说道,“我是承志的外公爷爷,早听承志说起你们两位,走进家,咱们老哥几个好好说会话”。

    在一干人的簇拥下梁玉贵、闫永强、李继红和仝美四人进了楼,那八个过来帮忙的厨师在院中保镖的指引下进了院中搭建好的厨房中熟悉环境去了。

    进了客厅中杨承志把客厅中的人介绍给梁玉贵他们四人,四人听到杨承志介绍这些人的身份,内心中泛起了波澜,他们没想到师兄当年在路边捡到的那个孩子来头这么大。

    不过再想想即使他们身份再高,杨承志还不得给他们磕头行礼,两位老爷子也没有表现的太过惊讶,只是像平常一样问候了客厅中的众人。

    他们越是这样,大院中的人越认为他们必定是世外的奇人,对他们也越发恭敬起来,这是梁玉贵和闫永强他们想都没有想到的事。

    中午的时候,用于两位老爷子的到来,杨承志当然要亲自下厨,按照杨家菜谱给人们做了十多桌他们基本上没有见过的美食。

    梁玉贵、闫永强两位老爷子看着一大桌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心里不由的感叹师兄有了一个好孙子,这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能做出如此的佳品,这要是在往后几年必然能达到传说中的那种境界。

    等他们再喝杨承志酿制的猴儿酒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可以说是五彩斑斓了,一会红一会白。

    他们想不到杨承志酿制出的药酒会是这样,这那里是刚酿制出几天的药酒,这根本就存放了几十年的佳酿。可问题是杨承志在他们来的时候和他们说过,这酒是新酿制出来没多长时间的药酒。

三百九十二章 炎帝糕 上() 
吃过午饭,家中的几位老爷子陪梁玉贵和闫永强两位老爷子说话谈心,杨承志和李继红、仝美两人进厨房商量明天给宾客们准备哪些饭菜。

    三人都是杨家菜谱的传人,很快就商量好明天所要做的菜肴,可对于明天席面上上的主食,三人意见就不同意了。

    李继红认为席面上的主食应该符合大众化,而仝美和杨承志确认为既然是在平城举办订婚,应该入乡随俗按照平城这个地区的特色做主食。

    最后商量的结果两方面折中一下,主食上平城地区最具特色的油糕,至于另一种就做具有北方特色的烧麦。

    不过在准备这些食材的时候,杨承志猛然想到了他拥有的那种特殊的食品,趁这个机会是应该让大家认识品尝一下了。

    想到这里杨承志顿时有了主意,出了厨房在院中找了两个在找事干的村民,带着他两到了后院的地窖,从里面抗出一袋好似稻米的作物让他两到村里的磨坊把他们磨成面。

    两人也没有问杨承志这到底是什么作物,两人找了一辆手推车把这一大袋好似稻米一样的作物放到车上就退走了。

    杨承志从地窖中拿出来的这一大袋好似稻米的作物正是神奇空间中种植的那种早已绝迹了的既可以作为药物也可以作为食物的黍稻。

    这大半年下来,空间中的黍稻已有了十几亩的面积,有了这十几亩大小的黍稻的种子,种个上千亩根本不是问题。

    杨承志在闲余的时间也弄了几袋子黍稻的果粒,年前的时候他就打算找个时间把黍稻磨成面粉,做点炎帝糕,但却一直没腾出时间,明天正好订婚,他打算用炎帝糕酬谢一下参加仪式的宾客们。

    四十多分钟后,两个村民退着大半袋磨成面粉的黍稻回来,两人抬着黍稻面粉进了厨房,把面粉放到厨房的一个角落。

    其中一个年级五十上下,皮肤有点发黑的村民笑着问道:“承志,你这是什么东西了,怎么磨出的面粉是红色的,杨坤那家伙还以为我两在稻米中掺杂了赤色颜料,看把我两一通数说”。

    正在厨房中检查厨房所需要刀具的李继红和仝美听这个村民这一说也感到奇怪了,他们刚才也挺这个神奇的世侄说要给大家一个惊喜。

    可追问了半天杨承志也没有告诉他们到底用什么食物给宾客们一个惊喜,只告诉他们一会就知道了。

    两人过去把村民搬进来的面粉袋子解开,可不是袋中的面粉正如村民所说呈现一种淡红色,李继红伸手捏了一簇面粉放在鼻子下闻了一下。

    随后又把手中的面粉放到仝美的鼻子下,仝美闻了一下,眉头皱了起来,两人面色复杂的相视了一眼,这种面粉他们做了二十多年的厨师还真没有见过,别说是这面粉是什么作物磨制出来的,就是这种淡红色的面粉他们也没有见过,作为厨师的他两闻一下面粉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没有掺杂那种能使面粉变红的赤色。

    两人站起身来,李继红把手伸向走过来的杨承志,“承志,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怎么没见过这种面粉”。

    杨承志呵呵一笑,“李叔、仝叔你们要是见过了,这东西就不能给宾客们惊喜了”。

    “不能呀,按说这华夏南北的面粉我两大都见过,难道这作物是从别的国家弄来的”。仝美疑惑的问道。

    杨承志要摇头,“仝叔,李叔这种作物是地地道道华夏特有的一种作物,只不过它在宋元时期就基本绝迹了,我在六棱山中偶尔发现的,想来梁爷爷和闫爷爷在教授你们厨艺的时候说过炎帝糕这种药食两用的食物吧”。

    两人听杨承志说出炎帝糕这种食物的时候,脸色大变,作为杨家菜谱的传人两人当然听梁玉贵和闫永强介绍过炎帝糕这种早已绝迹了的食物。

    “承志,你是说这就是用黍稻磨制出来的面粉,要是真的是黍稻的话,咱们杨家菜谱又能多一道美食了”。李继红激动的说道。

    而仝美更是夸张,四十多岁的人了,好似小孩子一样,一溜烟跑出了厨房,他要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师傅闫永强和二师伯梁玉贵,想来他俩听到这个消息也会大吃一惊吧。

    杨承志点点头,“李叔,这就是黍稻的面粉,我打算今年在杨家沟大面积种植这种作物,以后杨家菜谱就的传承就靠李叔你们了”。

    “承志,你的厨艺比我们都高,你又是杨家菜谱的正宗传人,杨家菜谱传承还的靠你”,李继红听杨承志说杨家菜谱传承靠他们几个心理当然高兴,不过嘴上还是客气几句。

    杨承志摇摇头,“李叔,你也知道我这人不喜欢手约束,这打猛做一顿还行,要是天天做菜还不得把我麻烦死,以后这传承的事情就靠你和仝叔了”。

    李继红面色复杂的看了眼杨承志,他也知道这个世侄志厨师,他想不出这个孩子有这么好的厨艺,干嘛喜欢种菜酿酒。

    不过对杨承志种菜酿酒的手艺不说他和仝美了,就连师傅梁玉贵和三师叔闫永强都赞不绝口。

    就说今天中午的猴儿酒,就连师傅梁玉贵说他珍藏了几十年的陈酿也没有杨承志这刚刚酿制了几个月的酒味道好。

    就在两人在厨房中谈论怎么做传说中的炎帝糕的时候,梁玉贵和闫永强两位老爷子风风火火从外面进来。在他们的后面是杨承志大院中的一群长辈们。

    这些人原本正在客厅中正在陪梁玉贵和闫永强两位老爷子喝茶聊天,就见仝美急冲冲的冲进客厅,拉着师傅就要往外走。

    闫永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就问仝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仝美就把杨承志弄到了传说中的黍稻的消息告诉了师傅和二师伯。

    这下不用仝美拉了,两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撒丫子就跑出了客厅,他们在学习杨家菜谱的时候他们的师傅就说了黍稻的神奇,这要是真的是黍稻的话,那厨师界就要地震了。

    客厅中的人们见两位老爷子都这样的表情,他们当然也想知道杨承志到底带来了什么逆天的齐物了。

    梁玉贵和闫永强两位老爷子一进餐厅就大声问道,“承志,黍稻在哪里,你小子从哪里弄来的这种传说中的逆天的东西了”。

    在厨房中的杨承志不由的苦笑一下,他没想到就是拿出一袋子黍稻,就引起一家人这样大的动作。

    “梁爷爷,闫爷爷,这是我在六棱山中偶尔见到了,这不打算做点炎帝糕给您们尝尝”,杨承志瞪了一眼通风报信的仝美,笑着说道。

    两位老爷子没有说话,只是瞪了他一眼,一把把他和李继红拨开来到地上放着的大半袋子黍稻面粉前,弯腰捏了一簇放在鼻子下闻了下。

    闻过之后两人脸色变幻了几下,眼里满是震撼,他们现在基本相信了这面粉就是黍稻磨制出来的面粉,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这种面粉,并且他们从面粉中闻到了一丝药香。

    两人站起身来,梁玉贵伸手拍了一下杨承志的肩头,激动的说道:“小子,真有你的,进趟六棱山还能带回这种逆天的东西,你祖爷爷当初和我们师兄弟三人说过炎帝糕的做法,我和你闫爷爷试一试看能不能做出来”。

    “梁爷爷,您和闫爷爷知道炎帝糕的做法”,这下杨承志激动起来了,他只是知道有这种食用药用两用的食物,可具体怎么做他还真没有听老头子说起过。

    心里不由的鄙视了一下养育他成人的杨老头,祖爷爷教给他们炎帝糕的做法,却私藏不教给自己。

    他这样想,却是错怪了杨老爷子,当初杨老爷子的父亲在教授他们炎帝糕的时候,和他们说过黍稻早已在世界上绝迹了,以后再也见不到黍稻这种奇物了,所以杨老爷子在教授杨承志厨艺的时候,也就没有和他说起炎帝糕的事情。

    “梁爷爷,能不能把炎帝糕的做法交给我和李叔、仝叔”,杨承志眼睛冒着小星星祈求道。

    梁玉贵点点头,“我们一直以为黍稻这种奇物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却没想到今天见到了实物,等下我和三师弟做得时候,你们三个在旁边看着”。

    三人听梁玉贵这一说,眼中流露出的都是欣喜,要是能学到炎帝糕的做法,那杨家菜谱中真的又多出了一种别人根本做不出来的美食。

    他们这一对答,倒是把站在厨房门外的一群人弄的是云里雾里,什么黍稻,什么炎帝糕,炎帝倒是都知道,炎帝是华夏的始祖,可炎帝糕是什么东东。

    左老爷子轻咳了一声,“梁老爷子,这黍稻和炎帝糕是怎么回事,我见你们见到这种东西都激动的不行,能不能告诉我们这种黍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物”。

    梁老爷子看了眼杨承志,“承志,既然你能发现黍稻,肯定知道黍稻的功效,你和大家说说黍稻和炎帝糕的事”。

第三百九十三章 炎帝糕 下() 
杨承志看了眼梁玉贵和闫永强,又看了下站在餐厅中满脸疑惑的众人,笑着说道:“在说黍稻和炎帝糕以前,我先和大家说说他的功效”。

    “大家都知道咱们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好了,所以身体肥胖和心脑血管阻塞这两种病症是现在社会的两大令人苦恼的病症”。

    他一说这话,站在餐厅中的一百多人顿时炸了锅,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的两大难以解决的难题,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因为身体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足足有三百多万。

    这两种人都是因为摄入了太多的营养成分,导致身体内部的器官消化不了,营养成分沉积下来引发了这两种病症频发。

    “承志,听你的意思,这黍稻面粉弄出来的炎帝糕是不是可以治疗这两种病症”,杨承志的大舅左耀祖激动的问道。

    杨承志看了眼大舅左耀祖,点头说道:“大舅,要是人们经常食用炎帝糕的话,这两种病症就不会发生了,炎帝糕最大的功效就是消除体内的多余脂肪以及融化血管中的血栓。”

    他这话一说完,餐厅中一下变成了菜市场,一百多人可就议论开了,这炎帝糕要是真的有杨承志说的这样神奇,那这种食品的价值可想而知。

    他们都知道杨承志身怀高超的医术,杨承志既然能这样说,必定有根据,所以这些人都相信了杨承志的话。

    其实要是杨承志没有学过青囊经的话,他也不敢下这样的结论,因为他也没有试验过炎帝糕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奇效。

    华老爷子的孙女华若兰,往前挤了几步,“承志,这种黍稻多不多,我们燕京酒店想出售你们所说的炎帝糕,价钱由你开”。

    杨承志闹了下后脑勺,笑着说道:“嫂子,我这只有黍稻的种子,今年我打算在村里先种植个一千亩,等秋天的时候优先供应嫂子的燕京酒店,不过现在每个月我只能供应燕京酒店五十斤黍稻磨制的面粉,你也知道除了李叔外别人不一定能做出炎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