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大官人-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位有礼了,要不坐下一块儿吃?”

    几个西静书院的学生一脸厌恶之色地看着林岚,说道:“我等来参加诗会,又不是什么酒囊饭袋。林兄、温兄,失陪了。”

    “那边还有几位好友,失陪了。”

    几人纷纷欲作离去,温庭礼嘴角划过一丝笑意,来挤兑下林岚,让他心情极佳,说道:“林兄,这几位性子直,说得不中听之处,还望莫要见怪。”

    “不见怪不见怪。人各所好嘛。要不温兄坐下陪我吃点?”

    温庭礼笑道:“不了不了,林兄您慢用,这传诗会即将开始,您还是与你小仆慢用吧,在下告辞。”

    林岚笑眯眯地拿起已经敲碎了的蟹钳,用筷子沾了少许醋,道:“顺溜啊,你吃饱了吗?”

    “恩,还差那么一点。”顺溜赧颜一笑,用沾满了肉汁的手挠了挠头。

    “那就再点一些?”

    “听少爷您的。”

    林岚吃着大闸蟹,喊道:“小二,再来两屉蟹黄烧麦!”

    东南角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圈隔空带,这边主仆二人推杯换盏,隔着一圈桌子的另一边,已经有人动笔书墨了。

    瘦西湖之中最大的画舫之上,大大的“壹”等高悬。湖岸边烟花璀璨,时不时有几盏孔明灯飞天而上。

    画舫之中丝竹悠扬,琵琶声清脆入耳。扬州比不上京师,前来的官员之中,诸如林如海之流,已经算是扬州的高官了。前来赏月喝酒,不是名宿就是官僚,这一船,聚了扬州最有权势之人。

    林如海与几位同僚寒暄几句之后,便碰上了一人。

    “林御史。”

    “古知府?”

    “不知古老有何指教?”

    古子章笑道:“岂敢岂敢。今夜中秋佳节,你我二人把酒言欢,先干为敬。”

    林如海同时将手中的酒饮尽,道:“古知府有话不妨直言。”

    “也无其他,只是想告知林御史一桩事,江都葛家村,葛夜年死了。”

    “死了?”林如海眉头一挑。

    古子章说道:“昨夜死的,死的时候死不瞑目,吐了三升血。”

    “林某主政盐道,这与我何干?”

    古子章笑道:“是无关,不过与令公子有没有关系,林御史心里最清楚了。”

    “古老是何意思?”

    “中秋佳节,没必要闹得不愉快,葛夜年死有余辜,即便那桩爆炸案是否与令公子有关,那都是后话了,只是如今当事者亡故,只希望林御史得饶人处且饶人,这葛芳削去功名一事,公文还在扬州学正之处压着。”古子章说到这里便不说下去了。

    “小儿不过是无辜被冤枉,才反将一军。如今既然事情过去了,那便算了。古知府您看着办好了。”

    古子章笑了笑,将杯中酒斟满,道:“那就多谢林御史了。”

    官场你帮帮我,我帮帮你,虽然偶尔捅刀子,咱俩还是好朋友。

第二十章 传诗会() 
至戌时,扬州城里的游客达到了顶峰。杨柳岸秋风送爽,不少才子佳人驻足赏月。一架别致的马车停在湖岸边,林府的老管家姓贾,乃是当年从京师陪同林如海正妻嫁过来的,如今西厢能够随意进出的下人,也只有他一人而已。

    “小姐,大少爷正在捌楼。”

    “捌楼?凭爹的手段,壹楼的帖子弄不到,贰楼、叁楼总能弄来,想必是那人诗文差到没法看,放到捌楼,即便是传诗,也传不到画舫之中。这贰楼、叁楼可有佳作传来?”

    “倒是有几首不错的二传诗作,刚刚通过小舟送往湖心,老仆随手拿了几张眷抄好的,小姐您看看。”

    马车内传来两声轻咳,间或有纸页翻动之声。

    “这几首咏月诗写得倒是不错。”

    老管家笑道:“老仆倒是不怎么懂诗,不过听说那唯一的一首三传诗,听闻传到了贰楼,被批驳得体无完肤,若不是花了点小银子,恐怕就要被扣下了。”

    “读书人之间,难免有妒才之心,当年捌楼传诗,多少自负之辈统统往捌楼之中钻,想要写下七传之诗,留下千古之名。只可惜能够四传的好诗就不错了。如今哪有什么风流才子敢去捌楼写诗。那人在捌楼可有诗作?”

    老管家一笑,道:“传信的下人说,大少爷正在那里与下人喝酒吃饭,已经被传为笑话。”

    车内传来一声轻笑,“罢了。这中秋传诗会也就如此,佳作能传到壹楼的,也就这些能够看的了,回府吧。”

    “是,小姐。”

    捌楼之中,传出的诗作,大抵到了“陆”楼就没了动静,然后就被贴在“陆”楼稍微显眼的位置,便不再由小厮继续跑腿传诗了。

    “哈哈,温兄的一首吟江月,果然妙不可言,刚刚小厮传来消息,都已经到了‘陆’楼,若是被那些老名儒赏识,这成绩估计还能继续往前传一传。”

    “见笑了,朱兄的咏月新诗也是不错,能够得到韩世明先生的中肯,也算是名气大增。”

    “”

    在东南角酒足饭饱的顺溜摸着肚皮,问道:“少爷,这些人写的诗真有这么好嘛?”

    林岚喝了酒,两颊微红,脑袋都有些晕乎乎地,笑道:“互捧臭脚罢了,你还真信这些人能做出什么好诗来?吃饱没?吃饱了咱回府睡觉去。”

    “啊?这样子就走了么?”

    “不然呢?要不再来两只大闸蟹?”

    顺溜赶紧摇手苦笑道:“不了不了,少爷,再吃真的肚皮要爆炸了。”

    林岚起身,一步三摇地走着,顺溜倒是没喝什么酒,掺着林岚朝楼下走去。

    方兴未艾的才子佳人们,又将彼此的诗作来回传阅,品评夸赞,一时间诗会的气氛到了最浓厚的地步。

    温庭礼刚刚谢过了一人的高赞,拱手回礼之后,朝那主仆二人看了一眼,笑道:“诸位,失陪片刻。”

    “少爷啊,你这么晃,顺溜肚子里的包子都要被您晃出来了。”

    林岚醉眼醺醺地说道:“那就起开,少爷我自个儿能走。”

    顺溜依旧搀扶着,生怕林岚一个踉跄从楼上摔下去。

    “林兄,林兄留步。”

    “温庭书?”林岚笑着凑近道,“温兄有何贵干?”

    “林兄不多待片刻?这才几时,刚刚忙于应酬,还没见过林兄大作,这就离去了岂不可惜?”

    林岚好不容易被顺溜扶稳了,拍了拍肚子,笑道:“可惜什么?天上地下,江河湖海,皆在我肚中矣。”

    温庭书笑了笑,道:“林兄真是性情中人。”

    林岚恍恍惚惚,挥手笑道:“告辞告辞。”

    温庭书回到十余人的小圈子里。

    “温兄认识那酒囊饭袋?”

    “呵呵,苏公子见笑了,那位是林如海林御史府上的公子,与在下不过一面之缘,倒是没什么太多的交情。”

    一位坐在位子上偷瞄廊上琵琶女的才子嬉笑道:“没交情才好,这样的酒囊饭袋,估计今夜之后,也成了一个笑话。”

    “唉,林御史生了个传闻美若天仙的女儿,怎么会有如此废物的儿子,真是想不通。”

    温庭礼嘴角划过一丝笑意,今夜的目的达成,估计等林岚明日酒醒,这臭名估计在文人之间要流传开了,到时候不用温父上门,估计林岚都会被林如海痛斥一顿,

    林岚自然没听到,这楼上早就将他批驳得一无是处。刚要跨出门槛,早就盯梢似的小二立马拦住了主仆二人。

    “什么事?”

    “这位公子,饭钱一共四两银子,请结账之后再走。”

    林岚笑道:“进来之前,本公子刚付了钱,这出去还付钱,难不成你们三元楼成了衙门?进来出去都得给钱?”

    “呵呵,这位公子见笑了。小人嘴笨没说明白,是这样。进来酒水菜肴免费,那是指来参加传诗会之人,您这吃得满脸红光,小的看您一晚上也没作诗,所以也不算是参加诗会之人,故酒菜钱得另结。”

    顺溜一听还得交钱,立马吓傻了,他一个月的月钱也就二十文,这刚刚吃的东西,加起来他也算不灵清,不过至少得个几年工钱吧,这可如何是好。

    林岚笑道:“这样啊,再给我来两屉蟹黄烧麦。顺溜,笔墨伺候。”

    林岚摇摇晃晃地坐在楼下的一张空桌上,倚着墙稍作休息。

    小二看了眼掌柜,见到掌柜点头许可,才往后厨拿点心。

    林岚小睡片刻,被顺溜推醒。

    “少爷,这里睡容易着凉,笔墨都给您备好了。”

    林岚酒醒了大半,拿起笔便簌簌地写着。写完之后,还不忘拿起一边的蟹黄烧麦,再吃上几口,道:“顺溜,打包回府。”

    主仆二人看着掌柜难看地脸色,笑盈盈地提着那烧麦回府去。

    “掌柜的,那诗怎么办?”

    “怎么办?往前传!我倒要看看,这白吃了我三元楼这么多银子,这诗能有多出彩,丢脸的又不是咱儿。”老掌柜甩袖离去。

    这中秋传诗会,三元楼唯一做赔本的买卖,就只有林岚这一笔了

第二十一章 七传词作() 
林岚回府之时,林如海还未归,几个姨娘打麻将也累了,正好收手。

    林岚将一包烧麦递上,又喝了些茶解酒,整个人舒畅了不少。

    抬头望月之时,不由笑道:“东坡老夫子,想不到今夜您的这首词,值来四两银啊。”

    在吃着蟹黄烧麦的王氏问道:“什么四两银?”

    “没什么,岚儿先去睡了。”林岚吐了吐舌头,要是又让自家老娘知道自家在三元楼吃吃喝喝,没个正形,估计又是一顿骂。

    王氏眼尖,看到林岚还提着一个包裹,问道:“这里头又是何物?”

    林岚手中的细绳晃了晃,道:“烧麦呀,娘你不正吃着呢嘛。还不够吃吗?吃得太多,小心身材走样,爹不要你呀!”

    “去去去。早些休息,整日就没大没小,惯坏你了!”

    几个姨娘没有子嗣,和王氏相处倒也融洽。

    如今林如海有了子嗣,她们的压力也自然少了,用不着整日愁眉苦脸地哭骂自己肚皮不争气了。

    是她们肚皮不争气,还是老林的枪杆不争气,谁心里都明摆着,只不过林如海是一家之主,这面子上

    是男人,怎么能说不行?

    。。。。。。

    。。。。。。

    西厢依旧静谧,连彩灯都未张挂。

    林岚蹑手蹑脚地走过来,还没说话,便被石亭中的青莲逮了个正着。

    “你这厮又是作甚?”

    “青莲姑娘还没睡呐。这不是三元楼刚回来,带了些蟹黄烧麦,给你尝尝。”林岚小声地嘀咕了一句猫耳朵。

    青莲手中攥着诗稿,看着林岚嬉皮笑脸的样子,却少了丝厌恶,坐下来酸溜溜地说道:“准是那人让送给小姐的,被你用来借花献佛了吧?”

    林岚听着青莲刺刺的语气,将油纸打开,道:“吃吧。你家小姐不带你出门,这中秋还得过。这里还有几个半道上买的月饼,你尝尝。”

    青莲瞥了眼烧麦,似乎还有余热,便问道:“无事献殷勤,说,有什么企图?”

    “青莲大官人,您可折煞小的了。这些都是孝敬您的,若是您不享用,小的都要去死了。”

    “嘻嘻,油嘴滑舌。”青莲放下诗稿,拿起烧麦吃了一口,问道:“那人既然这么关心小姐,怎么自个儿一次不来西厢?”

    林岚看着青莲吃着,托着小巴,感受着亭内的凉风,说道:“少爷也怕,万一小姐不认他,这脸面往哪里搁?”

    “他还要脸面么?今夜三元楼,是不是跟你俩人大吃大喝,都沦为了众人口中的笑柄。明日老爷回来,看那人还如何应对。”

    林岚嬉笑道:“大少爷也写了诗呀。”

    “也写了?”

    “是啊,若不是那首诗,咱们出三元楼还得付上四两银子呢。”

    青莲嗤嗤一笑,道:“想来这把门的小二也是个睁眼瞎,你且念念,那人写的是什么诗?竟然能够值四两银子!”

    林岚听得出青莲口中的嘲讽,便笑道:“让我念恐怕不行,但是我可以唱给你听!”

    亥时过了一半,这赏月游街的玩兴也消去了。街头来往之人也少了不少。

    天香阁负责抄诗的老儒生哈欠连连,与一边的小生说着闲话。“捌楼那些蹩脚诗想必是完了,茂才,老朽也要回去歇息了,你自便吧。”

    “秦公慢走。”

    “留步,留步。秦公,这里还有一首呢。”跑过来的传诗小厮喘着气说道。

    老儒生打了打哈欠,拿过纸缓缓道:“能有什么好诗,要是好,早就出”他粗粗扫了两句,嘴边的话便戛然而止。

    “秦公,您这是”

    老儒生颤巍巍地走到桌前,由于眼睛一直未离开那张诗稿,以至于撞在了桌角上。他坐下来抄读着。

    比起那张诗稿上略微飘逸的字体,老儒生写得则更为方正。

    他快速地抄阅完毕,用嘴稍稍吹干,对折之后,又怕墨迹未干,摊开来看了一眼,塞进信封之中,郑重地说了一个字:“传!”

    一边的小生有些惊讶,看着脸色凝重的秦公,问道:“秦公,什么诗让您如此郑重?”

    老儒生将手中的诗稿递上,有些骇然地发愣,良久,才道:“此词不知能够打破当年王冲焕的六传之作否?”

    李茂才定睛一瞧,便被吸引到了词中。

    “陆”楼的中年男子接过诗稿,本以为“肆”楼之后,再无佳作,一见小厮传来的这首词,顿时精神一震,惊呼道:“此夜之后,再无咏月之词出其右也!传!”

    伍楼

    “传!”

    肆楼

    “此词不传,今夜休矣!传!”

    “传!”

    这首水调歌头,传至贰楼,速度才缓下来。

    贰楼汇聚了扬州各个书院、家族的大才子,同样,一些没能够挤上“壹”楼的大文豪、名儒,皆在此等候着诗魁的诞生。

    接到六传之词的抄诗之人精神一震,原以为可以收工等待,没想到在最后竟然来了这么一个惊喜。

    四尺白宣铺陈开,中年男子大笔书墨,一盏茶的功夫便将词眷抄完毕,中央高台,是贰楼特地安置的大屏风,用来悬挂诗作,以便众人品评,免得一些渣作流入到画舫之上,贻笑大方。

    “诸位,此乃六传之作!”

    “什么?六传之作?难不成是从捌楼一路杀过来的?”

    听到这个惊天消息,众人纷纷将目光投来。

    “一首词?”

    “明月几时有?开头平平,何来六传之才?”一位才气自负的扬州才子冷笑摇头。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词读至此,贰楼之中再无窸窣声,每个人都屏息凝神,生怕错看一个字。

    上阕如此,那下阙

    一位扬州城内的大儒,本应理所当然在画舫之上,因为晕船,所以屈居贰楼,看到这篇水调歌头,骇然道:“藏龙卧虎,没想到我扬州新秀之中,还能有如此高才。”

    “此词当七传!”

    “宁公,要不要再稍作商榷?”一个年纪尚青的才子有些迟疑地问道。毕竟他的那首竹月诗很有可能夺得诗魁,若此词真的传至壹楼,估计要没戏了?

    这位被喊做宁公的老者匆匆走向抄诗人那里,拿起传稿,长笑道:“水调歌头,好好,老夫亲自替你传上壹楼!”

    亥时将过,画舫也从湖心缓缓靠岸。此次诗会的十来位评委纷纷端坐在一起。

    “诸位,我看这次中秋传诗会的诗魁,当在这几首当中产生了吧。”

    一边的扬州名儒苏卿笑道:“我看这首中秋月倒是不错之选,诸位认为呢?”

    “苏公此言在理,不过这首竹月诗倒是突出了一个奇字,我看也能争上一争,诸公以为呢?”

    十来位名儒文豪显然都是将目光锁定在最中间的两首诗上。

    “既然如此,那么老朽建议,还是老规矩,举手表决吧。”

    “稍安勿躁!等等。”

    画舫之上,有些闲聊已久的官僚都已经哈欠连连,被船板上一声高和惊醒。纷纷将目光投过去。

    “宁公?您老怎么上来了?”

    被下人搀扶着的老头拿着手里头的诗稿,气喘吁吁地道:“七七传词作!”

    “什么?七传?”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来,由于来不及眷抄,宁公手中的还是一传时特定的传稿信函。

    “宁公不会记错了吧?这七传之作怎么可能呢?”

    “错不了!”宁公抖了抖诗稿,道:“我念与诸位听。”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宁大家和着古调,读起来将这首水调歌头念得十分应景,声音一落,满座俱静,仿佛都沉浸在了词作当中。

    一位名儒笑叹道:“确实配得上七传之作了。诸位,毫无争议的诗魁,没错吧?”

    “这还用争辩吗?都激动地让宁公亲自当传诗小厮了,还能有疑议?”

    “哈哈,快快揭名吧。”一般为了公平,这眷抄的诗稿上是看不见姓名的,也只是那信封上,才用纸糊住了名字。

    宁公将纸条撕开,脸色顿时古怪起来。

    “怎么了,宁公?莫非是诸位都认识之人?”

    宁大家摇摇头,将信封一放,怅然若失地说道:“叫顺溜?”

    “顺溜?”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名字好生随便。

    “顺溜?这是谁?怎么没听说过?”

    画舫之中如同炸开锅一般,林如海听到顺溜两字,差点一口茶呛到喉咙,这顺溜不是岚儿的书童嘛。

    “林御史,怎么?您认识?”

    林如海举着茶盖连连挥手,咳嗽道:“不认识,不认识。”要是说顺溜是他林府上的书童,估计要被这些大儒们笑死,有此等之才,还不金榜题名,当什么书童。

    画舫上的人定了诗魁,虽然时至子时,还是不甘心地朝三元楼汇聚过去,想要一睹这个叫顺溜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林如海打着哈欠,上了久候的马车。

    “老爷,咱也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