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只有三千人的亲卫军就算出现在乌恒人的面前,也只会被他们当作是黄巾军的先锋或者某一路的骑兵兵马而已,毕竟乌恒人不可能知道蔡旭的具体兵力布置。
因而在发现并确定黄巾军主力队伍之前,乌恒人只是派出部分骑兵打发亲卫军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直接重兵碾压亲卫军的可能性。
这样一来测试的意味就能达到最佳,反之如果让乌恒人先发现了蔡旭这支黄巾军的主力痕迹,那情况就有可能发生完全翻转的改变。
“不,亲卫军必须由我亲自带领。”蔡旭再次坚持的说道。
“你放心好了,虽然我们现在不清楚乌恒人的具体军队数量,但其实用猜的我们也可以猜个大概出来的。”
“就以汉室一直对乌恒一族的态度来看,显然是不可能一直让他们修养下去的,如果说幽州其他的郡县太守那里还是隐隐的打压,暗中的引导的话。”
“那白山这边乌恒部落其实就应该是,明面上放任自由,但实际上早已经从暗中将对方的底细彻底摸清了的一种制约方式,比较隐蔽,但却十分有效。”
看着皱眉之中带着疑惑表情的王柱,蔡旭继续说道:“因为草原霸主鲜卑族和乌恒一族的关系,从乌恒一族全族投效汉室起,汉室其实就掌握着乌恒人的主要物资来源渠道,其中尤其是以白山乌恒为最。”
“因为白山乌恒虽然是内附的乌恒族的一员,但他们并没有彻底搬入长城之内,而是一直生活在长城之外的白山地界,和鲜卑人接触的地盘也是所有乌恒部落之中最多的。”
“沽水绕白山,穿行而过入渔阳,延绵至少是几百里的水道,让白山一代因为长城山势以及沽水的关系,确实是成为了长城边上少数几个适合游牧部落生存的肥美地盘。”
“然而在草原上,一块好的牧场可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和资源,那里既然是好地方自然也会引来其他游牧部落的窥视。“
“尤其是鲜卑人,只要不是大规模的入侵,汉庭根本不可能管一些中小部落对乌恒人的攻击,说不定反而会对乌恒人和鲜卑人的厮杀而觉得乐见其成呢!”
“因此白山乌恒因为和鲜卑的众部落的直接接触最多,冲突自然也是最多的,因此无论是汉庭以掌控物资的输出限制为手段的暗中消弱,还是像鲜卑一族一样的直接的兵力消弱,生存空间的挤压,都不可能会让白山乌恒部落的人口得到什么大的发展。”
“而牧民人口上的限制自然也就直接的体现在了白山乌恒的军力上的上限了。”
“因此我估计所谓的白山乌恒所有的军队总共估计也就在四五万左右,而且是最多了的,再多恐怕就超过了汉室和鲜卑人可以接受的底线了。”蔡旭自信的估算说道。
第八十五章()
“而总共才四五万的军队,乌恒人也不可能都派出来支援汉室,因为他们还需要防备着时刻盯着他们的那些鲜卑小部落。”
“因此乌恒人就算派出了大军,我估计也最多三万人左右,甚至更少,毕竟好处可以以后捞,但要是把家都整没了,那还搞什么啊!乌恒人只是没文化又不是没脑子,这种生死关系和利益关系不可能会拎不清的。”
“而区区一两万最多不超过三万的骑兵,我的亲卫军只要表现的不差,那游弋之下,就算打不赢对方也不会出什么大事的。”
“因此就这样吧!你留下主持沮阳城的事情,希望等你都安排好了之后,我回来能看到一个完好的沮阳城。”蔡旭最后指着不远处喊杀声依旧,但看上去已经残破了不少的沮阳城城墙说道。
说罢!蔡旭不再听王柱回答,直接一拉马缰转身离去。
与此同时,随着蔡旭的离开,他身边一个亲卫拿出一个特制了号角,如苍狼之吼般的召集信号远远的传递了出去。
“主公。“看着骑马离去的蔡旭,王柱狠狠一跺脚转头对身边的亲卫说道:“你赶紧去把战马都召回来,除了分给主公亲卫的三千匹,其他的凡是能骑着作战的的战马都给我让精锐士卒骑出去,由你们带领着他们跟着主公。”
王柱知道现在他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蔡旭的想法的,因此只能是从其他方法上想办法增强蔡旭的安全性。
这多出来的一千左右骑兵的真正目的,除了增强蔡旭的实力外,更多的是作为掩护用的。
“如果情况紧急,记住一定要保护主公归来,同时你们带去的一千人在需要的时候,都要在敌人追杀的时候留下来给主公断后。”王柱沉声说道:“明白吗?”
作为亲卫一般都是军中将领最能信任的手下。
一般将领都会花费极大的代价来收买和培养这些亲卫,使得他们成为一种类似于死士的存在,可以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为主将挡刀的存在。
因此亲兵的培养和收服成功与否看的就是他们是否愿意为主将去死。
而毫无疑问王柱成为主将的时间很短,但好在他够用心,而他手下的人起点也够低,因此当王柱直接说出要他们带头断后送死的任务时,他身边的几个亲卫不过是微微一愣,随后就全都神情自若的拱手应下了。
“必不负将军之情。”
“好。”没有从他们眼中看到丝毫异样的王柱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希望我能看到你们和主公一起回来。”
看着迅速离开的亲卫,王柱心中郁结的想要发泄在沮阳城的那些世家官军身上。
不过在带着剩下的人指挥着步卒大军继续攻打的王柱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来着。
“到底是什么呢?”
不提这边王柱对自己亲卫的一番嘱咐和安排,之后又是如何的将自身心中的负面情绪宣泄在那些依旧在抵抗的沮阳城守卫的身上。
。。。。。。。。。。。。。
蔡旭在调转马头离开王柱之后就让身边时刻保护着他的亲卫吹起了亲卫军召集的特质号角。
在如同苍狼呼啸般的号角下,本来之前被派出去作为督战队的三千左右亲卫军闻听到号角声,当即全都放下了原本的督战任务,转而快速的朝着集合号角的所在地快速的汇聚了过来。
一块不高的小土坡之上,看着在苍狼号角下,快速汇聚到眼前的同样装备这小圆盾,以及一把汉剑,披着玄青色皮甲的三千沉默的士卒,蔡旭没有多说什么废话,只是以不洪亮也不低沉的嗓子下令说道:“全军换上战马,目标东北方向六十里处的乌恒人。”
话音刚落,下一刻,拉着马缰的蔡旭就看到眼前的三千人迅速而有序的朝着不远处已经同样也被调集了过来的三千本来围城巡视的骑兵大步走了过去。
半刻钟之后,在双方的汇聚合力下,三千亲卫已经完全适应了自己坐下的全新的战马(因为黄巾军之中战马的稀缺,那怕是蔡旭此时也不可能得到大量的优秀战马,用以组建和训练骑兵,因此此时的蔡旭军中,战马这种好东西暂时还是属于共享的,谁先需要,就由蔡旭统一调度安排,因此不适合标记单独的战马所属。)
眼看着所有人都已经准备好了之后,蔡旭示意身边的贴身亲卫竖立起了一面战旗。
呼呼的北风下,一头刻画着一支仰天咆哮的苍狼战旗随风飘荡而起。
随着战旗了竖立,三千亲卫军尽皆都能感受到一种奇妙的联系,好似自己闭着眼也能够感知到那面狼旗的存在一般。
”出发。”立起苍狼战旗感受到自身与战旗之间的微妙联系,蔡旭心中自信的大喝道。
下一刻,三千人的亲卫骑兵以及接近一千普通的黄巾军精锐士卒一共就四千左右的人马就在“轰轰隆隆”的马蹄声下朝着东北方向赶了过去。
六十里的距离,以骑兵的行军速度,如果不惜马力的话,就算是荒野之地,一个时辰的时间差不多就能摸到敌军边缘地带了。
但那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马匹是生命,是会累的,如果太累了也会需要更多的时间修养才能缓过来。
正常来讲全速六十里荒野之地冲出去之后,就算是极为优秀的骑兵军队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也会各方面状态都出现下滑的,而对于军队来说,状态下滑,就意味着实力下降,实力下降就意味自自身战死战败的可能性更大了,因此非救命赶场,一般没有人会那么做。
因此蔡旭有理由相信不可能为汉室真正拼命的乌恒人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
而蔡旭同样也不会。
从今天出城攻打沮阳城开始,攻城战虽然一切顺利,但到如今打破城头防线之后,如今差不多也接近正午了,因此蔡旭决定,正常骑兵行军半日时间,黄昏野外休息,第二天再寻乌恒人打。
然而第二天晚上蔡旭还是在荒野平原上安下了自己的临时营寨,别说是乌恒人了,连根毛也没看到。
沉着脸喝问了一番几个斥候之后,蔡旭才弄明白,原来是他自己留下的锅。
第八十六章 自己的锅自己吞()
原来这次出征为了不被偷袭,蔡旭将自己的探查范围扩展到了一个极大的范围内。
要知道正常的行军斥候,人家一般都是派出个十里方圆探查就可以了的,就算是在谨慎的人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里,因为这么远的距离已经足够他们接到消息后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了,根本没有必要派得更远。
毕竟斥候可不是什么零距离的视线生物,反而一律都是视力极佳的人,他们虽然站在二十里外,但实际上以他们周围最高点为起点,他本人能看到的位置其实是十分远的。
当然在这里,除非发现的敌军是全速行军冲锋的,否则斥候一般是需要探查出敌军的大概情况的。
因此斥候看到敌人之后,一般是肯定会摸近一点距离而后在得到差不多准确消息的时候,才会回去禀报,免得出错了被主将当作虚报军情以正军法了。
这对斥候来说可是生死大事,不能不谨慎。
因此在其他人的军队,领军的将领在得到斥候的汇报的时候,如某某多少里发现敌军多少,在实际情况中,对方所处的位置肯定是会比汇报的距离要远一些,当然这个距离因为斥候本人探查的时间关系,也不会远太多。
因此行军主将心中都会自己估量,只要敌人不是马上急行军,这种偏差通常偏差都不会太大,在上规模的大军团作战之中,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计。
但这种对于正规军队出身或者哪怕是大团伙山寨强人的头领都知道并明悟的常识却偏偏是蔡旭所不知道的。
因此当初蔡旭派出骑兵斥候巡视自己方圆五六十里范围内的所有大规模敌人,甚至为了避免敌人强行急行军,以骑兵冲杀过来,蔡旭还让斥候们一律在发现敌人的时候,以特质响箭作为一种远程信号传递给远方的同伴斥候。
通过响箭的数量和节奏形成一种类似于暗语的方式通过声音传递出去。
当然这种方式肯定不可能有什么极为精确的数字了,所能传达出来的只能是多少里,发现了敌军?数量大致多寡?是骑兵还是步卒?
然而这种模糊的传递方式,虽然看上去好像是能保证了蔡旭绝对不会被敌军偷袭,可一旦出现偏差那可真心是会偏的十分远的。
从这也能看出你是不能指望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两三月内也最多只是旁观或者接触了一部分军事行动的蔡旭能关注到这些小细节。
毕竟这家伙并不什么脑子牛叉到极限的牛逼人物,要是没有系统作弊,以及上一世人生经历带来的不同见识,他也就只是一个中人之资罢了。
“能学会掌控主要的行军安排已经很好了,毕竟这是时间太短的关系,并不是我的错。”明白了问题所在的蔡旭在心中自我开脱并安慰的想到。
“怎么说,乌恒人现在距离我们的实际距离还是在三十里之外?”蔡旭对眼前的斥候沉声问道。
“是的,主公。”被询问的斥候沉声说道:“自从昨天我们探查的兄弟被他们发现之后,他们就原地驻扎了下来,只是往这边派出了斥候,但大部队却是不在前行了。”
“只派斥候队伍出动,却不肯移动主力大部队。”蔡旭沉思说道:“看来这些白山乌恒人要比我想象的觉醒的早啊!”
“本以为他们会在战后挑衅汉人的底线,却没想到这战事还没开始竟然就打起了异样的心思。”
要知道虽然当初探查有误,但实际上那时候乌恒大军距离沮阳城的直线距离也已经是处于八九十里到一百里左右的大致范围内了。
这个距离下,如果乌恒人在发现蔡旭斥候,猜到沮阳城已经在被黄巾军攻打的时候,有心驰援的话。
那怕他们不敢急行军,只是正常的骑兵行军速度,就算当初探查的理解有距离失误存在了,但今天蔡旭也应该会和驰援的乌恒人照面了的。
甚至极可能是正午之前的相遇,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血战了。
不过可惜这种本该有的相遇随着乌恒人的裹足不前而改变了。
乌恒人想要坐收渔利。
“他们的斥候都活动到什么范围了?”蔡旭思量了片刻问道。
“现在是五里左右,有骑兵暗哨一直在巡视。”斥候毫不犹豫的说道:“不过到了白天的话,我们就难以摸进他们十里范围了。”
“他们的探查范围也会摸到二十里,从十五里到二十里的范围是我们和他们的争夺厮杀的距离范围,一旦敌人主力移动,我们就只能后退。”
“怎么说?他们现在肯定还不知道我的消息喽!”蔡旭沉声说道。
“是的,属下敢肯定,乌恒人的斥候绝对探查不到三十里之外。”斥候自信的保证道。
“不,还需试探一下。”本来心中也觉得对方应该无法知道自己等人消息的蔡旭在听到眼前的斥候提及乌恒人的斥候时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那就是对于北方的胡人大部落来说,斥候可从来都不只是人,天上的雄鹰也同样可能会是他们的斥候。
虽然以王柱那里得到的情况看,雄鹰就算再有灵性也只能是起到预警、传递密信、以及追踪敌人的能力,而无法具体的汇报情况。
但蔡旭同样的也不能肯定自己今天的行军有没有被探查范围极广,视力极佳的雄鹰发现,被发现了,这三四千的人又会不会被传递消息回去的乌恒人重视,因此他觉得明天需要先试探一下。
不然贸然行动下,要是乌恒人早有准备,那反而会变得极为不利。
“世间之事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但唯谨慎之心不会有错。“蔡旭想起了上辈子听人说过的一句话,套在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心中抱着反正现在的乌恒人都已经原地驻扎了下来,准备着他们那坐收渔利的想法,在没有摸清楚沮阳城战事情况下应该是不会随便进军的心里。
蔡旭觉得如此花费一点点的时间去试探一二以保障万全,怎么看都是值得的选择。
第八十七章 称呼的意义()
“这样,明天我于你三百亲卫,你带着他们深入乌恒人的斥候和我们的斥候争夺的范围,让他们去屠杀乌恒人的斥候队伍,务必保证每次战斗都是全歼敌手,我需要看看乌恒人的反应。”蔡旭沉声说道。
“是,主公。”听到有支援,这名斥候军侯当即大喜的说道。
而蔡旭听到对方的那声主公,心中也更加高兴。
对于黄驹等人隐蔽的以蔡氏集团为核心侵蚀黄巾军的力量的计划和安排,蔡旭自然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因为自从蔡旭等人在得到张角的回应之后,就马上着手开始在手下的士卒之中实行了主公和圣子大人并列的称呼,其目的为的就是希望能让麾下的人尽快的自动喊蔡旭为主公。
这是一种隐性的站队划分。
虽然只是一个看着类似的称呼的问题,都是以蔡旭为主,好像没有什么差别的样子。
但实际上对方自动的改变称呼在蔡旭和黄驹等人看来其实也是十分准确的反应出了对方的真实内心。
叫主公的那自然就是要做蔡旭个人的家臣,家将,要投入以蔡旭为首的蔡氏集团之中。
而叫圣子的,那就是完全投效黄巾军的信仰怀抱的人。
听命蔡旭等人,完全是因为蔡旭是黄天圣子,如果有一天蔡旭和张角这种黄天的代表起了冲突,或者他本人与太平道的教义相违背了,那这些原本十分忠诚的人可就不能肯定还会一如既往的忠诚了。
毕竟人家投靠的是信仰,并不是蔡旭本人。
这种情况真要说起来这种情况到是和某位曹丞相晚年时期的情况十分类似。
那位毁誉参半的曹丞相所处的时代恰逢是乱世,在政治上,战争上奋斗了一生的曹丞相花了半辈子打下了一大片大大的版图,可等到他晚年时,他才发现从他当初为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接过朝廷大义之时开始。
一直到他晚年的时候,他还是一直都无法完全也分清自己手下的人到底是真正效忠他自己所代表的曹氏集团,还是他名义上尊从的大义。
不管曹丞相自己心中是怎么想的,当他开始思考起自己的继承人的问题之后,他就不得不想办法确定下这个忠诚的问题了。
否则他在还好,可他要是死了,那他也怕自己前脚刚死,还没入地呢!后辈家族子嗣搞不好就要被人给连根屠掉了。
要是打天下,打了大半辈子,生前战场功业上没输,死后却连他自己最后都被人拉出来鞭尸了,那才是真的不可接受。
因此当初的那位曹丞相就找了个借口试探了一下,为此就算是自己最得力的谋主引起了他的怀疑,也被他毫不犹豫的杀了。
当然蔡旭这里就不需要和那位曹丞相一样了。
曹丞相当初一开始可是势弱无比的,接受大义的时候基本上一直都是在面对强敌环视的情况,为此他不得不反复屡次的借用大义的力量,也因此他自身的根基本身也在不断的和所代表的大义名义结合在了一起。
这才让他最后不得不采用激烈的方式,硬逼着手下的人自己表态,不惜举起屠刀一刀切下去,损失自己也要得到准确的答案。
而蔡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