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海中清冷的声音再一次响起:“您目前只佩戴了我这么一枚时光手镯,也就是说,你只能前往小组内的其他四个时空坐标。需要注意的是,您在第一次穿越的时候,可以选择目标时空的任意地理位置,但在之后的穿越当中,就只能前往上次离开的坐标。请问你理解这一点吗!”

    “我明白,因为第一次穿越,没有所谓的上次离开时的坐标,所以便可以穿越到任何一个地理位置。”

    “嗯,你的确可以这样理解。”清冷的声音似乎还有别的话要说,但他却最终没有说出口,反而介绍起其他四个时空坐标来,“与我同在一个小组的其他四枚时光手镯,目前散落在以下四个时空,公元前505年,公元1041年,公元179年,公613年。”

    康采恩大致估摸了一下这四个年份,就被其中蕴含的机遇与风险给惊到了。他所在的这个小组,真可谓是黄金之组,但也可以说得上是死亡之组。

    撇开正在酝酿庆历新政的1041年不说,其他三个时间点,几乎都是在混乱的年代里。春秋中后期已经与战国没有太大的差异,东汉末年和隋朝末年,更是众所周知的战乱年代。

    如果能够收服这些节点当中的所有武将,估计以后到其他节点当中去征战,你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可惜的是,这些战乱的年代里,每一个都足够让康采恩这个弱不禁风的少年郎送掉性命,他们可比大海要凶险多了。

    而今要选择避难的话,他也只能选择相对安宁的北宋时期了。

    那么,目标时空,公元1041年,北宋首都汴京,出发!

    至于还不曾谋面的那个她,只好等到以后再想办法了。

第3章 到曹婆婆肉饼店去朝圣() 
一个直径一米多,闪着蓝色光芒的圆圈,忽然出现在康采恩的身边。他知道这是时光手镯临时变化出的穿越之门,于是就向圆圈所在的方向游了过去,但他才刚刚靠近圆圈,就感到一股吸力笼罩了他,而后将他吸入了圆圈之中。

    公元1041年的汴京城中,大部分街道都还在黑暗之中沉睡,只有几处鬼市子还在闪烁着嬉闹的灯火。只不过它们中间,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太合群的存在。一道蓝色光芒,瞬间闪耀在朱雀门附近的街道上。那也是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圆圈,只不过它的闪耀仅仅持续了数个呼吸,便瞬间消失在了夜色之中。无论是城中巡逻的士兵,还是望火楼上的潜火队员,都没有注意到这转瞬即逝的变化,更没有注意到这变化带来的副产物——来自1977年的康采恩。

    康采恩脚步一落地,就冻的打了个哆嗦,他刚才还在冰冷的海水里浸泡着,本想着来到宋朝能过上暖和的日子,却没想到这里和1977年一样,正处于阳历年之后的寒冬之中。

    话说北宋时期的老百姓,还没有阳历年这个概念,就连此时的基督教世界,也没把元旦当做开年的第一天,他们开始新年新生活的几点,是纪念基督诞辰的圣诞节。这种状况,直到16世纪才逐渐开始改变。

    把这些无用的知识赶出自己的脑海,苏宁开始来回踱步,甚至原地跳起了踢踏舞,似乎只有抖动及全身上下的肌肉,才能让他短暂的找回些许暖意。这也让他想起了曾经看过的小品暖冬,冯巩和金玉婷有一句台词让他印象深刻:爱尔兰人之所以踢踏舞跳得好,那纯粹是因为冻的。

    如今,他也因为寒冷而跳起了踢踏舞,只可惜他的舞步丑陋而又乖张,无论是用他的标准,还是用北宋当地人的标准都是如此。

    所以当拂晓来临,周围的百姓们纷纷开始一天的活计之后,就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小孩儿。他们围在康采恩的周围,对他的舞步指指点点,有的人甚至还丢下了几枚铜板,似乎是把他当成了路边卖艺的人物。毕竟他怪异的中山装,和整齐的平头,在北宋人看来更像是经过精心装扮的小丑。

    只有一位老婆婆看透了康采恩的心思,缓缓走上前来用自己的拐杖,戳了戳慷慨你身上的衣服。

    吱呀吱呀的声音,随后就在众人的耳扩间回响,似乎老婆婆的拐杖,刚才触碰到的是深厚的冰雪,而不是穿在身上的衣服。众人这才意识到,这孩子的衣裳竟然是浸过水的,天寒地冻之下,衣服当中的水分已经结成了冰,所以才会发出类似冰雪的声音。

    老婆婆叹了一口气,对周围的乡邻们说道:“看来又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周围的众人嗡嗡的附和着老婆婆的观点,然后他们开始慨叹唏嘘起来,毕竟大多数人的生活也都不易,即便遇到别人的不幸,也只能谨慎的提供帮助,于是又有几十枚铜钱接二连三的落到康采恩的周围,这次不是打赏他“精湛”的踢踏舞表演,而是对他今后生活的些微赞助。

    丢下铜板的邻里街坊们,很快就各自散去了,只留下康采恩和那位老婆婆,依旧站在原地四目相对。

    康采恩已经停止了舞蹈。老婆婆的那一管用,像是触动了康采恩的暂停键一样,让他立即停止了舞动。而老婆婆的一声叹息,却带给了康采恩无尽的温暖,原来这世界上关怀他的人,可不仅仅只有救下自己性命的那位渔民。穿越只是改变了他的时空位置,不变的却是华夏社会那股默默的温情。

    “孩子,来我的店里吃几个饼吧,好歹暖和一下自己。”

    婆婆收起了自己的感伤,继而准备改善一下康采恩的生活窘境。

    康采恩有些扭捏,他觉得这样接受对方的施舍,并不是一件好事,但他的肠胃,早就因为一场剧烈的踢踏舞而哀鸣不已。

    因此,他实在没有什么底气,拒绝这位老婆婆的善意。故而他只好跟在老婆婆身后,亦步亦趋的走向老婆婆到店里。

    忽然,走在前面的老婆婆停住了脚步,她的拐棍在地上狠狠的敲打了两下,对身后的康采恩说道:“孩子,去把地上的铜钱捡回来,那是邻里乡亲们的善良,不可辜负!”

    康采恩咽了口唾沫,默默转身,回去将那些铜钱全部捡了回来。他本想将那些钱交给老婆婆,就当它为接下来要吃到的肉饼付费了,但老婆婆却没有收下,反而是将那些钱退了回来,并且意味深长的对他说道:“我的饼不收你的钱,他们的善良也不收钱。只希望你能够好好活着,活出个样子来,也好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手相助。婆婆我这一生,经历过太多的无奈。年轻时我像男儿一样热血澎湃,可惜本事不济,不能帮助想帮助的人。等到老了,虽然积攒了些许钱财,但想帮助的人早已不在。只能做些好事积点阴德,希望你们十几年后,不要像婆婆年轻时那样无助。”

    康采恩又一次咽了口吐沫。婆婆的这番话,可谓说到了他的心底里。当年他如果有本事,你也不会让心中的那个她陷入悲剧之中。如今从头来过,自然应该像婆婆所希望的那样,但十几年之后不要那么无助。

    “嗯!”一声沉重的应答,从老婆婆的身后传到她的耳中。年迈的老妇人满意的点点头,继续带着路边捡回来的这个小鬼,向自己家店里走去。

    康采恩一边走,一边抬头看向那家店的招牌,当“曹婆婆肉饼”几个大字映入眼帘的时候,他不禁开始为自己的运气而惊骇莫名。

    这家店曾经出现在多部穿越神作之中,其中包括新宋和一品江山,尤其是阿越对这家店的描写,甚至让很多年轻人都想穿越过来饱餐一顿。康采恩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完成了年轻人们的梦想,出现在了这个北宋第一小吃店的门外。他的心中,竟然莫名的产生了一种类似朝圣的心理。

    当然,没过多久之后,这个门外就变成了门里。而闻名穿越圈的曹婆婆肉饼,不久之后也就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面饼和碗筷,是一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伙计端上来的,那小伙子显得十分热忱,不光主夫康采恩要慢慢吃,小心噎着,还告诉他稍等片刻,便会有一碗热腾腾的汤端上来。

    端汤的是一位中年大叔,看上去好像是婆婆的儿子,但那个年轻的伙计,却称他为哥哥。两人的年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些。他们和婆婆放在一起,怎么看都像是祖孙三代的样子。

    不过康采恩并没有将自己的疑惑问出口,一来,打听别人家的家事,实在不是什么礼貌的行为!二来,他那饥肠辘辘的肚子,需要他及时补充食物,否则根本没有足够的atp,让他在这北宋盛世问东问西。

    于是他张开自己的血盆小口,狠狠的咬在了面前的肉饼上,只听到滋溜一声,肉饼中浇灌的汤汁,转瞬之间就充满了他的口腔。这种类似灌汤包的感觉,让他想起了父亲那个山东知青的手艺。

    不过那老家伙每次做灌汤包,都会嘱咐自己一声要就着汤才好吃。

    于是,康采恩将面前的肉饼,撕碎了丢进汤里,而后连吃带喝的消灭起来。

    他没有注意到,刚才端汤的那位大叔,正在后厨门口与婆婆窃窃私语:“娘,那厮定然是个会吃的,往昔里也只有老主顾,才会知道咱家的肉饼要与汤一起吃才最美味。”

    老婆婆点点头:“只尝了一口,便知道怎样吃才最美味?恐怕就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世家子,也不见得有这样踢出的心思,看来,这孩子是有些家学渊源的,不如我们把她收下当个厨子,你看可好?”

    中年人会心的一笑,答:“娘,这么多年来,您还是一副菩萨心肠。孩儿当年也是狼狈如此,要不是娘您搭救,并且传我这制作肉饼的手艺,我恐怕早就饿死街头。这么多年来,咱们收留的孤儿,早已不知凡几,也不在乎多他这一个。孩儿自当母亲母亲安排。”

    婆婆缓缓的点点头,赞许道:“你这大哥当得还真不赖!”

    中年人摸着自己脑门,憨憨的笑了起来。可是他的笑声还没有维持多久,就见康采恩端着个大碗,晃晃悠悠的走向后出来,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汤,还有吗?”

    中年人先是一愣,继而又朗声笑道:“当然还有,只要你不怕撑着,肉饼和热汤就管够。”

    说着,他便招呼后厨当中忙碌的伙计,为康采恩再盛上一碗汤。

    康采恩这才注意到,原来在后厨之中忙碌的伙计,远远不止一两人。看来这家铺面不大的肉饼店,其中还暗藏着不少的乾坤,这倒是一下子引起了他的兴趣,或许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征程,将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第4章 肉夹于馍,简称肉夹馍() 
一声惊天动地的饱嗝在肉饼店里回响,外面路过的汴京市民们,不禁惊奇地停下了迈动的脚步,心道究竟是什么好吃的美食,能够让人饱胀到如此地步,可当他们抬头看到曹婆婆肉饼几个大字之后,便立即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来是这家店,那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想当初自己头一次来的时候,也是撑的几乎走不动道儿来着。

    肉饼店里,康采恩在一个剧烈的饱嗝之后,不禁舒泰的伸了个懒腰。肉饼汤在喝下去之后,似乎把附带的所有热量,透过自身的经络血脉,传到了每一个细胞里面。这种舒畅的感觉,的确是很多山珍海味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康采恩只觉得,这种美好的感觉似曾相识,却又是久违不见。

    他一时之间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绪。他原想仔细回忆一下40年来的点点滴滴,也好找出与这肉饼汤相似的东西,但她还没有张开回忆的翅膀,就看见曹婆婆拄着拐棍从后厨当中出来,一脸欣喜的看着他说道:“我原以为,恐怕要等到太阳出来,才能让你这个冰棍儿一样的家伙缓过劲儿来,没想到几碗汤下去,你个小崽子就又可以活蹦乱跳了。”

    康采恩赶紧收起慵懒的样子,站起身来,向曹婆婆躬身施礼道:“多谢婆婆救我性命!如果不是遇到婆婆,我还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一碗热腾腾的饭菜。”

    曹婆婆嗤的一声笑了:“这算得上什么。还是那句老话,人,就应该趁着年少的时候,多长点儿本事,也好在以后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至于太过无助。”

    康采恩一如既往的对这个道理产生了共鸣,但如今的他已经在心中产生了别样的想法。曹婆婆和邻里街坊们的善意,值得他为他们做点别的事情。更何况他是从1977年的大海中穿越而来,即便使用时光手镯穿回去,迎接他的依旧还是冰冷的海水。他临时还没有想到,改变那一窘境的办法,所以也就只能继续在汴京城当中逗留,而趁着这个时候,为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顺带为自己在大宋朝的失业铲出第一抔土,怎么看也不是件坏事情。

    于是他开口问道:“那婆婆觉得,我应该学些什么本事,才能在将来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行有余力。”

    曹婆婆听到他这么问,不禁欣慰的笑了起来,然而还没等她开口,就见那位中年大叔从她身后闪出来,冲着康采恩咧开大嘴笑道:“当然是跟我学做肉饼啦!”

    啪的一声脆响,老婆婆粗糙的手掌已经拍在了中年大叔的脸上,倒是把康采恩吓了一跳,看来他平时教训你,都是相当严格的。

    却听这位七旬老妪没好气儿的说道:“你还嫌咱们店里会做肉饼的孤儿不够多吗,如今他们都已经需要到其他店里帮工,才能够赚到足够的生活费养活自己,我寻思着,是不是该给孩子们另外寻一条出路了。”

    孤儿?康采恩有些惊异的看着他们两人,没想到在这家肉饼店里的伙计,竟然都是孤儿出身,难不成他们这位慈祥的老婆婆,在大街上捡回来的吗?

    不过听这位老婆婆话里的意思,好像他收养的这些个孤儿,如今的状况并不乐观。

    从老婆婆之前所说的原则,要谨慎地帮助别人,康采恩就能够猜到,他一定是为那些可怜的孤儿,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也就是在他的肉饼店里当学徒和伙计,进而能用他们的劳动,为他们自己赚取一份饭钱。这比毫无节制的施舍更加有意义,也更符合康采恩这个后世人的价值观。

    但曹婆婆赵家肉饼店的营生毕竟有限,所以经营的利润,无法为他们所有人开付全额工资,只好将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送到其他的店里打杂帮忙,这应该就是老婆婆想要为孤儿们,寻找另外一条出路的原因了。

    不过,康采恩并没有将自己的猜测说出口,也没有主动寻求验证的意思,他只是默默的听着,观察着他们母子两人的对话,尤其是那位中年大叔,他在挨了这一巴掌之后,脸上不但没有愠怒的神色,反而是充满了疑惑。

    中年大叔在疑惑什么呢?他在疑惑为什么婆婆会突然想起来,给孤儿们另外寻找一条出路,尤其是面前的这个小子,前不久不是还说,这孩子是块做厨子的好料,而且很有可能还身怀家学渊源,这样的好料,当然要用来做肉饼了,为什么要忙着给他另外寻一条出路呢。

    他也没有将自己的疑惑问出口,反而只是静静的观察着曹婆婆的脸色,等待着他给出自己更加详尽的答案。

    果然就听曹婆婆慢悠悠的说道:“小伙子,我带你吃饼时注意到,你是个很擅长吃的吃货。我想你家中的长辈,一定有个美食行当中的明白人。所以你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受他的影响。而我们这样的铺子,也正好需要一个这方面的明白人,即便请不到你家中的长辈,能够请到你应该也是不错的。而且,我家中儿郎众多,他们有愚笨的很,除了把子力气之外别无长处。光靠我这一家小店,根本无法用工钱让他们吃饱饭,而我又不愿意让他们白白受人施舍,好男儿大丈夫,怎么能做那种没骨气的事情。再者说,我们这小本经营的买卖,也养不活几个无底洞样的少爷羔子。所以我寻思着,应该为他们另谋出路,最好是在汴京的其他地方,再开一家曹婆婆肉饼店。这样我的儿郎们,也就不用到其他人的店里帮工打杂了。可是我们店里就只会做肉饼,没有人会别的手艺。新开的那家店如果还卖肉饼,就势必会与老店产生竞争。所以我想着,如果能够有人教他们做点儿别的,说不定新店能够开得更稳当些。”

    康采恩听到这里,心中便已经明白了。这位老妇人通过他敏锐的观察力,寻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商机。虽然他救助自己是出于善意,但依照这位老婆婆“谨慎帮助别人”的原则,她在发现商机之后也不会无动于衷。所以,她才抛出了自己的新店计划。

    一旁的中年大叔,也终于看透了老婆婆的心思。原来他所谓的另找一条出路,是准备开一家新店,从老婆婆的语气当中得知,这个计划已经酝酿了很久,但在此之前并没有付诸实践,其主要原因是担心新店会和老店抢夺生意,而老店的伙计们毕竟手艺好,这会让新店慢慢的被挤下去,如此以来,新店就会面临着开了也是白开的尴尬局面。但如果能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来卖,新店便有可能凭借其他的买卖拢住客户,照样依旧能够活得长久一些,过得稳当一点。

    不得不说,老婆婆的这个计划,的确是上佳的谋算,尤其是他的那份谨慎,是最为称道的。

    然而,对面的康采恩,却显然有着不同的想法。

    首先他认为,这位老太太的经济观念实在太过保守,虽然说汴京开封的人口总数是没有太大变化的,但他们以及他们的财富,在地域上的分布距离却是很大的。这就意味着,即便你婆婆肉饼的名声再大,也会有人因为距离太远,而不可能经常来吃。但如果在开封城内,甚至郊外地区开上几家分店的话,那么无疑能够在客人总量上得到大幅的提升。虽然说多出一家分店,并不意味着能够多出一倍的顾客数量,苯酚便在空间上的配置,本身也只是为了方便顾客前来就餐,为的也不是顾客的数量,而是他们光顾本店的频率。

    所以说,即便新店只卖曹婆婆肉饼,他也不一定会被老惦挤兑的无法生存,反而有可能会盘活一批新的顾客。只是北宋时期的商业虽然发达,但没人能够系统地总结商业现象当中的道理,这就让他们的观念和理论,都还显得十分落后,于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商业,也难有再进一步的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