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就在他提出这一要求的时候,贾宪的脸色却变得极为难看起来。
康采恩不知道此中的情由,但他也没敢轻易发问。
不过贾宪也勉强算是半个官场上的人,自然知道此中的清油应该与他分说清楚。
于是他便收拾情怀,跟康采恩说道:“原本按照大宋朝的规矩,自己的学生当然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但是在入职集团里的学校时,我们便曾经签下协议,无论是否与自己的想法相同,都应该遵循学校的规定,采用学校的方法进行教育。所以我的这些学生,虽然跟随我多时,也不得不学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是不愿意他们在那些事情上浪费时间,但我又无力阻止,所以才会觉得心中难受。”
康采恩点点头,他理解贾宪的心情,谁还没有点信仰。而且不管这信仰是对是错,只要不能按照它来教育自己的学生,总会觉得自己的良心难安,毕竟信仰这种东西是决定是非价值的标准,与之而产生矛盾的事情,必然会与他的良知产生矛盾。
但这只不过是他个人的微观感受而已,对于每一个方法论而言,一个样本的成绩好坏,不能决定他的是非评价,这对于它来说是不公的。对于文明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公的,因为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方法论,才是更好的方法论。
所以他还是要看看这群学生,才能更好的予以评价。好在他现在的年龄也不大,正好能够跟这群孩子们玩到一起去,再加上这群孩子当中。还有那么一两个他比较熟悉的面孔,所以交流起来就更加没有障碍,比如说那个在玉津园之中表现出彩的李宪,就是个非常不错的交流对象,话说这个家伙还曾经帮助过康采恩收集到第二个时光手镯。两人的缘分说不定才刚刚开始。
这月康采恩要用的办法,其实也是非常老土的一种,那就是天天和这群孩子们做同样的事情。
当他们去求学的时候,汤彩英便混杂在他们中间,当他们到街头上玩耍的时候,康采恩也不落人后,当他们鼓捣一些稀奇古怪的时候,康采恩也紧随其中,当他们受到老师责罚的时候,这家伙也厚着脸皮与孩子们同进同退。
这一幕倒是让熟悉他的人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擅长制造八卦的汴京市民们。自他们的角度看来,这位自幼不凡的康小郎君,可是个聪明过人的存在。前几个月的时候,还曾经在街道上教过那些同龄的孩子们,怎么现在又和他们一起,晃晃悠悠的走进了学堂呢?
难道说,他之前教授给童子们的本事,都不是他的真实本领吗?
可这让汴京城的百姓们如何接受呢?要知道他们早就已经把康采恩当作神童,如果新丰镇一座神圣的宝塔,那对他们的内心世界来说,无异于遭受了一场地震。
但是他们的疑惑和议论,都没有被康采恩当回事儿。
事实上,依照他们现在课程的紧密程度来看,也没有多少时间留给他去在意别人的想法,尤其是在爱满满的实践课程出现在课表上之后,他才知道,康定国究竟为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教育。
在他上辈子的了解当中,20世纪末期的中国孩子们是没有这么多的实践课程的,一来是条件不够允许。二来,他们的教育也慢慢的走向了理论和空泛。
但他们几乎在每个下午,都会在一堂简单的理论课之后,踏上他们极具特色的实践之旅。
其中有一节课甚至是跟随伙房里的大师傅们到街市上去买菜,而且这群孩子们要负责和那些商贩们讨价还价,并计算最终的结算钱数。
汤臣虽然对讨价还价的过程实在不行,因为这并不利于培养朴实无华的民风,并且在他的周围也时刻环绕着一群老夫子们,对于孩子们的这一行径品头论足,但孩子们却像是没有听见一样,老老实实的完成了老师们的教导,甚至还把课本上总结出来的技巧一一实践了下来。
不过这样的小孩子可不是讨人喜欢的,已经有不止一两个家长向学校提出了反对意见,尤其是在一次商贩与学生们的冲突之后,提出类似反对意见的声音就变得更加多了起来。
但康采恩却愈发觉得,教会一个孩子们怎样生活,似乎比教会他们怎么工作更为重要。愚民教育对于一个落后的朝代来说,是断然不可取的,不过这方面的争论,与他要解决的疑惑并不相干,因为,他从贾宪那里得到的疑惑是,究竟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而发展潜力这个词是由民间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精英的学术能力共同决定的。至于更侧重于哪一方,更侧重于什么样的哪一方,现在都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过复杂,虽然那才是问题的本质,但现在的康采恩只需要一个宏观而又笼统的答案就足够了。
而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能够继续引领新风尚的生活方式,就是方便他向大宋的黎民百姓灌输新理念的好方式。哪怕这个方式有一些错误,也在基本的容错范围之内。
现在他知道,康定国所做的事情,对于他的事业来说是总体有利的。
但也仅仅是总体有利而已。
第350章 我康采恩又回来了—7()
只可惜更加细致的优化,要等到以后才能进行了。现在的这个班子实在太过简陋,过度细化的条条框框,容易让整个体系都距离不浅。
虽然对于孩子们来说,越发细致的规矩,就意味着在他们成为国家栋梁之后,能把建设国家的蓝图绘制的更加细腻。但现在的康采恩首先还是要解决国家框架的基本问题。
好歹他也是从几个政权当中不断的吸收经验,而且还有康定国这样的伟大的构图者。所以他手下的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兼收并蓄的完美主义产物。在这方面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在那群孩子们与菜贩子大打出手之时,跟谁在孩子们身边的保安队立刻就冲了上去,将那群菜贩子暴打一顿,然后掩护孩子们迅速离开,不但躲开了开封府的捕快,还在事后的赔偿过程当中,耍尽了各种法律允许的手段,让当时的开封知府气得破口大骂,但依旧拿他们毫无办法。
当然,那群孩子们被带回去之后,也是被细致的问了个遍。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做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规范的事情。
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质,对于现在的玉津园大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为古代人最为看重的就是品德,哪怕这个人的学术再是离经叛道,只要他有一副好心肠,就总能够唤起人们的同情,也容易得到人们的爱戴。所以德育才是这个时候最应该注意的。
只不过对品德的认知,康定国和康采恩明显有着巨大的区别,但这都是需要时间来弥合的。
不过调查的结果十分令他们满意,孩子们并没有做出什么逾矩的行为。造成冲突的原因也是因为那个菜贩子对于小屁孩们讨价还价的行为,不胜其烦。这件事到后来也是玉津园大学及其相关教育体系的完胜而告终,那个菜贩子被关到开封府大狱里好好修理了一顿。这在康采恩看来,其实是一件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当时的知府却坚持认为:对待儿童的不悌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对此,康采恩也无能为力,虽然他认为这是法律的过度执行,但他很快就意识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与这一施工价值观的格格不入。
所以他又一次老老实实的把自己丢进了学堂之中,希望自己能够更早的成为一个彻底的大宋人——这比成为一个香江人更加重要。
后世经常会有学者提到。11世纪的大宋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在这个时候的中国历史,距离近代化只差那么几个关键的因素而已,倘若康采恩不惜成本的将这几个因素堆积到大宋王朝的时空当中来,那么诱发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甚至清末的各种西学东渐也并非全无可能。
好在那么远大的构想,距离他还非常遥远,现在他所能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教育体系不会走上歪路。
可惜他的体验活动并没有坚持多久,提前到来的寒假就让他结束了这番并不成功的考察。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才刚刚来到大宋王朝,而今年大宋王朝又迎来了边事不断,朝政不稳的一年。
但是这一次,人们似乎闻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当药发傀儡这种玩意儿,再一次在街道上舞动起来的时候,远处腾起的烟花,正在清楚地告诉人们,从遥远的海外之地运来的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正在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买到越发廉价的海外商品,就连烟花也已经走进来拥挤的小巷之中,只不过根据孩子们的说法,这些东西并不适合在木质建筑太过密集的地方燃放。颇有公德心的孩子们,甚至还把路边的那些破水缸里都装满了水。其实这一工作应该由老天爷的大雪来完成,然而今年的雪花来得似乎有些晚了。
孩子们总是闲不住的胡闹。在那些个刚刚建起来的学校,似乎教会了他们更多胡闹的方法,多余的精力终于被这群孩子们挥霍出去,以至于他们出现在父母面前的时候,总是显得格外乖巧,这让家里的长辈们非常庆幸,孩子终于有了长大的趋势。
有些大户人家的子弟,甚至已经把他们的小舍人请进了老爷的书房,账本儿上的那些数字,在小舍人面前似乎变成了非常听话的宝宝,简单的几个珠算,便让想要得到的结果清晰的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至于城外庄园米的耕地,更是只需要按照销售人的意思去打理就可以了。家里过年的摆设和装饰,其实小舍人们也是能够指挥停当的,只不过这方面的课程他们还没有学习,他们的头在一起翻一翻新书,才能告诉自家下人们该如何办理。
至于那些家境稍微平衡的孩子,也有着自己快乐的童年,香喷喷的烤地瓜,很有可能就会出自他们父母的手笔,这是在他们的指挥之下鼓捣出来的产物,汴京城里的早餐市场也因为油条和豆浆之类的东西频繁出现,而造就了更加繁荣的场面,虽然传统的吃食依旧是吸引老客的看家法宝,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都是喝两口豆浆对付过去就行了,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那时间去排队购买曹婆婆肉饼的。
其实就连曹婆婆肉饼的分店里已经卖起了豆浆油条馅饼之类的东西,这对于经营早点的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劳累的附带工作。
他们家连豆腐都有那个闲情逸致去生产就不要说其他更加简单的食品了。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空闲的时间安排,那就要谢谢闲来无事过来打工的小孩子没了。
一天能够挣上几十个铜板,多做几天都能给别人发压岁钱了,这对于刚刚接触金融与经济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具有显著诱惑力的事情。
所以这个寒假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相当充实的,而康采恩也终于意识到,他所做出的努力,正在慢慢的改变着这个时代。或许等到这个假期结束之后,他就能够清楚的知道,康定国的这一教育方式,究竟有没有给大宋王朝到发展潜力带来明显的改变?
第351章 我康采恩又回来了—8()
不过,这一过程进行的稍有波折,尤其是在两位不速之客不请自来的情况之下。
这两个人是接踵而至的,不过他们一文一武,按照大宋朝的规矩,显然不可能同时与康采恩会见。
于是他们就分了个先来后到,作为文官的河北都转运使李昭述率先出现在了康采恩的面前。
这位仁兄在历史上并不算特别有名,或许传记都没有超过几百个字。他依旧是在这一时空当中的封疆大吏,属于手中权力能决定上万人生死的厉害人物。
对于一般的穿越者来说,或许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必在意,但对于康采恩这样已经接触过实务的人来说,连李子雄那样的家伙都能够招揽,何况是见一见这位李昭述呢?
更何况这位李昭述的才华,也不见得就比那些名气煊赫的大人物差多少,至少在他想要营建城池的时候,第一个注意到的就是最近也在大兴土木的康采恩。
李昭述是个典型的河北汉子,我还在谈话的时候拐弯抹角,所以在简单的寒暄之后,他就表明了此行的目的。
“听说小郎君的手上,有两种新奇的建材。不知道可否交给老夫,作为修筑城墙之用。”
康采恩笑嘻嘻的看着这位老者,心中已经猜到了他为什么要修筑城墙。如今宋朝与西夏的战争,已经消费了双方太多的国力,倘若北方的契丹心事难下,那么无论对于大胜还是溪上,都将形成致命的威胁。
相信大宋王朝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这位老者来到自己面前,便是想要借助水泥钢筋之类的玩意儿,夹过他们的封建主义的堡垒。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后代,康采恩不能轻易苟同他们的想法。乐观的讲,大宋王朝在外交层次上的手段还没有耍尽,现在就想着修筑城墙,也实在太过小心怯懦。悲观的将,倘若契丹士兵真的蛮像,那它们应该做出的抵抗,绝对不应该仅仅止在据城死守。
所以对这位老者的想法略有不满的康采恩,立刻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听他淡淡的说道:“老先生有所不知,我那水泥和钢筋都是用来赚钱的物资,哪里能够轻易假手给他人,那样的话我吃什么呢?”
李昭述听到这句话,心里惊怒不可扼。面前这个小兔崽子虽然年纪不大,但骨子里已经充满了铜臭气息,如果再这样谈下去,恐怕即便顺利的拿到钢筋和水泥,也会让国库蒙受一笔巨大的损失。
于是他立刻拿出了文人士大夫们的法宝,责之以大义。
“你这个乳臭未干的东西,好生不知礼数!如今国家危难,你竟然还在乎那些蝇头小利,倘若国家有失,你赚再多的钱,也都会被贼虏强掠而去,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如今大事,当以国家防务为本”
滔滔不绝的话语很顺利的,就从这位老先生的嘴里接连不断的蹦了出来,但康采恩却没有把这些东西当回事儿,反而是饶有兴趣的欣赏着老先生那疾言厉色的表情。
良久,李昭述仿佛才意识到他说出的这些话,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引来了一位十岁孩童的嘲笑,这可是他不能承受的,要知道,在他们这群士大夫们祭出这一招的时候,无论是对面的豪商是否爱国,都会老老实实的拿出他们想要的东西,否则的话,这大义的名分,就是收拾他们的绝佳借口。
但面前的这个孩子,却好像根本不害怕一般。尤其是那副淡定的模样,仿佛已经把一切都看穿了。
这让李昭述的心中忽然萌生了些许无力感。不。过身为一名封疆大吏的自豪,并不容许他在这位十岁的少年面前败退,所以他还准备再提起嗓门儿吆喝两句,但他的话还没有出口,进入见那个三尺小童竟然跳了起来,像是驱赶蚊虫一样不停的摆起手来。
李昭述不由得勃然大怒。心情都被她不知礼数是说他不懂得国家大义,但这个小兔崽子竟然真的在他面前如此失礼,这可就怪不得她这位朝廷重臣了。
听说这个小崽子身上也是有个官位的,看来揠苗助长的确不利于神童的成长,或许他真的应该重新回到民间,好生经历一番砥砺步骤,才能够逐渐的走向成熟,为祖宗江山计,他还是回去之后就立刻上书,参奏这位小小的官员有失体统,送她回到老娘老爹的身边,重新再接受一遍教育。
可是就在他这样盘算的时候,康采恩却突兀的冷笑起来。
李昭述见状,立刻止住了喋喋不休的废话,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人们面前的是最孩童身上。
去听这个三尺又痛,突然义正言辞的说道:“你们所谓的国家房子,只不过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已,至于那城外的老百姓,你们这些当官的真的在乎过吗?”
这话说的李昭述无言以对,自从城池这种东西出现在中国历史上之后,他的军事防御作用就被无限的放大起来。大量的财富以及重要的政治人物也都集中在其中,而城外的百姓们则被称为野人,几乎不在官宦老爷们的注意范围之内,这种传统从周代就传承下来,一直到了近代史都没有出现改观。甚至到了21世纪的现当代,类似的现象也在不断的重演着只是程度和方向都略有所差异而,只是程度略微轻了一些而已。
对这一历史规律了如指掌的康采恩,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批判的好机会,就连站在对面的李昭述,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冤枉的地方可言。所以,他已经惭愧的低下了头。
面前这个十岁的孩子,虽然没有他那么义正言辞,但说出来的道理,却比他那些堂堂正正的话更加掷地有声。
事情进展到这里,他对于谈成这笔买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康采恩的语气却突然发生了转变,令整件事情都出现了新的转机。
第352章 我康采恩又回来了—9()
为什么会出现转机呢?这是李昭述心中疑惑的,
为什么要出现转机呢?这是康采恩刚刚思考的。
在官场上混迹,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速度是最为重要的两项技能,练得好的人,飞黄腾达也只是时间问题,练不好的人,郁郁终生恐才是最终归宿。
而在刚才的一番交锋当中,康采恩无疑占据了主动权,至于这主动权是怎样来的,那当然是和文人士大夫美用了相同的手段,那就是责之以大义。
或许李昭述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为什么会惭愧的低下头去,因为康采恩戳中了他内心当中的柔软,伪装在是不官场风气之下的那一颗仁善之心。
虽然这点仁善之情已经不值得称许,但它始终还是存在着的,哪怕他在官场上已经练得像是个老油子,甚至就是在用着圣人教授给他的之乎者也,耍弄着地痞流氓的手段。
但人心终究是肉长的,再怎么往它的表皮上抹黑,也架不住他内心的红色。
于是当康采恩提到城外的居民,并不会在契丹士兵南下的过程当中得到保护之时,李昭述的心绪当中也泛起了几丝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