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特工的故事(全)-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间平八郎一下子扑倒在前面的地上,王延辉和彭国亮扑了上去,用我教他们的方法将右膝盖跪在了风间平八郎的后背上,然后两人一起扭过他的手臂给他上了背铐。
  2004年3月29日11:20——北京时间
  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任务,在车上,我看看捂着被打肿了脸的彭国亮说:“这比当警察时挨的那一下子要狠吧?”
  “是呀,***,我一进去就紧张了,要不不能失手。就凭我在公安大学时学的擒拿术,怎么也不至于这么惨。”彭国亮似乎有点觉得自己在公安大学学的东西很有用,呵呵,公安大学警体课上教的那些东西我很清楚,不知校方是怎么想的,竟然安排以传统擒拿为主的内容来教学员。真正练功夫的行家都明白,在激烈的实战格斗中,格斗双方拳来脚往,速度极快,如电光火石一般,要想抓住对手的手臂都难,更谈何在打斗中恰到好处地抓住敌人的关节施以擒拿?而且擒拿属于贴身技法,但在格斗中想冲破敌人拳脚的封锁而突入其内围加以擒拿又谈何容易?所谓“巧拿不如拙打”,擒拿本来就是一项慢功夫,步骤多,速度慢,前提条件也多,非练得精者绝不可擅用,否则必遭对手重拳重脚狙击。而武术中又向来有“逢拿必打”之说,意即在遇对手擒锁时,只须直接击打敌要害部位即可解脱,而要想使被擒的人无法击打自己,唯有一举控制其所有四肢,但在激烈的格斗中想如此全面的控制对手谈何容易,甚至根本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只要对手还有一只手没有被你擒住,他完全可以照着你的太阳穴一记重拳以结束战斗,因为这时你的手在忙于控制他的另一只手,反倒连防御的机会都没有。凡有实战经验者一般都会有这个体会,擒拿技术一般也只有在双方近身互相撕扯衣服并纠缠在一起时才可能有所用场。擒拿术的较理想的用法是:在格斗前可以趁敌不备,猛抓其一手指而向其关节活动的相反方向用力扳扭,便可将其制服,正所谓“牵一指而制全身”,或者是在格斗中重击对手后,对手反抗能力下降时再施拿,以便将其彻底制服。所以说,擒拿只是一门适合在格斗开始前和格斗结束后使用的技术,在格斗过程中应谨慎使用。
  2004年3月29日14:10——北京时间
  风间平八郎被抓获后,按反恐局的内部工作程序,转给了主要负责预审的二大队审讯,这案子就先暂时与四大队无关了,我们就先在队里待命。肖局长的女儿肖薇就在二大队工作,她就是学预审出身的,那个大队里也有些人原来就是公安刑警。呆了没多久,我桌上的电话突然想了,我接听之后,立即对大家说:“立即到局办开会。”
  2004年3月29日14:24——北京时间
  肖局长的表情比以前更严肃了,声音也有点颤抖:“在我们抓获风间平八郎之后,‘东亚解放阵线’的人可能联系过他,见没有回音后可能也去了房子那里,所以知道他被我们抓了。刚才北京市公安局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东亚解放阵线’的人,让我们立即释放风间平八郎和他的保镖,否则将立即在北京制造恐怖事件。”
  卢政委在一旁接着说:“他们是有实力立即在北京做案的,这个电话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吓唬我们的。我们得立即阻止他们,但一点线索也没有,风间平八郎也不可能知道这帮人要在哪儿采取行动。大家都想想办法吧。”
  我看了一眼三大队的申队长,三大队是负责情报信息的,反恐局的线人主要掌握在他们大队那边,也许这个时候只能靠线人了。申队长似乎也正要说什么,但这时局办的机要秘书接了一个电话,接听过她马上叫肖局长来接听。
  肖局长边听边拿起一支笔在速记本上快速地写着什么。放下电话后,他急促地说:“敌人已经行动了,他们武装占领了富合大厦,还劫持了二十多名人质。”
  2004年3月29日14:51——北京时间
  经过紧张的筹备,我们已经赶到了劫持现场——东城区富合大厦,外面已经有公安方面的人在控制局势,我看见有蒙着面,穿着防弹衣的警察在附近出现,估计是刑侦总队特警支队的。中国公安的特警制度比较混乱,在九十年代刚刚建立特警时,特警和当时的巡警实际上是“一支队伍,两块牌子”,巡警和特警实际上是同一伙人,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并没有专业的全职特警。后来公安部意识到了这样巡特警不分的制度不利于保持特警的战斗力,便采取了“大巡逻,小防暴”的政策,在巡警支队下设专职的防暴特警大队,平时不像其他巡警部门那样进行日常巡逻,而专司特种武器及战术的训练,以保持高于普通巡警的战斗力。但从目前全国巡特警的状态来看,基本上还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巡警,特警,防暴警三个不同警种的界限非常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在在多数地方,巡警和防暴警是同一回事,也是同一伙人,在巡逻的时候叫巡警,过一段时期后开始备勤,改叫防暴警,同时在这个巡逻防暴警察支队之下设有一个不参与巡逻的特警大队,在性质上和S。W。A。T是一样的。但有的地方则只有防暴队一种叫法,整个队里的警察全叫防暴警,没有巡警和特警之分,即实质上仍实行九十年代初的巡警兼特警的制度。也有的地方的防暴支队中实际上有特警队,但仍把普通的巡警称为防暴队员,而把特警称为防暴突击队员,叫法上五花八门,甚至在一些地方,巡警,特警和防暴警这三者都是同一伙人。
  如果你要是跟一名美国警察说,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特警和防暴警是一回事的话,他肯定会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因为这在一个有着先进的警察制度的国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特警指的是特种武器及战术分队,目的是用来处理诸如劫持人质之类的突发事件,这样的任务就决定了特警的武器肯定是以致命性的特种武器为主的,如狙击步枪等。防暴警察则是用来对付群体骚乱,维护重要场合的秩序的队伍,这种任务决定了他们的武器应该是以非致命武器为主的,如盾牌,警棍,催泪弹等,因为不需要他们杀死骚乱中的老百姓。从规模上来看,特警的人数肯定是比较少的,因为这是一个处理突发事件的战术小组,人多不利于突击行动。而防暴警察的人数肯定要是比较多的,否则无法应对大规模的群体骚乱。从层次上来讲,特警都是经过高度专业训练的行家,性质上应该属于战术方面的精英。而防暴警察就要平庸得多了,防暴的力量在于整个队伍的队形和阵线,个人在其中的作用极为渺小。
  中国公安的特警一般都被视作是属于巡警部门之下的一个部门,这一点与美国相同,在一般的城市都归当地公安局的巡逻防暴支队(有的地方叫巡特警支队,巡警支队,巡察支队,叫什么的都有,但都是一回事)管辖,但在个别城市(如北京和成都),特警是归刑侦部门管辖的。
  原则上来讲,特警参与的任务多数属于对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而非案件发生后的事后调查,所以属于巡警部门自然要比属于刑侦部门合理一些。
  2004年3月29日14:53——北京时间
  肖局长和在现场指挥的北京市公安局的领导们碰头后,警察们陆续撤到了二线,开始负责外围的安全,因为这个案子已经由中央政法委完全交给了T机关处理,所以内围对危机的处置工作已经完全转给了T机关。公安方面只是向我们提供了相关情报:恐怖分子不超过十人,全部持手枪,并声称有炸药,劫持了二十余名人质。现在恐怖分子和人质全在五楼的一家旅游公司里。楼道里的特警已经换成了反恐局的特工。战术大队已经赶到了现场,他们的谈判专家将上楼谈判,但同时反恐局也做好了突击准备。
  公安特警刚撤完,我们立即进入了战术大队的防暴车,在里面我们开始换上黑色的作战服。我们的装备要比公安特警方面的强,多是进口货,这次突击就全使用平时配发给给战术大队的MP5冲锋枪。这款枪由于性能可靠,射击准确而成为各国特种部队的首选。完过CS反恐游戏的人不少都喜欢游戏中的这款枪,因为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连发时的准确性远远高于其他冲锋枪和自动步枪,你可以拿着把MP5对准敌人的身体一古脑地把所有子弹都泼在他身上,但要是换了AK47,M4A1和SSGMANDO552那样的自动步枪就肯定不行了,连发的时候枪口肯定上抬,子弹全得飘飞了。但MP5就没有这个问题,连发时总是对着敌人的——当然,这只是游戏中的MP5,真实的MP5也不是这样。真正的MP5只是在射前两发子弹时枪口几乎一动不动,打到第三发子弹时枪口还是要微微上抬的,但也已经不错了,枪毕竟是枪,哪还能在射击时一点也不乱动?
  我们这个突击组共九个人,七个人来自战术大队,两个人来自四大队——我和冯玉。由于这属于战术任务,所以战术大队首当其冲,但同时案子是由四大队主办的,所以我们两个队长也参与进来了。
  现场的最外围是警察,再里面是T机关的战术大队,除此以外T机关直属行动大队也派来了它的机降中队(地面突击中队)的一部分人,这是T机关领导的意思,这种战术行动上可能也需要行动大队的支援,毕竟他们的人也是准军事行动专家。
  但在一会儿突击的时候,行动大队的人是不会在前面的,而只是为反恐局的突击队担任外围警戒——这是中国强力部门行动的传统,除非主办案子的侦查部门觉得自己无法在战术上胜任某一任务而将其完全移交给战术部门的情况外,只要还是侦查部门在主办案子,则战术部门只负责外围,内围战斗仍由侦查部门自己解决——警察方面也是如此,在抓捕一名危险的持枪罪犯时,除非主办案子的刑警认为自己无法抓住罪犯而把抓捕任务移交给特警,否则只要还是刑警在主办此案,即使特警也在抓捕现场,他们也只是负责外围警戒,内围的抓捕还是要由刑警进行。因此,一会儿的突击自然要由反恐局自己的战术人员和行动特工进行,行动大队只是在外围提供警戒。
  至于战术大队的谈判专家在里面的所谓“谈判”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目的是为了我们的突击行动打掩护,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可谈的,已经抓住的国际恐怖组织的头子岂可放回?中国政府向来不同恐怖主义合作,也不会向它低头,对方或许还抱着这样的希望,但一会儿他们就会发现T机关是用子弹和他们谈判的。
  2004年3月29日15:00——北京时间
  我准时拨响了里面的谈判专家的手机,按规定的信号,为了不让对面坐着的恐怖分子看出破绽,如果里面的情况不适合突击,他就说他正在忙,一会儿再接电话,如果情况适合突击,他就会说我打错电话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前进行准备,并在15:10时准时发动突击。
  我们的行动方案是先由战术大队的锚枪射手在楼下将锚枪发射到六层,然后我们沿攀登到六层——当然,接锚的窗口肯定不会是在人质所在房间的正上方了,而是离那个房间较远的一个窗口,反正我们只要能上了六层就行了,恐怖分子在五层只能监视到着电梯和楼梯上楼的通道,却不会想到我们突然从六层杀下来,这样就保证了突击的突然性和隐蔽性。而且如果接锚的窗口离恐怖分子所在的房间窗口远的话,即使一次没有发射成功也可以再试一次,不太容易被恐怖分子察觉,大家也可以安心地攀登了。
  谈判专家接听电话后,马上说:“对不起,你打错电话了。”随后关了机,看来他认为上面恐怖分子的戒备情况是适于我们突击的,那我们就开始行动吧。
  2004年3月29日15:10——北京时间
  九名突击队员开始依次向楼上攀登,我们特地选在靠近旁边的写字楼的那一侧,一来是离恐怖分子所在的窗口远,二来可以挡住外人的视线,免得恐怖分子的同伙在外面看到我们的突击行动而向楼内的恐怖分子报信。
  爬绳而上的攀登技能在国外叫做rappelling,是无论是军方还是警方的特种部队都要练习的一个科目。对我来说这个并不难,以前不是也提过了么,爬竿是我强项,爬这个和爬那个的道理差不多,而且还可以借用脚蹬的力量和惯性。
  2004年3月29日15:14——北京时间
  我们全部到达了六楼的楼梯门,看来敌人的确没有注意到我们的行动。谈判专家这会儿已经撤下去了,谎称要回去考虑一下对方提的条件,但恐怖分子却只给了很短的时间,再不答复就要开始杀人质了。
  我们的下一步就是要直接冲进去,九个人以一字纵队进行突击,具体说来就是:九个人一个挨一个地站在门口,第一个人蹲在地上,用霰弹枪破门,然后迅速跑到队伍最后面,换上身上的MP5,第二个人紧接着也蹲下,然后立即冲到屋门口,对里面的目标射击,第三个人则同时站着向里面开火,子弹打光后他们会依次跑到队伍的最后面去换弹匣——在激烈的战斗中,MP5的30发的弹容算不上是够用的——然后下个队员顶上去,继续射击,打完后也是跑到队伍最后换弹匣,以下依次进行。这样的战术可以保证我们有足够长的火力持续时间,这是许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都经常使用的一种CQB战术,看过美国电影《U…571》的人或许还记得,在那部影片中,当由美国海军情报人员带领的潜艇水兵冲上德国潜艇进行突击时,艇上的德国水兵也正是用这一战术进行抵抗的。只要当时能够准确地辩明恐怖分子与人质,形势就可以基本上得到控制。至于再往下的程序,我们是有好几个预案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到时候战术大队的许队长会用手语通知的。
  我和冯玉被排在了一字长队中的最后两位,这也是考虑到这是战术性质的任务,因为此战术大队应该在前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这种场合应该是当兵的上的,我们两位队长好歹也是兵头将尾的小官,不应该身先士卒的,但可惜那几个兵都太嫩,怕他们和战术大队配合不好出问题。
  反恐局内部的战术是在各大队通用的,常规大队训练时的战术和战术大队平时用的战术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在联合行动时就不怕战术上有什么冲突了。
  2004年3月29日15:17——北京时间
  一枚震眩弹突然爆炸之后,在门口警戒的恐怖分子叫着倒下了,但里面的敌人可能听见了。于是我们九人迅速从六楼冲到了505室门口,来自战术大队的队首一脚踢开门后马上蹲下开始用MP5点射。在近战中一定要控制好点射,否则很难保证命中率,但好在MP5在这方面的性能比较可靠。
  我们冲下楼梯时发现门是虚掩着的,所以根本用不着破门了,霰弹枪被队首扔在了一边,他很快便打完了子弹,第二个人的子弹也没了,他们跑到了队尾。第三个人打了几枪后便一下子闪到了门的左侧——这是规定的信号,意思是恐怖分子基本上被消灭,明面上没有可消灭的目标。
  随着他闪到左边后,他后面的三个人也一下子跟在他后面同时闪到了门的左侧,而后面的五个人则一字纵队列在了门的右侧,这是为了之后的entry做准备的。
  这一战术本来是用在城市巷战中的,因为城市中的街道拐角很多,很可能在墙壁的拐角处就隐藏着敌人,如果你贸然前进的话很可能被人阴了(就像在CS里一样),而列成了这样的两列纵队之后,在门的左侧的纵队的队首可以借自己的位置看到门里面的右侧有没有隐藏的敌人,而如果在门的右侧隐藏的敌人看到我们的左侧纵队的人而突然杀出来的话,则正好被我们右侧纵队的人给阴了,因为在门右侧的敌人的位置是无法使他们看到我们的右侧纵队的。同理,右侧纵队的人也可以借自己的位置看到门里面的左侧是否有敌人,以便提醒左侧纵队,如果敌人突然来袭的话,我们的左侧纵队又可以阴敌人一下子。这种在门外的两侧成两列纵队的战术可以保证我们可攻可守的有利形势。
  既然开始的一列纵队的人主动变成了两列纵队,就证明前面的人没发现明面上还有什么恐怖分子,那如果有剩余的恐怖分子的话,他们一定是阴在了门的两侧了,所以在这个时候采取这样的两列纵队战术是极其必要的。
  战术大队的许队长做了一个手势之后,我们开始用既定的后续方案行动了:右侧纵队的队首猛冲进屋里,将MP5对准了屋里的左侧,同时寻找射击的目标,然后左侧纵队的队首直接冲进屋里,将MP5对准了屋里的右侧,右侧纵队的第二个人冲了进去,却是将枪对准了门口的正前方——这样整个屋子的左、中、右三个方向都在我们的火力控制之下。随后,剩下的队员依次以左,中、右的顺序冲进了屋里,完全控制了形势。
  看来开始时一字纵队的前三名队员的射击卓富成效,屋里的恐怖分子都倒在了血泊中,只剩下人质蹲在地上抱着头,有的在喊叫,这是惊吓的结果。
  我们刚开始准备疏散人质,一个原来蹲着的人突然冲了起来,直奔地上恐怖分子扔掉的一支枪,我正站在这支枪旁边。
  对方的个子很高,没有个一米九零也得有一米八八,我上去一脚踢开了地上的枪,对方则趁势向我扑来。距离太短了,我来不及开枪,只好后退一步以施展拳脚。
  见对方身材非常高大,我便快速地向右侧一蹦——中国武术里有句话叫“敌弱我强踏中宫,敌强我弱走边锋”,意思就是如果敌人比你弱的话就要走中路攻击敌人,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你在身高,体重,力量上的优势。如果敌人比你强的话就要走侧翼进攻的路线,因为这样可化解敌人的一些优势。
  对手左腿猛地一记边腿,我快速向后退了一步,但后背上还是中了一脚,但我马上又前冲一步,一记摆拳直奔对手太阳穴而去——进攻敌人的最好时机就是在他的第一招发出,而第二招尚未开始的时候,旧力已发,新力未至,往往可以使他被打个措手不及。
  这个大个子的腿还没收回去,而我的摆拳已经过去了——毕竟上肢的速度要比下肢的速度快得多了,而且个子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