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特工的故事(全)-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备秘密工作的职能的,所以国际上也从未出现过中国外交官被驻在国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而驱逐出境的情况。因此关于它的内部日常活动的情报是没什么价值的。潘境原刚准备把这张纸放在一边,却发现那个报道所附的照片上有一个人吸引了他。这张照片是在外交部院内的空地上拍的,外长李肇星和新闻司副司长章启月都穿着运动装和下属们谈笑风声,而在他们身后站着一个年轻人,尽管照片不是很大,但潘境原还是认出了他就是他恨之入骨的那位大陆特工。潘境原已经把他的相貌印在了脑子里,所以认准了就是他。照片中的那个人当时正望向别处,看来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拍照了。潘境原立即给军情局的技术部门打了电话。 
  经过技术部门的电脑分析和鉴别,这个照片上的外交官和上回调查局在忠孝东路拍下的那名大陆特工是同一人。潘境原开始觉得奇怪了,难道这个人是外交部的?但他马上否定了这一点,就算外交部有一个秘密的不为人所知的情报部门,它的人也不会被派到台湾来,台湾在大陆眼里根本不是外国,轮到谁也轮不到外交部来负责,所以可以肯定这个人目前是在假冒外交官的身份,估计是在为出国执行任务做准备。 
  但不管他是哪个部门的,留着他肯定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潘境原和他一笔私人的账要算,所以潘境原在想了一会儿之后,叫来一名下属,告诉他立即与“长风一号”取得联系。 
  “长风一号”是军情局五处在大陆发展的众多特务之一。他真名叫韩磊,曾在武警某省总队服役。入伍前是业余散打运动员,在武警部队时由于身体素质好,且有散打的底子,被选拔到了机动支队的特勤中队。特勤分队是武警内卫部队中的精锐部队,其在武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特种兵在解放军中的地位,其成员一般都是由从各分队选拔来的军事尖子组成。韩磊服完役后退伍回到了家乡当上了一名工人,但他不久就辞去了工作来到北京,凭他的体格和功夫,很快就被一名富有的台商聘为保镖,之后没多久他就在钞票的作用下成了台湾军事情报局五处的一名编外特工。军情局根据其特长,专门让其执行暗杀之类的行动任务。在成功地执行了几次任务之后,他受到军情局的重视,很快便被授予了“国军”上尉军衔,并可以与军情局五处主管他的副处长潘境原直接联系。尽管他有了军情局的上尉军衔,但一般来讲,情报机关给其外围情报员授予的军衔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这种授衔只是名义上的。前苏联的克格勃给无数为其服务的外国人授予过军衔,连将军都有一大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外国人可以指挥大批的苏联军队,只是有个名誉罢了,但这也不失为一种对情报员的激励方法,并使其有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 
  潘境原之所以第一个就想到韩磊就是因为韩磊的家就在外交部附近的三丰里小区。潘境原曾以台商的掩护身份去过北京,实地观察过大陆各主要政府部门的情况,以便为战争期间使用秘密武力进行突袭制定预案。他曾对外交部的建筑和警卫情况有过仔细的研究,当时他就住在韩磊的家里,从韩磊的家走到外交部的南门不超过五分钟,韩磊也因此被他指定为在开战时带队突袭外交部的武装特务分队长。现在的事情和外交部扯上了关系,他自然要让这位金牌杀手出马了。 
  2003年11月26日16:00——北京时间 
  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响了,我立即拿起了话筒,里面传来了一个女孩的声音:“你好,请问是外交部韩国处么?” 
  “对,朝韩处。请问您是哪里?” 
  “是这样的,我是一名律师,前一段我和一家韩国律师事务所取得了联系,准备去他们那里培训,但现在我害怕对方是骗子,所以想知道韩国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家律所。”——怎么又是这样的电话?我已经没少接这样的电话了,有些人似乎根本不理解外交这两个字的含义,以为凡是和外国有关的事都归外交部管呢,韩国有没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和中国的外交部有什么关系?我前一段还接到有些人打来问到韩国旅游的信息的电话,还有一些商人打电话来问到韩国做生意进行什么方面的投资好一些,最有意思的是一个自称是某工厂工人的老年人打来的,硬要是向外交部表达自己对朝核问题的看法,还顺便表扬了一下我们:“我每次从你们外交部的楼前走过心中都有一种崇敬的感觉,你们工资那么低,还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上也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们。”——--我差点没晕过去。 
  没想到今天快下班了却又接到这样一个不相关的电话,我耐住性子,对她说:“这方面的事情不属于外交部的业务范围。有关这律所是否存在的信息您完全可以到网上查一查,看有没有这个律所的网站或与之相关的新闻不就知道了么?” 
  “我要是想上网查的话还问你们外交部干什么?为什么不是外交部的业务范围?难道外交部作为政府机关不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的么?” 
  我有点火了,但仍尽力控制自己的语气:“外交部是负责处理对外的政府间关系的部门,与您所说的律所没什么直接关系。外交部当然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但似乎不应该让与其无直接关系的事务来影响其职责的履行,涉及外国的事也得看是什么样的事。” 
  “涉及外国的事你们不管,那你们外交部是白吃饭的呀?”对方语气有点急了。 
  我可不想把谈话弄僵,但也不想对这种没道理的说法让步,便来了一句:“照你的说法,只要是涉及外国的事就让外交部来管的话,那你以后生病也不要去医院了,直接找卫生部就得了,反正关于卫生的事就得由它管。” 
  对方被我这一说竟“扑哧”一声乐了出来,语气也变得缓和多了。“我没有刁难外交官的意思,只是觉得外交部起码也得帮帮忙吧。” 
  “你可以上网去查,更保险的话可以咨询韩国驻华大使馆,不过使馆电话总机一般很忙,不容易打进去。” 
  “那好,你告诉我使馆的电话号码吧,我自己去问。” 
  我告诉了她使馆的号码,本来以为谈话应该结束了,没想到她却说了一句:“我觉得你这个人很有性格的,也挺幽默,可以认识一下吗?我离你很近的,我的office就在旁边的丰联广场,现在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顺便也有些关于韩国的事情想请教您。” 
  “哈哈,原来是邻居呀。” 
  “怎么样?你们几点下班,可以一起到丰联的星巴克坐一坐么?我倒真想看看我国伟大祖国的外交官长得是什么样的。” 
  嗬,原来是出于好奇呀。不可否认,中国的外交官在公众眼里总有一种神秘感,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人数太小了,我记得一位部领导好像也说过:“我们中国的外交官在国内国外的加一起总共才四千多人,全国还有哪一个行业的人比我们少呢?”的确是这样,而且外交部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地方上没有设分支机构,地方上的老百姓知道警察长的什么样,也知道法官长得什么样,就是不知道普通的外交官长得什么样,因为他们平时只得见着常上电视的那几位。现在这位女律师也是中了外交官的光环的诱惑了,当然,我只是指好奇心。不过,我想如果我要是告诉他我的真实身份是更为神秘的间谍,而且还是和007一样是一名执行惊险任务的行动特工的话,她恐怕得哭着喊着想见我了,呵呵。 
  我正好今晚没事,同时也想看看白领女律师长得什么样(怎么有点像网友见面?),便回答说:“好呀,我们五点钟就下班,你们是六点吧。”——-在北京机关一般是早八晚五,公司之类的一般是早九晚六。 
  “是呀,那你不太方便吧。” 
  “噢,不,我就住在外交部旁边的南配楼,六点钟我可以过去,怎么能认出你呀?”——有点间谍接头的意思。 
  “我穿灰色套装,你呢,黑西装?”——---外人总以为外交官整天就是西装革履,觥筹交错的,其实正好相反,中国的外交官说白了就是以处理文件为日常工作的公务员,又不全是外交部长和大使,哪用得着那么夸张,而且因着收入不高的原因,穿得要比一般人还朴实。觥筹交错则更不可能了,一个月能碰上一两次外事活动已经算是不错了,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从事着单调枯燥的文字工作。 
  “我,黑色皮夹克,深色牛仔裤。”这恐怕与她所想像的出入要大些。 
  “那好,我叫Lucy,六点钟见,我会坐在*丰联广场里面的那道门旁边。” 
  2003年11月26日18:00——北京时间 
  我和Lucy按各自的描述找到了对方,之后不到十分钟我们就打得火热了。正如我所料,Lucy的确是名白领美女——-朝阳门附近的美女在北京是出了名的,有人曾在网上提出过北京美女出现率最高的四个地段:王府井、西单、东单、朝阳门,并列出了理由,前两个的原因自不必说,繁华的商业街在各个城市都是美女云集的地方,后两者则是因为外企集中,白领丽人因而时常在附近出没。我对这个提法基本赞同,不过有人也提过国贸一带是北京美女最多,而且名人出现率最高的地方,这也是很有道理的。还有个湖南人在网上写过,在北京他很失望,因为街上的美女少,远没有湖南养眼,但后来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北京的美女只是分布得没有湖南那么均匀,因为美眉们都集中在了主要的繁华街道上,而且美女中的美女们则集中在了北京的大街上的名贵轿车里,或是有钱的老公载着,或是包养她的男士送给她的名车——----他说的还真是,不信你就往北京大街上的一些名贵跑车里看吧,保证人比车更漂亮。 
  Lucy是四川成都人,大学毕业后就进了这家律所,现在初步打算去国外的一些律师事务所学习学习。她在听说我是学英语的之后倒有点诧异,她本来还以为我是学韩语的呢——--没错,我现在正在学韩语,为将来的任务做准备,尽管在韩国说英语也不耽误衣食住行,但懂当地的语言自然是一大天然优势。我以前还是有点韩语的基础的,我老家在东北,我父亲有许多朝鲜族朋友,从他们那里我学了一点,在被关在日本的间谍集中营里时我又跟朴正圭学了点儿,现在在处里则一有空就学习语言,这还是很方便的,毕竟身边的人都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学校的韩语专业高材生,处里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的韩语特棒,据说安在旭来北京开演唱会时就是她给当的翻译,当然,是以私人身份去的,外交部没有给外国明星派翻译的职责。 
  聊着聊着,Lucy突然低声以神秘的语气对我说:“听说外交官都是间谍吧。”哈哈,这种说法我早就习以为常了,早在外交学院时,就常被别人问将来是不是要做间谍,就我的情况来讲,还真让他们说中了,但这只是极个别现象。外交学院的学生想做公务员的已经不多了,连当外交官的都是少数,更不用提当间谍的了。不过,不可否认,前解放军总参情报部长姬胜德和前公安部长陶驷驹还真就是外交学院毕业的,但这根本无法说明外交学院就是间谍学校,事实上它的课程和秘密情报工作一点关系也没有。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外交部的人都是翻译,这个说法略显得可笑了一些,因为外交部里专门的翻译人员只有三四十人,如果外交官只做翻译工作的话,那外交部岂不是得改名叫翻译部了。 
  Lucy好像也很爱玩,她竟然提到了自己常去Latino等酒吧玩,我给她讲了上次在Latino把一个胖子放出三步远的事,可把她逗坏了,说真遗憾没有看见这么精彩的一幕,还说下回Latino再有聚会的时候要和我一起去,并把那个胖子引出来让我再重演那一幕。 
  “你真的练过功夫?” 
  “当然。” 
  “没看出来,文质彬彬的,有机会教教我呀,我练过跆拳道的。” 
  “好,没问题。” 
  这时她的手机响了,她通话完毕后对我说她有急事要办,不得不先走了,走前和我互留了手机号码。我也觉得有点剩兴未尽,喝完了剩下的咖啡后和她一起走出星巴克。 
  2003年11月26日18:47——北京时间 
  韩磊坐在星巴克的一角,一边呷着杯子里咖啡,一边暗中观察着那名间谍外交官,现在他已经起身和那名女伴出门了,他也立即起身跟了上去。 
  他在接到昨天接到来自军情局的命令及相关资料后便开始对这个人进行了研究,他仔细研究了那些照片,记下了这个目标的长相,他的任务是干掉这个以外交官身份为掩护的特工。由于韩磊的老板就以台商身份为掩护的军情局特工,所以老板以给他这个保镖放假的名义让他全力执行暗杀任务。于是,今天下午他就从家里步行到了外交部的东门附近,站在丰联和联合大厦中间的报纸栏那里装作看报纸,暗中观察从东门里出来的外交部工作人员们,从中搜寻他的暗杀目标——外交部的正门是不允许普通工作人员出入的,下班的人一般走东门,少数有车的人则从南门出去直接到外交部主楼和南配楼中间的街上自己的停车处——-这里已经成了外交部工作人员的专用停车场。 
  他在等了一会儿之后仍没有发现目标,也许他正在加班吧。于是他就先倒丰联广场里转了一转,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在他转了一会儿后站在丰联广场一层的取款机前取钱时竟然透过落地的玻璃窗看见了他的猎物正从丰联前面走过,现在是向着外交部的方向走去,手里还提着街对面的华普超市的购物袋,显然刚才是去华普了。韩磊立即跟了出去,他希望目标不要进外交部,因为那样他就无法跟踪了,外交部的各个入口都有武警战士查验证件。但令他高兴的是,目标走过了外交部的东门后并没有走进去,而是继续前行,是向着韩磊的家——三丰里小区的方向,韩磊更高兴了。但目标并没有走那么远,刚走过外交部的东南门便向右转,韩磊马上紧跟上去,一直跟着目标走进了前面的外交部南配楼。原来目标住在这里,难怪开始时在东门没有发现他,估计他是从南门出来的,因为外交部的南门与南配楼仅一街之隔,上下班十分方便。 
  韩磊跟着目标进了南配楼的门,尽管南配楼里住着一个中队的武警战士,但南配楼作为宿舍楼门口是没有警卫的,外人也可以出入。这里也的确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需要采取特别的防范,只是近期外交部把解密的外交档案都存放在南配楼的七楼,不过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也不需要严密的防卫。 
  目标进楼后向左一拐停下了,他是在等电梯,韩磊也跟了过去,在电梯到来前的等待的时候他一直站在目标的身后,以免给他留下印象,同时等电梯的还有四个人。在电梯到来前,韩磊隔着门厅看见了近二十名武警战士走着步从对面的一个楼梯上走了下来,应该是去换岗,估计他们的警卫中队就驻在楼上——韩磊是武警战士出身,很了解武警部队的那一套。也正因为如此,潘境原更加器重他,曾明确提出准备让他在开战时率潜伏特工袭击外交部,到那个时候他再来对付这些武警。 
  电梯来了,目标走了进去,韩磊大胆地跟了进去。目标并没有注意到他,并在八楼出了电梯,韩磊也跟着走了出去——他身上带着无声手枪和匕首,可以侍机干掉对方。但走廊里有人来回走动——现在刚下班不久,总有人要来回穿梭。目标走到一个房间门掏出钥匙开门进了屋,韩磊在他关门后走上前去,记下了房间号:808。 
  韩磊随即又乘电梯下了楼,既然现在他已经知道了目标住在哪里,事情好办多了,但他现在还不想走,没准今晚目标会出门呢,到时候他完全可以借着夜色的掩护成功地干掉他并逃走,越早完成任务潘境原就会越看重他,他恨不得今晚就得手。 
  他出楼后在外交部周围又转了转,仔细观察着警卫部署情况。外交部的院墙比较矮,还没有一人高,韩磊估计自己一下子就能翻进院里,但问题是每个墙角的里面都有一名武警战士站固定哨。不过这不是问题,院墙很矮,而且上面一部分是栏杆,真到了突袭的时候完全可以从外面用无声手枪准确地除掉哨兵。南门的门口也有一名武警战士执勤,看来在目标上下班时在南门和南配楼之间的街上干掉目标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里完全在武警战士的观察范围之内,得手后很难脱身。外人又进不了外交部,看来只能在目标下班后或周末出门时找机会在别的地方除掉他了。 
  当他转过身来时,竟发现目标又出现在了南配楼的门口。他出门后就向右拐走了,韩磊也跟了上去,希望这是一个机会。 
  目标走进了丰联广场,然后在一楼走进了星巴克咖啡厅,他有可能只是在这里穿行,因为星巴克的另一道门直通外面,韩磊快步跟上。 
  目标走进星巴克后张望了一下,然后和一个漂亮的女孩说了几句话之后握了握手,坐在了一起,然后又一起喝上了咖啡,韩磊索性也要了一杯咖啡,坐在一个便于观察的位子上暗中监视。 
  现在,两人在谈了四十多分钟后要离开了,谈话期间那个女孩总是不停地笑,看来是目标逗的。死到临头了还泡妞,韩磊暗暗地骂到。 
  两人走出星巴克后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女孩到街边打了一辆出租车走了。目标则向外交部的方向走去,韩磊再次跟了上去,希望他最好再去别的地方玩。
  特工的故事(第八部)
  第十四部分 带枪的外交官(二)
  2003年11月26日18:48——北京时间
  和Lucy分手后,我直接回到了南配楼宿舍,我在来外交部报到之前一直是住在T机关暂时分给我的房子里,它原来是供T机关人员与其发展的情报员接头用的一个秘密据点,现在已经不用了,鉴于我已经成为了隐藏真实身份的行动特工,不适于再住T机关的集体宿舍,T机关就把它作为宿舍分给了我。我来到外交部之后,考虑到原来住的地方离外交部太远,上班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