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功夫高妙的人还可以选择特定的接收对象,使自己发出的信息,只有这个被选定的人才能了解。其性能,类似于现在的手机和固定电话。
《神雕侠侣》里,一灯大师想求见隐身于沼泽中的故人瑛姑时,使用的就是本门派的上乘武功“千里传音”。原文抄录如下:
杨过抬起头来,朗声说道:“老前辈僻处荒地,或不知世间武学多端,诸家修为,各有
所长。”说罢纵声长笑,笑声雄浑豪壮,直有裂石破云之势,显是中气沛然,内力深湛。
那老妇一听,知他竟然丝毫未受损伤,不由得脸如死灰,身子摇晃,这时才知他让了自己三掌,自己可绝非他的对手,当下不等他笑完,提起怀中灵狐,撮唇一吹,另一头灵狐也
从草丛中钻出,跃入老妇怀中。
那老妇厉声说道:“尊驾武学惊人,令人好生佩服,但若要 恃强抢夺老婆子这对灵狐,却是休想,你只要走上一步,老婆子先捏死了灵狐,教你空手而来,空手而归。”
杨过见她说得斩钉截铁,知道这老妇人性子极硬,宁死不屈,不由得大费踌躇。倘若抢
着出手点她穴道,再夺灵狐,瞧来她竟会一怒自戗。这样史叔刚纵然救活,岂不是另伤了一
条无辜性命?
便在此时,身后忽然传来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接着有人说道:“老僧一灯求见,盼瑛姑赐予一面。”
郭襄四顾无人,心中大奇,听这声音并不响亮,明明是从近处发出,但四下绝无藏身之处,这说话的人却在那里?她曾听母亲说过,知道一灯大师是前辈高人,曾救过母亲之命,又是武氏兄弟之父武三通伯伯的师父,只是她从未见过,这时忽然有人自称“一灯”,自是又惊又喜。
杨过听到一灯的声音,也是十分喜欢,他知一灯所使的是上乘内功“千里传音”之法。 这功夫虽然号称“千里传音”,自然不能当真声闻千里,但只要中间并无大山之类阻隔,功夫高深之人可以音送数里,而且听来如同人在身侧,越是内功深湛,传音越是柔和。
杨过只 听了他这两句话,心下大为钦服,自叹这位高僧功力浑厚,自己颇有不及,又想:“这老妇 原来叫作瑛姑。不知一灯大师要见她何事?有他出面调处,灵狐或能到手。”
黑龙潭中这个老妇正是瑛姑。当年一灯大师在大理国为君之时,瑛姑是他宫中贵妃,老
顽童周伯通与她私通,生下一子。后来裘千仞以铁掌功将孩子震伤,段皇爷以妒不救,孩儿 因之死亡,段皇爷悔而出家,是为一灯。
瑛姑在华山绝顶杀裘千仞不得、追周伯通未获,其后漫游江湖,终于在黑龙潭定居。这时一灯到黑龙潭外已有七日,每天均于此时传声求见,但瑛姑记着数十年前他狠心不救孩儿的恨事,心中怨毒难解,始终不愿和他相见。
杨过见瑛姑退了几步,坐在一堆枯柴之上,目光中流露出恶狠狠的神色。
过了一会,听得一灯又道:“老僧一灯千里来此,但求瑛姑赐予一面。”
瑛姑提着一对灵狐,毫不理会。
杨过心想:“一灯大师武功高出她甚多,若要过来相见,非她能拒,何必如此苦苦相求?”
只听得一灯又说一遍,随即声音寂然,不再说了。
郭襄道:“大哥哥,这位一灯大师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咱们去见见他可好?”
杨过 道:“好!我正要去见他。”但见瑛姑缓缓站起,目露凶光,看着这副神情心中极不舒服, 于是握着郭襄的手,说道:“走罢!”两人身形一起,从雪地上滑了出去。
郭襄被杨过拉着滑出数十丈,问道:“大哥哥,那一灯大师是在那里啊?我听他说话, 好似便在身旁一般。”杨过被她连叫两声“大哥哥”,听她语声温柔亲切,心中一凛,暗想:“决不能再惹人坠入情障。这小姑娘年幼无知,天真烂漫,还是及早和她分手,免得多 生是非。”但在这污泥之中瞬息之间也停留不得,更不能松开她手。郭襄道:“我问你啊, 你没听见?”
杨过道:“一灯大师在东北角上,离这里尚有数里,他说话似近实远,使的是‘千里传 音’之术。”郭襄喜道:“你也会这法儿?教教我好不好?日后咱们相隔千里,我便用这法 儿跟你说话,岂不有趣?”
杨过笑道:“说是千里传音,其实能够声闻里许,已经是了不起 的功夫了。要练到一灯大师这等功力,便如你这般聪明,也得等头发白了才成呢。”
武侠小说里面的事咱们先按下不表,却说三国吴时,在吴主孙休统治的地区有个乌程县,乌程县有一个人,在一场大病中死里逃生之后,不知为何,喉部构造似乎也发生了某种惊人的变化,说话的声音响亮异常,一张嘴,能够声闻数十里。
在几十里外听他说话,声音清晰得如同这个人就在身边,当场高谈阔论一样。
别说,这么个本事,危急时候还真能排上用场。邻居家有个儿子,离家在外,没有了爹妈的管束,如脱缰的野马一样,乐不思蜀,很长时间也没个信儿。老两口天天站在门口翘首盼望,也不见个人影。没人的时候,就暗自嘀咕,是不是这孩子出了什么事呢。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怎样,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啊。
家里打发不少人出去找,这小子是个当克格勃的料儿,将自己的行迹隐藏得很好,谁也没发现他的踪迹。万般无奈,当爹的找到了这个能千里传音的邻居,想借他之口,把儿子找回来。这人听了,二话没说,一口应承下来,当着老头的面,对不孝子极尽贬损。骂的是酣畅淋漓,邻家老头虽然面露尴尬,也不禁点头称快。
做儿子的,此时正在远方悠哉游哉地过他的小日子呢,猛然见听见耳边有人不住嘴地责骂自己,当下怒火中烧,就想把这个人揪出来海扁一通,可是,他把屋子上上下下都翻遍了,却连个人影都没看见。
这小子越想越怪,不禁面如土色,心想,是不是自己的不肖之举触怒了哪位神仙,仙人示警,倘若再执迷不悟,八成小命不保。当下连行李也没收拾,便快马加鞭,屁滚尿流地飙回家。
见到蓬头垢面,破衣烂衫,风尘仆仆的儿子,两老终于放了心。
浪子回头,比什么都好。其中缘故,他们当然没有对儿子说。这小子,也就一直蒙在鼓里。
而他们家的那个邻居,站在自家院子里,遥遥地看着这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不禁拈须而笑……
乌程县人吴孙休时,(“时”字原阙,据明抄本补。)乌程有人,因重疾愈而能响言,音闻十数里外。所闻之处,即若座间。其邻家,有子居外,久不归省。其父假之,使为责词。子闻之,以为鬼神,颠沛而归。亦不知所以然也。(出《广古今五行记》)
14、呼噜
唐代许州地区有一个老僧,自打四十岁以后,每天晚上睡熟之后,喉咙里便发出一阵一阵又规律的响声。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猜出来是怎么回事了,对,这人睡觉时呼噜的习惯。
按说打鼾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很多人,无论男女,进入深度睡眠之后,都会有鼾声阵阵的现象。只不过,从概率来看,男人比女人要多一些。
这种现象,医学术语为鼾症,或者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当一个人进入深度睡眠之后,由于神经控制减弱,舌头、咽喉和口腔根部的肌肉群就容易松弛,从而使咽喉部组织下垂。呼吸时,下垂组织会使气道变得狭窄,并发生振动或颤动,从而发出鼾声。
一个人的气道越窄,这种振动就越大,鼾声也越响。如果体重超重,或者年迈体衰,咽喉部组织会更松弛,呼吸的时候,便更倾向于产生振动。所以,上了年纪或者身体肥胖的人,更易于发生睡觉打呼噜的现象。
现实生活中常有人因为同寝的人鼾声大作,无法入眠而苦恼不已。
前阵子有一则新闻,说是某地有一女子,丈夫鼾声太大,天长日久,妻子被折磨得神经衰弱,一怒之下,将睡梦中的丈夫手刃于刀下。
案发后,警方毫不费力地将凶手揖拿归案。事实上,该凶手也并未尝试躲避。据罪犯交代,平日里她与丈夫琴瑟合鸣,感情甚笃,并无芥蒂。邻里亲朋证实的确如此。警察觉得奇怪,问起该人行凶动机,答曰:图清静。经神经科的医生鉴定,该女子思维清晰,精神正常。
倘若女子碰到老僧这样的伴侣,肯定没有类似的烦恼,因为他的鼾声,分明是悦耳的催眠曲嘛。不仅不会使夫妻反目,说不定反而有增进双方感情之功效。
什么年月都不乏好事之徒,老僧鼾声成曲这件事,传到了一个乐师耳里。
乐师听说了跟他专业密切相关的这样一件事,简直是好奇到了极点。于是,在一天晚上,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潜入僧人的睡房,藏身于一个隐秘的角落,将僧人打呼噜的曲调全都用乐谱记录下来。
回去以后,召集乐工手持乐器按照乐谱排演,一遍下来,他们惊奇地发现,老僧的鼾声竟然全都符合古代乐曲的韵律。
对于这件事,老僧本人当然全不知情。他打鼾的历史已经有二十年之久,原来,竟是进行了二十来年的免费演奏。
只是不知道,他那鼾声中的曲调,是《高山流水》,还是《平沙落雁》,抑或,是早已成为绝响的《广陵散》……
许州有一老僧;自四十岁已后;每寝熟;即喉声如鼓簧;若成韵节。许州伶人伺其寝;即谱其声;按之丝竹;皆合古奏。僧觉;亦不自知。二十余年如此。(出《酉阳杂俎》)
15、惊变
从哪儿说起呢?还是从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说起吧。
虢国夫人杨氏,在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当中,排行第二。早年随同在蜀州做官的父亲客居于蜀,长大以后,嫁于裴氏子为妻。
裴氏门第高华,家底殷实,生活相当不错,很快,他们的孩子也降生了。不幸的是,丈夫早夭,虢国夫人还在少盛如花的年纪,便成了裴氏的寡妇。膝下,唯有一子一女。
原本,同其他寡妇一样,守着子女,眼巴眼望地等着他们长大,并且各自成家立业,开枝散叶,是杨氏这个未亡人最有可能的生活路径。
谁也没有想到,已经成为寿王妃的妹妹杨玉环,在婆婆武惠妃死后,竟然被自己的公公——当朝皇帝李隆基看上,想了种种办法,曲线弄进宫中。还不到三十岁的杨玉环,成为年过六旬的公公的枕边人。
而且,她所受到的宠爱,远远超过了玄宗此前的任何一个女人。只要她开口,就没有什么愿望不能够得到满足。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玉环自己在宫中享受着荣华富贵,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也没忘了自己的三个姐姐。她在玄宗身边大吹枕边风,请求老皇帝将她的姐姐们接到京城里来——姐妹们离得近了,也好经常走动,联络感情。
一道圣旨下来,杨氏三姐妹便踏上了前往京城长安的漫漫长途。
三姐妹入京以后,受到了非常崇高的礼遇。天宝初年,玄宗下旨封她们为国夫人,分别是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还赏赐了大量财物和金碧辉煌的宅第供她们居住。据说,光是这三姐妹的脂粉钱,每年便达到上百万之巨。当然,这一切开销,全都由国库支出。
玄宗同贵妃海誓山盟,你侬我侬,对杨家的上上下下,也是充满了好感。玄宗每次出行,都要杨家的兄妹伴驾,路途之上,极尽奢华之能事,香风十里,簪珥遍地。传说只是跟在后面捡他们遗弃的东西,就够寻常老百姓过活很久了。
有贵妃和皇上撑腰,杨氏三姐妹和堂兄杨国忠经常出入宫掖,家里男尚公主,女嫁亲王,一时之间炙手可热,权倾朝野。官员想升职或者调动,走杨家的门路,没有办不成的。就连皇子皇孙结亲,都得找他们牵线搭桥,当然,前提是立马送上巨额的好处费。
主人如此威风,家里的奴才也狗仗人势,飞横跋扈。
天保十年的正月十五夜,京城里火树银花,张灯结彩,辉煌奢丽,盛世中的大唐如一卷浓墨重彩的画轴,在夜色中徐徐展开。
杨家五宅都趁热闹出游,结果与广宁公主的骑从狭路相逢,争过西市门。杨家的奴才出言不逊,还挥舞着鞭子乱抽乱打,鞭子不长眼睛,打在公主的衣服上,天皇贵胄,金枝玉叶,何曾受过这样的惊辱,吓浑身颤抖,从马上跌落下来。驸马见娇妻受辱,马上挺身而出,上前保护公主,结果也没幸免于难,被劈头盖脸地狠抽了几鞭子。
堂堂的天皇贵胄,竟然要受如此折辱!是谁给他们这么大的权力?是谁借给他们的狗胆?是谁,给这些该死的奴才撑的腰?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大唐的天下,究竟是李氏的,还是杨氏的?
广宁公主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当下拨转马头,入宫面圣,向玄宗哭诉,请父亲给自己做主。唐玄宗听了以后,眉头紧锁,下令斩杀杨家奴仆,可是,那倒霉的驸马程昌裔也被停了官。
表面看是各打五十大板,事实上,当然是袒护杨家。
杨氏一门如此煊赫,连王子公主都不放在眼里,杨家的四个姐妹又权势熏天,以至于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生育观都发生了变化,有歌谣这样唱道:“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可妆门楣。”
言外之意,你看人家杨家,虽然都是丫头片子,可是,啧啧……
在杨贵妃的三个姐妹当中,姿色最艳,最为豪奢的当属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是个很有个性的女人,当时社会上流行浓妆,上上下下都描眉打鬓,涂脂抹粉,芙蓉面上粉白黛青,光彩润泽,每天不对着镜子细细描画一番,就不好意思出门见人。虢国夫人却反其道而行,她向来对浓妆嗤之以鼻,爱骑马,喜着男装,就是入宫面圣,也只是淡匀胭脂,轻扫峨眉,有个叫张祜的诗人,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诗(一说作者为杜甫):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有个成语叫“素面朝天”,就是打这儿来的。最原始的意思是素颜朝见天子,后来也用来形容那些容颜素淡,不事化妆的女性。
敢于反潮流的人,其出发点不外两种:一个是极端的自信,根本不把别人的评说放在眼里。一个就是在一群同质性极强的人中显得突兀,以增强分辨率,并吸引别人眼球。对于虢国夫人来说,应该是二者兼而有之吧。
虢国夫人的特立独行,果然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在觥筹交错,歌声悠扬,舞袖徐转的宫廷宴会上,唐玄宗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这个素颜的妻姐在一大堆浓妆艳抹、敷金施彩的女人当中,是如此的不同凡响。
就是同绝代佳人杨贵妃相比,也是别有一番风韵。
当下,两人便眉来眼去起来……
从此,虢国夫人所受到的关照,自是与其他姐妹不同。
张祜写的那首诗,提到虢国夫人骑马入宫的情节,就可以作为一个佐证。一般人承诏入宫,都要在宫门之处下马徐行,除非经过特别的恩准,否则纵马驰骋,就是大逆不道,不斩首示众就算便宜你了。
由此可见,虢国夫人的待遇,显然是不同凡响。
这个丈夫早就入土,个性风流冶荡的女人,当然不会安于独守空房的日子。她不仅同当朝皇上眉目传情,而且,和自己的堂兄杨国忠,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而国忠私於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鑣方驾,不施帷幔。”
说的就是虢国夫人和杨国忠有染,入朝的时候公然并驾齐驱,从不避人耳目的事。
文中所谓的“雄狐之刺”,还有一个典故,它最早是从《诗经》中衍生出来的。
春秋时期,齐襄公同他的妹妹鲁桓公夫人文姜私通,大臣们百般劝谏都无济于事,于是做此诗以刺之。这就是《诗•;齐风•;南山》中的诗句:“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从此,后人就用雄狐来讽刺伤风败俗,私通淫邪的兄妹。
当然,对于旁人的议论,虢国夫人向来是有当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虽然不断有人在身后指指点点,虢国夫人还是该打猎打猎,该出游出游,该弈棋弈棋,活得是风生水起,无比的滋润。
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代宫廷画师张萱的名作《虢国夫人游春图》就是这一场面的生动再现。
画面上表现的是虢国夫人同骑从一行九人,身着色彩艳丽,质地轻薄的春衫,于鸟声啁啾、微风拂面的春日,到郊外去踏春的情景。人物线条劲细,色彩浓艳而又典雅,构图疏密有致,参差错落。人与马的动作皆舒缓从容,表情亦恬淡自然,是唐代画作中的精品。
唐代的人物画,主人公是谁,通常一目了然,因为她不是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就是刻意画得比侍从们高出许多,另外,身上的衣饰也比别人华美。
不过,与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名画《捣练图》、《簪画仕女图》、《宫人双陆图》等画作不同,这幅画的主人公,直到今天也没有最后确定。
换句话说,画面上的九个人当中,哪一个是虢国夫人,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是个迷。
虽然有五人身着男式圆领袍衫,似乎可以排除在外,可是仔细看去,这些人面容丰腴俏丽,看起来并不象男子。而且,唐代的妇女一向有男扮女装的风习,这五个人当中,并不能排除虢国夫人的存在。
另外四个人,有一人怀抱幼女,从身份上看,有可能是随行的保姆。不过也不能够确定,谁能保证虢国夫人不是突然母性大发呢!另外的三个,更是怎么排查都难以排除掉其中的任何一个。
这个谜一样的女子,在她死后,也留下了数不清的谜题。
太史公司马迁有句话,盛极而衰,物之理也。杨氏一门的风光并没有维持多久。
天宝末年,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迅速坐大。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玄宗带领一干人等仓皇南逃,途径马嵬坡,群情激愤,大将陈玄礼和部下认为杨家祸国殃民,怒杀杨国忠,贵妃也在兵将们的强烈要求下于马嵬坡自缢。
覆巣之下,岂有完卵,虢国夫人和家人、侍从们当时已经逃出长安,正沿着官道西行。消息传来,不禁大惊失色,慌忙带着眷从逃奔陈仓。
县令薛景仙闻讯后,觉得这是个立功受奖的好机会,亲自率人追赶。眼见追兵步步逼近,惶遽之下,一干人等窜入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