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顿时清晰起来;海面上;无数艘舰船一直衍生到海平线下;这密密麻麻的舰船张着风帆;风帆上标志醒目;一叶叶风帆如一字排开;一眼看不到尽头。
    定远号上;水师都督李奉先拿着远望筒朝着前方的陆地眺望;水师都督的旗舰极为庞大;配有五叶风帆;四十余门火炮;便是压舱的大石也重达万斤。
    宽阔的甲板足以跑马;而李奉先坐在甲板上;屁股下是一柄太师椅子;四周拥簇着武官和旗号兵;放下了望远筒;李奉先眼睛眯了起来;随即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回都督的话;已到了辰时。”
    李奉先冷冷一笑:“看来佛朗机人是不打算请降了。”他的手搭在自己的膝盖上;古铜色的肤色上面无表情;看不出任何的喜怒;随即道:“我等奉楚王之命清除南洋海盗;现在这叙朗机人既然不肯降;那就只能动强了。做好进攻准备吧。”
    他一声令下;旗号兵顿时开始行动;向附近的舰船发送旗语;而接到了旗语的其他舰船则向更远的舰船发出指令;一时之间;这巍然不动;任其在海上飘荡的舰船纷纷开始行动。海面上喧嚣一片;半降的风帆全部张起。掌舵的舵手开始控制着船的方向;火炮手做好了准备。便是那些负责冲锋的陆战人员也开始集结;冲锋用的舟船已经吊起;随时放入海中。
    水手们光着身子喊着号子;与此同时;一艘艘船开始缓缓有了动作;最前的七十余艘炮船一字排开。脱离了阵列向伊莎贝拉公主港缓缓驶;前舷切开了水面;泛起波涛;一艘艘庞然大物在海面上投下了巨大的倒影。宛如一头头狰狞的海兽;向着目标慢慢蠕动。
    所有的炮船已经做好了准备;当港口进入了射程;他们先船一横;将船身面对着港口;随即一门门火炮伸出了船身。
    李奉先没有动;过了一个时辰;天光已经大量;前方的哨船已经传来了消息;港口处的佛朗机士兵也在做相应的战斗准备。显然……他们是打算负隅顽抗了。
    李奉先的耐心终于在这一刻彻底地消逝;命令也终于下达——进攻
    “呜呜……”
    牛角号声传出;掩盖了大浪拍击沙滩和船身的声音;随即;火炮终于发出了怒吼。
    七十余艘炮船已经包围了海湾的突出部;在那里;佛朗机人设立了炮台;不过这种炮台应付海盗尚可;对付这庞大的舰队未免有些太不像样子。那炮身上锈迹斑斑;显然已是许久没有使用;那是十几年前锻造的炮管。
    佛朗吉士兵们此时一个个缩在炮台里;屏住了呼吸;碧蓝的眼中;他们看到那海面上一艘艘庞大的身影;以至于大多数人的脸色都很难看。
    在牛角号吹响之后;炮声便传出了;无数的火炮喷吐出火蛇;那突出部的炮台立即便被炮雨覆盖。
    与此同时;本阵中的舰船上一艘艘登陆沙滩用的平底冲锋船放下了水面;冲锋船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提着火铳;上了刺刀的士兵;每艘冲锋舟负载二十一人;以队为单位;队官持剑在前;其余人划动着船桨向沙滩靠近。
    密密麻麻的冲锋舟遮天蔽地;如母鸡下蛋一般;竟有千艘之多。可是对佛朗机人来;眼下他们最大的威胁是那一艘艘露出水面高达四五丈的炮船;在经历了一轮轰炸之后;他们试图反击;可是他们发现;许多老式的火炮射程根本不够;倒是有一些今年替换下来的火炮勉强能覆盖;可是这无异于是杯水车薪;就算偶尔打中;对这巨大的舰船也不会有致命的伤害。
    而炮台这边;早已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散落的尸首和坑坑洼洼冒着黑烟的土地。
    坐在甲板上观战的李奉先关注着战局;等到无数的冲锋舟靠近沙滩时;他放下了望远筒;整个人无精打采的道:“战局已定;胜负也已经分晓;这叙朗机人真是不堪一击;也就是比前些年盘踞在龙尾岛的海盗要强一些;攻入他们堡垒的时候知会本官一声;本官休息了。”
    他长身而起;伸了个懒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别看这位水师都督只是坐在这里;可是为了顺利攻取这处港口;他和一些参谋武官们已经研究了一夜的战术;确保能以最低的伤亡夺取这处港口;现在他已经疲倦到了极点;便没有兴趣再观战下。
    “都督;那叙朗机人如何处置?”
    有人不禁询问。
    李奉先沉默了一下;随即道:“殿下此前就有诏令;若是他们肯降;那么我大楚冤有头债有主;只诛首恶;不伤无辜;可是他们负隅顽抗;那就不必气了。”
    李奉先顿了顿:“除了妇孺;其余人等不必气。”
    “遵命”
    …………………………………………………………………………………………………………………………………………………………………………
    廉州。
    矛盾显然已经激化了;几乎所有的藩王和使节们已经暗中串联起来;事情到这个地步;他们已经无路可退;此时各国与楚国的矛盾;甚至远远大于各国之间的内部矛盾。
    以黎晖为首;各国开始磋商起来;他们决心采雀个措施;首先便是上表大明朝廷;向大明朝廷诉冤屈;其次便是联合起来;给这新来的楚王一个下马威。
    三日之后;楚王便会在宫中设宴犒劳各国使节;众人密议之后;已经有了主意。
    此时已到了八月;天气越来越炙热;南洋人倒是不觉得什么;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炎热的天气;不过对从京师里来的柳乘风却觉得有些水土不服;他这几日染了一些佯;身体不太舒服;所以清早与议政府的会议也没有参加。
    不过外朝的消息;柳乘风却时刻在关注;这几日风评浪迹;连那歇王们突然也偃旗息鼓一般;柳乘风当然清楚;这是最后的平静;他舒舒服服地躺在后宫里调养着身体;为这场宴会做准备。
    这场宴会之后;整个南洋将会诞生一个新的格局;这个格局将会对楚国;对这南洋大国家产生极大的影响。
    虽然在榻上;李东栋偶尔也会来和柳乘风聊天;都是商量一些细则;李东栋显得有几分担心;现在廉州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楚国能不能突破这个瓶颈;就看这一场宴会了。
    要让人就范;哪里有这么容易?楚国所需要的东西都是各国的命根子;人家会轻易拱手相送?
    柳乘风对自己的信心其实也不太足;躺在病榻的时候;他有时会突然想到一些主意;随即立即命人发出密诏;让人做好准备;不管怎么;该尽的力气都已经尽了;能不能成功就看这场宴会了。
    八月十九。
    宫中设宴;此时楚国的镇南宫宫门大开;寻常的藩国王宫不少;如朝鲜的景福宫;如安南的长寿宫;可是楚国的宫名却是取了镇南二字;意图很明显;总之让不少藩国听了心里不太舒服。
    只是楚国富庶;虽然地寡;却也不是善茬;又有大明这尊庞然大物在;各国虽然不满;却也不敢表露在脸上。
    清早的时候;百官们已经进宫了;众人先是见过了柳乘风;柳乘风抖擞精神在银殿中问了些政务;随即便请各国使节和藩王入宫。
    银殿之中;已经摆上了一条条餐案;餐案上尚未上酒菜;却是摆了许多时鲜的蔬果;各国的藩王们上座;其余使节和楚国的官员们则是陪坐在下首;柳乘风自然高踞在银案上没有下来。
    气氛在一开始的时候;倒是颇为和善;安南王黎晖今日也颇给柳乘风面子;对柳乘风拱手行了个礼;柳乘风是藩王;他也是藩王;都是经过了金册册封;按理黎晖是不该给柳乘风行礼的;他这一礼表明的就是一个态度;安南愿意位居楚国之下;以楚国马首是瞻。
    这是很善意的举动;不过柳乘风脸上虽然笑呵呵的;可是深邃的眼眸中却是掠过了一丝冷色。
    在他看来;黎晖的潜台词却是;安南可以做一个退步;那便是位居楚国之下;可是楚国也不要想再有其他非分之想;这是安南国最后的底线。
    柳乘风这个人做生意颇为擅长;因此性子里也有几分商贾的性子;他可不在乎这面子上的光鲜;他真正在意的是实在的好处;没有实在的好处;就算人家尊自己为皇帝那又有什么意思?
    不过现在宴会才刚刚开始;柳乘风倒是不急;他心里明白;好戏才刚开始;这歇王和使节们早晚会按耐不住。
    …………………………………………………………
    第1069章送到。(欢迎您来
    (无弹窗)d( )
    (。。 )
 
 
    
第九百零三章 :梦想

  
    
    
    
  
    廉州这边的人都爱喝茶;或许是因为地方潮热的缘故;茶水能消可生津;又能替身醒目。所以若是寻常的贩夫走卒多会随意泡些凉茶来吃;达官贵人们就讲究得多了;这已渐渐成了一种习俗;甚至在饭前都要先斟上茶水。
    今日的酒宴自然是按着楚国的规矩来;上好的茶水一一斟上;这些各族的藩王和使节倒也都露出笑容;纷纷抱起茶盏。
    汉人开海贸后已将饮茶的习惯渗透入南洋各处;毕竟是优势的种族;自然会得到其他种族的效仿;单单几句汉话;穿几套丝绸;摆几件瓷器显然还是不够的;这饮茶也是效仿的手段之一。至于之乎者也;仁义礼信;这种东西感兴趣的却是不多。
    起品茶;大家倒是都眉飞色舞;生怕自己茶水的知识不够;引起别人的鄙视;所以诸人轻轻吃了口茶;于是便继续寒暄;将这话题传到了茶水方面;柳乘风作为东道主;这茶水又是汉家之物;自然需做出一些介绍;面带微笑道:“今日上的茶乃是最新的茶水;叫庐山云雾;此乃大明十大名茶之一;起于先宋;素来以“味醇、色秀、香馨、汤清”享有盛名。诸位想必没有过庐山;可是吃了这茶;想必单凭这香醇就能联想到庐山那千山烟霭中、万象鸿蒙里的胜景了。”
    黎晖不失时机地赞美道:“此茶本王在升龙也曾吃过。可是现在尝起来;却还是觉得廉州的味道更为纯正。想必若是亲临庐山。此茶的味感更为醇厚了;只是可惜……可惜……”
    别看黎晖五短六粗。肤色又黝黑;可毕竟是王族出身;不但汉话得圆润;便是起话来也有几分汉韵。他摇头直道可惜;倒是显得真有几分情真意切;他是藩王。就算是进京入贡;那也只能取道京师;不得随意在路途上驻留;特意跑江西。却是容易招致大明朝廷反感的。
    大明对各藩国一直奉行的是外松内紧的国策;别看平时对他们千依百顺;宣示仁德;可是内里却也提防得紧;表面上是四海皆兄弟;内里却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黎晖才道可惜;只怕这一辈子;也别想见识见识这茶水的产地了。都庐山秀丽;心虽向往。奈何不得入其门。
    柳乘风的眼角微微瞥了黎晖一眼;不由莞尔笑了起来;他手搭在桌案上;道:“是啊;大家都是好茶之人;孤王倒是想与安南王一道见识见识那庐山胜景;这天下广煲;无穷无尽;可是有些东西却是限制了人的足迹。就如咱们南洋吧。孤王若是想升龙府踏青;只怕也会坏了安南国的规矩;想亚齐看看海峡;却也只能想想而已;若是天下为一家;你们可以畅通无阻来我楚国;孤王也不必和你们打招呼;随时远赴诸位的国家里畅游该有多好?当年我天朝也并非只是一族;诸位想必也知道;先秦之前;天下七分;百国林立;各国相互征伐;生灵涂炭;当时的情形和现在的南洋又有什么不同?车不同轨、书不同文、币值不统一;以至于游子们畅游;却被缚住了手脚。商贾们做生意;这一路过却不知要交多少次关税;武士们各为其主争锋相对;随时都有性命之忧……”
    柳乘风到这里;底下的人精们终于明白柳乘风话中的意思了;黎晖脸上掠过了一丝冷色;却不得不心翼翼地把冷脸藏起来;为了掩饰;他借故喝茶来掩盖自己的不悦。其他人比他也好不了太多;各自只是用心地听着;他们知道;这楚王借题发挥;已是按耐不住了。
    倒是楚国的官员们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笑脸吟吟;时不时微微颌首;自是做出一副认同的样子。
    不认同才有鬼了;在这个问题上;谁敢和柳乘风对着干;楚王明天就可以让谁完蛋。
    柳乘风得兴起;继续道:“其实孤王以为;南洋包囊了楚国在内;其实都是兄弟之邦;且不别的;就文化;这南洋不学习汉字的国家有几个?再这喝茶;大明的茶文化也早已风靡四海;还有吃穿用度;其实也都略有相似。诸位想想;当年春秋战国之人书不同文;风俗迥异;都能合二为一;建大兴之世;难道南洋诸国就不成吗?孤王有些浅薄的想法;想听诸位高见;孤王认为;这南洋各岛各国;应撤销边界;使各国百姓可以相互往来;融为一体。其二:各国可以统一文字、车轨;货币;以便利商贾通商。其三;各国可以共弃前嫌;将各马合二为一……”
    柳乘风侃侃而谈;各国的藩王和使节却是面面相觑。
    楚王之野心;他们算是真正明白了;先这所谓的书同文;既然要同文;那么该用哪种文字;其实连想都不必想;肯定是汉字;因为汉字在南洋流传最广;早已风靡。楚王提出这个条件;分明是要借着这书同文来渗透各国。
    再这什么没有边界;那便更加不太靠谱了;一旦边界消失;各国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因为廉州的富户占据了整个南洋的九成;他们可以游猎四国;招募人手;随意开取矿山;可是对各国来;他们所能提供的;只怕也只有廉价的劳力和矿山了。
    最值得大家警惕的则是所谓的各马合二为一;楚王既然提了出来;那么这支庞大的联军该由谁掌控?各国欠了一大屁股债;莫是维持这支庞大军队的开销;便是每年拿国库的税银拿出来填补欠款都不够;能养得起的也只有楚国;最后的结果就是;联军的操练、补给、指挥尽数收入楚王囊中。
    楚国已经控制了各国的财政;又化解了各国的边界;若是再控制军队;那么各国的贵族和王族;能落个大明朝同宗藩王的下场就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
    这事关着王族的根本利益;根本就没得商量;可是大多数人都只当作没有听见;黎晖却有些按耐不住了;他突然道:“楚王殿下的心思是极好的;可是本王以为;此事真要施行;只怕难如登天。”
    黎晖硬生生地给柳乘风浇了一盆冷水;也让那些脸色不太好看的藩王和使节们顿时打起了精神。
    柳乘风却没有生气;他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和颜悦色地看了黎晖一眼;笑吟吟地道:“哦?是吗?何以见得?”
    黎晖心里却在琢磨;自己站出来顶撞楚王固然有危险;可是此时自己挺身而出;却也能得到各国的好感;这是双刃剑;况且谅这楚王;也未必敢对自己进行报复。
    沉默片刻;想好了措辞;黎晖才道:“各国习俗迥异;并非同出一源;况且平素又多有摩擦;想要合而为一;实在比登天还难。殿下方才要开放边界;既然没了边界;何以成国?各族可以随意进出;只会加深矛盾;闹出事端。殿下又;要统一文字;须知各国也都有各自的文字;虽然比不上汉文优美;却都是祖宗流传下来的;岂是废就废?还有;殿下要建立联军……”
    黎晖到这里;故意顿了一下;目光迎向柳乘风道:“这联军若是组建;连口音都各自不同;那么谁来操练?谁来指挥?不过……”黎晖不无挪揄的道:“若是这联军交给我安南来操练指挥;本王倒是同意;只是可惜本王同意;殿下和在座的诸位会心甘情愿吗?”
    黎晖用的是一种隐晦的反问方式;他表面上是若是交由安南来指挥调度;其实也是暗暗讽刺柳乘风;另一层意思就是:既然大家不肯安南来指挥调度;那么若是让你楚王来掌控;你楚国倒是满意;可是在座的其他人包括他黎晖也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这是根本利益的问题;根本容不得商量。
    显然黎晖又觉得方才的口气未免有些重了;于是呵呵一笑;道:“当然;这只是本王的一点浅丙识;本王毕竟不是饱学之士;没有楚王殿下这般高瞻远瞩;各国林立的情况既然存在;那么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岂是人力可以强行将各国扭在一起?殊不知春秋战国之后;是秦国用武力将各国统一;可是现在那万世一系的大秦又在哪里呢?”
    在座的藩王使节们听罢;纷纷点头;柳乘风举出秦国一统的例子来进行旁证;可是黎晖却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同样把秦国的典故拿出来;这是告诉柳乘风;强扭的瓜不甜。
    柳乘风不由哑然失笑;在座之人中对大明最为了解的只怕也只有这黎晖了;毕竟安南国汉化程度最深;想不到现在这黎晖竟是能巧妙运用;早就听这个家伙有些难惹;今日倒是见识了。
    ……………………………………………………………………………………………………………………………………
    第1070章送到。(欢迎您来
    (无弹窗)d( )
    (。。 )
 
 
    
第九百零四章 :绊脚的石头

  
    
    
    
  
    安南王的顶撞;并没有惹来柳乘风的反感;因为柳乘风本来就对黎晖这个人没有什么交情可言;恰恰相反的是;从一开始两个人就不可能是朋友;而是不折不扣的仇敌;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出言反对自己;又有什么可生气的?
    柳乘风见气氛有些僵硬;于是举起茶盏道:“方才孤王不是在笑;倒是想不到安南王殿下竟有了这么一大番的道理;还是喝茶吧;孤王请诸位入宫;只是以茶会友;以酒交心;这茶水吃完了就该吃酒了;时间不能耽误。”
    众人一见柳乘风松口;顿时便都哄堂大笑;显然柳乘风的面子多少还要给一点的;虽然大家都各怀鬼胎;可是表面上却还要装出一副和睦的姿态。
    黎晖此时到了兴头;哪里还肯干休;他与其他几个藩王和重要的使节交错了个眼神;随即道:“楚王殿下;大家有幸坐在这里;不过是彼此闲聊;喝茶吃酒毕竟只是汹;岂能因为逞口舌之欲而荒废了彼此交心;今日承蒙殿下盛情款待;索性借着今日;本王有邪不知当不当。”
    方才柳乘风试探了一下;现在只怕要轮到这黎晖来试探了;柳乘风暗暗警惕;却是闻言笑道:“安南王殿下但无妨。”
    黎晖正色道:“原本各国欠的是聚宝钱庄的债;白纸黑字写的也是清楚;可是现在这些债务由楚国接管。这债主是谁;大家其实并不关心。可是此前借贷的时候各国就和钱庄达成了共识。一旦这债还不清;便可拿抵押的矿山偿付钱庄损失。如今句实在话。殿下屡屡催促各国还清贷款;而各国也确实没有余力偿付;本王想要问的是;这笔帐是否可如此前与钱庄的协议一般;没收抵押的物品?”
    黎晖打的主意是壮士断腕;既然还不起这些帐。那么索性割让出一些土地和矿山出去;总好的过闹得内外交困的好;土地虽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