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司吏道:“从账面上;似乎也看不出什么蛛丝马迹来;不过四海商行这一年来与一个姓阮的商贾交易过几次;都是以巨资购买安南国木材的交易;费用很高;有的交易金额超过了十万两白银。”
    众人听了不禁吸了口气;十万两白银去收购安南的木料;虽现在百废待兴;造纸、修筑道路、建设房屋都需要木料;而安南等国的木料还算上等;可是大明朝眼下还没有到木料紧缺的地步;得难听一些;就算真的木料吃紧了;辽东贩运入关的上等木材也足够满足需求;可是四海商行去大肆购买安南木材做什么?这生意虽然未必赔本;毕竟这种异域的木材也还算受人青睐;可是现在赚钱的生意多了去了;以四海商行的财力根本没必要做这等薄利的生意。
    王司吏随即继续道:“后来学生顺藤摸瓜;又去取了那姓阮的安南商贾的存档;这阮姓商贾是在半年前在聚宝楼领了会员的;此人据在安南国颇有财力;而且这些年来一直在收购聚宝商行的火铳、火炮之类的军械;再将安南的生铁、木材、粮食贩运到我大明进行贩卖;信誉也还算良好;只上个月就花费了十三万两银子进了一批火铳。本来安南商人大肆收购火铳、火炮也是人之常情;毕竟那边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个;可是一个商贾入货量这般多;倒是有些奇怪了。”
    王司吏的话里虽然没有定性;可是意思很明显了;这个姓阮的应当不是安南国那边派来的商贾;有一个极大的可能;就是某些有心人打着安南商贾的名号大肆收购火铳;毕竟大明朝的商贾收购这玩意是很犯忌讳的;而且一次收购这么多;也容易让人起疑;可是假若是安南人;反倒就没人关注了。
    柳乘风眯着眼;心里不禁想;这个姓阮的商贾多半就是宁王的人了;这个布置其实很简单;要想瞒天过海收购火铳;首先必须要有个安南国的商贾;可是安南国有两种商贾;一种是官面上的;一种是私商;宁王显然弄不到安南国官商的名目;所以让人以私商的名义来大规模收购火器;不过私商财力往往不雄厚;市场上突然冒出这么个财力雄厚的安南商贾;也必须要有掩护;所以此人便以兜售粮食、木材之类的名目出现;既出货;又入货;其实白了;就是和四海商行一起把左手的钱转到右手;再用右手的钱去大肆收购火铳。
    虽然只是猜测;可是这消息也算是石破天惊;宁王看来是已经着手准备了;火器已经证明了它的犀利;宁王不可能不会操练出一支神机营来;要不也不会闹了这么一出把戏。
    沉默了良久;柳乘风道:“姓阮的;给我盯死;但是不要打草惊蛇。不过眼下当务之急主要对付的还是上高王;要心提防他。陈千户;你怎么?”
    陈鸿宇道:“侯爷;上高王那边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的布满了校尉;正在盯着呢。”
    柳乘风点点头;正要什么;外头却有个校尉急匆匆地进来;柳乘风此前就下了命令;但凡有了什么重要的消息不必禀告;可以直接进值房话。
    这校尉朝柳乘风行了个礼;道:“侯爷;在四海商行那边发现了些东西。”
    柳乘风不禁坐直身体;道:“快。”
    “在四海商行那边;上高王从宫中回去之前;就有个和尚前去拜谒了;大人曾吩咐过;要严防死守三教九流的人拜访;因此弟兄们一直都在注意;等到上高王回到四海商行半个时辰之后;和尚才出来;却已经换了一身衣衫;弟兄们怕打草惊蛇;不敢过分的靠近;所以远远地跟着;谁知此人很是狡猾;熟知盯梢;居然在一处街尾把咱们几个弟兄甩了;后来有弟兄回想起来;发现这个和尚居然和此前朝廷通缉的定弦有些相像。”
    这校尉话音刚落;满堂皆惊。
    柳乘风此时也不禁打起精神:“有几成相似?”
    “七成。”
    明教……
    柳乘风的眼底已经掠过了一丝阴霾;他虽然早已知道宁王和明教有着不的关联;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时候连明教都动手了。要知道;以宁王心翼翼的性子;在这个节骨眼上要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是绝不可能让明教的人搀和进京师里这趟浑水的。理由很简单;明教一直是朝廷最为忌惮的对象;现在朝廷虽然怀疑宁王与明教有勾结;可是却没有证据;可是一旦发现了什么;就绝不可能再姑息了;只要证据确凿;朝廷的平叛大军势必会立即动手。
    柳乘风一直估量着;宁王那边还没有做好谋反准备;这个时候绝不可能会做这种蠢事;所以一直都没有将明教计算进京师这一趟乱七八糟的事里来;可是现在明教的人却是出现了;可能只有两个……
    其一:就是宁王其实早已做好了准备;这一次让上高王进京;本就是让朝廷在疏于防备的情况下在这京师里大干一场。
    其二:明教和宁王只是合作关系;宁王根本就插手不了明教内部的事务;而明教与宁王之间也未必如他想的一样团结一致;甚至可能;明教根本就是别有所图。
    前一种可能让人头痛;若是宁王当真已经准备好了;对朝廷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可是后一种可能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明教突然出现;肯定别有用心。
    “明教想做什么?”柳乘风不禁低声呢喃。
    而此时;整个值房里落针可闻;好端端的在商讨对付上高王;结果却跳出来一个明教;这事情就更复杂了;仿佛注定了事情不太顺利似的。而且一旦明教出现;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大事发生;这个大事又会是什么?
    ……………………………………………………………………………………………………
    第二章送到;感谢大家的月票支持;继续求月票;这位置还是很危险;老虎怕怕(未完待续。。)
    (。。    )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一品对决

  
    
    
    
  
    “这个年;看来不太好过了。”柳乘风朝众人苦笑道。
    上高王、明教这两个都要防范;一有疏忽就是万劫不复。。
    这让柳乘风不禁想起了牟斌那老狐狸;自从这事儿牟斌交给了他;这老家伙就万事不理了;也难怪在弘治朝;牟斌能做这夹缝中生存的锦衣卫指挥使;敢情他是老早就看出了问题的复杂;所以索性把事儿全部揽到柳乘风身上;自己做个甩手掌柜。
    不过柳乘风对牟斌虽有腹诽;却也没什么怨恨;这事儿还非得揽在他身上不可;现在朝廷缺不了他;一旦事情出了差错;柳乘风受罪是肯定的;可是朝廷多少会留有一丝余地;可是牟斌只怕就没有这护身符了;再者;牟斌现在似乎在北镇抚司也在布局着什么;多半和内阁的冲突有关;也实在是分身乏术。
    听柳乘风这么一;众人也是苦笑;李东栋道:“大人;看来卫所这边;得分三根线走;一边是时刻观察上高王的举动;再让人深入各处打探明教的消息;还有一边;着手那个姓阮的商贾;为今之计;也只有三管齐下了。”
    柳乘风振作精神:“就是这么个意思;陈千户这边;仍然盯着上高王;老霍和王司吏;去查姓阮的商贾;至于明教;现在一点线索都没有;只能让内城的校尉四处打探;闹出动静来;跟他们;把消息放出去;就在京师还有明教余孽;内城五大千户所全部给我上街上去;其他的事都放一放;专门探听这事儿。”
    柳乘风故意摆开这个架势;其实是先故意把消息散布出去;明教的人见风声这么紧;多半不会轻举妄动;只有这样;才能让柳乘风先专心对付上高王。
    李东栋莞尔一笑。道:“内城的千户所;就让学生去交涉。大人的意思;一定带到。”
    柳乘风点点头;喝了口茶;叹了口气。道:“本来要到年关了;大家也该歇一歇;谁知道会出这么多事;本侯只好烦劳大家暂时先收起过年的心思了;诸位若是要骂就骂。可是事情不能耽搁。”
    换做是别人;都快过年了还这么往死里的差遣;口里不敢骂;心里也骂了柳乘风祖宗十八代了;不过这些人都是曾经和柳乘风朝夕相处的老部属。穿了;都是柳乘风的亲信;这个时候。柳乘风差遣他们也代表着一种信任。有事当然是自家人上;所以也没什么怨言;纷纷道:“绝无怨言。”
    正着;外头有个吏进来。道:“宫里有了动静;是刚刚送来的消息。是皇后娘娘欲收龙亭郡主为女;陛下已经颁布了旨意到了宗令府;让宗令府改换银碟。”
    柳乘风不由呆了一下;道:“这是什么意思?”
    李东栋却是笑了;道:“侯爷一向聪明;怎么这个时候却是糊涂了;自然是龙亭郡主要做公主了;恭喜侯爷;这郡马做不成;却是要做驸马了。”
    驸马这两个字;对读人来是造孽;可是对武官和平常的勋贵来却是不得了的事儿;毕竟驸马都尉的身份;这就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了;有了这层关系;侯爷更上一层楼是肯定了的。陈鸿宇哈哈笑道:“卑下也恭喜侯爷。”
    王司吏和王韬也都笑了;方才大家都是锁紧着眉头;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现在却是换上了笑容;连老霍都不禁道:“啊……侯爷要做驸马了?这么来;侯爷就成了真正的皇亲国戚;这是大喜事;侯爷到时可要请。”
    柳乘风满是苦色;驸马……
    其实这里头的道理;别人或许不明白;他和李东栋却是能洞察的。龙亭郡主突然成了公主;这就意味着;既是因为这郡主或许讨了皇上和张皇后的欢喜;只怕皇上还有更深次的想法;毕竟现在赐婚的旨意已经颁发了出去;不容更改;宁王养女下嫁柳乘风已成了定局;而宁王是什么人;谁不知道;这个家伙是要谋反的;而此时;突然收养龙亭郡主;则是一下子;把她的身份从宁王养女成了公主;柳乘风和宁王不再有什么姻亲;反倒是和宫里有了一层亲情;朱佑樘这一手;实在是高明到了极点;举手投足之间;就解决了一桩隐患。
    只是柳乘风不知道;这事儿倡议者不是朱佑樘;而是张皇后。他与李东栋对视一眼;李东栋也不禁感叹道:“陛下圣明”只这四个字;就把这桩事概括了过去;一语中的。
    柳乘风却是有苦不出;什么驸马;他实在有点儿不太甘愿;原本还幻想最后因为某种原因;赐婚出了岔子;可是现在封了公主;只怕就不能再抱有任何幻想了。
    他淡淡一笑;道:“不这个;眼下当务之急………”
    他急欲要岔开话题;陈鸿宇却突然冒出了一句;道:“侯爷一脸苦相;就让卑下来猜测一二;莫不是回去之后;不好像夫人交代。”
    陈鸿宇这么一;众人哄堂大笑;其实在座的人有不少人知道;其实柳乘风这个人;还是有点儿怕老婆的;只是这个怕;并不是隋文帝杨坚那种;反正也不清;虽夫人据很贤惠;也不是什么妒妇、悍妇;可是从柳乘风的话里话外;总能感受到几分敬畏。
    柳乘风摇摇头;这一场临时会议;只怕只能进行到这里了;正色道:“罢了;都做事去;该的反正也了。”
    …………………………………………………………………………………………………………
    郡主摇身变成了公主;这消息传出宫来;确实引来无数的非议;有人看出了门道;有的人只当作谈资;也有人认为是谣言;可是听连宗令府宗正都进宫觐见;这才知道此事已经板上钉钉;腹诽的人有;毕竟这么大的事;皇上也不打个招呼;直接中旨就拿主意了;内阁这边还蒙在鼓里呢。可是也有人乐见;谁不知道;宁王和宫里之间;似乎关系十分紧张;皇上闹出了这么一出;想必是针对宁王;大家瞧热闹就是了。
    更多的人;自然是羡慕柳乘风的运气;按照常理;柳乘风这样的人要做驸马;那是绝无可能的;且不别的;就一条坎他一辈子也别想迈过去;那便是家中已有了妻子;这时候不是盛唐;风气开放;就算柳乘风将来丧偶;公主也绝不可能下嫁去。可是郡主虽也是天潢贵胄;可是宫里既然拿了主意;赐了婚;大家也没什么好的;毕竟大明朝的郡主多;终究没有公主珍贵;就算要多嘴;为了一个郡主去和皇上翻脸;不值
    只是谁都不曾想到;赐婚的旨意下来;郡主就成公主了;对大明来;信义是很重要的;龙亭郡主虽然没有过门;可是已经向天下人诏告成了柳乘风的妻子;这个时候若是有人因为柳乘风已有原配妻子的理由从中作梗;这就有点儿太不要脸了。
    来去;在许多巧合之下;倒是便宜了柳乘风这么个家伙;嫉恨者有之;羡慕者有之;吐酸水的有;乐见其成的也是不少。
    民间和清议的议论;总是随时会变动的;谁也把握不住方向。
    不过这些众生的姿态;如今在天子堂中;却没有一个人去议论;或者;整个内阁六部;还有诸多的衙门;已经没有人有兴趣搀和这种事儿了;柳乘风怎么样;和大家有个屁关系;至于那什么郡主;暂时也只能搁置一边;因为内阁的分裂已经越来越严重。
    昨个儿清早的时候;谢迁谢学士如往常一样在看学而报;谢迁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对学而报中各种学术的争议很有兴趣;因此往往到了内阁;先看一会儿报;再署理公务;这事儿大家都知道;一时间也传为美谈;毕竟谢学士虽然看报;可是本职工作从来没有耽搁;刘健在他的时候;也只是打趣他;从未过什么。
    可是就在昨天;新晋大学士见状;却是了一句话:“内阁也是自娱之所吗?”
    这话摆明着是针对谢迁去的;这是谢迁不好好办公;净来这内阁自娱了。
    谢迁是个什么性子;骂到自己头上;肯定要顶回去;于是就了一句:“与纸糊的内阁比较如何?”
    不得不;谢迁骂人的功夫还是很厉害的;所谓纸糊内阁;其实就是在成化年间的内阁;当年刘吉就是成化年间内阁首辅;这就有点翻旧帐的意思了;直接告诉刘吉;再怎么样;也比你这纸糊的大学士要好。
    刘吉原本只是想指桑骂槐一下;谁知道谢迁居然顶的他不出话来;他只是当作什么都没有听见;装模作样去看奏了。
    可是刘吉装作没有听见;听见的属官、吏却是不少;这事儿自然不免传扬了出来;别看只是一席短短的对话;可是所有人都莫名的紧张了。
    ……………………………………………………………………
    第三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续。。)
    (。。    )
 
 
    
第四百四十六章 :刘吉的逆袭

  
    
    
    
  
    内阁阁臣之间的矛盾似乎已经开始爆发了。
    要知道;这种相互讥讽的事儿可是极少出现的。就算矛盾再深;一般也不会出这种狠毒的话。
    现在一个阁老讽刺另一个阁老无所事事;此后又被人翻出了旧账;如此看来;斗争已经开始公开化;今儿这个年;锦衣卫不好过;朝廷又何尝不是如此?
    内阁是大明的中枢机构;穿了;就是百官的核心;这里稍微有一点儿的震动;甚至比宫里头出事更加麻烦更加棘手;因为宫里出事;背黑锅的可能是锦衣卫;可能是东厂;可能是皇亲国戚;可是内阁生变;总会有人倒霉;现在摆在所有人跟前的当务之急是站队的问题。
    一轮新的洗牌已经迫在眉睫。
    事实上;这一轮洗牌已经开始;吏部的京察已经着手;风声也传出;刘吉新提拔来的几个官员;得的都是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之类的评语;很明显;马文升动手了。
    吏部尚书马文升是铁杆子的刘健党;这是天下皆知的事;突然做出这么个举动;似乎也不奇怪;不过马文升来做这马前卒;倒也让人看出了问题的严重;在以往;就算内阁有矛盾;那也得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大家不会直接撕破脸;更不可能直接玩得这么直接;可是现在;双方的矛盾明显比成化年间还要厉害;这是摆明着要直接收拾人了。
    吏部刚刚有了动作;兵部也同时开始行动;刘大夏这兵部尚书直接免掉了一个京卫的武官;理由是涉及造作局贪渎;克扣军饷。
    吏部搞京察。兵部弄反腐;这两大尚书几乎是同时行动。似乎在证明整个京师官员的任免还轮不到某些人上话。就算你再有本事;能安插自己的亲信;可是只要有人想搞;打下去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一下子。大家才知道事情真的闹大了;看来朝中衮衮诸公已经不满了某些人很久。这时候打算来个专项行动;一举把这人死死地压住。
    其实这种事想想都明白;内阁阁老最大的权力不在于他们有多大的能耐。真正的权利是官员的任免。虽官员任免是吏部的事;可是几乎每个阁臣都有左右吏部的权利;再者;一些高级官员的任免也轮不到吏部来管;这些都是阁臣角逐的目标。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大权;所以才会有党羽。只有跟着你能升官;能获得提拔。大家才愿意为你鞍前马后;不是?与此同时;同乡、同年、门生之类的关系也是巩固这个体系的润滑剂。
    而现在;明显是有人借此消除掉刘吉的影响力;直接打掉刘吉的党羽;这就是剥夺架空掉刘吉的官员任免大权;一旦朝中的百官见刘吉连自己的门生故吏都保不住;还有谁敢跟他厮混一起?大家依附在阁臣身上;无非是想升官而已;现在倒是连官都可能要免了;谁还敢沾上这种人。
    没了官员任免的大权;就没有党羽;没了党羽;莫你只是个次辅;便是首辅;那也只是个笑话;纸糊内阁;的是什么人?的就是成化年间;内阁无所作为;上有万贵妃弄权;下有各种丹士术士插手朝政;而本应为朝廷中枢的内阁;却是不敢有丝毫的悖逆;把这些本应属于朝廷的权利全部拱手相让;纸糊二字;穿了就是无能透顶;刘吉是这个内阁里出来的;现在在弘治朝明显也有人让他这纸糊的阁臣继续发扬光大下去。
    而刘吉看上去很平静;在风雨欲来之时;居然似乎还坐得住;今个儿清早仍旧按时到内阁值房里去当值;既没有什么狠话;也没有放出什么风声。
    内阁里头;李东阳早就在了;见了刘吉来;如往常一样朝刘吉点了点头;道:“刘公年迈;来得也这样早。”
    这话儿听上去很热络;可是仔细咀嚼;却发现有点儿不太对劲;旁外音好像是;你已经老了。
    刘吉不为所动;笑吟吟地道:“若是来迟;岂不是尸位素餐?辛苦倒也没什么;最怕的就是风言风语。”
    李东阳闻言笑了笑;继续在奏书里拟票;刘吉眼尖;看到那是一份广东布政司递来的奏书;似乎是为了修筑道路的事。广东素来贫困;户籍也是不多;连广州的户籍也不过七万;远远及不上修筑道路的条件;现在廉州那边已成了大明有数的货物集散地之一;广东距离廉州不过几步之遥;甚至廉州还一度是广东的府县;人家怎么可能坐失良机?自然就巴巴来上奏朝廷;让朝廷开一面。
    其实现在内阁里头要求修筑道路的奏书当真不少;有不少重要的城镇;因为朝廷的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