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腥的盛唐-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纥诸酋长面面相觑,异口同声说:“真是郭子仪!”随即纷纷下马,毕恭毕敬地向郭子仪行跪拜大礼。

郭子仪翻身下马,就这样手无寸铁地走到药葛罗面前,说:“你们回纥有大功于唐,唐朝待你们亦不薄,为何背弃盟约大举来侵?这是弃前功而结怨仇、背恩德而助叛臣的愚蠢行为!仆固怀恩背叛君王、离弃母亲,又能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处?我现在只身前来,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不过我的部下必与你们死战!”

药葛罗万万没想到郭子仪会走这步险棋。如今人家孤身前来、手无寸铁,光这份胆识就足以令人敬畏三分;而自己则如临大敌、剑拔弩张,首先在气势上就输给了对方。换句话说,双方虽然尚未开战,但第一回合,郭子仪已经不战而胜了。

药葛罗干笑几声,一脸尴尬地说:“怀恩欺骗我们,说天可汗已经驾崩,说您也已去世,国中无主,我们才敢前来。而今既知天可汗在上都,令公又在此统领大军,而怀恩又已经为天所杀,我曹岂敢与令公开战!”

郭子仪知道,眼下自己虽然在道义上占了上风,但仅凭道义是无法让回纥人退兵的。说白了,要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诱之以利!

这一次来,郭子仪已经给回纥人准备了一份厚礼。

当然,这份厚礼不是现成的,需要回纥人跟唐军联手去取。

因为东西在吐蕃人那里。

郭子仪说:“吐蕃人凶残无道,趁我国内乱之际,侵我边塞,焚我州县,掳我财帛子女。此次,吐蕃所掠之财不可胜计,马牛杂畜满山遍野,运载财物的队伍长达数百里,这是上天赐给你们的礼物,不取岂不可惜?站在你们的角度替你们考虑,我个人以为,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利的事情了。”

药葛罗一听到“所掠之财不可胜计,马牛杂畜满山遍野”这句话,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对啊,与其跟唐朝为敌,一个州一个县的辛辛苦苦去抢,还不如把吐蕃人抢来的东西一股脑儿全给劫了!奶奶的,如此省心省力的大好事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药葛罗越想越美,赶紧一脸正色说:“我被怀恩所误,差点铸成大错,实在对不住令公。请令公给我一个出力的机会,我一定击败吐蕃人,以此将功赎罪。”

郭子仪单人独骑、三五句话,就把来势汹汹的回吐联军给摆平了。

唐回双方把盏盟誓,握手言和。一场迫在眉睫的大战役就此烟消云散了。

吐蕃人得到唐回结盟的消息后,大为惊骇,当天晚上就拔营而逃。唐回联军合力追击,在灵台(今甘肃灵台县)西郊大破吐蕃军队,斩杀万余人,夺回大量财帛,并救回被掳掠的男女四千人。

随后,仆固怀恩麾下的一些骁将自知难有作为,遂陆续归降朝廷。

至此,仆固怀恩之乱宣告终结。

“郭子仪单骑盟回纥”的一幕,从此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

仆固怀恩败亡了,回纥人和吐蕃人也都走了,代宗李豫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可是,天下能从此太平吗?

永泰元年的深冬,代宗李豫伫立在历尽劫难的长安宫阙之上,伫立在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的历史中途,看见此前一百四十七年的帝国往事在他的视野中渐行渐远——无论是旧日的繁华与荣光,还是曾经的无奈与苍凉,都已泛黄枯萎,随风而逝。

未来的岁月,李唐王朝能否远离血火与刀兵的劫难,能否重现昔日的辉煌?

李豫不知道。

他只知道,此时此刻的大唐帝国,与安史之乱爆发以前的大唐帝国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判若天渊了。

李豫清楚地记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也就是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前一年,天下有户口九百余万,人口五千二百八十余万。然而,到了史朝义败亡后的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户部呈奏的普查结果是:天下总户数仅余二百九十余万,总人口只剩下一千六百九十余万。也就是说,经历了一场安史之乱,帝国的总户数就减少了六百余万,总人口锐减了三千六百万,整整丧失了三分之二!

三千六百万……这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不,这不是数字,这是三千六百万条有血有肉的生命,这是三千六百万个鲜活生动的灵魂!可他们就在这样一场空前的浩劫与灾难中消失了,就这样被历史佬儿的无情之手一下子抹掉了……

李豫感到了一种浸透骨髓的无奈和悲凉。

他不敢再往下想了。

他只能默默地向天祈祷,祈祷李唐王朝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四海升平、帝祚永昌。

此刻,凛冽的北风正在龙首原上驰骋呼啸,四方的浓云正在长安上空奔涌漫卷。辽阔苍茫的天地之间,这座历经劫难的大唐帝京,看上去显得无比的渺小和孤单……

第五章 一团乱麻的帝国

【安宁的代价:“蜀中之乱”始末】

如果把大唐帝国看成是一个人的身体,那么安禄山和史思明无疑等于恶性肿瘤,而“安史之乱”就是帝国罹患的癌症。

癌症之所以可怕,就在于癌细胞的扩散。一旦它开始扩散,就算你把肿瘤割了也于事无补。如今的唐帝国正与此相似。安禄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虽然都被灭了,但是无数的安禄山和无数的史思明却在帝国的四面八方蓬勃成长。紧继安史之后发动叛乱的仆固怀恩可以视为第一颗扩散的癌细胞。在他之后,历任大唐天子将会无奈地发现——正在或即将发生病变的细胞绝不是以个位数来衡量的,而是成百上千、成千上万……

更要命的是,你根本不知道哪一颗健康细胞会在哪一刻突然病变,你更不知道它会不会发展成像安禄山和史思明那么可怕的恶性肿瘤。

就比如现在,永泰元年冬,仆固怀恩之乱刚刚平定,原本相对安宁的蜀中就出事了——一个叫崔旰的将领把蜀中闹得鸡飞狗跳,让代宗朝廷大伤脑筋。

这个崔旰打仗是一把好手,深受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器重,曾奉命进攻西山(成都以西的山区)一带的吐蕃军队,连克数城,拓地几百里。班师凯旋之际,严武为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据说还专门制造了一辆“七宝舆”(装饰有各种贵重珠宝的车),让他端坐其上,在一众军民既羡且妒的目光中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成都城,那感觉别提有多拉风了。

那一刻,崔旰恍然觉得自己就是传说中的盖世英雄。

永泰元年四月,严武死了,崔旰比死了爹妈还伤心。不过伤心归伤心,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赶紧推选一个跟自己关系比较铁的节度使。

崔旰很快就向朝廷推荐了一个叫王崇俊的大将。

只可惜,崔旰慢了半拍,被都知兵马使郭英幹给抢了先。郭英幹联络了其他几个高级将领,推荐了自己的哥哥郭英乂。

由于郭英幹推荐在先,而且联名推荐的又是剑南道的主要将领,所以朝廷就任命了郭英乂。郭英乂赴任后,对曾经参与竞争的王崇俊很不爽,没过几天就随便找个罪名把他干掉了,然后又给崔旰发了一道调令,让时任西山都知兵马使的崔旰马上回成都,声称另有任命。

崔旰不傻,他当然知道这道所谓的调令就是一张死亡通知书,所以就以防备吐蕃为由,赖在西山不走。

郭英乂火了。

你小子居然敢抗命,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节度使了?别以为你坐了一趟七宝车就有多牛逼了,老子有的是办法对付你!

随后,郭英乂就断掉了崔旰所部的粮饷。这一招实在阴损,一下子把崔旰逼得没有活路了。更令人不齿的是,因崔旰曾任汉州刺史,家眷都住在汉州(今四川广汉市),郭英乂就派人把他的家眷劫到了成都,还霸占了崔旰的姬妾。崔旰悲愤莫名,可人家毕竟是堂堂的节度使,位高权重,兵多将广,自己实在是胳臂扭不过大腿。最后,崔旰只好率部进入深山,打算跟郭英乂打游击。

按说都把人家逼到这份上了,郭英乂也该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了,可这家伙偏偏要赶尽杀绝,于是“蜀中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郭英乂随后便以帮助崔旰打吐蕃为名,亲自领兵进入西山,准备一举消灭崔旰。不料当时天降大雪,山谷中的积雪足足有数尺之厚,郭英乂的部队举步维艰,而且冻死了好多士兵和战马,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崔旰趁势出击,把郭英乂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郭英乂只带着残部一千人狼狈逃回成都。

这次交手让崔旰看清了一件事——这个郭英乂不过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根本不经打!

紧接着,一个念头浮出了崔旰的脑海。

彼可取而代之!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崔旰要取代郭英乂还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崔旰的部众常年在山区地带跟吐蕃作战,士兵都比较吃苦耐劳,战斗力远远高于一般部队;而郭英乂麾下的部队常年驻守成都,养尊处优,打起仗来自然就比较脓包了。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崔旰和手下那帮兄弟相处好多年了,彼此感情深厚,将士同心;而郭英乂初来乍到,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将士拥戴,加之郭英乂生性残暴,不恤士卒,军令苛酷,所以蜀中将士们都跟他离心离德。

这样一比较,崔旰觉得自己基本上胜券在握了。接下来,只要找一个合适的出兵借口,就可以直取成都,把狗日的郭英乂给灭了!

借口要找总是有的,何况郭英乂做人本来就不咋地,要抓他的把柄易如反掌。很快,崔旰就利用郭英乂节度使府的选址问题,在蜀中大造舆论,说郭英乂想造反。

此话从何说起?

崔旰绝不是空口白牙乱咬人,他是有证据的。

——郭英乂所在的节度使府原本是玄宗幸蜀时居住的行宫,此地院宇华丽,花木扶疏,被当地人誉为“形胜之所”。玄宗回京后,有关部门就把行宫改为道观,还用黄金铸造了一尊玄宗的塑像,供奉在道观中供士民瞻仰。历任节度使来到剑南后,第一件事就是入观参拜,然后再正式上任。可郭英乂一来,居然对这块风水宝地垂涎三尺,马上把玄宗的塑像搬掉,把观里的道士全部驱逐,公然将此地占为己有。

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这不就是想造反吗?

崔旰对将士们说:“英乂反矣!不然,何得除毁玄宗真容而自居之?”(《旧唐书·崔宁传》)

报仇雪恨的时刻到了。

永泰元年闰十月下旬,崔旰率所部五千余人攻打成都。郭英乂出城迎战,双方在成都西郊开打。不出崔旰所料,成都的部队根本没什么战斗力,而且多数将士对郭英乂心怀怨恨,都不想替他卖命。所以,连败数阵之后,郭英乂麾下的将领就纷纷投降了崔旰。崔旰随即命他们掉头攻击郭英乂。

郭英乂无力抵挡,就此大败,其麾下部众降的降、死的死、逃的逃,基本上全军覆没。郭英乂只身逃亡,可刚刚跑到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就被崔旰的好友、普州刺史韩澄捕获了。韩澄二话不说就砍了他的脑袋,派人送给了崔旰。

崔旰攻入成都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郭英乂的一家老小全部砍了。

堂堂剑南节度使郭英乂,到任还不满一个月,就这样落了个惨遭灭门、政息人亡的下场。

节度使一死,蜀中顿时群龙无首。于是各地将领纷纷起兵,扬言讨伐崔旰,实际上都是想趁乱扩充实力、抢占地盘。一时间,蜀中大乱。

永泰二年(公元766年)二月,代宗命当时的宰相杜鸿渐出任蜀中各道的副元帅、兼剑南西川节度使,负责平定蜀中之乱。

稍后,又命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诚兼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命二人同心协力,讨伐崔旰。

这个杜鸿渐就是当年在灵武拥立肃宗的大臣之一,此人生性怯懦、贪财好贿,别的本事没有,最擅长的就是政治投机。当年拥立肃宗,是他这辈子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仅此一票,他就捞到了整个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包括如今的这个宰相职位。

然而,眼下这个“平定崔旰”的任务却令他大为苦恼。因为上战场拼的是真本事,可杜鸿渐最缺的就是真本事。

怎么办?

看来也只能采取“拖”字诀了,让张献诚先上去打,视其成败再作打算。随后,杜鸿渐借故在长安迁延了一段时日。不久,蜀中的战报就传回了京师。

准确地说,这是一份败报——“献诚与旰战于梓州,献诚军败,仅以身免,旌节皆为旰所夺。”(《资治通鉴》卷二二四)

晕死,这位献诚兄弟也太惨了,不但全军覆没,连旌旗符节都被人抢了,看来崔旰这小子还真是不好惹啊。既然如此,出兵进剿无异于自寻死路,剩下的办法,就只能是招抚了。

杜鸿渐此后又在京师磨了几个月,一直到这年秋天才慢慢腾腾地启程入蜀。出发前,杜鸿渐专门派人给崔旰送去了一封密信,向他郑重承诺,自己到任后只挂个虚名,军政事务全部交由崔旰处置,大家相安无事,以和为贵。

崔旰见信大喜,立刻着人给杜鸿渐送去了一封措辞谦恭的回函,同时还奉上了数千匹绢帛,让杜鸿渐心里乐开了花。

抵达成都后,杜鸿渐果然遵守承诺,成天和一帮文武将吏喝酒作乐,“州府事悉以委旰”,并且屡屡向朝廷推荐,说崔旰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好好重用,甚至表示要把自己的节度使职位让给他。

看到杜鸿渐的奏表,代宗真是哭笑不得。

朕让你去讨伐叛乱,你却跟叛将同穿一条裤子,这叫什么事儿?

皇帝很生气,不过后果并不严重。

因为代宗李豫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对付崔旰。

郭英乂和张献诚都是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即便不说身经百战,至少也是沙场老将,连他们都被打得那个熊样,再派人去打,除了劳师伤财之外,还能指望打出什么好来?

无奈之下,代宗只好采纳了杜鸿渐的建议,不但对崔旰既往不咎,而且还任命他为成都尹兼西川节度行军司马。

蜀中之乱就这么“平定”了,可这样的结果实在是让人无语。

因为胜利者不是朝廷,而是崔旰。

代宗为了换取表面的和平与安宁,不得不牺牲了朝廷的纲纪,不得不奉行跟杜鸿渐一样的准则——相安无事,以和为贵。

说白了,这就叫妥协纵容、姑息养奸!

第二年,在杜鸿渐的一再推举下,代宗又正式任命崔旰为西川节度使,并赐名为“宁”。从此,崔宁就成了蜀中的土皇帝。“在蜀十余年,地险兵强,肆侈穷欲,将吏妻妾,多为所淫污,朝廷患之而不能诘。”(《旧唐书·崔宁传》)

朝廷对崔宁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深感忧虑,可压根不敢过问。

也许,这就是“安宁”的代价。

【三角政治】

经过一场安史之乱,李唐朝廷涌现了三个政治强人,他们是:郭子仪,元载,鱼朝恩。在军界,郭子仪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牛人;在朝堂,元载是大权在握的首席宰相;在内廷,鱼朝恩是独掌禁军的头牌宦官。

三个人在政治上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又动态平衡的三角,而代宗李豫就站在三角之间,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个微妙的政治格局。

这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不但要考验一个帝王的智商,更要考验他的情商。

比如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二月,在代宗和郭子仪之间就发生了一件事。

表面上看,这是件小事,可要是处理不当,则势必酿成一场大祸。

代宗和郭子仪不仅是君臣,还是亲家——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小两口平时也是恩恩爱爱的,但免不了也有拌嘴的时候。有一天不知何故,两个人忽然吵开了,而且互不相让,越吵越凶,最后郭暧冷不防冒出一句:“你仗着你老子是天子是吧?我实话告诉你,我老子根本瞧不上天子,你让他当他还不当呢!”

完了,冲动是魔鬼。郭暧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他知道,自己一时冲动喊出的这句话,足以让他脑袋搬家,也足以让他老子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更足以让郭氏满门跟着他一块遭殃!

别的不用说,光看升平公主此刻的表情,郭暧就已经知道自己闯下什么样的大祸了——公主一言不发,只是死死地盯着郭暧。

如果此刻公主的目光是火,郭暧肯定成了一块焦炭;如果此刻公主的目光是刀,郭暧肯定成了一摊肉泥。在盯了郭暧足足有半柱香的工夫后,公主就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了。

她要去哪?

不用问,回娘家。

准确地说,是回皇宫。

郭暧一想到他那句灭九族的话马上会落进天子的耳中,顿时全身暴汗、双膝发软。他很想叫住老婆,跟她赔礼道歉,可男子汉大丈夫的自尊心却令他无论如何也开不了口。

公主就这么进宫了。

听到宝贝女儿怒气冲天地转述完那句话后,代宗李豫也愣了好一会儿。他的眼中瞬间闪过很多丰富的内容。不过,帝王毕竟是帝王,在这种时候情商自然是比普通人高的。

代宗莞尔一笑,说:“这事你就不知道了。其实你郎君说得没错,他父亲要想做天子,这天下岂是咱们李家的!”

公主顿时目瞪口呆,原本一张樱桃小嘴此刻变成了一个硕大的圆。

代宗呵呵笑着,温言劝慰她赶紧回家,别耍小孩子脾气。随后,不管宝贝女儿如何暴跳如雷,代宗硬是让宦官和宫女把她送出了宫。

升平公主刚刚被架出宫,郭子仪就满脸惊惶地入宫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一个被五花大绑的年轻人。

年轻人就是郭暧,他此刻的脸色已经差不多跟死人一样了。

郭子仪对着天子纳头便拜,口口声声请求天子治罪——不但要治郭暧的大逆不道之罪,还要治他郭子仪的管教不严之罪。

代宗还是呵呵笑着,亲手扶起了郭子仪,说:“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足听也!”(《资治通鉴》卷二二四)

俗话说得好:“不是傻子和聋子,就不要做人家的岳父和公公。”儿女们闺房里的气话,怎么可以当真!

这就是天子的雅量。

即便你没有这样的雅量,也要硬把它装出来,否则一天也别想坐稳天子的宝座。

郭子仪闻言,心里的千钧石头终于落地。

当然,儿子还是要管教的。

回府之后,郭子仪就毫不留情地打了郭暧几十棍。尽管郭暧被打得皮开肉绽,几乎昏死过去,但是郭子仪心头的惊惧和愤怒还是久久不能平息。

“儿女风波”刚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