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礼仪金说ii-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旅游的时候,在国内和国外,在远方和附近支出的费用,也完全不一样啊。一位有涵养的人对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第42节:第四篇 交谈之道(8)

  其二,不问年纪。年龄问题,其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立身之本。谈到年龄的时候,会让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失去自信,或者有即将〃到站〃的感觉。所以不问别人这一问题为妙。
  其三,不问家事。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当家不知道家长累。但是,有的人就不注意这个问题。有一次,几个同学在一起聚会,有位老兄50来岁了,就摆出老大哥的阵势问班上最小的一位女同学:问孩子他爸呢?这个本来很正常,那位女同学当时带着自己的孩子,有孩子就一定有爹啊。那个年代的单身母亲很少啊,可他偏偏就碰到了单身母亲。他问了之后,那位女同志就说,死了!并且一下子表情严肃了起来。
  据我的经验,凡女人告诉别人,她家那口子死了,其实并不一定是真死了。真的死了,她一般会非常哀怨地说不在了,会是很痛苦的表情。但是当时她是非常愤怒的表情。原来人家是离婚了。那位仁兄的一句话,勾起了别人的伤心处。真的不好。可是我们有些同志好这口,问起这些隐私问题,就跟打太极拳似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直抓你痒痒肉而去。见到一个人上去直接就问,你多大了,有对象没有,结婚了没有?有孩子了没有?这些问题比较严峻,随便跟别人谈论这样的问题容易弄巧成拙。
  其四,不问健康。健康,是现代人在社会上养家糊口的资本,是事业的支柱,是人们的立身之本。随便与别人谈到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自惹麻烦了。
  那天一个同志关心我:〃老金,你的脸色怎么不大好啊?〃我说:〃我最近工作比较繁忙。〃他不放心:〃你是不是胃不大好啊?胃不好的人脸色都不好。〃我说:〃我胃还行。我一般不多吃,但是也不少吃。营养还是比较均衡的。我老婆是学医出身的,对我要求比较严格。〃他继续追问:〃那你的肝呢?〃他不把你整死他难受,他非要给你查出毛病不可!他人是不错,但是这种说法却让人不舒服。说难听点,他那种说法会让别人觉得很晦气。
  其五,不问经历。有道是:〃英雄不问出处。〃因为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他的背景,是和收入一样的性质。名牌大学的本科生,不应该问外校的学生是哪个学校的,万一对方是专科生呢?万一是非重点呢?万一不是正规军是游击队呢?此外,还有博士、硕士、本科生的区别呢。所以说,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让别人不高兴。切记不谈学历。另外不谈什么呢?不谈从业经历。别追问人家以前在哪里干过啊?跟谁做事啊?是什么职业啊?还有,就是籍贯问题一般也不问。比如,我经常向一些北京、上海的朋友们私下提建议,当你听到别人有外地口音的时候,千万别说:不是北京人,不是上海人吧。这句话里的优越感太强,别人会感觉你有排外的心理。你住在大城市,但是别人却住在小城市。你那样问了,别人就会感到不舒服。

  第43节:第四篇 交谈之道(9)

  此外,遇见外国朋友的时候,我们除了上面的五不问之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外国朋友不喜欢被询问他们的政治见解与宗教信仰。这些都是他们的隐私。什么党的,什么派的,信什么教的,哪个教派的,这些都不要问他们,因为这些事情完全属于他的个人行为,所以不应该打探。
  其次,外国朋友不喜欢被询问他们现在忙什么呢。中国人打招呼的时候爱问别人:吃了吗,忙什么呢,到哪儿去了。可这些问题都是外国人所不喜欢回答的。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他们认为:忙什么完全是我自己的事情。比如,我在研究什么东西,我忙到什么环节就意味着我的进程如何。这些都是个人隐私。你若是知道了,透露了我的老底,我自己的工作还干不干啊。
  最后,外国朋友不喜欢被询问家住何处。家住何处,属于很多外国人的一项个人秘密。我们刚才讲了,一个人的居住状况,肯定与个人的收入﹑能力﹑经济状况都是有直接关系的。
  我们所说的这些不谈的问题,都是要看谈话对象的。有的人喜欢谈,有的人不喜欢谈。有人就说了,金教授你说的这些问题都是我最爱谈的啊,不谈的话我就没有话题可说了。
  我反复强调:谈话永远都是要看对象的。个人的喜好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人际关系不一样,谈话的深度与广度往往多有不同。选择具体话题时,关键是要看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
  关系好的话,则可无话不谈。夫妻之间无话不谈,而且谈的比较随意。外人之间就不能太随意了。像健康问题,一般离退休老人就比较喜欢谈论。两个老人见面,常规的开场白往往就是:身体好吗?老何不在了,老王身体又坏了,老马差不多了,老吴也快了。人与人所关心的问题往往也不一样。那天一个孩子就和我说:伯伯,你讲的隐私问题并不完全,有个最重要的隐私你没有提到。我问是什么啊?答:孩子考了多少分,不能问是吧?那是孩子所关注的事情。不一样的人,想的事情通常也不一样。其实最不该问的还是年龄和收入,随便向别人打探此二者,可能会产生妨碍交际的效果。在我们所讲的不问不谈里面,这两个是最忌讳的话题。
  第三,不谈涉及国家机密和行业机密的内容。人们往往都有好奇心,这是很正常的。不少人希望知道别人的事情,但是有些事情是有底线的。个人隐私就是底线;国家机密与行业机密也是底线。对于个人,不宜问隐私;国家机密和行业机密,也是不可以随便去打探的。我们国家有国家安全法和保密法。信口开河,会给别人不能被信任的感觉;打探机密则是违法乱纪。

  第44节:第四篇 交谈之道(10)

  第四,不谈非议交往对象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不能随便讲他人的坏话。比如,我到你家里作客,我就必须坚持〃客不责主〃。你请我吃饭,你老婆做的菜不好吃,我也得说好吃啊。但是有的人并不这样,人家结婚了请他吃饭,是人家请的啊。他去是去了,可偏要对人家所提供的饭菜挑剔一番。
  跟对方不熟悉的话,打交道的时候不能随便乱说,否则就会惹火烧身。
  有一次,一名日本人到我这里来。当时,日本的皇太子刚刚结婚不久,还没有生孩子。但是很多人比较关心这件事,它涉及到日本的皇位继承问题。那位日本专家坐下,我们有一名同志就问:〃请问,皇太子妃怀孕了吗?〃还好那个日本人不懂汉语,所以我就笑着告诉这位先生:你可以出去了。问这话的人问我为什么?我说你又不是她公公,她怀不怀孕关你什么事情啊。你为什么非要对人家来宾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第五,不谈诋毁领导、同行、同事的内容。常言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我们可以向别人提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但却家丑不可外扬。在外人面前,说到自己的老师,提及自己的同事、同学的时候,一定要主动维护他们。这是一个人的教养问题。你的母亲对你再不好,你能在外人面前谴责她吗?骂了妈妈,就是骂自己啊。你是她生的啊。她素质不高,你骂她的话,你的素质高到哪里去啊?其实,这里也包含一个人的个人品格问题。
  第六,不谈庸俗低级的内容。什么家长里短﹑小道消息﹑男女关系﹑凶杀惨案﹑黄色段子等等,这些都是格调内容庸俗的东西,是我们在与别人交谈时所不能涉及的话题。
  在正式场合,通常我们该谈什么内容呢?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另外一个问题,〃有所为〃。除了〃有所不为〃的话题之外,我们要谈的〃有所为〃的话题都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我们在此有所谓〃社交四宜谈〃之说。
  第一,宜谈双方拟定的话题。比如,我打算买你的车了,当然我就要围绕着车的话题展开与你的谈话。和售车的、售楼的,就要谈车价和房价。谈话时,往往必须就事论事。双方拟定的话题,就是正式场合所应该谈论的话题。
  第二,宜谈格调高雅的问题。与别人交谈时,最好选择一些能够体现你的见识或阅历的话题。要选择有文化、有品位的话题谈,这样做等于自己介绍自己啊。在人际交往中,既要了解别人,也要让别人了解自己、接受自己。通过谈话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格调和素养,这是一种非常理智的选择。历史的问题﹑哲学的问题﹑时下的政治热点问题等等,都是格调高雅的问题,都是可以作为谈话内容的。

  第45节:第四篇 交谈之道(11)

  第三,宜选轻松愉快的话题。男士和女士喜欢的话题,往往是不一样的。在大学里面,男生和女生喜欢的东西,真的不大一样。男生爱踢足球,女生也喜欢足球。但别忘记:大部分女孩是因为爱某个男孩子,才舍命陪君子跟他去看球的。
  有些话题太沉重了,谈起来并不太好。比如,你结婚了,我能在你婚礼喜筵上跟你谈预防爱滋病吗?那种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在喜筵上谈,就有点不合时宜。因为场合不对,太压抑,太沉重。你跟一些女孩子谈逻辑学问题,谈军事问题,谈哲学思辩方面的问题,谈先进的核技术﹑核武器﹑核设施﹑冷兵器﹑热兵器,是不是能把人家谈晕。我看得晕。你要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问题。
  比如,电影电视﹑名胜风光﹑烹饪小吃﹑休闲方式等等,都是通常适合与人谈论的轻松愉快的话题。这些话题都很轻松。此时我们一般不打探隐私,但是明星不在此列。当然这些都是根据聊天对象的兴奋点去谈的。实在没得谈,男人可以谈足球,可以谈军事;女人可以谈化妆品,谈时尚啊。别的真的没得说了,还有一个话题天气好吗?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啊。你到外地去的话,问问天气,虽是没话找话,但也聊胜于无了。
  第四,宜谈对方所擅长的话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向对方请教他所擅长的问题,其实是最容易讨巧的话题。此举还可以表示你的教养以及对对方的尊重,可谓一石三鸟。其一,你给了对方一个表现他的特长的机会。在交谈中,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未必是对方感兴趣的东西,所以你要给对方一个表现的机会。其二,显得我们自己虚心好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让对方表现而不是自我表现,实际上是一种谦虚。其三,可以以静制动。我们讲过:言多语失。少说话,则少出错,何乐而不为啊。当你和长辈、学者相处的时候,谈这个问题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但是,一定要确定是他最擅长的话题,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你问我:大S小S是谁,我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她们姓徐,还有什么什么媛。你问我:Twins是谁?我好像就知道是两个小女孩。你要让我再说具体的,我就不知道谁是谁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问陈景润:琼瑶最优秀的作品是哪部?恐怕没有哥德巴赫猜想让他更擅长、更清楚罢。所以说,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不能就其短、抑其长,那样会让对方尴尬和难堪。
  总的来说,我们所说的以上这四个话题,都是交谈时应该优先选择的。

  第46节:第五篇 登门拜访(1)

  第五篇 登门拜访
  拜访,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基本、最常规的形式。朋友一场,就要常来常往。你要认识别人,总不能在马路上随便撞见一个人就问:〃能认识你吗?〃接下来的问题,你与自己所认识的人怎么保持联系呢?基本方式有:打电话式,E…mail式,写信式。此外,经常见面更是常来常往的一种沟通方式。
  一般而论,最常见的社交形式就是拜会。所谓拜会,就是拜访。我到你家去,你到我家来,这就是拜会。如果是两位50年没见面的老同学见了面,他们彼此之间也会说话。但是就会存在隔膜,没有共同语言。而常来常往的人就不同,连对方家里养了几只小鸟彼此都一清二楚,因而他们之间会有共同语言,会有共同话题。
  那么,到亲朋好友家里做客是不是要遵守一定之规呢?当然要遵守其一定之规。这个一定之规,我们称为为客之道。对现代人而言,拜访时到底又有哪些为客之道呢?
  为客之道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客随主便。你到别人家做客,就一定得清楚自己的客人身份。拜访者是以客人的身份到主人家里去,这是一个自身的定位问题。有鉴于此,你就不能让主人感觉到你麻烦,感到负担或者勉为其难。作客时,一定要注意到互动的问题。作客时的互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客人要以主人的意愿为优先考虑。
  如果家里突然来了客人,主人往往会措手不及。所以我们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千万不能不邀而至。
  俗话说:登门拜访。就登门拜访而言,对客人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我们所讲的为客之道,总的来说是要客随主便。具体来说,有四点值得注意的问题。第一,要有约在先。就是一定要提前约定。第二,要上门有礼。登门的时候,要讲究礼节。不能破门而入。第三,要为客有方。在别人家里进行室内活动的时候,要将一些基本的规矩牢记在心,并付诸行动。第四,适可而止。拜访别人时,进与退均应遵守礼仪。
  我们在去别人家里做客的时候,怎么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为客有方呢?
  首先,要有约在先。这是做客的时候首先所要考虑的问题。
  有约在先,是为客有方的前提。有约在先要是没有做到,那么就谈不上为客有方了。所谓为客有方,是指我们在拜访他人的时候,一定要提前约定,不能充当不邀而至的不速之客。不要因此而打乱别人的日程和安排,让别人措手不及。每个人的时间都是非常宝贵的,你这样愣头愣脑的撞过去,难免会耽误别人的事情。具体来讲,我们所提倡的有约在先,实际上涉及到以下五个要点。
  第一,要约定时间。联络拜访他人的具体事宜时,首先要和对方讲清楚自己到达的时间,同时也要讲清楚自己离去的时间。
  有一次,一位朋友要来拜访我,他跟我说早上八点到。我一直在家里等着。结果他早上八点没来,晚上八点才来了。整整浪费了我一天的时间。其实他来了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就是和我聊聊天,然后借两本书。我想这种事情有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就足够了,没想到他一谈又谈到子夜十二点,结果毁了我那天所有的安排。

  第47节:第五篇 登门拜访(2)

  当时,我没有什么理由不等他,也不能赶他走。他年龄比我大,算是老大哥啊。
  有约在先,不仅要强调到达时间,而且还需要强调停留时间。这样做,才会让主人事先有所准备。让主人提前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好,使主人的下一个日程不会受到影响。
  第二,要约定地点。现代人的活动范围是很广泛的。与人约会时,除了住宅之外,还有很多地方可去,例如,酒店里的咖啡厅、郊外的私人别墅什么的。但是一般来讲,拜访是到家里去的。有的人的住处很多,城里有一间住宅,城外还有第二住宅什么的。你就要说清楚了双方到底在何处见面,你到哪个家去看他。我经常遇见这种事:我说去他家拜访,但是他没告诉我他在哪里等我。我去了吃闭门羹;结果他却在另外一个家等着我。他没说清楚,我也没问。另外一种可能,没准他在单位呢。人家说的等着你,可能是在单位等着你呢。这个点一定要特别注意。海外人士,一般不喜欢你到他家里做客。他喜欢在公司里会客,公事公办。办私事的时候,则一般喜欢在茶室﹑酒吧﹑咖啡厅之类的地方与客人见面。他们不喜欢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受到外人干扰。
  比如,你到我家里来,我得让我老婆作陪吧。学生想看看师母,师母得请假吧。但是这样作就会影响到她的其他安排。到外面的茶社去就没事了。她下班了,她忙她的事情。我们去茶社,两不相扰。
  第三,要约定人数。拜访任何人,都必须事先约定具体人数。也就是说清楚几个人去拜访,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一次,一位朋友说要到我家来。我说你来吧,因为是老熟人了。结果他不仅自己来了,老婆也来了。当然,太太来就来吧,可是孩子也来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带一个宝贝来也说的过去。可是他给我带来了四个孩子。他的孩子,他哥哥的孩子,他姐姐的孩子,还有一个不知道谁的孩子。他还告诉我说,小朋友们在电视上看到你的电视节目了,就想过来看看你。好家伙,我家成了幼儿园了。哄了这个,哄那个。这个哭,那个闹。我当时所写的东西的最后一张稿纸都找不到了,可能让哪个孩子拿去了。
  这位仁兄除了自己愣头愣脑撞上来之外,还带了人家不想见到的人。你想领孩子来是可以的,但是你得先打声招呼,比如说:〃金先生,我有一位朋友想来看看您,他是您的崇拜者,一直很想见到您,看了您很多书,有一些问题想向您当面请教。〃这样说,在我允许的前提下或许可以,否则就不合适,就是不邀而至。所以说有约在先,不仅仅是要约定时间、地点,而且还要约定具体来访的人数、人员。

  第48节:第五篇 登门拜访(3)

  第四,要约定主题。时间是宝贵的。一般而言,拜访他人之前,其主题亦应提前予以确定。比如,记者要采访我,就应该如此操作。有些记者很有经验,他会把他的采访提纲提前传真给我,或者用电子邮件发给我。
  有一次就发生了一个突发性事件,一位记者要采访我,他打来电话,只说要我等他。一共就这么几个字,然后电话就挂断了。我这个人是讲究职业道德的,于是就长时间地等他。因为联系不上他,他的手机也不在服务区,没办法我只好死等。我不知道他采访哪个具体问题?我的学术研究涉及的领域广了一点。我除了研究礼仪之外,还研究外交学。严格地讲,礼仪是外交学下的一个分支。我不知道他找我探讨我所研究的哪个具体领域?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