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帆战舰-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永华说道:“大将军,我军现在还不是跟李成栋闹翻的时候,还请大将军暂时忍耐。”

    郑成功点了点头,说道:“复甫放心,这点容忍,我还是有的。只是李成栋算什么,只有两省之地。老子现在都拥有四省的底盘,还让那个屠夫骑在老子头上,老子面子往哪里搁!复甫,派人去给永厉上凑,就说此次败军之责皆在我,自当贬降,请辞爵位!”

    陈永华想了想说道:“此计可行,大将军日后是要干大事的,一直担着永厉封的官爵,日后行事多有顾虑!”

    郑成功听到欣慰地说道:“复甫知我心!”

    接到郑成功的奏报,永厉慌了,忙召了瞿式耜进宫,说道:“瞿爱卿,你的敲打之计不行啊!你看,郑成功竟然连爵位都不要了!”

    瞿式耜苦笑着说道:“皇上,郑明严这是想以退为进啊!皇上当好言相劝,不然不知内情的人还会以为皇上无容人之雅量,对皇上的名声大不利。”

    永厉只好忙下旨安抚郑成功,郑成功却是上表辞谢不敢接受。

    看到郑成功死都不肯接受爵位,瞿式耜只好说道:“既然郑明严自行贬降,皇上大可分封他手下那些有功的将士们。即可安抚郑明严,同时又可施恩于其下。”

    于是永厉下旨封甘辉为崇明伯、林习山为同安伯,洪旭为永安伯,赫文兴为祥符伯,王秀奇为庆都伯,张进为建安伯,至于其他的将士,也都论功行赏,或是升迁或是奖赏。

    甘辉、林习山、洪旭、王秀奇、赫文兴、张进等将士齐齐上奏称身负皇恩,不敢受!

    肇庆这边拼命要加封郑成功以及他手下,南京这边却是拼命推辞,使者两边来回跑,骏马都累死了三四匹,事情还继续扯皮中。

第九十二章 新局面新策略() 
南京城内,甘辉率五万大军攻略江淮,攻下淮安后,也无力继续北上了。

    甘辉率大军留守,姚启圣被郑成功招回来了。

    郑府后院,郑成功和姚启圣两人相对而坐。

    郑成功叹了一口气说道:“悔不听熙止之言,才会遭此大败。以至于收复湖广之事功败垂成!”

    姚启圣忙回礼说道:“大将军严重了,以六万兵马力抗清军三十万,斩杀二十余万,力保安徽等地。古之名将也不外如是!”

    郑成功摇了摇头说道:“熙止就不用往我脸上贴金了,清军击败大西军后,又马不停蹄地千里奔袭。我军当时对抗的不过是一群疲军。如果是休整好的清军,我军当时根本就不能抵挡的住。”

    姚启圣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清军休整好,只怕大将军已经攻克九江,到时据城而守,以我军火器之利,清军只怕伤亡更大!”

    郑成功听到,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不好说,以我当时的心态,只怕就算坚城在手,也会出城与清军一战。”

    姚启圣不知道该怎么说,摇着纸扇沉默不语。

    以郑成功当时的心态,只怕真的会如此!

    郑成功说:“熙止,以我军现在的状况,一两年内都无法再出击了!难道这几年,就这样什么都不干吗?”

    姚启圣说:“当然不是,我军可做的事很多。我军这一年相继攻占了江浙、江南四省,有政法大学出来的学子,有原先投靠的官员,更有提拔的乡绅,人员混杂,大将军可趁此机会大力整治一番。”

    郑成功点了点头,脸色阴沉地说道:“这件事,我会派人去做的!”

    这段时间一直有密探回报说,有不少官员鱼肉百姓,甚至有人私通满清,以前因为一些顾忌,没有动他们。现在嘛,有时间好好教他们做人了!

    “还有就是以前满清圈了大部分土地,现在这些土地收回来,有地契的好解决,没有地契的却是一件麻烦事。有不少人上门闹事,死活说那些地是他们的,之前是给清军抢去了,现在要回去。而且税赋也是问题,到底是遵循大明的旧例,还是照着满清的,或者是从新定制,大将军心里要有数才行!”

    听到姚启圣说道土地,郑成功是一阵头大。

    华夏自古土地问题就是一大难题!

    就算是现代,其实都没有解决好的。自建国开始,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华夏。

    土地关乎朝政根据,一个不小心,就是动摇根基。

    郑成功小心地说道:“这件事,我会考虑清楚的!’

    姚启圣对于土地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提醒了郑成功后继续说道:“至于休养生息、劝桑农事,这些老生常谈之事,我也就不再详说,大将军都清楚。除了这些内事,我军需要注意的外事有三?”

    “熙止请说?”

    “第一就是我军在江浙地区占据地理、人和,所以行军作战多有乡绅、百姓相助,攻克容易。但此次出击,可以看得出我军在湖广等地缺少耳目,清军情况探知缓慢。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将军,我军要在湖广、北地广布耳目,以便于我军日后的行军作战。”

    郑成功沉思了一会儿,说:“理当如此,我会让陈永华联系各地的义士、乡绅做我军的耳目,同时让四海商行在各地广开粮行、布行、酒楼、青楼,收集信息!”

    姚启圣点了点头,“还有就是,现在我军占据闽浙、江南五省,李成栋占据广东、江西,大西军占据与云南、广西、贵州,以及与西川、湖南一部分,现在长江以南除了清军占据湖北以及湖南一部分,都被“忠于”大明的势力占据。除非谁公然打出名号背叛大明,不然我们三家谁都不能攻打对方的底盘。如果谁敢冒大不韪攻打另一军,只怕手下大半会叛变,受到另外两家以及清军的打压。我军并不惧怕他们,但如果跟他们起冲突的话,只会白白便宜清军。所以除非清军能击破他们,不然我们暂时是无法染指他们的底盘!”

    “你的意思是日后不再管他们的死活,我们只顾发展自己的!”郑成功问道。

    “恩,以前我军势弱的时候,只能跟其他人联手才能抵抗清军,但现在我军已经占据华夏最富裕的地区,粮广钱多,并不惧怕清军。下官认为不易再跟他们联手了,应当远交近攻,跟漠西的准噶尔部,沙俄同盟。”

    郑成功听到要跟沙俄结盟,断然拒绝道:“不行,沙俄狼子野心,一直贪婪我华夏土地,与他结盟,无意是开门迎贼。”

    姚启圣劝说道:“大将军,跟沙俄同盟只是暂时的,只要我军统一了华夏,必然还会跟沙俄作战,以定边疆。就如同大唐与突厥,唐初,唐高宗为了争取有利条件还不是跟突厥同盟,等到统一稳定了,唐太宗立马出兵攻打突厥。大将军,这都权宜之计!”

    姚启圣不是现代人,不清楚沙俄未来对华夏的伤害,不知道沙俄抢夺了华夏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来到这个时代,郑成功一是要驱驰鞑虏,光复汉室,另外的就是要完成现代没能干的事,干死鬼子、沙俄。

    郑成功坚决说道:“我军跟清军作战,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的事。两兄弟打架,什么时候轮到外人插手!跟沙俄同盟,我是绝对不同意”

    “既然这样,那只能分列满蒙了!满蒙并不是铁板一块,满清自从皇太极开始,一直对蒙古采取联姻政策,同时采取崇释以制其生。蒙古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满清是怀着敌意的,尤其是所谓的黄金一族,更是认为他们才是最尊贵的,不屑满清。大将军可派人去调拨他们的关系。”

    “好,只要利益足够,我就不相信他们不反!”郑成功阴冷地说道。

    “现在满清接连大败,下官相信清朝当中必然有不少心生异心。大将军当多派人去联系,让他们做内应,传递消息,甚至必要时能反叛,投靠我军。”

    “这个不是问题,清朝官员当中多有江南籍人士,他们与我老师钱祥益多有联系,我让钱尚书将那些人的名单写出来,我派人尝试策反。”郑成功说。

    “只要能做好这三样,再加上大将军一惯重视军纪,郑家军又训练有素,凭借火器之利,日后定能打败清军,收复北方!”

    听完姚启圣提到郑家军,郑成功沉思了一会儿,说道:“熙止,经过这次大败后,我发觉到郑家军士兵作战忠勇,我们的火器也犀利,但还是有所欠缺。我有意组建军事学院!”

第九十三 南京军事学院() 
军事学院!?

    姚启圣问道:“是像政法学院的那种专门培养军事人才的学院吗?”

    郑成功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打仗这么多年,我愈发觉得我们的军队体制是时候该做出改变了!”

    姚启圣静静地看着郑成功,等待他的解释。

    “在格物学院的研制下,我军的火器是越来越来厉害了。我们军中火枪兵、火炮兵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只是因为老兵的缘故还保留着不少弓箭手、刀盾兵等兵种。熙止,你也看得出弓箭手和火枪兵的功能有些重叠了,但弓箭的制作太过繁琐耗时,不适合大规模制作,所以我想改变军队,缩减兵种。”郑成功说道。

    姚启圣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大将军,如果只是想缩减兵种,直接删减就是,又何必费心费力建军事学院呢?”

    屁股决定脑袋!

    姚启圣熟读兵法、懂兵事,但到底是文人,对军官有着天然的不屑和对立。

    郑成功摇了摇头说道:“兵种不一样,战法也会不同的。到现在为止我军的作战模式都是老式的作战方式,这些方式已经不适合我军,不适合未来以火器为主的作战了。是时候该建立一所军事学院,不光是培养军官过硬的素质和军事本领,更是研究探讨火器作战模式的地方。

    其实很久以前我就像建立了,但当时清军气势咄咄逼人,我们整天要为生存作战,实在没有那个条件。二来我除了要忙着带兵作战,还要忙着处理政务,实在是没有时间。

    现在好了,我们有自保能力了,只要条件允许、措施得力,二年之内,我郑家军就能训练出一批为我华夏抛头颅,撒热血,英勇奋斗、坚贞不屈,直到壮烈牺牲的中下级将士。”

    姚启圣有些怀疑地说道:“大将军,下官并不像打击你的热情,但你说的似乎太过理想化了!”

    “哈哈哈……熙止,难怪你会有此怀疑。我设想中的军事学院,可不单只是学习杀人技术的。所有进入学院的人,首先就是要接受思想教育。没有正确思想指引的军队,是盲目的军队,要想战胜敌人,就要保证自己队伍思想的先进性和正确性!”

    郑成功笑着说道。

    他妹的,从小到大,被填鸭式接受那该死的思想教育,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

    老子当然受过的苦难,现在要十倍百倍的折磨别人了。

    不背个一万遍八荣八耻,老子跟你们姓!

    姚启圣说道:“下官愿闻其详!”

    “我详细解说给你听,我设想的新式军队主力作战只有骑兵、火枪兵和炮兵三种,像是弓箭手、刀盾兵之类的都不再编入军队,规划到地方守备兵。

    然后10个战士为1个班,5个班为一排,5个排为一连,三连为一营,三个营为一团,三团为一旅,三旅为一军。军分为常备军和非常备军。常设军驻守在军事区,每五年一轮换。非常备军的士兵平时都在军事学院学习训练,战时从随时抽调组成各军出征。”郑成功说道。

    姚启圣有些疑惑地问道:“大将军,往常统兵打仗,讲究的是一个兵不离帅,帅不离兵,这样才能上下相知,奋勇杀敌。如今兵帅分离,士兵们又如何知道该听从何人命令?如果这些士兵拒不听从将领命令的话,如此岂不危哉?”

    郑成功挠了挠头说道:“熙止,你说的我都设想过。为了能让士兵更好认识自己的长官,我会重新设计军装的。新式军装能很容易就让士兵知道那个是班长,那个是排长,那个是连长……”

    “但大将军,这些说到底都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并没有从实际上有改变!”

    “对。所以在每个排中我会设立一个指导员,他们单独编制,归属政教处这一系统,有随时上报之权。当统兵将领有叛国投敌意图时,这些政教处的官员,有权解除领兵将领的职权。除了战时受正式统兵将领节制后,平时只受我指令。这些指导员专门负责解决士兵的思想问题,保证士兵的利益和待遇。”

    “类似于监督那样的职位?”

    “有一点,但这些指导员更重要的职责是保证士兵思想的正确性,以及他们的利益和待遇!”

    “如果是这样的话,比起统兵将领,士兵只怕更加拥戴这些指导员!”

    “熙止想的不错,日后统兵将领只怕会倾向于职业将军!”

    “原来是这样,统兵的不带兵,带兵的不统兵!如此,院长一职是非大将军莫属了!”

    “哈哈哈……其他人,我可不放心。”郑成功肯定地说道。

    在郑成功大力推动监督下,一千多亩地,在上万青壮的劳动下,南京军事学院建立的很快,新式水泥、石头是主要的建造材料。

    郑成功自任军事学院院长、姚启圣担任祭酒、陈永华担任政治主任。

    新式军队主力作战兵种只有三种,骑兵、火枪兵、火炮兵,但不意味着军队中就三种人了。

    正副干部,指导员,记录功劳、过失的随军文笔史,每个连还配备专门的炊事班,这些人数加起都有大约60人了。

    除了主力作战兵种外,还有侦察兵,特种作战兵等,不过这些,郑成功心里也就是知道一个大概,具体的训练培育还需要慢慢摸索。

    建院初期,南京军事学院只设立了基础训练部、政治部、参谋部、海军、陆军、医务兵六大系,后来随着时间的退役,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制度。

    开办了基础军事学院和高级军事学院,基础只培养团级以下士官,南京高级军事学院,专门培养高级将领。

第九十四章 军校() 
清晨,东边的太阳才刚露出笑脸。

    郑成功穿着一身亲自设计的仿制华夏88式元帅服,穿着牛皮长筒鞋,腰板笔直,服装挺刮,马靴锃亮,拿着细软的竹鞭,走进了南京军事学院。

    随着铁制的哨声急催的吹响,尖锐的哨声响彻军营。

    听到哨声,一排新式水泥建成的楼房中顿时响起一阵起床、穿衣服、洗脸等声音。

    一个老兵正大声倒数着,“176、177、178、179、180,时间到!”

    老兵刚喊完时,还有上百个新兵拉着裤子,抓着衣带急匆匆地跑过来。

    老兵看到顿时脸色一暗,大声喝道:“哨声响起,三分钟不到者,立马滚去操场跑二十圈!”

    听到这惩罚,很多新兵蛋子脸色发青了。

    二十圈啊!

    南京军事学院里的操场可是400米的,20圈,就是m 平板电子书0米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早操可是训练跑步,距离不会短于5000米。

    听说现在还只是轻装跑,以后可是会加上全副武装进行五公里以上的越野。

    现在跑m 平板电子书0米,再加上5000米,还要不要让人活啊!

    而且进餐时间一过,伙食班的那帮人可不会在乎你是不是吃过,立马关门。

    到时候没有吃的,只能是饿上一上午。

    为了早餐,起床迟到的新兵蛋子只好咬着牙,在操场上玩命地奔跑。

    整整两个小时,百多号新兵才胳膊跌跌撞撞的冲过终点。

    一跑完,啥都不说,连滚带爬的冲向饭桌,也不管手是否干净,抓起馒头就往嘴里塞,也不管粥热不热,端起就往嘴里。

    填饱肚子是正道!

    没有吃饱,上午哪有力气完成训练。

    百多号人急急忙忙抢着食物,一顿虎吞乱嚼。

    吃饱了,这群新兵带着一身臭气在绿荫下,听着大将军授课。

    当初让读书人去格物学院教书,都有很多不愿意。

    现在竟然要教导一帮莽汉,这些自视甚高的读书人不乐意了,就算将束脩提高到每月五两,也只是招到六七个,远远不够。

    不得已,很多时候郑成功、陈永华等几个文官都需要亲自教导了。

    南京军事学院虽然建立了,但也只是建了一些基础建筑,很多东西还不完善,需要慢慢改善。

    创业初,一切从简!

    将近六千的新兵坐在一排松树的绿荫下,看着大将军站在黑板前,拿着黄泥做的粉笔,教三字经。

    黄土为纸,竹子当笔,士兵一笔一横地认真在地上划着。

    虽然郑成功花了大力气去发展经济,但是这一切都不是一时半刻能改变的,而且很多人短时,觉得孩子早点出来赚钱才是正途。

    真的肯花钱让孩子去读书的人不多,能读得起书的就更少了。

    参军的人有将近七八成没有读过书的。

    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这些粗汉都很珍惜,认真学习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朗朗的三字经背诵声在军事学院中久久回荡着。

    郑成功背着手,拿着皮鞭走来走去。

    听到谁没有坐直、背错、睡觉,直接就是一鞭子抽过去。

    本将军那么忙都跑过来陪着你们这帮混蛋,你们还敢偷懒,反了你们!

    休息顺便学习了一个小时,新兵恋恋不舍地离开树荫,开始了上午的训练。

    偌大的练武场上树立着许多障碍物,新兵跑了一千多米,突然眼前就出现了一道一人高的石墙,助跑一跃而上,双手抓紧然后翻身过去。

    再跑个五百米,地面铺了一层层的铁丝网,匍匐前进。

    走平衡木、跨水沟、单臂悬挂……

    郑成功照着自己记忆中影视里面的项目,在南京军事学院操练着这帮新兵。

    三个来回,个个新兵就像被水里捞出来似的,全身湿透,趴在地上苟延残喘。

    上午的训练一结束,很多新兵吃午饭时,吃着吃着,嘴里咬着馒头,直接就躺下睡觉了。

    ……

    下午,这些新兵需要按照各自的兵种分开练习。

    火枪兵是双手举着一杆木杆,木杆最前端挂着一块石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