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原江宁巡抚蒋国柱,郑成功还启用了大量原满清伪命的官员,以及起用当地的名宿,有名望的人士,以求尽快平定应天府。
第七十一章 纳妾()
三月二十四日,大吉,诸事皆易!
南京城内充满喧哗喜庆的气氛,锣鼓声喧腾,从白昼一直闹到夜晚,就没有停过。
原大明魏国公的府邸,在清军攻占后,徐文爵降清被贬为平明,他的府邸也被清军霸占了。
现在郑成功收复南京城后,这座府邸也变成了郑府。
在苏州时,郑成功就和沈家有约定,收复南京城后,就是两家成亲之时。
今天就是郑成功迎娶沈家嫡女沈若兮的日子。
虽然是纳妾,但为了给沈家情面,也是为了招揽江浙乡绅的心,这场婚礼操办的很隆重。
郑府门前大摆流水宴席,招待街坊邻居,往来商户。只要是人就可以坐下来吃喝,还不用送礼!
门口,唱喝官大声念报来客名字。
在郑成功手下混的文武官员,全都来给郑成功道贺了。
即使是不能脱身的,也都给郑成功送来了贺礼。
大西军的孙可望、李定国几人,肇庆的李成栋、永厉帝也都派人送来贺礼意思意思。
南京城被郑成功被攻破,苏淞提督马逢知立马派人送信表示归降。
这次郑成功纳妾,他更是亲自带人赶来祝贺。
甚至连安徽、徐州等地的满清伪命的不少官员都暗暗派人送来贺礼。
府内摆满宴席,往来人等,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郑成功重生前,虽然没结过婚,但同学的婚礼也少参加。
还以为婚礼也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就送入洞房了。
没想到今儿个,郑成功是彻底服了。
这迎亲的礼节,怎么就这么的繁琐呢?
一天下来,简直是比打仗还累。
而且身为主家,手下那么多,喝了这个人的敬酒,又不能不喝另外一个人敬酒。
一天下来就是不断接见宾客,接受祝贺然后喝酒,将自己折腾得吐了三次,呕了两次。
这还是旁边有林习山、甘辉几个心腹武将在旁边帮忙挡酒的结果。
好不容易,终于完成了流程,前脚刚准备进洞房,就被刘国轩他们几个拦住了,继续敬酒。
看着哄闹的刘国轩、陈永华两人,郑成功心中大恨。
自己好歹也是你们的主公,怎么就不给点面子呢?
刘国轩你们两个给老子等着,等你结婚那天,老子带人不灌你进不了洞房不性郑。
勉强喝了一杯后,郑成功立马装醉,被下人掺扶着进洞房。
自打和郑成功拜完天地,送入洞房之后,沈若兮就一直坐在牙床上,头戴凤冠,身穿霞帔,头上盖着大红的盖头,一动不动。
这新人的规矩,盖头只能由夫君挑开。
沈若兮坐着等了大半天,还是不见郑成功的人影。
沈若兮心里是又期盼,又害怕,这样无声的等待,实在是让他等得有些焦急不安。
回想着郑成功的事迹,沈若兮心里充满迷茫。
说陌生吧,自己还没有跟郑成功正式见过面。
或说郑成功没见过自己。
当日郑成功跨马进城的时候,沈若兮是在门口远远的看过他的身影。
可要说不陌生吧,也确实不陌生!
在和闺蜜的谈话中,时常谈到男人的话题,聊的最多也就是郑成功了。
爹爹也是时常夸赞郑成功的仁义和忠肝义胆。
可以说郑成功的每一步成功,以及一举一动,沈若兮都是清楚的,从这一点上,沈若兮对郑成功还真谈不上陌生。
大明的女人是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跨的。这样的小天地,沈若兮又能做什么?
不外乎是读书作画,闲时看的书,除了四书五经,《女则》之类的,也就是《西厢记》或者是传记看的多了。
看多了,沈若兮也时常会幻想自己的丈夫会是个大英雄,大侠士。
郑成功这样人人传唱的英雄,其实早就深深印在沈若兮青春萌动的心。
原本还当做是一种幻想,可谁成想,今天自己真的要嫁给大英雄郑成功。
沈若兮一时间真是百感交集。
郑成功装作不胜酒力,在下人搀扶下跌跌撞撞走进房间。
听到声响,沈若兮偷偷的撩开了盖头的一角,看到他喝醉了。
沈若兮刚惦着起身扶郑成功上床安息,可突然看见郑成功一走进房间,就挣脱了搀扶。
郑成功站稳身体后,对两名吓人说道。“好了,你们退下吧,我能自己进去!”
说完,郑成功坐在椅子上,拿起茶杯倒了一碗水喝。
沈若兮吓的把偷撩开的盖头赶紧放下,坐回床上,一动也不敢动了,心里更是突突突的乱跳。
郑成功看到沈若兮的动作,嘿嘿笑了笑,站起身来。顺手拿起了桌上的金如意,用它挑开了沈若兮的大红盖头。
郑成功这也是第一次见到沈若兮,仔细地观看当真是惊艳呀!
年纪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五官精致,藏着淡淡惊惶的美眸夺人心魄,双颊胜花,眼波似水,肤如凝脂,白里透红,在灯火的衬托下,更显得越发的娇艳,真是说不出的妩媚。
被郑成功盯视着,沈若兮芳心乱跳,玉体不安,粉颈更是一片红艳。
看着眼前二八的佳人,郑成功腹中升起一阵火。
十六岁!
这,老子是做禽兽,还是该做禽兽不如呢?
郑成功正在劝说自己,现在是明朝时。
听母亲说过一些男女之事的沈若兮面红过耳,说的如同蚊子声般:“夜深了,夫君,该安息了!”
听到这诱、惑性极深的暗示,郑成功是什么都忘了。
管他十六还是十八,这个时代都是合法的!
郑成功轻轻地拉过的沈若兮身子,那柔软细嫩如丝温玉柔香的娇躯依靠在肩膀上。
拥抱玉人,贪婪地嗅闻着娇躯浑然天成散发出的幽香,郑成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由自主地躁热了起来,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
一把将她推到在床上,双手来回游走。
沈若兮呼吸变得有些急促起来,娇躯轻颤一阵之后,羞涩的说道:“夫君,把灯熄了好吗?”
“办事要紧!”
第七十二章 文士(上)()
新婚之际,正是缠绵如漆似胶的时候。
郑成功携沈若兮在警卫的护卫下,乘画舫夜游秦淮。
十里秦淮五洲韵士,六朝胜迹铭镌千载风流。
前世就听说过十里秦淮的风情,今世怎么也要体验一下。
沈若兮身为沈家的嫡女,自小就受名师指导,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诗词歌赋,无所不会。
画舫仓中,沈若兮坐下轻弹古筝大曲《高山流水》。
沈若兮低头抚琴,纤指若兰透骨香,一缕长发倾泻而下,说不尽的美丽清雅,高贵绝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最是那低头一笑,千种风情绕眉梢!
看看抚琴的沈若兮,郑成功不由地感叹这样绝色的佳人,如果不是在古代,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的头上?
郑成功闭目倾听着,将近四月天,此时正是春末夏初之际,微风吹拂,让人感觉格外的清爽。
一首曲完,郑成功将沈若兮拥入怀中,看着窗外的夜色。
万物已经从冷冬彻底醒来,夜色中虫鸣声显得更加清脆。
江水东逝水,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画舫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连日来处理政务的烦躁都消失了,剩下的是心底一片宁静。
正在这个时候,画舫刚好转过一个湖胛,眼前一亮,正面却是一艘灯光灿烂的大船。
郑成功本来没有在意,但突然一声怒吼吸引了他的注意。
“钱受之,你的好徒弟做的好事!竟敢公然坐龙椅,他是何居心?”
“太冲贤弟,明严不过是一时放纵,你又何必斤斤计较!”
“钱受之,一时放纵,亏你说的出口。只怕你是想做帝师吧!”
“黄太冲,我好意邀你来共商大事,你且一直抓住细枝末节不放,又污蔑吾,又是何居心?”
“细枝末节?君子修身立品,以礼仪当先。逾越不尊,与王莽、曹操之辈何异!”
“郑明严不惧身险,亲率大军北伐,收复大明旧都。海内名士皆称赞郑明严忠义,乃大明郭子仪。有郑明严、李廷桢等人舍生忘怀,才有如今大明中兴局势。正需要借藉为用,你且一直造谣他王莽、曹操之辈,是嫌鞑子兵不强,想再树树敌吗?”
“钱受之,你强词夺理!”
“黄太冲,你目光短浅!”
……
郑成功听着关于自己逾越的争吵,微微一笑。
坐龙椅这件事果然如同自己所想的那般,引起了争议,也让自己看清谁对大明还抱有忠心,谁又心向自己。
郑成功手轻拍沈若兮,意示她起身,他想出去。
沈若兮收拾一下郑成功略显凌乱的衣裳后,就起身恭顺地站在一旁。
郑成功走出画舫,站在船头,看着空幽的天际,大声地吟诗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念着太祖的《沁园春·雪》时,大船原本吵闹的声音停止了。
许久,突然有人拍手大喝道,“好一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好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词激昂之势,虽东坡、弃疾犹未能抗手。今闻此诗,我辈感概无言矣!敢问是哪位豪杰所作,苏州顾炎武求见!”
说完,大船走出一个身穿士子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到画舫船头背手远望天际,正在装逼的郑成功,拱手说道:“先生,我等深佩先生大才,可否赏脸过来一叙?”
废话,如果不是怕自己突然登门上船,会让你们误会。
老子需要大声吟诗吸引你们的注意吗?
你以为在船头吹着冷风装逼很舒服啊!
郑成功忙拱手回礼道:“相请不如偶遇,如此在下就打扰了!”
双船靠近,顾炎武看到眼前的这个人神采飞扬,气宇不凡,那四周站着的人似乎是护卫,个个威武非凡。
此人非一般人!
顾炎武问道:“敢问先生大名?”
郑成功轻声说道:“吾南平郑明严!”
顾炎武听到惊讶的一时说不出话来,虽然他知道此人非凡人,但怎么都没有想到会是郑成功,尤其是刚才船上的人还在议论他,没想到正主就来了。
顾炎武不知道还该不该继续邀请他的时候,郑成功已经自顾走进大船了。
一走进,郑成功环视了一遍船内的人,有男有女,大概是二十几个人,只不过除了钱谦益以及他的妻子柳如是自己认识外,其他人一个都不认识。
钱谦益看到进来的人竟然是郑成功,一时呆住了。
自从南京城破前,郑成功逃回福建起兵抗清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
这次听到郑成功收复南京,钱谦益才从家乡常熟返回南京。
昨天刚回到南京,没有第一时间去见郑成功,反而是在秦淮邀请了几个好友,在此劝说他们投靠郑成功。
除了是想在郑成功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钱谦益还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郑成功。
若论官职,郑成功都已经是郡王了。他还是白身。
若论师长,钱谦益还没有那个脸面。因为他曾经因为怕死投靠过鞑子,不敢以师自称。
钱谦益还在考虑该用什么身份跟郑成功打招呼时,郑成功已经躬身说道:“先生,多年不见,近来安好!”
看郑成功行弟子礼,钱谦益感到非常的受用,立马挺直身体,左手扶须,一副师尊的模样点点头说道:“不错,明严,这几年你干得不错。有你这个弟子,为师很欣慰!”
听到钱谦益称呼眼前的人为明严,船上的其他人立马反应过来,此人就是郑成功。
所有人看到郑成功突然来到,不仅猜想,是有心还是无意!
第七十三章 文士(下)()
郑成功走进船舱,钱谦益忙向郑成功介绍在座的人。
邀请郑成功的是苏州的顾炎武,跟钱谦益大声争论的是桐城方以智,同来的有余姚黄宗羲、黄宗炎、扬州冒襄冒辟疆,其夫人董小婉,休宁胡正言,宁波高斗魁,乌程陈忱,昆山归庄,苏州徐枋,李香君。
郑成功一一跟他们拱手行礼,黄宗羲等人也都回礼,只有方以智随便一礼就是算过了。
刚坐定,方以智就冷笑一声说道:“世人皆说大将军忠义,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郑明严,你意学曹阿瞒乎?“
现在实力越来越强,郑成功不打算继续包装自己忠臣的形象了。
不过不继续包装,和承认自己是叛臣,是两回事。
郑成功微微笑着的坐在椅子之上,谈谈地说道:“公道自在人心,我是忠是奸,自有历史来评价!你又有何资格来审问本将军!”
“你……”方以智把手一背,把脸一扭,不再看着郑成功。
方以智不说话,郑成功却不肯放过他,现在船上坐着的这几个人都是有声望的人。
他们回去随便宣传一下,就容易在文士圈给自己带来麻烦。
郑成功不要求他们都支持自己,但也绝对不能拖自己的后腿,不然就不要怪他心狠手辣了。
乱世,想要让你一个人消失,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郑成功轻蔑地说道:“座谈清流之辈,上不能保家卫国,下不能安民救济。有何颜面妄议他人!”
方以智气得有点哆嗦道:“黄口孺子,何敢乃尔!我等心系天下苍生,为乾坤社稷,生死皆置之于度外,又岂是你所能污蔑!”
郑成功不屑地笑道:”心系天下苍生,为乾坤社稷?好一个心系天下苍生,为乾坤社稷!敢问你对天下,对社稷有何功德?”
这问,方以智哑口无言。
方以智三十岁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被农民军俘获,农民军对他严刑拷打,“两髁骨见”。
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侥幸乘乱南逃,辗转奔向南京投奔南明弘光政权。
当时,仇敌阮大铖把持南明弘光朝政,方以智受到排挤,流寓岭南、两广一带以卖药为生。
弘光政权覆灭后,方以智在1647年参与了拥立永历政权的活动。
永历时期被太监王坤诬劾免职,流落广西。
清军攻克广州时,方以智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
方以智是忠君爱国的,这点郑成功不否认。
但方以智的政治军事才能就马马虎虎了,不然就不会投靠谁,谁倒霉!
看到方以智不敢回答,郑成功自傲地说道:“吾以败军之际,危难之间起兵反清。夙夜忧叹,惟恐不效。为乾坤社稷,亲自领兵作战,百战才得以光复闽地!今兵甲已足,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明室,还于旧都。皆吾之表率!你方以智有何功德,胆敢说心系天下苍生,为乾坤社稷?”
说道最后,郑成功站起来,怒视方以智。
多年的战场生涯,郑成功养成了一股杀气。本来就是威严之相,如今这一沉脸,更是杀气腾腾,渗人胆寒。
被郑成功这一喝,方以智吓得不由的向后一退,跌倒在地。
钱谦益看到方以智出丑的样子,暗暗高兴,不过样子上还是对郑成功喝到:“明严,不许对鹿起先生无礼!”
郑成功忙拱手说道:“不敢,弟子只是想为自己申辩!”
方以智是书生一个,也就是发发文章,喊喊口号,再不就是奔跑四方,劝说别人起义反清。
但顾炎武、黄宗羲几个却是不同,他们是亲自领导起义反清过的。
当年的书生意气,在经过几年的磨炼失败后,都变得务实起来。
顾炎武拱手说道:“口似悬河,舌如利刃,于世无用!大丈夫当如大将军耳,持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谈笑封侯!谢大将军指教,忠清明白了,恳请大将军录用,为天下社稷献一份力!”
郑成功大喜,连忙搀扶起顾炎武说道:“快快请起。本将军得先生辅佐,实乃平生之幸!”
随后,郑成功又顺着顾炎武给的台阶,对方以智说道:“鹿起先生莫怪!刚才本将军乃是戏口尔,还请先生见谅!”
方以智很恼火郑成功消了他的面子,只是今天宴会是钱谦益发起的,就算不给他面子,还的给顾炎武、冒辟疆几个面子。
方以智随意地一拱手说道:“不敢!”
摆平了这些人后,郑成功没有再理会方以智,在酒席中与顾炎武、王夫之几人相谈甚欣。
顾炎武、方以智全都是畅抒己见,提出各自的对时政和时局的看法及建议。
郑成功一开始听着还觉得有点意思,但越听越感觉这帮人根本是书生之谈。
顾炎武他们还好一些,虽然有点脱离实际,但到底不算离谱。
方以智就扯蛋了,在宴席上,喝多了酒的他甚至意气风发地提出。
永厉帝坐镇南京,号令天下诸侯勤王。然后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