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卡耐基全系列丛书 相信大家都知道吧!6本txt下载-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心理学上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以科学证明:必须要有自我牺牲或者是约束,才能达到自我了解与快乐。”  
  卡耐基认为,多为别人着想,不仅能使你不再为自己忧虑,也能帮助你结交很多的朋友,并得到很多的乐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耶鲁大学的威廉·李昂·费尔浦教授说:  
  “每次我到旅馆、理发店或者商店去的时候,我总会说一些让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高兴的话;也就是把他们当做是一个人,而不是一部大机器里面的一个小零件。有时候我会恭维一个在店里招呼我的小姐,说她的眼睛很漂亮——或者说她的头发很美。我会问一位理发师,这样整天站着,会不会觉得累?怎么干上理发这一行的?在这一行干了多久?剃过多少头?我发现,你对别人感到兴趣的时候,就能使他们非常高兴。我常常和那个帮我搬行李的服务员握手,使他觉得很开心,整天都能打起精神工作。在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我走进纽海文伯路餐车吃午饭,挤满人的餐车几乎象一个疯人院,服务非常慢,等到那个侍者终于把菜单交给我的时候,我说:‘那些在后面热得要死的厨房里烧饭的人,今天一定苦极了。’那个侍者开始骂了起来,他的声音充满了怨恨。起先,我以为他是在生气。他大声地说,‘到这里来的都埋怨东西不好吃,骂我们动作大慢,抱怨这里太热,价格太高,我听他们骂已经十九年了。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对炊事员表示同情的人,我真想求上帝能多几个象你这样的客人。’“这个侍者之所以这样吃惊,是因为我把后面那些黑人炊事员也当做人看待,而不只是一个大铁路机构里面的小螺丝。  
  一般人所要的,”费尔浦教授继续说,“只是别人把他们当人来看待。每次我在街上看到牵着狗的主人时,总是夸那条狗很漂亮,然后我继续往前走,再回过头去,通常都会看到那个人用手拍着那条狗表示喜欢。我的赞美使他也喜欢起他那条狗来。”  
  卡耐基指出,如果你想消除忧虑,培养平安与幸福,请记住这条规则:  
  “要对别人感兴趣而忘掉你自己,每一天都做一件能使别人脸上带来快乐微笑的好事”。  
  洛克菲勒早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全心全意追求他的目标。据他的朋友说:“除了生意上的好消息以外,没有任何事情能令他展颜欢笑。当他做成一笔生意,赚到一大笔钱时,他会高兴地把帽子摔到地上,痛痛快快地跳起舞来。但如果失败了,那他会随之病倒。”  
  就在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时——财富象威苏维火山的金黄色岩浆那般,源源不绝地流入保险库中——他的私人世界却崩溃了。许多书籍和文章公开谴责“标准石油公司”那种不择手段致富的财阀行为——和铁路公司之间的秘密回扣,无情地压倒任何竞争者。  
  在宾夕法尼亚州,当地人们最痛恨的就是洛克菲勒。被他打败的竞争者,将他的人像吊在树上泄恨。充满火药味的信件如雪花般涌进他的办公室,威胁要取他的性命。他雇用了许多保镖,防止遭敌人杀害。他试图忽视这些仇视怒潮,有一次曾以讽刺的口吻说:“你尽管踢我、骂我,但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方式行事。”  
  但他最后还是发现自己毕竟也是凡人,无法忍受人们对他的仇视,也受不了忧虑的侵蚀。他的身体开始不行了。疾病从内部向他发动攻击,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起初,“他试图对自己偶尔的不适保持秘密”。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头发——全身烦恼和精神崩溃的肉体病症——却是无法隐瞒的。最后,他的医生把实情坦白地告诉他。  
  他只有两种选择:财富和烦恼——或是性命。他们警告他:必须在退休和死亡之间作一抉择。  
  他选择退休。但在退休之前,烦恼、贪婪、恐惧已彻底破坏了他的健康。美国最著名的传记女作家伊达·塔贝见到他时吓坏了,她写道:“他脸上所显示的是可怕的年老,我从未见过象他那样苍老的人。”  
  医生们开始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们为他立下三条规则——这是他终生彻底奉行不渝的三条规则。  
  1、避免烦恼。在任何情况下,绝不为任何事烦恼。  
  2、放松心情。多在户外做适当运动。  
  3、注意节食。随时保持半饥饿状态。  
  洛克菲勒遵守这三条规则,因此而挽救了自己的性命。退休后,他学习打高尔夫球,整理庭院,和邻居聊天,打牌,唱歌等。  
  但他同时也做别的事。温克勒说:“在那段痛苦及失眠的夜晚里,洛克菲勒终于有时间自我反省。”他开始为他人着想,他曾经一度停止去想他能赚多少钱,而开始思索那笔钱能换取多少人类的幸福。  
  简而言之,洛克菲勒现在开始考虑把数百万的金钱捐出去。有时候,做件事可真不容易。当他向一座教堂奉献时,全国各地的传教士齐声发出反对的怒吼:“腐败的金钱!”  
  但他继续捐献,在获知密西根湖湖岸的一家学院因为抵押权而被迫关闭时,立刻展开援助行动,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援助那家学院,将它建设成为目前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  
  他也尽力帮助黑人。象塔斯基吉黑人大学,需要基金来完成黑人教育家华盛顿·卡文的志愿,做毫不迟疑地捐出巨款。他也帮忙消灭十二指肠虫。当著名的十二指肠虫专家史太尔博士说:“只要价值五角钱的药品就可以为一个人治愈这种病——但谁会捐出这五角钱呢?”洛克菲勒捐出数百万美元消除十二指肠虫,解除了使美国几乎一度陷于瘫痪的这种疾病。然后,他又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及无知。  
  象洛克菲勒基金会这种壮举,在历史上前所未见。洛克菲勒深知全世界各地有许多有识之士,进行着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但是这些高超的工作,却经常因缺乏基金而宣告结束。  
  他决定帮助这些人道的开拓者——并不是“将他们接收过来”,而是给他们一些钱来帮助他们完成工作。  
  今天,你我都应该感谢约翰·D·洛克菲勒,因为在他的金钱资助下,发现了盘尼西林以及其他多种新药。他使你的孩子不再因染患“脊骨脑膜炎”而死亡;他使我们克服了疟疾、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白喉和其他目前仍危害世界各地的疾病。  
  洛克菲勒把钱捐出去之后,是否已获得心灵的平安?他最后终于感觉满足了。  
  洛克菲勒十分快乐。他已完全改变,完全不再烦恼。  
  介绍大家认识一位打字小姐艾莉丝,她的故事真是耐人寻味。  
  这天晚上,艾莉丝回到家里时,已经精疲力尽了。头痛、背痛,疲倦得连饭也不吃就想上床睡觉。她的母亲再三动员,才勉强坐到桌前。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她的男朋友打来的,约她出去跳舞。她的眼睛突然亮了,精神顿时振奋起来。她冲上楼去,换上那套心爱的天蓝色衣裙,一阵风似地冲出了家门。她一直跳到半夜才回来,不但不再感到疲倦,甚至兴奋得不想睡觉了。  
  真是不可思议:八小时前她是那么疲惫不堪;八小时后,又是这般精神焕发,她是真的那么疲劳吗?是的。但这不是由于工作的劳累,而是由于对工作的厌烦。  
  在我们中间象艾莉丝小姐这样的情况,真不知有几千几百万呢。但不知你是不是也是其中的一个?  
  艾莉丝小姐的故事,分明告诉我们: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比肉体劳动更容易产生疲劳。一个人感觉厌烦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都会降低,而一旦当他对面临的事情发生了兴趣,他的新陈代谢的作用又会立刻加速。这时使他感到的是兴奋,而不是疲倦。  
  事实果真如此。最近卡耐基在加拿大矶山路易西湖畔度假,钓了好几天的鲑鱼。要穿过比人还高的树丛,跨过横七竖八的树枝,爬过很多倒下来的老树,但一点也不感到疲倦。  
  为什么呢?因为钓鱼正是我的兴趣所在。如果觉得钓鱼是一件令人烦闷的事,那他恐怕早就会为了在那海拔七千英尺的高山上奔波而感到精疲力尽了。  
  几年之前,哈南·霍华也使一个没有意思的工作变得很有意思,以致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  
  他当时的工作的确没有意思,就是在高中的福利社里洗盘子、擦柜台、卖冰淇淋,而别的男孩子们却在玩球或是跟女孩子约会。可以想见,他是不喜欢这个工作的,但又不能不做。于是,他便利用这个机会来研究冰淇淋是怎样做成的,里面有些什么化学成份。结果使他成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奇才。  
  他对食物化学特别有兴趣,后来便进了麻萨诉塞州州立大学,专门研究食物与营养。纽约可可公司悬赏一百美金,举办可可和巧克克力的应用论文比赛,你猜谁得了头奖?一点不错,就是哈南·霍华。  
  后来,他开设了一间私人实验室。卫生当局通过一条新的法案:必须计算牛奶里所含细菌的数目,哈南·霍华就成为这方面的行家。  
  现在,我们来估算一下,从现在开始,再过二十五年,哈南·霍华将会怎样呢?现在从事食物化学实验工作的人,到那时候也许都退休了,也有的可能已经“作古”,一批年轻人将要接替他们,而哈南·霍华也许就是这一行的领袖人物了。  
  而当年从他手里买过冰淇淋的小伙子,说不定倒是年华虚度,一事无成呢!  
  你大概听说过无线电新闻分析专家H·V·卡腾堡的名字吧?他也经历过一个把毫无意思的工作变得有意思的过程。  
  年轻时的卡腾堡真是穷愁潦倒,分文不名。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推销立体观测镜的差事。你知道这种立体观测镜吗?就是用两张相同的照片,透过观测镜的两个镜头,叠合成一张立体照片。卡腾堡开始在巴黎推销这个玩意的时候,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可是,他却成了一个十分出色的推销专家。他告诉卡耐基说:“我依靠的只有一点,就是决心使它变成有意思的工作。”他每天出门前,总是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说:  
  “既然你非做不可,干吗不做得高兴一些呢?当你按人家的门铃时,干吗不假想自己是一名出色的演员,很多观众都饶有兴趣地看着你呢?”       
………………………………………………………………………………                                 
 五 处理好婚姻生活   
………………………………………………………………………………   
  处世艺术当然也包括夫妇相处和家庭生活的艺术。卡耐基曾经体验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但他最终还是获得了真诚的爱情和美好的家庭。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总结了处理好婚姻生活的艺术。  
  美国一家杂志在一九三三年六月份刊出艾麦特·克鲁西的“婚姻为什么出问题”的文章。下面这些问题,就是从这篇文章中选出的。当你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你或许会发现这些问题很有意义。如果每个问题你的答复是“是”的话,一题就可得十分。  
  问丈夫的问题:  
  1、你是否还在“追求”你的太太?如偶尔送她一束花,记住她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或出乎她意料的殷勤,非她所预期的体贴。  
  2、你是否注意永远不在他人面前批评她?  
  3、除了家庭开支以外,你是否还给她一些钱,让她随意使用?  
  4、你是否花精力去了解她各方面的情绪问题,并帮助她度过疲倦、紧张和不安的时期?  
  5、你是否至少空出一半的娱乐时间,跟你太太共度?  
  6、除了可以显示她的长处,你是否机智地避免把你太太的烹调手艺和理家本领跟你母亲或某某人的太太相比较?  
  7、对于她的知识生活,她的俱乐部和社团,她所看的书,和她对地方行政的看法,你是否也有一定的兴趣?  
  8、你是否让她和其他男人跳舞,接受他们的友谊照顾,而不会说些吃醋的话?  
  9、你是否经常注意找机会夸奖她,表示你对她的赞赏?  
  10、关于她为你做的小事情,如缝钮扣,补袜子,把衣服送去洗,你是否会谢谢她?  
  问太太的问题:  
  1、你是否让丈夫有处理公事上的完全自由,并避免批评他交往的人、他所选的秘书,或他所保留的自由时间?  
  2、你是否尽力使家庭有品味和有吸引力?  
  3、你是否常常改变口味,使他坐到桌上的时候还弄不清楚会吃什么?  
  4、对于你丈夫的事业,你是否有适当的了解,以便跟他做有益的讨论?  
  5、在金钱拮据的时候,你是否能勇敢地、愉快地面对这种情形,并不批评你丈夫的错处,或把他跟成功的人做不利于他的比较?  
  6、对于他的母亲或其他亲戚,你是否尽特别的努力和他们融洽相处?  
  7、你选择衣着时,是否注意到他对颜色和样式上面的爱恶?  
  8、为家庭和睦,你是否牺牲一点自己的意见?  
  9、你是否尽力学学丈夫所喜爱的爱好,以便和他共享休闲的时间?  
  10、你是否阅读当今的新闻、新书和新技术,以便在智慧兴趣方面,配合你的丈夫?  
  对这些问题,可能每个人的回答不尽相同,但却可以多少反映出夫妇之间的相处状况和感情状况,这对我们进一步发展良好的夫妇关系是有益的。  
  卡耐基认为,在夫妇生活中,应当特别警惕一些对夫妇关系破坏性最大的因素,他首先谈到了唠叨问题。  
  卡耐基说,在地狱中,魔鬼为了破坏爱情而发明的总能成功的恶毒办法中,唠叨是最厉害的了。它永远不会失败,就象眼镜蛇咬人一样,总是具有破坏性,总是致人于死命。  
  托尔斯泰伯爵的夫人也发现了这点——可是太晚了,在她逝世之前,她向几个女儿们承认道:“是我害死了你们的父亲。”她的女儿们知道她的母亲说的不错,她们知道她是以不断的埋怨、永远没完的批评和永远没完的唠叨,把父亲害死的。  
  从各方面来说,托尔斯泰伯爵和夫人应该是幸福的一对。  
  两本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奠定了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  
  托尔斯泰真是太出名了,崇拜他的人日夜跟随着他,把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速记下来。包括“我想我要上床睡觉了”诸如此类的话。  
  除名声以外,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还有财富、社会地位、小孩。天下从来就没有象这样的婚姻,在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幸福似乎是太完美了,太甜蜜了,一定会白头偕老。因此,两个人跪在一起,祈祷全能的上帝,永远不断地把幸福赐给他们。  
  然而好景不长,托尔斯泰慢慢改变,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他对自己所写的巨著感到羞耻,并从那个时候开始,献身于写些宣传和平,以及废除战争和贫穷的小册子。  
  托尔斯泰承认在他年轻的时候,犯过每一件可以想象出的罪恶——甚至包括谋杀,他试着完全遵循耶稣所说的话,把自己的产业送给别人,过穷苦的生活。自己在田地上工作,砍柴叉草,自己做鞋,扫地,用木碗吃饭,以及试着去爱他的敌人。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一场悲剧,而之所以成为悲剧,原因在于他的婚姻。他的夫人喜爱华丽,但他却看不惯。她热爱名声和社会赞誉,但这些虚浮的事情,对他却毫无意义。她渴望金钱财富,但他认为财富和私人财产是罪恶的事。  
  多年以来,由于他坚持把著作的版权一分不要地送给别人,她就一直唠叨着,责骂着和哭闹着。她要拿回那些书所能赚到的钱。  
  当他不理会她的时候,她就歇斯底里起来,在地上打滚,手上拿着一瓶鸦片,发誓要自杀,以及威胁说要跳井。  
  当托尔斯泰八十二岁时,他再也不能忍受家里那种悲惨不快乐的情形了,于是在一九一○年十月一个下着大雪的夜里,逃离了他的夫人——逃离寒冷的黑暗,不知道到哪里去好。  
  十一天以后,他因肺炎死在一处火车站里。他临死前的要求是,不许她来到他的身边。  
  这就是托尔斯泰伯爵夫人唠叨、抱怨和歇斯底里所得到的结果。  
  林肯一生的大悲剧,也是他的婚姻,而不是他的被刺杀。  
  布斯开枪以后,林肯就不省人事,永远不知道他被杀了;但是在此之前廿三年的每一天,他所得到的是什么呢?根据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荷恩所描述的,是“婚姻不幸的苦果。”几乎有四分之一世纪,林肯夫人唠叨着他,骚扰着他,使他不得安静。  
  她老是抱怨这,抱怨那,老是批评她的丈夫;他的一切,从来就没有对的。她抱怨他走路没有弹性,姿态不够优雅;她模仿他走路的样子取笑他,要他走路时脚尖先着地,就象她从勒星顿孟德尔夫人寄宿学校所学来的那样。  
  他的两只大耳朵,成直角地长在头上的样子,她不喜欢。  
  她甚至还说他鼻子不直,嘴唇太突出,手和脚太大,而头又太小。  
  亚伯拉罕·林肯和玛利·陶德,在各方面都是相反的;教育、背景、脾气、爱好以及想法,都是相反的。他们经常使对方不快。  
  举一个例子来说,林肯夫妇刚结婚后,跟杰可比·欧莉夫人住在一起——欧莉夫人是一位医生的遗孀,环境使她不得不分租房子和提供膳食。  
  一天早晨,林肯夫妇正在吃早饭,林肯做了某件事情,引起了太太的暴躁脾气。林肯夫人在盛怒之下,把一杯热咖啡泼在丈夫的脸上,当时还有许多其他房客在场。  
  林肯夫人的嫉妒,是如此的愚蠢、凶暴和令人不能相信,只要读到她在大众场合所表现出来的可悲而又有失风度的场面——而且在七十年以后——都叫人惊讶不已。她最后终于发疯了。她之所以脾气暴躁,或许是受了她初期精神病的影响。  
  这样的唠叨、咒骂、发脾气,是否就改变了林肯呢?从某一方面说,的确使林肯有所改变。确实改变了他对她的态度,确实使他深悔不幸的婚姻,以及使他尽量避免和她在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