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卡耐基全系列丛书 相信大家都知道吧!6本txt下载-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如果我把忧虑的时间,用来寻找事实,那么我会得到什么?我的梦想呢?
  戴尔·卡耐基此刻在不停地写呀、划呀,他的心在接受自己所面临的既成事实,用许许多多的方法分析自己的烦恼,用自己的追问和回答解除心头的忧郁。在万籁俱寂中,他静心观察自我,找到了无忧无虑的人生。夜深人静,一盏孤灯,他处身于若有若无的未明之境中,心境清静无比。直到破晓的时刻,卡耐基找出了自身的缺点及症结所在,一线曙光在他心头照亮!
  有的时候,某个人的出现可能会改变另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卡耐基能成为世界知名人物,他的许多作品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萌发写作的念头却源于他与一位顾客的相逢。
  这一天,卡耐基碰上了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他那头黄发竟然变白了,这点引其他的好奇心。老者想买车,卡耐基又背书似地背诵那套〃车经〃,可老人家并不怎么感兴趣:“无所谓的,我还走得动,开车只不过是尝一尝新鲜劲儿,因为我年轻时曾梦想成为汽车设计师,那时还没有汽车呢。密斯特尔斯和威廉·派克尔德和我一样在念中学……”
  老者的话题,更加吸引了卡耐基。他详细地和老头探讨着公司创始人、汽车设计者的成功经历,两人对密起特尔斯形成了共同的评价,对威廉先生即有不同的看法。渐渐地,话题又转到了卡耐基的生活方面。在这样一位陌生的老者面前,斜靠在车厢上的卡耐基讲出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漂泊不定的生活和前些时间里的忧郁。
  “那天凌晨,对着一盏孤灯,我才敢最终对自己说,'我在做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如果我想要成为作家,那为什么不从事写作呢?'尊敬的老先生,您认为我的看法对吗?”
  “好孩子,非常棒!〃老人的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继而一脸正平地说,“你为什么要为一个你不关心又不能付你高薪的公司卖命呢?你是不是想赚大钱?写作,在今天也是门好行当呀!”
  老头一口气举出了好几位有名作家,比如杰克·伦敦,富兰克·挪瑞斯及享利·詹姆斯等人,还掰着指头,算出1901年至1910年间的畅销书来,其中特别强调几本销售量超过了一百万册的书,比如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约翰·霍克斯的《寂寞松树的故事》、威金夫人的《阳光溪农场的瑞贝尔》及哈珞·贝尔的《山上的牧羊人》等等。
  “不,老绅士,我对赚大钱不感兴趣,放弃工作是不可能的,除非我有别的事可做,但是我能做什么呢?有哪种天赋的能力能让我可以满意地赚钱和生活?〃卡耐基连连否认自己赚大钱的幻梦。
  但接下来老先生的谈话却使他受益非浅。老先生说道:“你的职业应该是能使你感兴趣,并发挥才能的。既然写作很适合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卡耐基恍然大悟。在大学时代,他就有写作的梦想而且一想到写作就有一种冲动,那极强的表现欲促使他要写,不停地写。写什么呢?写一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和男女之间高雅悠然的调情取乐;写那些乡镇上人们在工作后的闲谈,讲出一些幽默的笑话,传奇的英雄故事;写自己在农场里耕地和照料牲口的艰难;描绘出烈日和暴雨下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来;还要写出具有勇气和强烈信仰的勇敢的男人和女人们,讲述他们为了建立美好家园而与所有的困难搏斗的故事……
  戴尔·卡耐基的胸中奔涌着要创作的激情。这种状态一直深藏在他的内心深处,今天被老先生的几句话又给激活了。卡耐基一直认为,作家的角色有助于自己解决困境,摆脱内心忧郁和恐惧的最佳办法就是提笔写。把它们写出来,把心头的万千话语写出来,能平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何况,他想捕捉西部密苏里农场的艰苦生活,抓住生活的真实感受,还有像他一样的农民的坚强个性以及玉米田地的气息,还有那些发生在玉米田里的故事。
  如果交给卡耐基一只笔,他整颗心便又回到密苏里农场土农地里。写小说又可将他带回演员身份,他可以是一种神父、传教士及老师。而且,写作能给卡耐基一种合法的逃避。
  想到这些,这位又瘦又高、满脸络腮胡子的年轻人忘记了身边的机妻世界,忘记了货车、汽车,纽约是什么和曼哈顿是怎么回事,卡耐基都不知道了。现在,他满怀踌躇地呆望着眼前的汽车世界,心里却想着写作:
  “只要给我一支笔和几张纸,我就可以摆脱现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我能出版书籍,'戴尔·卡耐基'这个名字就会进入纽约绚烂的世界呀!当我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写作上时,我肯定会得到全美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认同,我将是天才作家!”
  卡耐基的一位同事洛普托看到他在默默沉思,又看到他的脸色非常可怕,便关切地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卡耐基说:
  “我担心自己变成比现在更惨的穷光蛋,像乞丐一样生活。我真的厌烦这种推销工作,可我又没有别的事可以做。”
  “你何必要为此忧心忡忡呢?〃洛普托有些怜悯地说,〃难道你天生就忧郁吗?”
  “是的。烦恼伴随着我的一生,我正在努力分析自己的忧虑来自何处。我是在密苏里州的农场成长的。有一天,我帮母亲摘取樱花的种子时,突然哭泣起来。母亲走过来问:'你为什么哭呢?'我边哭边答:'我在担心自己会不会像这种子一样,被活活埋在土里。'洛普托,你愿意听听我的心灵之泉声吗?〃卡耐基一下子变得滔滔不绝起来。他继续倾诉道:
  “孩时的我,担惊受怕的事情似乎不少:下雷雨时,担心会不会被雷打死;不景平时,担心以后不知有没有东西吃;担心死后也许会下地狱;担心那个名叫萨姆·怀特的少年不知何时会来割掉我的耳朵,因为他经常如此恐吓我。稍大以后,胡思乱想的题材更多:想自己的衣着、举止,会不会被女孩子取笑?担心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我;或者想象结婚时的情景:可能是先在乡下的教堂举行仪式,然后乘着有彩饰的四轮马车回到农场;在归途的马车中,应该跟新娘子谈些什么话呢?如何开口呢?……”
  洛普托满脸惊讶,十分奇怪地问卡耐基:“后来呢!戴尔,你怎么样啦?”
  “在田间耕作时,这些问题经常盘踞我的心头,给我增加了不少的苦恼。似乎除了培养忧虑的习惯以外,没有别的了。但前几天我发现曾经使我担忧的问题中99%的事情都没有发生。〃卡耐基仿佛有些轻松地叹了口气。洛普托问了一个轻松的问题:“你现在的忧愁是属于百分之一还是百分之九十九呢?”
  “我希望是属于百分之一的,可又是的的确确地属于百分之九十九。〃卡耐基无可奈何地回答着。一会儿,他快步离开了洛普托。
  卡耐基不喜欢推销员工作,在无尽的忧虑中度日如年,精神上遭受着极大的折磨。但一扇光明的窗户正向他找开,那就是从事写作,把自己的所思所观所想写出来。那一天,他决定换一种生活。他认为,他不会因为不当推销员就会失去什么东西。明天,他就按图索骥地去应聘,找一份新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写作,他要当一位全世界人民都爱戴的伟大作家……。
……………………………………………………………………………………


三 对艺术的憧憬
  卡耐基对艺术非常向往,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出色的演员,在从事两次推销工作的中间一段时间,他曾尝试着去当一名演员。虽然他没有成功,但谁又能否认他在众人面前无与伦比的讲演口才,不正是一名优秀演员的最好表现呢?
  抵达纽约的第二天早上,戴尔·卡耐基找到了位于西弗尔提斯的美国戏剧艺术学院。
  卡耐基从别人那里得知,要想学习艺术,就得去纽约。于是,他第一次到了这座大都市。
  新生的入学评审员富兰克林·沙尔特是一位高大魁梧的中年人,一副宽边眼镜的后面是闪烁着智慧的眼睛。他是当时美国戏剧艺术学院的院长。
  他给卡耐基出的考试题目是现场模仿一张椅子的形状。
  通过短暂的接触,戴尔·卡耐基已明白沙尔特是属于那种用行动来证明语言的人。他不多说话,径直走到表演台上,恰当的弯曲双膝,举直手臂,模仿出一张椅子的样子。
  沙尔特满意地点头。
  戴尔·卡耐基没有意料到如此轻松地就通过评审,取得了美国戏剧艺术学院的入学资格。后来,他曾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及这次评审:
  “或许是母亲虔诚的的祷告感动了上帝,当我在沙尔特先生面前颤抖时,万能的主便让我跨进了学院的大门。”
  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创立于1886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演艺学校。它造就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戏剧艺术人才,堪称美国当时戏剧艺术家的摇篮。
  当然,戴尔·卡耐基在学院的六个月集训中,的确受到了非常良好的基础表演教育。但真正使卡耐基获益最大的还是在被他称为〃忧郁小室〃的活动中。
  当时,学校有一项出名的规章,其实也是学院培养学生的方向:
  “藉情感的召唤创造一种自然的语调,使表演达到更深、更远、更重要的本质〃。
  但戴尔·卡耐基却沉浸于创造一种与之相较显得更自然的一种表演方式。
  “忧郁小室〃成了他和同学们实演这种方式的场地。
  一天,戴尔·卡耐基邀请了一名叫黛丝的女生来到忧郁小室,搬来一张折式椅子,让黛丝坐在上面。然后,卡耐基身着一身剪裁合适的深色西服走到她的跟前。
  卡耐基计划与黛丝表演一场关于爱情的激情戏。
  卡耐基的双手在空中紧握,叫道:
  “黛丝,黛丝,我只是爱你,黛丝,我要紧紧抱着你而死去〃。
  忧郁小室的其他几位同学一时都傻了眼,他们并不知道卡耐基为什么要这样做,还以为卡耐基患了精神病,接着便大笑起来。黛丝也显得很窘迫,但卡耐基早已告诉了她自己的计划,所以,尽管如坐针毡,她还是没有站起来离开。
  卡耐基听到同学的笑,知道自己的表演还不够逼真,没有令他们进入那种理想的氛围之中。
  于是,他站起来回到原地,再快步跑到黛丝跟前,猛然一声跪下:
  “黛丝,噢,黛丝,我就是……爱你。黛丝,我可以紧紧……紧紧地抱着你……直到我死去〃。
  忧郁小室顿时鸦雀无声。
  卡耐基还在认真地表演着。他双手紧握着高举着,头埋得很低,而黛丝的头则缓缓地低下来,把一对深情的目光投在卡耐基身上……
  卡耐基凭直觉知道自己的表演实验成功了。当他起身后,忧郁小室里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然而卡耐基的成功实验却给他带来了一次小小的麻烦。
  或许是表演得太投入,也许是由于同学们的过度渲染,卡耐基与他的搭档黛丝之间发生了一场不应该有的误会。
  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戴尔·卡耐基一踏进忧郁小室,就觉得气氛有异,室友们显然以极不友好的目光对着他,同时,还有几个陌生的年轻男子气势汹汹地坐在他的床位上。
  在辨明卡耐基的身份后,那几个年轻男子便开始漫骂起来,并扬言要揍他。
  戴尔·卡耐基虽然尽量克制,但还是被这些粗鲁的谩骂激怒了。他摊开双手,然后用右手在胸上划了一个十字:“上帝,我没有错,原谅我!〃话刚说完,他就使劲一拳重重地击在了一位穿皮夹克名叫比尔的脸上,然后伸手卡住他的脖子,愤怒地吼道:“你找错地方了,混蛋!”
  其他人都被卡耐基拼命的架式吓懵了,动了动身子,却没有一个人敢凑上前来。
  卡耐基用力一推,那个高大的比尔便一个踉跄跌出门外,然后回来身来,指着刚才起哄的一个男子的鼻子,盛气凌人地吼道:“滚!全滚出去!〃没想到瘦骨嶙峋的卡耐基怒不可遏时简直就是一头雄狮,八面威风。那几个人原来的嚣张气焰被彻底压下去了,匆匆忙忙地逃走了。
  事后卡耐基才弄清了原委。由于他与黛丝逼真的表演,使得黛丝的男友比尔误以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轨,而采取了这次行动,不明真相的戴尔·卡耐基却把他们当成了校园黑社会组织。
  第二日黄昏,黛丝满脸不快地走进忧郁小室。
  “戴尔,我们去谈谈好吗?”
  “好极了,黛丝,我非常抱歉,我也正想找你,〃卡耐基满面愧色地对黛丝说道,〃这完全是一场误会〃。
  在忧郁小室通往学校教学楼的林荫道上,卡耐基与黛丝并肩长谈。
  “黛丝,我真的误会比尔了,我把他当作了黑社会成员。”
  “真的,戴尔,我没想到你们会这样,我当你是朋友,明白吗?”
  “我真的惭愧,黛丝,我想,我想当面给比尔道歉〃。
  “这不行。比尔对你误会很深,他昨晚对我说过分手了〃。戴丝看着卡耐基,郁郁不快地说,〃真没想到会这样〃。
  卡耐基停住脚步,以一种坚毅神情说道:“相信我,黛丝,我会和比尔解释清楚,我们还是朋友,我的戏剧还在等着你的角色呢?”
  当天晚上,戴尔·卡耐基和比尔手挽着手走进了校内的奥图斯酒吧。一场误会引起的冲突使他们两人坐在了一起,喜剧性地成为一对莫逆之交。
  戴尔·卡耐基戏剧性地化解了由于误会和比尔产生的冲突后,又顺理成章地把比尔和黛丝都拉进了他的实验戏剧。
  这个短剧中,戴尔·卡耐基几乎放弃了语言的表达方式,采用纯粹的动作进入角色。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表演,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卡耐基的才华。
  黛丝显得面色苍白。
  她耸着肩,比着手指,做出一种迅速滑动而过的动作。
  “嘘!〃她沉默不语,眼睛转下看。
  “就是这样!〃卡耐基低声指导着。
  黛丝蹲了下来,身子更往前倾了,做出了另一种手势。
  她站直身子,嗅来嗅去。
  “我闻到……血……”
  她又嗅了嗅,晃动着手指,声音陡然增大,继续说:
  “英国人的……”
  接下来的表演中,黛丝不再需要卡耐基的提示,她的表演已比较自如。
  黛丝扮演着巨人,在忧郁小室内四处搜索着,找寻她从空气中嗅到的骨瘦如柴的英国男子。
  这时,比尔出场了。他比黛丝整整高出一头,金发披肩,双目圆睁,活像一位中世纪愤怒的骑士……
  “好!〃卡耐基说了一声,〃现在请西林、博卡、霍恩、迈克、詹妮都加入我们的剧情的发展〃。
  于是,要求与比尔决斗的诗人,旁证的公证人,急不可耐的唆使者,极力斡旋要求和解者纷纷出场……
  戴尔·卡耐基的设想又一次变成了现实,他后来把这种方法纳入卡耐基教程,取名为《自我发现》。
  当晚,忧郁小室一片欢腾,各人都为自己轻而易举地就进入角色而把剧情推向高潮兴奋不已。
  戴尔·卡耐基后来回忆起在美国戏剧艺术学院接受学业的那段时光,一再提到在忧郁小室里度过的美好时光,并且一再谈及西弗尔提斯小室中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人生是非常丰富而充满激情的舞台,每一种生活的尝试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体验。尽管卡耐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中断他的艺术生活,但这一段人生经历对他而言仍然是宝贵的财富。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艺术的追求并没有放弃。虽说不能直接参与表演,但他对艺术的钟爱之情不减。他写了不少有名艺术家的传记。从这些传记中我们还能感觉到卡耐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感悟。下面选摘他的几篇传记。
  1.好莱坞影星嘉宝
  据我所知,有两个很著名的人物,都曾在理发店内工作过,他们知道如何把肥皂和水搅和,怎样涂在顾客的脸上,然后等待理发师刮去顾客们的胡须,这两个人是嘉宝和查理·卓别林,他们曾因生活所迫,做过这种职业。
  嘉宝初到美国时,还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女,离开了祖国瑞典,孤单地踏上她羡慕已久的〃金元国〃,没有一个人认识她,何况她又不会说英语。
  可是,经过了十几年,她已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妇女之一了。
  幼年时代的嘉宝,已充分表露出她那神秘的个性。她最恨拘束乏味的学校生活,所以常想逃学,有时到了学校,趁教师不防,就偷偷溜了出来,跑到戏院后面的走廊上看戏,她知道站在这里是不必买票的。当她看得兴奋的时候,往往就会急忙跑回家中,取出平日玩耍用的水彩涂个满脸,说是模仿普萨瑞哈特(法国著名演员,1844—1923)。
  她父亲在她十四岁时死了,使得家境日渐贫困,她也就此辍学,到一家理发店工作。不久,她又转到斯托克荷姆一家商店的售帽部成为其职员。
  为了促销,这家公司的售帽部决定拍一部宣传帽子的影片,嘉宝正巧被选为模特儿。这原是一件极平凡的事情,可是谁也没想到竟使她从此脱离了黑暗,开始走向光明之路。甚至嘉宝也说:“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原来,这一部宣传帽子的影片,被一位著名的导演看到了,他觉得其中的模特儿嘉宝很有拍戏天才,尤其是那种近似神秘而又带有天真的诱惑力,更是难能可贵,所以他竭力怂恿她放弃现职,进入戏剧学校,将来必有惊人成就。这时候,嘉宝才十六岁。
  要嘉宝放弃已有固定薪金的职业,再花钱进入戏剧学校,确是件困难的选择,要是没有远大眼光和相当勇气,一般人不敢作这样的选择,但嘉宝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认为一定有成功的希望,于是听从这位导演的鼓励,毅然地辞了职,开始向理想目标迈进。我们相信,要是没有这位导演赏识嘉宝的天才,恐怕嘉宝还只是一个售帽部职员。
  有一次,瑞典名导演马莱斯·史蒂勒请戏剧学校选派一个女孩子,让她充任某部影片的配角,嘉宝荣幸地获得了这个机会。她那时候不叫嘉宝,而是叫做葛丝塔福生,因为这个名字太缺乏诗意,又不动人,而且不容易记,所以,这位史蒂勒导演就替她取了个令人心醉的名字:嘉宝。
  嘉宝是一个世界闻名的神秘女郎,凡是和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