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英雄-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尔希波夫如同一位大哥一般亲吻了林俊的脸颊,“安德烈,你终于回来了。”

    “是的,我回来了。”

    一群人走进房间,脱下大衣的林俊感觉到家里从没有这么温暖过,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而妻子抱着儿子是一直依偎在自己身边。

    “安德烈叔叔,我爸爸什么时候会回来呀?”沙发里坐在诺娃腿上的小卡佳问。

    小卡佳已经5岁,也知道关心爸爸了。

    “过来小卡佳,你爸爸现在还在西班牙打击法西斯,要过段时间才回来。”小卡佳蹦蹦跳跳的跑了过来,一下跳起做在林俊的腿上。

    林俊把儿子也抱了过来,放在另一边,“卡佳,你要多陪陪你林林弟弟玩哦。”

    “我才不陪他玩呢,一点意思都没有,不会说话也不会跑,只会哭。

    小卡佳的话让所有人都笑了。林俊看着怀里的儿子说:“儿子呀儿子,你快快长大吧,要不没人陪你玩哦。”

    把儿子交给妻子,林俊从衣兜里取出了安德卢普夫托他带的信,交给了诺娃:“这是安德卢普夫让我带回来的信和照片,他现在已经是联队长,只是还没办法回来,但你放心,现在他忙的没办法升空作战,应该很安全。”林俊知道诺娃一定在为丈夫担心。

    “他是个军人,我能理解。要是没有你,安德卢普夫也没有今天,都不知道会在哪。”

    “呵呵,过去的都让它过去吧,安德卢普夫现在都是苏联英雄了。”说话的是阿尔希波夫,“要不是这的工作放不下,我都想去西班牙,没准也能建立功勋,哈哈。”

    阿尔希波夫的话引来他妻子加丽娜的一顿嘲笑,说他都一定把年纪了还不安分。

    “谁说我老了,驾驶战斗机我可还是一条好汉,要不我们上天比划比划!”他还真不服老,其实他也不老,也就50多岁。

    这时林俊看到坐在边上的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拉科夫一直没有说话,就对他说:“尼古拉,什么时候到的莫斯科,伤好些了吗?”

    他崩的站了起来,“报告大队长,已经好了,一个星期前到的。”

    “这是家里,别这么拘谨。在家里就是兄弟,不像在外面。”林俊知道这是个好小伙,也只有26岁,可惜再不能驾机战斗。大队里出来的都喜欢叫自己是大队长,自己也这样听着舒服。

    “家里安顿好了吗?”

    “父母都和哥哥一起在基辅,回国的时候去看过他们,家里人都好,他们要我在学院里好好干。”

    林俊看他还站着说话,就像在部队里一样,也站了起来,向尼古拉敬了个军礼,尼古拉连忙回礼,而房间里的人都站了起来。

    林俊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小木盒,“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拉科夫同志,这是由中央执行委员会设立的战伤奖章,现在由我颁发给你。”

    林俊将一枚银质的战伤奖章别在尼古拉的军装左胸上,尼古拉又向林俊敬礼。林俊回礼后说:“我是第一个被授予铜质战伤奖章的人,你是第一个被授予银质战伤奖章的,我们都会被载入史册。”

    “谢谢大队长。”尼古拉的眼睛有些红。他知道大队长为他们这些受伤的手下做了很多,要不是大队长帮自己去争取,自己很有可能就要离开部队了,更不用说会到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工作。自己虽然残废了,但能在这样的队长手下干,就是死了也不后悔。

    军人就是这样,可以付出很多,却不求多大的回报。

    “以后在家里就叫我安德烈,不要大队长大队长的,听着生分。”

    “是,安德烈同志。”看来一下子还真改不过来。

    这边诺娃和儿子在看照片和信,而加丽娜已经去张罗晚餐。在林俊和安德卢普夫不在的日子里,三家人就像是一家人那样互相帮助。

    搬出自己的行李,林俊取出了两把摩洛哥弯刀,一把递给阿尔希波夫,一把递给诺瓦,“战场上缴获的,做个纪念。大哥,我在西班牙可没忘了你哦。诺瓦,这把是留给安德卢普夫的,他让我先带回来。”

    说完没理会捧着弯刀爱不释手的阿尔希波夫,对尼古拉说:“不好意思了,数量有限,实在是…”

    “大队长,您这样说会臊死我的。”还没等林俊说完,尼古拉连忙打断了队长的话。

    能有今天这样的结果他已经很满足,根本会有什么其它想法。

    “安德烈,我把尼古拉安排在战术教研室,不愧是战场上下来的,就这几天就已经出成绩了。我要他过段时间再工作,可他就是急着上班,不愧是你手下的兵,就和你刚来时一个德行!“

    “哈哈,那是,我们第一大队的可都雷厉风行。”

    。。。

第五十四章 装备“调研员”

    1937年1月27日中午,一列由莫斯科始发的客车缓缓开进了哈尔科夫火车站,列车停稳后,从一等车厢走下一位年轻的上校。

    米哈依尔…i…科什金已经和司机已经在站台上等了有一个小时,看到要接的人到了,立马迎了上去:“你好安德烈同志,我是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总工程师科什金,欢迎您到工厂指导工作。”

    “您好,科什金同志。车站上怎么就你们两个人来接我?”总设计师来接人,这让林俊非常奇怪。他是知道眼前这位40来岁中年人的身份的,哈尔科夫机械设计局总设计师、t34之父,虽然历史上他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装备部队的那一天。

    科什金还以为眼前的“苏联英雄”不高兴了,连忙说:“机车厂里的领导同志原来都在火车站等的,但厂里突发了一个生产事故,有工人同志遇难了,所以只留下了我们两个。他们都是关心同志的安危,所以赶回去了,您千万不要生气。”

    “当然不会,是什么事故?我们赶快去看看。”林俊自己拔腿就走,边上的司机赶忙抢过他手里的行李箱,可不能让这位重要的领导自己搬东西。

    “是铸造车间发生了熔炉爆炸,来报告的同志说已经牺牲了两位同志,还有好几位同志受伤。”这个科什金很“不会说话“,把什么都说了。

    科什金的心理有些不安,因为现在的情况非常复杂,又在这“克里姆林宫的同志”刚到的关口发生了重大生产事故,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为什么留下来接人的是设计局总工程师而不是工厂领导?因为领导要负领导责任,而设计局总工程师对于生产安全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所以当得知突发事故后,这位设计局总工程师就主动留下来接人,其他领导都赶回了工厂。

    还有什么叫情况复杂?因为设计新型坦克的不只哈尔科夫这边,还有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也在进行研制,而且那边的现任总工程师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和克里姆林宫一直有着良好的关系,要是这次来“视察”的同志抓住这次事故不放,那很可能让哈尔科夫同志们的心血泡汤,而且领导同志可能还会背负上“破坏生产”的罪名。

    竞争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存在的。如果来的是别人,科什金的担忧可能会成为现实,但来的是林俊。林俊知道t34的威力和意义,也了解科什金的能力,要不是这位总设计师忘我的工作和努力,这种影响世界战争史的坦克就不会出现,而在历史上这位著名的坦克设计师就是因为忘我工作、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去世时才40出头。

    林俊为什么会出现在哈尔科夫?他一个空军指挥员怎么会去视察坦克制造厂?

    因为林俊在1935年的几个动作让苏联坦克工业的发展来了个大转变,已经和原来的历史有所不同。林俊的建议和拿出的一些技术指标被分别送到了哈尔科夫和斯大林格勒,两边分别由米哈依尔…i…科什金和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这两位天才设计师领衔,进行新式坦克的研制。而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基洛夫工厂主要是负责重型坦克,哈尔科夫这边负责的是中型坦克。这让新式坦克的研制工作整整比历史提前了两年,因为历史上的t34原型设计要从1937年才开始,而且一开始时的设计指标也没有这么高,甚至可以说是盲目、“没有具体目标”。

    在林俊来之前,斯大林已经看过最新式坦克的设计图纸和木质模型,两家单位所设计的两种坦克都另他满意。从设计师反应的情况看,他们一开始得到的技术指标和要求让他们避免了很多弯路,但他们不知道这是林俊的“杰作”,因为设计师们还没重要的可以知道“他”是谁。

    斯大林很清楚林俊在这里面起的作用,而且他还是个“打坦克大王”,所以就让林俊去两家坦克制造厂“视察”一下,名头就是短期考察调研。“只是考察调研,回来向我报告”,这是斯大林交代林俊的。而飞机制造方面还没有完全展开,设计工作倒早已经开始,各个飞机制造厂和设计局都在开足马力工作,但发动机的问题就是一下解决不了,所以林俊可以缓一缓再去,而且现在就是去了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他不懂发动机的研制——斯大林已经把这两项重要的工作交给了林俊,因为斯大林知道“安德烈会给他带去惊喜”。海军方面,在来哈尔科夫前斯大林也和林俊谈了:现在“白俄罗斯”号已经改建完毕,就等着最后的海试后交付红海军。

    林俊主动要求不参加“白俄罗斯”号最后的试验,这点斯大林也理解:自己给予安德烈的权利已经太大,再给就会给他树立不必要的敌人。

    一到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林俊就在科什金的带领下直奔铸造分厂。

    出事的铸造车间人满为患,遇难同志的遗体已经移走了,工厂的工作人员和领导们正在处理善后事宜、展开事故调查。

    车间里面很热,林俊脱下了自己的军大衣,挽在手上。这时车间里的人才注意到来了位陌生的上校军官。

    共产国际机车厂党委书记兼厂长Юe马克萨廖夫正忙的焦头烂额。一个多小时前他刚到火车站接一位重要的“视察员”,结果自己刚进火车站就接到消息工厂出了重大事故,只能马不停蹄的赶回工厂。他知道今天要接的这位“苏联英雄”十分的重要,重要到可以左右工厂的前途,所以他把一直忙在工厂里的总设计师都拉去车站接人,为的就是体现对这位“苏联英雄”到来的重视,但没想到节骨眼上出这种事,天知道接下来的是什么?!但在得知事故的第一时间,马克萨廖夫都感觉天都要踏了。怎么办?!这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党委书记做出了唯一的选择——留下总设计师接人,其他所有相关人员返回工厂。

    希望那位传奇人物似的安德烈同志会理解自己的举动,要是自己留在火车站,安德烈同志知道自己不管工厂的事故而等他,那就绝对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马克萨廖夫看到一位年轻的上校站在车间里,而他的胸口挂满了勋章,马克萨廖夫知道是他来了。

    “你好,安德烈同志,我是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党委书记马克萨廖夫,欢迎你来工厂视察。工厂里发生了重大事故,所以没在车站接你,真不好意思。”

    “你好马克萨廖夫同志,同志们的生命重要,大体情况科什金同志已经告诉我了,牺牲了几位同志?受伤的同志有危险吗?”

    “有两位同志遇难,7个人受伤,都是烫伤,还好爆炸的时候他们离的都较远,烫伤面积不是很大,没有生命危险。我们已经做了初步的调查,应该没有人为故意破坏生产的可能,最大的可能是在熔炼过程中出现了技术上的问题,具体的情况要详细调查后才会知道。一有调查结果,我会立即像你汇报。”

    “钢铁技术我不懂,我们要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但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一定要做好牺牲同志的善后事宜,也要让受伤的同志得到最好的治疗。”林俊最关心的是人,而不是是不是“有人破坏”什么的问题,炼钢厂出事也是不能避免的,只不过时间和环境有些特别而已,“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

    “是,安德烈同志。现在技术人员正在做调查,我们也一下子帮不上什么忙,我先送你去休息一会。你坐了一天多的火车一定很累。”

    “呵呵,没什么,一路躺着来的,还是先到医院去看看受伤的同志。”

    一见林俊要去医院,马克萨廖夫当然没意见,立刻叫人拿上林俊的行李,再准备了车,赶去哈尔科夫医学院附属医院。

    这样一通忙碌,到了晚餐时间才回到机车厂。

    简单的晚餐后,林俊参加了共产国际机车厂党委会扩大会议:一是欢迎林俊的到来,二是事故调查已经有结果了。

    不得不佩服这个年代的工作效率,林俊原以为调查非得十天半月的。

    最后的结论是由于工人操作失误而引起熔炉爆炸,而负责操作的工人已经遇难。这下出问题了!

    到底是什么地方失误林俊也没听明白,他对于这项工作是一无所知,但他听明白的是:无法确定到底是谁的责任,因为遇难的工人有两个,而且两人都是厂里的老职工,还都是身家清白的老**员。

    车间主任、分厂领导和马克萨廖夫的领导责任是跑不掉的,但到底谁该负操作失误的责任呢?这个是共产国际机车厂参加会议的所有人都不好、也不敢表态的。

    林俊到医院去看望伤员,就是想了解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而具受伤工人的描述,他心中已经有些底了:这应该是件意外事故,而不是有人特意破坏。而且工厂原本就重视安全保卫工作,里面的工人也都是政治可靠的同志

    “同志们,我发一下言。既然这已经确定是起意外事故,而且也无法确定第一责任人,我看可以这么来处理:我们要把握住“不放走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原则,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冤枉一个好人”。所以就当两位工人都是为生产而牺牲的吧,这样就不会让牺牲的同志受委屈了。调查处理决定上我也会来签名的。”

    。。。

第五十八章 最管用的坦克

    “我们已经设计完毕了整车的外形、布局和行走装置,这两样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发动机也接近最后的定型,这在昨天的会议上我已经向您汇报过。现在主要的困难有两个:第一就是火炮系统。l小说'我们按照设计要求,选择的是76毫米长身管加农炮,但没有现成的产品。而坦克炮研制单位的进度也一时跟不上,手头我们只有去年底才定型的l11(加农炮,但它还不符合设计指标的要求,所以没有批量生产。而新型的坦克炮要到今年年中或更晚的时候才会投产,所以我们只能等。”

    科什金是在大倒苦水。

    “相对于传动装置的问题,这坦克炮还是小麻烦。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能与БД…2实验型柴油机完全配套的可靠的传动装置,而研制出可靠的传动装置起码需要半年的时间。”这个老实的科什金说话永远是那么实在。

    “看来困难是不少,我们也不能过于心急了,新式坦克的研制质量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现在我把费尔索夫给带了回来,就让他协助你完成传动装置的研制。我们需要的是简单、可靠、管用的坦克,而不是科学家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

    林俊说的倒也有些“大条”,他不怕设计人员会误解他的意思,因为1935年就拿过来的设计指标上就是这么写的。

    边上的马克萨廖夫听的是一愣一愣的:“昨天还在说不能让费尔索夫参加重要的工作,今天就让他协助设计坦克的传动装置,这还不是“重要”的工作?!”虽然党委书记怎么想,但他可不敢把自己想法说出来。

    “科什金同志,你尽管放开手脚干,这新式坦克的设计就由你完全负责,不要管任何外来的干扰因素。如果以后有问题,你可以直接找我,就往茹科夫空军学院打电话,我会直接向斯大林同志做汇报。时间上你也不要着急,我们还有一些时间,但最晚你要在明年初给我拿出样车来。”

    不能把科什金给“‘逼’”急了,免的像历史上那样的“倒下”,当然压力还是要给他点的。“如果新式坦克炮无法跟上坦克的研制速度,也可以暂时用l11(加农炮,据我所知l11的威力还是比较可观的,免得出现车等炮的情况。但我们也要随时做好换装新式坦克炮的准备,因为新式坦克要面对的是未来的威胁。”

    “放心吧安德烈同志,在今年年底前我们一定拿出合格的样车。”科什金放下了心里的石头,他就怕上面给的时间不够,而现在给了足足一年的时间,完全够了。

    “好了,我们再到模型那去。科什金同志,你再给我介绍介绍。”林俊还是想去看看车间里的那个大家伙。

    在模型前林俊问到了整车的重量问题。

    “我们估算过,全车的重量应该在28吨左右,而且各处的装甲厚度我们也做了最合适的分配设计。”

    “科什金同志的能力我们还是放心的。对了,新式坦克装备无线电的情况怎么样?”对于无线电林俊是非常的关心,因为原来的历史上,t34的早期型就是因为通讯的落后而遭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在驾驶员的右边专‘门’设置了一名无线电员,而从去年年初开始,提供给我们厂的坦克用无线电设备数量也在逐步增加,现在基本能够满足投产的那些bt…7快速坦克的需求。估计到新式坦克投产的时候,无线电的数量是应该能够满足需求的。”

    “看来我的建议已经起一些作用了。”林俊在想。

    “我们还要给新式坦克配备一‘挺’高‘射’机枪,这非常重要。你们可能不知道,没有防空武器的坦克在飞机的攻击下简直不堪一击,这在实战中已经的得到了证明。在西班牙我就用伊16干掉过10多辆德国造的马克1型坦克,当时如果那些坦克装备了高‘射’机枪,我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对于有攻击地面目标经验的优秀飞行员来说,没有防空火力的坦克就是嘴边的‘肥’‘肉’一样‘诱’人。”

    说实话,这个问题林俊是从西班牙回莫斯科后才想到的,因为苏联在苏德战争开始时,几乎所有的坦克都没有高‘射’机枪,包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