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上解救下来的红军战俘。
当时游击队组织了一次袭击,炸毁一列德军列车,没想到那列军列上不仅有德国从白俄罗斯抢夺地重金属,其中两节车厢还关押着上百名红军战俘。这个年轻人是唯一的军官,而且被单独关押。获救时正处于昏‘迷’状态,显然受过酷刑,身上还有多处战斗形成的外伤。哥萨克是把他绑在自己身上骑马回到营地,他浑身血污的军服说明了德军为什么要把他单独关押、为什么会受到酷刑因为他穿着内务部直属部队的军官***。
从窗口‘射’进来的阳光正好照在伤员脸上,他醒了。军医弗洛洛夫少校告诉梅利尼克,伤员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只是身体还非常虚弱。需要静养。
梅利尼克挡住了阳光。醒来的伤员看到眼前地竟然是自己地同志,还是名将军!他艰难的举起手。在‘床’上敬礼:“您好,将军同志。”
“你好,我是骑兵53师师长梅利尼克少将,你现在是在我地游击队营地,我们从德国人的火车上把你救了下来。”少将停顿了一下,“你是谁,怎么被俘的?”
伤员的脸上‘露’出一丝极其痛苦的表情,显然被俘这个字眼让他非常难受,完全没有一丝获救应该有的喜悦,这和其他获救的同志的反映完全不同。
“也许是身份让他这样。”梅利尼克心里想,但他能够确定的是:眼前这个年轻人一定是在没有反抗余地的情况下被俘的,身上多处炮弹伤;而且被俘时间还不长,从伤口可以看出来;更没有背叛祖国,不然法西斯不会这样残酷的对待他………而且根据战士们报告,德国人处理过伤口,但酷刑的痕迹又是新的,还把他捆得严严实实,甚至嘴里都用“限制器”卡着,显然是想防止他自杀。
“这人很重要!不能死,但德国人从他嘴里又得不到任何想知道的情报!”
“我想看看我在哪?”伤员的第一个要求很奇怪,但梅利尼克能够理解这也许会是德国人的诡计,内务部那帮人考虑的比较多。
几名哥萨克连人带病‘床’把他抬到外面,看到了树林、平民打扮的游击队员,军人,还有小孩。
“将军同志,我是内务部直属部队古托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古罗夫中尉,副统帅卫队的狙击手,在明斯克狙击作战中被俘。请允许我加入您的游击队。”
伤员的话让梅利尼克都有一会反映不过来!
整个上午,梅利尼克、科兹洛夫等几名游击队领导一直和古罗夫在一起,从中尉那里知道了很多宝贵的战局消息,这对于游击队来说非常宝贵!
那部大功率电台上个月坏了,因为没有电子元件,一下子无法修复,这段时间游击队正在想办法从德军哨所那搞点电子元件,或者干脆去抢台大功率德国电台来。
古罗夫是前几天被俘的,他的狙击小组当时只剩下他一个人在明斯克西城,他就像幽灵一样在下水道和废墟内战斗了一个月!但他还是被德国人发现了,因为根本没法回到自己的防线………德国人为了解决他这个躲在建筑内的狙击手,动用了反坦克炮,在昏‘迷’中被俘。
前线的德军拿他没办法,因为古罗夫接受过严格的反刑讯训练,意志也非常坚定为了防止他自杀,前线德军就想把他送往布列斯特,那里有专‘门’的审讯人员:法西斯知道,对于这样的苏联内务部军官,单单使用暴力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消息的。
古罗夫已经想了好几种让自己脱离痛苦的办法,只是因为身体的虚弱还不能行动,没想到竟然被游击队救了!身为副统帅的卫士,被俘是可耻的,他没有宣扬自己在明斯克做出的那些骄人战绩,对他来说,被俘已经让自己丧失了一切尊严和荣誉。
从今天开始,他就是一名游击队员,要重新证明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将军同志,我认为就在最近,我们可能在白俄罗斯方向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被俘前我已经脱离卫队一段时间,但副统塑早前就有那样的计划,而且德军在明斯克已是难以自拔,战略反击的机会就在短时间内。”
梅利尼克点点头,“科兹洛夫,我看我们该组织力量袭击一次拉特诺或者是卡缅…卡希尔斯基。”
“补给已经不多,最***持10天,是要进行一次大的行动。还有,让破坏分队多派出些人手,在布列斯特至明斯克沿线的铁路上多活动活动。”
军事委员会委员同意师长的建议。
“将军同志,能不能给我一支步枪,我也参加战斗。”
“你需要休息,等身体恢复了再参加战斗,我会给你一置枪,放心。”
。。。
第四百五十五章 封锁
。从平斯克附近跑出来刚加入游击队的同志说,整个平斯克附近几十公里内,起码有超过一半的村庄已经不复存在。被彻底烧毁。那里没有离开地苏联人都被***,雪地里到处都是死尸,被烧毁的村庄附近每一棵能被用来当做绞架的树上都吊着死人!
德国人根本懒得处理尸体。现在那里地乌鸦已经不再怕人,因为那些扁‘毛’畜生已经找到了新的过冬粮食人‘肉’!
法西斯根本就没把苏联人当人看,肆意***但恰恰是这样规模的暴行,让当地居民更加反对德国人,包括那些原本还对苏维埃保有怀疑和敌视态度的原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人。
莫斯科现在已经专‘门’成立了游击作战指挥部,对西部无数游击队的行动加以指导,印制传单空投到游击区,指导内容从炸毁铁路直到如何在零下几十度严寒中靠树皮和苔藓维持生存等等知识都有。'la'
莫斯科对一支支零星的游记武装力量实施纪律管束进行尝试,效果还是有的。游击队和游击队员数量确实增加了。因为德国当局的表现,许多新加入的游击队员是出于真诚地爱国主义或是被亲眼目击的暴行‘激’起的深仇大恨而投身游击队的。当然,也有许多新游击队员只是因为无路可走而加入游击队。
从法西斯屠夫那儿逃出来的犹太人也给游击队伍的增加和壮大提供了一个来源:在‘波’兰和白俄罗斯,他们从犹太人居留地(德国佬在城市中划分地特殊区域。)和农村逃入白俄罗斯地密林。这个月月初,骑兵53师在‘波’兰边境附近活动的第二分队就碰到了一支大部由犹太人组成的“游击队”,领头的是姓毕也尔斯基的一对兄弟。毕也尔斯基兄弟把逃亡者们集中在一起。将这些男‘女’老少武装起来不过那些人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游击队。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逃过德国人对当地犹太人的***。
因为一个小小的‘插’曲,第二分队给那批犹太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给了点粮食和武器,并提醒他们:如果情况危急,可以向大沼泽东部转移,那里他们能更安全因为犹太人把自己地组织命名为“普伦雅科夫游击队”。
53师的同志看不起那些犹太人,因为目的不同,加上那些犹太人靠向当地农民乞讨或干脆抢劫他们为生,处于持续不断的流动中以躲过德军的反游击扫‘荡’,实在算不上是什么游击队。不过出于有共同的敌人。加上犹太人用自己的军神命名他们地队伍,53师地同志们也不会去为难那些可怜人。
不过有一点倒让骑兵同志们有点佩服犹太人的,因为那些人聚合开始,几个月来,那支队伍在东躲***中并没损失多少人,求生地能力还算非常出众。
近卫骑兵53师是一颗生命力强大的种子,因为它有这样的实力和感染力。还有它的骄傲。影响着大沼泽一带所有、不同‘性’质的游击队。除了骑兵,几个月来能加入53师主体核心力量的除了原来溃散的红军就是富有一技之长的坚定***主义者。因为梅利尼克的作战部队需要保持一定的战斗力和绝对的纪律,这点其他成份的游击队员相对难做到,只能成为“外围的游击队”。
少将不得不承认,除了自己的4个分队外,在大沼泽和四周的大大小小几十支游击队中,有些“游击队”名不副实:他们生活在害怕敌人发现的持续恐惧中法西斯有时候用很少的金钱即能收买‘奸’细和告密者;他们用简陋的武器和强大的敌人作战,那些游击队最终控制了***地区,重建了某种原始形式的***主义制度,但他们并不想攻击法西斯,以免危及自己。更多的时候,那些“游击队”是把枪杆子转过来对准当地的叛徒们,比如那些与德国人合作的地方领导人,轻易便将粮食‘交’给敌人、或为敌人工作的农民,等等。
这其中,那支犹太人的队伍也是其中之一为了生存,有些人不得不这样。不过53师的人倒还不用那样寒酸和被动,他们有能力进行上规模的袭击,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当然,极少量违反纪律的事也在发生,比如向当地农民打借条“借用”部分粮食,这无法避免,一切为了生存。
不过那支犹太人“游击队”已经改名字了,换成了“红十月”,因为梅利尼克无法容忍一支东躲***,大部分时间都只顾着如何生存的队伍用副统帅的名字命名要知道,**骑兵5师的“近卫”头衔可是普伦雅科夫元帅为同志们争取来的!作为这一带的游击作战领导人,少将是用不容置疑的命令命令那些犹太人改名,犹太人屈服了。
梅利尼克也没让犹太人怨恨,虽然他和他的部队根本不在乎那些犹太人的看法:让人给他们送了点缴获的德国‘药’品,也算形式上将那支队伍归入了53师指挥的外围组织。犹太人不信任自己,梅利尼克和部下也一样不相信他们只要名义上归自己指挥,各顾各的,有那么一大帮子连散兵游勇都算不上的人跟着,反而会降低部队的战斗力。既然犹太人愿意自己过,就给他们一块地盘,反正哪些人的存在也能让德国法西斯头疼。
有时候,指挥员也需要很现实的处理实际问题。
现在53师作战人员中加入了大量其他军种的人员,还有原本的平民,为此游击队早已重新编组原来的部队建制只是名义上的保留,实际上的主力部队分成了4个分队:一分队直接归属师部,这里就是它的营地,实力也最强,主力是骑兵。
二分队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同‘波’兰边境地区活动,有时候甚至会进入‘波’兰境内游击作战,也多是骑兵。
三分队在白俄罗斯南部的普里皮亚季林区活动,主要是步兵。
四分队所处的环境最为恶劣,主要活动区域在乌克兰利夫韦、科列茨以北地区,因为没有哪个地方比那里的游击队与当地人的关系更紧张、更危险!那里有部分“游击队”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为了争取乌克兰**,同时与德军和苏联作战:有时和德国人并肩作战,有时候又会袭击德军,非常‘混’‘乱’!
虽然现在梅利尼克身处乌克兰北部,但白俄罗斯就在北边几十公里外,这里没有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他对于民族主义者的态度很明确:如果可能,消灭一切由民族主义者控制的组装组织!
对于敌人、任何一切有可能危机自身安全的敌人,梅利尼克决不能手软,这点是他在国内战争时期学到的经验!民族主义者,极度危险,必须彻底消灭!
因为封锁,主营地这边给养已经不多,急需补充,进攻德军小型据点是最好的选择:代理军事委员会委员给出了两个选择………拉特诺或者是卡缅…卡希尔斯基。
前者是乌克兰西部通向布列斯特公路干道上的一处重要居民点,后者是乌克兰西南部的一个“断头火车站”。前者现在对于德军来说显然更重要,后者攻击的安全‘性’更大,德军在那里没多少人。
“袭击拉特诺,这样至少还能配合一下东部的大***。”梅利尼克一锤定音:这“配合”也是说的有点大,但如果选卡缅…卡希尔斯基,不仅仅可能获得的物资极少,连“配合”的资格都没有。
。。。
第四百五十六章 科斯佳大叔和他的“煤石地雷”
。'
游击队的破坏袭击对重要‘交’通线路以及小股驻军的威胁最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重大损失;甚至会因重要‘交’通线路的不畅通,导致大部队或重要作战物资的调运受到干扰,从而严重影响、干扰前线的作战行动。
因此,对于占领军来说,游击队的活动危害极其巨大,无论日军还是德军都不希望在自己的占领区出现游击队活动猖獗的局面,都组建起了一套反游击队作战体系。
而且无论是西方式思维的德军还是东方式思维的日军,对待游击队采取的态度都一样的残酷无情!不过,两个法西斯国家各自的反游击作战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体现在方方面面。
日军一般是组建专‘门’的反游击队部队去***游击队的活动,很少直接动用正规野战部队去清剿游击队(有点像“大扫‘荡’”,般是极多地“据点部队”加上少量的野战部队;当然。大规模使用野战部队的情况也有,那就是上规模的“大扫‘荡’”了。比如说《地道战》中的日军,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据点军”,而不是野战部队。)。
同日军不同,德军大多是直接用正规野战部队去清剿游击队,但同样建设有很少量的专业反游击队部队。但是,日军的反游击队部队与德军的专业反游击队部队有很大不同,日军地所谓反游击队部队就是没有装备重武器的轻步兵部队,部队建设成本低、组建迅速。很多时候这类低成本部队被称做治安部队。
治安部队由于火力贫弱(相对于德军啦,比我们中国的游击队十之**还是占有优势的,至少还是制式装备,我们是大刀长矛火铳什么都有。),并不能**在正面战场作战,所以也只能在后方从事清乡、扫‘荡’、征粮、保护后方运输线、保障野战部队的物资供应线与调动顺畅、打击防区内的游击队,维护防区治安。
说穿了,日本人那就是觉得打游击队动用野战部队太‘浪’费(小日本小家子气。和德国相比整一个穷鬼!)。
而德军的专业反游击队部队一般是从‘精’锐的山地步兵师以及伞兵部队‘精’选一部分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并‘精’通当地语言地军官与士兵,再经过严格的伞降、泅渡、化妆、煽动、投毒、暗杀、发报等等训练后组成,说白了就是现在的特种部队。
这种专业反游击队部队建设成本极高,数量很少,所以,德军反游击队作战的主力是大量的正规野战部队。
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军的反游击战能力似乎优势明显,起码部队火力就非常强,因为德军是拿有重武器的正规野战部队。不过要是到了具体的战斗中。尤其在山地地区的反游击队作战中,德军地重武器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即使平原地区。由于游击队分散,并且位置并不明确。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搜索,所以德军也不大可能开着坦克、拖着大炮四处‘乱’窜寻找游击队,大部分时候同样也是靠轻步兵围剿游击队。
在对付游击队地战术方面,日德实际都是靠大设据点保护要点,对游击队盘踞区则都是靠发动扫‘荡’作战。扫‘荡’作战也多是多路合击作战,对游击区和根据地的居民,房屋。设施进行全面摧毁打击。都是进行烧光、抢光、杀光地“三光”作战………日德的反游击战战术半斤对八两,根本上没多大的区别。
在苏联卫国战争前中期。德军对游击队进行围剿,部队部署密度相当大,反游击队兵力与游击队兵力对比能达到3:1到10:1,也就是用于对付游击队的兵力比游击队多的多。在不算配合部队(说白了就是伪军。)的情况下,德军在苏联与南斯拉夫进行的大规模反游击队作战,大多数时候地反游击队兵力都超过了游击队兵力地3倍,而且自身伤亡也不小:在南斯拉夫平均每杀2个游击队员就死1个德军,所以必需要杀平民才能拉开伤亡比;在苏联几乎是1比3。
让三倍、甚至十来倍的正规武装围剿,要在这样地情况下生存,苏联游击队的处境同南斯拉夫的同行一样,非常的难!特别像53师这样的游击队,北可袭击白俄罗斯德军运输生命线(两条铁路大动脉一条横穿大沼泽北部地区,一条就在沼泽区边缘,德国人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南可威胁乌克兰西北部,西能威胁‘波’兰东南部丘陵地区这样一支规模武装,可以说是德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的每一次胜利几乎都离不开苏联游击力量的支援。在近4年的时间里,苏联游击队没有给德国法西斯任何喘息机会,它们的积极活动相当于在德军后方开辟了“第二战场”,尤其是活跃在白俄罗斯的苏联游击队,甚至在优势敌人的围剿中建立了一个“游击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游击共和国”成立的地点就是现在53师所在的普里皮亚季沼泽深处(1942年9月9日。在普里皮亚季沼泽,来自白俄罗斯全境数十支抵抗力量地代表召开会议,决定共同组建“游击共和国”,并选出了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党中央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彼得…扎哈罗维奇加里宁(原白俄罗斯***党中央第二书记,卫国战争开始后曾担任第21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不是我们熟知的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加里宁爷爷”。)担任游击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这个“游击共和国”位于被德军占领的白俄罗斯领土上,没有首都和固定的国家机关,也没有固定的国界。莫斯科都承认了白俄罗斯“游击共和国”的合法‘性’。并协助其在苏联红军各方面军中设立代表处,保持游击队与正规军之间的联系。
游击队一般实施破坏敌人通信和‘交’通设施地行动,将德军在白俄罗斯境内的铁路运输能力降低了近40%!大大延缓了德国法西斯的推进速度,打‘乱’了敌人囤积物资和集结部队的计划。现在,德军的明斯克会战就被大沼泽的红军游击队拖了后‘腿’,几乎每天都有火车和铁轨被炸。
条件是艰苦的,游击队战士们在战斗生活中处处体现出了勇敢、友谊和关爱的‘精’神。白俄罗斯游击队员涅霍季亚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