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英雄-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克卢格的第四集团军横扫西欧,突入并分割英军和比利时军队,致使比利时于28日投降。一个月的时间里是在法国横冲直撞,杀的英法军队丢盔弃甲英法联军的指挥官们根本不是克卢格的对手。

    对于英国人而言,冯…克卢格是一名非常优秀、极其难以对付的对手,或者说根本对付不了的对手(因为被杀得大败的是约翰牛。),但这会竟然被俄国人击毙了!

    一名德国元帅被击毙,艾登知道俄国人在战争的宣传鼓动上短时间内又有了个极好、极重的筹码!

    今天上午,克卢格的尸体被空运回德国,德国广播播送了元帅殉国的消息对于这点,希特勒和戈培尔没打算隐瞒,因为根本瞒不住。原本“狼‘穴’”有打算将陆军元帅的陨落编造成急病去世的想法,但最后否决:前线的消息会通过很多渠道传开,到时负面影响无法想象。

    戈培尔不愧是“全世界最好的宣传部长”,这位前养‘鸡’场老板将克卢格的死亡塑造成了德意志勇士的英勇牺牲,通过他和属下的润‘色’,绝对能大大‘激’发第三帝国的战争士气!

    在收听到柏林广播后只一会,早已经准备好的广播稿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广播,双方都要最大程度的利用克卢格归天的消息,这是一场宣传大战,只不过注定是苏联占据优势。

    柏林和莫斯科传出的消息一时间轰动全球,就像旋风一样扩散,引起了西方各国首脑层的极大关注在伦敦,丘吉尔的心情好的不得了,虽然胜利属于布尔什维克;华盛顿的罗斯福在‘床’上被告知这一消息,之后显然没有责怪打扰他休息的秘书的意思……

    全苏很快也都知道了这一消息,包括明斯克当巴甫洛夫大楼的守军从斯维斯洛奇河东岸的高音喇叭里知道这一消息时,几次为之欢呼。

    德军最终也没有占领英雄的巴甫洛夫大楼,它虽然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但仍然屹立在斯维斯洛奇河西岸。虽然大楼里增加了上百人的守军,其中也有几名军官,但巴甫洛夫中士仍是大楼的最高指挥员所有军衔高于他的同志很乐意在这里成为中士同志的部下。

    谁都知道,这座大楼和它的故事将会是一个传奇,能够成为传奇中的一部分会是所有人的一生的骄傲“当年我曾经同巴甫洛夫同志一同战斗,坚守英雄的巴甫洛夫大楼!”

    “我不是英雄,但我同英雄们一同战斗。”这样的回忆值得用一生去回味,虽然军史上也许只会留下大楼最初的一批保卫者的名字。

    在明斯克城防司令部的林俊接到了莫斯科最高苏维埃的决定:授予最高统帅部副统帅卫队成员、英雄的狙击手瓦西里…格里戈里耶维奇…扎依采夫同志“苏联英雄”称号。

    这下崔可夫不得不把拟定好的提名公文重新修改一次,莫斯科已经走在了前面。今天,在莫斯科的病房里瓦西里已经醒来,武金斯卡娅负责他的外伤治疗。

    对于自己击毙德军元帅,瓦西里高兴是高兴,但现在心情还是‘挺’沮丧的眼睛才是他的生命,幸好***夫人告诉他瞎不了。

    “右眼废了,那就练习反向‘射’击。”瓦西里在得知自己的伤情后心里就下定决心。

    。。。

第四百四十三章 终极巨炮1

    。另一半也是瞬间倒塌,那可是一幢长度超过70米的大楼!

    明斯克见识过德国佬地巨炮威力,从170毫米到600毫米口径的炮弹都挨过,但还没有见过这样剧烈的爆炸。一时间不好确定到底是什么武器能造成如此的杀伤。'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如果林俊就在爆炸点附近,那他一定会大声的惊呼出一个名词,但他这会在工厂区,并有那种身临其境地切身感受。

    林俊并没有下楼,因为他有点疑‘惑’。想确定一下心中的想法。工厂区直线几公里内都是己方控制区,他也没有正大光明的带着一队随从在没遮没挡地天台上闲逛,不用担心几公里外的德国人会集中一群榴弹炮当“狙击大炮”使。

    楼顶的视角非常不错。因为林俊现在所站的位置相当于在差不多10层高的居民楼顶,眼前的城市根本就是废墟一座,完全找不到一幢完整地建筑。原本这个时候的明斯克会是一座笼罩在银白‘色’下的美丽冬城,但现在却是黑白‘交’叉、凌‘乱’不堪。

    忽然,又有爆炸的烟尘冒出,边上的值班军官都没用望远镜观察就说:“元帅。没有刚才的规模,这应该是280毫米左右口径地铁道炮炮击。”

    爆炸接连不断,德军开始大规模炮击,目标都集中在城区中部。边上的人希望林俊回到下面的指挥部,但林俊不同意,反而看了看天空。

    观察哨的电话再次想起。这次是向林俊通报己方炮兵已完成德军炮兵阵地定位,立刻就将进行炮战进行反击。这会一线部队也都各就各位,按照经验,德国这样规模的炮击之后会是大规模的进攻。

    已经很热闹了,整个城市都在微微颤抖。突然,一个巨大的烟团从远处冒起,“是它吗?!”问值班军官。

    “是。元帅。”

    传来地爆炸声能让整个明斯克听见。低头一看手表,林俊已经知道德军用地是什么武器。心中已有定论:“接通六号机场,通知伊万…谢苗诺维奇…‘波’尔宾空军上校,让他部署在附近的所有俯冲轰炸机立刻做好出击准备,三分之一飞机挂载集束炸弹,其他全部挂载高爆弹,准备定点轰炸德军铁道跑阵地。”

    古谢夫记录下林俊地大意,拿起电话。

    “已经大体测出方位,就在正西方,但距离无法估算。”值班军官报告。

    “不用计算。古谢夫,通知机场,就从我这里为基点,正西50公里位置,以5公里为半径,一定有一‘门’像驱逐舰一样大小的超级巨炮在,摧毁它!”林俊停顿了一下:“德国人会有很强的防空火力,还会有战斗机在等着他们,让科别茨派一个大队的战斗机护航。”

    元帅同志有条不紊、自信而沉着的下达一道道命令地面部队的战斗他不去过问,但在全苏联他绝对是空军的“教父”,自己的口头命令甚至高于方面军司令部的正式公文。

    “元帅是怎么得到那些测算的?那样的距离可是连弹道专家都测算不出来的。”这一类的问题都出现在楼顶的同志们脑子里,但不需要问出来,执行就成普伦雅科夫元帅的命令只需要不扯不扣的执行,不需要任何疑问!再说副统帅就没有错过,也不会错!

    林俊知道那是什么巨大的爆炸,不是航空炸弹,那只能是第三帝国的终极巨炮:多拉!

    不是‘混’凝土破坏弹钻入地下的那种爆炸,而是地面就炸,那就不是重达71吨的800毫米‘混’凝土破坏弹,而是高爆弹:德国人要骗过己方空中侦察、避开明斯克守军的远程炮兵,“多拉”靠不会的太近。加上自己距离爆炸点的距离,50公里差不多,‘波’尔宾应该能够找到那个小山一样钢铁巨兽。

    照理那种终极巨炮明年‘春’天才会出世,看来克虏伯兵工厂的效率非常高,已经提前完工那个劳命伤财的庞然大物。

    明斯克并没有值得“多拉”使用‘混’凝土破坏弹才能解决的超级坚固目标,重达4759吨的榴弹就能撕裂一切炮击间隔2分钟,绝对就是“多拉”!

    林俊非常决定!

    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希特勒在35年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公里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混’泥土墙。克虏伯兵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毁马其诺防线。1936年3月,希特勒亲自视察了兵工厂,最终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

    巨炮的设计师是设计师穆拉和保兹尤,巨炮的口径800毫米,炮膛内可蹲下一名大个子士兵。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设计师穆拉为纪念他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穆拉妻子的名字),德国炮兵则喜欢叫它“大多拉”。

    它绝对是“终极巨炮”全长4297米,宽7米,高116米,重1350吨,仅一枚‘混’凝土爆破弹就重达71吨。这样的庞然大物的后勤工作极为艰巨,仅就运输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来分别装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

    整座大炮及所需的***需动用60节车皮,而且由于炮身过宽,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到达发‘射’阵地后,还需要借助巨大的吊车将各部件安装在炮架上,仅安装好这‘门’巨炮,就需要大约1500人整整忙活3个星期!“多拉”作战时由一个德军少将总体指挥,一个上校具体负责,‘操’纵“多拉火炮”的炮班人数为142人,加上配属的两个高‘射’炮连、警卫人员与维修保养人员,这‘门’火炮共需4120名士兵伺候,还需要空军还要负责空中掩护。

    不过“多拉”生不逢时,当它被制造出来时,德军已经绕过马其诺防线攻陷法国了。看来希特勒是看明斯克久攻不下,把手头的终极武器都派了上来………那个倒霉的克卢格早就想用“多拉”,但前段时间作战时,早已运抵明斯克西部的巨炮还没安装完毕,因为准备工作量实在太大。

    陆军元帅一线视察,就打算用“多拉”彻底清扫斯维斯洛奇河沿岸红军倚为依托的大量钢筋‘混’泥土大楼,那些150毫米榴弹炮啃不动的红军掩体在“多拉”轰击之下绝对不堪一击。

    动用“多拉”需要德军统帅部的命令其实对于明斯克而言,克卢格要的不是“多拉”的实际杀伤力,而是心理影响!可惜,他是看不到了,他更不会知道,他的对手知道这样突如其来的袭击出自什么,也知道去哪里找它!

    。。。

第四百四十四章 终极巨炮2

    在6号机场,‘波’尔宾上校就在跑道边召开一次紧急情况介绍会。

    “8号机场三大队地12架轰炸机将全部使用集束炸弹。为我们压制德国佬在目标区部署的防空火力,近卫第一歼击机师二团一大队为我们护航,代理大队长阔日杜布大尉大家都认识。”‘波’尔宾一指身边的阔日杜布。

    木架子支起来的黑板上简单绘制着行动示意图:“目标是一‘门’巨型铁道跑,按照元帅同志的预测,它比艘驱逐舰小不了多少,小山一样的一堆钢铁!”

    站在‘波’尔宾面前的几十个机组都不是什么新手,个别几位还见识过德国人地那些铁道怪物。'la'但“比驱逐舰小不了多少”的绝对没见过,想象一下都有点“脑子短路”。不过短路归短路,心里已经有了各大概的概念。

    “记住,有小山一样大,超出我们对任何大炮的理解,看到那样的怪物就说明你找对目标了。”说实话,‘波’尔宾都有点难以想象元帅说的那样的巨炮是个什么模样!

    “距离不远,我们将在机场就会和三大队,经北侧的二号航线进入搜索。为保证突然‘性’。所有飞机奔袭时飞行高度不得超过200米,抵达目标区后,三大队分散,配合我们这边的三个分队分三道回型航线搜索。明白没有?!”

    “明白!”飞行员们地回答简单明了。

    “所有人都练习过超低空投弹,记住我们所有飞机只有一次机会。德国人在目标附近部署有大量小口径高‘射’炮,还应该有防化兵的烟雾装置。一旦发现目标。无论是谁,报告的同时就发动攻击。所有飞机只携带翼下炸弹,100公斤的对那东西没什么用。有什么问题?”

    一名中尉示意,“如果发现其它德军重要目标是否需要攻击?”

    “在确认彻底摧毁目标物前,所有飞机不得攻击任何其它目标。”‘波’尔宾的回答很明确就是你看到了希特勒也要等到报销了那‘门’大炮之后再说!

    飞行员们四散开走向各自座机,‘波’尔宾同阔日杜布再协调了一下。

    “我们会在300米高度护航,不要担心德国人的战斗机。但他们地高炮火力非常猛。祝你们好运。”阔日杜布将率领4架拉格5护航。

    “一样,也祝你们好运。”

    这会在明斯克四周。两边都布置了密集的防空火力网,从中高空突防等同于“百分之五十自杀”,低空的威胁反而更小写但一旦进入小口径高炮阵地控制区,那可就是九死一生了。也正因为这点,‘波’尔宾选择的是曲折航线和超低空轰炸,而不采用最近的直向航线和高‘精’度俯冲航线:主要威胁不是在目标四周,而是在半道。

    23架彼2共携带92枚250公斤级高爆弹,应该能够炸毁那个目标出其不意是关键。‘波’尔宾虽然‘弄’不清楚元帅是怎么算出那个五公里半径的,但只要目标在那个范围之内,飞行员们一定能把它给挖出来!

    这会地勤人员正将最后一批高爆弹挂上炸弹挂钩,机械师们已经完成最后的起飞前测试。

    ‘波’尔宾身穿飞行服进入飞机,机组人员各就各位普伦雅科夫元帅地直接命令,‘波’尔宾这个新任地轰炸机师师长绝对要亲自上阵,而且自己的轰炸技术绝对是最好地!

    所有机组就位,机场打出两发绿‘色’信号弹;加大油‘门’,发动机发出咆哮。拉格们先起飞,23架彼2紧紧跟上。

    只在机场上空兜了一个圈,三大队的飞机到了他们是满***出击,不仅仅翼下挂着4枚250公斤级集束炸弹,机腹弹仓和发动机后部弹仓都塞着100公斤杀伤弹:它们将倾尽全力压制目标区的德军防空火力。

    相对于高爆弹和普通杀伤弹,集束炸弹对于***目标的杀伤效果要大得多,用“金属风暴”来形容也不为过,只不过对硬目标基本无能为力对付防空阵地那是最佳选择。

    从接到命令到第一架飞机腾空,‘波’尔宾只用了40分钟,这已经是超高的效率油是满的,但挂载需要的炸弹是个工作量非常巨大的工作,两个机场经验丰富、训练有素。

    林俊在楼顶上等到了机群已经起飞的消息,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集结这样一支专‘门’的攻击机群,林俊对于科别茨和‘波’尔宾的效率很满意。

    40分钟,“多拉”只在10分钟前再次开火,巨大的炮弹并没有准确击中什么大楼,而是落在了斯维斯洛奇河里,把河水、碎冰和河泥炸起几十米高,“顺带着”还彻底摧毁了一大段河堤。从47公里外炮击,能有一个大体的命中率已经很不错,德国人也不能指望“多拉”的‘精’度能和坦克炮近距离炮击相比。

    林俊估算着下一发重达四吨多的巨型炮弹会在个把小时以后发‘射’“多拉”一天最多只能发‘射’14发炮弹的“资料”看来是正确的。根据德国人的资料显示,“多拉”最短炮击间隔是15分钟,估计这是发‘射’第一和第二发之间的间隔,之后的间隔时间会越来越长,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常量。

    差不多两吨的发‘射’‘药’所产生的巨大热能会有很大一部分被炮膛和炮管吸收,有一个必须限定的最终界限厚重的钢铁散热需要很长的时间,虽然现在的气温早已是冰点之下。

    也难怪后世的人对“多拉”褒贬不一,还贬低的居多:除了特定的场合,它的作战价值无法与其建造、使用它的代价维持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35架彼…2分成四个小分队,从100至150米的超低空以380公里的时速飞跃己方控制区,而拉格们在稍高的位置。超低空突防需要娴熟的技术和勇气,机群呼啸而过,引来地面己方阵地官兵的注意在这样的高度,当自己空军的飞机从背后呼啸而过,那种感觉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说相当震撼和兴奋(当然,正在打瞌睡的同志除外,他们会很恼火。)。

    飞行员们根本没去注意下边同志们的反映,全神贯注的驾驶已经需要他们‘精’神高度集中,而且还有严峻的考验在等着他们………一过己方控制区,德国佬的高‘射’炮和机枪就“热烈欢迎”。高度够低,机群是一闪而过,地面防空炮火的威胁并不是很大。‘波’尔宾测算着角度和距离目标区就在前面不远。

    “我是俯冲者,各分队按照计划散开,搜索目标。”‘波’尔宾下达指令,四个分队按照预定计划分散,高度稍稍上升至300米。只要一发现目标,各分队长在发动攻击的同时将报告位置其实通话器里一喊就能互相看到,五公里半径在空中只是很小的一个***。

    “一点钟方向,德国战斗机!数量八架!战斗机跟我上!”耳机里传来“雄鹰13”的呼叫:彼…2们不需要分心,它们只需要最快速度的找到目标,摧毁它!

    。。。

第四百四十五 毁灭

    “无论什么代价,一定要炸了它!”

    下定决心,轰炸机高速靠近突然。前方目标区四周腾起浓浓的烟雾,德国防化兵已经打开烟雾发生器:这不同于一般的烟雾发生器,而是舰用烟雾发生器的改良,很快就能覆盖大范围的空域。

    不过彼…2们的速度够快,一公里多的距离呼啸而至‘波’尔宾做为领队机,并没有去看轰炸瞄准具,而是采用目测惯‘性’投弹:距离、速度、高度的综合计算。

    “多拉”地体积足够大,‘波’尔宾的领头四机编队几乎是擦着烟雾的峰顶同时投下炸弹1枚黑黝黝的航空炸弹划出一个优美的弧线,一瞬间就击中轰然爆炸!

    剧烈地火光和烟团升起………250公斤级的高爆弹。炸‘药’填充量达到百分之四十,威力还是相当大的!“多拉”被直接击中4枚,其它几枚也在近距离内爆炸!

    这就像去炸一面高达12米的高墙,甩出去的炸弹如同炮弹一样击中!

    当第一批12架轰炸机全部投弹后,“多拉”已彻底被火光和爆炸形成的浓烟包围。起码有10枚以上的炸弹直接击中炮身和基座!

    在远处,一场钢铁风暴正在席卷几处德军高炮阵地第三大队以双机为单位,投下地集束炸弹和杀伤弹席卷地面,遭到轰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